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菜花

时间:2021-10-26 17:50:57 节日作文

第一篇:《丁立梅散文》

像菜花一样幸福地燃烧

丁立梅

油菜花开了,不多的几棵,长在人家檐下的花池里。这是城里的油菜,绝对不是长着吃的,而是长着看的。

跟他说,菜花开了呢。他一脸惊喜,说,找个时间看菜花去。这是每年,我们的出行里,最为隆重的一节。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城里人兴起看菜花热,每年春天,都成群结队的,追到城外看菜花。一些地方的菜花,因此出了名,譬如江西婺源的菜花,云南罗平的菜花。

有一年秋,我对婺源作了迷,收拾行装准备去。朋友立即劝阻,说,你现在不要去呀,你等到春天再去呀,春天有菜花可看呢。笑着问他,婺源的菜花,怎样的好看?他说,一望无际燃烧呀,就那样燃烧呀。

笑。哪里的菜花,不是这样燃烧着的?所有的菜花,仿佛都长了这样一颗心,热情的,率真的。一朝绽开,满腔的爱,都燃成艳丽。有坡的地方,是满坡菜花,有田的地方,是满田菜花。整个世界,亲切成一家。

我是菜花地里长大的孩子。故乡的菜花,成波成浪成海洋。那个时候,房是荡在菜花上的,人是荡在菜花上的。仿佛听到哪里噼啪作响,花就一田一田开了。大人们是不把菜花当花的,他们走过菜花地,面容平静。倒是我们小孩子,看见菜花开,疯了般地抛洒快乐。没有一个乡下的女孩子,发里面没戴过菜花。我们甚至为戴菜花,编了歌谣唱:“清明不戴菜花,死了变黄瓜。”现在想想,这歌谣唱得实在毫无道理,菜花与黄瓜,哪跟哪呀。可那时唱得快乐啊,蹦蹦跳跳着,死亡是件遥远而模糊的事,没有悲伤。一朵一朵的菜花,被我们插进发里面,黄艳艳地开在头上。

也去扫坟。那是太婆的坟,坟被菜花围着,是黄波涛里荡起的一斗笠。想太婆日日枕着菜花睡,太婆是幸福的罢。感觉里,不害怕。

这个时候,照相师傅背着照像器材下乡来了。他走到哪个村子,哪个村子就过节般的热闹。女人们的好衣服都被翻出来了,穿戴一新地等着照相。背景是天然的一片菜花黄,衬得粗眉粗眼的女人们,一个个娇媚起来。男人看女人的目光,就多了很多温热。我祖母是不肯我们多多拍照的,说那东西吸血呢。但她自己却

忍不住也拍了一张,端坐在菜花旁,脸笑得像朵怒放的菜花。

读过一首写菜花的诗,极有趣:“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诗里,调皮的孩子,追逐着一只飞舞的蝴蝶。蝶儿被追进菜花丛,留下孩子,盯着满地的菜花在寻找,哪一朵菜花是那只蝶呢。

张爱玲的外国女友炎樱,曾说过一句充满灵性的话:“每一只蝴蝶,都是从前的一朵花的鬼魂,回来寻找它自己。”若果真如此,那满世界的菜花,该变成多少的蝶?这实在是件美极的事。

菜花开得最好的时候,我选了一个大晴天,和他一起去乡下看菜花。一路观着菜花去,一路看着菜花回,心情好得菜花似的,幸福地燃烧。这个时候想的是,就算生命现在终止,我们也没有遗憾了,因为我们深深爱过,那一地的菜花黄。

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

丁立梅

没事的时候,我喜欢伏在三楼的阳台上,往下看。

那儿,几间平房,座西朝东,原先是某家单位做仓库用的。房很旧了,屋顶有几处破败得很,像一件破棉袄,露出里面的絮。“絮”是褐色的木片子,下雨的天,我总担心它会不会漏雨。

房子周围长了五棵紫薇。花开时节,我留意过,一树花白,两树花红,两树花紫。把几间平房,衬得水粉水粉的。常有一只野鹦鹉,在花树间跳来跳去,变换着嗓音唱歌。

房前,码着一堆的砖,不知做什么用的。砖堆上,很少有空落落的时候,上面或晒着鞋,或晾着衣物什么的。最常见的,是两双绒拖鞋,一双蓝,一双红,它们相偎在砖堆上,孵太阳。像夫,与妇。

也真的是一对夫妇住着,男的是一家公司的门卫,女的是街道清洁工。他们早出晚归,从未与我照过面,但我听见过他们的说话声,在夜晚,喁喁的,像虫

鸣。我从夜晚的阳台上望下去,望见屋子里的灯光,和在灯光里走动的两个人影。世界美好得让人心里长出水草来。

某天,我突然发现砖堆上空着,不见了蓝的拖鞋红的拖鞋,砖堆一下子变得异常冷清与寂寥。他们外出了?还是生病了?我有些心神不宁。

重“见”他们,是在几天后的午后。我在阳台上晾衣裳,随意往楼下看了看,看到砖堆上,赫然躺着一蓝一红两双绒拖鞋,在太阳下,相偎着,仿佛它们从来不曾离开过。那一刻,我的心里腾出欢喜来:感谢天!他们还都好好地在着。

做宫廷桂花糕的老人,天天停在一条路边。他的背后,是一堵废弃的围墙,但这不妨碍桂花糕的香。他跟前的铁皮箱子上,叠放着五六个小蒸笼,什么时候见着,都有袅袅的香雾,在上面缠着绕着,那是蒸熟的桂花糕好闻的味道。 老人瘦小,永远一身藏青的衣,藏青的围裙。雪白的米粉,被他装进一个小小的木器具里,上面点缀桂花三两点,放进蒸笼里,不过眨眼间,一块桂花糕就成了。

停在他那儿,买了几块尝。热乎乎的甜,软乎乎的香,忍不住夸他,你做的桂花糕,真的很好吃。他笑得十分十分开心,他说,他做桂花糕,已好些年了。 我问,祖上就做么?

他答,祖上就做的。

我提出要跟他学做,他一口答应,好。

于是我笑,他笑,都不当真。却喜欢这样的对话,轻松,愉快,人与人,不疏离。

再路过,我会冲着他的桂花糕摊子笑笑,他有时会看见,有时正忙,看不见。看见了,也只当我是陌生的,回我一个浅浅的笑,——来往顾客太多,他不记得我了。但我知道,我已忘不掉桂花糕的香,许多小城人,也都忘不掉。

现在,每每看到老人在那里,心里便很安然。像小时去亲戚家,拐过一个巷道,望见麻子师傅的烧饼炉,心就开始雀跃,哦,他在呢,他在呢。

麻子师傅的烧饼炉,是当年老街的一个标志。它和老街一起,成为一代人的记忆。

卖杂粮饼的女人,每到黄昏时,会把摊子摆到我们学校门口。两块钱的杂粮饼,现在涨到三块了,味道很好,有时我也会去买上一个。

时间久了,我们相熟了。遇到时,会微笑、点头,算作招呼。偶尔,也有简短的对话,她知道我是老师,会问一句,老师,下课了?我答应一声,问她,冷吗?她笑着回我,不冷。

我们的交往,也仅仅限于此。淡淡的,像路边随便相遇到的一段寻常。 我出去开笔会,一走半个多月。回来后,正常上班,下班,没觉得有什么不同。

女人的摊子,还摆在学校门口,上面撑起一个大雨篷,挡风的。学生们还未放学,女人便闲着,双手插在红围裙兜里,在看街景。当看到我时,女人的眼里跳出惊喜来,女人说,老师,好长时间没看到你了。

当下愣住,一个人的存在,到底对谁很重要?这世上,总有一些人记得你,就像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凡来尘往,莫不如此。

第二篇:《散文》

——现代散文阅读(1)

带着明确的“阅读关注”去读文章

文体特征

深入理解“形散而神不散”

散文文体的最大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主要指材料的散漫,但这些材料貌似松散甚至琐屑,但琐而有纲,琐而有序,被一条思想的红线贯串,聚合,这就是我们通常所称作的“神”

从“形散”的角度看,散文是不易把握的一种文体。古今中外那些优秀的散文作品,就好比风行水上,纵横驰骋,洒脱不羁。刘熙载将此谓之为“飞”,认为“文如云龙雾豹,出没隐见,变化无穷”;又云“文之神妙,莫过于能飞。庄子之言鹏曰‘怒而飞’,今观其文,无端而来,无端而去,殆得‘飞’之机者”(《文概》)。散文这“无端而来,无端而去”的“飞”的艺术,同学们最需关注。

阅读散文,思想倾向先可以不问,结构技巧也可以先不去管,关键在于必须窥见文章从何“飞”来,又如何“飞”去。这文章飞动的来龙去脉,人们常称之为“线索”。如果我们把作者行文的线索牵住了,然后再披文入情,沿波讨源,此时,其文章无论怎样“出没隐见,变化无穷”地飞来飞去,读者一样能够循干理枝,牵一线而明全篇。

以孙犁《菜花》为例谈结构

每年春天,去年冬季贮存下来的大白菜,都近于干枯了,做饭时,常常只用上面的一些嫩叶,根部一大块就放置在那里。一过清明节,有些菜头就会鼓胀起来,俗话叫做菜怀胎。

慢慢把菜帮剥掉,里面就露出一株连在菜根上的嫩黄菜花,顶上已经布满像一堆小米粒的花蕊。把根部铲平,放在水盆里,安置在书案上,是我书房中的一种开春景观。

菜花,亭亭玉立,明丽自然,淡雅清净。它没有香味,因此也就没有什么异味。色彩单调,因此也就没有斑驳。平常得很,就是这种黄色。但普天之下,除去菜花,再也见不到这种黄色了。

今年春天,因为忙于搬家,整理书籍,没有闲情栽种一株白菜花。去年冬季,小外孙给我抱来了一个大旱萝卜,家乡叫做灯笼红。鲜红可爱,本来想把它雕刻成花篮,撒上小麦种,贮水倒挂,像童年时常做的那样。也因为杂事缠身,胡乱把它埋在一个花盆里了。一开春,它竟一枝独秀,拔出很高的茎子,开了很多的花,还招来不少蜜蜂儿。{散文菜花}.

这也是一种菜花。它的花,白中略带一点紫色,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它的俱在,营养不缺,适于放在院中。正当花开得繁盛之时,被邻家的小孩,揪得七零八落。花的神韵,人的欣赏之情,差不多完全丧失了。

今年春大,清明前后,接连几天,刮得天昏地暗,厨房里的光线,尤其不好。有一天,天晴朗了,我发现桌案下面,堆放着蔬菜的地方,有一株白菜花。它不是从菜心那里长出,而是从横放的菜根部长出,像一根老木头长出的直立的新枝。有些花蕾已经开放,耀眼地光明。我高兴极了,把菜帮菜根修了修,放在水盂里。

我的,又有一株菜花了。这是天赐之物。

家乡有句歌谣:十里菜花香。在童年,我见到的菜花,不是一株两株,也不是一亩二亩,是一望无边的。春阳照拂,春风吹动,蜂群轰鸣,一片金黄。那不是白菜花,是油菜花。花色同白菜花是一样的。

一九四六年春天,我从延安回到家乡。经过八年抗日战争,父亲已经很见衰老。见我回来了,他当然很高兴,但也很少和我交谈。有一天,他从地里回来,忽然给我说了一

句待对的联语: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他说完了,也没有叫我去对,只是笑了笑。父亲做了一辈子生意,晚年退休在家,战事期间,照顾一家大小,艰险备尝。对于自己一生挣来的家产,爱护备至,一点也不愿意耗损。那天,是看见地里的油菜长得好,心里高兴,才对我讲起对联的。我没有想到这些,对这幅对联,如何对法,也没有兴趣,就只是听着,没有说什么。当时是应该趁老人高兴,和他多谈几句的。

没等油菜结籽,父亲就因为劳动后受寒,得病逝世了。临终,告诉我,把一处闲宅院卖给叔父家,好办理丧事。

现在,我已衰暮,久居城市,故园如梦。面对一株菜花,忽然想起很多往事。往事又像菜花的色味,淡远虚无,不可捉摸,只能引起惆怅。

人的一生,无疑是个大题目。有不少人,,想把它撰写成一篇宏伟的文章。我只能把它写成一篇小文章,一篇像案头菜花一样的散文。菜花也是生命,凡是生命,都可以成为文章的题目。

思考路径:可以打破顺序,由易而难,由显而晦,由局部而整体,再由整体反观局部,直到全局轮廓,清晰呈现。

• A、这一部分写了什么?

• B、它与下一部分有着怎样的关联?

• C、一共几个部分?彼此之间的关系?

• D、最终归为何处?顺序、详略为什么这样安排? ……

这一部分写了什么?

• 1、文章为我们介绍了几种菜花?它们具有那些共同特征?(6分)

• 文章描写了三种菜花:书房案头、厨房桌下的白菜花,院中花盆里的萝卜花,田地

里一片金黄的油菜花。(2分)这三种菜花有着共同的外在特点:颜色素淡、色彩单调、味淡、朴素平常。然而,它们都有顽强的生命力,也能“亭亭玉立”,供人们欣赏。(4分)

它与下一部分有着怎样的关联?

• 2、文章插叙关于父亲的往事,似乎与“菜花”关联不紧,请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的。(5

分)

2、答案:父亲是一个普通平凡、“艰险备尝”的小商人,平淡的人生中蕴涵了丰富的内涵,这些和菜花的内蕴相吻合;(2分)作者运用联想,由物及人,赞叹父亲平凡而艰辛的一生,使菜花言近旨远,含义深刻,正是散文中“形散而神不散”的特征表现所在。(3分)

最终归为何处?(卒章见志)

……没等油菜结籽,父亲就因为劳动后受寒,得病逝世了。临终,告诉我,把一处闲宅院卖给叔父家,好办理丧事。

现在,我已衰暮,久居城市,故园如梦。面对一株菜花,忽然想起很多往事。往事又像菜花的色味,淡远虚无,不可捉摸,只能引起惆怅。

人的一生,无疑是个大题目。有不少人,竭尽全力,想把它撰写成一篇宏伟的文章。我只能把它写成一篇小文章,一篇像案头菜花一样的散文。菜花也是生命,凡是生命,都可以成为文章的题目。

主题自然显现

4、作者在最后一段说“人的一生,无疑是个大题目”,又说“我只能把它写成一篇小文章”,这“大题目”与“小文章”之间是否矛盾,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

4、答案:并不矛盾。“大题目”是说人生的内涵丰富,可以追求轰轰烈烈,也可以选择平平淡淡;“小文章”是说人生未必一定要追求轰轰烈烈,做一个平凡的人,在自己的一生中踏踏实实地工作和生活,这样的人生同样也是充实而丰满的。(意思对即可){散文菜花}.

散文复习的“两个抓手”

2、 强化“问题意识”

不要出现方向性的错误:读题、审题要有明确的问题指向意识。要重点关注“问点”,关注关键词,即问题的关键处;要从心理上养成捕捉“问点”和“关键词”的意识,一读题目,自然而然地关注这些要素,而不是在整道题目上从头到尾“游来游去”,更不能在无用信息上兜圈子。

2009年天津卷《老屋》

18.文中“如同鸟儿的归巢”和“宛如……年近六旬的初老之人”两处分别体现出作者对自家老屋怎样的情感?(4分)

答案:对温馨老屋的依恋-----老屋凝聚了亲情,提供了心灵的庇护。

对沧桑老屋的感慨-----老屋见证了世事变迁,年华流逝。

关上咿呀作响的木门,我到一位朋友家去做客。我们是同龄人,他高我矮,他瘦我胖。儿时,我们一起光着屁股在村前的水塘中戏水,后来又一道去放牛,在田边戽水捉 鱼。当晚霞在天边辉映出红色或紫橙色的霞光,我们把斗笠挂在身后,骑在水牛背上,慢悠悠晃悠悠一高一低地回家来。

19.第五自然段划线部分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趣?语言表达有何特点?这段文字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6分)

通过对儿时生活片段的回忆,表现了淳朴、快乐、悠然自在的乡村童趣。生动形象有画面感,朴实自然有乡土气息。引起下文。

20.请你结合对文中“历史以一时难测的高速冲向前方”这句话的理解,分析本文主旨。为凸显文章主旨,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4分)

句意理解:社会进步速度惊人。本文主旨:通过感叹新房迅速变“老”,反映了社会发展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表现手法:对比。

散文复习的“必练环节”

除了“文体意识”和“问题意识”的欠缺,失分的另一个因素是“表述能力”的薄弱。所以建议大家:

1、 应有“动笔”的习惯;

2、 应有“踩点”的意识;

3、应有“反观”的习惯。

——现代散文阅读(2)

一、 析结构

对结构的研究不能停留在“这一部分写了什么,那一部分写了什么”的概括层面,要分析、思考:

1、 这些部分都是为“谁”服务的?这个“谁”就是中心,就是主旨,就是“神”;

2、这些部分串联起来,就其呈现的“轨迹”而言,就是文章的“思路”,就是“线索”;

3、这些部分与“神”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于是就有了“伏笔”、“铺垫”、“扬抑”、“衬托”等等关系;

4、这些部分彼此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于是就有了“详略”、“正侧”、“呼应”、“升华”等等关联。

阅读散文,首要的是从“形神统一”的高度分析文章的脉络。叶圣陶先生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散文的材料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组织在作品中的,作品的结构就是它的思路的具体展现。高考试题常常通过对作品的结构进行设题,考查学生对作品的思路的把握能力。

例如:

• 09全国卷Ⅰ《彩色的荒漠》:

• 14.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点?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

写有什么用意。(4分)

• 第二问:①为表现石油工人为祖国人民所做的巨大贡献埋下伏笔;

②为下文要描写的彩色的建筑物形成鲜明的对比;③先抑后扬,激发读者兴趣。

• 09全国卷Ⅱ《岳桦》:

• 14.第二段中,作者在描写长白山之行时插入了一段事后的回忆,这

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 答案:①补充解释旅行中的印象;②为下文描写岳桦进行铺垫。

09江苏卷《上善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