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代沟隔阂

时间:2021-10-27 04:38:44 节日作文

篇一:《代沟产生的原因》

代沟产生的原因 代沟是指子女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背弃父母原有的观点,有了新的见解而造成的。代沟通常产生于青春期。环境的影响使当代青少年很少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认为父母思想陈旧,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所以,代沟的主要责任在子女。

一是没有任何一个父母愿意和子女产生代沟。子女从小不为生计担忧,很少体味人间疾苦,时间长了导致自我中心倾向。而父母一直含辛茹苦、受苦受累却又不被子女所理解。这种痛苦的心情,又有谁能体会?尽管父母在主客观上都有消除代沟的意愿,可同学们扪心自问,我们有几个人真正给了父母机会呢?

二是我们常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子女长期处于父母的教育下,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代沟也因此形成。

三是父母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影响,然而正所谓外因无法决定内因,根本问题还是在子女身上。子女受到社会上各种各样思想的影响,思想又不成熟,很难正确地把握自己,而又对父母的话又不以为然,这是导致代沟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

所以,代沟的主要责任在子女,正是由于代沟随年龄的增长有不确定性,要父母来适应和消除它很不恰当。

同学们,我们常说与时俱进,其实真正做到这句话的不仅有我们,还有我们的父母啊!只是他们在接受新观点之前总是要经过一番仔细的筛选,可这并没有错啊!

代沟的产生是由于父母一代和子女一代人不同的知识构成,使他们的思想不同,但是父母和我们处于同一时代,这个社会的主力军还是我们的父母。因此,可以说我们的自以为是,使我们认为父母对新事物了解太少,用我们不成熟的观点来评价父母这公平吗?

代沟怎样产生?

一是青少年身心状态的剧变。剧变促使我们发现自我,追求独立,对童年的观念进行颠覆,对事业,友谊,爱情和人生价值开始选择和追求。而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在知识和经验上的缺乏,使得他们对子女的变化准备不足,只能按照以前的方式应对。青少年只有让父母明确这种突变,才能带来他们观念意识上的相应变化,才能消除误解和隔膜。

二是时代的烙印。出生于五、六十年代的父母对今天世界大融合的观念需要一个渐进的认识理解接受的过程。家庭中,思想文化更新最快的当然是子女,所以,引导父母接近,认识,理解和接受时代的任务,责无旁贷需要子女来承担。

三是时代迅猛发展为父母带来的紧张,疲惫,焦躁的情绪态度。紧张,疲惫和焦躁的情绪态度是子女反感父母,形成代沟的重要原因。不要让父母在恶劣情绪下作决定,帮助父母消除恶劣情绪,本身是子女的义务。

四是子女的浮躁,赌气和自以为是。见多识广的父母当然不买账了。

1 代沟产生的原因

(一)调查问卷,实地访问、了解青少年学生和父母产生代沟后的解决方法,或对存在代沟的青少年学生与父母的建议。

(二)访问对象

校内:老师、学生

校外:指导老师、青少年学生及其家长。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青少年父母与父母产生代沟的原因(背景)

一般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学生的自我意识也不断增强,同时对父母的意见不再是简单地服从、照办,而是要分辩是与非。他们希望自主地安排生活,不希望、也不愿意父母干涉。但父母仍然用昔日对待儿童的教育方法,这就产生家庭矛盾,也慢慢演变成为代沟。 据了解在我国目前的城市社会里,父母与子女(青少年)之间的“代沟”通常反映在三个方面。其一,是孩子本身对前途、事业的看法与父母的期待发生矛盾。长期研究中学生问题的温世春老师指出:因各种原因而未能受到正规的学校教育和良好教育的那一代人,现在已经做了父母。他们之中,许多人对子女的高期望与自身的低素质之间矛盾,使家庭教育陷入困境。其二,突出表现是少男少女异性的需求兴趣行为与父母对这种交往的担忧和干涉发生矛盾。其三,则是两代人生活方式上的差异。

2、问卷调查结果

(1)、您认为什么是代沟呢?

90%人认为在两代人的交往中存在着隔膜,10%其他。

(4)、如果有,您会急着去解决吗?

100%的人不会急着去解决。

3、结果分析

代沟的存在对于两代人的交往,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新的一代总要强过老的一代,只有“长江后浪推前浪”社会才能向前发展。但是父母的丰富阅历又是一笔财富。如果各执已见,互不相让,不仅难以取长补短,更不利于家人之间的感情沟通。

但是,子女们与父母之间的这条所谓“代沟”由来已久。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在一时间完全填平,要想做到两全其美,也真是不简单的。 那么,我们想也只有沟通能填平这条由来已久的河沟了。沟通能使子女与父母之间的隔阂化解,使子女与父母之间的误解消除,沟通加强了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促进了相互了解,增强了相互之间的感情。曾经有人说过:“沟通可化腐朽为神者,变天堑为坦途。”这不也说明了这一点吗。

要解决代沟这一问题,子女与父母都有一定的责任,都应该相互谦让地理解,双方都应该相互倾听、倾诉、分担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寻找思想上的异同点,这不仅可以保存子女自以为“是”的一些优点,也能在两者之间寻找到对双方有利的地方。它的基础是理解,是相互之间情感和心理的沟通。在人际交往中,理解更多的是要求能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能做到将心比心。

同时它也要求双方要能主动寻觅“共同语言”,达到求同的目的。而我们的父母,他们跨越的时空比我们长,经历的风霜比我们多,他们身上有着我们缺少的经验和高尚品质。生活中有句格言:如果老人能再活一次,那么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将成为伟人。这正是因为生活经验能使他们少走很多弯路。经验是宝贵的!{关于代沟隔阂}.

形成“代沟”的原因及危害

(一)自然原因

初中阶段的孩子有着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特点。随着孩子年龄不断增长,他们的身高体重迅速增加,初中的孩子普遍进入青春发育期,第二性征开始出现,一个个长成了健壮的小伙子和漂亮的大姑娘。这时他们除了生理上发生急剧的变化,心理上也在迅速地向成人过渡,成人感和自我意识逐渐增强,独立意识明显增强。这个阶段既是孩子成才起步的黄金

时代,也是孩子容易误入歧途的紧要关口。有人形容这个阶段的孩子处于生理发育的“高峰期“,心理变化的“断乳期”,人格成长的“危险期”,学业能力的“分化期”,教育引导的“困难期”。人格成长的“危险期”,学业能力的“分化期”,教育引导的“困难期”。家长对孩子特别关心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这时的孩子相对于生理的发育来说,心理的发育较为缓慢,因而身心容易失去平衡,容易产生心理冲突和行为过失,半幼稚和半成熟的特点较为明显。一方面他们的自主意识已经成熟,有成人感,要求独立、自主;另一方面,由于他们身心发育还不够成熟,知识、经验还不丰富,因而还存在着认识的肤浅性、情感的冲动性、意志的脆弱性和行动的盲目性等弱点。初中生上述心理特点,如果处理得不好就会出现许多矛盾。这些矛盾表现为:希望受到尊重与他人不予尊重的矛盾;要求独立自主与不能独立自主的矛盾;渴求理解与不露真情的矛盾;理想抱负大与意志力差的矛盾;性生理需要与性道德约束的矛盾等等。家长应正确认识和对待初中生的这些心理特点与心理矛盾,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青春期孩子的独立意识迅速发展起来,重视自我,对父母教师长辈都会有“闭锁”倾向,这是正常的,也是心理健康发展必须的,责怪孩子不对家长说心里话,是因为有些家长不了解孩子的这些心理特点,是家长失理,回想一下,我们家长自己不是也有过类似孩子的经历吗?一般从小学高年级以后,孩子最看重的评价是伙伴对自己的评价,集体对自己的评价,而不是父母对自己的评价,有时孩子不听话,变得出人意料地固执就与这种特点有关,家长不能理解和尊重孩子对伙伴的重视,也是发生矛盾的原因之一。

(二)社会原因

由于社会的急剧变化,两代人的经历不同,受到的教育不同,因而,他们对生活、工作以及社会问题的态度和观点必然会有所不同。如果成年人不是真诚地去理解和善意的沟通,而是力图把自己的看法、观念和价值标准强加给孩子,这样在家庭中分歧、争论就会不断发生。譬如现在的孩子对社会问题比较关心,并且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这是信息时代对孩子的影响,只要加以正确引导,对孩子的成长会有促进作用。有的家长一厢情愿地以为将孩子关在家里就能避免社会的消极的影响,而今天的孩子接受信息的渠道非常多,社会的影响几乎无时不在,对孩子刻意的限制不仅徒劳,而且容易引发矛盾。你说要认真读书,考试争个好成绩。孩子说现在推行素质教育,分数不是学习的唯一目的。你说要专心学习,将来找个好职业。孩子说现在提倡全面发展能力,会读书不一定就能找到好工作。你说要为人要诚实正直,问心无愧。孩子问为什么老实人总是吃亏,贪官污吏越来越多。面对社会现实,孩子和我们一样有许多的困惑不解,由于阅历浅,经验少,又敢想敢说,所以他们的看法和父母有差异是很正常的。

父母不要再对孩子说你只要专心读书就行了,别的不要过问,小孩子不要管什么国家大事。孩子看看电视的新闻联播以及一些有关社会问题的节目、抽点时间读读报纸、参加一

些公益活动都应该得到鼓励和支持,不要怕孩子受到消极影响而不让他走出家门面向社会。

(三)家庭原因

形成代际冲突和矛盾的主要原因是家庭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家长的教育态度不正确 有的家长受封建伦理观念的影响较深,认为子女是自己养大的,是自己的私有财产,自己拥有绝对的权威和尊严,孩子必须听我的话,没有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和信任,专横跋扈,不讲民主。不分时间、场合,不讲方式,不问情由的唠叨说教和批评指责,使孩子感到难以接受。

有的家长不能从孩子的现实条件、学习基础、年龄特点、有无特长等实际情况出发,脱离实际地只凭主观愿望对孩子提出不能实现或难以实现的要求,硬要按父母的意愿为孩子设计未来的人生之路,要求孩子样样争先,出类拔萃,要孩子实现父辈毕生的夙愿,这往往是代际冲突和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是家长的教育方法失当 对身心发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已经是初中生的孩子,家长仍然以儿童的管教方式来对待,过多的关照,过细的要求,过严的管束常常引起孩子的反感和厌烦。即使孩子确实有错,但教育方法不合适,孩子会认为是对他们自尊的伤害。有的家长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待孩子,动不动就指责、训斥,甚至打骂,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长此下去,得不到尊重和理解的孩子和高高在上的家长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

三是缺乏了解和沟通 有的家长忙于事业工作,忙于操劳生活,忙于交际应酬,很少与孩子在一起活动、交流,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活动和情绪,更少于考虑如何教育孩子,两代人很少接触,缺乏情感和思想的交流,父母对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得太少,难免产生代沟。

四是孩子遇事易偏激 青少年对社会、对身边的人和事都有一种理想化的苛求,这是不成熟的表现,有利也有弊。如不满社会、人群中的不良倾向,丑陋现象,引导得好,会激发他们日后致力于改造社会的抱负和志向;对一些不称心的事不满,也可以使他们为了追求完善、理想去努力。但理想化的苛求如果不和自己的责任联系,就会变成一个事事挑剔,逃避责任的人。这种用完美的眼光看待世界,而又带有他们特有的激情,其冲击力对准自己的亲人、师长时,往往令人难以忍受,导致冲突更为激烈。

此外,家长自身威信不高修养欠缺,孩子由于思想、性格和交友的影响,也会形成代沟。

(四)“代沟”的危害

父母与子女之间沟通出现障碍,形成代沟,对两代人都是痛苦的,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害的。由于“代沟”的存在,家长的教育难以取得好的效果,甚至以失败告终。缺少家长正确的教育和指导,孩子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就难免出现缺失和偏差,人们常说一些缺乏良好行为习惯,品行不端的孩子“没有家教”,就跟代沟的消极作用有关系。代沟的另一个严重后果社会上的不良影响会乘虚而入,家庭中与长辈找不到共同语言,就有可能到社会上另觅知音,就有可能沾染不良习气,甚至走上邪路。

篇二:《代沟与沟通》

代沟与沟通

——读玛格丽特〃米德《代沟》

随着时代进步,社会的发展,一个词语在我们的生活中频繁的出现着,这个词就是“代沟”。

代沟是指子女在走向社会的过程中,背弃父母原有的观点,有了新的见解而造成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的差异。代沟往往的因为年龄或时代的较大差异而形成的。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一昧蛮管,就大碍孩子的发展,年龄不等的人,生活圈子不同,接触的事物、人物各异,故此思想方法和行为也有差别。如果这种差别不加以改善而让它扩大,两代人之间便会形成一堵无形的墙,误会便容易产生。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世代隔阂,这就是我们眼中的“代沟”。

面对60年代弥漫全球的青年风潮,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撰写了《代沟》,她从文化传递的角度解析了代沟。米德认为人类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三种阶段或模式,她将其分别命名为“后象征文化”、“互象征文化”和“前象征文化”,并且在此基础上论述年轻人在走向人类社会中应当承担的责任。

一、后象征文化、互象征文化、前象征文化

从文化的传递方式来看,米德将文化划分为后象征文化、互象征文化和前象征文化三种类型。{关于代沟隔阂}.

1、后象征文化与熟悉的祖先

后象征文化是老年人的文化,在这种文化中,年轻人事事得向老年人学习,而未来总是重复着过去。后象征文化是一种变化迟缓、难以察觉的文化。在这种模式中,老年人无法想象变化,只能把这种持续不断的意识传给他们的子孙。因此,每一次变化都必须与已知的东西相似,都必须根据每一代老年人的记忆和已知模式进行。人们的生活方式是不可改变的,永远如此的。这种情况下文化传承是代代相传,依靠老一代的期望,也依靠年轻人对老一代期望的复制,这种复制的能力是根深蒂固的。

作者例举了新几内亚的山地阿拉巴什人生的生活方式。阿拉巴什人相信,他们依赖已知事物过着的那种日子就是生活,唯一的过去式传说中的时代,是离他们无限遥远的时代。老年人、中年人和年轻人所接受和传递的都是同一套信息。

这种情况在我们国家中也有所体现,尤其是古代。中国自古至今都是一个尊重老年人言行的国家。我国古代相继出现很多具有影响力的思想家,比如孔子、老子或者孟子,他们都是具有丰富生活经验的老者,他们凭借超凡的智慧、丰富的阅历,能够解决各种问题,所以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老年人是人们的榜样,他需要将自己知道的一代代传授下去。在现在的社会中我们年轻人在处理问题的

时候经常会听取长辈的意见,我们觉得长辈的社会经历更加丰富,更具有权威性。这也是后象征文化的体现。

要想保存这种文化就要做到缺少疑问和缺少觉悟。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逐渐进入一个人类文化演变中的新阶段。{关于代沟隔阂}.

2、互象征文化和熟悉的同代人

互象征文化是较于平等的文化,社会成员的主要模式是同代人的行为,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承续主要靠人们相互的学习与讨论。在这种文化中,老年人仍然处于支配地位,他们树立典范,规定限制范围,年轻人的行为中所表现出的互象征性不得超出这些范围。对于新实物是否被认可,老年人具有决定权。可以说这是对后象征文化的突破。

互象征文化不是自然而然的发生的,而是要经过大动乱或者出现新技术使老年人缺乏或者不尊崇老年人的思想时才会发生。新鲜实物冲击了老年人具有的智慧和经验,这些生活阅历赶不上时代的变化时,老年人的社会地位就会逐渐下降。这时年轻人只能互相学习,互为榜样。这也给年轻人带来一个契机,使他们在选择人生道的道路时更加自由,更具有多样性。

现在社会中就出现许多新鲜实物,比如互联网或者新科技等等。老年人并不具备这些知识。我们只能相互学习,搭建属于年轻人的平台,更好的交流、学习。

3、前象征文化与未知的儿童

前象征文化则可以称为青年人的文化,米德认为:“我们进入了这样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由于年轻人对依然未知的将来具有前象征的理解,因而他们有了新的权威。”前象征文化的发展要靠一种不断对话,在这种对话中,年轻人按照自己的首创精神自由行动,他们能在未知的方向中为长者引路。在科技发展中,老年人跟不上社会的步伐,他们的思想、感情和对世界的看法,无法对年轻人做出明确的指导并做出榜样。这个时候年轻人占据社会的主导地位,掌握领先的技术与知识。老年人如果想要适应已改变的社会,就要向年轻人看齐,反过来学习年轻人具有的文化和技能。老不能代表崇高的地位,反而尚未出生的孩子是未来的代表。正如我们讲的:未来既是现在。

二十年前,电子计算机在我们生活中出现,年轻人首先接受这一电子设备,并广泛运用到学习生活中。在生产生活年轻人逐渐完善计算机的功能,开发新的软件,研究新技术,充分开发使用。现在计算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伙伴,无时不刻都需要它的帮助。相反的,很多长者开始不认为计算机很重要,甚至认为计算机是多余的,不可能为我们做出贡献。老年人依旧坚持原有的知识,崇尚书本。可是事实证明,新的技术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所以老年人不得不开始学习如何使用计算机,反过来向年轻人请教。

二、代沟的出现与反响

“我们把熟悉的世界留在了身后,居住在一个新的时代里。这个新时代的环境与我们所熟悉的完全不一样。我们的思想仍然使我们留恋过去,留恋我们童年青年时的世界。”这是作者对老年人面对高速向前的社会所萌生的无奈心情的描述。当前象征文化出现后,很多老年人都不懂年轻人所了解的东西,不理解年轻人的想法,不知道在孩子的眼中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自己在孩子眼中占据什么样的地位等等。这种差距就把老年人和年轻人划分卡,形成一道无形的“沟”,老年人站在“沟”的一边,持有着已有的经验文化;年轻人站在“沟”的另一边,开发着新实物。年轻人在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拥有领先的技术、文化和知识并引领了社会的潮流,占据着社会的主导地位。而老年人逐渐脱离社会的大舞台,被时代遗忘。

作者认为代沟在六十年代的出现既是一个在时间上不可逆的历史事件,也是一个生物学事件,因为它是在不可避免要老化的人类中发生的。前象征文化刚刚出现的时候,它对孤独的老年人来说是个悲剧,老年人不再享受崇高的社会地位,被人们渐渐遗忘;对于无榜样的年轻人来说是可怕的,没有了可以学习的对象,没有依靠的人。但这又是一个新的变化,它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之后,某些老年人为了改变社会地位,跟上社会的脚步,也会以不同程度的热情和认同感欢迎这种新变化,他们衣着打扮和说话方式都模仿年轻人。人们即为过去担忧,又对未来充满希望。

代沟引起的反响是巨大的。人们的生活方式没有了统一的准则,就会出现大大小小的矛盾。老年人持有固有的思想和观念,所以他们面对年轻人眼中的“潮流”时会抵触,甚至反感。他们不喜欢男孩子留披肩发,不认同女孩子涂指甲油或者穿超短裙。面对日异月新的世界,他们会不知所措,没有依靠。而朝气蓬勃的青年人摆脱了固有思想的舒服,他们自由奔放,追求着自己喜欢的生活。回头面对长辈的不理解充满不屑,也不愿意与之沟通。这样的循环之下,虽然有些老年人接受了新鲜实物,但是总体上看来,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思想差异会越来越大,社会矛盾也会越来越多。

三、我们的目标是——更好的生活

米德认为代沟的普遍性是一个牢笼,年轻人和他们的长辈都想从中脱身。年轻人向往自由追求新鲜可找不到目标;老者希望孩子继续传承原有文化,依旧实行后象征文化。几代人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