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教学设计

时间:2021-10-26 17:32:11 节日作文

【篇一】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教学设计

《童趣》 说课稿(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一、说教材  1、教材定位《童趣》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一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五课。这是清代作家沈复的作品。课文以生动的笔触,记述了作者儿时一些“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充满童真童趣。这是初中阶段的第一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悟写作意图;在阅读方法上,主要提高朗读能力。本课的要求是反复朗读,感知课文整体内容。 二、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品味文中的童真、童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品味文中的童真、童趣。教学难点:初步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部分字词含义,理解作者儿时富于想象、幻想的性格特点。 四、说教法根据第一单元“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提高朗读能力”的教学要求,我将采用朗读教学法、讨论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朗读来品味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用讨论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学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五、说学法正确的方法是成功的保障。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就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新课程标准也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学习。本课教学我将给学生以下指导:  1、教给学生朗读和背诵文言文的方法。  2、教给学生理解文言词语、读懂文言大意的方法。  3、通过让学生自己阅读、质疑,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六、说教学设想教学本课,我采用“线索式”教学思路,即“一线串珠”式的整体阅读教学思路,这是一种创新式的教学思路。用钱梦龙老师的话来讲,就是通过对课文的认真分析,找到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把解决这个问题作为中心目标,使语言、  1、感知童趣:学生先自由朗读,然后教师范读进而学生有表情地朗读,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等多种感观,训练学生感知文字的语感,初步感知童趣。  2、理解童趣:通过默读、质疑、讨论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理解童趣。  3、品味童趣:通过讨论教师提出的三个问题,引导学生联系自身体验品味童趣,进行情感教育和感情熏陶。 七、说教学步骤教学内容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展示媒体,创设情境,导入课文情境导入,激发共鸣。(二)感知童趣1、朗读并运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2、学会朗读。3、学会表情朗读。以趣激趣,教会朗读方法。用好的朗读,诱发兴趣,培养学习语文的自觉性、主动性。(三)理解童趣进行分散性学习:1、阅读、质疑、讨论。2、理解字、词、句。3、讨论,解疑。因材施教,发展个性;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四)品味童趣进行集中性学习:讨论三个问题:(1)文中哪个词最能表现独特的心灵感受呢?(2)很平常的事物,作者为什么会觉得这么美丽而奇特呢?(3)在你的生活中有类似体验吗?这些问题的设计1、帮助理清思路并理解“物外之趣”。2、联系生活,引导体验并获得情感的熏陶。3、同上(五)课堂训练3、指导背诵。2、检验学生掌握文言词语的情况并积累词语。1在教师的指导下背诵课文2、完成课后练习二。达到朗读成诵。检验学习成果,积累文言词语。(六)课外延伸以“童趣”为题,写一                 历史意义(2.3)       理想的意义(1)     人格意义(4.5.6.7)     鼓舞人们树立理想,并为之奋斗(12)                人生意义(8.9.10.11)                           总——————————分——————————总       2.建议同学们精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依据自己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探究词句的含义。本课是一首哲理诗,其诗句含义十分深刻,要认真揣摩,反复品味,细致探究,悟出真谛。首先,我们要学会在品析某诗句时善于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要有针对性、探究性,便于理解。如对诗句“寂寥里的欢笑,欢笑里的酸辛”的理解,我们可以提出“寂寥里怎么有欢笑?欢笑里怎么又有酸辛?”等问题进行探究。其次,对诗句的理解要联系生活实际,不能停留在诗句的表面,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理解诗句所蕴藏的深刻的含义。仍以上句为例,我们可以联系古今胸怀理想、为理想而奋斗的志士的例子,也可以结合自己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事例来理解:处境虽寂寥,但精神欢愉,心胸欢畅;毕竟有时遭误解,因而欢笑之中肯定有酸辛。    3.建议同学们品读本课优美的诗句,并背诵下来,以加强自己的语言积累。如本诗的第三节,我们要领悟其精妙的比喻,揣摩“珍珠链”“脊梁骨”的喻意;体会动词使用的精巧,探究“贯”“串”“照”的深刻含义。三、典例剖析•潜能开发 [例1]下列诗句,哪些句子是比喻,哪些句子是拟  人?           世界上总有人抛弃了理想,           但理想却从不抛弃任何人。           给罪人新生,理想是还魂的仙草;           唤浪子回头,理想是慈爱的母亲。[思路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因此要扣住比喻和拟人的特点,注意两者之间的区别。    [答案]比喻:理想是还魂的仙草   理想是慈爱的母亲   拟人: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   唤浪子回头    [例2]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理想既是一种  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这一诗句的含义。[思路分析]本题慎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理解。理解诗句含义尽量要全面,联系实际尽量要是自己亲身体验的,要反复揣摩,还可以与同学交流。     [答案]树立理想,拥有信念,拥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 是获得, 而这一切又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的, 他要牺牲个人利益, 他要抛弃黄金梦,所以又是一种牺牲。[例3]读下列诗句,请写几句赏析的文字。     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发芽,榆杨会有浓阴。     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本题考查的是诗句赏析。对这类题目,同学们可以从不同的赏析角度出发,任选一个角度,想一想,议一议,做一做。    1.从修辞的角度,讨论一下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    2.从诗句内容的角度,分析其深刻的内涵。    3.从诗人情感的角度,想一想,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4.从自己实际的角度,体验一下诗句的作用。《行道树》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爱默生说,思想是行动的种子。教学思想的确立决定了教学行为的结果,说课便是体现教学思想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很高兴能通过今天的说课活动,向各位汇报我对教学的一些思考和认识,我说课的课题是《行道树》。    首先谈谈教材内容和特点:    《行道树》是台湾女作家张晓风关注自然,礼赞生命系列散文中的代表性作品。本课出现在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课文作者用拟人的手法,用平实而富有感情的语言,道尽了行道树真实而坦诚的心路历程。行道树为城市制造清新,献出浓阴,自己却蒙受一身烟尘,夜晚又在黑暗中苦熬,很能作为奉献者的象征。可以看出,教材编者是想通过本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自己作为社会人的职责和使命,认识作为个体生命的人的价值,着眼于学生心灵世界的感染熏陶。因而,借助这1、知识与技能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领悟文章主旨,通过阅读提高审美情趣。2、过程与方法目标:继续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行道树的象征意义。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无私奉献者的崇高品格,以此鞭策自己实现人生价值。在教学中,我把对文章主旨的感知和领悟作为教学重点,而学生对文章中重点语句的理解可能会有一定困难,我把它作为教学难点。从教法及学法设计上看,这节课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贯穿新课程标准的理念。1、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而阅读本文,就是在与一颗高尚的心灵对话,就是在认识一个高尚的人应该怀着怎样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并为此而执着地奋斗不息。在教学中,我准备采用阅读感悟,点拨探究等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让学生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对文本的阅读理解结合起来,在潜移默化和熏陶感染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2、努力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刚刚进入七年级,对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在教学中,我将尽可能多的引导、组织学生逐步学会质疑,逐步学会探究,强化学生自主阅读、充分感悟与体验的过程,开掘学生探索研究的深度,在师生的共同探究和讨论中感受行道树作为奉献者的崇高品格,突破教学难点。下面,介绍一下对这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我将这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导入、初步感知、深入探究、把握主旨、拓展延伸和小结等六个环节。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开头导语我是这样设计的:我们生活的这个美妙的大世界创造了万物,每种事物的存在都有它各自的骄傲,例如:风的骄傲是能在炎炎夏日给人们带来一丝清凉,鸟的骄傲是能在高空展翅翱翔,花的骄傲是能让这个世界变得绚烂多彩,请大家说一说:树的骄傲是什么?假如你是一棵树,你愿意生长在哪里?在学生讨论交流后指出:有一种树,它生长在马路的两旁,伫立在城市的烟尘里,人们称之为行道树。同时,在屏幕上显示行道树图片,导入新课。这个设计用谈话方式导入,既能拉近师生的距离,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又能为课文的教学做情感铺垫。二、自读感悟,初步感知课文。这一用课文中的词语给“行道树”加一个修饰语:“(   )的行道树”,将课题补充完整。这一环节可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进一步感受行道树的形象,并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探究奠定基础。三、指导探究,深入理解。在上一环节学生找出了修饰语的基础上,我将引导学生把目光注意到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上:“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忧愁而又快乐的行道树”恰好可以解决上一环节所提出的问题。对于“忧愁”和“快乐”这一组互相矛盾的词语,学生定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例如“行道树忧愁什么?又为什么快乐?”这就为学生的探究提供了有利的契机,所以我准备让学生继续阅读课文,从文章中分别找出表现行道树“忧愁”和“快乐”的语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研讨和揣摩,深入理解课文,感受行道树精神的崇高与伟大。四、找出全文的中心句,把握课文主旨。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和主要内容后,文中那一句富含生活哲理的中心句就呼之欲出了:“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理解了这句话,方能真正把握课文主旨,而“神圣”、“痛苦”、“深沉”则是其中的三个关键词。这一过程中,我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供学生讨论。1、为什么行道树的事业是神圣的?2、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3、“深沉”的含义是什么?解决了这些问题,就把握住了全文的精神实质,认识到了行道树所象征的无私奉献者的形象。五、拓展延伸。在这个环节,我首先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出像行道树一样无私奉献的例子,同时,用课件展现像清洁工、国防战士、医生、教师等等无私奉献者的光辉形象,然后设计了如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首先出示这么一个例句:赞美你,行道树,你让城市变得清新。请小组每一位同学各自从生活中选定一个对象,可以是自然界中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也可以是我们身边的某一种人,某一种职业,仿照例子写一句话,然后将小组内各成员的作品合并成一首小诗,最后全班交流。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将学生学语文的目光由课堂导向生活,引向丰富多彩的更大空间,这样也落实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最后,我结合学生小组活动情况,用一段富有感染力的话来结束这节课:原来,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么多值得赞美的无私奉献者,让我们像行道树和所有这些无私奉献者一样,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点缀美好社会,也使自己的人生在无私的奉献中大放异彩。各位评委、各位老师,探索无穷尽,教法无限制,我的这堂课希望能尽量地围绕新课标所倡导的要求来实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在最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以上是我对这堂课的理解与认识,请各位批评指正。附:板书设计行 道 树                          张晓风忧愁:一身烟尘、悲凉点缀、不被珍惜                                     无私奉献快乐:献出浓阴、迎接太阳、制造清新  

杨阳

【篇二】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教学设计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一、激情导入多媒体播放歌曲《好大一棵树》屏显大树的图片,学生畅想凝望大树的感想。树是秀颀,也是崇高;树是从容,也是智慧;树是高大,更是伟大。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现代作家李瑛的《我骄傲,我是一棵树》,去体味诗人笔下的树的形象。二、初读,进入诗歌意境 1、学生自由朗读,扫清字词障碍; 2、教师配乐朗读,学生可小声跟读; 3、同座位交替朗读指定章节。三、再读,感知形象美1、分角色朗读第一部分。思考:(1)、诗中“骄傲”一词的含义(2)、作为“一棵树”,“我”有哪些骄傲的资本?(3)、我的这些骄傲的资本是从那里获得的?2、男女生交替朗读第二部分。思考:(1)、在这一部分中,大家还发现了“我”的那些骄傲资本?(2)、“我”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明确:“我”来自于人民,所以有着为人民服务的强烈愿望。“我”为得到而骄傲,更为付出而骄傲。3、小结形象(1)、请为“我”这棵树取一个名字。明确:奉献之树(2)、小结:这就是作者通过“一棵树”这一形象所揭示的美好品质——为人民服务,也揭示了本诗的主旨。这种手法就是——象征手法。四、三读,品味语言美1、本诗通大声而有感情地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再说出理由。五、赛读,领略意境 诗歌以美的语言描绘美的形象,塑造美的灵魂,从而营造美的意境。 诗歌的意境之美需要我们用心去聆听、去感受••••••六、借鉴写法,迁移写作1、我是一棵树,我是炎黄子孙,我有丰富的阅历,我有美好的品格——我骄傲。   我是一棵树,我热爱生活,我关心他人,我与人民血肉相连——我骄傲。   如果我是一颗小草,我还可以骄傲吗?我有哪些骄傲的资本?2、(多媒体展示)借鉴本诗的写法,以“我骄傲,我是一滴水(一棵草、一朵云、一只蜂、一头牛•••••)”为题,写一首小诗。七、结束语  每个人站在地球上都是一棵树——哪怕只能长出一片树叶,只能开出一朵花,只能贡献一片阴凉——只要我们能奉献自己,就一定可以活得幸福,活得骄傲!八、板书设计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李瑛奉献之树形象美语言美意境美 

王小利

【篇三】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教学设计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教案)

能培养独创性和唤起对知识愉悦的,是教师的最高本领。——爱因斯坦

第 1 页

能培养独创性和唤起对知识愉悦的,是教师的最高本领。——爱因斯坦

第 2 页

【篇四】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教学设计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教案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教案

天涯中学 吴秋丹

【教学目标】 1、利用诵读技巧反复诵读,学会深情诵读诗歌。

2、通过反复诵读和讨论,能说出“一棵树”的艺术形象以及修辞方法和象征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深情地诵读诗歌。

2.深入理解诗句。

【课前准备】

1.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生字词,了解有关作者作品。

2.熟读诗歌。

3.观看微课,攻克疑难问题。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多媒体播放歌曲《好大一棵树》节选)。许多歌手曾经深情地歌唱“好大一棵树”,现代诗人李瑛也自豪地吟诵《我骄傲,我是一棵树》。今天,就让我们来读一读这首现代诗——《我骄傲,我是一棵树》。(出示课题)

二、指导朗读,理解诗句

(一)在读诗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如何把一首诗读好?或者说,应该注意哪些要求?(生回答)

师概括并出示:1.字正腔圆;2.辅以技巧;3.读出感情

(二)生齐读:下面请大家根据这些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了解学生对生字词以及节奏情感的把握)

(三)师范读:同学们都读得挺不错,实际上还可以读得更好。接下来,老师给大家示范一下。老师读完后,请你们都说一说,这是一棵什么样的树?你是从哪些诗句中得到启示的?

1.教师配乐朗诵

2.学生自由讨论:这是一棵什么样的树?

你是从哪些诗句得到的启发?

3.生回答,教师点拨。(朗读技巧、修辞手法、艺术形象等)

4.生再读诗句

三、探究诗歌主旨

1.同学们都谈了自己对这棵树的理解,然而,现实生活当中,有这样的一棵树存在吗?它会坚强不屈、会坦荡正直,会热心奉献,有吗?(没有)那么,诗人为我们描述了一棵这么神奇的树,是想传达给我们什么精神呢?

诗人借助一棵理想化的树,传达了社会主义建设者为全人类、全世界服务的精神品格,这种写法实际上是采用了象征手法。

2.请同学们想象自己就是一棵树,再次深情地齐诵第二部分。(配乐)

四、结束语

其实你们每个人都可以是一棵树,只要你们足够坚强勇敢,长存一颗善良感恩的心,老师相信,总有一天,你们会长成一棵棵可做栋梁的参天大树的!

【篇五】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教学设计

第24课《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教案

24.《我骄傲,我是一棵树》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理解“一棵树”的艺术形象。

2.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象征手法进行习作,学写诗歌。

3.品位诗歌优美、凝练的语言,学习“一棵树”的崇高精神。

教学设想:

自查工具书,解决生字词,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引导点拨。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投影:我骄傲,我是 )同学们,请把这个句子补充完整,并说说理由。

2.对学生回答稍作评价,导入本课:

我国当代诗人李瑛说:“我骄傲,我是一棵树”,这是为什么?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问题吧。

二、学生反复朗读诗歌,展开想象,感受语言的优美。

1.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2. 边读边思考:

(1)诗人通过想象,把“一棵树”塑造成怎样的一种形象?

(2)这棵树生长在哪里?它有哪些特点?

3. 学生讨论,交流以上问题。

三、品读课文,合作学习。

1.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在诵读中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2.(投影):

(1)、请展开想象描述出“一棵树”的形象,包括外在特征和内在气质。

(2)、说说诗人借助“一棵树”的形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四、研读课文,品味诗歌的语言特点。

1.引导学生品味诗歌高度概括的语言。

2.诗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象征手法,引导学生品味、学习。

五、小结,引导学生学习“一棵树”的崇高精神。

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和高度概括的语言塑造了“一棵树”这一艺术形象,抒发了热爱人民、关心人民的深厚情感。那么,“一棵树”在你心目中究竟是怎样的形象?你是不是佩服它?自己想不想做“一棵树”呢?(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六、课外练笔:

试借鉴本诗的写法,以“我骄傲,我是一滴水(一棵草、一片云、一只蜂、一头牛„„)”为题写一首诗。

板书设计

我生长在中国的大地上

我骄傲———我有美的心灵

我愿意为全世界的人民奉献一切

我是一棵树———社会主义新人

【篇六】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教学设计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 教案新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味诗歌的内涵。

2.理解“树”的艺术形象。

3.品味诗歌语言。

教学重难点

理解“树”的艺术形象,体味诗歌的内涵。

教学准备

课件或小黑板。

课时安排:1课时

设计思路

诗歌要以读会意,新诗更要求从整体上把握诗歌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体会它的内涵,切忌教师过多地肢解诗意,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从语言人手,理解“树”的艺术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扎根于土地,有枝有条,抗风御沙,沉积地下而变成煤炭这是树的用途,假如你是一株树,你会怎样去做呢?

(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结合自主学习卡,自主学习。

反复诵读,体会感情,完成下列各题目。

1.查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理清思路,了解诗歌主要内容。

3.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背诵。

4.理解“树”的形象。

三、合作学习

1.找出疑难问题,小组内交流。

2.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交流。

四、反馈交流

1.预习检查。

学生展示,师当堂纠错及评价。

2.理清思路,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从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补充纠正。

明确:

第一部分:总写“我”——“一棵树”的形象。

第二部分:展开想象和联想,表现“我”——“一棵树”为人民服务

的精神。

第三部分:把激情引向高峰,表明死后变成煤炭,把“纯洁的光,炽烈的热”献给人间。

3.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背诵。

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自己喜欢的语段,并能够说出喜欢的理由。从理性上了解诗歌的写作特点。

4.你能够说出文中“树”代表什么形象?

要求: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作者的形象即“树”的形象。

明确:(“诗要塑造美的形象,以塑造人们美的思想感情、高尚的品质和美的灵魂。”在诗中作者借助想象给人们塑造出了一个具有高尚品德和美的灵魂的艺术形象——“一棵树”。)

(诗人通过“一棵树”充满激情的自白,使读者看到了这棵长在黄河岸边、长城脚下的树,身上流动着中华民族的血液,肩负着民族的神圣使命,有着为人民服务的强烈愿望和坚定的斗争精神。他不仅抵挡自然界的雨雪风沙和雷火,而且把自己坚韧而又慈爱的枝条伸向社会,给弱者和不幸者送去幸福和欢乐,为生活增添绚丽的色彩。他与广大劳动人民有着共同的理想——消灭贫困,建设一个幸福美好的新世界。为了这一崇高的理想,他愿献出自己的一切,即使死了,也要尽快变成煤炭,好献给人间光和热。从而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具有高度献身精神的战士的英雄形象,谱写了一曲为人类无私奉献的美的心灵的赞歌。)

五、研读赏析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教学设计

反复朗读诗歌,讨论完成下列题目。

1.本诗哪些地方采用了联想的手法?请举例说明。

明确:(想象和联想是构成抒情诗的基础。诗人托物言志,借树抒情。他把树进行人格化和精神化,这些都是依靠想象。通过想象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将更加丰满,光辉动人,乃至具有更大的概括性。“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献身精神”本身是抽象的,但树是具体的,可以感知的。通过对树的描写,使抽象的精神具体化、形象化,并概括了中华民族的崇高精神。

诗人由“我愿摘下耀眼的星星,给新婚的嫁娘”是由星星联想到耳环;“我要挽住轻软的云霞,给辛勤的母亲,作擦汗的手帕”由云霞联想到手帕等等。)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教学设计

2.“黄色的、黑色的、白色的多茧的手”指的是什么?

明确:(指世界上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广大劳动者。)

3.如何理解诗的结尾深化了主题?

明确:(表现为人类奉献的精神已经渗透到“我”的每个细胞,崇高的精神必将化作巨大的能量,为了建设一个幸福美好的新世界,他愿献出自己的一切,即使死了,也要尽快变成煤炭,献给人间光和热。把诗人情感推向高潮,诗歌的内容也达到高潮。)

六、梳理巩固

学生整理学习笔记及自主学习卡,小组交流学习所得。

七、拓展训练

做课课练中的“阅读理解”部分。

(若有时间,可在课堂上进行。)

八、小结

诗歌通过塑造“一棵树”这一艺术形象,抒发了热爱人民,关心人民的深厚情感,表现了为人民服务,为人类献身的强烈愿望及崇高精神。

九、布置作业

1.品味诵读此诗。

2.完成课课练中的余下部分。

3.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我是一棵树 我骄傲

环境 为人民服务

/

树-----志

/

经历 为人类献身

教后记:

【篇七】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教学设计

二十四我骄傲,我是一棵树(苏教版)-教学教案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教学设计

二十四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味诗歌的内涵。

2.理解“树”的艺术形象。 3.品味诗歌语言。教学重难点 理解“树”的艺

术形象,体味诗歌的内涵。教学准备 课件或小黑板。设计思路 诗歌要以读会

意,新诗更要求从整体上把握诗歌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体会它的内涵,切忌教师过多地肢解诗

意,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从语言人手,理解“树”的艺术形象。教学过程 一、导

入新课 教师导人:扎根于土地,有枝有条,抗风御沙,沉积地下而变成煤炭这是树的

用途,假如你是一株树,你会怎样去做呢?(板书课题及作者。) 要求:记住作者。二、

自主学习 反复吟读,体会感情,完成下列各题目。(出示课件l。) 1.查工具

书解决生字词。 2.理清思路,了解诗歌主要内容。 3.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

并背诵。 4.理解“树”的形象。三、合作学习 1.找出疑难问题,小组内交

流。2.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交流。四、反馈交流1. 给加点字注音。(出示课件2。) (见《新课标作业设计》本课“积累运用”部分。) 2.理清思路,了解诗歌的主要内

容。 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从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补充纠

正。 明确:(第一部分:总写“我”——“一棵树”的形象。 第二部分:展开

想像和联想,表现“我”——“一棵树”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第三部分:把激情引向

高峰,表明死后变成煤炭,把“纯洁的光,炽烈的热”献给人间。 3.找出自己喜欢

的语句并背诵。) 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自己喜欢的语段,并能够说出喜欢的理由。

从理性上了解诗歌的写作特点。 4.你能够说出文中“树”代表什么形象? ’ 要

求: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作者的形象即“树”的形象。 明确:(“诗要

塑造美的形象,以塑造人们美的思想感情、高尚的品质和美的灵魂。”在诗中作者借助想像给

人们塑造出了一个具有高尚品德和美的灵魂的艺术形象——“一棵树”。)(诗人通过“一棵树”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教学设计

充满激情的自白,使读者看到了这棵长在黄河岸边、长城脚下的树,身上流动着中华民族的

血液,肩负着民族的神圣使命,有着为人民服务的强烈愿望和坚定的斗争精神。他不仅抵挡

自然界的雨雪风沙和雷火,而且把自己坚韧而又慈爱的枝条伸向社会,给弱者和不幸者送去

幸福和欢乐,为生活增添绚丽的色彩。他与广大劳动人民有着共同的理想——消灭贫困,建

设一个幸福美好的新世界。为了这一崇高的理想,他愿献出自己的一切,即使死了,也要尽

快变成煤炭,好献给人间光和热。从而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具有高度献身精神的战士的英雄形

象,谱写了一曲为人类无私奉献的美的心灵的赞歌。) 五、研读赏析 反复朗读诗

歌,讨论完成下列题目。(出示课件3。) 1.本诗哪些地方采用了联想的手法?请举例

说明。 明确:(想像和联想是构成抒情诗的基础。诗人托物言志,借树抒情。他把树

进行人格化和精神化,这些都是依靠想像。通过想像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将更加丰满,光辉动

人,乃至具有更大的概括性。“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献身精神”本身是抽象的,但树是具体

的,可以感知的。通过对树的描写,使抽象的精神具体化、形象化,并概括了中华民族的崇

高精神。 诗人由“我愿摘下耀眼的星星,给新婚的嫁娘”是由星星联想到耳环;“我

要挽住轻软的云霞,给辛勤的母亲,作擦汗的手帕”由云霞联想到手帕等等。) 2.“黄

色的、黑色的、白色的多茧的手”指的是什么? 明确:(指世界上不同肤色,不同种族

的广大劳动者。) 3.如何理解诗的结尾深化了主题?明确:(表现为人类奉献的精神已

经渗透到“我”的每个细胞,崇高的精神必将化作巨大的能量,为了建设一个幸福美好的新

世界,他愿献出自己的一切,即使死了,也要尽快变成煤炭,献给人间光和热。把诗人情感

推向高潮,诗歌的内容也达到高潮。)六、梳理巩固学生整理学习笔记,小组交流学习所得。

七、拓展训练 (若有时间,可在课堂上进行。)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阅读理解”

部分。八、布置作业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迁移延伸”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