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林黛玉的对话

时间:2021-10-26 20:23:40 节日作文

篇一:《我与林黛玉的对话》

我与林黛玉的对话

新版《红楼梦》近来在电视荧幕上连连上映。记得在暑假期间,我每天定时守在电视机前,等待即将拉开序幕的《红楼梦》,我特喜欢的人便是潇湘妃子----林黛玉。

有人说她是西子、有人说她是仙草、有人说她是情痴......然而,搬上荧幕的她并不能将那样的抑郁、那种情痴等表现得淋漓尽致。

走进大观园,漫步在潇湘馆前,透过纱窗,正看到黛玉背着我,侧身午睡中,那种体态可以想象。我的脚步声惊醒熟睡的她。她转过头道:“莺儿,有事么?”我一时惊呆了,果然貌美如仙、绝丽无双、气质脱俗、淡雅若仙,比写的和电视上我看到的都美,连说话都十分有气质。

“我......我不是莺儿,在下有礼了,欲与姑娘聊心,别无它意。一则听说姑娘擅长诗词,意来讨教;二则一睹姑娘风采。”话毕,黛玉曰:“素日里能与我谈心的能有几个!”原来黛玉进住贾府后可说茕茕独立,形影相吊。好在有宝玉相伴和贾母的关爱,不过她更喜欢与诗词相伴。

她带我走出房,站在湖边,她提着一小篮子,捏起一手花瓣,衣袖一挥间,花瓣散落在湖面,是一副多么和谐的画面,在飞舞的花瓣下她是多么美丽。黛玉道:“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来卜侬身何日表。侬今葬花人关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吟完,晶莹的泪珠不由的垂下。

我从沉醉中恍过神来,这不就是《葬花吟》吗?她是在用花写自己,花的寿命是如此短暂的,美丽是如此容易破碎的。花的命运正是她的命运,她的命运永远是一个悲剧。从小体弱多病,只能靠吃药以维生。如今,又为情而烦。唉!悲哉!悲哉!

我说:“君又何必与花相提并论?这又是何苦?且听我一句:世间终有相对之物,而物本原终有理。是福是祸终是躲不过,不要惦记着生与死。死不留人人自留,梦终为空空自满。”

我扯开话题又道:“当日,宝二爷把北静王所赠的圣上所赐名贵念珠一串时,你为何不要它?却喜欢丫环莺儿编织的花篮。”

黛玉只说了一句:“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它!”

黛玉是寄人篱下的孤儿,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和宝玉同为封建的叛逆者,蔑视功名权贵,难怪她不要那串念珠。

在《红楼梦》中,我只钦佩你----潇湘妃子。黛,是一种墨绿的色彩,是你的追求,玉,则是一触即碎的尤物,是你的宿命。更让我钦佩你的是奋力搏击、勇于反抗、反封建枷锁独特的你。

日久,我再度这里,园里已经长满荒草,已不复当日繁华,我站在潇湘馆前的湖边吟诗:

“昔日园里闹得欢,

如今落得人彷徨。

待到冥币飞满天,

不知谁家添新伤。”

“ 初二(2)

谭炜日

篇二:《我眼中的林黛玉》

林黛玉之幸福人生

——林黛玉所拥有的爱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

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林黛玉,是这样一个女子:姿容绝代却多愁善感;才华横溢却恃才傲物;气

质非凡却锋芒毕露。她扛着花锄,守着她的潇湘馆,悲哀地写着她的诗,倔强地守着她的爱情。她自小体弱多病,自幼丧母,自小背井离乡,一生孤苦飘零,在众多人眼中,林黛玉的人生注定是一个悲剧。固然,宝黛爱情是一场悲剧。尽管他们爱的那么深,爱的那么辛苦,可是,他们终究不能“执子之手,与之偕老”,一起走向人生的终点。然而,在我眼中,她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女性的人生,却并不是一个悲剧,相反,她是幸福的,因为她拥有爱。

1、来自于贾宝玉“爱情式”的宠爱

不得不承认,贾宝玉是个多情的男子,无论是对宝钗,抑或是对袭人,甚至

是对王夫人之婢鸳鸯,他处处留情,时时关照。然而,纵观整部《红楼梦》,他唯一真爱,他的最爱自然非属林黛玉不可。他对林黛玉的爱,自林黛玉进贾府的第一天起,就已显现。宝玉第一次见黛玉,就连发三问:“妹妹可曾读书?” “妹妹尊名?”,“妹妹可曾有玉否?”,可知他对于黛玉极为好奇,极为想与她亲近,而这无疑是一见钟情的表现。在得知黛玉不曾有玉时,他“登时发作起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含罕物!还说灵不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可见在这一刻,他就已经对黛玉萌生爱意,他觉得既然玉是通灵的,那么自己所爱之人就应该和自己一样,拥有这所谓的“灵玉”。而从另一方面看,宝玉在初次与黛玉见面时,就将众人所认为的“罕物”,将自己的“命根子”主动拿来与黛玉分享,从整部《红楼梦》的叙述当中可知,除了林黛玉,贾宝玉从来不曾主动将玉示与他人,可见他待黛玉非通常人。贾宝玉对林黛玉的宠爱,时时在,处处在。他心甘情愿地把他所得的珍贵之物送给林黛玉,譬如北静王送的香串子,元妃的赏赐等。他无微不至地关照着黛玉的生活起居,关注着她的一颦一笑。他怕黛玉在大热天睡觉睡得太多睡出病来,就替她解闷,给她讲“耗子精的故事”;在黛玉病了的时候“心里放不下,饭也懒怠吃,不时来问”,在与黛玉发生口角之后本“好吃酒看戏,今日反不去”,到了第三天,站在毒日头下,来向黛玉赔罪。用众人的话来说,黛玉小性,尖酸,刻薄,要容忍这样一个女子,自然不是一件易事。然而,对于这些贾宝玉非但没有责怪过她,反而在他人面前袒护她,在与她耳鬓厮磨的相处中宠着她,给她无限的关心和爱,试想,这些都应该多么幸福的事。也许生前能够得到自己所爱的人不予余力的爱,并不能算得上是人生最幸福的事,然而,如果在死之后,还能拥有对方毫无削减的爱,这就不能不说是最幸福的了。而黛玉却幸运地拥有了这两者。林黛玉去世后,贾宝玉恨不能与之同死,恍惚中追到阴曹地府,希望能见上她一面,与宝钗新婚婚之后的几天,依然睡在外堂,期望做梦能梦见黛玉。似宝玉这等痴情儿,不知世间有几个,能得到这等绝世好男子一生一世的宠爱,拥有如此“至真至诚”,“至深至厚”,

“至热至烈”的爱情,林黛玉难道不是幸福的吗?

2、来自于贾母“亲情式”的疼爱

林黛玉自幼丧母,从小远离父亲,背井离乡,寄居于“与别家不同”的外祖

母家。自然,她缺乏母爱父爱,缺少家的温暖感,缺少幸福感,然而,很幸运的

是,她可以生活在“白玉为床金作马”的贾家,在这样一个“钟鸣鼎食之家,翰

墨诗书之族”,她除了衣食无忧,生活起居自有奴婢照顾之外,还可与其他书香

门第之姐妹吟诗作画,看戏猜谜,享受精神上的提升与愉悦,这何尝又不是一件

幸福之事。最重要的是,她得到了来自于这个家族的老祖宗贾母的万般怜爱,“寝

食起居,一如宝玉,而迎春、探春、惜春倒且考后”,贾宝玉可谓是贾母的命根

子,是贾府的帝王,贾母待黛玉如同待宝玉一般,反而把自己的亲孙女放在她之

后,可见林黛玉在贾母心目中的位置,对她慈母般的疼爱。可以说,林黛玉作为

一个外人,寄居在贾家这样一个封建大家族,若不是贾母以及贾宝玉宠着她,恐

怕她的脆弱的心灵将更加缺少安全感以及幸福感。在林黛玉气绝之后,贾母哭得

泪干气绝,她从心底里可怜自己的外孙女,对自己的外孙女感到愧疚,但是,作

为一个封建时代大家族中的女性的,她不得不考虑到家族的后代延续以及封建伦

理纲常等等问题,因而她不得不将薛宝钗许配给宝玉,将林黛玉心中的最爱拿走。

但这并不代表她给林黛玉的爱是有条件的,是虚伪的,这是她无奈的选择。在贾

府众多的姑娘中,谁又能否认她最爱的是林黛玉呢?贾母的爱自然不能替代世上

任何东西也无法替代的母爱,但至少这种爱能给黛玉些许的温暖感与归属感。而

这种感觉,无疑也成为林黛玉幸福的来源之一。

3、来自于紫鹃“友情式”的关爱

紫鹃是贾母许给林黛玉的丫鬟。然而,在林黛玉的一生中,她扮演的并非只

是丫鬟这个角色,除此之外,她还是林黛玉的知己之一。她与林黛玉情同姐妹,

给了林黛玉无限的关爱。作为林黛玉的丫鬟兼朋友,紫鹃一心一意的照顾着林黛

玉。《红楼梦》中有这样一处,写得极为感人 。宝玉与黛玉碰在梨香苑,在薛姨

妈的盛情邀请下一起喝酒,紫鹃因怕黛玉冷着冻着,因而叫雪雁送去了小手炉,

虽然事情极小,但却淋漓尽致的展现了紫鹃对黛玉无微不至的关心。当然,朋友

的爱,若只止于嘘寒问暖 ,显然显得表面了些,紫鹃对黛玉的爱,还表现在她

能够洞察黛玉的心思,为着黛玉一生的幸福着想。为了考证贾宝玉对林黛玉是否

真心,她勇敢地以情辞试探宝玉,尽管要遭受贾母等的责备;对于贾宝玉娶薛宝

钗辜负林黛玉之事,她为黛玉愤愤不平,甚至对贾宝玉冷眼相待,试想作为一个

奴婢,若不是真心爱黛玉,怜惜黛玉,自己以前的主子去世了,她犯得着得罪自

己的新主子吗?在紫鹃情辞试莽玉之后,与黛玉的对话中,她说了这样一段话:

“倒不是白咀嚼,我倒是一片真心为姑娘。替你愁了这几年了:无父母无兄弟,

谁是知冷知热的人?趁早儿,老太太还明白硬朗的时节,做定了大事要紧 。俗

话说:‘老健春寒秋后热’。倘若老太太一是有个好歹,那是虽也完事,只怕耽误

了时光,还不得趁心如意呢 。公子王孙虽多,那一个不是三房五妾,今日朝东,

明日朝西?娶一个天仙来,也不过三夜五夜,也就撂在脖子后头了。甚至于怜新

弃旧,反目成仇的。若你娘家有人有势的,还好些;若姑娘这样的人,有老太太

一日还好,一日没了老太太,也只是凭人去欺负罢了。所以说,拿主意要紧。姑

娘是个明白人,岂不闻俗语说的‘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这席话,

说的多么真诚与贴心,言语之中,又透露了紫鹃对黛玉多少的付出与关爱,人生{与林黛玉的对话}.

之中,能够拥有这样一个朋友,得到这样一个朋友真心真意,无微不至的爱,该

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呢?

4、来自于林黛玉自身“梦幻式”的爱

一个人,活在世间,能够被爱很幸福,但是能够爱他人,同样很幸福。林黛

玉不是封建社会中似薛宝钗那类端庄大方,贤良淑德的理想儿媳;也不是像王熙

凤那类精明能干,世故圆滑的女中豪杰;更不是像花袭人那类“温柔和顺,似桂

如兰”的大家闺秀,在她那个时代 ,她算不上绝好的女子,因为她小性,尖酸

刻薄,咄咄逼人,锋芒毕露。然而,她有着一颗单纯空灵的心,不污浊,不黑暗。

她活得真真实实,不虚伪,不做作。她活得诗意,活得高尚,不平庸,不卑鄙。

最重要是的是,她的一生,全心全意,真心真意的爱着一个人。与宝玉斗嘴之后,

她寝食难安;宝玉被打之后,她泪流满面;听到宝玉在别人面前为自己辩护,她

激动不已。她的心无时无刻不牵挂着宝玉,她爱宝玉,爱得如此深刻,甚至她是

为着这份爱情而活着。守护着一段被压抑着的,没有结果的爱情,很辛苦,很艰

难,然而,却有人心甘情愿的爱,有人享受这艰辛之中的快乐,她们能从中感到

幸福,而林黛玉为什么不应该是这些人当中的一个呢?

林黛玉,她的一生,命途多舛,孤苦飘零。她的忧伤,她悲悲切切的呜咽,

足以让“柳枝花朵上的宿鸟栖鸦俱忒愣愣飞起远避”。她的眼泪,禁不得秋流到

冬,春流到夏,足已浸湿整部《红楼梦》,然而,她的人生,并不是个悲剧,因

为,她得到了自己最爱的人无限的,永恒的爱;她得到了亲人温暖的,无私的爱;{与林黛玉的对话}.

她得到了朋友真心的,贴心的爱。因为,她活出了真实的自己,她曾经全心全意,

真心真意地爱过。

一个人是否幸福,更多的是在于个人自身的想法和感受。每个人对幸福的要

求标准不同,然而,心放的越宽的人,越容易满足的人,就越容易获得幸福。林

黛玉所拥有的爱,对于一个不太贪心的人来说,足以让人感到幸福。

篇三:《我与黛玉心灵对话》

我与黛玉心灵对话 夜,深了,月光如水。我合上书,站在窗前仰望天空,满天的繁星正冲着我眨眼睛,而我的脑海中浮现的是《红楼梦》中的一幕幕情景。风,吹乱了书页,也吹乱了我的心绪。闭上眼,一双忧郁的、满含泪水的眸子不断闪现,这便是曹雪芹先生笔下的林黛玉的泪眼。

尽管多半读过《红楼梦》的人并不喜欢她,说她尖酸刻薄,说她小心眼,可我义无反顾地喜欢她,我为她叫屈,为她喊冤,这样一个人世间的奇女子,为何得不到世人的怜惜?

恍惚间,我也仿佛来到了大观园中,感受到了那里的一草一木,也似乎听到了姑娘们的银铃般的笑声。呵,黛玉,你刚来到这个大宅门中啊。你一个人无依无靠,孤苦伶仃,尽管老祖宗是你的姥姥,但你毕竟不如那些自小在这里长大的姑娘,毕竟你是姓林的啊。自那时起,小小的自卑感就在心里生根了,不是吗?

在这个“到处是富贵眼睛”的大家庭中,原本就体弱多病的你,该怎样开始并继续你的生活呢?还好你遇到了宝玉,那个知你懂你的人。也只有他,才能与你一起共读“西厢”,让你真正能笑上一笑吧。

还记得你带着锄头去葬花的情景。“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那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啊,每每想起,我总是泪流满面,在你小小的心中,究竟有多少的委屈和迷惘,多少的孤独和痛苦,而这些你又该向谁去说呢?虽然幸运的是,有人懂你怜你,但是他又能给你什么呢?幸福?快乐?都不是。他是个怜香惜玉的人,可终究逃脱不了命运对他开的玩笑。

老祖宗纵然对你宠爱,却不能让你成为她的孙媳,宝姑娘纵然对你关心,可她和宝玉的婚事,却像一把利剑深深地刺穿了你的心脏,让你无力回击。这让脆弱的你如何承受这样的打击!

焚稿,那是你的心血啊,那是用血和泪写成的,你的字,你的诗,最后还是化作了一缕轻烟,随你而去。“他年葬侬知是谁”,也许就是这些文字吧!

当宝玉那里举行盛大的婚宴时,潇湘馆里却是一片凄凉,你的情,你的心,你的才,你的诗都只能成为宝玉追忆的往事了。幸福,快乐,对你来说,只能是奢望。

为何你总是强颜欢笑,语言尖刻?寄人篱下的你一无所有,也只剩下一丝可怜的自尊了。为何你总是泪眼婆娑,闷闷不乐?孤独寂寞的你一无所有,也只剩下这些“不值钱”的眼泪了。你又何尝不想像其他姑娘们一样无忧无虑、开开心心呢?可是你能吗?你不能!所以你的言行不讨人喜欢,你做的事情别人会反对,那些人不了解你的苦衷,又怎会喜欢你呢?

可你是独一无二的一个,你的敏感,你的脆弱,你的清高,你的委屈……成就了你的

“奇”,也造就了你悲剧的一生。红颜薄命啊!

“一个枉自嗟叹,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伴随着这首《枉凝眉》,思绪又回到了现在。而在我心中,你的那双泪眼将永远挥之不去,你是人世间最闪耀的那颗星!

篇四:《《林黛玉进贾府》的人物对话艺术》

《林黛玉进贾府》的人物对话艺术{与林黛玉的对话}.

一、切合情境的恭维语

林黛玉初进贾府,先出场迎接的有贾母、邢夫人、王夫人及迎春、探春、惜

春三姐妹,后到的王熙凤经贾母介绍与林黛玉见面后,随即说了这样一段恭维语: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言外之意是,见到林黛玉之前,在“我”的想象中,“天下”不会“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眼见为实,“我”信了!显而易见,这第一句话可谓极尽夸赞之能事——说林黛玉是天下第一美女。听到这样的夸赞,林黛玉自然十分受用,但如果仅止于此,在座的迎春三姐妹以及她们的母亲邢、王二夫人可能就会心中发酸了。八面玲珑的王熙凤当然会考虑到这些,于是又有了下一句:“况且这通身的气派„„一时不忘。”此语显然有“一石三鸟”之效:第一,仍在夸赞林黛玉,她自然高兴;第二,夸黛玉“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实际上是在夸赞迎春三姐妹(她们即是老祖宗的嫡亲的孙女),如此一来,她们及她们的母亲邢、王二夫人能不高兴吗?第三,不长的话语中两次突出“老祖宗”,旨在迎合贾母之意,也就自不待言了。{与林黛玉的对话}.

此例能给我们三点启示:第一,恭维要善于发现对方的优点。林黛玉貌美,一看即知,王熙凤以此为切入口,自然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果是长相一般者,则需我们善于察言观色,以发现对方的优点,这样才有可能恭维得体,和谐交际。第二,恭维时可以进行夸张,但须以事实为基础。试想,如果林黛玉相貌一般抑或丑陋,王熙凤也对其大加“恭维”,这给对方乃至周围人的感觉便不是夸赞而是嘲讽了!第三,恭维时要注意情境,也就是说,在恭维时还应该注意在场的其他人,切不可为了恭维一方而得罪数方。

二、滴水不漏的推辞语

按照礼节,初进贾府的林黛玉是要拜见舅舅的。见大舅贾赦未遇准备告辞时,邢夫人却苦留她吃饭。如此盛情,虽却之不恭,但又必须推辞,因为她还要马上去拜见二舅,否则便是失礼。两难之下,且看林黛玉是如何回话的: 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

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

这段话共有两句。前一长句包含三层意思:先用“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充分肯定大舅母盛情相邀的美意,以使对方在情感上产生一种欣慰感、满足感以及对自己的一种亲近感、认同感;接着用“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一语,解释自己必须尽快离去的理由,以使对方了解自己确实不能从命的原因所在,进而加深对方对自己的亲近和认同感;后又用“异日再领,未为不可”一句表示自己改日一定遵命,再次表达了对对方邀请的尊重,以使对方对自己的好感进一步增强;最后补上一句——请大舅母谅解,对方也就可以体面地走下“台阶”了。由于这一推辞语不仅态度诚恳、礼貌友善,而且语意圆满、滴水不漏,所以邢夫人自然愉快地接受了黛玉的辞谢。

此例的启示有四:推辞别人的邀请时,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