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边疆的夜晚

时间:2021-10-27 03:42:21 节日作文

篇一:《海滨之夜》

海滨之夜

班级:六(7)班 姓名:刘军豪 指导老师:王欢敏

走进海滨,就与海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海的气息,虽然是夜晚,但依然很清爽。

不穿鞋,就带着爸爸妈妈和满怀的好心情,踩着一路的沙子,去开始我们的海滨之旅。

我们一直走,很快就看见了大海。啊,大海,你如一位慈祥的母亲,默默无闻地孕育着地球已经不知多少年。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转过身,我们发现一堆岩石,他们如誓死守卫边疆的战士,任海浪不停拍打,英勇的矗立着。所有石头都望着我,它们那坚强的毅力似乎给了我无数的勇气。我一直望着它们,渐渐地,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位英勇的战士,誓死守卫边疆的战士,一时有说不完的话。

我的心情越来越兴奋,热切地跟这里的所有“朋友 ”打起了招呼:你好,可爱的小螃蟹,你伸出的两把小剪刀,是要给谁剪指甲吗?你好,漂亮的贝壳,你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是想告诉我你有多漂亮吗?你好,矫健的海鸥,这么晚了,你仍在天空翱翔,不愧为“风雨中的勇士”。你好,小小的沙粒,你瞪着我,是羡慕我这么高大吗?你好,皎白的月亮,你送给了我微微的光芒,就如一位知心的姐姐,想给我说悄悄话吗?喂,淘气的海浪,撞来撞去在干什么啊,我看你们津津乐道,准是又欺负沙粒弟弟

啦!

捡起一个海螺,抓在手里,我嗅到了大海的芬芳清香;抓一把沙子,我感到时间在从手指间流逝。在我们走之前,我与他们举行了一个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

“我们该走了”,爸爸说。我轻轻挥手,告别了这大海的“朋友”,告别了海滨之夜。留下了一串串长长的背影和深深的脚印……

篇二:《小学一年级作文600字:边疆的大树》

边疆的大树 山西省晋中市灵石第二小学99温小雨 在祖国的边疆,生长着一棵树,它高大挺拔,历史悠久。人们问它为什么要生长在这里,它笑着说:“因为我要像边防战士一样,并且和他们一起守卫着祖国的边疆。”春天到了,这棵大树枝繁叶茂,挂着灿烂的笑容。人们要问它为什么要长出这样多而茂盛的枝条,它说:“因为我要让边防战士乘凉。”不久,它长出了丰厚、甜美的果实,并且笑得更甜了。人们问它为什么要结出果实,它说:“夏天来了,我要让战士们解渴。”这棵大树就这样周而复始地生长着。但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这棵迸发着青春活力的大树渐渐衰老了。小动物们都在关心着这个曾经欣欣向荣的生命。啄木鸟每天来给它检查身体、治病;猴子和小白兔经常来给它喝水、暖身子。可是,病魔缠着它不肯放松,使它的生命受到威胁。冬天到了,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好像有人在告诉它,你不会再长出枝叶了,不会再结出果实了。大树常常哭泣,它知道只有新的环境才能挽救它的生命,但是它宁死不屈,仍然在边疆守卫着。有人问它为什么要这样做,它却说:“边防战士们一天不离开,我就要和他们一起守卫边疆。”这棵大树的精神,震撼着我的心。它不正像一位默默无闻、自强不息的边防战士吗? 指导教师:田艳 你的想象很丰富,表现了边疆战士默默无闻、自强不息的精神。

篇三:《丽江惊艳作文》

丽江惊艳

郑长春

没有去丽江前,我一直在想:丽江一定是条美丽的大江吧?或,一座江边的小城!然而,我真正地到了这里,却不禁大吃一惊„„

彩云深处

所有的地理资料,都不外乎这样的介绍:丽江位于中国云南西北部,处于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的衔接地段。丽江兼有两种高原地形特征,地貌多样,有雪山、草甸等自然景观,气候变化显著,自古以来是“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中转站。丽江内有建于南宋的丽江古城,有海拔5596米的玉龙雪山,有虎跳峡等著名景点。1997年12月4日,丽江古城被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列为世界遗产之一。

丽江有中国唯一的纳西族自治县。县内居民以纳西族为主,兼有白族、彝族、僳僳族、普米族等少数民族。其中,纳西族的东巴文化被誉为世界上唯一保留完整的“活着的象形文字”。 雪山、草甸、松林、牦牛„„仅有这些生命的物象是永远不够的,也是不足以抵达人们期待极限的。它的魅力,相当程度上,来自于小桥、流水、人家、歌舞之外的精神高蹈。当然,还有那些充满宗教色彩的传奇!

由玉龙雪山冰雪之水汇聚而成的漾弓江,是一条润泽万物的大河,河内沉积多种滋养生命的矿物质,清澈见底,碧如翡翠。河两岸簇拥着彩云与高山,植被丰厚,牛马欢腾。这里的黄昏,落日熔金,丽江古城被神秘的橘红色的柔辉层层包裹着,天半参差的山雪浸染着烁烁红晕,绽放高空,像一朵魅力四射的玫瑰。当夕阳的余晖,把老城的诗意与雪山的峰峦连成一片时,万物流金的灿烂把丽江点缀成一座祥和的天地之域,既耸立在苍茫大地上,又悬挂于浩渺天空下。

午后,光洁的石板路上,走来一两个淳朴的纳西少女,背着大竹筐,端庄而素雅的皂衣,显出一派穿越时空的召唤。还有,扎着彩色腰带的白族姑娘,头上亮丽的头巾,蓝的、红的、白的,两端结在鬓角附近,形成漂亮的猫耳朵。偶尔,还可见三三两两曳长裙、云鬓高启的普米女或摩梭女。我突然想到“香风熏处,春暖花开”这八个字。我自信,我不是大唐的蹩脚诗人,也一定配得上个“触景生情”的宋朝墨客。{作文边疆的夜晚}.

南宋真是一个很会保养的朝代。不仅成就了富丽的苏杭,不仅诞生了婉约的宋词,而且也保养了在云之南的丽江。这个建于南宋时期的丽江古城,多么像从宋词中走来的词人,只要轻轻地,撩一撩那几缕迷人的秀发,就足以醉倒几拨红男绿女。在云南,在中国,在世界,有几处这样的经典?有谁可以重复这样的“唯一”?除了丽江。还是丽江。

阳春白雪,诗情画意。丽江就是这样的一位才女,她的身上,不是随便撒几滴香水,或涂抹些胭脂,就可以轻易装扮的那种气质。别人永远也无法模仿。但谁也挡不住去模仿,却从来没有被超越。如果你有意地去呵护她,反而,对丽江成了一种残忍。她玲珑质朴,天生丽质。不需要任何多余的雕琢与修容。因为,她的美,脱俗于自然。道法自然,自然法万物。 我的理解,道就是对自然欲求的顺应,是一种生命状态的大解脱、大自在。这世上,任何事物都有一种天然的自然欲求,谁顺应了这种自然欲求谁就会与外界和谐相处,谁违背了这种自然欲求谁就会同外界产生抵触。所以,我认为,“丽江”蕴含着我们看待世界的基本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实际上,每一件事物,都有着它本身的天性和本质。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个性特征。我们应该意识到的是:改造一个地方、一个群体的效果是有限度的。智慧的做法是,不是试图消除这些缺失,而是把他们的优点合理地加以利用,尽量避免他们的缺失,并力图帮助每个人在其独特天性的基础上持续进步,去放大其中有益的部分。

这是万事万物的起点和终点,以及运动变化的最后依据。

学会顺逆从容的自然选择,感受祸福相倚的因果效应。创造静躁合一的人生状态,掌握进退

自如的生存智慧。领悟刚柔相济的处世策略。玄机一旦在心,谜底不言而喻。现在,丽江这颗高原明珠的前世今生,在我们眼前便一目了然了。

说她简单,是因为她让我们明白了一个浅显的道理,即:万事万物的运行法则都是遵守自然规律的;说她不简单,是因为她聚“万千宠爱于一身”: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的天造地设,历史与现代的巧妙衔接,传统文化与民族心灵的有机融合,成就了丽江的尊贵和品质。 茶马古道

人杰彰显地灵。一个地方,不管拥有圣物也罢,盛产丽人也罢,但唯有把文化和文明深深地扎根于这片土地上,才是永恒的杰作,不朽的贡献。

在丽江,在中国的大西南,我觉得,最美的景致,该是以束河古镇为主旋律的“茶马古道”。 这是一条可同“丝绸之路”相媲美的“文化古旅”。

我之所以给它“加冕”一个如此可贵的地域称谓,就是因为大中国的文化元素和文明精神,从此有了更好地延续,直至今天发扬光大。让我们品味到了,千百年来勤恳朴实的中国人,多么渴望精致如茶的芳醇生活。到了丽江,不到束河古镇,没有深切地感觉到茶马古风犹存的进取精神,真的白来。

翻开历史一页,我们看到,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尤以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主要有滇藏线和川藏线,是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茶马古道通过“马帮”的运输,使得川、滇的茶叶得以与西藏的马匹、药材等互市交易。

专家们认为,“茶马古道”的商路网络比“丝绸之路”更为繁密,是目前已知亚洲大陆历史上最为庞大复杂的商业道路。丽江在历史上就是滇西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通往我国西藏及印度、尼泊尔等地的“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重镇,是西藏高原与内地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各民族之间长期交往的明证。

某种程度上,这条古道在古老中国版图上所起的作用,比封建王朝那些统治者们为了安抚那些野蛮的好战者,把自己漂亮的姑娘违心地远嫁他乡,与异族通婚,其途径更具“人性化”。至少,这是一种物品的馈赠、文化的交流,而不是人质的交易、尊严的出卖。以牺牲一个女人一生的幸福与自由为代价,作为一个帝王安邦治国、平定边疆、粉饰太平的“怀柔政策”或“治国方略”,那算什么本事?只能说明自己的软弱无能。上善若水。海纳百川。君子之交淡如茶。现在看来,过去那些严重违背妇女意志的“通婚”,都是“三纲四德”的余孽,真的叫人唾弃!那不是一个民族文明昌盛的旗帜,标榜着“互通友好”,实现一个集团不可告人的目的,那是一代暴君“黔驴技穷”的低劣小技,只能遗臭万年!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茶马古道”是中国历史上对外交流的第五条通道,在沟通西藏和内地的经济文化联系中曾发挥过巨大的作用。自古至今,绵延在横断山区和西藏高原的崇山峻岭之间,是一条世界上地势最高、路况最为险峻的交通驿道,也是一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为神秘的旅游精品线路,它蕴藏着开发不尽的文化遗产。西南茶区的各族人民,通过人背马驮等多种形式,克服气候、地理等诸多困难把茶叶和各种物资运送到有着世界“第三极”之称的青藏高原,加强了内地与西部各族人民的沟通与往来。

在云之南,有茶为伴,乃人生旅途幸事。我一直自信地认为,我们浩浩华夏民族,从人类觉醒的那一天起,就是一个醉心于“上善若水”的民族。领悟茶道,深入血脉。

看吧,在丽江大街小巷,在束河古镇小楼亭榭,不管是年迈的老者,还是风流的后生,举目可见津津饮者。他们手捧茶叶,端详茶具,或品茗论道,或茶香清心,或忘情欣赏色味俱佳的茶艺术品,或探讨丽江各民族的饮茶历史,或致力于茶马古道文化产业的资源的开发利用,欣欣然,绿意弥漫;渐渐地,心旷神怡!

烟雨杨柳

夜晚是真实的梦场。{作文边疆的夜晚}.

有人说,丽江是一个适合失意人寻找梦的地方。真的么?我是不赞同这样的观点的。这样的观点,在我看来,不是偏执,而是一种亵渎。

尽管凄凄芳草间,行云流水处,常常可以见到丽人的影子,但我却相信,有很大的一部分是猎艳探奇的放逐。谁是来者,谁是过客,谁是朝圣的信徒,谁是弄潮的浪子?只有脚下打磨了千年,闪闪发光的石板路知道。

风花雪月,红男绿女,在微风习习的晨曦,在日光煦煦的午后,在芳草萋萋的黄昏,在歌潮沸沸的夜晚,或热情相望,或苦闷寻觅,或兴奋拥抱,或相忘江湖,尽管心灵得到了短暂的惊喜、慰藉和放达,其实这一切,某种程度上与爱情无关。只与声色的兴奋、点燃、勃动有关。

因为,真爱是无声无息的。润物细无声。像白雪皑皑的山峦,像大地茫茫的草甸,像夜空幽幽的星云„„我们能在遥远的地方,听到那微妙的天籁的呼吸。

午夜,在一个叫“一米阳光”的酒吧,我隐隐约约地听到,一个汉族小伙和一个纳西姑娘的深情表白。男的说,遇上你是我的缘,爱上你是我的歌。

女孩脸微微地红,她告诉男孩:我觉得有种电击的感觉,和老公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一直很平淡,见到你,我才知道真正爱一个人是什么滋味,思念一个人是什么滋味,为一个人心跳是什么滋味。

女孩说话的瞬间,我分明地看到,大庭广众之下,莺歌漫舞之中,她的泪缓缓流出„„男孩低着头,一边为姑娘拭泪,一边搂着她的腰走出酒吧,消失烟柳深处。

落霞孤鹜

一路经典,碧水长天。款款山势,层峦叠嶂。在彩云深处,在丽江客栈,我期待传说中的“艳遇”,像许多天南地北慕名而来的红男绿女一样,心怀期待,大胆寻觅。

哪怕,无意间的惊鸿一瞥。此生足够。足够一生浮想联翩。

就那样,像风一样,无拘无束,静静地徜徉在夜晚的呢喃中。在小桥流水尽头,在花影成双窗前,抽着烟,要一扎看不清标签的啤酒,独自想着心事。{作文边疆的夜晚}.

音乐声声,浮云悠悠。哪一双手,是那预约的温情?哪一双眼,是明目善睐的知音?不去想,尽量不去想,雁过寒潭,雁过而潭不留影。灯光下的笑靥,都有几分诱人的醉意。纵芳香扑鼻,心绪却在云天之外。繁华深处,藏着一个人的遥想。这样的夜,真的美好。风轻月静,墨绿或淡黄的杨柳,依依轻拂,扶摇着熙熙而过的目光。

几个穿着羊皮褂的纳西乡民,骑在马上,腰里斜挂柴刀,体态彪悍,目光如炬,如古罗马军士般呼啸而过„„

我们都是这里的过客。擦肩而过。擦肩而过的,不仅仅是我们稍纵即逝的青春,还有许多许多,生命中再也无法挽留的随风往事。

于是,我们都在竭力追忆着似水年华。可是,人的一生,能有几次真心,可以一次次地被误读?你有多少幻想,能够在这落霞满天的岁月展现?

你飞跃千里,难道只是重温一种刻骨铭心的记忆?我们不懂夜晚,不懂咖啡、啤酒和音乐,怎么能彻悟心存感激?

匆匆邂逅,即化记忆。当黎明来临,浪漫还没从迷雾中走开。不是不愿意,而是根本不可能。一切光华,看似精彩,其实无奈。相遇再热烈,在缺乏真空的地方撒下种子,收获的只能是缤纷的落英。缘分终归平淡,岁月如歌:不是不能相信哥,哥只是个美丽的传说。再姣好的容颜,也有模糊的一天„„滚滚红尘,醉眼如墨,等繁华落尽,你耸一耸肩,一切看不见。灵魂已经走远。

当爱成为一种习惯,情早已盘踞心头。于丽江,虽然来去匆匆,只是一夜之缘,但每一次离去,都会心存不舍。行走在“爱情天堂”的边缘,心胸豁然开朗。为这圣洁的大山,为这明媚的春天。此刻,我心淡如菊。

篇四:《浅边疆谈作文教学》

浅谈边疆作文教学

万年塘小学 张爱群

在我们农村学校,提起作文,老师认为不好教,学生认为不好写。特别是小学三年级的作文更令老师感到头疼,学生感到害怕。这是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刚刚练习写作文,觉得无从下手,产生的恐惧心理。而我们的作文教学,只盯在几本教材,或是作文书上,远离了生活的源泉,以至于越来越陷入“死水”中。教师讲的辛苦,学生写得很难。那么,如何教学作文便成为众多老师的一大难题。

一、避难就易,消除学生对习作的恐惧感。三年级的学生对习作感到很陌生,心里非常害怕。我在教学生习作时不提“习作”二字,只要求学生把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者是自己做的写一写,不给学生定条条框框,让学生放开胆量写。

二、化难为易,减轻学生习作的心理负担。我教学生的习作并不只在习作课上教,平时就要求学生围绕每一组语文园地中的习作内容进行练笔。学生到习作时就感到轻松一些。比如:三年级语文上册中第一次学生习作,要求学生写自己的课余生活。我从这一组课文教学开始时就布臵学生把当天的课余活动写下来,每天写一件事,写了以后读给别人听,让别人帮助修改,大约经过两周时间的练笔,到学生习

作时,学生恍然大悟,原来我们平时是在练习写作文啊!学生都认为习作并不难,也不感到害怕。学生尝到平时练笔的滋味后,慢慢地养成了每天围绕学的那组课文的习作内容写片段、写短文的习惯。由于平时加强了练习,到习作时就轻松多了。

三、 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我在批改学生习作时不面面俱到,指出过多的错误,一次只指出一处比较容易修改的地方,让学生修改。如果指出的问题多了,学生会无所适从,感到困难重重,产生畏难情绪,挫伤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比如:钟袁媛同学写的第一篇习作,内容是自己的课余生活,她从放学一直写到晚上睡觉,完全是记流水帐。我没有批评她,反而赞扬她的课余生活非常丰富,要求她选择其中的一件事情写。她选择了“喂鸡”这件事情写,习作中写到鸡“抢”着吃食,我又要求她把“抢”的情景写清楚。经过几次修改,第一篇作文终于写成了。

四、 正面鼓励,让学生始终保持强劲的习作兴趣。学生每天把习作练笔交给我检查时,我总是满脸笑容地说“写得好”、“有进步”、“坚持天天写”等一些鼓励的话语,学生听后,感到亲切,心里舒畅,觉得写作文乐趣无穷,就喜欢上了习作练笔,我就引导说:“只要天天写,你们的习作会越写越好。” 我从习作教学中体会到:只要学生敢写了,平时又喜欢写,学生的习作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写作教学要帮助学生“多角度地观察

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我们农村里的孩子,活动范围不大,住校的学生只在教室、寝室、食堂三点一线上活动,在这“一线”上度过一周的生活确实比较单调,而作文素材是来源于生活的,如何丰富学生的生活呢?我们作为教师就要想办法将这一条线变粗,使之成为面、体。

教室这个点,受多学科和教学模式的限制,我们没有办法控制更多的时间,但课余可操作的时间就多了。我们组织学生开展放风筝比赛,清明扫墓,慰问福利院老人,远足,打一局乒乓球,开展一次运动会,板报比赛,歌咏赛,诗歌朗诵赛等活动。寝室这个点,让学生结合手足口病感染预防,作到勤洗手洗脚,勤换洗衣服,勤扫地,勤通风,勤理发,勤晾晒衣被毛巾,勤冲洗厕所等。

食堂这个点,做到文明有序排队购饭菜,不浪费粮食,

不乱泼剩饭菜,不用或少用一次性餐具,节约资源等。不住校的学生只有家庭和学校两点一线了,在学校这个点只要和住校生一样做。家庭这个点,要求学生做到进出家门和父母打招呼,回到家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务,自己的房间自己整理平时多与家长交流学校和路上的趣闻趣事。在往返学校的路上,除了注意安全,还要关心路边的变化等。

我国著名教育家 叶圣陶先生指出:“写任何东西决定于

认识和经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才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反之,没有表达认识的能力,同样也写不出好作文”。所以,我们要从以下去做好:

树立大作文观,听、说、读、写有机结合。

把认识结构作为作文的核心,包括学习知识,观察积累,

记忆储存,训练思维,丰富想象,培养情感,锻炼意志;从说到写,推敲修改,多读勤写。

一要注重审题;二要明确写作目的,立意要新;三是选

材要有根据;四要讲究谋篇技巧,安排好篇章结构;五要注意文章分段,事先列小标题,作文提纲;六要注重文章写法,因文用法;七要妙用语言,用思想调遣语言。学会五种立意

法:以事赞人,直抒胸臆,借物喻理,触景生情,托物言志。

实施五项训练

根据认识是作文的核心这一原则,围绕这个发展学生心理机制的核心,扎扎实实地进行了五项训练:

(一)、字词训练。学习掌握大量字词。掌握运用字词的金钥匙: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联系自己学会的语言及字词知识。运用“十引说”的方法,把字词学习与说话训练相结合。“十引说”是:1、分析字形;2、利用教具;3、凭图学词;4、组词扩词;5、选词填空;6、词语搭配;7、调整词序;8、触景用词;9、词语分类;10、

联词成句。丰富了说话训练内容,使自己积累大量会说会用的字词,为写作文打下坚实基础。

(二)、句子训练。只要是一个句子,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说的人、事、物、景,二是说目的。可有些教师指导学生说一句话时,没有很好凭借图画和事物,认真教学生观察、认识、分析、表达的方法,只是拿出一张图或一事物让学生说写一句话,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说写一句话,怎样说写一句话,说写一句什么句型、什么句式的话,导致作文中语调单一、呆板、不活泼生动。可以改让学生凭图、看物、对话、练习说写一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完整的话,四种句型,九种句式的话。学生才会在作文中运用不同句型、句式,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态度、目的。

(三)、段的训练。结合八种段式:以事物发展为序段,时 间先后为序段,空间变换为序段,总述、分述结构段,因果段、转折段,递进段,并列段。以此认识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规律。不论哪种段式,都是记叙事物的发展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即段的内容,段的中心。它和一句话一样,也是对人、事、物、景的叙述,也是表达一个意思。只不过是把一句话进一步说得更清楚、更深刻。

(四)、篇章训练。篇是由段组成的。通过对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定法、用语的知识与方法,通过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表达方法,文章开头与结尾、过渡与呼

篇五:《周志:给边疆学生的作文》

给边疆少数民族学生的作文“把脉”

云南澜沧县第二中学 周志

【摘 要】作文在整个语文教学和语文卷面成绩中占很大比重,边疆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历史、地域、语言、习俗等方面的原因,作文写作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把脉”——治病形式,详细提出了边疆少数民族学生在作文写作上存在着的一些问题,并详细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深究根底,联系教学实践,提出了几条合理的建议。为提高少数民族学生作文写作水平建言。

【关键词】边疆、把脉、民族、中学生、作文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七至九年级学生“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多角度地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但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却存在“提起作文直摇头,见到题目皱眉头,写起作文咬笔头,老师催交才开头”的现象。

在整套语文试卷中,作文成绩比率占分很大,几乎占去整个卷面成绩的42%,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只要作文成绩占优的同学,卷面成绩不会太低,反过来说,只要作文成绩相对少的,卷面成绩不会太高。具体些,50分的作文,一般情况而言,少于30分以下的作文分数,整个卷面成绩很难及格,而高于40甚至45分的作文,整个卷面及格甚至高分的机会较大。

所以,对于语文来说,作文,往往起着相当重要的地位,这就是所谓的:成也作文,败也作文。

因此,对于学生,应该认识到作文的重要性。

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学生来说,作文同样非常重要。几年来,通过

各种考试作文阅卷,发现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作文水平,与城市学生的作文水平比较尚有较大差距。由于历史、地域、语言、习俗等方面的原因,作文教学较之城镇、平原地区要困难得多。少数民族学生,有着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语境,边疆少数民族学生,大部分能用少数民族语言交流,甚至在课后,很多同学也很少用汉语交流,因此,母语语境根深蒂固,少数民族一些语言习惯,影响了汉语写作。

再有,少数民族学生因为经济条件等原因,没有机会接触互联网、报刊杂志,知识储备少,很难写出特别优秀的作文。

我作为一名边疆语文教师,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发现了边疆学生容易犯的许多毛病,这正如一个病人,我正如一个医师,我们要学会给病人“把脉”,那么,边疆学生的作文常见弊病是什么呢?

腿脚酸软,望而怯步

边疆少数民族学生作文的首要弊病,在于“怯”,腿脚麻软,少数民族学生,大多数错误地认为“作文”是阅历知深的作家们那种高深莫测的“文学创作”,于是不敢下笔或者小心翼翼地下笔,对作文完全丧失了必有的信心,结果束缚了写作的动机和进步,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对作文“可远观而不可近看焉”。

口吃,结巴

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能讲一口流利的民族语言,但是却无法把“少数民族语言”过渡到“书面语”上来,在他们看来,这是完全不相干的两回事,他们没法把生活中的琐事,耳熟能详的,嘴巴里说得出来的“搬”到纸上,说得出,写不出,这是少数民族学生写作容易

犯的一大“口吃”毛病。

近视

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土生土长,很少去过大的地方,自己身边所发生的事无外乎是:父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肩挑背扛、刀耕火种的劳作。见的世面少,思想不开阔,思维不发散,切身体会的大多是父母的辛酸与劳累,感受的大多是无奈、烦躁与彷徨,甚至有自卑、郁积、残缺的心理。这种家乡滞后的经济,沉闷的生存空间,致使这些少数民族学生似乎笔下无话可言,甚至觉得写这样的事是丢脸的事情。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写作的思维,写作容易成定势,没有新意。我做个一项调查,在我所任教的初三200班,共有49名学生,当问到有多少学生去过县城,(95公里),有三分之二的同学举手,当问到有多少人去过市里(270公里),有四分之一的同学举手,当再问到有多少学生去过省城(600多公里),只有一个同学举手。

针对以上情况,下面谈谈我设想的作文教学的策略。

(一)、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增强学生写作文的信心。

在学生正处于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等逐步形成的过程中,我们应适时给予引导,让学生珍视自己的生活,要有健全的人格与做人的尊严,要增强学生作文的信心,激发学生习作的动机,从中感受到作文的乐趣。鼓励学生“写自己的话”,敢写“自己的生活”。要善于抓住机会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在作文指导的过程中,如有必要,可采用“双语”(普通话和少数民族语言)进行教学。经常让学生先用本民族语言说一段话,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将这段话

翻译成汉语言并自己写下来,久而久之,就使学生懂得作文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话,从而产生下一次作文时学生想写得更好的欲望。

(二)、认真观察、品味、感受生活,积累素材。

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我们的周围,有实实在在的人和事,有独特的风土人情,这些民俗民风,集中表现了少数民族群众在今天新社会、新生活中的独具韵味的精神风貌,愿望与理想。带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走进民族风俗习惯,把他们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全部记录下来,变成作文或作文素材。在日常学习中让学生了解本地民族的建筑风格、风土人情,观察山山水水。民族地区由于地理、经济条件的限制,没有大城市的繁华、喧闹,没有大城市的先进文化物质资源,但山区有的是城市无以比拟的自然风光,绿油油的秀色可餐庄稼。在笔者所在的上允镇,笔者带学生去参观“傣族金塔”,一边参观一边鼓励学生讲解有关傣族文化,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学生忘记了这是一节“作文课”,畅所欲言,这次游览参观写出的作文,比以往每次都好。让学生走出校门,多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增长见识、陶冶情操、积累写作材料,更多地感受生活的美。利用春游体会大自然的美,利用假期直接参加劳动体会劳动的艰辛与对生活的珍爱,通过帮助孤寡老人体会社会主义的人情美,通过开展文体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通过多渠道收集民间故事、歌谣、谚语丰富学生的创作素材。

(三)、鼓励学生加强口语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我们:“坚持讲普通话,能用普通话清楚明

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有一定的区别,并非一一对应。由于思维和语言习惯的影响,学生作文往往出现语法上的错误,导致作文言不达意,很容易使之再次在习作中而心灰意懒。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多“说”,加强口语表达能力,可用“课前三分钟”讲故事的形式,也可用“朗读比赛”等活动,加强学生的口语交流,课外,教师应该积极主动走进学生,了解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让他们从被动到主动和你交流,从而掌握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最终引导他们提高写作水平。{作文边疆的夜晚}.

(四)、加强课外阅读,了解边疆外文化。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经常看课外书,多写读书笔记,借鉴别人用词,写作技巧等优点,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模仿式的写法并不等于抄袭。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根据内容、主题的需要,适当地吸收外来文化,能使作文富有时代感,防止太“民族化”的作文出现。教师适当订阅些报刊杂志给学生看,让学生吸收书本知识,了解“外来文化”,若有条件,应教会学生在网上查阅资料,掌握最基本的上网知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边疆学生一旦养成阅读的习惯,写起作文来,就游刃有余了。

总之,要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作文能力,一定要了解边疆学生的“弊病”,对症下药,想尽一切符合少数民族学生的办法来激发{作文边疆的夜晚}.

他们的作文兴趣,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写出好的作文。

参考书目:admin《浅谈提高少数民族学生作文水平的策略》

篇六:《浅谈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的作文教学》

浅谈边疆地区小学生的作文教学

一、小学生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二、小学生作文教学的一些方式方法。

1、说写结合,以说促写。

⑴鼓励学生敢“说”、想“说”。

⑵内容上,广泛的说。

⑶形式上,灵活地说。

⑷要求上,要循序渐进。

2、让民族生进行模仿练习。

3、用多种方法指导,激发学生习作欲望。

⑴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就地取材,为学生写作提供第一手资料。 ⑵引导学生会观察,并学习观察记录,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 ⑶抓住时机习作。

⑷灵活要求,使学生因解脱束缚而乐写。

⑸让学生体验成功。

4、加强课外阅读,丰富语言。

5、写“下水”文进行教学。

三、小结

民族生的作文教学要因地制宜,他们才能乐于习作。{作文边疆的夜晚}.

浅谈边疆地区小学生的作文教学

【内容摘要】作文教学是学生思想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字、词、句、段、篇的综合训练。它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我们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学生更是难上加难,克服民族生习作的困难,要注重说话能力的培养,在作文教学中要变“轻说重写”的指导思想。在课文教学中要注重学法指导,需要时要学生进行模仿,教师要写“下水文”。另外,还要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总之,一定要因定制宜,才能让学生对习作有兴趣。

【关键词】小学作文 困难 方法 兴趣

作文教学是学生思想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休现,是字、词、句、段、篇的综合训练。作文的好坏是检验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它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我们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学生更是难上加难,因为我校绝大部分学生是少数民族,而且其中90%是来自边远山区的傈僳族、独龙族、怒族、藏族的农村学生,由于受地理环境和民族语言的影响,给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了很多困难。多年来,我校开展过很多次关于作文教学的教研活动,也进行过很多次教学实践课,但教学中还存在诸多困难。在我的作文教学中,也曾经遭遇过这样那样的失败,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不是牛头不对马嘴,就是语言表达不清,有的甚至是无话可写,一篇要求写两三百个字的作文,有个别学生只写了五六个字就结束了。面

对这样的情况,我开始思考如何提高边疆少数民族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如何让学生敢想、敢写,让学生把自己想到的,看到的,听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情有条理的叙述清楚,产生习作兴趣。我在多年的民族班作文教学中做了下面一些尝试,愿与同行探讨。

一、说写结合,以说促写。

学生的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先导。叶圣陶先生说:“作文与说话本是同一目的,只是听用的工具不同而已。所以在说话的经验里可以得到作文的启示”。他道出了作文教学中“说”与“写”之间的紧密关系。故在作文教学中要变“轻说重写”的指导思想,弃去口头作文是对中高年级作文教学的错误认识,要将“说”与“写”密切结合,给“说”以重要地位,在“说”中指导作文,使“说”真正成为“写”的基础,让学生在“说”中学习作文。

1、鼓励学生“敢”说、“想”说。

由于学生的性格,心理素质都存在差异,有的学生只会做,不会说,或者不想说,或者说出来怕这怕那,索性不说。我们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对症下药,以一些具体实物参照,引导学生开口说,激发他们说的欲望。如在班级里,我利用班队活动课、晨会课、周一演讲、课外文体活动课等,让同学们把当地或本周最有意义的、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在同学之间相互说一说,然后再向全班同学讲述。教师要加强引导,对敢于说话的同学加以表扬、鼓励,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样一次次的机会和鼓励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我们活动当中来。如在上到口语交际《大家都来帮帮他》讲的是有一次,小华在校门口值日,同班的同学小龙迟到了。小华心想:要是

把小龙的名字记下来。自己班级就会扣纪律分,同学们还会责怪自己;要是不记,就没有尽到责任。这可怎么办?小华处于两难的境界,他应该怎样做,为什么?我让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开始举手的同学并不多,我就鼓励学生大胆的说,今天把你的真实想法说出来,你无论怎么说老师都不批评,而且还要奖励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