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道雨

时间:2021-10-26 23:08:15 节日作文

篇一:《书法家——清心道人》

清心道人:

清心道人,道名崇笑,生于1969年2月,

祖籍河北沧州。系全真龙门派第二十六代传

人。

1991年夏,于青岛崂山太清宫出家学道。

1993年冬,赴辽宁千山无量观参学,师从

无量观监院上信下有许大师。

1997年夏起常住北京白云观至今。现为北

京白云观经师,白云观每年春节送“福”字和书法作品义卖活动的主要倡导参与者。

学书,初习“欧楷”后取法“二王”并受到全国多位老道长指点。近几年也常汲养于启功先生法书。

课诵之余临池不辍。

篇二:《著名书法家段俊平:书法是道法自然的心画艺术》

著名书法家段俊平:书法是道法自然的心画艺术

文:中华书画艺术研究院

“书法是道法自然的心画艺术,以文化为底蕴写照本心”。日前,著名书法家、著名国学专家、知名管理学者,爱维龙媒中国化管理商学院院长段俊平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书法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了精道解析,令人脑洞大开。

书法的“自然之美”

汉字的起源是祖先对自然与人的本质的心灵观照的自然产物,是源于自然的象形文字。段俊平先生认为,自然美是书法美的根本特征。其书法作品比较追求自然、和谐之美,并非现代化书法风格,用道家说法,就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所以他不刻意强求技法,以书法写照本心,做到本真。莫言对段俊平先生的书法作品非常欣赏,并赞叹其书法作品有“自然之美”。自然美,来自于书法作品的真率,它不矫揉造作,不故弄玄虚。因此,庚肩吾的《书品》提出书法作品要符合“天然”之美,也就是这个道理。

段俊平先生指出,自然之美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书法是作者感情的真实流露,一定是蕴含着创作者的情感思想的,一幅能打动人心、有收藏价值的书法作品,是因为字里行间蕴含着充沛的感情,喜怒哀乐都非常鲜明。所以人们欣赏名家书作,纵使相隔千年、万水千山,依然能隔着时空的距离,遥想创作者挥笔时的情景,产生心灵共鸣。书写者和欣赏者通过客观作品主体,实现情感的共通和思想上的共鸣,也就是”书,心画也“的真正涵义,这也是“自然之美”的另一层面。

用毛笔书写的书法只有遵循“道法自然”,才能体现书法艺术中的中国文化

哲学精神。书法艺术来源于自然,也必须依赖于自然的客观存在和要求才能体现美学精神。所以段俊平先生称自己的书法之“道”就是海纳百川、返璞归真,通过书法艺术描摹无与伦比的自然,展示它的力量和美感。大道至简,无需多言。

文化底蕴对书法家创作的影响至关重要

中国的书法是一门非常特殊的艺术,它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离不开深厚的东方文化土壤,在东方文化体系中自成一体,所以它的母体——也就是中国文化,对它有非常关键的影响。必须要有文化基础和底蕴,有这个积累,才能在此之上更进一步地追求艺术造诣。

古代的儿童从小要习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是古代读书人要学习的最基本的东西,比之现代社会,就是一门基础课,这里“书”不是书法,它包括“认字”和“书写”两个方面,也就是说书法是其中的一部分。后来有很多名人以学说来注释、解读书法,譬如蔡邑用阴阳学释读书法,孙过庭用“和而不同”求之义理,黄庭坚说“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等等,都成为书法艺术中颇具指导性和可学性的理论。所以,书法算得上是国学沃土上开放的一株奇葩,它的根在国学,它的营养靠的是国学的液汁,它的花朵,则辉耀着国学的神采。没有国学文化,书法就是无根之木。没有文化底蕴,书法家不过是个笔墨匠人而已。

回顾自己多年的书法创作生涯,段俊平先生认为:书法艺术最终追求的是个“美”字。书法艺术的美当然在于线条,在于笔意,在于意境,在于生动,气韵生动则书法字字如有呼吸,布局得当则错落别有深致。但除此之外,书法艺术的美不只停留在书法形式上,更重要的还在于通过形式反映出书者个人的情趣、

性格、学识、人品、艺术思想和时代精神。更进一步地说,天然生成和精心雕琢,都是美的,所以自然美和人后天的心灵的抒情美,都是书法美很重要的组成形式,真正的上乘书法家,就可以说“书品即人品”,“观字知人”,通过他的作品就能读出他的水平、志趣、胸怀等等。书法是人生的写照,只有参悟懂人生才能参悟懂书法。人们对艺术的追求,是对美和真实的追求,所以去看那些书法的佳作、名作,无论是否懂得书法艺术的人,都会真心地产生面对“美”的事物的感动。 对此,段俊平先生表示,决不能脱离文化谈书法。

中国文化追求和谐,太和之道是人们的理想境界,书法的境界也是如此。当然,书法的和谐不是简单的线条平均排练,而是通过错落有致、浓墨相间等艺术手段,达到一种艺术的平衡。从文化角度上来说,书法是体现哲学思想的艺术,也可以说是艺术化了的中国哲学。它是中国汉字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影响下的产物。同时书法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艺术精神。一阴一阳,动静虚实,天人合一的黑白世界里,其实就是中国儒释道哲学思想的表达。所以书法之道的哲学,既是儒释道,又非儒释道,是吸纳、融合,化为己用,也是别出心裁、探索真我之路。因此,段俊平先生将其总结为,书法以文化为底蕴写照本心。

段俊平 著名国学专家、著名书法家、知名管理学者、中华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东城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北京中间书院院长、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访问学者、内蒙古年度经济论坛执行主席、北京爱维龙媒文化产业集团董事长。

段俊平先生的书法秉承家学,从小遍临传统名帖,以深厚的国学底蕴和天赋,在传承古法的基础上自成一家。书法作品品位超凡脱俗;笔法天真自然、骄快飞扬;意境清雅和畅、禅定写心;神韵筋脉相连、古朴飘逸,深受国内外政要,商界精英和大众群体喜爱,并被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香港中华艺术馆、日本国立博物馆及众多艺术机构收藏,所写书法论文被《中国书法》、《书法》、《书法导报》、《中国美术》刊物刊登,并成为书法教学

的教材,2012年被多家媒体评为最有天赋和最具升值潜力的书法家。2014年8月被泰国皇室授予“人类文化杰出贡献奖”及“中泰友好形象大使”荣誉称号;2014年11月获纽约中国书法国际大展“艺术成就奖”和“德艺双馨大奖”等国际奖项。

篇三:《照民书法隶书 唐 韩愈 初春小雨》

照民书法隶书 唐 韩愈 初春小雨{书法家道雨}.

初春小雨 唐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注释:此诗又名‘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诗的风格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的。看似平淡,实则是绝不平淡的。韩愈自己说:“艰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原来,他的“平淡”是来之不易的。润:滋润。绝:绝对。胜:超过。

译文:

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酪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

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这是一年中最美的景色,远胜过绿杨满城的暮春。

基本信息:《初春小雨》,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作者韩愈。首句点出初春小雨 ,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造句清新优美。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第一句写初春的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十分准确地写出了它的特点,遣词用句十分优美。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青 ,近看却无 ,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可与王维的"青霭入看无"、"山色有无中"相媲美。

三、四两句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两句意思是说: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写春景的诗,在唐诗中,多取明媚的晚春,这首诗却取早春咏叹,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优胜,别出新意。{书法家道雨}.

这首诗咏早春,能摄早春之魂,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

作者介绍:

韩愈(七六八-八二四),字退之,南阳(今河南省孟县)人。贞元八年(七九二)进士。唐宪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在刑部侍郎任上,他上疏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后于穆宗时,召为国子监祭酒,历任京兆尹及兵部、吏部侍郎。倡导了"唐代古文"运动,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是唐代著名的散文家和重要诗人。他和柳宗元政见不和,但并未影响他们共同携手倡导古文运动。他们反对过分追求形式的骈文,提倡散文,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韩愈时代的诗坛,已开始突破了大历诗人的狭小天地。韩愈更是别开生面,也创建了一个新的诗歌流派。他善于用强健而有力的笔触,驱使纵横磅礴的气势,夹杂着恢奇诡谲的情趣,给诗思渲染上一层浓郁瑰丽的色彩,造成奔雷挚电的壮观。另外韩诗在艺术上有「以文为诗」的特点,对后世亦有不小的影响。当然韩诗中也有追求怪诞诡谲的游戏文字,是不足取的。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网摘)

篇四:《篆体书法之雨霞翠轩》

篇五:《书法家、书画家宣传方式和渠道有哪些》

举办展览

参加和举办各种作品展览是画廊为艺术家必须完成的任务作品展览年表通常也成为艺术家简历的重要组成内容。{书法家道雨}.

当前维系艺术市场繁荣的此起彼伏的艺术展览的目的,对艺术家而言,实际上是一个群体失语的话题,没有人可以准确表述展览的用意,艺术家基本上那个为展览而展览。造成这个现象的根源在于由画廊、批评和批评家构成的策展业务。在这个业务的背后,就是当前艺术产业的核心产业链。画廊的经营场所需要不断的艺术家作品展示,艺术家作品需要透过画廊推广和销售,它们共同造就了批评家、策展人职业化的盈利趋势。

画廊每年都要有专人对外联系,将本画廊艺术家的作品推介到各种适合的高端展览及各种艺术博览会,以得到更多藏家的熟知和认可。如果实际成熟,画廊还会为艺术家举办个展。如果不计算批评家的费用,仅仅计算出画册、场地费及开幕式的费用一般也要在十万元以上,如果再高端的美术馆举办展览,或者出版高档的画册,这笔费用就不是翻一番的问题了。 展览并不是有效的销售途径,一个展览如果有50%的销售量,那这就是一个“异常成功”的展览了。而实际上,纯粹单一的为出售而举办的展览,画廊并不敢多举办,更多的还是为艺术家举办学术展,这样的展览基本都是付出大于收益,而且是远远大于。

所以,可以说,每次展览,都是画廊的“赔钱”阶段。当然,作为商业机构,画廊绝对不会干赔钱的事情,他们是为了增加艺术家的学术地位而坚持,过了艰苦的坚持期,他们自然会获利。风险和收益永远是成正比的,没有画廊为艺术家承担的风险,艺术家将会更艰难;当然,没有艺术家的优秀作品,画廊也失去了坚持的意义。所以,画廊和艺术家利益是一致的,更要相互理解。

媒体宣传

通过优渡网可以让书法家(画家)本人、作品、获奖情况等,以新闻的形式出现在国内各大媒体网站,如,如网易、新浪、央视、中国网、中华网、腾讯、搜狐、人民网等。

优渡网在媒体公关、政府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突出表现,和对书法、书画市场全面、深入的了解使其成为书画营销的首选平台。优渡网的媒体渠道涵盖了电视、报纸、网络、杂志等多种渠道。其中网络新闻营销效果尤为显著,国内各门户及行业权威网站等均与优渡网有着密切合作,可以利用这些网络媒体准确而高效的为书画家服务。

通过权威机构的认可

权威机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书画家的经纪人对互联网权威机构可能会感到陌生。哪些权威认证的市场认可度高?哪些认证影响力大呢?答案是:《百度百科》

我们直接看图,下面是张大千的百度百科。通过优渡网,你也可以让自己的资料显示在百科中。

百度百科的优势还有以下几点:

权威:百度权威认证、新闻记者撰写新闻的重要参考来源、广大网民信任度高。 搜索排名靠前:通过优渡网制作的百度百科,可以保证排名在百度首页。

内容丰富:可以将文字、书画作品、网站、微博等展现在百科中。

长期稳定:百科制作成功后长期有效,不产生其他续费。

新媒体营销

优渡网提供的新媒体营销包括微博、微信营销,涉及微博和微信相关的推广均可咨询优渡网网站工作人员。

口碑营销{书法家道雨}.

优渡网提供的口碑营销营销包括论坛营销、问答营销、知识营销、社交媒体营销等。具体的可咨询优渡网网站工作人员。

篇六:《篆体书法之雨丝风片》

篇七:《上善若水 故几于道——评著名书法家言恭达先生的人格底蕴》

上善若水 故几于道——评著名书法家言恭达先生的人格底蕴

来源:国谊国礼

当我们打开中国书法发展史,品味着那些久远的孤傲才情和传世珍品时,常被那些大手笔、大境界的玄淡幽远的伟岸人格震撼着。这些先贤的智慧在历史的狂流与灰烬之下,仍留下煊赫璀璨、模糊苍寥的印迹。不管岁月怎样的流转他们那干枯的灵魂和启迪后世的智慧,在我们吝啬的记忆中都必将成为永恒的精神。魏晋的钟繇、王羲之,唐时的怀素、颜真聊,宋“四家”、明“四家”、“扬州八怪”,自不待说。近现代逸气的何绍基,遒劲的吴昌硕,平淡的弘一法师,高古的散之老人,相信凝聚他们精神火花的发愤之作亦将穿透时空的序例,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不灭的光辉。

吾常年蛰居书斋,青灯清读,与古人晤,与圣贤晤,过着淡如水的笔耕生涯,闲暇也临池不辍。然对于目下书坛的各路“高手”,早已心若止水,波澜不惊,视之漠然。今观言恭达先生的书作后,使吾转变了对目下书坛“印象”的印象。{书法家道雨}.

吾尝遍观古今的大家,发现他们一生都在“治孤”,“治孤”是一种人生的姿态,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学者钱中书先生曾说过:学问这东西,是两三个素心人在荒江野村的老屋中治得的。近年吾常与恭达晤谈,发现他为人、为学,一任平淡闲适,在俗务缠身的红尘,他以澄澈虚静之心,观色、悟道,这是他的“治孤”姿态。花开花落自是情,一个寂寞的灵魂,若空谷幽兰。那胸中的性灵供养在白纸黑字间,静定神游地诉说着幽幽情怀。面对他的作品,海是大的,天是高的,他的笔墨是泱泱的。

岁月的历练教会了他静悟,传统文化于心扉经年的积淀,这缠绵的文化乡愁,注定了他书风在精神上向着心斋空蒙、高古自然的归隐,归于“心斋之心”的精神世界(这是一种艺术方式,抑或也是一种人生方式)。恭达受业于著名金石书画家沙曼翁先生。他十分尊崇和敬重他的老师,并一直遵循曼翁师的人文品格和审美理想。恭达书风中追寻的人格蕴涵,就是要合道德礼义之格范的“格”。“格,正也。”所以,我说恭达的字有“清刚”之正,他始终认为以超越功利作为道德的内核与人格的基础。中国书画史上,那些大师们就是在这种崇高道德的情境熏陶之下,代不乏人,产生了许多超常智慧的人格与伟岸灿然的精神境界,这实与他们生命中体悟的“至中”、“至诚”的精神人格分不开的。所谓:“书以足志”,书无志,行而不远。书法中要体现出自己的生命志向,没有志向的书法,终落“技”道,小技也。旧时的文人书法一味地追求其澹泊逸气,而少了胸中的壮气与波澜气。吾历来不喜欢那些置民族道义不顾的“柔美气”的艺术,艺术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晴雨表,时事扞格最能检视一个艺术家的社会良知了。明清之交,书家傅山,朱耷,放笔直书,“哭之”、“笑之”,其意在复归“传统”,是一种人格的标举。

浮躁的世风下恭达于大寂寞中几分执著、些许矜持,自觉地背负起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的责任。就书艺而论,恭达的书风是“为人生而艺术”的艺术。我们知道,中国文化中的艺术灵魂,其深层面的精神诉求;于儒家是“道德与艺术在穷极之地的统一”,以“仁”与“乐”合一最为典型。于道家则是“彻底是纯艺术精神的性格”,以中国画与书法最为典型。恭达以书法的艺术形式彰显了“为人生而艺术”的人生理想。特别是他的篆书与草书更是自觉地交融了某种心灵状态和精神状态;我们姑且理解为道德的境界。他的人生艺术,系在这种心灵状态中所产生与成就的。一个大书家的成就,必是“道”之修成,这是万古标程。 人品即书品,这是检视书法艺术高下的一个标杆。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对艺术审美的流变,有一突出的文化现象,那就是人格意识在艺术创作中的“清浊”,在审美中这一标准被历代所确定和认同。书法讲格调,讲品格。人格高,书格也高。古人曰:“人品低即书品低”,有人认为此言不公允。我认为,一幅作品中表现出的是灵魂,是人格;如人品低下者,是以灵魂献媚,其书品格尚能高乎?对艺术品的审美价值取向注重人格标准这是古今一以贯之的,中国传统美学与艺术创作历来都从泛文化的情境中去寻绎它的自觉性和内联性。因此,

在审美中对人格底蕴的研究和人文情怀的探寻,有助于我们对书家创作精神的本质有深刻地认知。对此西方哲人也有同样的认识,哲学家列·斯托洛维奇在《审美价值的本质》一书中曾说:“艺术价值不是独特的自身闭锁的世界。艺术可以具有许多意义:功利意义和科学认识意义、政治意义和伦理意义”。这“伦理意义”,就涵容了我们中国哲学中的人格意义。中国人自古至今都将人品视为道德上的问题来检视的,在道德层面来审视人格,也在道德的层面来审视书法作品中书家的艺术品格和艺术人品。合道德者,即合“道”之精神。以道德的层面作为艺术审美境界最高的检视;其审美标准,具体又落实在人格精神的架构中。中国传统道德的人格精神,是以儒、道的思想作为学说的基石,来追求“天人合一”的最高的理想境界,即“主客”合一的极至。这在中国文化思想中,艺术的美的境界与人格精神的善的境界在本体论上得到了内在的契会与统一。虽然,儒家与道家在人格精神何者为美、何者为善的认知上,互相对立、互相融和,但把人格之美置于艺术之美之上的看法两者是完全一致的。这也是我们审视中国书法艺术优劣的一个基本原则。

从哲学内涵看,是在“中和”精神中践行其人格理想的最高境界的“中和之美”。是以调和、持中为其根本精神。“中和说”的哲学思想在我国的古代早已出现,西周末年它是从阴阳五行说的思想中衍化出的。“中和”思想最早是一种政治思想与道德思想,为缓解和平衡王权至上的思想,取其“适中、不逾、平和、融和”的哲学内涵。《国语·郑语》有曰:“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作为艺术中的审美观念,它是政治观念与道德观念的衍化和延展;这就是说事物的相异或相对的和谐统一,才是事物在运动中发展的正常规律。对于一个大书家来说,只有保持身心在一种理性的情感状态时,他才能步入创作上绝对的理想境界;保持一种和谐统一的相对平衡,创作时才能达到人生艺术的绝对自由。关于这点,我们在读恭达的篆书与草书时感受最为深刻;就字的架构,书写时的徐缓,通篇的气韵而言,他都在相对平衡的限度以内求得均衡演进。不偏不倚,没有“过”与“不及”的现象出现;使书写的字,真正达到了书“法”的“中和”的状态。如此观来,他的字“从容中道”,大美内涵。能达到如此的境界,这与他“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修养有着直接的内在关联。

儒家的道德观,是以社会的伦理来规范个人情感的;《礼记·中庸》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