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教案

时间:2021-10-26 17:55:40 节日作文

【篇一】《窦娥冤》教案

《窦娥冤》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陕西省旬阳县神河中学  云国林教学目标:    ⑴、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初步了解关汉卿戏曲语言的艺术特色。     ⑵、了解剧情;以第三折中《滚绣球》、《耍孩儿》等曲词为重点,赏析戏曲语言。     ⑶、鉴赏剧作的超现实情节,把握其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⑷、分析主人公窦娥的形象,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⑸、结合人教版配发的《第二课堂》“学习活动”练习,开展研究性活动。教学重点: 即目标之⑵、⑶、⑷教学难点:    ⑴、第三折的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指斥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    ⑵、对第三折[端正好][滚绣球] [耍孩儿]等曲子的理解,对全剧情节高潮的认识。 教学方法:⑴先观看戏曲或电影《窦娥冤》;  ⑵讲授与研究性阅读相结合。 学习方法:    1.课前预习,充分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阅读课文,掌握古白话词语,了解剧情;   2、诵读中可分角色朗读、分段轮读、自由选读,形式不一,但要进入“角色”,读出感情。   3.了解中国古代戏曲的一些特点,有助于理解剧情。    4.鉴赏课文语言,除重点鉴赏第三折[滚绣球]等曲子外,还可选取其他曲词和一些说白,品味曲词与说白的语言特色。也可结合课文,领会曲词、说白、科介是怎样相辅相成塑造人物形象与推动情节发展的,了解戏曲语言个性化和动作性强的特点。    5.鉴赏课文想像、夸张的艺术手法,着重了解这种艺术手法对表现剧情和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可展开讨论,允许有不同认识。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教学步骤:    一、导入学习:   鲁迅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祝福》展示了一位勤劳、善良的女性祥林嫂被毁灭的过程,显示出封建礼教的罪恶。“列之于世界大悲剧”的中国古典悲剧精品《窦娥冤》则展示了一位精神高尚而善良的女性窦娥被毁灭的过程。   有价值而被毁灭是令人痛苦的,那窦娥究竟犯了什么“王法”要被毁灭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本文来认识当时的社会现实。    二、作者与元杂剧介绍:    1、关于作者: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萧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8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2.关于元杂剧: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①结构:元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少数作品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和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②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配角有副净,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③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注:课后可查阅“宫调”知识)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有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     三、速读感知,理清思路:    课文节选的是楔子和前三折,其后情节见课文注释①介绍。    1、请跳读课文,看看课文节选中共出现多少曲牌?都属什么宫调?明确:共出现31个曲牌,分别属于仙吕、南吕、正宫三个宫调。     2、请概括讲述本课故事情节,并重点讲述第三折情节。(可由多人共同完成)板书简示为:⑴、二人亮相,悲剧开始;窦父赶考,留下孤女。⑵、婆婆索债,险些丧命;窦娥争理,张生歹念。⑶、驴儿下药,误杀己父;窦娥蒙冤,被判斩刑。⑷、窦娥怨恨,指斥天地;三大誓愿,昭示清白。    四、课后自由朗读或者分角色朗读。          第 二 课 时教学步骤:     一、导入本节: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元杂剧基本知识和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作进一步鉴赏。    二、鉴赏第三折。    ㈠、女生齐读[端正好],男生思考:此曲中哪些词语说明窦娥是冤枉的,而且冤得很深?『男生给出答案,明确』 “没来由”“不提防” 可见窦娥无辜受冤,是蒙冤。(板书:蒙冤)“动地惊天”表明她冤屈之深。难怪窦娥临刑前不禁要将天地生埋怨。    ㈡、揣摩试读[滚绣球],共同思考:窦娥为何埋怨天地?    1、女生读,男生给点评。男生读,老师点评。    2、老师范读    3、『同桌讨论问题,给个说法』   明确窦娥有感于天地:  信赖(天地)——怀疑(天地)——控诉(天地)——悲愤。       窦娥和婆婆相依为命,二十岁的她只想安安分分守寡,苦度青春,但做个顺民却不得,真冤啊!冤至极,就怨天地。( 板书:怨恨)怨恨天地,实为诉说自己蒙受冤屈,控诉黑暗的世道。    ㈢、面对邪恶势力,窦娥敢于反抗,控诉天地就是大胆的抗争,可为什么又屈招呢?又怎么甘心忍受这冤屈?这样做的代价可是牺牲生命啊。( 板书:忍冤)                         『同桌讨论,给个说法』  屈招是怕婆婆受刑,不走前街走后街是怕怕婆婆伤心——真善良啊。   善良还体现在临刑前对婆婆的叮嘱上。一生读[叨叨令]后道白最后三行,一生读[快活三]、[鲍老儿],感受其善良——这是一个多么善良,而又多么富有牺牲精神的有价值的女子啊!   鲁迅四次强调刘和珍“始终微笑着的和蔼”——衬出反动政府的凶残。    这里刻画的窦娥心底越善良美好就越显出价值,显出冤屈之深。善美却蒙冤又忍冤,令人悲愤。(板书:悲愤)                         人们不由不为三岁丧母,七岁离父做童养媳,二十岁就守寡三年,遵守礼法、苦度青春的弱女子挥洒同情之泪呀。    ㈣、含冤的窦娥不想不明不白地死去,于是她发下三桩誓愿。  分角色朗读,一男生扮监斩官,一女生扮对白中窦娥,一女生读三桩誓愿。  其他同学思考:三桩誓愿是如何从时间、空间、地点及监斩官态度来写的?点评朗读。『同桌讨论,填表理解』:     (出示小黑板,框中内容请学生填写)  内容   血溅白练  六月飞雪   亢旱三年  表现 应验时间   瞬间 一段时间      三年  时间越来越长 应验地点    法场   荒野      山阳  范围越来越广 监斩官态度 答应   呵斥      怒喝态度越来越强烈(注:框内词语作参考,留作课堂上学生填写)问:窦娥发三桩誓愿,要表达什么呢?『同桌讨论,给个说法』:窦娥发三桩誓愿,是在鸣冤,让世人知道她是被迫蒙冤、忍冤。(板书:鸣冤)同时表达出她的愤怒之情。窦娥希望感动天地,惩治邪恶。窦娥被毁灭的过程,也是她不屈抗争的过程。【附示板书设计】蒙冤                              时代造成窦娥悲剧   怨恨   → 悲愤→ 鸣冤(三桩誓愿) 窦娥冤是时代造成  忍冤     ㈤、同学们,假如我们就是导演,请闭上眼睛想象设计一下:此时眼前银幕上会是怎样的情景?〖闭眼想,张口说〗    浮云遮住了红日,寒风悲鸣在耳畔。一道寒光闪过,殷(yān)红的热血飞向高空,直染得丈二白练一片血红。那红呀,由下喷上,飞溅的鲜血布满了银幕。    顷刻间,大雪纷飞。雪,洁白的雪,由上而下,纷纷扬扬,飞向银幕的每一角。    一会儿,茫茫大雪便覆盖了法场,覆盖了四野,也覆盖了善良不屈的窦娥尸身。    昏暗天地间的红和白产生了多么强烈的震撼人心的悲剧效果。    ㈥、窦娥许下的三桩誓愿应验了吗?不,暂时只应验了两桩。现实生活中这反常的情况是不可能实现的。反常能有力地说明窦娥极其冤,可这不是封建迷信吗?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请联系已有的知识来讨论。『同桌讨论,给个说法』:  (言之有理即可)    是迷信。从艺术上看,大胆想象、夸张,属浪漫主义表现手法,让生活中不可能的事在艺术舞台上得以实现。 《孔雀东南飞》中“化鸟”,《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化蝶”,都让苦难中的人们悲苦的心理得到一丝慰藉(jiè)。   屠刀砍了窦娥头,但砍不倒天理;   邪恶毁了窦娥人,但压不住正义。    ㈦、窦娥勤劳、善良、孝顺、安分、刚烈,这样一个善美有价值的女性被毁灭的原因是什么?请男生齐读[一煞]『同桌讨论,给个说法』:    ①官吏腐败(联系剧情:桃杌太守给告状者下跪,“但有告状的,便是衣食父母”,“告状来的要金银”,昏官后居然升官); ②流氓无赖张驴儿。在元代那个动荡不安的社会里,官吏昏庸无能,是非不分,流氓横行霸道,谋财害命。黑暗的社会滋生了他们,并纵容他们,他们相互勾结,构成了虐民的罗网。这张网下,人的生命没有了保障,哪怕她是有价值的。因此,窦娥的冤狱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时代的悲剧。悲剧的时代产生时代的悲剧。     三、让我们给这位善良的女性献上一副挽联吧:(出示小黑板)  贞洁敬孝,哀怨    ,雪飞六月;      争抗,    动地,        。  填空参考词:①感天②刚烈③悲愤④亢旱三年⑤不屈⑥血溅白练    四、小结:读《窦娥冤》见到了腐败与昏庸,丑恶与无耻,但悲剧是那个时代的。读《窦娥冤》,感受到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时的悲愤,感受悲剧给我们心灵带来震撼。     五、课堂练习       (出示小黑板)1下列成语典故和传说中的相关的历史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望帝啼鹃   ②苌弘化碧  ③六月飞雪   ④亢旱三年  A.①邹衍  ②苌弘   ③燕惠王  ④东海孝妇  B.①邹衍  ②庄周   ③燕惠王  ④窦娥   C.①杜宇  ②苌弘   ③邹衍    ④东海孝妇  D.①杜宇  ②庄周   ③邹衍    ④窦娥2、学生快速完成人教版配发资料《第二课堂》p4-5页“巩固练习”中第2、3小题。               第 三 课 时教学步骤:    一、复习所学:   1、对窦娥临刑前发出三桩誓愿的分析判断不准确的一项是 (C,三桩誓愿中没有体现主人公身上勤劳、正直善良的性格特征。)  A.这三桩誓愿典出于《庄子》、《太平御览》、《汉书》。  B.三桩誓愿使主人公的反抗性格达到了顶点,使全剧达到了高潮,悲剧气氛达到了最高点。  C.它塑造了一个勤劳、正直善良而又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古代妇女形象。  D.三桩誓愿层层深入地表现了窦娥强烈的愤怒之情  以及坚决的反抗精神。  2.齐读《滚绣球》后,听读回答:[滚绣球]①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②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③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作恶的享富贵又寿延。④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⑤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③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①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①[滚绣球]是(2分)( A )  A词牌     B宫调       C曲目     D曲牌  ②解释文中加点词(4分) a、合: 应该  b、糊突:混淆 C、错勘 : 错误地判断  d、怎生:   怎么  ③对这节文字,分析最恰当的是(3分)( D )   A.运用了对偶、对比、借代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呼天唤地,希望天地为她伸冤报仇的心理。   B.运用了对偶、对比、借喻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在有冤难诉时的悲愤感情和对神权的否定。   C.运用了对偶、对比、借喻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在有冤难诉时的悲愤感情及对不公平世道的控诉。   D.运用对偶、对比、借代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在有冤难诉时的悲愤感情及对黑暗统治的愤怒控诉。   二、 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下列问题:    1.窦娥与现实生活有哪些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表现了什么?     明确:窦娥与现实生活的矛盾冲突有:①张驴儿自己误把父亲毒死,却诬陷清白的窦娥;②窦娥本想依靠衙门洗清自己的冤枉,却反而被判以死罪;③窦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着,却怕连累婆婆,自己心甘情愿担当死罪。 矛盾冲突的第①点,反映当时社会上强欺弱、恶欺善的现实;第②点,反映了当时吏治的黑暗,官吏的昏聩,贪赃枉法;第③点,表现了窦娥的孝顺和善良。     2.窦娥如果不怕连累婆婆,冤案还会不会发生?     明确:如果窦娥不怕连累婆婆,婆婆也会被屈打成招,到那时,杀头的虽不是窦娥,却会是其婆婆,仍旧是一件大冤案。卑弱而善良的老百姓只能以牺牲自己来救助无辜的他人,是无法阻止冤案的发生的,因为制造冤案的是当时社会上强大的黑暗势力和官吏的贪赃枉法,腐朽昏聩。     由此,能深刻地体会出窦娥所唱的《滚绣球》这曲子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揭露是那样的入木三分,以及深刻地感受到窦娥对黑暗现实彻底失望而表现出来的反抗精神,是那样的震撼心灵。     3.怎样认识窦娥发的三桩誓愿呢?     明确:这是窦娥对现实彻底绝望而表现出来的更坚定的反抗她相信自己的冤枉得到昭雪,恶势力得到惩办;同时也表现出了作者以及百姓的一种美好愿望。而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两桩誓愿即时应验,是为了突出窦娥的冤,突出窦娥品格的高洁,从而增强作品对黑暗社会的批判力。    4、这三桩誓愿的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   明确:不行,第一桩是希望在场的人立刻了解她的冤情;第二桩让白雪覆盖她纯洁的躯体,表明她的清白;第三桩是要楚地抗旱三年,为的是“官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这不仅证明自己的冤屈且希望上天惩治邪恶。这三桩誓愿,一愿比一愿深刻,一愿比一愿强烈,层层深入,不可颠倒。   5、窦娥发三桩誓愿与对天地的指责是什么关系呢?是否矛盾呢?    明确: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斥和要感动天地,显然是矛盾的。可见,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怀疑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这正反映了作家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天斥地从根本上批判封建统治阶级,表达自己变革现实的愿望。另一方面,又不能从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办法,只能靠天地动容来昭雪窦娥的冤案。    三、比较拓展:进一步了解窦娥性格。    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话本小说《杜十娘怒沉白宝箱》的杜十娘、《祝福》中的祥林嫂及本文的窦娥面对不幸时的反应:    1、刘兰芝:明白婆婆要驱逐自己,丈夫要求也无济于事,事情无法挽回时,她没有坐以待毙,等着被遣,而是变被动为主动,主动“遣归”早早起来“严妆”把自己打扮的美艳动人。刘兰芝变被动为主动,表现了极强的自尊心、积极维护自己的人格、个性坚强的特点。    2、杜十娘:知道自己“中道见弃”她没有流泪没有痛不欲生,而是冷静的可怕,先是冷笑后是赞出此计者是英雄。而后很早起身挑灯梳洗。杜十娘的“修饰”是彻底绝望后,用美进行报复,进行惩罚,也是与这个罪恶世界决绝的最后宣告。    3、祥林嫂:略    4、窦娥:略    四、研究阅读:通过人物对白,试分析关汉卿的语言艺术和戏剧效果。    明确:关汉卿根据生活本身所提供的语言来反映现实,充分为剧情和人物性格服务。阅读窦娥对婆婆的一段说白,看出窦娥那出自一个封建社会小媳妇的口里的话是那样贴切,表现得是那么自然、生动。    在戏剧冲突的程度上,由急转缓,由怯转伤,抒情气氛加浓,窦娥的性格更加完美。可见窦娥对婆婆的孝顺,但像这样一个完美的善良的妇女,竟然惨遭如此的冤屈,被诬陷为杀人凶手,足见当时的统治是何等的腐败,社会是何等的黑暗。这不仅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还为悲剧的产生蓄足了势,起到了深刻批判封建社会的作用。     五、背诵几支曲子“端正好”“滚绣球”。                    第 四 课 时教学步骤:    一、检查背诵。    二、写作练习与朗读评析:    1、动笔写(25分钟):用600字左右的篇幅将《窦娥冤》第三折改写为一个故事并讲给同桌听,看谁改写的故事既精练又生动。    2、学生读自己的作文,师生共评析(10分钟)。    3、没有完成写作的,用自习时间完成,并借鉴课堂上所读他人的作文而修改。    三、完成《第二课堂》关于本课的练习题。 

【篇二】《窦娥冤》教案

古典戏剧教案第一课时(网友来稿)唐检民  教学内容和目标:了解古典戏曲的有关知识一、戏曲,主要包括宋元杂剧、元杂剧、明清传奇以及近代、现代京剧和各种地方戏剧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指元曲和明清传奇。二、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金、元两代兴起,由“词”蜕化出来的一种歌曲,有小令和套数两类。小令只用一曲;套数,也叫套曲,是戏曲或散曲中连贯成套的曲子。它少则两曲多则二三十曲没有定数限制。每一套曲数都是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一韵到底。套数是杂剧的基础,杂剧是在前代戏曲艺术和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又成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进入成熟阶段的标志。三、奇是明代的主要戏曲样式,并延续到清代,明清传奇是以唱南曲为主的长1、杂剧体制的通例是四析一楔子,不打折目;传奇不称“折”而称“曲”,并加曲目,出数不定,多是四五十出的长杂剧每一折用同一个宫调,一韵到底;传奇每出不限只用一个宫调,可以换韵;杂剧演唱用北曲,传奇多用南曲,并吸收北曲创造了“南北合套”的方法。例如《桃花扇》中《哀江南》就是一套北曲。北曲豪迈雄壮,南曲婉转柔媚,因而传奇与杂剧的音乐风格各异。4、传奇的角色与杂剧大同小异,但角色增多,分工更细,杂剧的主角是未、旦。传奇的主角是生、旦。传奇也有未但不是主角。总之,传奇与杂剧相比规模更宏大,曲调更丰富,角色分工更细致,形式更灵活,因此更便于表现生活。杂剧和传奇的语言由曲词、宾白,科介三部分组成。曲词、宾白是人物台词,科介是一种舞台说明。角色名:未(男子) 外未(老年男子)净(花脸)旦(女角色)正旦(女主角)卜儿(老妇人)丑(小花脸或三花脸)宫调和曲牌曲牌和词牌一样的,是曲的音乐谱式。不同的曲牌在字数、平仄押韵上往往不同,如《窦娥冤》中的《耍孩儿》《鲍老儿》《叨叨令》《端正好》《滚绣球》《一煞》《二煞》等都是曲牌。每一个曲牌,在韵上必然属于一种宫调。宫调是音乐术语,是音乐的各种调式,宫调不同,音调就不同,如《窦娥冤》中《正宫》就是一种宫调。元杂剧的四大悲剧: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临川四梦:明代汤显祖的《牡丹记》《紫钗记》《邯鄣记》《南柯记》作业设计:整理笔记板书设计:中国戏曲介绍一、杂剧和明传奇的异同。二、元杂剧的“四大悲剧”三、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四、临川四梦     作者邮箱: T8488988@k12.comcn

【篇三】《窦娥冤》教案

窦娥冤比赛一等奖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授课学时: 《窦娥冤》学案设计(教师版)

预习案

计划课时:3课时。

第1课时用于完成有关戏剧及《窦娥冤》的常识掌握,后2课时用于教材《窦娥冤》

的学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杂剧知识。包括元曲、元杂剧、杂剧作家。认识元杂剧特点。(识记要点)

2.了解关汉卿。(识记要点)

3.积累字词。(识记)

4.熟悉《窦娥冤》剧情。(识记主要情节)

5.把握《窦娥冤》主要矛盾,窦娥形象。(理解内容并分析讨论)

6.理解作品主题。

7.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思考问题,并给出自己的回答)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

8.学习窦娥有正义感、敢于抗争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四设计,六环节

【设计意图】:人教版必须课程安排只有这一个单元的戏剧,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

所有学生共同掌握关于戏剧的常识性知识,元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

生也需要有基本的了解和认识。所以根据这些情况,确定1-3目标。

戏剧剧本作为文学的一种样式,有其特殊性,也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教育价值,

要发挥其语文教育中的功能。基于这一点,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窦娥冤》剧情,认识

窦娥这一光辉的人物形象,把握戏剧主要矛盾,理解作品主题,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反

抗精神等,同时感受元杂剧的形式特点、语言风格。所以根据这些情况,确定4-6目标。

每条目标后面提示的是学生自主学习应该达到的标准。

(目标1-4第一课时完成,目标5、7、8第二完成,目标6、7、8第三课时完成。)

【自主预习】:

1.了解杂剧知识

(1)什么是元杂剧

元杂剧也叫(北曲)杂剧,元杂剧最早产生于(金)朝末年河北真定、山西平阳一

带。盛行于(元)代,元杂剧是中国戏曲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它达到了很高的文学水准,

以至单从诗体而言,古人早就将(唐诗)、(宋词)、(元曲)并称。

【设计意图】:了解元杂剧概念。

(2)查阅资料,完成下表,弄清杂剧与元曲的关系。

我们学过的《天净沙 秋思》属于元曲中的小令,其特点是一宫调一曲子,与小令

1

并列的是一个宫调内几支曲子,叫(套曲);小令和套数合在一起叫(散曲);(元杂剧)

与散曲合在起起称为元曲。(说明:请根据上面这段话,用几个大括号表示小令、套曲、

套数、杂剧、元曲的关系。)

【设计意图】:结合学过文学作品及推荐阅读作品,认识元曲、杂剧、套数、套曲、

小令的外延关系。

(3)查阅资料,完成下面题目。

元曲作家最著名的四个人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你知道他们分别是谁吗?他们的

代表作品分别是什么?

关汉卿 杂剧 《窦娥冤》

马致远 散曲 《天净沙·秋思》 杂剧 《汉宫秋》

白 朴 杂剧 《墙头马上》 《梧桐雨》

郑光祖 杂剧 《倩女离魂》 《王粲登楼》

四大家之外,与关汉卿齐名的世界级剧作家是王实甫,代表作是(《西厢记》)。

元代戏曲作家,号(已斋叟),大都人。约生于金末或元太宗时,他在元代剧坛高

居“元曲四大家”之首。

关汉卿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会吟诗,

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鞠,会围棋,会双陆”,“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生

活和个性。被誉为“梨园领袖”、“杂剧班头”。

所作杂剧六十七种,今存十八种;所作套曲十余套,小令五十余首。其中有《窦娥

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他

的戏曲作品题材广泛,大多暴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腐败,表现了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

女的苦难遭遇和反抗斗争,人物性格鲜明,结构完整,情节生动,语言本色而精练,对

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设计意图】:了解元杂剧代表作家,详细了解关汉卿。

(4)查阅资料,完成下面题目

元杂剧,虽说盛行于元代,但在金朝末年就已经产生了。元杂剧一本通常有(“四

折一楔子”)。角色大致可以分为(末)、(旦)、(净)、(丑)四类。一本杂剧只限(一

个脚色)唱,其他角色只能念(白)。动作和效果称为(“科”),凡需演员表演某一动

作,剧本上都标明“××科” 。

《窦娥冤》共几折?有楔子吗?都有哪些角色?能唱的角色是谁?

全剧四折一楔子,课文节选前三折。窦娥 梼杌 蔡婆婆 张驴儿 张驴儿父亲 窦天

章 窦娥

【设计意图】:了解元杂剧的本体特点:结构、角色,通过了解窦娥冤的结构、角

色特点来认识元杂剧的结构角色特点。

2

2.给下面加线的字注音。

楔子(xiē) 盗跖(zhí) 嗟怨(jiē) 应验(yìng) 前合后偃(yǎn)

罪愆(qiān) 亲家(qìn) 衔冤(xián) 连累(lěi) 湛湛青天(zhàn)

恓惶(qī) 错勘(kān) 亢旱(kànɡ) 主角(juã) 鳏寡孤独(ɡuān)

埋怨(mán) 尸骸(hái) 提防(dí) 变徵(zhǐ) 哥哥行(hánɡ) 嫡亲(dí) 看觑(qù) 蓦然(mî) 绣闼(tà) 缥缃(piǎo xiāng) 刬的(chàn) 捱(ái) 鞴(bâi) 祗(zhī) 桃杌(wù) 亲眷(juàn) 孛老(bï) 杳无音信(yǎo)

【设计意图】:识记生字生词。

3. 请用简要的话概括《窦娥冤》三折一楔子的基本内容。

窦娥七岁被卖,做蔡家童养媳。

窦娥拒绝改嫁,。

窦娥蒙冤入狱。

窦娥含冤被斩,临刑前发三桩誓愿。

【设计意图】:熟悉《窦娥冤》剧情,训练学生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并为实

现下一步的教学目标打基础。

第一课时:展示预习成果

活动设计: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预习任务完成情况,展示预习成果。如有不足,加

以补充。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任务为驱动,促进交流合作能力的提高。

通过展示与校对,强化知识的记忆,实现学习目标。

我的疑惑: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题地位,让学生及时记录疑惑。

新课导入案

导入:有一首小曲是这样唱的“小白菜啊,地里黄啊,两三岁啊,没了娘啊”同学

们听过吧?!

这是连续剧《杨乃武与小白菜》的主题曲,它还原了满清的第一大冤案。当你看到

剧中的“小白菜”和“杨乃武”的命运以冤案悲剧告终,会有什么感受呢?(预设答案:

为之感伤;冷静的去思考悲剧后面的原因)

(故事梗概,清末,余杭士子杨乃武应乡试中举,摆宴庆贺。房客葛小大妻毕秀姑

颇有姿色,人称“小白菜”。她本是葛家童养媳,曾在杨家帮佣。余杭知县刘锡彤曾为

滥收钱粮敛赃贪墨,被杨乃武联络士子上书举发,断了财路,心怀怨隙。他儿子刘子和

用迷药奸污了毕秀姑,又把她丈夫葛小大毒死。嫁祸于“小白菜”和“杨乃武”最终杨

3

通辽一中高一语文组学案设计 必修四第一单元《窦娥冤》 制作人:郑建宏 张素君 张萌

乃武目击毕秀姑奉懿旨,被押解尼庵削发为僧,自己虽保住了命,却已一身伤残,几为

废人,连举人功名也不准恢复,不禁黯然自问:“我这冤案是昭雪了么?大清真有青天

么?„„一曲冤歌传百年,长伴遗恨说青天?”) 我的感受:

【设计意图】:创设和课文相似的情境,让学生快速走近的氛围,用学生熟悉的电

视剧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问作为导入启发学生的思考。创设的问题和

下面设计的课文探究很好的衔接。

探究案

【合作探究一】:(探究戏剧矛盾冲突、及其中表现出来的主人公性格)

1、优秀的戏剧作品一定 “有戏”,就是说人物与人物之间要有矛盾冲突。读完剧

本后,你认为窦娥都与什么人有矛盾冲突?主要矛盾是跟谁的冲突?请分析这些矛盾冲

突的表现与根本原因是什么。完成下面表格。(填完表格后与同组同学交流,然后到全

班展示)。

【设计意图】;欣赏戏剧的首要任务是把握戏剧主要矛盾,没有戏剧冲突就没有戏

剧。通过本问题让学生理清主要人物的矛盾关系。

2、你认为窦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概括分析。其中,画出第三折里最能表现窦

娥特点的语言,有感情朗读,感受窦娥情感变化的过程,然后做简要分析,写在下面。

(要求:尽量全面,先主后次。)(填完表格后与同组同学交流,然后到全班展示)。

【设计意图】:在把握主要矛盾的同时,也要把握主要人物形象。通过人物和矛盾

把握可以理解戏剧的主题。掌握窦娥形象,可以充分理解其悲剧根源,认识悲剧的价值。

引导学生重视人物台词,通过台词感受人物精神世界。

【合作探究二】:(探究形成人物性格的主要社会根源)

4

通辽一中高一语文组学案设计 必修四第一单元《窦娥冤》 制作人:郑建宏 张素君 张萌

1、我们一般强调自己受冤时就说“我比窦娥还冤”呢,现在读了课文,请分析窦

娥冤在哪里?有多冤?通过她的悲剧,我们认识到什么?把你的答案写在下面。(完成后与同组同学交流,然后到全班展示)。

冤,即无辜受屈。窦娥怕连累婆婆而屈招,可恨的是官府竟偏听偏信,毫不作调查

研究,更不作情理剖析,严刑逼供,草草结案。

造成窦娥冤案的是官府的昏庸和残暴、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设计意图】:1、通过这一问题的分析掌握戏剧主题。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正义

精神,批判精神,同情弱者,批判昏庸与残暴,社会黑暗与腐败。

2、前面这三个问题的设计是整体的,是鉴赏戏剧的基本步骤,也是

通过这三个问题教给学生鉴赏戏剧的方法。可以用于学习后两篇课文的学习。

2、本剧的题目全名叫“感天动地窦娥冤”,为什么叫“感天动地”?作品中具体指

什么事情?现实中会发生这样的事吗?作品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你还能举出其他文学作品中类似的例子吗?把你的答案写在下面。(完成后与同组同学交流,然后到全班展示)。

有感天动地具体指窦娥死后血溅白练,六月飞雪,楚州亢旱三年。这一超现实的情

节首先是表现窦娥反抗精神的需要。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窦娥是无力辩白自己的冤屈的,她的故事到她被斩就结束了。这样,她强烈的反抗精神便不能充分体现出来,为了突出窦娥的反抗精神及其巨大力量,作者安排了这样的超现实情节。其次,这种安排也符合普通百姓的审美心理。在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被毁灭的主人公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表现出强大的力量的例子屡见不鲜,这反映了人民对美好的、进步的事物的肯定和支持,也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再次,超现实的情节使作品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富于奇异的浪漫色彩。比如梁祝、孔雀东南飞等。

【设计意图】:通过此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作品主题,揭示人物悲剧命运,表达人民诉求,揭露批判黑暗的社会现实。同时理解文学作品运用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

【课堂总结】: 鲁迅先生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窦娥,作者将她的“毁灭”。让人们看清了黑暗的官吏制度及腐朽的吃人的社会制度。也给人间留下了一曲对黑暗社会以死抗争的回肠荡气的悲壮之歌。

我的收获: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题地位,让学生反思这一节课的收获,写出

知识、技能、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体会和认识

检测案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盗跖.(zhí) 错勘.(kān) 罪愆.(yán) 刽.子手(ɡuì)

B.嗟.怨(jiē) 衔.冤(xián) 荒阡.(qiān) 暑气暄.(xuān)

5

【篇四】《窦娥冤》教案

窦娥冤 公开课教学设计 优秀教案

窦娥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⑴、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初步了解关汉卿戏曲语言的艺术特色。

⑵、了解剧情;以第三折中《滚绣球》、《耍孩儿》等曲词为重点,赏析戏曲语言。 ⑶、鉴赏剧作的超现实情节,把握其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⑷、分析主人公窦娥的形象,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⑸、结合人教版配发的《第二课堂》“学习活动”练习,开展研究性活动。 教学重点: 即目标之⑵、⑶、⑷

教学难点:

⑴、第三折的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指斥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

⑵、对第三折 [ 端正好 ][ 滚绣球 ] [ 耍孩儿 ] 等曲子的理解,对全剧情节高潮的认识。

教学方法:⑴先观看戏曲或电影《窦娥冤》; ⑵讲授与研究性阅读相结合。 学习方法:

1 .课前预习,充分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阅读课文,掌握古白话词语,了解剧情; 2 、诵读中可分角色朗读、分段轮读、自由选读,形式不一,但要进入“角色”,读出感情。

3 .了解中国古代戏曲的一些特点,有助于理解剧情。

4 .鉴赏课文语言,除重点鉴赏第三折[滚绣球]等曲子外,还可选取其他曲词和一些说白,品味曲词与说白的语言特色。也可结合课文,领会曲词、说白、科介是怎样相辅相成塑造人物形象与推动情节发展的,了解戏曲语言个性化和动作性强的特点。

5 .鉴赏课文想像、夸张的艺术手法,着重了解这种艺术手法对表现剧情和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可展开讨论,允许有不同认识。

教学时数: 4 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学习:

鲁迅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祝福》展示了一位勤劳、善良的女性祥林嫂被毁灭的过程,显示出封建礼教的罪恶。“列之于世界大悲剧”的中国古典悲剧精品《窦娥冤》则展示了一位精神高尚而善良的女性窦娥被毁灭的过程。

有价值而被毁灭是令人痛苦的,那窦娥究竟犯了什么“王法”要被毁灭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本文来认识当时的社会现实。

二、作者与元杂剧介绍:

1 、关于作者: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 • 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萧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现仅存 15 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1958 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2.关于元杂剧: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①结构:元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少数作品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和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②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配角有副净,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 b 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③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 注:课后可查阅“宫调”知识 )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有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

三、速读感知,理清思路:

课文节选的是楔子和前三折,其后情节见课文注释①介绍。

1 、请跳读课文,看看课文节选中共出现多少曲牌?都属什么宫调?

明确:共出现 31 个曲牌,分别属于仙吕、南吕、正宫三个宫调。

2 、请概括讲述本课故事情节,并重点讲述第三折情节。(可由多人共同完成) 板书简示为:

⑴、二人亮相,悲剧开始;窦父赶考,留下孤女。

⑵、婆婆索债,险些丧命;窦娥争理,张生歹念。

⑶、驴儿下药,误杀己父;窦娥蒙冤,被判斩刑。

⑷、窦娥怨恨,指斥天地;三大誓愿,昭示清白。

四、课后自由朗读或者分角色朗读。

第 二 课 时

教学步骤:

一、 导入本节: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元杂剧基本知识和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作进一步鉴赏。

二、鉴赏第三折。

㈠、女生齐读 [ 端正好 ] ,男生思考:此曲中哪些词语说明窦娥是冤枉的,而且冤得很深?

『男生给出答案,明确』

“没来由”“不提防” 可见窦娥无辜受冤,是蒙冤。(板书:蒙冤)“动地惊天”表明她冤屈之深。难怪窦娥临刑前不禁要将天地生埋怨。

㈡、揣摩试读 [ 滚绣球 ] ,共同思考:窦娥为何埋怨天地?

1 、女生读,男生给点评。男生读,老师点评。

2 、老师范读

3 、『同桌讨论问题,给个说法』

明确窦娥有感于天地:

信赖(天地)——怀疑(天地)——控诉(天地)——悲愤。

窦娥和婆婆相依为命,二十岁的她只想安安分分守寡,苦度青春,但做个顺民却不得,真冤啊!冤至极,就怨天地。(板书:怨恨)怨恨天地,实为诉说自己蒙受冤屈,控诉黑暗的世道。

㈢、面对邪恶势力,窦娥敢于反抗,控诉天地就是大胆的抗争,可为什么又屈招呢?又怎么甘心忍受这冤屈?这样做的代价可是牺牲生命啊。(板书:忍冤)

『同桌讨论,给个说法』

屈招是怕婆婆受刑,不走前街走后街是怕怕婆婆伤心——真善良啊。

善良还体现在临刑前对婆婆的叮嘱上。一生读 [ 叨叨令 ] 后道白最后三行,一生读

[ 快活三 ] 、 [ 鲍老儿 ] ,感受其善良——这是一个多么善良,而又多么富有牺牲精神的有价值的女子啊!

鲁迅四次强调刘和珍“始终微笑着的和蔼”——衬出反动政府的凶残。

这里刻画的窦娥心底越善良美好就越显出价值,显出冤屈之深。善美却蒙冤又忍冤,令人悲愤。(板书:悲愤)

人们不由不为三岁丧母,七岁离父做童养媳,二十岁就守寡三年,遵守礼法、苦度青春的弱女子挥洒同情之泪呀。

㈣、含冤的窦娥不想不明不白地死去,于是她发下三桩誓愿。

分角色朗读,一男生扮监斩官,一女生扮对白中窦娥,一女生读三桩誓愿。 其他同学思考:三桩誓愿是如何从时间、空间、地点及监斩官态度来写的? 点评朗读。

『同桌讨论,填表理解』: (出示小黑板,框中内容请学生填写)

内容 血溅白练 六月飞雪 亢旱三年 表现

应验时间 瞬间 一段时间 三年 时间越来越长

应验地点 法场 荒野 山阳 范围越来越广

监斩官态度答应 呵斥 怒喝 态度越来越强烈

(注:框内词语作参考,留作课堂上学生填写)

问:窦娥发三桩誓愿,要表达什么呢?

『同桌讨论,给个说法』:

窦娥发三桩誓愿,是在鸣冤,让世人知道她是被迫蒙冤、忍冤。(板书:鸣冤)同时表达出她的愤怒之情。窦娥希望感动天地,惩治邪恶。

窦娥被毁灭的过程,也是她不屈抗争的过程。

【附示板书设计】

蒙冤 时代造成窦娥悲剧

怨恨 → 悲愤→ 鸣冤(三桩誓愿)窦娥冤是时代造成

忍冤

㈤、同学们,假如我们就是导演,请闭上眼睛想象设计一下:此时眼前银幕上会是怎样的情景?

〖闭眼想,张口说〗

浮云遮住了红日,寒风悲鸣在耳畔。一道寒光闪过,殷( y ā n )红的热血飞向高空,直染得丈二白练一片血红。那红呀,由下喷上,飞溅的鲜血布满了银幕。

顷刻间,大雪纷飞。雪,洁白的雪,由上而下,纷纷扬扬,飞向银幕的每一角。

【篇五】《窦娥冤》教案

《窦娥冤》优秀教案

内 容

课 题:窦娥冤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

2、通过窦娥冤这一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3、从文学鉴赏的角度理解关汉卿设计三桩誓愿应验的用意。

重点难点:

1、 窦娥正直善良、宁死不屈的性格。

2、 戏剧如何通过唱词、科白刻划人物形象、展开矛盾冲突的写作技巧。

3、初步认识我国古代杂剧形式上的一些特点。

教学方法:诵读、解析、鉴赏。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古代戏曲常识,掌握元杂剧常识

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指元明清戏曲,包括元杂剧,元散曲、明清传奇。 古代戏曲的语言包括曲词、宾白和科介。曲词、宾白是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科介是舞台提示,是对剧中人物的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的简要说明。

元代杂剧: 小令 (一宫调一曲子)

散曲 唱

元曲 套曲(一宫调数曲子)

杂剧(散曲+“科”+“白”) 唱+演

元杂剧一般一本四折(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也有由五折构成),有的还有“楔子”,一般置于第一幕之前,类似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有时也置于两折之间,具有过场戏的性质。

元杂剧的角色大致分末、旦、净、丑四类。末,分正末、副末、冲末、大末、小末等;旦,分正旦、贴旦、外旦、老旦、花旦等。正末为男主角,正旦为女主角。净(俗称“大花脸”,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丑(俗称“小花脸”,男次要人物),此外还有孤(官员)、卜儿(老年妇女)、孛老(老年男子)、邦老(盗匪)、洁郎(和尚)、徕儿(小孩)、细酸(书生)、祗从(侍从)等。

一本杂剧只限一个角色唱,其他角色只能念白。动作和效果称为“科”,凡需演员表演某一动作,剧本上都标明“××科” 。

在音乐上,杂剧的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楔子只能用一二支小令,不能用套曲。宫调,即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就好比词有词牌子。

二、鉴赏戏曲语言的方法

要以曲词为主,但又必须将之与宾白、科介相结合,整体鉴赏。

鉴赏古代戏曲语言,要注意理解其中的古白话词语,注意了解曲词的富于抒情性和音韵美的特点,以及常用的比喻、夸张、用典、对偶、排比等修辞方法。

三、欣赏古代戏曲艺术手法

想象、夸张和借景抒情,是古代戏曲重要的艺术手法。想象、夸张以奇异的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借景抒情则是继承了我国古代诗歌意境美的传统,是一种形象化和富于诗意的表现人物的方法。

鉴赏时,要着眼于艺术效果,通过揣摩语言来体会想象、夸张手法所表现的浪漫色彩,以及借景抒情手法所表现的优美意境,认识它们对表现剧情和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四、简介作家作品:

1、介绍关汉卿: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2、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其中《窦娥冤》被称为世界十大悲剧之一。关汉卿一生创作的杂剧有六十多种,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家“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1838年《窦娥冤》英译本流传海外,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关汉卿与达·芬奇等同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的戏剧语言,被称为本色派之首。

五、听故事《窦娥冤》,后阅读课文,思考:“窦娥冤”她为何而冤?简述故事梗概。 楔子部分的情节:书生窦天章因连本带利欠蔡婆四十两银子被迫把七岁的女儿抵给她做童养媳,然后进京赶考去了。(序幕)

第一折的情节:庸医赛卢医欠蔡婆十两银子,心生歹意要勒死蔡婆却被张驴儿父子俩撞破,张驴儿乘机逼蔡婆婆媳俩分别嫁给他们父子俩,蔡婆无奈之下答应了,回家后遭到生性刚烈的窦娥的责骂与反对,只好先让张驴儿父子在家中住下。(开端) 第二折的情节:张驴儿为达目的心生恶意,找赛卢医讨了毒药欲毒死蔡婆,阴差阳错被他父亲喝了,张驴儿顺势栽赃窦娥,逼她私了,嫁与自己为妻,被刚烈的窦娥断然拒绝,于是,两人对簿公堂,却不料碰上桃杌这个昏官,偏听张驴儿一面之词,窦娥为保蔡婆被屈打成招判了死刑。(发展)

第三折的情节:在被押往法场的路上,窦娥激愤之下指天骂地,并在行刑前许下三桩誓愿——血飞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以示冤屈,窦娥死后誓愿一一应验。(高潮)

教师补充第四折的情节:窦天章考取进士,官至肃政廉访使,到山阴考察吏治。

窦娥的鬼魂向她父亲诉冤,窦天章查明事实,为窦娥昭雪了冤案。(结局)《窦娥冤》教案

六、思考问题:

《窦娥冤》又称《感天动地窦娥冤》,从文中找出她是怎样感天动地的? 赏读课文第三折:

第三折写窦娥被押赴刑场遭杀害的悲惨情景,是全剧矛盾冲突的高潮。

请五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三折全文,体会一下戏曲是如何展现激烈的矛盾冲突的。(分窦娥、监斩官、刽子手、蔡婆婆、舞台说明及科介)

1、 问:第三折戏可分为几个场面?

三个场面:押赴刑场——婆媳诀别——三桩誓愿

2、问:本文篇名“窦娥冤”,其冤在何处?又是如何造成的?

冤,即无辜受屈。窦娥怕连累婆婆而屈招,可恨的是官府竟偏听偏信,毫不作调查研究,更不作情理剖析,严刑逼供,草草结案。

造成窦娥冤案的是官府的昏庸和残暴、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3、在课文第三折中共出现多少曲牌?都属什么宫调?

共出现10个曲牌,都属于正宫调。

4、根据10个曲牌和故事情节,可以把课文分成几个层次?各层大意是什么?

10个曲牌,可以分成3个层次。

第1层([端正好][滚绣球]两个曲牌)窦娥指斥天地鬼神。

第2层([倘秀才]至[鲍老儿]四个曲牌)窦娥告别婆婆。

第3层([耍孩儿]至[煞尾]四个曲牌)窦娥在刑场上发下三大誓愿。

5、学生齐读“端正好”“滚绣球”两支曲子,思考:

窦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为何在《滚绣球》一曲中斥责天地鬼神?

窦娥受神权思想影响,开始也相信“青天大老爷”能主持正义,赏善罚恶。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觉醒了。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她那似岩浆迸射如山洪决堤般的愤激之词,反映了女主人公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也折射出当时广大人民的反抗精神。 反抗的窦娥

6、学生自读“倘秀才”“叨叨令”“快活三”“鲍老儿”四支曲子,思考:

在押赴刑场时,窦娥要求走后街,这一细节对塑造窦娥形象和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自己已走在通向死亡的路上,想到的还是如何不使年迈孤寂的婆婆伤心,这是何等的善良啊!而作者越是刻画她的善良,也就越发显出其冤屈,她的抗争与反抗也就越发令人同情。因此,这一细节的描写不仅使窦娥这个形象更加丰满动人,也使作品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更为有力和深刻。 善良的窦娥

7、探究交流:第三折曲词中,除了叙述窦娥的冤情外,还表露了窦娥的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具体曲词进行分析。

除了“冤”贯穿全篇外,还有“怨”、“悲”、“恨”的思想感情。

〔滚绣球〕一曲,指斥天地鬼神,是她绝望中的呼号,是她用生命换来的对现实的清醒认识,是对正义得不到伸张的现实社会的控诉、抗议,是对封建法制、封建秩序

的否定,是对人世间不公的揭露。在这一曲中,窦娥的冤是由“怨”来体现的。

第二层,以宾白为主,通过婆媳对话,交代了窦娥孤苦无依的身世和她屈招的无奈,实在令人悲从中来。 〔快活三〕 〔鲍老儿〕二曲,一字一泪,泪中含血。即使如此,她还劝婆婆不要烦恼哭啼,则更令人悲不自胜。

第三层,窦娥把斗争的矛头直指反动统治者。一个心地善良的妇女却喊出了“着这楚州亢旱三年”的呼声,并直斥“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的腐败吏治,若不是“恨”到了极点,又如何能发出如此誓言?

剧的主题是什么?

本从表面上看,冲突的双方是窦娥和桃杌太守、张驴儿等人。其实,从窦娥的曲词和宾白来看,受冤的不仅仅是窦娥一个人,而是整个生活在黑暗社会中的劳动人民;屈打成招、滥施刑罚、草菅人命、贪赃枉法的也不仅仅是桃杌等人,而是整个社会的腐败吏治。

由此,本剧的主题可概括为:通过写窦娥被押赴刑场杀害的悲惨情景,揭露了元代吏治的腐败、残酷,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歌颂了窦娥的善良心灵和反抗精神。

七、赏析“三桩誓愿”

由四位同学分别担任刽子手、监斩官、窦娥的宾白、舞台说明等角色朗读;全班女同学朗读窦娥的曲词。然后思考:

1、窦娥临刑前发出了(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等三桩誓愿。

2、课文第三层中运用了哪些典故?

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六月飞雪、东海孝妇

3、每桩誓愿窦娥的希望是什么?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第一桩:血溅白练

希 望:刑场上的人们立刻了解她的冤情

性 格:不屈服的性格

第二桩:六月飞雪

希 望:自己的冤屈能在天上得到反应 不屈的窦娥

性 格:坚强不屈、宁折不弯的性格

第三桩:亢旱三年

希 望:上天能惩治邪恶

性 格:勇于反抗的坚强性格

4、窦娥所发的三桩誓愿都能应验,问:在现实生活中这是否可能?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在现实生活中,这三桩誓愿都不可能实现。

所引典故,只是传说而已,而这三桩誓愿却在作者笔下一一应验,这真是天从人愿,证明了窦娥的冤情?其实,这是作者运用积极浪漫主义手法,显示正义抗争的强大力量,并寄托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这也是本剧最成功的地方,是全剧刻画主人公形象最着力的一笔,使悲剧气氛更浓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节更生动,主题思想更深刻。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充满着奇异的浪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在本剧中,作者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了。

八、人物形象分析

1、窦娥

窦娥的基本性格特征:坚强刚烈、勤劳正直、淳朴善良、富有反抗精神

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是被压迫、被剥削、被损害的妇女的代表,是社会底层的善良、坚强而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

2、蔡婆婆

善良、逆来顺受、懦弱、动摇(面对张驴儿父子的强娶动摇不定,间接导致了窦娥的悲剧)

九、合作探究:你怎样理解剧作家在这折戏的结尾安排的“三大奇愿”这样的情节呢?

A、这三愿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官吏昏聩,法制 腐败,人民蒙受奇冤而又呼告无门的真实情况。

B、它着力表现了主人公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 浪漫的手法,现实的含义 这种精神甚至产生了感动天地的力量。

C、三桩奇愿充分体现了人民伸张人间正义, 杀尽贪官污吏,洗雪冤屈的良好意志与愿望。

十、拓展探讨:

善良而坚强的窦娥就这样无辜的被送上了刑场,这样的结局着实让人痛心惋惜愤恨,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都希望窦娥能幸福的生活着。

这样的心愿终于在明代人叶宪祖那儿得到实现,叶宪祖把《窦娥冤》改编成《金锁记》:

窦娥的丈夫并没有夭折,而是在赴京赶考途中,落水黄河,被龙王招为驸马。三年后又入京参加科举考试,一举状元及第。而窦娥也在行刑时,因天降大雪,提刑官惊骇,急令刀下留人,窦娥得以不死。最后窦天章平反冤狱,窦娥得以昭雪获释,与丈夫蔡昌宗舟中相遇,父女夫妻欢庆团圆。正是“翁做高官婿状元,夫妻母子重相会”。

叶宪祖这样一改,真正符合了大家的愿望,不知大家有何感想。讨论: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因为如此一改,虽然符合了人们的愿望,但削弱了原剧的战斗性,而流于

【篇六】《窦娥冤》教案

窦娥冤教案

篇一:窦娥冤 公开课教学设计 优秀教案

窦娥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⑴、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初步了解关汉卿戏曲语言的艺术特色。

⑵、了解剧情;以第三折中《滚绣球》、《耍孩儿》等曲词为重点,赏析戏曲语言。 ⑶、鉴赏剧作的超现实情节,把握其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⑷、分析主人公窦娥的形象,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⑸、结合人教版配发的《第二课堂》“学习活动”练习,开展研究性活动。 教学重点: 即目标之⑵、⑶、⑷

教学难点:

⑴、第三折的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指斥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

⑵、对第三折 [ 端正好 ][ 滚绣球 ] [ 耍孩儿 ] 等曲子的理解,对全剧情节高潮的认识。 教学方法:⑴先观看戏曲或电影《窦娥冤》; ⑵讲授与研究性阅读相结合。 学习方法: 1 .课前预习,充分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阅读课文,掌握古白话词语,了解剧情; 2 、诵读中可分角色朗读、分段轮读、自由选读,形式不一,但要进入“角色”,读出感情。 3 .了解中国古代戏曲的一些特点,有助于理解剧情。

4 .鉴赏课文语言,除重点鉴赏第三折[滚绣球]等曲子外,还可选取其他曲词和一些说白,品味曲词与说白的语言特色。也可结合课文,领会曲词、说白、科介是怎样相辅相成塑造人物形象与推动情节发展的,了解戏曲语言个性化和动作性强的特点。

5 .鉴赏课文想像、夸张的艺术手法,着重了解这种艺术手法对表现剧情和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可展开讨论,允许有不同认识。

教学时数: 4 课时

教学过程:第 一 课 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学习:

鲁迅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祝福》展示了一位勤劳、善良的女性祥林嫂被毁灭的过程,显示出封建礼教的罪恶。“列之于世界大悲剧”的中国古典悲剧精品《窦娥冤》则展示了一位精神高尚而善良的女性窦娥被毁灭的过程。

有价值而被毁灭是令人痛苦的,那窦娥究竟犯了什么“王法”要被毁灭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本文来认识当时的社会现实。

二、作者与元杂剧介绍:

1 、关于作者: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 • 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萧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现仅存 15 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1958 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2.关于元杂剧: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①结构:元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少数作品有五折、六折

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和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②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净:俗称“大花脸”,配角有副净,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 b 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③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 注:课后可查阅“宫调”知识 )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有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

三、速读感知,理清思路:

课文节选的是楔子和前三折,其后情节见课文注释①介绍。

1 、请跳读课文,看看课文节选中共出现多少曲牌?都属什么宫调?

明确:共出现 31 个曲牌,分别属于仙吕、南吕、正宫三个宫调。

2 、请概括讲述本课故事情节,并重点讲述第三折情节。(可由多人共同完成) 板书简示为: ⑴、二人亮相,悲剧开始;窦父赶考,留下孤女。

⑵、婆婆索债,险些丧命;窦娥争理,张生歹念。

⑶、驴儿下药,误杀己父;窦娥蒙冤,被判斩刑。

⑷、窦娥怨恨,指斥天地;三大誓愿,昭示清白。

四、课后自由朗读或者分角色朗读。

第 二 课 时

教学步骤:

一、 导入本节: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元杂剧基本知识和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作进一步鉴赏。

二、鉴赏第三折。

㈠、女生齐读 [ 端正好 ] ,男生思考:此曲中哪些词语说明窦娥是冤枉的,而且冤得很深? 『男生给出答案,明确』

“没来由”“不提防” 可见窦娥无辜受冤,是蒙冤。(板书:蒙冤)“动地惊天”表明她冤屈之深。难怪窦娥临刑前不禁要将天地生埋怨。

㈡、揣摩试读 [ 滚绣球 ] ,共同思考:窦娥为何埋怨天地?

1 、女生读,男生给点评。男生读,老师点评。

2 、老师范读

3 、『同桌讨论问题,给个说法』

明确窦娥有感于天地:

信赖(天地)——怀疑(天地)——控诉(天地)——悲愤。

窦娥和婆婆相依为命,二十岁的她只想安安分分守寡,苦度青春,但做个顺民却不得,真冤啊!冤至极,就怨天地。(板书:怨恨)怨恨天地,实为诉说自己蒙受冤屈,控诉黑暗的世道。 ㈢、面对邪恶势力,窦娥敢于反抗,控诉天地就是大胆的抗争,可为什么又屈招呢?又怎么甘心忍受这冤屈?这样做的代价可是牺牲生命啊。(板书:忍冤)

『同桌讨论,给个说法』

屈招是怕婆婆受刑,不走前街走后街是怕怕婆婆伤心——真善良啊。

善良还体现在临刑前对婆婆的叮嘱上。一生读 [ 叨叨令 ] 后道白最后三行,一生读

[ 快活三 ] 、 [ 鲍老儿 ] ,感受其善良——这是一个多么善良,而又多么富有牺牲精神的有价值的女子啊!

鲁迅四次强调刘和珍“始终微笑着的和蔼”——衬出反动政府的凶残。《窦娥冤》教案

这里刻画的窦娥心底越善良美好就越显出价值,显出冤屈之深。善美却蒙冤又忍冤,令人悲愤。(板书:悲愤)

人们不由不为三岁丧母,七岁离父做童养媳,二十岁就守寡三年,遵守礼法、苦度青春的弱女子挥洒同情之泪呀。㈣、含冤的窦娥不想不明不白地死去,于是她发下三桩誓愿。

分角色朗读,一男生扮监斩官,一女生扮对白中窦娥,一女生读三桩誓愿。 其他同学思考:三桩誓愿是如何从时间、空间、地点及监斩官态度来写的? 点评朗读。

『同桌讨论,填表理解』: (出示小黑板,框中内容请学生填写)

内容 血溅白练 六月飞雪 亢旱三年 表现

应验时间 瞬间 一段时间 三年 时间越来越长

应验地点 法场 荒野 山阳 范围越来越广

监斩官态度答应 呵斥 怒喝 态度越来越强烈

(注:框内词语作参考,留作课堂上学生填写)

问:窦娥发三桩誓愿,要表达什么呢?

『同桌讨论,给个说法』:

窦娥发三桩誓愿,是在鸣冤,让世人知道她是被迫蒙冤、忍冤。(板书:鸣冤)同时表达出她的愤怒之情。窦娥希望感动天地,惩治邪恶。

窦娥被毁灭的过程,也是她不屈抗争的过程。

【附示板书设计】

蒙冤 时代造成窦娥悲剧

怨恨 → 悲愤→ 鸣冤(三桩誓愿)窦娥冤是时代造成

忍冤

㈤、同学们,假如我们就是导演,请闭上眼睛想象设计一下:此时眼前银幕上会是怎样的情景?

〖闭眼想,张口说〗

浮云遮住了红日,寒风悲鸣在耳畔。一道寒光闪过,殷( y ā n )红的热血飞向高空,直染得丈二白练一片血红。那红呀,由下喷上,飞溅的鲜血布满了银幕。

顷刻间,大雪纷飞。雪,洁白的雪,由上而下,纷纷扬扬,飞向银幕的每一角。篇二:窦娥冤教案

《窦娥冤》教 案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元杂剧的基础文化知识和作者关汉卿。

2、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戏曲的初步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朗读,自学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封建社会吏治腐败和统治者草菅人命的罪恶。

教学重点:了解元杂剧的基础文化知识,疏通文意,掌握剧情

教学难点:元杂剧的基础文化知识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

社会上流行一句口头禅:“真是比窦娥还冤哪!”窦娥是什么人?她因为什么受冤?冤到什么程度?什么使她受冤?今天我们就来鉴赏品味元代著名戏曲家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

二.文学文化常识:

(一)中国古典戏剧概述:

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且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她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花部等四种基本形式。

(二)元代杂剧和关汉卿

元曲分散曲和元杂剧。散曲分小令(一宫调一曲子)和套曲(一宫调数曲子);杂剧由散曲+“科”+“白”构成;散曲只有唱而杂剧是“唱+演”。

1.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①结构:元杂剧一般是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杂剧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②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京剧主要是有四个行当:生、旦、净、丑。

生行中有老生、武生、小生 、红生、娃娃生;旦行中有青衣(正旦)、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

净行中有正净 (重唱功 )、架子花(重工架)、武二花、摔打花、油花;

丑行中有文丑、武丑等

③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每一宫调各有它所属的曲牌,常用曲牌就有五百只以上。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戏剧角色背着舞台上其他人物对着观众说的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

2、了解关汉卿: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

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关汉卿《窦娥冤》、 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白朴《墙头马上》。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 悲剧之一。1956年,关汉卿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有“中国的莎士比亚”之称。

十大古典悲剧:马致远《汉宫秋》、纪君祥《赵氏孤儿》、高则诚《琵琶记》、冯梦龙《精忠旗》、孟称舜《娇红记》、李玉《精忠谱》、洪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方成培《雷峰塔》

三.初步感知课文:对照落实前面讲的元杂剧知识。

重点落实找出戏剧语言、角色、宫调、曲牌的表现样式。

(学生找后)明确:括号里面的小字是科介,括号外的小字是宾白,不带括号的大字是唱词。

【正宫】是宫调,如【端正好】、【滚绣球】等是曲牌名。本文第三折共出现10个曲牌,都属于正宫调。本文出现的角色有卜儿(蔡婆)、冲末(窦天章)、正旦(窦娥)、净(赛卢医)、副净(张驴儿)、孛老(张父)、外末(监斩官)《窦娥冤》教案

【自主学习】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嗟( )怨 罪愆( ) 衔( )冤亢( )旱 刽( )子手

提( )防湛湛( ) 阡陌( ) 偃( )旗鼓三通( )

苌( )弘 盗跖( )

2.解释加粗的词语

怎不将天地也生( )埋怨 不提防遭刑宪()

错勘( )贤愚枉( )作天待我嘱咐他几句话咱( )

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 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 )些纸钱

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 官吏每( )无心正法

断送( )出古陌荒阡 兀的()不是我媳妇儿二、合作学习: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1、快速浏览课文,为窦娥制作一张简要的年谱,包括发生的主要事件和生活状况(不幸遭遇)

三岁:七岁:

17岁:约18岁:

20岁:

小结:由此可见,窦娥的一生,是 的一生。

明确:1.三岁丧母;2、父女分离;3、与夫成亲;4、丧夫打击;5、流氓欺压,贪官污吏的毒刑和判决。 悲惨的一生

2、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窦娥在临刑前发下了三桩誓愿,这三桩誓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其中运用的四个典故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上均限四字语回答。)这四个典故所涉及的四个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浏览课文,概括故事情节。

楔子部分的情节:书生窦天章因连本带利欠蔡婆四十两银子被迫把七岁的女儿抵给她做童养媳,然后进京赶考去了。(序幕)

第一折的情节:庸医赛卢医欠蔡婆十两银子,心生歹意要勒死蔡婆却被张驴儿父子俩撞破,

【篇七】《窦娥冤》教案

窦娥冤优秀教案

窦娥冤

教学目标:

1.了解元杂剧的有关常识。2.理清《窦娥冤》的情节结构,弄清杂剧内容。3.理解主人公窦娥的性格特征,概括杂剧的主题。4.分析体会元杂剧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戏的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责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

2、对[端正好][滚绣球]等曲子的理解,以及对全剧情节高潮的认识。

3、情节冲突和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赏读法讨论法

第 一 课 时

一.教学导入:

在我国古代,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事情的结局都让人觉得凄凉悲惨,但人们都会把自己美好的愿望加在他们的身上,比如梁山泊与祝英台,虽生不能在一起,但人们让他们死后双双化蝶也算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刘兰芝和焦仲卿虽被逼而死,但两坟相依,两树相连,也是人们对他们的美好祝福吧!今天我们又将看到一个凄惨悲痛的富有浪漫气息的古冤案——《窦娥冤》。

二.元杂剧与关汉卿:

(一)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1)题目:

杂剧剧本结尾处有总括全剧情节的对句。对句末句为剧名全称。如《窦娥冤》:“秉鉴赏=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怨”。

(2)结构:

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个完整的故事,如《窦娥冤》。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如《西厢记》。

①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②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也有变例,如《西厢记》第四本就出现了莺莺、张生、红娘轮唱的情况。《窦娥冤》属旦本。

(3)角色:

①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 ②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

③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④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

⑤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

1 xiē

(4)宫调:

乐音七声:宫、商、角、徵、羽、变徵、变宫。

以宫为主的调式称“宫”,余称“调”,合称“宫调”。不同宫调之声情不同。《窦娥怨》第三折用正宫,适于表现“惆怅雄壮”的思想感情。

(5)套数:

亦称联套,是将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子,按照一定规则连缀起来,每套必有[尾],亦称[煞]。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窦娥冤》用正宫,其联套形式为[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叨叨令][快活三][鲍老儿][耍孩儿][二煞][一煞][煞尾]共10支曲子。

(6)曲词:

剧本中的唱词,即曲词,是按照曲牌规定的字数、句法、平仄、韵脚填写的,也可以在曲牌的规定之外,适当加入衬字或增句。每折的曲子必须一韵到底,不能换韵。《窦娥冤》套曲,押的是“先天”韵。

(7)宾白:

指剧中人的说白部分。”

宾白又分以下四种: 对白:人物对话;

独白:人物自叙;

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

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

(8)科介: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如“再跪科”“鼓三通、锣三下科”。

(二)作者关汉卿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倩女离魂》)、白朴(《墙头马上》)、马致远(《汉宫秋》)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

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其中《窦娥冤》被称为中国十大悲剧之一。他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家“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1838年《窦娥冤》就有英译本流传海外,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关汉卿与达·芬奇等同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的戏剧语言,被称为本色派之首。

三、理清节选部分的情节结构:

楔子(序幕): 交待背景,写出窦娥的悲苦身世。

第一折(开端):赛卢医为躲债欲杀蔡婆,蔡婆为谢恩引狼入室。

第二折(发展):张驴儿为逼婚误杀亲父,窦娥在公堂屈打成招。

第三折(高潮):赴法场窦娥指斥天地,明冤屈发下三桩誓愿。

启发:节选部分中,窦娥先后做了哪些事?课文可分为几场?

赴法场 怨天 (窦娥指斥天地)

见蔡婆 遗嘱 (窦娥告别婆婆)

在刑场 誓愿 (窦娥发下三桩誓愿)

2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元杂剧的有关知识 节选部分情节结构

二、分析文意:

阅读欣赏第一场戏 :

1、开场的舞台提示(宾白、科介)写了什么内容?起到什么作用?

开场科白描写了押解死囚的情景。渲染了一种阴森紧张、肃杀可怕的气氛,更加重了故事的悲剧气氛。 阅读“端正好”这支曲子:《窦娥冤》教案

1. 【端正好】这支曲子中,窦娥主要诉说了什么?

窦娥主要诉说了自己莫名其妙受到了惩罚,冤屈可以动地惊天。作者借助于窦娥由“屈”而“怨”的情感刻画,自然地引出了下一支曲子[滚绣球]。

2.【端正好】这支曲子里“没来由”“不提防”“动地惊天”三个词有什么样地表达效果? 没来由:更能突出窦娥的大屈大冤,表现出窦娥的清白无辜;对于官府,实则讽刺其诬陷得逞。 不提防:突显出世道、人心的险恶。动地惊天:主人公自知在人间已没有可以伸冤处,只能希望天地能感应,还自己一个清白。弱者地无奈,反映出了人间的黑暗。“动地惊天”可说是戏文之眼,为后面的三桩誓愿的实现埋下伏笔。

阅读“滚绣球” 这支曲子。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1.这支曲子的各句依次写了什么内容?

写了主人公先前认为世间自有鬼神主持公道,但接下来悲惨的遭遇让她不禁对天地鬼神产生了怀疑。

2.窦娥是被昏聩的官吏屈判成杀人死罪的,在《滚绣球》中为何要对天地日月鬼神进行猛烈的谴责呢?

①.封建社会,人民不仅在人身权利及政治经济上受压迫,而且在思想上受毒害。按当时观念,天地鬼神明察世上是非,主持人间公道。封建官吏为了愚民,也每每以青天自况。窦娥开始也受神权思想影响,相信“青天大老爷”能主持正义,赏善罚恶。

②.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觉醒过来,看清了“衙门自古向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的社会真相。 ③.主人公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反映了女主人公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也折射出当时广大人民的反抗精神。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突显窦娥的天大冤屈,怨恨,最终也只能转化一声声悲泣。作者借窦娥之口,对封建社会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尖锐的批判,同时,也表现了窦娥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

诀别婆婆:

1.窦娥为何哀求走后街?

“怕则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见”、“枉将他气杀也么哥” 说明她怕走后街是怕被她婆婆见到后让婆婆伤心。

2.这一情节表现了窦娥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对揭示主题有何作用?

3 zhí

①. 纵观全剧,作家在刻画窦娥反抗性格的同时,也注意逐一展现人物性格中温顺善良的一侧面,(“大堂之上,酷刑之下,为使婆婆免遭毒打,她甘愿牺牲自己,屈招了药杀公公的死罪。”)使窦娥的形象更加清晰与丰富。而剧作家越是刻画她的善良,也就越发显出其冤屈,她的抗争与反抗也就越发令人同情。

②. 一个心地善良的百姓竟被昏官断为杀人的凶手,足见当时的吏治是何等的腐朽。突出了窦娥所处的社会环境的黑暗,现实的残酷。从而激起人们对窦娥的深切同情。

3.窦娥临死前反复叮嘱婆婆要祭奠她,是出于怎样的思想感情?

⑴、体现窦娥难以舍别婆婆,表现了她对婆婆的挂念;

⑵、增强悲剧气氛,白发人送黑发人,白发人祭奠黑发人,这样的场景更加突出社会黑暗,无公道可言。

赏析三桩誓愿

1、窦娥的三桩誓愿分别是哪三桩?其实质分别是什么?

(1)血溅白练 ——希望刑场上的人们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

(2)六月飞雪 ——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上天得到反应。

(3)三年干旱 ——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伸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

2、这三桩誓愿之间,有何内在联系?在全剧中地位如何?

①这三桩誓愿,层层深入地表现了窦娥对自己无辜蒙冤的强烈愤怒、坚决反抗。

②是她反抗性格的顶点,是全剧高潮。

3、三桩誓愿的实现采用了什么手法?说说这种手法的艺术效果?

①浪漫主义手法。通过奇特的构思,借助于想象,借助于天地震惊、人神共怒的艺术处理,使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乃至实现的事在艺术舞台上发生并得以应验。

②既能证明窦娥冤情实在是真,又能增强悲剧气氛。从观众角度来看,符合一般民众善恶有报的心理,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能引起观众更多的共鸣,也表现了作者鲜明的爱憎

5、这部分内容上,作者还运用了哪些典故?

主要是典故:苌弘化碧、 望帝啼鹃、 六月飞霜、 东海孝妇。

四、课堂小结:

前两场戏中,窦娥的感情由屈而怨,由怨到悲,初步展示了她的反抗精神,她温顺善良的品格。同时,也激起了人们对她命运的深切同情,对黑暗社会的憎恨。尤其是最后三桩誓愿,更是窦娥个性的最高展现,是全剧最震撼人心的地方。

附:板书设计:

指斥天地 怨(否定天地 揭露社会 反抗精神)

诀别蔡婆 悲(温顺善良)

三桩誓愿 冤

4

【篇八】《窦娥冤》教案

窦娥冤教案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元杂剧的基础文化知识和作者关汉卿。

2、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戏曲的初步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朗读,自学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封建社会吏治腐败和统治者草菅人命的罪恶。

教学重点:了解元杂剧的基础文化知识,疏通文意,掌握剧情

教学难点:元杂剧的基础文化知识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

社会上流行一句口头禅:“真是比窦娥还冤哪!”窦娥是什么人?她因为什么受冤?冤到什么程度?什么使她受冤?今天我们就来鉴赏品味元代著名戏曲家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

二.文学文化常识:

(一)中国古典戏剧概述:

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且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她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花部等四种基本形式。

(二)元代杂剧和关汉卿

元曲分散曲和元杂剧。散曲分小令(一宫调一曲子)和套曲(一宫调数曲子);杂剧由散曲+“科”+“白”构成;散曲只有唱而杂剧是“唱+演”。

1.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①结构:元杂剧一般是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杂剧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②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京剧主要是有四个行当:生、旦、净、丑。

生行中有老生、武生、小生 、红生、娃娃生;旦行中有青衣(正旦)、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

净行中有正净 (重唱功 )、架子花(重工架)、武二花、摔打花、油花;

丑行中有文丑、武丑等

③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每一宫调各有它所属的曲牌,常用曲牌就有五百只以上。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戏剧角色背着舞台上其他人物对着观众说的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

2、了解关汉卿: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关汉卿《窦娥冤》、 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白朴《墙头马上》。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 悲剧之一。1956年,关汉卿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有“中国的莎士比亚”之称。

十大古典悲剧:马致远《汉宫秋》、纪君祥《赵氏孤儿》、高则诚《琵琶记》、冯梦龙《精忠旗》、孟称舜《娇红记》、李玉《精忠谱》、洪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方成培《雷峰塔》

三.初步感知课文:对照落实前面讲的元杂剧知识。

重点落实找出戏剧语言、角色、宫调、曲牌的表现样式。

(学生找后)明确:括号里面的小字是科介,括号外的小字是宾白,不带括号的大字是唱词。

【正宫】是宫调,如【端正好】、【滚绣球】等是曲牌名。本文第三折共出现10个曲牌,都属于正宫调。本文出现的角色有卜儿(蔡婆)、冲末(窦天章)、正旦(窦娥)、净(赛卢医)、副净(张驴儿)、孛老(张父)、外末(监斩官)

【自主学习】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嗟( )怨 罪愆( ) 衔( )冤 亢( )旱 刽( )子手提( )防 湛湛( ) 阡陌( ) 偃( )旗 鼓三通( )苌( )弘 盗跖( )

2.解释加粗的词语

怎不将天地也生( )埋怨 不提防遭刑宪( )

错勘( )贤愚枉( )作天 待我嘱咐他几句话咱( )

我窦娥向哥哥行( )有句言 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 )些纸钱

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 ) 官吏每( )无心正法

断送( )出古陌荒阡 兀的( )不是我媳妇儿

二、合作学习: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1、快速浏览课文,为窦娥制作一张简要的年谱,包括发生的主要事件和生活状况(不幸遭遇) 三岁:丧母 七岁:父女分离17岁: 与夫成亲 约18岁:丧夫打击

20岁:流氓欺压,贪官污吏的毒刑和判决

小结:由此可见,窦娥的一生,是 悲惨 的一生。

2、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窦娥在临刑前发下了三桩誓愿,这三桩誓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其中运用的四个典故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上均限四字语回答。)这四个典故所涉及的四个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浏览课文,概括故事情节。

楔子部分的情节:书生窦天章因连本带利欠蔡婆四十两银子被迫把七岁的女儿抵给她做童养媳,然后进京赶考去了。(序幕)

第一折的情节:庸医赛卢医欠蔡婆十两银子,心生歹意要勒死蔡婆却被张驴儿父子俩撞破,张驴儿乘机逼蔡婆婆媳俩分别嫁给他们父子俩,蔡婆无奈之下答应了,回家后遭到生性刚烈的窦娥的责骂与反对,只好先让张驴儿父子在家中住下。(开端)

第二折的情节:张驴儿为达目的心生恶意,找赛卢医讨了毒药欲毒死蔡婆,阴差阳错被他父亲喝了,张驴儿顺势栽赃窦娥,逼她私了,嫁与自己为妻,被刚烈的窦娥断然拒绝,于是,两人对簿公堂,却不料碰上桃杌这个昏官,偏听张驴儿一面之词,窦娥为保蔡婆被屈打成招判了死刑。(发展)

第三折的情节:在被押往法场的路上,窦娥激愤之下指天骂地,并在行刑前许下三桩誓愿——血飞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以示冤屈,窦娥死后誓愿一一应验。(高潮)

五、教师补充第四折的情节:窦天章考取进士,官至肃政廉访使,到山阴考察吏治。窦娥的鬼魂向她父亲诉冤,窦天章查明事实,为窦娥昭雪了冤案。(结局)

课堂小结:

课文每部分主要的人物矛盾分别是什么?从每部分的故事情节中,你窥见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环境?

楔子 : 窦天章上京赶考,窦娥被卖抵债。

窦-----蔡 :高利贷剥削严重,知识分子穷困潦倒。

一折:张驴儿父子逼婚,窦娥据理拒婚。

蔡、窦----张:社会混乱,地痞横行,善良人们受欺凌

二折:张驴儿弄巧成拙毒死其父,窦娥屈打成招救蔡婆婆。

张驴儿----窦娥:以强欺弱,以恶欺善

三折:窦娥被押赴刑场, 临刑发下三桩誓愿。

桃杌----窦娥:官吏昏聩、法制黑暗,百姓有口难言。

六、学生质疑:(熟悉课文内容,重点是课文中的字词意义,学案上的基础知识和讲解)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窦娥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

学习过程:(分析第三折)

一.品读精彩段落,分析人物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1、根据10个曲牌和故事情节,把课文分成若干层次。

明确:10个曲牌有3个层次。使剧情有张有弛,有烘托、有渲染,扣人心弦,催人泪下。 第一层是[端正好][滚绣球]两个曲牌,大意是窦娥指斥天地鬼神。

第二层是[倘秀才]至[鲍老儿]四个曲牌,大意是窦娥告别婆婆。

第三层是[耍孩儿]至[煞尾]四个曲牌。大意是窦娥发下三大誓愿。

2.朗读[端正好][滚绣球],并思考问题

①指导朗读,正宫调高亢激越。

②窦娥是被昏聩的官吏屈判成杀人死罪的,为什么要指斥天地鬼神?

明确:对天地鬼神的指斥,实际上是对黑暗社会的控诉与抗议,对当时社会法制和统治秩序的否定。总之直抒胸臆高亢激越酣畅淋漓地表达了主人公的满腔怨恨,体现了抒情性。 ③找出本段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明确:对比以及对偶句、反问句、词语反复等的运用,不仅使主人公的满腔怨恨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而且句式整齐,节奏鲜明,具有强烈的表达效果。这两个曲牌的唱腔高亢激越,音乐的艺术形式和思想内容和谐统一,自有一种强烈的感人力量。

④再读[滚绣球]。要读出窦娥的情感来。

⑤这一部分让我们看到了窦娥的什么性格特点?

明确:有反抗精神。(这种反抗精神是在外界迫害下激发出来并迅速高涨的,是人物性格合理的发展。

3、分析【倘秀才】至【鲍老儿】

思考:这一部分里窦娥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体现了窦娥性格中的哪一面?这样写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①提出坚决走后街。从“左侧右偏”“前合后偃”两句可见窦娥在赴刑场途中所受的苦难,可她还要提出坚决走后街,舍近而求远。为什么呢?因为窦娥的婆婆住在前街,怕婆婆看见自己受刑而伤心。②然而,她的婆婆还是迎面赶来了。从她的诉说里我们知道她是为了婆婆免造拷打,屈招药死了公公。③临刑之际嘱托后事,悲痛之极,还劝慰婆婆不要烦恼哭泣,替婆婆设身处地地考虑,一片孝心。

表达效果:充分展示了善良的一面,与反抗映衬,使形象更鲜明丰满;为下文窦娥感情的总爆发,蓄积气势,极言善良更能突出怨情不浅,原本如此善良,却又如此冤屈,更能引起人们的同情,震撼力悲剧感大大加强了。

(鲁迅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作者把悲剧主人公心灵深处最美好最闪光的东西展示给观众,然后又使观众看到它的毁灭。这体现了悲剧的特点,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思考:窦娥的这一性格特点在前两折中有没有体现?

明确:她听说要对婆婆用刑,不忍心婆婆受苦,而屈打成招。

4、 分析第三部分:

分析窦娥临刑时发出的三桩誓愿,说明她所希望的是什么?这体现了窦娥身上的什么精神? 明确:世人看到自己的冤屈;强烈的反抗精神。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理解课文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

学习过程:

一、读“三桩誓愿”部分,理解课文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

三桩誓愿:①血洒白练:不落红尘。②六月飞雪:洁白不染。③亢旱三年:惩罚世道。 ①剧作家为什么要在这折戏的结尾安排“三大奇愿”的情节?

明确:窦娥在临刑时发下三桩奇愿,从内容上看,一愿比一愿深刻而强烈。这不仅把自己的冤情昭示世人,而且在感天动地,让人们都知道“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这三桩奇愿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官吏昏聩,法制腐败,人民蒙受奇冤而又呼告无门的真实情况。它着力表现主人公与社会恶势力“争到头,斗到底”的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甚至产生了超乎自然之上的感天动地的力量。三桩奇愿也是剧作家的社会政治观点和美好理想的形象体现。作者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通过奇特的构思,凭借想象,借助于天地震惊、人神共怒的艺术处理,使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或实现的事在舞台上民生并得以应验。这样的安排和处理,虽违背事物的常理,却又合乎人情,从而有力地体现了广大人民伸张人间正义、惩治贪官污吏、洗雪天下冤屈的坚强意志与美好愿望。

② 剧作者写两桩誓愿的应验,这在艺术性方面有什么效果?

明确:作品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不仅设计了三桩誓愿,而且写了两桩誓愿的应验,显示了正义抗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这是本折也是全剧刻画主人公形象最有力的一笔,是作品艺术性的集中体现,使悲剧气氛更加浓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节更生动,主题思想更深刻,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充满着奇异的浪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③ 拓展延伸:

在中国古代的一些优秀文学作品中,结尾采用浪漫主义的艺术表现手法,用想象、夸张的艺术形象,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愿望,如《孔雀东南飞》《梁祝》等,它们有什么共通之处?

明确:课文写窦娥临刑发出三桩誓愿,她的冤屈和抗争感天动地。不仅表明窦娥的冤屈深重、反抗的强烈,而且显示她的愤怒抗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当时人民的反抗情绪和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理想。

《孔雀东南飞》写刘兰芝和焦仲卿殉情和合葬,墓上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他们的精魂化为鸳鸯,生时离散,死后团聚,朝夕相伴,情意缠绵。这里所显现的情形和所蕴涵的感情很美,委婉地表达了对二人忠贞爱情的赞颂和对他们被迫害而死的无限同情,反映了人们追求婚姻自由和向往爱情幸福的美好愿望。

两篇作品都运用了大胆的想象。这种想象可以使悲剧气氛更浓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节更生动,主题更深刻,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充满奇异的浪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两篇作品的内容都是植根于现实生活的,但其中理想化的情节在现实生活中则是不可能出现的。作品通过想象、夸张,以超现实的情节,让美好的愿望在作品中得以实现,以寄寓作者的爱憎,反映人民的情绪和理想。结合作品内容来看,这种写法表现了作品揭露社会矛盾的深刻性和解决社会矛盾的理想化。同时,这也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喜爱大团圆的结局的文化心理和审美习惯,以及传统的文学作品扬善惩恶的教化功能

二、合作探究

1、窦娥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我们在阅读作品时,要注意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思考,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三个方面: ①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面对这些方面,我们该如何思考呢? 一般可以从四个方面揣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