江南月夜

时间:2021-10-27 06:53:49 节日作文

篇一:《春别.月夜.江南》

春还未走,夏就已乘着风的马车翩然而至。夜幕降临,一轮皓月高挂枝头,云小心翼翼地拖着,唯恐月溺于水中。

清冷的光辉漫步在空气中不断地延伸、延伸,竟探进窗内,惊醒了床上正熟睡的我,我无意再睡,泛舟立于湖上,独赏月下江南。

冰冷的月色扑覆在湖面上,使湖水禁不住打了个战,泛起粼粼微波。微波荡醒了睡意正浓的荷花,她揉了揉惺松的双眼,伸了伸慵散的懒腰,舒展开婀娜的身姿。身旁那些含苞欲放的荷花们也终于忍不住地睁开了眼,相继开放在风中。就这样,一丝丝恬淡的美悄悄抹醒了静夜此刻,一切都醉在这清幽的月色中,只一瞬,我感觉自己也变成了一朵荷花绽放在这明亮的月下。凉风习来,轻拂面庞,清新淡雅的芬芳也随之如流水般淌过我的面庞,紧接着乘着湖中的叶片远洋而去

极目眺去,连绵起伏的群山如兽脊般伫立在湖畔。远处的村庄依稀可见。盈盈月光遍布在山野四周,唯独探不到水天相接的地方。也许,水与天本就是一体。

此刻,湖面平静的如一面明镜。风安静地栖落在树上,云也停止了游荡,一切又重新归于清寂。

我转身,想要架舟回去

滴荷花不知什么时候弯下了腰,答一滴夜的泪水滚落而下,打碎了这面明镜。紧接着,天空中不断地落下夜的惆怅。一场细雨不期而至,给江南蒙上了一层朦胧的纱衣。

飘落的雨丝,如牛毛,如银针,密密地,轻轻地打湿了荷花的侧脸,打湿了房檐上的屋瓦,也打湿了闷躁的空气。

我见此情景,再次兴起,抽出架于衣带裙间的竹笛,站在舟上,吹起别春之曲。飘渺而又悠远的笛声忽高忽低、断断续续地随碧水流向远方。待这场雨停之时,亦是春走之时。

最后一声笛音绝止,最后一声滴答亦绝止。春走了,风中溢满了夏的气息。杨柳挥手告别了春,林中兰花泪湿丝巾,和夜一样哭别了春。

一切又重新归于清寂。黎明将至,不久就会被一声宏亮的鸡啼打破沉默。我乘舟返至原舍,感慨:

昨夜江南湖上景,唯惜一人观其美。一场细雨不期至,怎知是春临别泪。

篇二:《春别.月夜.江南》

春还未走,夏就已乘着风的马车翩然而至。夜幕降临,一轮皓月高挂枝头,云小心翼翼地托着,唯恐月溺于水中。清冷的光辉漫步在空气中不断地延伸、延伸,竟探进窗内,惊醒了床上正熟睡的我,我无意再睡,泛舟立于湖上,独赏月下江南。冰冷的月色洒在湖面上,使湖水禁不住打了个战,泛起粼粼微波。微波荡醒了睡意正浓的荷花,她揉了揉惺松的双眼,伸了伸慵散的懒腰,舒展开婀娜的身姿。身旁那些含苞欲放的荷花们也终于忍不住地睁开了眼,相继开放在风中。就这样,一丝丝恬淡的美悄悄抹醒了静夜„„此刻,一切都醉在这清幽的月色中,只一瞬,我感觉自己也变成了一朵荷花绽放在这明亮的月下。凉风习来,轻拂面庞,清新淡雅的芬芳也随之如流水般淌过我的面庞,紧接着乘着湖中的叶片远洋而去„„极目眺去,连绵起伏的群山如兽脊般伫立在湖畔。远处的村庄依稀可见。盈盈月光遍布在山野四周,唯独探不到水天相接的地方。也许,水与天本就是一体。此刻,湖面平静的如一面明镜。风安静地栖落在树上,云也停止了游荡,一切又重新归于清寂。我转身,想要架舟回去„„“滴”——荷花不知什么时候弯下了腰,“答”——一滴夜的泪水滚落而下,打碎了这面明镜。紧接着,天空中不断地落下夜的惆怅。一场细雨不期而至,给江南蒙上了一层朦胧的纱衣。飘落的雨丝,如牛毛,如银针,密密地,轻轻地打湿了荷花的侧脸,打湿了房檐上的屋瓦,也打湿了闷躁的空气。我见此情景,再次兴起,抽出架于衣带裙间的竹笛,站在舟上,吹起别春之曲。飘渺而又悠远的笛声忽高忽低、断断续续地随碧水流向远方。待这场雨停之时,亦是春走之时。最后一声笛音绝止,最后一声“滴答”亦绝止。春走了,风中溢满了夏的气息。杨柳挥手告别了春,林中兰花泪湿丝巾,和夜一样哭别了春。一切又重新归于清寂。黎明将至,不久就会被一声宏亮的鸡啼打破沉默。我乘舟返至原舍,感慨:“昨夜江南湖上景,唯惜一人观其美。一场细雨不期至,怎知是春临别泪。

篇三:《月夜》

*情景 问题 探究 展示*

*情景 问题 探究 展示*

篇四:《月夜》

月夜【译文】

夜深了,月儿向西落下,院子里只有一半还映照在月光中;横斜的北斗星和倾斜的南斗星挂在天际,快要隐落了。就在这更深人静、夜寒袭人的时候,忽然感到了春天温暖的气息;你听,冬眠后小虫的叫声,第一次透过绿色纱窗传进了屋里。

这首诗写的是月夜中透露出的春意,构思新颖别致。诗人选取了静寂的散发着寒意的月夜为背景,从夜寒中显示出春天的暖意,从静寂中显示出生命的萌动,从几声虫叫引起人们对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

【点评】

《月夜》写得自然流畅,生趣横溢,洋溢着诗人对春天、对生命的赞颂。“虫声新透绿窗纱”一句,展现诗人捕捉物象的敏锐能独特的审美视角,特别是一个“透”字,写出了“感觉”,可谓传神。

温庭筠的《商山早行》

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当作响,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野雁,正嬉戏在圆而曲折的池塘。[

《商山早行》是温庭筠诗词中的名篇,也是写商洛的名篇。内容一

般,但是艺术水平很高,历来为诗词选家所重视,尤其是诗的第二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脍炙人口,极受称赞。

温庭筠,字飞卿,山西祁县人。是晚唐颇有影响的一位诗词名家。生于唐宪宗元和七年(公元812年),卒年说法不一,有的说死于公元870年,有的说死于公元886年。据他说,他的祖上温彦博曾在唐贞观年间做过宰相。应该算是名门后裔。可是到他时已是家境衰微,失去昔日祖上的辉煌了。

温庭筠貌丑好色,不修边幅,行为放荡,但是天资聪慧,文思敏捷,而且精通音律,擅长诗赋。因此,他在士大夫中名声不好,认为他“有才无行”、“德行无取”。在唐文宗、唐宣宗年间他曾三次参加进士考试,都名落孙山。所以他在政治上一生是不得意的,只做过一些小官。早年他曾出入于宰相令狐的书馆,还颇受器重,可是后来他埋怨令狐为他的求取功名没有帮助,就给予嘲讽,于是与令狐交恶。令狐镇守淮南时,他路过时也不肯去拜访,却不争气去逛妓院,而且醉酒闹事,被令狐暗中派人把他还打了一顿,连牙齿都打断了。后来杨收当宰相,起用他担任国子助教,还参与主持秋试。结果他对一位叫邵谒的考生讽刺时政的文章大加称颂,触犯了权贵,杨收就撤了他的官。此后他四处流落,穷困潦倒而死。他的这首《商山早行》诗,大概是写于唐懿宗咸通元年春天(公元859年),从长安去襄阳投靠徐商时。当时他已是近50岁了。

《商山早行》确实写得很美,尤其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两句,作者仅用了几个名词,就生动的勾勒出一幅充满形、神、影、色美感的山村早春拂晓图,今天读来,一千多年前的商山路上早春拂晓的风光景物仍然历历在目,倍觉亲切。历代把他称为“花间派”词风的鼻祖。

此词通过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反映出少女身上显示的青春活力,充满着一种欢乐的气氛。全词纯用白描,笔调活泼,风格朴实,形象生动,展示了少女的纯洁心灵。二十四节气,春分连接清明,正是一年春光最堪留恋的时节。春已中分,新燕将至,此时恰值社日也将到来,古人称燕子为社燕,以为它常是春社来,秋社去。词人所说的新社,指的即是春社了。那时每年有春秋两个社日,

而尤重春社,邻里聚会,酒食分餐,赛会欢腾,极一时一地之盛。闺中少女,也“放”了“假”,正所谓“问知社日停针线”,连女红也是可以放下的,呼姊唤妹,门外游玩。词篇开头一句,其精神全在于此。 按民族“花历”,又有二十四番花信风,自小寒至谷雨,每五日为一花信,每节应三信有三芳开放;按春分节的三信,正是海棠花、梨花、木兰花。梨花落后,清明在望。词人写时序风物,一丝不苟。当此季节,气息芳润,池畔苔生鲜翠,林丛鹂啭清音。春光已是苒苒而近晚了,神情更在言外。清明的花信三番又应在何处?那就是桐花、麦花与柳花。所以词人接着写的就是“日长飞絮轻”。古有诗云:“落尽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可以合看。文学评论家于此必曰:写景;状物!而不知时序推迁,触人思绪也。 当此良辰佳节之际,则有二少女,出现于词人笔下:在采桑的路上,她们正好遇着;一见面,西邻女就问东邻女:“你怎么今天这么高兴?夜里做了什么好梦了吧!快说来听听!”东邻笑道:“莫胡说!人家刚才和她们斗草来着,得了彩头呢!”“笑从双脸生”五字,再难另找一句更好的写少女笑吟吟的句子来替换。何谓双脸?盖脸本从眼际得义,而非后人混指“嘴巴”也。故此词,美在情景,其用笔明丽清婉,秀润无伦,而别无奇特可寻之迹;迨至末句,收足全篇,神理尽出,天时人事,物态心情,全归于此。

译文 衣巾在风中簌簌作响,枣花随风飘落。村子的南北头响起剿车的支呀声,是衣着朴素的农民在卖黄瓜,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于是敲开一家村民的屋门,问可否给碗茶? 赏析 词至苏轼,题材、意境、笔法等皆有拓展,此前词中绝少出现的农村田园风光也出现在苏轼词中。元丰元年(1078),徐州春旱后得雨,苏轼到石潭谢神,作了一组《浣溪沙》,题为"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五首",皆写初夏农村景色,此为其中第四首。 一片截取农村生活中常见的场景。枣花的香气,缫车的响声,卖瓜人的悠然,组成了一幅清新自然的田园图画。三句话,三个画面,似乎东鳞西爪,毫无联系。可是用谢雨的路上这条线串起来,就让人感到这幅连环画具有很强的立体感。这一组画面,不仅色彩美,而且有音乐美。无论是簌簌的落花声,嗡嗡的缫车声,还是瓜农的叫卖声,都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生动地展现出农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簌簌衣巾落枣花”一句从枣花落到衣巾上的声音开端,反映了一位关心人民生活的太守对雨后农村的新景象的喜悦之情,枣花落在衣巾上的声音是轻微的,但在作者的耳里却是那么真切。“村南村北响缫车”一句说明作者听得多么认真、细心、兴奋。“牛衣古柳卖黄瓜”一句则换了一个角度写作者对蔬菜丰收的喜悦心情。 上片写的是农村生产劳动的繁忙景象,下片转入写谢雨途中行路的艰辛。走了一村又一村,这时已是日高天热,人也走得口干舌燥,加上酒困,睡意也上来了,不由得想起以茶解渴,以茶提神。“试问”一词用得十分讲究,既写出了作者满怀希望想讨杯茶解渴的心情,又担心农忙季节,农家无人,自己不便贸然而入的心情。信笔写来,不事雕琢,但却栩栩如生,刻画出一位谦和平易近人的知州形象,将一位太守与普通农民的关系写得亲切自然。全词有景有人,有形有声有色,乡土气息浓郁,为宋词题材开拓了新的天地。 “敲门试问野人家”,词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词人敲门的结果怎样呢?喝到茶没有?农民是怎样招待他的呢?词中未作一个字的交代,留给读者去想像,更是余味无穷。这就是古典诗词中所讲究的“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苏轼虽然身为士大夫,内心却对农村田园怀有亲近之心,自谓"使君元是此中人",此处漫不经心的"敲门试问",与"野人家"之不分彼此,可见一斑。其中“试问”一词写出了作者既满怀希望讨杯茶解渴的心情,又担心农忙季节农家无人,自己不便贸然而入的心情,刻画出一位谦和、平易近人的知州形象,将一位太守与普通农民的关系写得亲切自然。{江南月夜}.

词牌名由来

《醉花阴》,曾用名《漱玉词》,现两者通用。 传说漱玉词由济南李清照故居前的漱玉泉得名,是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泉水清澈见底,泉水自池底涌出,溢出池外,跌落石上,水石相激,淙淙有声,犹如漱玉。相传李清照早年曾在泉边洗漱。该泉自今仍在流淌,现在济南趵突泉公园内的李清照纪念堂门口。 李清照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她

是一位在诗、词、文、赋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 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赵明诚空怀满腔热血,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目睹国破家亡,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后来她常作《醉花阴》即《漱玉词》词,其中醉花阴(人比黄花瘦),别具一格,语言新颖凝炼,可谓千古佳句。《醉花阴》词牌名为李清照首作《漱玉词》而来。

编辑本段《醉花阴》-李清照(人比黄花瘦)

原文

《醉花阴》李清照-陶瓷雕塑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赏析

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李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 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这两句借助室内外秋天的景物描写,表现了词人白日孤独寂寞的愁怀。“永昼”指漫长的白天,“永”字便可见词人内心的无聊愁苦。“瑞脑”,香料名,又叫龙脑香。“金兽”,铜制的兽形熏香炉。这两句的意思是:从清晨稀薄的雾气到傍晚浓厚的云层,这漫长的白昼,阴沉沉的天气真使人愁闷。那雕着兽形的铜香炉里,龙脑香已渐渐烧完了,可心中的愁思为何总缕缕不绝呢?可见,这两句虽为景语,却句句含情,构成一种凄清惨淡的氛围,有力地衬托出思妇百无聊赖的闲愁。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这三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佳节孤眠独寝、夜半相思的凄苦之情。“玉枕”,瓷枕。“纱厨”,即碧纱厨,以木架罩以绿色轻纱,内可置榻,用以避蚊。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今日里“佳节又重阳”,词人又怎能不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呢?一个“又”字,便充满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更何况,玉枕、纱厨往昔是与丈夫与共的,可如今自己却孤眠独寝,触景生情,自然是柔肠寸断心欲碎了。显然,这里的“凉”不只是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灵所感之凄凉。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这两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节傍晚于东篱下菊圃前把酒独酌的情景,衬托出词人无语独酌的离愁别绪。“东篱”,是菊圃的代称,语出陶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暗香”,菊花的幽香。“盈袖”,因饮酒时衣袖挥动,带来的香气充盈衣袖。重阳佳节,把酒赏菊,本来极富情趣,然而丈夫远游,词人孤寂冷清,离愁别恨涌上心头,即便“借酒销愁”,亦是“愁更愁”了。又哪有心情欣赏这“暗香浮动”的菊花呢?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销魂”极喻相思愁绝之情。“帘卷西风”即“西风卷帘”,暗含凄冷之意。这三句工稳精当,是作者艺术匠心之所在。先以“销魂”点神伤,再以“西风”点凄景,最后落笔结出一个“瘦”字。在这里,词人巧妙地将思妇与菊花相比,展现出两个迭印的镜头: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菊,一边是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创设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 全词开篇点“愁”,结句言“瘦”。“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结果。贯穿全词的愁绪因“瘦”而得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体现。可以说,全篇画龙,结句点睛,“龙”画得巧,“睛”点得妙,巧妙结合,相映成辉,创设出了“情深深,愁浓 浓” 的情境{江南月夜}.

译 文:中原失陷,在哪里可以看见我们的中原?站在北固楼上,满眼看到的都是美好的风光,但是中原还是看不见。从古到今,有多少朝代兴亡的往事?不知道,无限悠悠。就像那无尽的长江水滚滚向东流,永远也流不尽。

想当年年少的孙权,统帅着数以万计的大军,雄霸东南,坚持抗战,从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天下英雄谁人是他的对手?也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哎,难怪曹操说:“生儿子就要像孙仲谋。”

赏 析:公元一二零四年(宋宁宗嘉泰四年)三月,辛弃疾出任镇江知府。镇江此时以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便触景生情,人在江山雄伟处,形胜依旧,而英雄常往,不胜感慨之至,写下了这首千古名词。为了讽刺当时南宋朝廷无能,不但不能光复神州,连江南也将不保。所以他借古讽今,颂扬孙权。 他说孙权的好,也就是说朝廷的坏,无力抵抗敌人。委婉地暗示了对于朝廷的不满。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极目远眺,中原故土在哪里?哪里能够看到,映入眼帘的只有北固楼周边的一片美好风光!此时南宋与金以淮河分界,辛弃疾站在长江之滨的北固楼上,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再、山河变色之感。望神州何处?这两句是倒装句法,即前一句可以移到后面去说,后一句可以移到前面去说,成为:“满眼风光北固楼,何处望神州?”为什么不这样说呢?这就跟词调有关系,因为这种词调规定头一句只能七个字,第二句五个字,所以只能倒过来说。

北固楼的满眼风光,似乎隐隐弥漫着历史的烟云,它不禁引起了词人千古兴亡之感。因此,词人接下来再问一句:“千古兴亡多少事?”世人们可知道,千年来在这块土地上经历了多少朝代的兴亡更替?这句问语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悠悠”者,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也。这是问答句,先问后答。这两句跟下面“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两句一样。

“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千古多少兴亡事,逝者如斯乎?而词人胸中倒来倒去的不尽愁思和感慨,又何尝不似这长流不息的江水呢!这句话在说千古兴亡事总在那里变化着,而只有长江滚滚流,永远不变。“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想当年,在这江防战略要地,多少英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三国时代的孙权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位。“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他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据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何等英雄气概!据历史记载: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西征黄祖,北拒曹操,独据一方。赤壁之战大破曹兵,年方二十七岁。因此可以说,上面这两句是实写史事,因为它是千真万确的历史,因而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作者在这里一是突出了孙权的年少有为,“年少”而敢于与雄才大略、兵多将广的强敌曹操较量,这就需要非凡的胆识和气魄。二是突出了孙权的盖世武功,他不断征战,不断壮大。而他之“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政权相似。显然,稼轩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禄无能、懦怯苟安。“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是问答句,“不尽长江滚滚流”是人家的话;这跟下面“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是问答句,“生子当如孙仲谋”又是人家的话对衬起来了,对得很好。

而“天下英雄谁敌手”也隐含着一个典故。据《三国志·先主传》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刘备)与操耳。”辛弃疾便借用这段故事,把曹操和刘备请来给孙权当配角,说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刘备才堪与孙权争胜。曹、刘、孙三人,论智勇才略,孙权未必比曹、刘强。这里辛弃疾运用原话,再加上孙权,成为三人。接下来,作者自问又自答曰:“曹刘”,唯曹操与刘备耳!在这首词里,词人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其所以如此用笔,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也!这种用心,更于篇末见意。

“年少万兜鍪”,这句话为什么不说一万个士兵,而说万兜鍪呢?这就是以物代人,因为士兵的特征,除了战甲以外,头盔也是特征之一,所以拿头盔当士兵。这样写非常形象。

“生子当如孙仲谋”,《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历》记载:曹操有一次与孙权对垒,见吴军乘着战船,军容整肃,孙权仪表堂堂,威风凛凛,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刘表)儿子若豚犬耳!”一世之雄如曹操,对敢于与自己抗衡的强者,投以敬佩的目光,而对于那种不战而请降的懦夫,若刘景升儿子刘琮则十分轻视,斥为任人宰割的猪狗。把大好江山拱手奉献敌人,还要为敌人耻笑辱骂,这不就是历史上所有屈膝乞和、靦颜事仇的缺乏骨气的人的共同的可悲命运吗! 这句话隐含着很深的意思,南宋时代人,如此看重孙权,其实是那个时代特有的社会心理的反映。因为南宋朝廷实在太萎靡庸碌了,在历史上,孙权能称雄江东于一时,而南宋经过了好几代皇帝,竟没有出一个像孙权一样的人!就是说今天的朝廷不如当时的东吴,今天的皇帝(指宋高宗、

孝宗等)不如孙权。为什么不直说呢?因为直说了就有生命危险。我们知道辛弃疾对当时朝廷的不满,也就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所以,“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本是曹操的语言,而由辛弃疾口中说出,却是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的呼声。

◆阿房一炬:阿房宫,秦宫殿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南阿房村。《三辅黄图》:“阿房宫,亦曰阿城,惠文王造宫未而亡,始皇广其宫,规恢三百余里,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辇道两属,阁道通骊山八百余里。”又《史记·秦始皇本纪》:“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十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后项羽引兵屠咸阳,“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见《史记·项羽本纪》。故杜牧有“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之叹。 ◆萦纡:形容水流回旋迂曲的样子。 ◆列国:各国,即周、齐、秦、汉、楚。

编辑本段作品译文

在骊山上四处看看,阿房宫已经被一把火烧没了,当时的繁华富貌,现在在哪里? 只看见了荒凉的草,水流回旋弯曲,到现在遗留的仇恨像烟雾一样。 列国的周齐秦汉楚,这些国家,赢了的,都变成了灰烬;输了的,都变成了灰烬。

编辑本段作品赏析

赏析一:骊山在今西安市的东北,阿房宫的西面,现有当初的宫殿台基残存。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房宫从骊山建起,再向西直达南阳,规模极其宏大,设施极其奢华。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项羽攻入咸阳后阿房宫焚毁。张养浩途经骊山有所感而创作了这首“骊山怀古”小令。开头三句“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回顾骊山的历史,曾是秦朝宫殿的所在,被大火焚烧之后,当时的歌台舞榭、金块珠砾都已不复存在,作者用“今何处”一个问句,强调了对从古到今历史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的感慨,并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文“ 只 见 草 萧 疏, 水 萦 纡。”,再不见昔日豪华的宫殿,只有野草稀疏地铺在地上,河水在那里迂回的流淌。草的萧索,水的萦 纡更加重了作者怀古伤今的情感分量。紧接着六七句说:“至今遗 恨 迷 烟 树。 列 国 周 齐 秦 汉 楚。”到如今,秦王朝因奢侈、残暴而亡国的遗恨已消失在烟树之间了。而这种亡国的遗恨不只有秦朝才有,周朝、战国列强直到汉楚之争,哪个不抱有败亡的遗恨呢?实际上作者在这里寄托了一种讽刺是说后人都已遗忘了前朝败亡的教训。元朝统治者在夺得政权之后更奢侈挥霍无度,全然不顾国库空虚社会经济急待调整。张养浩对当时的状况心怀不满,但想到列国的历史,又觉得从夺得政权,到奢侈暴戾,到最终败亡,乃是历代封建王朝的共同结局。杜牧说阿旁宫“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作者正是由此引申开来写道:“赢, 都 变 做 了 土; 输, 都 变 做 了 土。”这句结尾句式相同的两句是说无论输赢,奢侈的宫殿最后都会归于死亡,“都 变 做 了 土”,我们可以看作这是对封建王朝的一种诅咒,更是对封建王朝社会历史的规律性的概括。张养浩在另一首《山坡羊·潼关怀古》的结尾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从百姓的角度看封建王朝的更迭,带给人民的全是苦难。而这首小令则是从王朝的统治者的角度来谈的,封建统治者无论输赢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它虽不及“潼关怀古”思想深刻,但也提示出了一种历史的必然,还是比较有意义的。

篇五:《有一种情怀叫江南》

有一种情怀叫江南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月夜}.

最初,对于江南的美,在诗里陶醉。多少次幻想,秦淮河上“烟笼寒水月笼纱”的如梦如幻。多少次向往,江南水乡里“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与安闲。也许前世曾与江南结缘,于是今生骨子里便有了江南女子的细腻与温婉,因为诗的召唤便开始记起并且深深地爱上了那一种细腻与雅致的江南情怀。

一直钟情于丝绸质地,上面有花朵刺绣长及脚裸的旗袍,因为眷恋那种高贵典雅的淑女气质以及散发出来的成熟而温婉的韵味。曾经为自己量身定做了一件,很喜欢自己穿上旗袍的感觉,在镜子前面照来照去,很是迷恋。

二零零四年三月,终于有机会可以做一回江南的女子了,可以漫步在秦淮河畔,任忧伤的目光随水波流转。我带了一件棉布旗袍,觉得还应该带上一把油纸伞,可是哪里找得到呢,想想自己也笑起来,竟然如此渴望做一个江南的女子。

一个人坐上去往南京的火车,看着车窗外纯蓝色的天空,想象着我是古代江南的女子,手拿团扇半遮面,笑声玲珑,步履轻盈。弹着琵琶,吟唱一曲《春江花月夜》,眼神流盼,歌声幽婉。这样想着,我的笑容和心都开始温柔起来,还没喝到江南的酒,心就已经醉了。

南京

华灯初上的时候,我到了南京。眼前的城市这样的美丽而华贵,六朝古都的荣耀与沧桑让她古典而优雅,有一种贵妇人的气质与风韵。南京的绿化很美,街道两边生长着高大茂盛的梧桐树,给人生命的热情。路灯的光透过叶子间的缝隙,洒落在地上,点点滴滴,宛若盛开着的淡黄色小花。或许,爱上一个城市就是那么简单的几眼,就是那么短暂的一瞬间,却注定了永恒。

夜晚,我终于站在了秦淮河畔,这个让我魂牵梦萦的地方。秦淮河是南京第一大河,有内河外河之分。在我眼前的便是内河,是十里秦淮最繁华的地方。秦淮河古称淮水,相传秦始皇东巡时,望金陵上空紫气升腾,以为王气,为了江山永续而命人挖河断龙脉,秦始皇时凿通方山引淮水,横贯城中,后人误认为此水是秦时所开,所以称为“秦淮”。秦淮河,更以秦淮八艳的事迹闻

名于世。她们容貌娇美,才华横溢,最难能可贵的是个个都具有一颗爱国之心。我倚着桥栏,低头俯视,水波倒映着霓虹,星星点点。月光流泻下来,为她披上柔美的纱衣,伴着晚风,她挥动衣袖,跳一曲《霓裳羽衣》,轻舞飞扬,艳惊四座。听,那是秦淮八艳的琵琶声吗?穿越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婉转而哀怨。我想象着,在一千多年前,一位江南的女子,身披纱羽,手握团扇,站在河畔,托腮静思,那是一幅多么秀美的画面啊。

乌衣巷就在秦淮河岸的不远处,文德桥南面。“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那曾经繁华似锦,富贵已极的王谢两家,如今也只能落下游人的感慨和叹息,而那旧时堂前的燕子呢?是不是停留在了寻常百姓家?如果时光能够倒流,真想看一看,千金小姐怎样的“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如何过那种深居简出,待字闺中的生活。是不是也会在后花园,无人时,私语着:“良辰美景奈何天”?

第二天下午,来到明孝陵。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陵墓,至今约有600多年的历史了。刚一走进陵园,便被古老而沧桑的城墙吸引住了目光。抬头仰望,那被历史和时光用青苔覆盖了的青砖条石,虽然有些落寞,却依然能够显示出那曾经的辉煌和荣耀,有那么一种力量,震慑人心。平民皇帝朱元璋,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铸就了一个新的王朝,令人肃然起敬。走在古城楼上,轻抚着饱经沧桑的城墙,望着天边迷蒙的雾气,我感觉仿佛跨越了千古的云烟,听到了催人奋进的战鼓,看见了勇往直前的铁骑。站在城楼上,向北眺望,便是“宝顶”,即朱元璋与马皇后合葬的地宫,四周是用条石砌成的石壁,石壁上刻有“此山明太祖之墓”七个大字,地宫四周树木苍翠,松涛阵阵,让人不禁萌发思古之幽情。

苏州

第三天早晨到达苏州,第一站是寒山寺。寺院的围墙是醒目的黄色,院里很安静,走进这里,自然而然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虔诚。寒山寺正殿是大雄宝殿,露台中央设有炉台铜鼎,鼎的正面铸着“一本正经”,背面有“百炼成钢”字样。这里包含着一个宗教传说:有一次僧人和道士起了纷争,较量看谁的经典耐得住火烧。佛徒将《金刚经》放入铜鼎火中,经书安然无损。为了颂赞这段往事,就在鼎上刻此八字以资纪念。寒山寺里比较有特色的是寒拾殿。此殿位于藏经楼内,楼的屋脊上雕饰着《西游记》人物故事,是唐僧师徒自西

天取得真经而归的形象。漫步寺院中,感受着浓郁的佛家文化。晨曦的钟声,一阵阵传来,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走出院门,就会看见枫桥,枫桥古朴典雅,横位于古运河之上。我想起了张继曾经夜泊时的感叹:“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而今,诗人早已经驾鹤远去,只留下这首诗和那一缕缕忧愁让后人品味和感叹。{江南月夜}.

下午来到苏州第一园林—拙政园,它是由明代御史王献臣弃官回乡后修建的,取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句意而得名。园内的景致真可谓人间仙境,如梦如幻。亭台轩榭的建造,古法古风,巧夺天工。各种珍奇的花草树木,争奇斗艳,美不胜收。东园之中,看过了天泉亭,缀云峰,我来到了芙蓉榭,只听这名字就感觉好美。榭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建筑形式,凭借周围风景而构成,形式灵活多变。芙蓉榭一半建在岸上,一半伸向水面,灵空架于水波之上,好像亭亭玉立的少女,含羞地望着池中大朵盛开的荷花。走累了,坐在精致古朴的回廊里休息,眼睛却一刻也闲不下来,湖中的睡莲,温柔而娇美,一对鸳鸯在戏水,感受着美好的春光,享受着神仙也羡慕的欢乐。想起一首歌的歌词:“鸳鸯双栖蝶双飞,满园春色惹人醉”,用这句歌词来表达我的感受再合适不过了。再到中园,游览了玲珑馆,东侧花墙分隔的独立小院是海棠春坞,书卷式的砖额,造型别致。坞内繁花似锦,那种美,犹如小家碧玉之娇羞。好想在这里安静地读书,享受这清雅幽静的氛围。我漫步园中,眼中的景色真是美不胜收。来到一处廊桥,朱红色的桥栏倒映水中,宛若一道天边的彩虹。看了介绍才知道,这是拙政园的经典景观,叫小飞虹。从这桥上走过,似乎从那天边的彩虹之上踏过,飘飘欲仙。向前走着,眼前出现了一座轩,轩前一泓清水,里面荷花竞相绽放,池边植有芭蕉、翠竹。走近了,看见这轩的名字:听雨轩。据说无论春夏秋冬,雨点落在不同的植物上,加上听雨人的心态各异,就能听到各具情趣的雨声,境界绝妙,别有一番韵味。来到西园,便被一座别致的小亭吸引住了目光,小亭呈扇形,依水而建。因苏东坡有词云:“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而得名“与谁同坐轩”人在轩中,无论是倚门而望,凭栏远眺,还是依窗近观,小坐歇息,都可以看到无尽的美景。拙政园的美,在我看来无法形容得惟妙惟肖。诗,虽可以传达美妙的感受,却不免抽象,而画虽能够把美景跃然纸上,却又少了那一股子灵气。也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得到那种“花草下温柔醉人,轩榭中笑语生春”的独特韵味。

前往江南第一水乡--周庄的早晨,我穿上了那件棉布旗袍。江南之行,我最盼望的就是感受小桥流水人家的生活。就要去往梦里水乡了,笑容一直在我的唇边绽放。在路上的时候,天空开始飘起了如丝的细雨,真是天公作美,烟雨濛濛的水乡,会有一种缠绵的诗情,柔美的画意,心,会不会一醉便不再醒来?终于和期盼已久的江南水乡会面了,小镇的中间是一条河,沿岸的民居依水势而建,白墙,黑瓦,错落有致,古朴典雅。水乡自然少不了桥,太平桥、福洪桥、贞丰桥、富安桥、双桥,蕴含着异曲同工之妙却又有着各具特色之美。撑着伞,穿着旗袍,脚步自然变得轻盈起来。身历其境。我不觉感到自己也有了几分江南女子的秀美。想着终于做了一回江南的女子,我微笑起来,感觉笑靥里也盛满了娇羞柔美的情态。来到双桥,我细读简介:双桥是由世德桥和永安桥联袂而成,形状就如同古代的钥匙,所以又称为钥匙桥。双桥及沿河建筑代表了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最完美的建筑格局,被世人称著。走上桥来,水乡的景色尽收眼底,濛濛的细雨,滴落在河面上,涌起点点涟漪,一波一波,荡漾起心中最温柔的情怀。过桥,到了周庄文化街,街道用青石铺路,两边是一家家店铺,荟萃了各种传统文化。有饭庄、茶馆、药铺、打铁铺,还有纺棉花的、编竹器的、捏面人儿的、卖字画的……我走进一间古朴的茶馆,听当地人讲,“未吃阿婆茶,不算到周庄。”因为阿婆茶里能够品出水乡古镇的独特韵味。要一壶阿婆茶,我细细品味,一股暖意涌上心头,这茶浓,却比不过水乡的情浓。忽然之间我心中有一种感动,好想就在这里住下,抛开世间的烦躁与喧嚣,一辈子伴着小桥流水,安静从容地生活。

篇六:《一念痴,一念殇》{江南月夜}.

人生有多少自我点缀的风景,成全了多少生命中的过客?又有多少人的久别重逢?最终成了物事人非昨?相逢如是,别离如是。漫步风的流年,驻足一场如花美眷的盛宴,嫣然一笑间的倾城,烙印在谁的心里?又碎在谁的心里?朝花夕拾,满城天青色,等待谁能入我之梦?回首朝时,若可,我愿用一整个最美的年华,用尽掌心里温度交付,只为能换取时光的倒流,让我回到最初的真挚。那段时光,念,相思弦上,青梅竹马,一起走过的校园,偷偷写信给彼此日子;念,一起牵手的青石板,彼此瞒着父母偷偷地约会;念,总有一处阳台上,有那么一个身影,我知道,那是你守候在我来去路边,只为多看我一眼;念,太多的太多....多到不知不觉泪流满面!那段时光走来,到如今,我不知道我们之间,到底谁错了,一次一次的分开,我在别人身上寻找你的影子,越找越孤独,越找心越倦,因为我知道,那都不是你。若可,我多想让我们回到简单,只是简单地牵手,冷了,寒了,只要简单的日子,哪怕是清贫我也愿意,只想简单到白头!望着若大庭院,金碧辉煌的楼阁,却是一道道让人厌倦的深深重门,锁着落落寡欢的影子,耳边却回荡着你的一字一句....你说:“你是我的罂粟花,那么任性,你将毒素穿透我的命脉,让我带着苟延残喘,深深刻下一道抹不去的痕。”我说:“我只是平凡里的一朵小野花,花开自然旖旎,只是渴望于原野,畅游小小天地,若你懂我,该有多好。”你说:“柔弱的你,却有一颗绝然冰冷的心,还长满了刺,总在午夜梦回时,让我心痛到缠绵悱恻”。我说:“我要求的很简单,一屋,一桌,一个温暖的小小家,而你却不能,我坦然放下,不怪你。”。你说:“你走了之后,我的世界从此空了,冷了....”我默然。只是你永远不知道,一朵花开的背后,用尽了所有的倔强,所有不可侵犯的自尊,只为与你抗衡到底。最终累了,累到强迫自己云淡风轻。于是你的心慌了,我的心冷了,冷到万籁声息,那么静,远了,从此远了!花絮一帘,庄生蝶梦,痴等花开为媒!多少烟雨重楼相聚,默然不语,终是嫣然一笑成凄美!欲留的留不得,欲放的放不下,待山水行尽,不觉间,自己也只是个过客,唯留下梦里桃花几度红!独自站在心的深秋里,一岸,谁家灯火还在眷顾着某个路人?风拂来,薄衫下丝毫没有凉透的知觉。夜深了,心底仅剩的一点温情,也冰了。别离的,只想不带一点温度。走了多久了?忘了。灵魂一处,唯有盛装的骄傲,在寂寞里独自疯狂。韶光明媚,落花紧随,渐逝。梦依然在指尖葱笼。多少个青天色等烟雨,浓了谁的江南一城羞涩?又寒了谁的一枕江南月夜?秋色浓时,薄凉晕染。初冬漫步,最终不过是落叶纷纷离去。闻,陌上,春的气息又来了,多少个日夜,用心为墨,轻轻勾勒你的轮廓,一笔一丹青,待胭脂雪皱上眉心时,与你,不过是回文锦中,空留一声的叹息。梨花带雨胭脂洗,露华秋色总思卿。为你写过的字,在时光里,一叠一叠加深,那些爱意缠绵,用尽婉约,也藏不住一笔萧瑟,又一页一页心雨湿透,盛开着寂寞的灵魂,独舞一场场的花开花落。情至深时,无怨悔;情至深时,人孤独.....如水良辰,还有多少可以惊艳的时光,寻觅暮春的倾城之约?桃花般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