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

时间:2021-10-26 17:33:54 节日作文

【篇一】特级教师

特级教师必须上课            中国教育报    2003-08-15    浙江省桐乡市 午马    教育界一直存在着一个奇怪的现象,职称越高,课时越少,有些特级教师就根本不用上课。远的不说,就说笔者所在的学校,就有3位特级教师,其中有两位不用上课,另一位也只教了一个班级(本来要教3个班才满工作量)。据同事说,别的学校也有类似的情况。   特级教师不用上课,其真正原因,大概不外乎这么几种。其一,特级教师工作繁忙。特级教师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为数不多。有些教师一评上特级教师就被推荐当了领导,领导工作繁忙,当然有理由可以不用上课了,或者减少课时。而有些教师本来就是领导,一忙就不上课了!   其二,也有可能是水平有限。虽然评上了特级教师,但据说不少教师凭的是他的老资格,凭的是他在教育界比较有名的声望。几年下来,鞠躬尽瘁,为教育界做的事情确实不少,但至于上课不是跟不上时代要求,就是方法不对。举个例子来说,这几年虽然有所缓解,但教师依然很紧缺,我们学校就请过一位外校的特级教师来代课,但每次考试下来,班级平均分总是拖年级的后退,试想真正有水平的特级教师教学成绩会这样差吗?   前一段时间,我校青年教师集体提出了一个建议,要求学校的特级教师开设示范课,却都被委婉拒绝,理由是:“上课上得好不好主要靠自己。”是的,上课上得好不好主要靠自己,但特级教师经过示范的作用,可以加速青年教师成长。何况,给青年教师上上示范课也是特级教师的职责,怎么一评上特级教师就忘了呢?令人不得不怀疑某些人真正的水平。   特级教师不上课,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何为特级教师?就是教育思想先进,教学水平高,专业知识扎实,它是中小学教师的最高荣誉,不具备这些东西能评上特级教师吗?而如今特级教师却不用上课,这真是教育资源的浪费!这是其一。其二,不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青年教师初出茅庐,教学经验非常欠缺,听优秀教师的课是青年教师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而如今特级教师却不上公开课作示范,这岂能不耽误青年教师的尽快成长!再说,特级教师拿了国家特殊的津贴,却不亲自上教育教学的前线,不直接从事教育教学的活动,这岂不是白白浪费了国家的钱财!   特级教师也是教师,教师就应该给学生上课。著名的特级教师魏书生,虽然忙于工作,经常出门在外,但他始终没有放弃两个班的教学任务。上海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虽然已过古稀之年,但她还没有完全离开心爱的三尺讲台。前几年,听到一个消息,国家教育部已经明文规定教授必须上课,而且必须给本科生上课,我高兴不已。在此,我要大声呼吁:特级教师也必须上课!   

【篇二】特级教师

我为何不能成为一名特级教师

我怎么不能成为一名“特级教师”呢

从十一月下旬开始参评河南省第十一届特级教师以来,我,一个只会围绕家庭、教室、校园转的普通而平凡的教师,便有了一段普通而平凡的经历,也有了自己关于人生态度、职业信仰、职称评选方面的思考。以下小文,算是我这段经历的另类收获吧。

一、为“荣誉”而去——申报的缘由

见到县教育局关于河南省做好第11届特级教师评选的通知,犹豫再三,自己还是决定通过年级向学校提出申报要求,学校研究时又经过准备以集体“弃权”表示学校对多年评不上特级教师的抗议到为“荣誉而战”支持我申报(作为省示范性高中、每年为高等院校输送一千多名优秀学生,十余年竟没有一位教师可以进入市级候选)。最终,决定正式推荐我参加这次申报。县教体局也非常正式地为这次特级教师的评选成立了领导小组,组成了由现场临时从校长、教育行政干部以及教师代表中抽签确定的31名评委。他们在我们十几名候选人陈述工作经历、业绩和现场展示任现职以来取得的各项荣誉后进行了现场评选,最后确定了包括我在内的2名候选人。县教体局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门为我发了[2013]161号文件:特推荐“在本专业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教育科研上都有较深造诣,为推动我县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教育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的”的我为特级教师候选人。

二.这样的我,能入选吗

我就是一个生在两代做教师的家庭、不到20岁就开始中学教学、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在一个单位一呆就是几十年、最多时教过高中四个文科班历史课的平凡而普通的教师。我的业绩只能和有着类似经历的中学一线教师一样:

——作为一线教师,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经我直接送毕业的学子有十几届,其中包括1998年河南省文科状元和一大批先后考入北大、人大等著名院校的高素质人才。

——作为学校拜师带徒活动的指导教师和历史学科的教研组长,我先后指导出师的十余名徒弟现在都成为中学历史教学的中坚力量;作为一名学科带头人,曾被聘为在驻马店市历史学科新教材培训老师,多次为市高三复系备考研讨会上示范课并获奖;

——作为一位过国家级骨干教师,曾参与过由北师大和美国杨百翰大学合作进行的的课题“行动研究”的实验,所做的《利用行动研究,改善师生关系》被收入美国著名的教育专家卡尔·海

瑞斯教授的《中学行动研究案例》;

——作为一个喜欢学习研究的人,也不断总结、发表着关于教学模式的革新、师生关系的改善、教研组长的定位、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开展等方面的文章以及相关课题的研究„„

由此我也得到了学生的喜欢、同行的认可以及上级领导部门的表彰,荣获了诸如国家级骨干教师、市级优秀教师、市第二届“文明市民标兵”、市第六和七批拔尖人才、市第一批名师等诸多荣誉称号。

市里按业绩条件打分通过后,我对自己更有了自信。二十来天后,我接到了到登封鸣鹤山庄进行答辩的通知。答辩的内容有是关于我平时教学(《辛丑条约》)和研究的核心内容(爱国主义教育、多媒体辅助教学和新课程标准下的高效课堂模式)。答辩顺利进行后,似乎觉得胜券在握,便连夜赶回学校投入到紧张的毕业班教学工作。得知消息的学校领导、同事也都纷纷祝贺,觉得我们学校十年来“终于可以走出来一个特级教师了!”

三、我就是我——落选后的反思

最终的结果却是我作为362名候选人中的最后的60名最终没有通过终评。得知消息的人们的反应几乎同出一辙。大家用不同的表述方式共同表达了一下三个层次的意思——

“真的吗?我们觉得这次肯定会过的,太遗憾了!”

“你没去省里找关系吧?” “你没给评委送礼吧?现在评个中级、高级教师哪个不得去找评委送钱?”“我们当老师的,特别是你这这样的,就一点也不了解现在的社会状况!没方法。现在的职称评定真的让我们郁闷啊!”„„

“从你这次申报的情况看,我们学校出特级教师的可能性太小了。以后我们都再想着去折腾这个事了。”

按说有竞争就有淘汰、有差额就有落选。我能走到省里的评选舞台,本身已经有了学校以及县市各级领导和同仁对我的肯定。对此,我心存感激。至于最终落选,我虽觉意外也有心理准备。让我觉得有问题的是得知这一结局后大家不约而同的那种反应。是我们心里不正常或是社会风气不正常?是社会不理解我们或是我们不理解社会呢?面对社会信用体系的极大缺失,我不能不对自己的落选进行反思了。

反思一:能成为省特级教师备选对象的362人都应该有骄人的业绩,自己肯定有不如人的地方。比如2010年成为特级教师的新乡辉县市拍石头乡中心小学的那位张老师,我没有他的坚韧的毅力和奉献精神。人家 “每天走 8公里山路去教书,25年,他穿坏了350双鞋” 、“带病给学生上课晕倒在讲台上”——(《大河网》),又比如这次与我在同一答辩室的省基础教研室的李老师,我绝对比不上他对新课程、新课改的研究高度和CN杂志发表论文的数

量。我听过他的关于新教材课程理念的报告,也在网上看过人家对他对西平高中的“三段五步”高效课堂给予的高度评价:„„

反思二:河南省人民政府颁布的《河南省特级教师评选办法》对从事教学工作人员的要求和从事教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人员在特级教师评选方面有着不同的标准:“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对所教学科具有系统、坚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教法灵活,注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任现职以来在县级以上组织的公开课、观摩课、优质课教学中获得优秀奖励;在教学经验等方面撰写的论文参加市地级以上组织的学术会议交流并且获得过奖励。”而对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人员,则要求“任现职以来公开发布或正式出版过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或专著。”我想类似张锦文和李海龙老师肯定是在特级教师中占有顶级地位。我周围的以前当选的和这次当选的自然也达不到如此的高度。如果评委老师要是都用论文CN发表或论文获奖等标准要求要求我们一线教师,我们的综合评定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反思三:在各级各类的职称(包括特级教师)的评定中,现在的社会真的是存在着大家普遍议论的那种不找关系特别是给不给相关人员送礼(钱)就很难达到达到目的的现象吗?如果真的存在,为了教育的健康发展,为了教师的切身利益,为了党的形象,也为了共和国的千秋万代,以习主席为代表的党中央正在刮起的反腐败之风可以不可以扫除一下弥漫在圣洁的教育上空的这块阴霾?

四.不变的追求——我永远的信念

等待着我第一个告诉他好消息的徒弟收到我的“没有好消息给你”的信息后,他在QQ上给我留言:“顺其自然,反正在我们心目中你比特级都特级。”

答辩时在自我陈述中我这样总结了自己:“献身教育、认真做人”是我的本色; “与时俱进、追求卓越”是我的目标; “学生的成长与成才”是我人生价值的体现;“桃李满天下”是社会给予我的最高奖赏。“做教师,就做到极致”是我的梦想。

“这次你要是评上了可能就不是你了”。一位与我相交甚深的朋友用这句活诠释了她对我这次评选结局的认识。也许是吧。走到今天,我无怨无悔!在以后的岁月里,我还是要保持自己的本色,保持自己对教育的热爱,保持自己对“做教师,就做到极致”的追求,做一个永远不变的自己。

至于“特级教师”的名号,我期待来世!

【篇三】特级教师

特级教师考察报告

关于对李洪忠同志的考察报告

李洪忠,男, 42岁,汉族,1994年毕业于临沂师专数学系,现系沂水一中数学高级教师,兼职山东省教师教育学会班主任工作研究会理事,临沂大学数学系学生学业导师,临沂大学数学系兼职副教授。2007年被授予国家级优秀教师;2012年荣获临沂市“振兴沂蒙”劳动奖章。

该同志师德高尚,堪称模范。作为沂水一中业务骨干,李洪忠一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坚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严谨治学、依法执教、为人师表、无私奉献、任劳任怨、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堪为学校师德的表率。

该同志业务精湛,成果丰硕。李洪忠勤于学习,善于钻研,勇于创新。在长期的教学一线,反复实践,追求实效,总结出了“学思诱导”的教学法,建立了以建构主义为核心的“兴趣化,现代化,特长化”的创新理念和以“创设情境,问题导学,合作探究”为特点的教学方法,形成了“教学内容的充实性和结构性;教学方式的趣味性和启发性;教学语言的生动性和深刻性;习题的典型性和灵活性”的鲜明个性风格。所带班级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先后送过十二届毕业生,培养出本科学生1000多名,其中重点本科400多名,被北大等名校录取20多人。2007年所带班级过军检线81人,其中重点本科46人,居临沂市之首。

该同志业务精湛,成果丰硕。作为班主任,该同志坚持

爱心育人,“知其心,救其失”、“尊其人,润其心”,关爱贫困生,关注边缘生,关切后进生,分类施教,能使各类学生得到相应成长。班级管理以“尊重”为中心,善于处理成绩与素质、整体与个别、先进与后进的关系,积极探索“一条船”、“一杆秤”、“一扇窗”的“三一”班级管理创新模式,成效显著,深受好评。

【篇四】特级教师

全国语文特级教师名单

情 童心母爱教育:斯霞

久违的教育家:魏书生 智慧生活空间:蒋敦杰

愉快教育史诗:倪谷音 爱心民主教育:李镇西 什么是好校长:傅禄建 给数学以美丽:张思明 触摸教育风景:陈惠芳

必要的乌托邦:陈钟梁 教学反思立场:张莹 播种理想的人:袁瑢 唤醒成功欲望:刘京海

追寻理想教育:钱守旺 永远追求创新:朱兆林 新教育追梦人:朱永新 人文书生校长:程红兵 人生为一大事:张天孝 不愿跪着教书:吴非 跨学科课程人:刘定一

在水一洲大侠:关心凤 理解教育探索:吴金瑜 把爱献给教育:李月娥 生活就是课堂:张启建

河南特级教师:李富林

窦桂梅 刘云生

引导发现教学:贺诚 用心灵去诵读:支玉恒

语文艺术真谛:贾志敏 返璞归真之心:张莹

薛法根

李白坚 曹永鸣 熊生贵 王崧舟 武宏钧 陈金才 宋运来

闫 学

李卫东

潘文彬特级教师

孙双金

武凤霞

盛新凤特级教师

吴 琳

高本大

岳乃红 王玲湘特级教师

张学伟 白金声

黄亢美 朱 瑛 滕衍平

张敬义

周学静

方利民

商德远

余映潮 唐建新 胡明道 程红兵 尤立增 蒋念祖 张悦群 朱震国 曹公奇 丁

刘湘玉 邓大林 范维胜 黄礼先 张银华

顾之川 程一凡 胡涛海 王大绩 潘克勤

张玉新 肖家芸 钟湘麟 曾宪一 陈胜全

董一菲 陈维贤 魏本亚

宋如郊 李 震 朱昌元 李锦超 张宝童

曹津源 杨万欣 吴同和 党红英

程韶荣 池军华 纪 勇 严华银

唐巨南 陈玲玲 任 玲 张俊峰

李迪明 王鹏伟 李春华 朱则光

【篇五】特级教师

全国知名小学数学特级教师

全国知名小学数学特级教师 (2008-12-02 14:36:21)

转载▼

标签: 分类: 娟为师道

小学数学

特级教师

教育

吴正宪

女,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部主任,北京市优秀教师,市政协委员,特级教师。多年来,吴正宪致力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在教学中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取得显著效果。她曾在我国二十多个省市作观摩教学课,得到专家和教师的好评。 她还作为原国家教委首批推荐的优秀教师为中国教育电视台《名师讲坛》节目摄制教学录像片,通过卫星向亚太地区播放。《小学数学教师》编辑部等单位为她联合举办过教学艺术研讨会。她发表教学论文三十余篇,专著有《吴正宪数学教例与教法》等。

李 烈

女,蜚声国内的小学数学特级教师,现在是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兼党总支书记,是第七、八、九、十届北京市政协委员,兼任教育部“全国教育干部培训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等;她

也是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北京教育学院的兼职教授和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她还获得过全国和北京市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专家、北京市首届十大杰出青年、首届首都楷模、香港柏宁顿孺子牛金球奖之杰出奖等荣誉。

华应龙

男,1966年6月出生,江苏南通人,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教导主任,2001年参加了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1995年,获江苏省中青年小学数学教师优秀课评选一等奖;。1992年、1995年、1998年三次获得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一等奖;2000年,获《北京教育》“素质教育征文”一等奖;2002年,获北京市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研究会评审论文一等奖。先后被评为江苏省优秀中师毕业生,江苏省教书育人先进个人。近年来,经常应邀到全国各地上观摩课、做讲座,中国教育电视台曾播放我的教学录像。先后在《光明日报》、《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江苏教育》、《北京教育》等20多家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了300多篇文章,主编、参编了20多本教学用书。先参加了“苏教版”、 “北师大版”的编写和实验指导工作。

钱守望

男,1967年4月出生,河北唐山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数学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现任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先后荣获市、省小学数学教学大奖赛一等奖第一名,1993年代表河

北省参加在江西南昌举办的“首届全国小学数学优化课堂教学观摩课交流会”荣获二等奖,2000年在全国小学数学说课竞赛中荣获一等奖,2002国家级研究课题《小学数学教材呈现策略研究》荣获全国一等奖。近年来,应邀赴全国各地做课百余节,作报告60多场,特约为河北省电教馆、全国义务教材研讨会、人民教育出版社等单位录制了多节示范课。在全国多家教育刊物上发表论文一百五十多篇,所写论文多次获各级论文评比一等奖。在全国多家小学生课外读物上发表辅导性文章近200篇,主编和参与编写各种教学辅导用书二十几本。

刘可钦

女,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第三届全国“十杰”教师。现任中关村四小校长,同时兼任海淀中心学区副校长、国家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新世纪版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组核心成员,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兼职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等职。 刘德武

男,57岁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二部小学教研室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刘老师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和教研工作,他重视对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提倡"在后退中前进"和"跳出数学教数学",逐步形成了"自然而不随便,规范而不死板"的课堂教学风格。他先后五次被评为北京市及宣武区先进教师,1994年在宣武区教委隆重召开的"刘德武课堂教学特色研讨会"上,被授予"第一批学科带头人"称号。几年来,刘老师在北京市和全国许多省市做公开课或学术讲座百余节

次,老师们普遍反映他的课新颖、独特、富有哲理。刘老师非常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他的徒弟中有很多已锻炼成长为市、区级优秀教师、教学干部或教研员,其中刘延革老师代表北京市参加2001年全国课堂教学竞赛,荣获一等奖。

潘小明

男,1960年生,中共党员,现任上海市宝山区实验小学校长,上海市数学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学高级教师。曾获全国优秀教师等称号,连续三次被中共宝山区委、区政府命名为“宝山区青年尖子”。他专注于“小学数学课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研究”。自主探究学习专辑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名师讲坛》栏目播放。他曾获上海市小学数学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评比一等奖,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文章70余篇。还应邀去全国十多个省市讲学。98 年被命名为“宝山区首批小学名师”,出版有《潘小明论文教案选》。 曹培英

男,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教师,特级教师。上海市教育学会中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多年来,单独编著或参加编写的已出版的数学教学专著、教材、辅导书有《计算教学》、《小学数学教育学》、《小学教师之友.数学卷》等15种,先后在多家教育报刊上发表数学教学研究文章38篇,累计逾百万字。参与研究的教改课题曾获全国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评选一等奖,并有论文获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论文评选

一等奖。

黄爱华

男,1966年生,江苏金湖人,广东省特级教师、深圳市十大杰出青年、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特等奖)、全国优秀教师等称号。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深圳市福田区教研室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育研究中心多媒体教学研究部副主任。1985年从教,一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工作,应邀在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近百场学术研讨会上上观摩课、示范课并做专题讲座。曾三次获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参与编写少儿读物计15册约100多万字,编写教学论著和教学参考用书120多万字。策划小学数学专业网站-华博士小学数学热线在国内有一定影响。

钱金铎

男,41岁,特级教师,浙江省舟山市小学数学教研员。从教20多年,曾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省“电化教育先进工作者”、舟山市“十佳新人”等荣誉称号。多年来,钱金铎老师一直在教学第一线从事教学工作,致力于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八十年代他就注意到学生课业负担偏重,思维机械,能力不强,因此他开始了“愉快活动操作,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能力”的教改实验。6年的汗水换来丰硕成果。毕业成绩人均96.4分,优秀率100%。在辅导学生参加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也取得明显成果。近年业,他20多次去省内外进行学术交流和示范课,听课教师达几万人次,在省内外有较高知名度。

【篇六】特级教师

全国语文特级老师有哪些

中国语文特级教师名录

北 京

宁鸿彬 北京第八十中学。1936年生,北京人。195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1965年毕业(进修)于北京电视大学中文系。1986年评为特级教师。现任北京市普教系统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委会委员,先后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顾德希 北京四中。生,北京市人。196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1989年评为特级教师。北京市教育学院兼职教授。

李裕德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195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北京市语言学会副会长。

陶伯英 全国高考语文命题组成员

赵大鹏 北京市东城区教研室

程汉杰 北京市铁二中

申士昌 北京市西城区教研室

陈天敏 北师大实验中学(语文组长)

程 翔 北大附中(副校长)。1963年生。

王大绩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北京市中学语文学会理事。 上 海

于 漪(女) 1929年2月生,江苏镇江人。195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先后在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工农速成中学,上海扬浦中学,上海第二师范学校任教。1978年评为特级教师。

朱泳燚 1940年生,上海人。1960年毕业于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先后中苏州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常熟教师进修学校,常熟师范学校,常熟第二中学,常熟中学任教。1984年评为特级教师,1988年获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聘为特约编审。

林炜彤 1920年生,江苏如东人。1936年师范学校毕业后在小学教过几年书,1939年到上海读大学,抗战胜利后到上海任教至1992年10月离休。1981年评为特级教师。

钱梦龙 1931年生,上海嘉定人。初中毕业后辍学,1951年到中学教美术,不久转教语文。1980年评为特级教师。1988年获全国中小学教学改革“金钥匙”奖章。现为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人民教育出版社特约编审。经多年探索,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为理论框架,以“自读、教读、复读”为基本课式的“导读”思路。

徐振维(女) 1932年生,江苏宜兴人。195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先后在西安第二女中、西安第三中学、上海五四中学任教,1977年调任上海市教育局教研员。曾主持“课时分段,扩大阅读”的语文教改实验大获成功。1986年评为特级教师。1988年始担任上海市H版中小学语文教材执行主编,担任过国家教委中小学语文审查委员。1994年12月27日逝世。

张大文 上海复旦大学附中

方仁工 上海市市北中学(校长)

陈钟梁 上海东方教育中心(副主任)

程红兵 上海建平中学

河 北

时雁行 1920年生,河北河间人。1950年任赤峰中学语文教师,1952年调河北师大附中。1986年评为特级教师。

李风平 华北油田供应处中学。1956年生,河北人。全国优秀教师。

许建国 河北黄骅中学(副校长)。1963年生。1993年起四年间从一级教师破格为高级教师,又破格为特级教师。

江 西

张 富 1935年生,江西临川人。1955年当上乡村中学教师,1980年调南昌第三中学。1991年评为特级教师。1986年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991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江 苏

洪宗礼 江苏省泰州中学。1937年生,江苏丹阳人。1960年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1984年评为特级教师。1988年获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3年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并获“人民教师”奖章,1994年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潘煦源 江苏淮阴市教委教研室(党支部书记、副主任)。1944年生。1993年评为全国优秀语文教师。

徐德顺 江苏徐州市教委研究室(教研员)。1938年生。1963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现任全国中语会历史名城语文教学研究中心副理事长。

曹津源 江苏如东中学。1961年考入南京师院中文系。1985年评为特级教师。 李 震 江苏省赣榆中学(教务主任)。1953年生。1973年参加教育工作。1993年破格晋升高级教师,1996年评为特级教师。全国青语会副理事长。

孙宏杰 无锡市第一中学。1937年生。1960年华东师范中文系(函授)毕业。1984年评为特级教师。1984年评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4年被授予国务院特殊津贴。

孙芳铭 江苏

辽 宁

欧阳代娜(女) 1930年生于南京,广东南海人。1944年至1946年就读于延安大学理预科,195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档案系(专修班),1961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函授本科)。1958年4月参加教育工作。1979年评为特级教师。任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中学语文学科审查委员,获辽宁省及鞍山市劳动模范与模范教师称号,“人民教师”奖章,1988年获全国及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教师。

魏书生 辽宁省盘锦市实验中学(校长兼党委书记)。1950年生,辽宁沈阳人。1966年沈阳第三十二中初中毕业,1968年下乡到盘锦,1969年做民办教师,1971年到工厂做政工干事,经过150多次申请于1978年2月重返教坛,任教于盘锦第三中学。1984年评为特级教师,同年辽宁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在教育战线上开展向魏书生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中共十三大、十四大代表,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

安 徽

蔡澄清 安徽芜湖一中。安徽宿松人。1954年毕业于安庆师范学校。1980年评为特级教师,1988年获安徽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89年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创导“点拨教学法”。

薛政民 安徽芜湖市教科所副所长。芜湖市课题组组长。

陈 军 安徽宣城县寒亭中学。1962年生。芜湖师专毕业。

邵名尉 安徽绩溪中学。1937年生。1962年毕业于合肥师院中文系。 汪南松 安徽省潜山野寨中学。

山 东

赵泽福 山东省寿光市第十一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1948年生。1980年毕业任教至今。1994年评为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

吴心田 山东省教研室。1958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学院中文系。全国中语会单元教学研究中心副理事长。

厉复东 山东省临沂市教学研究室。1960年生。1983年曲阜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山东省青语会常务理事长、副会长。

翟小宁 山东省淄博市语文学科带头人。文学硕士。1998年评为特级教师(35岁)

郑晓龙 山东

广 东

钟德赣 广东省顺德市教研室(主任)。1997年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中语会单元教学研究中心理事长。

黄汝棠 广东中山市教研室(主任)

李廷坚 广东省推广普通话协会理事,汕头市语言学会理事。

湖 北

朱显驹 武昌

万慕慧 武昌

骆道书 湖北

彭光华 武汉市教研室

余映潮 湖北荆州市教研室

胡明道(女) 湖北武汉六中。1941年生。

余 蕾(女) 湖北宜昌市教研室

张文海 湖北宜昌市教研室

洪镇涛 武汉六中

史绍典 湖北省教委教研室

汪道惠 湖北黄冈中学

湖 南

杨初春 湖南省新邵县第一中学。1941年生。全国快速作文研究中心主任。1995年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

海南

李盛华 海南省儋州市那大二中。

福 建

许更生 福建

陈日亮 福州一中(副校长)

王立根 福州三中(教研室主任)

吉 林

赵谦翔 吉林毓文中学

李元昌 吉林榆树县秀水镇第二中学

云 南

余建忠 1946年生。云南大学中文系毕业。云南省特级教师评委会委员、副主任。特级教师

山 西

杨东俊 山西临汾一中。1951年生于山西省祁县。1978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学院中文系。

浙 江

唐承彬 浙江 湖州中学。1960年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1986年评为特级教师。

内蒙古

陈连生 内蒙古牙克石市第二高中。1963年从教。

陕西

王吾堂 西北农业科技大学附中。2000年评为特级教师

【篇七】特级教师

我们向特级教师学什么

我们向特级教师学什么

现在许多教师一般都是在公开课上认识特级教师的,特级教师娴熟的教学技能和技巧让无数教师倾倒,许多教师拿了特级教师上课的碟片不断地看、不断地模仿,学习他们的语言语气甚至手势动作,领悟他们对教材的处理,学的颇有几分象了,但总是很难获得特级教师的精髓,更不用说超越了。

特级教师的经验可以学吗?我觉得有些是可学的,有些是很难学的。我们关注的比较多的是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技巧和对教材的处理,是四十分钟的精彩表现,而对特级教师来说他们是用了十几年甚至是几十的积累的作为代价的,正可谓“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它是特级教师个人修养、学识在某种特定状况下的自然流露,起决定作用的还是特级教师本人内在的东西,这并非光光教学技巧所能解释的。我们向特级教师学习,太想走直径了,太注重结果了,所以我们再学习再模仿也只能形似,而不能神似。课堂教学技巧和对教材的处理是非常个性化的,是因人因时而异的,越是精彩的课堂个性化越明显。我们追求结果越强烈,我们就会变得越浮躁。

看看特级教师写的文章、听听他们说的话,观摩观摩他们的课堂,我们就会觉得他们的文学功底,人文修养,专业造诣都是很深的。有这些作为底子,他们在课堂上就会游刃有余,就能把教材教活,就能自如地随机地捕捉、处理、加工课堂发生的信息,并把它转化成有效的课堂教学资源。即时性的资源用得越好,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教学难的不是对知识的传授,而是激发学生对未知知识探索、研究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信心。老师惟有对所教的达到贯通的境界,才能让学生对所学痴迷。

特级教师本人的奋斗历程、对学习对生活对工作的感悟,本来就是值得学生和年轻老师学习的宝贵财富。所以本人觉得学习特级教师的成长过程,学习他们对学习对工作对生活对教学

的态度,以及为之所付出的不懈努力,学习他们板凳敢做十年冷决心,更能帮助年轻教师的成长。年轻教师唯有象特级教师一样,不断地提高个人修养、专业水平,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学识,不断地提升对学生的爱,才能获得特级教师的精髓。 厚积而博发,获得特级教师的精髓就能做到神形兼备了。

我们该向特级教师学什么?

文/周如俊

笔者最近读了《现代教育报》上介绍的一本书《素质教育在北京:特级教师成长之路》,从中可以看出特级教师成长之路:执着、勤奋、智慧、奉献。再联想到特级吴非先生在教育随笔集《不跪着教书》中几句话:“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 因此笔者认为特级教师“特”在他们在教育“田野”上的灵魂:他们是思想的先行者、实践者、思考者。

1.学习他们爱心的精神。特级教师华应龙说过:教师要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 、教育像农业一样需要期待,是一种守望,一种耐心,一份信任,一份宽容。我们可以从《快乐“书生”》(魏书生)、《龚正行:躬耕细作“责任田”》、《做最好的教师》(李镇西)、《尽我所能营造一个局部的晴天》(张思明)、《校长要有向善向上的态度》(廖文胜)、《李烈:用爱诠释教育的女校长》、《教育要指向孩子一生的幸福》(杨瑞清隽语)、《李镇西:从“爱心”到“民主”的班主任》等文章中感悟到特级教师“特”在”爱心工作。他们是学生的成长中精神和灵魂的发育、成熟和提升的促进者。

因此我们一线教师要学习特级教师的爱心精神:教师除了传授文化知识外,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换言之,学生虽然在个性、天赋等方面各不相同,但在生命的意义上却是完全平等的,教育者所能做的就是“因材施教”,让“优”转“差”。 为此我们教师要把握以下角色:一是“人师”——有“博爱之心”;二是“朋友”——有“宽容之心”;三是“赏识者”——有“信任之心”;四是“自律者”——有“虚怀之心”;五是“开拓者”——有“创

新之心”;六是实践者——有“征服之心”。这样才能达到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追逐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教育功能。

2. 学习他们反思的品质。特级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特级教师的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书本上来的,更不是他们头脑中固有的,而是从他们鲜活的教育生活中来,从教育实践中来,从教育反思与研究中来,从教育良知与教育责任中来,从教育梦想与教育追求中来的!学海无涯,艺无止境,这是我们从《张化万:小学语文界的“时髦老头”》、《李吉林:矢志“小教“,弄潮课改》中感悟到,特级教师的专业追求、专业探索、专业提升,是靠不断的反思,在言说和行动中思考,在反思批判中成长。因此我们一线教师要学习特级教师的反思精神:要深入到教育教学每一个层面中去,细心观察、搜集、整理和分析教育现象难点,选择反思的基点:一是 “为了教育教学”;二是“关于教育教学”;三是“在教育教学中”。为此教师应将教育反思看作教师工作习惯,因为教学前,反思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学中,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后,即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在复杂而鲜活的教学实践中。一些微观的,看似无意义却真实而具体的日常教学生活,才是我们教师反思研究的真正视点。

3. 学习他们合作的意识。英国戏剧作家萧伯纳说过:“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人将各有两种思想。”

因此特级教师不仅是一个人,更是一个团队。为此学校要发挥特级教师作用,应成立专业发展委员会,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特级教师各种合作学习交流的实践活动:一是研讨型的学习场;二是沙龙型的学习场;三是实习型的学习场;四是展示型学习场。这样让特级教师带动整个学校发展而发挥特级教师辐射、示范和激励作用。

4. 学习他们批判的习惯。一个真正的思想者,应该拥有这把金钥匙,做到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上;敢于发问、敢于怀疑、敢于批判。从《漫谈边教学边研究》(魏书生)、《一个值得倡导的教学原则:美感性》(李吉林)、《撬动孩子的写作欲望》(张化万)中我们可以感悟到特级教师的批判思想,感悟到他们在教育教学忙碌与宁静中开展自身对话,在教育反思中不断接受理智的批判,在实践中不断接受理论的提升。

因此我们一线教师要学习特级教师的批判精神: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质疑。大胆地去批评所有现成的东西,做到事事、时时、处处要带着疑问去学习,带着批判精神去工作,锤炼自己的批判能力。二要不断在批判中更新自己的思维体系和思维习惯。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是

真理、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化身,教师面临的重担不仅仅是教育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使自己在不断的批判中创新知识,更重要的是使自己在不断的批判中创新知识,让知识跟随时代前进的步伐,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5. 学习他们阅读的功夫。“腹有诗书气自华”,“博览群书,如站在思想巨人的肩头,能洞察万物,见地别具”。 特级教师激情和智慧使课堂充满灵气,他们的灵气就是从自读中来,从反思中来,从交流中来。我们知道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读哲理使人深刻。像大家熟悉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斯霞、于漪、魏书生、钱梦龙、李吉林和马芯兰等特级教师就是在不断阅读中探索、创新,由此才永不会停止对生活的撞击,他们都富有诗意的教育生活。

因此我们一线教师要学习特级教师的阅读批判精神:一要读教育经典;二要读教育报刊;三要读人文书籍;四要读边缘学科;五要读历史地理。这样才能让你对世界保持一种新鲜感,才能促使你不停地思考,才能使你的观点不落后于学生。读书,会在无形中提升你的品位,强化你的人格魄力,从而在中影响你的学生。

6. 学习他们研究的韨性。教师专业成长是个体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教育能力等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在不断的学习与研究过程中拓展内涵、增长专业能力、提高专业水平的过程。目前许多特级教师工作含辛茹苦,辛勤耕耘,但有时事与愿违,教育教学效果极不佳,其重要原因就是教育思想落后、教育教学方法固化,没有潜心于教育教学研究。我们许多特级教师工作在教育第一线,有机会接触到大量的教育案例和教育经验,如《让农村孩子在赏识中学会爱》(杨瑞清)、《把玩进行到底》、《让学生享受数学》(张思明)、《我的整体高素养教育观》(康岫岩)、《再造教师学习文化》(顾泠沅)、《魏书生:规矩在,“不令则行”》、《学生和教师都是学校的主人》(李烈),这无疑是教育研究工作中一笔无形的巨大财富。

因此我们一线教师要学习特级教师的研究精神:教师不能仅仅是在教着,更不能是在痛苦地教着,必须开展教学反思,将教育教学研究与写作当作自己工作一种迫切的需要,让教科研成为一种必需的生活:一是教科研与反思写作表现为自觉化;二是教科研与反思写作表现为叙事化;三是教科研与反思写作表现为超越化;四是教科研与反思写作表现为个性化;五是教科研与反思写作表现为记录化。

7. 学习他们创造的人气。陶行知在《创造宣言》中曾说过这样的话:“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在他看来,

教师最大的成功与快乐,就在于学生超过自己,值得自己崇拜。因此宽度决定高度,高度决定深度,深度决定创造。象全国优秀教师、语文特级教师李镇西、陈绍忠等老师的课堂,因他们富的学识、灵动的智慧、激情与活力而成为充满底气、灵气和大气的立体课堂,使教学更成为教育。

底气、灵气、大气凝聚成人气,使大多数特级教师成为学生喜爱、家长放心、青年教师敬仰的好教师。因此我们一线教师要学习特级教师的创造精神:做 “开拓者”,要有“创新之心”,不能仅满足于对学生管理、考核、评判等传统功能和作用,而应时刻在学生创新教育中起引导和示范作用。即教师时时以自己的创新意识、思维以及能力去感染、带动学生创新力的形成和发展,在教学中能自觉地将知识传授和创新思维相结合,发现学生的创新潜能,捕捉学生创造思维的闪光点,多层次、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找找与特级教师的差距

昨天,我校的校庆系列活动正式拉开了序幕,请到了特级教师郭学萍老师给我们学校的年轻教师做报告,讲述她个人的成长故事。我当时的心情就如郭老师的开场白说的那样“我是如此的平凡,却又如此的幸运。”对于我而言,一个普通的小学老师,能够和一位特级教师如此近距离的接触,听她说说自己的成长经历,是多么的幸运呀!在近两个小时的报告中,我看到了一位特级教师与众不同的专业素养,听到了一位语文老师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体会到了一个班主任的智慧与投入,更感受到了一位平凡的老师她看似平凡实为坎坷的经历。

郭老师从四个方面跟我们谈了她工作以来的这一路。

一、面对理想,追求!

当她成为一位语文教师的时候,她就已经把成为特级教师当作自己的理想,为了实现这个理想,郭老师一直在不断地努力着,奋斗着。郭老师很早就把自己的理想告诉了身边的人,很多人都劝她“如果你当不了特级教师,那么你的脸面往哪里搁?”面对这么多关心她的人,郭老师回答“我这么做就是为了断了自己的后路,破釜沉舟,放手一搏!”多么令人钦佩的气魄呀!倘若郭老师只是这么说,或许她真的已经成为别人口中的笑柄,然而她凭借着自己对教育的执着,最终获得了成功。她曾经也遇到过许许多多的困难,也遭受到难以承受的打击,但是坚定的信念从未改变过,也就是这信念支撑着她走到了理想的终点。

与郭老师一样,我也有着一个属于自己的教育梦想,我也曾为了实现它而努力。但是,每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我总是会萌发想要放弃的念头,即使最后我坚持了下来,可是信心却在一点点的丧失。有时候我会问自己,我能坚持下来吗?我会实现理想吗?实现理想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