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作品展观后感

时间:2021-10-26 23:32:39 节日作文

篇一:《“廉政书画作品展”观后感》

“廉政书画作品展”观后感

2012年7月,市廉政书画展启动仪式在市文化馆举办,此次廉政书画作品展由市纪委、市监察局、市直工委、市文广新局、市美术家协会和市书法家协会联合举办,书画展以党风廉政建设为主题,参展作品抒发了对党的无限热爱和对反腐倡廉的坚定决心。

此次书画展共展出书法、美术作品100多件,书画家们创作了一批主题鲜明、贴近时代、集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于一体的作品,展示出了新时期河源广大党员干部廉洁勤政、奋发进取、共创和谐的精神风貌。本次书画展以多种文化艺术形式把中华民族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和崇廉尚廉的美德传承下来,发扬光大;把先进文化的核心元素注入到廉政建设当中,形成一种新的价值理念、新的精神力量和新的行为模式,使党员干部从中获得道德的教化和思想的引导。 近日,我校党委也组织了党员干部前往市文化观进行参观学习。通过参观这次活动,更加增强了我们反腐倡廉的坚定性、自觉性和主动性。现将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通过参观学习, 使我进一步增强了廉政意识,明确了反腐倡廉的重要性。我们每个人必须警钟长鸣,慎言谨行,牢记职责,进一步增强反腐倡廉的自觉性,时刻用党员领导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严格遵守党的纪律,牢记“两个务必”,防微杜渐,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切能够到的事情做起,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自觉性。

一是必须加强学习,增强理想信念。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的头脑,从而筑牢信念大厦的根基;还要学习先进人物的事迹,作为学习的榜样,提高觉悟;

二是必须处理好几种关系。各种形形色色的诱惑都使每一名党员干部面临着考验,这就要在提高道德修养的同时,坚持自重、自警、自省、自立。为此,在新的形势下,处理好自律与他律的关系,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关系,处理好奉献和索取的关系。

三是必须加强自我约束意识。要不断地对自己敲响警钟,耐得住艰苦,管得住小节,挡得住诱惑,自觉接受他人和上级对自己的监督,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

在书画艺术展现场,通过观摩大师们饱含热情的精美之作,认真品味作品蕴含的哲理,深深感受这场廉政书画展带来的阵阵清风。

篇二:《刘良峰书法作品集观后感》

揽来青山赏白云

——刘良峰书法作品集观后感

文/苏醒

在书画艺术领域,吾实非方家,但却因工作原因常有机会欣赏到书画作品,阅至动情处,便会将感慨付诸笔端。但对刘良峰老师其人其书却知之甚少。隆冬时节,偶得先生书法精品集一本,欣赏完毕,顿觉此集形立神合,怡情养心。先生之书,一向追求字之“趣味”,意指作品之内涵和意韵,从点线到单字到通篇散发出的味道气息,显然,此集的风格与先生之书一脉相承,既可体现笔墨之趣,又表现出了浓浓的书卷气、逸气和人文之气,契合了先生的品格。也可窥见学养高、功夫深的他何以在书法界沉寂多年。

先生此集有三大特点,其一为“书”,其二为“道”,其三为“款”,三者气息暗合,相辅相成,皆乃先生人格品德、情志精神及生命理想的升华。

优秀的艺术家善于挖掘自己的创造潜力,打通艺术门类的关节,在多方探索中自我完善。

先生先后毕业于昌潍师专物理系、山东建工学院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后到潍坊市建设局工作,虽官职在身,工作孜孜不倦,业余时间又寄情笔墨,在书法中寻找到自己精神的天空。

他初从唐楷入手,遍临名家碑帖,苦学大家风范,在研临前贤名家法帖中以求得一笔一画的笔墨功夫,先学颜,后学欧,又研习北碑,在行、草方面,他碑、帖兼学,学过帖学一脉的王羲之、米芾、苏轼、

黄庭坚、赵孟頫等诸家,也学过碑学一脉的于右任、徐生翁书法以及派别不明显的谢无量书法。先生学书循以“不悖于传统,不囿于传统”之道,认为“悖于传统,则为无本之木;囿于传统,则沦为书奴。”所以他不仅停留在摹习传统之上,不止于某一种风格的满足或技法的持续,而是致力于多视角的审美追求、各种角度的形式层面的尝试,其行书大体分两大类,二王系统一路,加入碑体的一路,后者较前者更有品读空间,即呈现出较多的意与韵以及技术广度。就书体面言,先生行、草类创作有行楷、行书、行草等不同的书体侧重取向。行楷作品着意于楷、行调和,其中的“楷”包含今楷和魏楷等元素,比如《马戴楚江怀古》《杜甫诗》等作品,较集中体现了作者力求将几种书法形式揉合在一起的探索精神;篆、隶方面,他采取了以汉代书法为主、以清代书法为辅的做法——将汉代篆书《袁安碑》、《袁敞碑》与清代篆书结合,将汉代隶书《礼器碑》与清代隶书结合,创作出了《对松看竹联》、《苍龙老树联》等既端庄浑厚又飘逸潇洒、自成一路的篆、隶新作。

先生的作品风格有过一次明显的转变。

2008年5月,汶川地震发生后,先生授命与单位其他同志一同赴往北川从事援建工作,彼时余震不断,道路难行,险情常现,条件异常艰苦。先生白天工作,晚上巡查,夜以继日,身心交瘁,最终在他和援川战友的共同努力下,潍坊所有援建项目均被评为“天府杯”工程,先生负责的北川人民医院荣获中国建筑最高奖——鲁班奖。援建工作结束后,先生常忆起那片巴山蜀水,虽然交通闭塞,却是青山

如黛,万木竞秀,春至,漫山遍野的油菜花随风摇曳,如纱般的白云缠绕山峦,雾岚袅袅,他感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彼时他正研习敦煌书法,忽然心有所想,艺术若过于修剪,必有斧凿之痕,莫若性情而做,自然而然,方为大境,之后先生书法在创作中追求“笔墨精致,结字自然而规矩,气韵弥漫充盈”,此作品集中多见“真性情”之作,如《松涧竹夜联》《马戴诗》,皆为先生率性随意而作,无雕琢修饰之态,厚重老辣,遒劲有力,洒脱不羁,有道法自然的酣畅之气,有巧构无心的禅意天趣,更有虬枝入墨的古朴和荡气回肠的律动,散透着大气、秀气、灵气和才气。

与其他书集相比,先生作品集的特殊性还在于其“道”与“款”的不同。这里的“道”非宇宙之“道”,乃指“书写”之道,先生室名“揽云斋”,集中时有“揽云斋学书琐语”穿插于书法作品之中。先生一向以为,所谓书法乃先‘书’后‘法’,需多读书提高自己的学养,后对书法技法进行勤学苦练,两相结合才能创作出震撼人心的艺术作品。此集中,他将三十多年的习书经验和读书体会炼成琐语以慰读者,如“夫楷书之法,不习魏碑则少骨力,不习篆隶则少古意,不习民间法书则少趣味”“学书之法有二:一为由专及博,利在易成面目,弊在取法单一,因先入为主难以蜕变。二为由博至专,利在兼收并蓄,厚积薄发,弊在短期难以自成风格”,此番琐语警句多有发人之未发观点,落于书法作品旁侧,可谓一举三得,一则囊括先生多年之习书心得精华;二为后至习书者传道解惑;三落于书法作品旁侧,

视觉张弛有度,更觉活泼有趣,相得益彰,佳作欣赏有余,参悟书法之“道”,实是读者之幸!

观先生之作品集,亦能窥见其品格高下,立身行事之法则,纵观全书,通“款”素雅高洁,从装帧设计、版面格式、颜色调配到纸张选择,细节之处,皆为先生一人所思所悟,无不精到细致,赏心悦目,如作品孟浩然诗之《晚泊浔阳望香炉峰》,行草格调清新高雅,沉着端庄又古朴华美,但若此页仅放此诗,则稍显滞重呆板,先生有意将“香炉峰”三字放大置于诗篇左下,则与其诗篇遥相呼应,有变化之姿,有韵律之舞,另有一番意境和审美体验;再若《临少室神阙铭》,先生以篆书而成,字体庄重肃静,少空灵跃动之感,先生有意将作品左侧留边儿,右侧不作处理,以款式格式弥补篆书肃穆之感,整幅作品既庄重大气又无“压人之势”;再若107页中所书行草,以圆形覆之,左侧却又削掉少许,所留出的空隙恰配上“揽云斋琐语”,其底色是带有古意的褐红色,便是“揽云斋”三个大字,先生亦是从《康熙字典》寻制而来,整“款”作品古色古香,素雅高洁,若静水流深,说不出的韵味和意境。艺术触类旁通,先生将构建建筑之原理用于书法之中,将建筑学中的对称之美,求异之美,求同之美运用得淋漓尽致,或磅礴大气,或遒劲有劲,或潇洒飘逸的不同字体配上版式丰富,款式各异的装裱风格,品之唯觉心虑皆忘,潜伏到先生所带来的艺术大美之中。由此也可以窥到先生平素为人之淡泊和严谨。

先生一直自谦为书法界的“业余爱好者”,在工作之外寄情于笔墨,才使他的人生有了别样的滋味,揽来青山赏得白云,这该是先

生这个“揽云斋”主人的艺术感受和人生体悟吧,而在时下这个喧嚣浮躁的世界里,能够揽青山赏白云的人已是寥若晨星。向先生表示祝贺并致敬。

篇三:《书画展观后感》

河田小学师生书画展观后感

赖见有

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校园文化繁荣发展,展现广大师生高雅健康的艺术才情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我校在11月1日举办了首届师生书画展。展出了全校师生优秀作品230幅,其中学生作品154幅,教师作品76幅。内容包括水彩画、剪贴画、国画、木刻画、书法、摄影、十字绣等。

11月3日,学校组织六年级学生去文化广播中心参观书画作品展。我本带着一种沉重的工作心情去到展厅,但当我到达展厅后,我的心情马上激动起来。哇!展厅里挂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画影作品,令我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方桂珍老师几幅工笔画:《微笑》、《三月红》、《遐想》、《树下》,画中的人物描绘得那么温雅娴静,他们姿态像貌眼神各不相同,但都气质高贵、清纯无暇,心灵未被世俗世故扭曲和污染,令人顿生不忍亵渎的爱怜之情。

这时家长带着学生陆陆续续进场了,我带着几位学生、家长到处望了望,看到了各式各样的画,内心开始感起兴趣来。我仔细观望着每幅画,我发现每幅画笔法都苍翠有力,画的使人觉得实有行云流水,笔走龙蛇之感!让人感到艺术的博大精深,令我感到自豪!再看到同学们的画,那更不用说了,画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我们又来到书法作品展区,一个个毛笔字清秀俊逸,透露着深深的文化气息,同时也激起了我对书法的兴趣。我又仔细一看,这些书法作品的作者竟然是年龄那么小的孩子!真是为他们感到自豪。一位家长观看完这些作品,不禁地赞叹到:“河田小学能够举行这么大的书画展,真不简单呀!”我听了,心里乐滋滋的。

看完了书画展,我感觉很不错,能欣赏到艺术,能看到辛苦的杰作,能看到缤纷色彩的世界!同事们和学生们的那些杰作,使我的心里油然而生出一种仰慕之情。我不禁想起了自己,与他们相比我实在是太惭愧了。也许我该身体力行地多看多走,刨除自己的狭隘,认真汲取知识的养分,在文化的海洋中徜徉!

篇四:《在墨香中放飞心情(观书法展有感)》

在墨香中放飞心情

——观学校书法展有感

泰兴市鼓楼小学四(3)班 顾一聪

听一段古筝,唱一首老歌 ,吟一种心境,享受中华民族沉淀了几千年的深厚文化。挥毫泼墨,抒一腔豪情,书法的线条,书法的韵味勃然秀出。在这千年不变的古老艺术中,把心放飞,那种淡定,从容,如烟似雾,逐风而散......

开学伊始,学校便把“三进”工作中师生书法作品陈列在橱窗里。每天放学,我都特意经过那里,不由地驻足在那一幅幅精美的作品跟前。陈平老师的一幅《沁园春 雪》钢笔作品,刚劲有力,别出机杼,收放有度,提按得宜,让我仿佛看到了北国雪景的磅礴气势,体会到了毛主席博大的胸怀。顾思睿的毛笔字作品谋篇布局无比精妙,既讲究一行之间的飘逸走势,又十分留意行与行之间的呼应,使章法在整体的视觉冲击中给人以研美飞动的美感。……整个书法展,用笔多变,动静相宜。老师的作品豪迈奔放,同学的作品清永隽俊,每一副书法,都是蕴含了作者的心血,包含着中华民族的悠远文化。

记得小时候,我学书法的时候,从来不认真地对待,结果被老师狠狠地训了一顿。老师的话语至今仍令我难以忘记:你的不认真是对我们国家独有文化的一种侮辱,要是你这样,就不要学了。从此,我不管对待的是书法,是国画,或者其他事情,我都会一丝不苟,精亦求精……

或许,书法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文化的熏陶,更是它告诉我为人处事的重要方法,让我从中获取中华几千年来的文化。中国的书法,培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出色中华儿女,孕育出能屹立与世界巅峰的中华儿女,让中华民族领会它的内涵,做新时代的真正统领者!

篇五:《书画展观后感》

河田小学师生书画展观后感 赖见有

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校园文化繁荣发展,展现广大师生高雅健康的艺术才情和积

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我校在11月1日举办了首届师生书画展。展出了全校师生优秀作品230

幅,其中学生作品154幅,教师作品76幅。内容包括水彩画、剪贴画、国画、木刻画、书法、

摄影、十字绣等。

11月3日,学校组织六年级学生去文化广播中心参观书画作品展。我本带着一种沉重的

工作心情去到展厅,但当我到达展厅后,我的心情马上激动起来。哇!展厅里挂满了各种各样

的书画影作品,令我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方桂珍老师几幅工笔画:《微笑》、《三月红》、《遐想》、《树下》,画

中的人物描绘得那么温雅娴静,他们姿态像貌眼神各不相同,但都气质高贵、清纯无暇,心

灵未被世俗世故扭曲和污染,令人顿生不忍亵渎的爱怜之情。 我们又来到书法作品展区,一个个毛笔字清秀俊逸,透露着深深的文化气息,同时也激

起了我对书法的兴趣。我又仔细一看,这些书法作品的作者竟然是年龄那么小的孩子!真是

为他们感到自豪。一位家长观看完这些作品,不禁地赞叹到:“河田小学能够举行这么大的书

画展,真不简单呀!”我听了,心里乐滋滋的。 看完了书画展,我感觉很不错,能欣赏到艺术,能看到辛苦的杰作,能看到缤纷色彩的{书法作品展观后感}.

世界!同事们和学生们的那些杰作,使我的心里油然而生出一种仰慕之情。我不禁想起了自

己,与他们相比我实在是太惭愧了。也许我该身体力行地多看多走,刨除自己的狭隘,认真

汲取知识的养分,在文化的海洋中徜徉!篇二:陈丹青画展观后感 陈丹青画展观后感

建筑081班 冯蕾 6001108009 作为美术欣赏课活动的一部分,上周四我随着我们系的师生一同来到江西艺术中心参观

陈丹青画展。在几个小时里,每一个同学都认真地欣赏了自己喜欢的画作,也收获了许多。 舍斯托夫说:“人就是向现实转变而尚未完成转变的可能性”。时间、友谊、艺术,是本

次展览的主题,由三位画家相识四十年来的故事与作品,作为主线,叙述青年时代的理想,

油画实践的轨迹,围绕艺术的友谊。四十年来,三位上海老朋友的故事充满戏剧性的起伏与

变化:林旭东由油画转向版画,继而转向电影,又回到油画;陈丹青的绘画与书写生涯,已

为公众熟知;韩辛从上海、美国、北京的艺术游历,则是一个文革少年成长为自由画家的典

型。在四十年故事中,陈逸飞、刘小东、贾樟柯,是这三位画家长期友谊的见证人。而三位

老友的各自陈述,使我们有机会进入时光隧道,目击文革时期自学一代如何成才,为今天的

艺术教育提供了生动鲜明的对比与反思。 展厅入口的大幅黑白照片,是2011年三位老友骑着自行车穿越上海的弄堂,笑得非常开

心,一如他们的年轻时代。那是动乱的年代,岁月荒荒,他们躲在角落偷听苏联录制的欧洲

古典音乐,自学绘画,彼此玩笑,八九十年代,三个人各走各的路,到了新世纪,又凑到一

起画画,聆听当年的曲目,依然彼此玩笑??在展厅中,四十年的光阴转化为物质与文字,在{书法作品展观后感}.

展馆的墙上交错并置,灯光下显得很静很亮。 门首两侧的墙上是三位老友的三篇自述,作品由左右两端展墙挂开,按年代顺序,依次

分段,向展厅深处延伸:启始于70年代三个自学少年的自画像,以及欧洲各名作的临摹,终

结于2011年各自的写作和创作,每一展室印在墙上的解说文字,关于画,关于人。陈丹青与

韩辛各写了十余段,林旭东寡言字仅写了三段。此外,半数以上的画配有图说,韩辛与陈丹

青各占一半,这是两个话多的人,一个爱听表扬,一个乐于夸奖。 林旭东写道:一天上街,在淮海路上迎头就遇见了病后的丹青和他爸爸。以后就开始你

来我往地时常见面。有时他会和爸爸或者弟弟一起来。他爸爸和弟弟的形象俊朗,常常成为

丹青习作的对象,后来丹青画的康巴汉子,骨相结构中也有他们的影子??他这几年的画中,

我比较有感于他的印刷品写生,形式上是他在美后期图像并置的延续,但已不只游戏概念,

娓娓道来的是他的衷肠(比他的文字恳切,或许更私密),岁月苍桑,世事难料,画家能守住

的也只有这几本旧画册,在无人喝彩中自有一种从容与淡定,波澜不惊中题材已被超越:在

一笔一划的把玩中,他营造着安放性命的处所??韩辛画得很多,水粉画,画的多是风景和静

物。上海有一路画家,当时从来不与官方的展览机构发生关系,风格唯美。浸淫在此等高蹈

的作风中,韩辛当时画花朵有如焰火,画街景似有郁特里罗神助??见到他去美国后画的《地

铁》,我着实一惊;在作品中,经验世界和艺术表达之间正在有机地形成一种内在的结构逻辑,

他果真要和那些伟大的艺术家那样,用这一结构逻辑来支撑起一片独有的表达世界?如果说

早年的家人肖像明白无误地证明了韩辛是个早熟的天才,《地铁》则表现出了他可能达到的想

象力度。 在画展中找他们的“进步”与“退步”,或者比照谁画得更好,都是无趣的,

都是观看与认知的障碍,因展览所能呈示的意涵,是三个独立的人如何与境遇周旋,如何与{书法作品展观后感}.

自己的爱与才能纠葛,如何在不同的时代“画什么”,“怎么画”而他们顽强信守了自己对艺

术的热爱,虽然这份爱遭遇了不断改头换面的时代。提醒是必要的,即:此展本身是一件完

整的,难以分割的作品,单独看一件作品,一个人的作品,一个年代的作品,便没有看见这

个展览。

绘画,是画家的终身自我教育,眼界,是基本的条件,而眼界,通常指向别人的作品。

其实,自己的作品也在教育自己,并赋予对绘画的认知,这是一个使作者成为观众的画展。

篇三:观书画展有感 观“墨香南岸,女子书画展”有感 今天,我们天台岗小学组织了一次“墨香南岸,女子书画展,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

的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校很重视这次活动,邀请了社会各界人士来参加,有区作家协会代表、妇联主席、作

家及企业书法爱好者,年龄最大的86岁,最小的才11岁。虽然天空不作美,下着淅沥沥的

小雨,但丝毫没有影响大家的热情,全校师生和家长代表穿着雨衣有序来到操场,听着嘉宾

们谈着自己对画画的感想和体会,我感触很多。当11岁的小作家雷淼淼带着她的作品“每天

都上一个新台阶”的书法上台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