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烟袅袅的诗句

时间:2021-10-27 05:07:19 节日作文

篇一:《袅袅炊烟,如诗如画》

阳春三月,遥远的东方,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熹微晨光普照着大地金黄黄一遍,郁郁葱葱、万紫千红的花草树木环绕着村庄,在阳光的温暖下生机蓬勃、百花争艳,碧绿的河水涓涓流淌浸润着大地万物,户外的菜地田野里依稀可见农民劳作的身影,户内家庭主妇们操持着家务准备着丰盈的早餐忙得不亦乐乎,远处眺望,家家户户瓦房上袅袅炊烟徐徐升起,在和煦的阳光、青山、绿叶、花红的衬托下栩栩如生、如诗如画,让人沉静陶醉其中。以前,农村里家家户户都是土砖瓦房,错落有致,有的合建一处,有的单门独户。那时,没有天然气,没有电滋炉,一日三餐就靠土砖砌制的锅台,一般都是双锅,一边大一边小,大点的煮饭,小点的炒菜,两锅中间镶嵌着两个水炉,水炉管道装在锅的底部边缘,正好锅灶燃火时即热了锅又烧开了水,一举两得,而燃火材料便是山上砍伐的树木和收割的柴草,燃烧起来浓烟厚重,这时,烟囱就发挥了它排烟的重要作用。无论人们是日出而做、日落而息,一日三餐的炊烟从未间歇过,它似乎向人类示意,人间的烟火生生不息。有烟的地方就有人,它象征着生命力,代表了人类的生存,每当看见烟囱里缕缕白烟缓缓升起时,时浓时淡、时粗时细的白烟似雾非雾,似云非云,没有雾那样厚重蒙胧,它很轻,轻的一缕轻风就可吹散;没有云那样飘逸遥远,它很近,近得可以垂手可及。虽然它转瞬即逝,但它依然被诸多艺术家定格在唯美的乡间油画上。它给村庄带来和谐与美丽,它是人们勤劳的见证,生命的延续。微风中炊烟随风飘扬,弥散在空气中散发着暗暗余香,那是一种大自然灌木丛草的幽香,很远处便能闻见炊烟的气息,它是饮食信息的传递,它能勾勒起饥饿的向往与欲求,让你感受到有家可依,有爱可寄。保证烟囱每日的正常冒烟,一年四季中,人们常在夏末入秋时节收割砍伐柴火,这时,丛林中飘落一地的枝叶杂碎,仿佛给竣山捕上了一层金黄色的外衣。干枯的杂草灌木满山遍野,用斧头伐,用竹扒抓,将树木枝干伐成小节系成一捆,将细草杂碎陇成小堆装进竹蓝,背回家,为寒冬与来年入春时节做好备用。如今,大多青壮年漂泊异乡务工,乡村留守的仅是花甲老人和年幼儿童,家家用上了天然气和电气设备,山上的枝叶树木也经年未动,往日的炊烟渐渐消失,只能将如诗如画的美景定格在画间、心间,留作记忆。 文/笑太极

篇二:《古诗大全》

观沧海 / 碣石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我站在山巅,心中的波涛也像海浪在起伏。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宁静的似在沉思。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大海,多么博大的胸怀啊,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注释

(1)观:欣赏。 (2)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3)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在现在河北昌黎。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4)沧:通“苍”,青绿色。(5)海:渤海。

(6)何:多么。(7)澹 澹(dàn 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8)竦 峙(sǒng zhì):高高地耸立。竦 :通“耸”,高。峙,挺立。

(9)萧瑟 (xiāo sè):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10)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前六句写的是实景,而后四句则是曹操的想象。这首诗写秋天的大海,能够一洗悲秋的感伤情调,写得沉雄健爽,气象壮阔,这与曹操的气度、品格乃至美学情趣都是紧密相关的。 在这首诗中,情景紧密相连。作者通过写沧海,表达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这种感情在诗中并没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来抒发情感,寓情于景中,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感情奔放,却很含蓄。“日月”四句是写景的高潮,也是作者感情发展的高潮。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青山外 一作:青山下)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

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注释

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长江。 客路:旅途。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风正:顺风。悬:挂。海日:海上的旭日。

残夜:夜将尽之时。江春:江南的春天。

归雁:北归的大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青山:指北固山。乡书:家信。

象征。海日:光明、残夜:黑暗、江春:新、旧年:旧。两两对仗,表达了积极向上的态度。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树木上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观赏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注释

1.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59~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2.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平,即春水初涨。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刚刚。

4.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这里指低垂的云。

5.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6.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向阳的树。

7.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8.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

9.乱花:纷繁的花。渐:副词,渐渐地。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10.浅草:浅绿色的草。才能:刚够上。没:遮没,盖没。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侧重花草。11.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

12.行不足:百游不厌。足,满足。13.阴:同“荫”,指树荫。

14..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人由北而西而南而东,环湖一周,诗则以湖东绿杨白堤结束,以“最爱”直抒深情。白堤全长1000米。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注释

⑴枯藤:枯萎的枝蔓。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昏:傍晚。

⑵人家:农家。此句写出了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⑶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瘦马:瘦骨如柴的马。⑷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⑸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神龟的寿命即使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结的时候;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有远大抱负的

篇三:《古代诗四首》

古代诗四首

(一)观沧海

1、内容: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2、写作特色:借景抒情,紧扣“观”,把眼前海上之景与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融合,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主要交代观海地点、方位,“观”字统领全篇的写景。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是实写,后四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树木百草,次写海面上的秋风洪波,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海水呈青苍色。

4、写大海无风时波浪的一句是水何澹澹,写大风大浪的一句是:洪波涌起。《观沧海》中描写秋风呼啸、惊涛拍岸的句子是: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诗中抒写想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5、本诗的感情基调是:苍凉慷慨

6、炼字:简要说说本诗中“涌”和“若”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涌”字不仅使人看到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惊涛拍岸的声音。

“若”字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或主观感受),体现诗人的博大胸襟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炊烟袅袅的诗句}.

7、简要分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思想内容并指出其表现手法。

(1)思想内容:这四句通过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阔景象(1分),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1分)

(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想象夸张(答出其中一点即可)(1分)

8、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在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二)《次北固山下》

1、内容:这首诗写的是船停泊在北固山下所见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次”指旅船停泊。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1)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江水浩淼,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顺和的江风中,一叶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广阔无边的江天上。

(2)赏析:以小景与大景互相映衬,画面十分精彩,“阔”写出了江面开阔的气势,“悬”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很有韵味。

(3)炼字:

a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b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示例一: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示例二: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c “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简析。“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的样子(1分)作者以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

d为什么“风正”不能改成“风顺”?因为只有“顺风”,又是“和风”才能使帆端端直直的挂在船上。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画面:在残夜将尽未尽之时,一轮红日正在从海上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

(2)赏析: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揭示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哲理)

(3)炼字:“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1分) 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1分)。

4、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临近春节,一家人团聚,漂泊在外的游子想借“鸿雁传书”来表达自己对亲人的思念。

5、你能了解到多少有关作者的信息?请用完整的一段话表达出来。 作者是洛阳人,旅行在外,在一个年终岁末的清晨,他停船在北固山下,看到了江南早春的美景,想起了家乡,就写下了本诗。

三、《钱塘湖春行》

钱塘湖春行 译文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

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

一片。)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

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

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

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1、描写了西湖明媚早春风光,抒发了诗人对钱塘湖早春景物的喜悦之情。

2、本诗以“行”字为线索.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喜爱钱塘湖春天美景的感情。诗中直

第2/4页

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最爱 。诗中最能表现早春特点的景物有_、_、_ 等。(早莺 新燕 浅草)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景色,诗中哪些字是紧扣“早”字来写的?初、早、新、渐、浅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1)一个“争”字,妙在形象地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飞向向阳枝头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春的蓬勃生机。一个“啄”字,美在写出燕啄泥衔草,营造新巢的情景,准确传达出春的消息的同时,也传达出人们乍见新燕的愉悦之情。

(2)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从动植物的变化描写季节特征,用词准确而精妙,从中找出一处并进行品析。 示例:如“几处”照应“早莺”,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准确写出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喜悦之情。

(3)展开联想和想像,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3分) 答:示例: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歌唱;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内容正确2分,语言生动1分)

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绘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5、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作者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空白,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增加了想象的空间。

6、从诗中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请概述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1)最爱湖东行不足;(2)对西湖春天美景的迷恋与赞美。

7、诗中的“钱塘湖”,就是现在的杭州西湖,你知道写西湖的名句还有哪些?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8、“几处„„准家„”是写诗人所见之景,请说说这样的景色会给人们怎样的感觉? 给人们带来的生机勃勃(一片生机)的感觉。

四、《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流水人家。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西风瘦马,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西下,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断肠人在天涯。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断肠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第3/4页

1、内容:通过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思乡之情。

2、写法:它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氛围中,使主观感情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前三行全是写景,十八字白描勾勒出这样一幅生动的深秋晚景图。“枯藤老树昏鸦。”这

“枯”“老”“昏”三个词,描绘出当时诗人所处的悲凉氛围。“小桥流水人家”,描绘了一幅安宁、和谐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图景带上悲凉的气氛。使“断肠人”更添悲愁。“古道西风瘦马”正是诗人当时自己的真实写照,他长期奔波与劳累已不言而喻了。这与归巢的昏鸦与团聚的人家真可谓构成了鲜明的对照。作者寄情于物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

3、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枯藤 老树 西风; 与“夕阳”相呼应的是:“昏鸦“,与“天涯”相呼应的是:“古道”,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人家”。 体现全文主旨的“思”字的一句是:“断肠人在天涯

4、“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 以乐景写哀情,通过鲜明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5、这首小令运用了什么写法?创造出怎样的意境?衬托了天涯游子怎样的心情?

这首小令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渲染出萧瑟悲凉的意境,烘托出游子孤寂、悲凉的心境。{炊烟袅袅的诗句}.

6、崔颢的《黄鹤楼》,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与此诗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本曲共写了哪十种事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西风,瘦马,夕阳.

8、说说哪些因素会让游子有“断肠”之痛? 对家乡的思念,不能与家人团圆的辛酸,流落他乡的孤独,出门在外的种种艰辛,没有建功立业的遗憾等.

9、全诗渲染了萧瑟苍凉(凄凉)的气氛,抒发了诗人极其孤寂愁苦(悲伤)的情绪。

10、简要赏析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结尾卒章显志,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

11、这首小令在写作上运用了 的写法,能显示全篇主旨的一个词语是 。 寓情于景 断肠

篇四:《想起了袅袅炊烟》

寒露时节,正是淮北农村忙着秋种的日子。

收清已毕的田野里,各种农作物的秸秆,聚成一堆又一堆,然后全部被点火烧掉。一股股呛人鼻息的浓烟,在秋风的裹挟下四处弥散,遮蔽了整个天空,眼前只剩下一片混沌。这样的焚烧,近些年已成为各类媒体大加鞑伐的对象。污染环境啦,浪费资源啦,破坏土壤啦等等,焚烧秸秆的种种危害被列举得淋漓尽致。然而,农民们对诸如此类的说道根本不在意。午秋两季,到处都是滚滚浓烟,烈火燎原。

在若干年以前,这样的焚烧,完全是另外一种形式。那种焚烧,在各式各样的土制灶膛里,化作的是村庄上空袅袅升起的炊烟,构成的是每家每户一日三餐的粗茶淡饭。

柴米油盐的生活,柴是第一位。没有柴烧,便没有饭吃。秋收以后,拾柴,往往是孩子们劳作的主要内容。那时候,田里的农作物秸秆早已被收拾得干干净净,在家前院后被堆成一垛又一垛。但是仅靠这些,还是难以对付漫长的冬春。于是,飘落的树叶,枯黄的野草,还有豆茬、玉米茬之类的,皆为我们四处搜罗的目标。用扫帚扫,用耙子搂,用头刨,都行。拾柴的目标决定拾柴的方法,反正都想着尽快装满筐子,然后好痛痛快快的玩一场游戏。困顿而不觉得愁苦,劳作而不觉得疲惫,恐怕只有孩童时代才会如此。

我们日复一日的拾柴,家中的灶膛里日复一日的升起炊烟;一缕缕炊烟,日复一日的描绘着乡村生活的真实画卷。

我曾经很是喜欢观看炊烟。它从土坯砌成的烟筒里冒出,然后在草屋顶上不停地上升,上升。晴朗无风的日子,它会静静地飘过高高的树梢,那样,蓝天就成为了映衬它的背景。若是黄昏时分,家家户户的炊烟会在村庄的上空逐渐飘散开来,与氤氲的暮霭互相交织在一起,凝结成一层与低空泾渭分明的烟云,将整个村子严严实实的覆盖住。这层烟云,不会下降,也不会上升,就这么久久的停留在那儿,直到无边的夜色又将它覆盖住。

我认真观看炊烟的时候,大多是和小伙伴们一块儿,正在湖里(家乡人称田野为“湖”)拾柴、割草或放羊。困了,就依偎着半躺在土坡上,眼巴巴地看着远处的村庄,等那里升起第一缕白烟。等到了,就又立马蹦起来,扬起鞕子,直起脖子,扯起嗓子,一路喊着“回家喽,吃饭喽——”。在孩子们的心里,看到炊烟,仿佛就闻到了饭香。

我在十几里之外的镇上读中学时,梦里还会常常升起炊烟。每逢周末回家背馍,总爱坐在灶堂前,帮着母亲烧锅,看着母亲蒸馍。烟筒里冒着白烟,蒸笼上腾起白气。馍熟了,热散了,母亲开始给我装馍。我发现白的一层儿(花卷馍,细粮粗粮隔层加工的一种)又厚了许多。掀开馍筐,我惊呆了:剩下的馍馍,隔着白的能看到里面黑的(人称“驴打滚儿”)。我偷偷地拾出馍篮里白多黑少的一半儿,换进黑多白少的一半儿。母亲发现了,又给换回来。我又要去换,母亲就拉住我的手,执意不让换。母亲似乎流着泪,笑着说道,我的孩儿长大了,懂事了!孩儿啊,都怨咱家穷,叫你跟着娘受苦了。人家夸你是个读书的料,娘就是吃糠咽菜,再苦再累,心里也是甜的。只要咱家锅底还冒烟儿,这个学,娘就叫你上到底!听着这话,我心里默默地念着一句——“愿家里锅底天天冒烟”!那时,炊烟就是母亲的笑脸,就是家人给我的温暖。

“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夕阳有诗情,黄昏有画意。诗情画意虽然美丽,我心中只有你„„” 许多年之后,当我听到著名歌手邓丽君的《又见炊烟》时,一种莫名的激动,一种别样的感觉,像流水一般缓缓地滑过我的心田,泪水竟不知不觉的溢出眼眶。是什么使我如此动容?邓丽君的歌喉所具有的煽情魅力是一个原因,但最为重要的是,那歌词中提到了炊烟。对于一个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人来说,看到什么就能立即想到家乡,想到慈母,想到自己的童年呢?我想,大多数人的答案会是炊烟,我也不例外。 “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是陶渊明的诗篇《归

园田居》里的句子。年少时还不懂“墟里烟”是什么意思,现在想来,那就是远处村落里飘扬的炊烟和依稀的树影相互交织的情景,它描绘的是田园独有的祥和、宁静、和谐之美。吟诵着陶渊明的诗句,我的思绪,飞到了蓝天白云之下、绿水碧草之傍、炊烟笼罩的山墺墟里。炊烟之美,就在于它是从家中的锅底冒出的烟,它散漫着父老的希望,燃烧着母亲的汗水,流溢着醇美的乡情„„

如今,楼房取代了草屋,煤气替代了柴草。村庄之上炊烟袅袅的美丽画面,从此将在孩子们的记忆中彻底消失。然而,在我的心底,还是炊烟不断;在我的梦中,依然炊烟缕缕。我曾暗自嘲笑过自己有怀旧、恋旧情结,但很快又被另一个自我否决。不,这不是怀旧,也不是恋旧,这是积淀于内心深处的洁净的魂灵,这是曾经的文化心理底片的真实回放啊

篇五:《优美的诗句》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花开彼岸本无岸,魂落忘川犹在川,醉里不知烟波浩,梦中依稀灯火寒。花叶千年不相见,缘尽缘生舞翩迁,花不解语花颔首,佛渡我心佛空叹

清风舞明月,幽梦落花间。一梦醒来,恍如隔世,两眉间,相思尽染。只身天涯,独醉贪欢。揪心的思绪无边无沿。独依窗前,任风吹,看花落,黄花树下,你是否又在轻拂玉笛,醉拔情弦?遥望千年,繁华散尽,我却痴心未改。可惜几度徘徊,走不出的,仍是那梦里花间的蜜语甜言

某一天你我暮年,静坐庭前,赏花落,笑谈浮生流年。今夕隔世百年一眼,相携而过,才知姹紫嫣红早已看遍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兼无叶底花。蜂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澈,净无瑕秽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我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该怎么办? 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和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我问佛:世间为何有那麽多遗憾? 佛曰: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既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分明?

水中,我是嫣然的神。青衣,青发,青色的青涩。千年又千年,你本不爱我,我陪了千年的自得,忘了千年的规则。你是人,我是蛇。我也有泪是青色

执笔之间,种种前尘往事,终于散若云烟

最肯忘却千般虚名,求一世清闲.我欲问尘中客,浮生能有几年?最愿将那万种风情,皆遥寄江月。共看那长流水,送流年!

剑起沧澜,遥见空灵呼唤,青丝断,一梦千年。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有些人,一旦遇见,便一眼万年;有些心动,一旦开始,便覆水难收;有些情,一旦眷恋,便海枯石烂;有些缘分,一旦交织,便在劫难逃。

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以喜悦之身,养喜悦之神。有所畏惧,是做人最基本的良心准则。所谓快乐,不是财富多而是欲望少。做人,人品为先,才能为次;做事,明理为先,勤奋为次。人生要学会不抱怨,不等待,不盲从

清风舞明月,幽梦落花间。一梦醒来,恍如隔世,两眉间,相思尽染。只身天涯,独醉贪欢。揪心的思绪无边无沿。独依窗前,任风吹,看花落,黄花树下,你是否又在轻拂玉笛,醉拔情弦?遥望千年,繁华散尽,我却痴心未改。可惜几度徘徊,走不出的,仍是那梦里花间的蜜语甜言

清溪浅水行舟;微雨竹窗夜话;暑至临溪濯足;雨后登楼看山;柳荫堤畔闲行;花坞樽前微笑;隔江山寺闻钟;月下东邻吹箫;晨兴半柱茗香;午倦一方藤枕;开瓮勿逢陶谢;接客不着衣冠;乞得名花盛开;飞来家禽自语;客至汲泉烹茶;抚琴听者知音

人生一梦,白云苍狗。错错对对,恩恩怨怨。终不过日月无声,水过无痕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证候来时,正是何时? 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有女妖且丽,裴回湘水湄。水湄兰杜芳,采之将寄谁。 瓠犀发皓齿,双蛾颦翠眉。红脸如

开莲,素肤若凝脂。 绰约多逸态,轻盈不自持。尝矜绝代色,复恃倾城姿

香屏烛影凝更漏,斜月轩窗透。无眠夜半静幽幽,丝柳风摇醉舞若烟柔。纤纤素手冰弦扣,花落盈盈瘦。魄魂销骨锁心愁,半阙清词墨染念无休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飘逸衣裙, 为君舞一曲。 穿过时间与空间, 轻抚你沾染风霜的脸。 谁在歌唱,那般苍凉, 只因君不在身旁

与君别,情易许。执手相将,永远成鸳侣。一去音书千万里。望断阳关,泪滴如秋雨。 到如今,成间阻。等候郎来,细把相思诉。看著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