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汪伦》赏析自己写的

时间:2021-10-27 02:50:15 节日作文

篇一:《《赠汪伦》赏析》

文 潘泽成 方春生

赠汪伦

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的《赠汪伦》别具一格,在古往今来众多的送别诗中带给我们独特的美感,诗歌融人情之美于自然之美中,让人印象深刻。

天宝十四年( 755),李白来到安徽南陵秋浦(今安徽贵池),拜望叔父李冰阳。汪伦曾任安徽泾县县令,与李白素不相识,但因慕李掣白诗名,便写信相邀。信写得十分用心,据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汪伦信中有这样的文字:“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生豪放浪漫,喜欢名山大川,饮酒赋诗。李白也喜欢水,水是他寄情托物的重要载体。在他近160首的送别诗中,有40首有“水”的意象。这封信投其所好,李白见信后便欣然前往。唐汝询《唐诗解》中纪录他们的交往:汪伦“既酝酒以候之,复临行以祖之,情固超俗矣”。这一首“调绝千古”(唐汝询《唐诗解》)的《赠汪伦》写的就是那段经历与情谊。

“桃花潭水深千尺”写的是眼前之景。“桃花潭”是“李白乘舟”游赏的地方,也是汗伦送别李白的地方。“桃花”意象的运用在古典诗歌里早已有之。桃花鲜艳清新,让人想起春日的烂漫芳菲,甚至成了青春、女性和生命的象征,具有丰富的意蕴。诗文中“桃花流水”“人而桃花”等是其经典显现。“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所展示的“桃花源”更是成为历代文人向往的精神皈依。“桃花潭”的名称让人自然想起与桃花意蕴相关的中和清丽的感觉。

“深千尺”则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潭的特点。李白情怀浪漫,好用夸张。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用“三千丈”极写白发之长,以写出自己的忧愁之深:“黄河之水天卜来”(《将进酒》).极力渲染黄河的奔腾气势;“准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春夜洛城闻笛》),写出夜深人静之际笛声的激越。而眼前的“深千尺”则让人联想起碧绿深邃:深水含情,情深意长。

其实,李白来到泾县后并没有见到汪伦信中所言“十里桃花”与“万家酒店”。“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袁枚《随同诗话补遗》)李白知情后大笑不止,并不以为忤。信件内容是不是信实并不重要,感动诗人的是幽潭胜景与朋友盛情。

当时的桃花潭胜景已成过往了,但我们可以从它现在的旅游魅力来想像其时景象。桃花潭地处陈村镇,有安徽保存最完整的皖南古民居群,有被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先生誉为“中华第一祠”的“忠孝堂”,有收集整理了的桃花潭历代风景名胜文史资料、名人题匾、古刻、石碑、木雕的“梦潭轩”等人文景观。加上桃花潭水蜿蜒而下,沿途景致极为秀丽。胜地美景是李白与汪伦的优游之地。也是朋友间的相别之地,美景与离情相互缠绕,有的人甚至把“桃花潭水”作为离情别绪的代名词了。

古代由于交通与通讯都不发达,每有行旅,动辄经年累月,亲友之间一别数载难以相见很常见。离情是一种普遍的情绪,送别一直是很重要的诗歌类型。古人云,“多情自古伤离别”,“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唐人好诗,其中描写征戍、迁谪、行旅与别离之作,往往能激发人意。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将要去荒凉之地的友人的深深依恋和牵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表现了诗人因友人返京的惆怅。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借送别抒发情怀,自比冰壶,表达了自己开阔胸怀和坚强性格。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把离别这件事看得很超脱,显示出大丈夫宽阔胸襟,勃勃英姿,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

李白《赠汪伦》写的也是离别,但给人一种别致的情绪,写离情别绪哀而不伤,形象丰

满,基调明快,具有一种歌颂凡夫俗子之间纯洁友谊的人情美。

诗歌赞美的是平凡的友谊,超脱了权势和地位。“汪伦又名凤林,仁素公之次子也,为唐时知名士,与李青莲、王辋川诸公相友善,数以诗文往来赠答。青莲居士尤为莫逆交。开元天宝间,公为泾县令,青莲往候之,款洽不忍别。公解组后,居泾邑之桃花潭”。(《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可见,汪伦当时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无名小辈,但他生性豪爽,喜欢结交名士,经常仗义疏财,慷慨解囊,一掷千金而不惜,希望有机会一睹诗仙的风采。而李白在诗坛上已经名声远扬。按理说,他们没有汇合的交集。最终,爱好游历和喝酒的诗仙,经受不住美酒和胜景的诱惑,来到了桃花潭,给我们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汪伦和李白的离别与我们所见的其他诗人的离别有着截然不同的内涵。平凡的普通人成了李白文学作品的主人公,它表现的是普通人的人情冷暖,是一种纯净的友情。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来到汪伦家,一连几天,他们一同游山玩水,一同饮酒赋诗,情同挚友,难分难舍。在分别的时候,汪伦又来到渡口为李白送行。但送别的场景却与众不同。没有让人心碎的长亭和杨柳,没有让人断肠的夕阳与清秋。诗人将走未走之时。“忽”即忽然,这里有出乎预料的意思,在这里自然表明汪伦的送行是李白不知道的,这更加有利于突出汪伦和李白之间的深厚情谊,依依不舍。踏歌,是唐朝民间的一种歌唱方式,歌者手拉手,两脚踏地作为节拍边走边唱。意思是说,李白将要乘船离开时候,忽然听到岸上踏歌声。这种朴实、欢快的送别场面是其他送别诗中所看不到的。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在山村僻野,本来就没有上层社会送往迎来那套繁琐礼节。看来,李白走时,汪伦不在家中。当汪伦回来得知李白走了,立即携酒赶到渡口饯别。不辞而别的李白固然洒脱不羁,不讲客套;踏歌欢送的汪伦,也是豪放热情,不作儿女沾巾之态。

从这热情轻松的气氛中,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诗人与汪伦的相得,也能体会到他们相互之间的难舍。李白性格飘逸豪放,汪伦及村民们的踏歌相送也堪称浪漫犷达,这样的送别方式一反一般送别哀愁、忧郁、依依不舍的缠绵场面,正合诗人性格。汪伦和桃花潭人的质朴以及对诗人的热情,感染了诗人,也感动了诗人。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结尾处诗人直抒胸臆,依依惜别中热情赞美了汪伦的情谊。前句描绘桃花潭水之深,与后句一起形成比喻。李白用桃花潭水的水“深”(夸张为“千尺深”),比喻汪伦踏歌而来送别的情深。用水来比喻情,而水并未明写出来,它们的共同点,就是“深”。本诗的主题是说两人情感之深,用“水深”比“情深”,恰到好处,娓娓动人。“不及”一词,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清朝的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里对这句诗评价很高,“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这形象的比喻,不但使诗歌富有形象性,产生含蓄蕴藉的审美效果,给人以丰富的审美想象,而且也强调了诗人与汪伦之间的情感真挚与深厚,人情之美跃然纸上。 (责任编辑:周国华)

革命烈士诗二首

囚 歌

叶挺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鲜血中得到永生!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十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4月第1版) 我的“自白”书

陈 然

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

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

我不需要什么自白,

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

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赠汪伦》赏析自己写的}.

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

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

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

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篇二:《赠汪伦赏析》

《赠汪伦》赏析

原文: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赏析: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说明出于意料之外。也许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但现在他不仅来了,还带了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怎么不叫诗人激动万分!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自己的情深作对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的确,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有多深呢?

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

篇三:《赠汪伦赏析》

赠汪伦 赏析

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说明出于意料之外。也许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但现在他不仅来了,还带了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怎么不叫诗人激动万分!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自己的情深作对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的确,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赠汪伦》赏析自己写的}.

望庐山瀑布 赏析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风景秀丽,香炉峰的瀑布尤为壮观,诗人以十分兴奋的心情,提笔写下了这首绝句。前两句概括地描绘了香炉峰瀑布的奇伟景象。首句从香炉峰写起,在灿烂的阳光照射下,轻轻的水气变成了紫色的薄雾,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第二句描写瀑布,一个“挂” 字,生动逼真地写出了瀑布奔腾飞泻的气势。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集中笔墨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飞流”是写山高水急,“直下”是描绘瀑流直泻,“三千尺”是夸张瀑布的壮观,可以说字字珠矶,无一虚设。最后一句把瀑布比作璀璨的银河,既生动又贴切,而其中一个“疑”字率直道破是诗人的想象,令人感到意味深长。{《赠汪伦》赏析自己写的}.

静夜思 赏析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

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夜宿山寺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短诗。 首句正面描绘寺楼的峻峭挺拔、高耸入云。发端一个“ 危 ”字,倍显突兀醒目,与“高”字在同句中的巧妙组合,就确切、生动、形象地将山寺屹立山巅、雄视寰宇的非凡气势淋漓尽致地描摹出来了。 次句以极其夸张的技法来烘托山寺之高耸云霄。字字将读者的审美视线引向星汉灿烂的夜空,非但没有“高处不胜寒”的感慨,反给人旷阔感,以星夜的美丽引起人们对高耸入云的“危楼”的向往。

三、四句“不敢”写出了作者夜临“危楼”时的心理状态,从诗人“不敢”与深“怕”的心理中,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到“山寺”与“天上人”的相距之近,这样,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 诗人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山寺的高耸,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山上的这座楼好像有一百尺高,站在楼山就可以用手摘下月亮和星星。我不敢在这儿大声说话,恐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全诗语言朴素自然,却十分生动形象。 这里,诗人发挥大胆想象,渲染山寺之奇高,从而将一座几乎不可想象的宏伟建筑展现在我们面前。

送孟浩然之广陵 赏析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情味。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扬州,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 ,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

篇四:《《赠汪伦》鉴赏》

《赠汪伦》

《赠汪伦》作于李白在安徽泾县一带的漫游途中。在泾县桃花潭有一位村民叫汪伦,他常常预备美酒招待李白,李白很感激他,在离开桃花潭时写下了这首赠别之作。前两句叙事,诗人正要乘船出发,忽然听见岸上传来歌唱声,原来是老朋友汪伦特意赶来送他;后两句用比兴手法,表达了对汪伦深情相送的感激。用“深千尺”的潭水比喻送别之深情,生动而形象,而又加“不及”二字,更增强了诗句的动人力量。这首有明显的民歌风味的诗词自然质朴,清新流畅。诗人用眼前普通的景物作比喻,写出了与友人的真挚情意。

《赠汪伦》 - 诗词正文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 诗词翻译

《赠汪伦》

注释:

1、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这首诗就是赠给他的。

2、踏歌: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

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4、将欲行:刚刚要走。

3、忽闻:忽然听到。

6.不及:比不上。

译文:

我乘船将要远行,忽然听见岸上踏地为节拍,有人边走边唱前来送行。桃花潭水虽然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厚。

《赠汪伦》 - 故事传说

《赠汪伦》

据传,桃花潭西岸的万村有一豪士名万巨,学问渊博,以德著名,时年与李白同考进士,两人相交甚欢,互相敬慕,结为至友。万巨考取进士后,感慨官场黑暗,不愿在朝为官,遂隐居家乡桃花潭,教书育人,留恋田园,过起了悠然自得的耕读生活。唐天宝14年(公元755年),李白因官场失意而辞官后,决定寻访万巨。李白从太平湖直游而下,途经歙县,

歙县县令为泾川桃花潭汪伦之兄凤思。汪伦世居桃花潭,对李白诗风人品极为仰慕,生平最大心愿便是与李白对酒吟诗。凤思便告知李白行踪,汪伦修书一封盛邀李白来泾川游玩。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此信,兴致大增。

于是天宝14年秋,李白来到泾川桃花潭。汪伦喜出望外,当即热情款待。李白对酒吟诗一首《访巨公吟》:“汪伦说话甚奢华,命子提壶问酒赊。七里哪寻八里店?孤村唯有一桃花。漫行陌下崎岖路,遥望扶风豪士家。曾到街道无酒卖,万村渡口实堪嗟!”汪伦闻后,面带歉意回答道:“桃花者,潭名也,并无十里桃花;万家者,乃店主人姓也,非万家酒店。”李白听罢,反倒笑了起来,丝毫不见责怪之意,并说道:“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快事!”然后二人相视开怀大笑,举杯畅饮。两人愉快相处数日后,李白告辞,汪伦特意相赠名马八匹,锦罗十段。汪伦与村民们一路相送。来到桃花潭古岸,在即将登舟而去之时,李白为感激汪伦深情厚谊,特作《赠汪伦》一诗。后人为纪念李白来桃花潭,在送行李白的地方建造了“踏歌岸阁”,在桃花潭西岸建造了“怀仙阁”。《赠汪伦》一诗,便亦广为传诵。历代名流、学者随后纷至沓来,游览名胜,寻访诗仙踪迹。

《赠汪伦》 - 作者介绍

《赠汪伦》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唐代还有一位诗人叫李贺,号“诗鬼”,和李白有得一比。两人统属浪漫主义风格,想象奇伟,用词夸张。但相比而言,李白诗多信笔挥撒,自然天成。李贺则多引用典章故事,刻意雕琢,用尽心机,可谓“呕心沥血”。从成就来看,二人不可相提并论。

李白的诗歌今存990多首。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非凡的抱负,奔放的激情,豪侠的气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诗歌昂扬奋发的典型音调。李白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多次以大鹏自比,如“大鹏一日同风起,博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但李白在长安三年失意而归,使他激昂的政治热情,再受到现实的冲撞时,便转化为怀才不遇的悲愤狂歌,从胸中喷涌而出:“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赌梨栗,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李白还以痛快淋漓的饮酒诗,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愁。《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与这种豪放奔涌,无所掩抑的感情气势相适应,李白的诗歌在艺术手法方面的显著特点是:想象神奇,变化无端,结构纵横跳跃,句式长短错落,形成了雄奇飘逸的风格。诗人终其一生,都在以天真的赤子之心讴歌理想的人生,无论何时何地,总以满腔热情去拥抱整个世界,追求充分地行事、立功和享受,对一切美的事物都有敏锐的感受,把握现实而又不满足于现实,投入生活的急流而又超越苦难的忧患,在高扬亢奋的

精神状态中去实现自身的价值。如果说,理想色彩是盛唐一代诗风的主要特征,那么,李白是以更富于展望的理想歌唱走在了时代的前沿。

《赠汪伦》 - 写作背景

《赠汪伦》

汪伦是唐朝泾州(今安徽省泾县)人,他生性豪爽,喜欢结交名士,经常仗义疏财,慷慨解囊,一掷千金而不惜。当时,李白在诗坛上名声远扬,汪伦非常饮慕,希望有机会一睹诗仙的风采。可是,泾州名不见经传,自己也是个无名小辈,怎么才能请到大诗人李白呢?后来,汪伦得到了李白将要到安徽游历的消息,这是难得的一次机会,汪伦决定写信邀请他。那时,所有知道李白的人,都知道他有两大爱好:喝酒和游历,只要有好酒,有美景,李白就会闻风而来。于是汪伦便写了这样一封邀请信:

“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接到这样的信,立刻高高兴兴地赶来了。一见到汪伦,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微笑着告诉他说:“桃花是我们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并没有桃花。万家呢,是我们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说有一万家酒店。”李白听了,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起来,连说:“佩服!佩服!”汪伦留李白住了好几天,李白在那儿过得非常愉快。因为汪伦的别墅周围,群山环抱,重峦叠嶂。别墅里面,池塘馆舍,清静深幽,像仙境一样。在这里,李白每天饮美酒,吃佳肴,听歌咏,与高朋胜友高谈阔论,一天数宴,常相聚会,往往欢娱达旦。这正是李白喜欢的

篇五:《2、赠汪伦赏析》

《赠汪伦》赏析

一、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诗歌以抒情为主。李白是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李商隐、李贺并称“三李”。又与杜甫齐名,世称“大李杜”。韩愈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二、原文赏析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① 汪伦:李白的朋友。李白游泾(jīng)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②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③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深千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④不及:不如。{《赠汪伦》赏析自己写的}.

三、译文

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 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 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四、艺术特色

这首小诗,深为后人赞赏,“桃花潭水”就成为后人抒写别情的常用语。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诗人很感动,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行诗来极力赞美汪伦对诗人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谊。

篇六:《赠汪伦 赏析》

zângwānglún

我爱读: 赠 汪 伦

(唐) 李 白

hū wãnàn shàngtàgē shēng lǐ báichãng zhōujiāngyùháng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táo huā tán shuǐ shēn qiān chǐbù jí wāng lún sòng wǒ qíng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小助手:

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这首诗就是赠给他的。

踏歌: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

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不及:比不上。

呱呱译古诗: 我就要乘船离开桃花潭了,

忽然听到汪伦踏歌来相送。

呵,这桃花潭的水呀能深有千尺,

也不如你汪伦为我送别的那片实意真情!

和诗人交朋友: 李白简介(一)另见第26、50、64页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贺知章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诗风雄奇豪放。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且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省秦安县叶堡乡),公元701年2月28日(武后长安元年夏历正月十六)生于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另一种说法是其父从中原被贬中亚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所生,4岁再迁回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

新华中心小学 呱呱带你学古诗 第9首

呱呱说古诗: 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赠汪伦》赏析自己写的}.

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说明出于意料之外。

也许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但现在他不仅来了,还带了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怎么不叫诗人激动万分!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自己的情深作对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的确,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

★闽南童谣串串烧★ 天乌乌(二)

天乌乌 ,卜落雨,江鱼卜娶某,红瓜怨叹乞噮误, 毛蟹烦恼行横步,花鲦钻土嫌艰苦,一只欢喜逐只苦,同齐走去告妈祖,妈祖气甲无法度,骂江鱼一水肥,迄时着入人腹肚。

这是闽南地区流行甚广的“天乌乌”第二首童谣,意思大约是:天黑了,要下雨了,江里的鱼要娶妻。黄花鱼感叹自己被多嘴所误,毛蟹心里烦恼只能横着走,弹涂鱼钻进土里嫌弃这样很辛苦,一只鱼高兴,其他的鱼难过,一起到妈祖面前申告。妈祖被气得没办法,骂江鱼这一次繁殖成熟,马上就会进入人的肚子(意即被吃掉)。

新华中心小学 呱呱带你学古诗 第9首

篇七:《赠汪伦 赏析》{《赠汪伦》赏析自己写的}.

篇八:《《赠汪伦》教学设计和评析》

《赠汪伦》教学案例及评析

十堰白浪经济开发区马路小学 娄金燕 背景描述:

《赠汪伦》是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5课《古诗两首》的其中一篇古诗。通过叙事:李白乘舟要走了,汪伦踏歌来送行;以及抒情:桃花潭的水尽管千尺深,也比不上我和汪伦的感情,从而让学生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感受古诗的语言美。

设计理念:

1、古诗教学以学生朗读、感悟、想象为为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语言美。

2、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

1、认识“踏、赠”等6个生字,会写“乘、舟、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从读中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展开自己的想象。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了解写作背景

讲故事《十里桃花、万家酒店》

[评析:简单的写作背景的介绍,有助于学生理解古诗的情感。用讲故事的形式导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介绍了写作背景,让学生一下子就被当时李白写作的情境所吸引,对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解题。

1、师生共同书写课题。

2、注意“赠”的读音,平舌音和后鼻音要读准确,指名读。

3、读得好的学生,教师赠给学生小花,理解“赠”的意思。

4、强调书写“汪”字时,左右结构的字,偏旁在左,要写得左窄右宽。

5、齐读课题

[评析:在板书课题时识字并写字,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对于生字的掌握情况。联系生活实际赠送小花,来理解字词的意思,让低段的字词理解变得简单而多样。]

三、初读课文,集中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2、课件出示红色字体为“我会认”的生字 。学生认读生字。

3、识字游戏:长高了,变矮了。(通过移动黑板上的生字卡片让学生读出长高的生字和变矮的生字)

4、书空“舟”字,注意笔顺。

5、用拆字法记住“乘”,教师范写,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

[评析:首先明确读的要求,这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很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游戏是孩子们很喜欢的方式,学生在游戏中积极主动的识字,达到了寓教于乐的识字目标。]

四、多种形式朗读古诗

1、师:让我们一块把生字宝宝送回家,自己再读几遍古诗。读通诗句了之后,就让同桌来检查检查你吧!

2、教师巡视时,抽查学生朗读全诗。

3、指名读诗。

[评析:“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多种形式、反复诵读,让学生自读自悟。]

五、结合画面,明意悟情,品读韵味

1、看图说话,大致了解古诗所讲述的故事。

2、师:你们是从古诗的哪一句知道船上的人就是李白?读第一句诗。

3、发挥想象,师:李白要走了,他与汪伦刚结下了友情就要分离,此刻,他一个人站在船头,会想些什么呢?

4、体会诗人依依不舍的心情,指导朗读第一句。

5、师:就在李白依依不舍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