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不同角度看待事物

时间:2021-10-27 01:24:36 节日作文

篇一:《二 把握好材料作文诉立意角度》

二 把握好材料作文诉立意角度

材料作文虽然立意的角度多样,但一旦角度不准,或者游离材料乱立角度,就有可能审题走偏,导致作文不符合要求。因此,把握好材料的角度很重要,而每一角度的获得,都必须从材料中来。

文中父亲对儿子们说:“你们都是正确的,因为你们每个人都只看到了这棵树一季的风景。”分析这句话中的“只”、“一季”,可以看出,父亲对儿子的回答虽然有肯定,但隐含着他对儿子只从某一角度看问题而不是从全面的角度看问题的提醒,由此可以从“要多角度看问题”、“要全面看问题”进行立意。

材料中人物对话还表现出这样的特点:事物在不同的时间会表现出不同的状态,季节不同,状态就不一样;时间改了,环境变了,我们所看到的就会完全不一样。从这一角度分析,可以从“要善于变换角度看问题”或“对同一事物(对象)因时间的变化而应有不同的看法”进行立意。

除此之外,从四个儿子的回答都具有正确性这一角度考虑,可以从“对同一个对象允许有不同的看法”进行立意。从几个儿子为了强调自己所看到的真实情况而对他人的回答持否定态度的角度考虑,可以从“对事物的认识不能以偏概全”进行立意。通过以上种种分析,获得正确的立意角度,就能保证所写作文不脱离材料,审题正确。

事物在不同的时间会表现出不同的状态,季节不同,状态就不一样;时间改了,环境变了,我们所看到的就会完全不一样,因此“要多角度看问题”,试着从不同角度分析看待事物;“要全面的看待事物”,不能因为某一时期他的状态变了就全面否定该事物;事物具有多面性,所以我们要学会包容;“三儿子说,不是的,树上结满了果子,累累下垂,充满了生气和满足。”“小儿子不同意他们三人的说法。他说那棵树很丑,枯槁、扭曲。”,事物有时候会表现出完全对立的两个方面,我们要学会辩证的看问题,一分为二的看问题……

不可用一个季节的风景来评判一棵树或是一个人,关于一个人的内在实质是怎样的,

还有一个人生命的欢愉、喜乐、爱,只有在经历过所有季节之后,才能衡量。如果你在冬天的时候就放弃,你就会错过你生命中春天的盼望、夏天的美丽、秋天的收成。

不要让一个季节的痛苦毁掉其他季节的喜乐。不要因为一个痛苦的季节就对人生下结论,坚守忍耐渡过这段艰难,美好的日子将在不久之后来到。

他告诉儿子们不可用一个季节的风景来评判一棵树或一个人,关于一个人的内在实质是怎样的,还有一个人生命的欢愉、喜乐、爱,只有在经历过所有季节之后,才能衡量。

如果你在冬天的时候就放弃,你就会错过你生命中春天的盼望、夏天的美丽、秋天的收成。

不要让一个季节的痛苦毁掉其他季节的喜乐。

不要因为一个痛苦的季节就对人生下结论,坚守忍耐渡过这段艰难,美好的日子将在不久之后来到。

篇二:《换种角度看人生》

换种角度看人生

高二(4)班杨悦

一个人的一生,会是漫长的却有时也会是短暂的,像梦境。在这“梦境”中,我们时而会抱怨,为何得到的不是最好的呢?其实也许换种角度看问题会更好。

蔡志忠说他拿到小橘子会庆幸是甜的,拿到酸橘子会感谢它是大的。不会抱怨大而酸,甜而小。这不是换了一种角度看问题,乐观积极地看待事物吗?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不正也是与别人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吗?他知道,祸福是相互依存的,并且又能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转化。正是这样,他的一生才不会虚度,而这句名言也被世人广为流传。

海伦·凯勒也正是换种角度看问题,失明失聪让她痛苦,但后来在老师的帮助下,她获得了自信,并变得积极乐观,认真地学习,认真地写作,最终也成为著名的女作家,我们也深深铭记那种精神,那种积极乐观的不放弃自己的精神。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仕途也坎坎坷坷,蹉跎数年,在别人都抱怨,都气馁时,他用另一种乐观地角度看待这些不顺,也最终成为了伟大的诗人。

思绪飞到诗人苏轼的身边,即使不顺,他也乐观豁达,即使坎坷,他也继续前行。有着“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洒脱。他吟到“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他叹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

人生是在清凉的夏季,看满地莲荷温柔地绽放。周敦颐爱莲,他也如同莲一样,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这不也正是换一种角度看问题,看人生吗?

活出诗意的人生,需要转换角度思考问题,当困难来临时,我们不应去抱怨,而应该积极乐观,一分为二,换种角度来看待这些困难和困难。

朱晓辉的父亲患上疾病,瘫痪在床,她没有抱怨,而是选择积极承受,努力地做好照顾父亲的事。她的丈夫和孩子离开了她,她也辞去了工作,便用自己的努力去照顾年迈病重的父亲,她是积极的,她也用行动传递了无声的爱。

不要去抱怨生活给予你太多不幸;不必抱怨自己面临多少苦难,若是一种橘子大而酸,另一种橘子小而甜,也要庆幸小橘子它是甜的,酸橘子它是大的。

换一种角度看待人生,看待磨难,像飞鸟,会飞去更高的天空,享受更快乐的世界!将会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2015/3/28

篇三:《谈谈议论文的角度选择》

谈谈议论文的角度选择

有一个小故事说,五十年代初,一位美国记者发现周总理写字用的是美国生产的派克钢笔,便别有用心地问:“中国总理也用我们的派克钢笔?”周总理举起钢笔自豪地回答说:“这是朝鲜战场上一位志愿军战士从美国那儿缴获的战胜品,托人送给我的。”美国记者听了尴尬地笑了。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善于选择角度说话,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作文也一样,同一题目,同一题材,往往因为习作者所选角度不同,其论题、中心论点或主题思想大相径庭,文章的社会效果高低也不同。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虽然讲的是从不同角度观看庐山的效果差异很大,但对我们作文来讲,其道理也是相同的。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罕至焉。”文章要新颖,也同此理。如何在相似或同一题材已“山穷水尽”中发现“柳暗花明”的亮点,这就是选择角度的问题。譬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通渠道”,可说言愁已达到了极点,然而李清照却从船的承载能力来写愁。她说:“只恐双舴艋舟,戴不动,许多愁。”不说愁似流水而说水难载愁,在险远之处又进一步。这仅难看出,文章立意高低与角度选择的关系是密切的,而中学生作文学会选准、选好角度,则是写好作文的一个重要步骤和方法。下面仅就供材料写作议论文,谈谈选择角度立意的方法。

一、多方位考察。写作前对所给材料进行多方位考察,分析不同的角度能说明哪些道理,从而选准、选好有利于自己写作的角度进行立意。有这样一则材料:

庄稼获得了大丰收。河水说:“这是我的功劳!”堤岸对河水说:“没有我,你就变成了水害啦;”田地说:“我看还是农夫的功劳。”农夫沉默不语。对这则材料,可分析出三个角度:

角度一,庄稼获得了大丰收,是河水、堤岸、田地、农夫共同

创造出的成绩,不能全归功于某一个体,便可以从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去立意了。

角度二,堤岸的话,初看觉得非常傲慢,但仔细一想,确实有道理,就可以约束的重要性去立意,可以拟题目《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角度三,河水由农夫引灌,堤岸由农夫修筑,田地由农夫垦殖耗耙,庄稼由农夫种耘管收,他却沉默不语。这就可以从农夫这个主导因素去立意,拟出题目《老黄牛精神赞》,《指挥员与战士的关系小议》等。

二、比较筛选。一般来说,一个材料只有一个主旨、一个中心,我们可以选择不同角度去立意,但总有个基本的角度。只有从这个基本角度出发,才不会背高材料主旨,写出合符文意的文章。例如:

一位工人遇见一辆飞驰的大卡车颠簸中摔下的一捆针织品,工人将针织品送往派出秘,派出所托电视台播了一周时间的招领启事,可是一个月也无人问津。根据这则材料写议论文的角度是比较多的,可以写工人“拾金不昧”;也可以批语驾驶员不注重安全,缺少责任感;也可以写失主听任产品丢失。但一分析材料的主旨就会发现,前两者都不属材料核心内容,唯有从后者去立意才准确。

三、逆向探源。有些材料从已知内容,明里角度不好立意,或者内容缺乏科学性,带有片面性。这时我们就得剖析它的内在原因,由果溯因,逆向探源,弄清因果,找到主旨所在,选择正确角度。例如:

有一个和尚同友人登楼观景。友人问:“江上的船有多少?”和尚闭目答道:“有两条,一条装着名,一条装着利。”和尚所答似乎非所问,但从和尚的话看,他是借把船分为两类而实指社会上的人只可分为“为名为利”两类,显然以偏概全。那么,和尚为什么这样武断地下结论呢?原来他是以佛门为净土和“人世乃污浊”的观念来看待人世的,当然是偏见,或许这个和尚入空门前正是一个追求名逐利之人,只因不得意而走投无路,遁入空门的,故认识人世

格外偏狭;或因佛家思想影响太深而出现了心理变态,唯有从这个角度去立意才是准确的。可拟题目《看待事物不可心理失衡》,《不可主观臆断》,《不可以偏概全》。至于写“名利辩”固然也有意义,但角度不准确。

四、横向探求。有些材料意在言外,从正面难以找准角度,如果横向探求,作相关联想,就能找到正确的角度。例如:

德国总理科尔有一次宴请朋友,快吃完的时候,他发现盘子里有些汤水,便用面包擦了一下。他吃完面包后发现盘子里仍有些汤水,就毫不犹豫地拿起盘子,用舌头舔起来„„

从正里看这则材料,的确不可思议,一个世界富国、大国的总理竟在有新闻媒体的宴会上舔盘子,是不拘小节出洋相,还是有什么政治目的?材料没提供这方面的信息,我们就得作横向联想:老百姓饭末舔盘子是节约,节约是人类的传统美德;科尔身为总理还时现平民作风,难能可贵,这种不浪费的好习惯、好品德值得称赞。再联想到当今世界资源日趋匮乏,穷国和穷人甚多;联想到我们这个刚解决了温饱的人口大国的惊人浪费、大量公款消费和吃喝,就有意义了,从这个角度去命题立意就好写了。

五、抽筋求同。有些材料是由一组性质不同而有相关之处的材料材料组成,也就要用抽筋法,去其皮肉,保留筋络,寻找到共同的角度进行立意。例如:

作家丁玲,十年浩劫的折磨使她患上了严惩的腰疼病,不能伏案写作。但她不某心于文学生命的终结,自己做了一块特殊的“写作板”:一块二尺见方的木板,凿上四个眼儿,系上两条带子,套在双肩上,在上面写出了一篇篇优美的散文。

杨荫榆目镇压“女师大”学潮失败后,先后执教于苏州女师、苏州东吴大学。在日寇攻陷苏州时痛骂惨无人道的侵略者,于1938年1月1日被日寇杀害。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任总书记,后来被解职后生活贫困,病魔缠身,却拒绝国民党的收买,毅然靠零售香烟维持生活。

丁玲是著名革命作家,晚年仍顽强斗病魔,坚持笔耕,奉献余热,这种“春蚕”“烛炬”精神崇高而伟大。杨荫榆是反动之后而悔过自新,晚年有节,骂寇遇害,有民族气节,晚霞红亮。陈独秀犯严重错误之后,晚年窘迫而能忍受清贫,不媚敌求荣,节堂 不失,精神品质可贵。三个材料都讲的是人物的晚年,这就是立意的大角度。我们可论“晚节犹可贵”而评议当今一些人不重晚节,最终身败名裂。也可讲“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情”,说明一个人不管曾经怎样,只要后来变好了,有节操、有贡献,同样光彩照人;反之躺在功劳簿上居功自骄,就会黯然失色。如果去讲“春蚕”“烛炬”精神和奉献余热就只有丁玲能说得上,如果去讲“保持”操节,对杨荫榆就统摄不进去。因此,异中求同时,一定要选择共有的角度。{作文不同角度看待事物}.

六、求异探胜。求异探胜,就是反其道而用之,选择新颖别致的角度。请看下列材料。

一次,东坡游山去一座道观歇息,主持老道士见他衣冠素朴,就说:“坐!”对道童喊:“茶!”在交谈中,道士发现来人谈吐不凡,就请进厢房,说:“请坐!”又吩咐道童:“敬茶!”后来老道士知道来人是大学士苏东坡,急忙请进客厅,说:“请上座!”大声吩咐道童:“敬香茶!”对这则材料,如果从批评老道士去立意,说他“只重衣冠不重人”,是“势利小人”,虽无可厚非,但缺乏新意。如果我们细心体会老道士不断变换待额的心理和态度,就会发现他是爷慕人才的,尤其是杰出人才。他不断升级的礼遇都是因为苏东坡的才气所致。因此,从这个角度去立意,选择老道士重人才,更重杰出人才,既不背离题旨,又有新意。

总之,选择角度的方法还很多,对同一材料还可以用几种方法去共同选择。作文要得心应手,写出新意,就得注意选准选好角度。当然也不能强扭角度。有个材料说:某工厂遭了洪水灾害,办公室秘书写了个材料,题目是《由于洪火灾害,我厂八月减产百分之五十》,厂长认为角度不对,叫重写,秘书后来改题目为《虽然洪水灾害,我厂八月仍达到计划百分之五十》,得到了厂长首肯。这种不顾

事实,强扭角度,混淆视听,是不可取的。

写作角度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复杂的,各种文体的写作都有如何选择角度的问题,而供材料作文,常常要求自选角度,足见选择角度写作文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当把选择角度作为重点。当然这也是个难点,需要我们充分重视和探索,指导学生从实践中去认识和把握。

篇四:《谈谈议论文的角度选择》

谈谈议论文的角度选择

有一个小故事说,五十年代初,一位美国记者发现周总理写字用的是美国生产的派克钢笔,便别有用心地问:“中国总理也用我们的派克钢笔?”周总理举起钢笔自豪地回答说:“这是朝鲜战场上一位志愿军战士从美国那儿缴获的战胜品,托人送给我的。”美国记者听了尴尬地笑了。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善于选择角度说话,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作文也一样,同一题目,同一题材,往往因为习作者所选角度不同,其论题、中心论点或主题思想大相径庭,文章的社会效果高低也不同。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虽然讲的是从不同角度观看庐山的效果差异很大,但对我们作文来讲,其道理也是相同的。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罕至焉。”文章要新颖,也同此理。如何在相似或同一题材已“山穷水尽”中发现“柳暗花明”的亮点,这就是选择角度的问题。譬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通渠道”,可说言愁已达到了极点,然而李清照却从船的承载能力来写愁。她说:“只恐双舴艋舟,戴不动,许多愁。”不说愁似流水而说水难载愁,在险远之处又进一步。这仅难看出,文章立意高低与角度选择的关系是密切的,而中学生作文学会选准、选好角度,则是写好作文的一个重要步骤和方法。下面仅就供材料写作议论文,谈谈选择角度立意的方法。

一、多方位考察。写作前对所给材料进行多方位考察,分析不同的角度能说明哪些道理,从而选准、选好有利于自己写作的角度进行立意。有这样一则材料:

庄稼获得了大丰收。河水说:“这是我的功劳!”堤岸对河水说:“没有我,你就变成了水害啦;”田地说:“我看还是农夫的功劳。”农夫沉默不语。对这则材料,可分析出三个角度:

角度一,庄稼获得了大丰收,是河水、堤岸、田地、农夫共同

创造出的成绩,不能全归功于某一个体,便可以从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去立意了。

角度二,堤岸的话,初看觉得非常傲慢,但仔细一想,确实有道理,就可以约束的重要性去立意,可以拟题目《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角度三,河水由农夫引灌,堤岸由农夫修筑,田地由农夫垦殖耗耙,庄稼由农夫种耘管收,他却沉默不语。这就可以从农夫这个主导因素去立意,拟出题目《老黄牛精神赞》,《指挥员与战士的关系小议》等。

二、比较筛选。一般来说,一个材料只有一个主旨、一个中心,我们可以选择不同角度去立意,但总有个基本的角度。只有从这个基本角度出发,才不会背高材料主旨,写出合符文意的文章。例如:

一位工人遇见一辆飞驰的大卡车颠簸中摔下的一捆针织品,工人将针织品送往派出秘,派出所托电视台播了一周时间的招领启事,可是一个月也无人问津。根据这则材料写议论文的角度是比较多的,可以写工人“拾金不昧”;也可以批语驾驶员不注重安全,缺少责任感;也可以写失主听任产品丢失。但一分析材料的主旨就会发现,前两者都不属材料核心内容,唯有从后者去立意才准确。

三、逆向探源。有些材料从已知内容,明里角度不好立意,或者内容缺乏科学性,带有片面性。这时我们就得剖析它的内在原因,由果溯因,逆向探源,弄清因果,找到主旨所在,选择正确角度。例如:

有一个和尚同友人登楼观景。友人问:“江上的船有多少?”和尚闭目答道:“有两条,一条装着名,一条装着利。”和尚所答似乎非所问,但从和尚的话看,他是借把船分为两类而实指社会上的人只可分为“为名为利”两类,显然以偏概全。那么,和尚为什么这样武断地下结论呢?原来他是以佛门为净土和“人世乃污浊”的观念来看待人世的,当然是偏见,或许这个和尚入空门前正是一个追求名逐利之人,只因不得意而走投无路,遁入空门的,故认识人世

格外偏狭;或因佛家思想影响太深而出现了心理变态,唯有从这个角度去立意才是准确的。可拟题目《看待事物不可心理失衡》,《不可主观臆断》,《不可以偏概全》。至于写“名利辩”固然也有意义,但角度不准确。

四、横向探求。有些材料意在言外,从正面难以找准角度,如果横向探求,作相关联想,就能找到正确的角度。例如:

德国总理科尔有一次宴请朋友,快吃完的时候,他发现盘子里有些汤水,便用面包擦了一下。他吃完面包后发现盘子里仍有些汤水,就毫不犹豫地拿起盘子,用舌头舔起来„„

从正里看这则材料,的确不可思议,一个世界富国、大国的总理竟在有新闻媒体的宴会上舔盘子,是不拘小节出洋相,还是有什么政治目的?材料没提供这方面的信息,我们就得作横向联想:老百姓饭末舔盘子是节约,节约是人类的传统美德;科尔身为总理还时现平民作风,难能可贵,这种不浪费的好习惯、好品德值得称赞。再联想到当今世界资源日趋匮乏,穷国和穷人甚多;联想到我们这个刚解决了温饱的人口大国的惊人浪费、大量公款消费和吃喝,就有意义了,从这个角度去命题立意就好写了。

五、抽筋求同。有些材料是由一组性质不同而有相关之处的材料材料组成,也就要用抽筋法,去其皮肉,保留筋络,寻找到共同的角度进行立意。例如:

作家丁玲,十年浩劫的折磨使她患上了严惩的腰疼病,不能伏案写作。但她不某心于文学生命的终结,自己做了一块特殊的“写作板”:一块二尺见方的木板,凿上四个眼儿,系上两条带子,套在双肩上,在上面写出了一篇篇优美的散文。

杨荫榆目镇压“女师大”学潮失败后,先后执教于苏州女师、苏州东吴大学。在日寇攻陷苏州时痛骂惨无人道的侵略者,于1938年1月1日被日寇杀害。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任总书记,后来被解职后生活贫困,病魔缠身,却拒绝国民党的收买,毅然靠零售香烟维持生活。

丁玲是著名革命作家,晚年仍顽强斗病魔,坚持笔耕,奉献余热,这种“春蚕”“烛炬”精神崇高而伟大。杨荫榆是反动之后而悔过自新,晚年有节,骂寇遇害,有民族气节,晚霞红亮。陈独秀犯严重错误之后,晚年窘迫而能忍受清贫,不媚敌求荣,节堂 不失,精神品质可贵。三个材料都讲的是人物的晚年,这就是立意的大角度。我们可论“晚节犹可贵”而评议当今一些人不重晚节,最终身败名裂。也可讲“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情”,说明一个人不管曾经怎样,只要后来变好了,有节操、有贡献,同样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