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福利院社会实践

时间:2021-10-27 04:36:40 节日作文

篇一:《2015儿童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

2015儿童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

实践时间:2015xx年x月x日-x月x日

实践地点:xx儿童社会福利院

一、实践目的

社会工作专业是指社会(政府或社会团体)以物质精神和服务等方式对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结构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的个人与群体提供帮助,使他们回复社会生活能力,协调社会互动关系,提高社会生活质量,增强社会福祉的专业方法。 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所以深入社会,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成为本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本次实践的目的有:

1. 了解儿童福利院的组织结构

2. 深入学龄儿童中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

3. 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实际工作能力,增强了社会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二、实践单位介绍

xx儿童福利院xx年建院,主要收养了一些生理残疾、孤儿等失依儿童,并采取家庭寄养等社会化的方式,接纳了许多失依儿童,给予他们生活以及教育帮助。目前,其中儿童总数:170名。残疾儿童:80名 年龄段分别为:0-2岁,50名; 8-17岁,35名;3-7岁,80多名,其中8-17岁为学龄儿童,3个高中生,十几个初中生,其余的为小学生。 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科室,针对小学和初中的学生进行学习辅导,批改作业,与他们聊天等,偶尔会接触学前儿童,其余时间便是整理图书。本文的报告主要围绕与孩子们的工作展开。

三、实践内容与个人体会

我原本是带着疑惑与好奇来到儿童福利院的,因为我们经历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愿以偿地进入这个“神秘”的地方。体检,门卫的质问,登记,会议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开始工作时才遇见院里的孩子,这让我不由得对传说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我也原本以为那些儿童会有我想像中怪异。

但是,我所经历的,却颠覆了我的一切。

福利院工作人员给我们一些简单的要求,不要打听他们的身世,为院里的工作保密。 他们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残疾的孩子。有肢残、侏儒、皮肤病、视听障碍、发音不请,智力发育不全等原因,幼时被父母遗弃,或者失去监护的失依儿童,生命以这种形式出现,让我们去了解这个非正常社会化的孩子群体的生存状况与精神生活。

我最先接触了是四五左右岁的学前儿童,学前儿童分为小中大班,较多的时间还是和学龄的儿童的接触。

在十天的实践中,我把他们的特点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点

1. 他们大部分热情而脆弱

学前的儿童有专门的幼儿老师,上午和下午都由那些受到专业训练的老师带领做活动,唱歌,跳舞,学诗等等,她们都是年轻的而有活力的女孩子,所以这个院里的活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她们,这是院方的明智之处。中午由老师带领着就餐,其余时间由生活老师带领,在寝室休息。遇到我们这些陌生人,他们却一点也不怕生,就凑到你的身边,热情叫“阿姨”,我最为感动是,他们都及其希望他们的拥抱,哪怕是牵手,也可以让他们开心。往往,他们会莫名其妙地哭起来,仅仅只是引起别人的注意而已。老师的稍微的批评,他们也会放在心里。其实,简单地说,就是需要他人的关注,我们知道,福利院虽然编制人员众多,甚至正式编制员工是孩子人数的一般,但是真正与孩子接触的人,却是极为少的。而在家庭中的孩子,却是众人的宝贝,一大堆人围着他(她)。所以

不难理解,他们的热情来自于对他人关注的渴望。这也让我认识到在儿童成长时期,来自父母等亲人的肢体交流的重要性。心理学上讲,那些与父母有健康肢体交流的孩子,心理上比那些缺乏身体交流的人更健康,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也会更加顺利、坦然。其实,成年人又何尝不是?有时候,一个温暖的拥抱,许多痛苦,郁闷,委屈就可以释怀。

2. 他们是与别的儿童一样,是天使,却是有点忧伤的天使

他们不是想像中那种封闭的古怪的孩子,他们也充满这阳光与朝气,会依依呀呀学语,遇到一个陌生人会带着好奇心来打量着,只是会让人心酸得看到,他们会叫食堂的叔叔为“爸爸”,看见经常来看望他们是的好心人为“妈妈”。

我的大部分工作就辅导学龄儿童的家庭教育,他们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二年级都有,大部分只是智力正常的孩子,在附近的学校正常上学,中午有专门的员工给送饭,下午回来在院里的教室里复习功课,周六周日由专门的老师或者志愿者监督他们学习,还有专门的家教。他们和当年的我们一样,想尽快的完成作业,痛恨考试,责问是谁发明了诸如“语文”“数学”“英语”等这些令人烦恼的学科。

他们也很关注社会中的流行,我清楚地记得,在一次听写汉字的过程中,我报出“杰”,然后组词“杰出”、“俊杰”,他们还是等了一会儿,一个男孩问,是不是“周杰伦”的“杰”,这才发现,他们也是接触社会的,对流行歌曲也很熟悉。

他们之间也是像一般孩子那样开玩笑,聊天,讲学校里的事情,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关系,他们多像兄弟姐妹班的关系,大一点的孩子照顾一二年级的孩子,这让我很感动。 只是,有时候,在学习过程中有不耐烦、不合作的倾向,会发呆,忧郁的面孔,让人疼惜地想,他们也会有心事呀!有一天,一个孩子突然问我,“姐姐,为什么人会死?”我当时就震住了,那么小的孩子,怎么会考虑这样深奥而没有答案的悲观的问题,我自己知道,人一旦考虑了生与死的问题,他似乎就成熟了,也就多了对有关自己生命的思考。我对她说了很多,记得最清楚的一句就是“有生就有死呀”,其实这句话里本身就包含了悲观的意味。我该怎么给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讲生死的问题呢?他们也有对我们的难言之隐、排斥性的冷漠,然而当他们真正把生活中的问题暴露在我们面前时,许多时候我们难以理解、难以正确分析。

3. 院里的孤独与梦想

因为孩子很多,院方的管理人员往往没有能够叫出他们各自的名字,特别是对于那些内向而不愿交往的孩子。我不想他们成为无名氏,所以我见他们的第一天,在课程过后,我先告诉他们我的姓名,电话号码,然后让他们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第二天我就能够记住他们了,我想这是对他们人格的尊重吧!也是和他们进一步接触的方式吧! 福利院是一种封闭式的管理,除了学校上课的时间,他们便是呆在院里,很少出门,偶尔有大孩子去打篮球,他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他们在福利院,一般情况下是断然不准出去的?我问过他们,他们说偶尔有机会带他们出去玩,大一点的孩子对**还是很熟悉的。

我们发现他们的理想也是缤纷漂亮的,我问过他们以后想干什么,他们有想当老师的,翻译家的等。有的孩子,学习很认真,我告诉他们学习之改变自己的很好的出路。当然青春期的叛逆与烦恼,来不及让他们想太多以后的事情。

十天时间很快结束了,我想,我来到福利院之前,是带着好奇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为外界所不知的地方的,走的时候我才发现,其实,自己一直是一个以感情介入其中的人,即使写这个实践报告的时候,我还是如此。对他们的关照,也让我重新审视了一下自身的成长过程,我曾经的烦恼,他们也会有,当然,也许回会有我所没有经历的苦难或者伤感,但我一直相信,他们,一定会健康地成长的,也会长大,谈恋爱,上大学,找工作,成家立业,成为千万普通人中间的一位。我相信的!

篇二:《儿童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作为当代大学生,在这个暑假里我认真履行了学校要求进行暑期社会实践的任务。积极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认真学习了解了国家大学生要求加强爱国主义精神,投身社会实践的各项指令,深入学习结合自身专业进行了详细而又深刻的实践经历,在实践中收益良多,体会深刻。

这个假期里,我参加了社区组织的去孤儿院当义工的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收获许多。回家后因为离孤儿院比较近,加上社区干部的大力宣传,我和许多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参加了此次公益活动。孤儿院的孩子们从四岁到十五岁不等,父母大多双亡,只能被孤儿院收留。我所在的孤儿院是7月初才成立的一所孤儿院,也是本县历史上的第一所孤儿院,收官孤残儿童共50余人。

由于孤儿院是7月初才成立,我很有幸参与了孤儿院的筹备和入院工作。在工作中虚心向工作人员学习,使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迎接来自全县各地孤儿入院的过程中,通过与孤儿及其监护人的交谈中获益匪浅,也使自己更加懂得做人的道理。孤儿院将孩子分成两个区,一区是六到十岁,二区是十一岁到十五岁。我带的是二区。

有时候看着她们的快乐和满足让我久久不能忘记,这些寻常人家无比简单的满足在这些缺少爱和关怀的孩子们身上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护工门平时除了陪伴孩子们玩耍大多数时间是要照顾全部这些孩子们的生活起居和安全,所以分给每个孩子的关怀就少的又少,如何能满足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所需要的关心和爱的滋润,她们无疑是可怜的,没有父母的爱在孤儿院里生活成长。虽然衣食无忧,但是却失去了他们最重要的感情依靠,我无言以对,只希望那些草率把孩子生下来的父母不要这么不负责任,让一个无辜的孩子白白承受着不公平的对待。 孩子们午休时间总是不安宁喜欢哭闹,好不容易安抚了这个,另一个个又开始折腾,最后弄得我手足无措,通过向护工虚心的学习,自己慢慢地也能熟练而紧凑的完成安抚他们睡觉的任务,这些孩子们是她们见过的最可爱的孩子,可是却有着这样的遭遇和命运。

这些孩子在没有父母之爱渐渐长大的时候都会有一个时期特别的古怪,他们怀疑自己不好,十分的敏感多疑,看着直叫人心疼,好在这些孩子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衣食无忧的生长,给孩子们提供的条件都是最好的,让他们在没有爱的基础上得到一些补偿,能顺利安全健康平安的长大,孤儿们是可怜的,这个年纪的孩子本应娇生惯养受尽疼宠,可是他们却没有这个福气享受这些本该属于他们的感情,我们平常不光只顾能让他们吃饱穿暖健康长大,而是要从学习、生活、为人处事,修养等多方面进行教育,两个月的实践生涯过得飞快,我和这里的孩子相处得非常愉快,比如带着她们出去野炊,一起玩游戏,一起上课。

看着每一个孩子开心快乐着,我作为一名大学生义工感到无比的满足和开心,能感受到被需要,能帮到这些孩子,我觉得自己的生命变得开始有了特殊的价值,和孩子们的感情也是真实而美丽的。这些孤儿无疑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抹色彩,和他们一起度过的这五十多天,充实而充满了意义,让我学会了如何爱和关怀别人,如何让身边的人因为你而感到快乐幸福,那些最真诚最可爱的笑容就是最好的回报。

真心希望那些父母们在决定生下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慎重再慎重,毕竟这是一条生命,她来到这个世界上是无辜的,她并没有任何错误。既然决定带她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一定要对她好,不要因为残障而狠心抛弃自己的子女,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一种行为,因为,这意味着这世界上又多了一个缺爱的可怜人,她的人生将永远不会圆满。所以我呼吁年轻的父母们,

一定要慎重,负责。不要让他们因为你而接受不公平的一生,这是一个孩子的一生啊,多么重要啊!同时孕妇一定要慎重服药不要让孩子在发育的时候因为你的一时疏忽大意而产生先天性发育残障,我希望父母们在对待孩子的时候多一些疼爱,多一些不舍,少一些狠心和无情,既然是父母,就要负起责任,你选择把他们生下来,就要对孩子一辈子负责,狠心抛弃他们是多么残忍的一个决定,他们多可爱,不该受到这样的伤害。我们要用最真的爱关怀这些可爱的孤儿们。

在这五十多天的义工生涯里,我觉得学会的远不止这些,我们这些九零后生长在无忧无虑的和平年代。对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疼爱总觉得理所当然,对别人的付出当做是应该的,从来就只知道索取很少付出和为别人着想,心里大多也都只有自己一个人,天生的自私无情。但是,我们似乎忘记了,别人对你好疼你爱你并不是应该的,这是付出,这是爱,是人间难得的真情,我们要好好珍惜这些看似来的容易其实来之不易的感情,感激社会政府感激党给我们带来的和平年代,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这一切,都是幸运的恩赐,我们要学会感恩,学会感激报答每一个对你好的人,感恩父母亲人,多关心体贴他们,有的时候你不经意的关心会让他们像个孩子似的欢心一整天。

感恩社会,多做一些有益于社会的事情,让这个社会因为你为更美好,实现你的价值。感恩每一个人,播撒你的爱心和关怀,让他们因为你的存在而快乐开心,让身边的每一个人因为你的付出而感到幸福,把自己有限的爱播撒到无限的世间中去。实现人生的价值并不在多,在于参与,我相信,只要我们当代大学生们共同行动起来,带头分享温暖,传递爱心,社会会因我们而改变,人世间一定会越来越来美好、越来越和谐。

篇三:《有关于儿童福利院青少年参加社会实践的利弊探讨》

有关于儿童福利院青少年参加社会实践的利弊探讨

一、青少年的定义

所谓青少年,是指处于儿童向成人过渡时期的群体,他们在生理上走向性成熟,在心理上逐渐发育出独立的人格,在社会适应上从初级社会群体的圈子走向更大范围的社会,并且试图在次级社会群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逐步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人。[1]

二、青少年时期社会化的重要性

“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青少年时期的社会化有着基础性的地位,是其他社会化阶段的奠基石。良好的青少年社会化有助于青少年良好的社会行为规范的形成,有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有助于青少年基本生活技能的培养。”[2]

三、关于福利院青少年达成良好社会化的猜想

鉴于福利院大体是一个比较封闭的环境,院内的青少年很少与院外有联系,因而当他们到达一定年龄需要走入社会的时候,便会对与福利院环境完全不同的社会环境感到恐惧、茫然和无措,于是对社会便也产生了排斥心理。由此,福利院采取一些措施推动这个特殊群体走入社会达成良好的社会化是非常必要的,其中最为直接也最有效的便是以不同种类的社会实践为依托,将福利院的青少年置于社会的大环境之中,通过他们的切身体会和一定程度上工作人员的必要引导,寄予他们成长所需的新鲜刺激,尤其是环境的刺激,以期帮助他们不

断地认识自己,充实自己,达成增强儿童福利院青少年对社会的适应力的目的。

四、儿童福利院青少年参加社会实践的益处

青少年期是个体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埃里克森的研究,这一阶段社会化的主要问题是“自我认同”和“友爱亲密”。[3]

首先,福利院的孩子因为缺少某些青少年社会化所必须的社会环境条件,社会化将会出现重大缺陷而无法达到正常的水平。因此,福利院中青少年较之其余生活在父母或监护人庇护下得孩子更加需要在青少年时期步入社会参加一定的社会实践,以弥补其所处的特殊成长环境对其实现正常社会化所造成的缺憾。

其次,青少年社会化过程绝大部分是在学校通过系统、科学的正规教育完成的。学校教育对个体行为规范的社会化、价值观念的社会化以及理想目标的社会化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4]而在儿童福利院,一些青少年孩子由于身体残疾或心理厌恶等原因,不能或不愿去学校读书,他们了解社会的方式多是通过与周围工作人员的接触或者观看电视节目,以此来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然而通过这些途径形成的三观,难免带有一些错误的观点。并且,由于缺乏知识或身体行动不便等原因,他们的生活非常的单调和枯燥,这也不利于他们了解社会,认知自我,不能正确地理解各种社会角色的意义。此时,就需要以另外一种方式(譬如增加孩子的社会实践经验)来扭转这种脱离了学校教育的社会化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达成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再次,在现代社会,社会生活知识所含的种类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复杂,无论是家庭或者学校,很可能都已经不能胜任这些知识的传授与教育。所以想要达成青少年的良好社会化,参加社会实践无疑是最直截了当的方式。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现有的教育体制已经暴露出弊端,各种“高分低能”的案例层出不穷,学历的高低对其以后的生活质量其实并不具有想象中那么大的影响力,大学生基本生活自理能力为零者有之,博士硕士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啃老者有之,所谓海归彼变海待者亦有之。当然,我们在此并非是宣扬读书无用论,相反,如同之前所说,教育对一个人形成良好的三观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力,但这里的教育,其重点并不在于学生试卷上的分数,而在于形成学生的人性,纵不成才,亦可成人。纵观中国现代教育史,发生于高等学院里的伤人杀人事件鳞次栉比,拥有着高学历,考得到高分数,身处于象牙塔里的天之骄子,因为种种原因对自己的同学痛下杀手,早前的清华大学铊中毒朱令事件,而后的中国矿业大学常宇庆投毒事件,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事件,近期的复旦大学林森浩投毒事件等等无一不是例证。而这些案件的始作俑者们,与其说是人,不如说是衣冠禽兽。他们拥有高学历又如何,连基本的人性都已经磨灭,对于社会来说他们只能是潜在的定时炸弹。所以教育的意义,其根本并不在于学生会解几个方程式或者会说几句世界通用语,而在于维持学生的人性,让他们心中有爱,心怀感恩,心存善念,能够明辨是非,能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成为真正的人。只有在真正成人的基础上,成才才有意义,否则不过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社会实践所能带给福

利院青少年的,是不同于学校教育的另一条路,这里注重的不再是分数,而是实践所获得的经验和达成的结果。一方面,孩子们可以将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正所谓“实践出真知”,证明可行可以达成心理的满足,证明不可行也能开拓孩子的思维视角。另一方面,对于不愿意或不能接受学校教育的孩子,或者说接受了但效果不佳的孩子,当他们亲自动手参与社会实践并取得成果时,他们会产生一种自我认同感,这对于一些自卑的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由此,鼓励福利院的青少年参与社会实践,将会产生如下的一些良好结果:

一些不愿意动脑的孩子发现自己可以通过动手达到不错的效果,于是愿意动手,想要动手,开始接触一些技术性的知识,这样善加引导的话,即使不能达到多高的学术成就,至少也有了养活自己的可能,不至于成为累赘。而另一些善于动脑的孩子,得以通过动手检验自己所学的成果,同样需要引导者们帮他们维持这种手脑协作的兴趣,对他们以后的生活有着莫大的益处。再有一些原本不愿意动脑的孩子,通过实践发现动手更加辛苦,转而愿意回到学校接受教育也未可知。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正是孔子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 当然,世界上总有那么一些好吃懒做既不愿意出力也不愿意动脑只想混日子的,对于这一部分孩子,只能建议重点观察,不要让他们的那种不好的思想像病毒一样在其他孩子间传播,须知青少年在三观尚未确立的年纪里是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的,而那些不好的论调对他们今后的人生破坏性会很强。同样的,利用这一点或许也能达成对问题孩

子的矫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用一群孩子的好行为去影响一个孩子的坏思想,或许可以达成弃暗投明的效果。

最后,人类的同辈群体间互有影响,而生活在福利院的孩子们他们的同辈群体多是与他们自身有着相似命运的伙伴。由于经历相似,生活环境相同,自幼一起长大,他们之间更加类似于兄弟姐妹,拥有很大的同质性,缺乏充分的变异和刺激,他们在交往中,并不能给彼此带来更加新鲜的、积极的思想。此外,由于与外界陌生的同龄人接触较少,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普遍较差,因此对外来人员表现出很强地抵触情绪,这也反映出他们心理层面的胆怯和自卑,害怕别人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于是,走入社会接触更多的人、事、物对于福利院中的青少年来说尤为迫切。

五、儿童福利院青少年参加社会实践的弊端

凡事都具有两面性,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儿童福利院青少年参加社会实践这件事的话,就会发现一些隐藏的弊端。

首先,社会大环境易对青少年产生诱惑。儿童福利院本身是一个比较单纯的环境,当青少年们在这样一个充满躁动的年纪里接触社会,从自己本身所处的单纯环境走入一个复杂而变幻的环境时,外界那些新鲜的事物对他们是有很大的刺激性的,这些五光十色的诱惑中有好有坏,如果不能管理好自己的好奇心,一旦踏错一步,就可能步步都错,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其次,社会上各色人群对青少年具有影响。众所周知,社会上充斥着形形色色的人,青少年在参加社会实践时不可避免的要接触各种

篇四:《社会实践总结之儿童福利院》

社会实践总结之儿童福利院

组长:盛坤章 时间:2013年11月10号

参加人员:秦学磊、盛坤章、 张萌、姜姝妃、李迎秋、尹慧欣、 活动总结:今天上午我们一行六人去了儿童福利院,我们为孩子们买了一些好吃的,水果、零食等等。到了那里,我们首先找到了负责人,按照负责人的指引,我们看到了一群可爱的孩子们。初次见到这些孩子的时候,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可怜。因为我们从他们的眼神中能看到缺少关爱,一个个渴望爱的眼神,再一次打动了我们。随后孩子们有了集体活动的时间,我们和他们一起做游戏、聊天、谈心,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