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春上阙赏析

时间:2021-10-26 17:30:43 节日作文

【篇一】武陵春上阙赏析

词五首:望江南、渔家傲、江城子、武陵春、破阵子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25.一、自主学习(一)基础达标1.文学常识填空(1)《望江南》选自《全唐五代词》,词牌是_____,又名“忆江南”“_______”。作者________,原名_____,字_______。晚唐太原祁人。诗词兼工,_____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2)《渔家傲·秋思》作者是_____朝政治家、文学家和______家________。其千古名                     千嶂里:                        会挽雕弓如满月:               也拟泛轻舟: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二)初读感知1.反复吟诵这五首词,正确背诵。2.对照下注理解五首词的词意。二、合作探究(一)研读赏析1.怎样理解《望江南》这首词中的“斜晖脉脉水悠悠”?2.《渔家傲》中所写的风景“异”在哪里?你从“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体会出词人怎样的情感?3.“亲射虎”、“遣冯唐”、“看孙郎”三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4.在《武陵春》中词人是如何表现愁苦之情的?说说“闻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过程。5.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是结合作品加以解释。(二)展示交流心得随笔:三、自我检测(一)朗读《渔家傲 秋思》回答问题          1.“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闭”是         紧闭。这句既描写了         的边塞风景,也点明了           。2.“将军白发征夫泪”这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意思是什么?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内心情感?4.试将“长烟落日孤城闭”与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相比较,分析各自描绘的是怎样的情境。(二)朗读《江城子 密州出猎》回答问题1.这首词上阙描写了打猎时的             ,下阙抒发了作者企望为国杀敌的                               。2.对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全词由叙事而抒怀,开篇由“老夫”自况,着一“狂”字体现情怀,统领全词。B.词中两次用典,上阙自喻孙权,下阙又自比冯唐。C.全词塑造了一个慷慨激昂、走马弯弓,渴望建功立业的爱国志士形象。D.这首词从题材、情感、艺术形象到语言风格都体现了粗犷、豪放的额风格。(三)阅读《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回答问题1.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2.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细节可以看出。3.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四、自助迁移(一)课外链接1.“酒”在古代诗词中很常见,如“浊酒一杯家万里”“酒酣胸胆尚开张”“醉里挑灯看剑”等。请你再找出一些与“酒”有关的诗句,说说诗人借“酒”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2.古代许多杰出人物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篇。课后收集背诵这些诗篇,参加班级举办的“古代风流人物诗词朗诵会”。(二)实践运用从这五首词中任选一首,写赏析文字。【小支架】可从词的写作背景、内容、情感、写作手法、表达技巧、语言品析等方面入手。 

韩三其

【篇二】武陵春上阙赏析

词五首(望江南、武陵春、渔家傲秋思、破阵子、江城子密州出猎)(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五首词的内容。 2、 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3、 领会词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作品的思想内涵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 导入 在我国古代,往往不同的时代有这个时代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如唐代的代表性文学体裁是诗,还有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等。今天我们来集中学习一下几首词,体会一下这种体裁的艺术特色,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 检查预习: 三、 朗读 1、 要求学生结合注释将这五首词浏览通读一遍。 2、 教师范读。 3、 学生齐读。 《望江南》1、 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唐朝诗人、词人。晚唐太原祁人。是花间派的重要作家。 (2)花间派。五代时,后蜀的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为《花间集》。他们多写闺情。在词风上也大体一致,因此,后世就将他们称为“花间     派”。 (3)[了解背景]本词是一首闺怨词,写思妇楼头,望人不归。2、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补充指正。 文章大意:一位思念爱人的女子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 思念让她肝肠寸断。 [诗中言志]表现了思妇不见归舟的惆怅之情。3、体会文章写作特色。 (1)教师提问:“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 (投影展示)“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的生活状态?          “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           从这首词中你认为她等了多长时间?           你认为白频洲会是一个什么地方?  (2)学生讨论。 (3)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总结指正,必要的时候,教师要予以讲解。 (4)答案提示:       “女为悦己者容”她精心梳洗说明她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心中充满希望。 “独”这个字写尽了她的孤独和期盼。 “过尽千帆皆不是”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 从“斜晖”可以看出她等了一天,而从全文,我们却能读出,以前她可能在这里等过,而以后,她也将继续她的等候,直到爱人归来。 白频洲又可能是她和爱人分手的地方。 (5)教师总结:本文短短27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时间,从清晨到黄昏;景物,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频洲;就人物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显示了它高度概括、凝练的特点。另外,这首词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话题拓展] 女性主题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拟人写景  温庭筠   斜晖脉脉水悠悠           李白    人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武陵春》1、 朗读这首词。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动作描写写愁苦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神态描写些愁苦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欲抑先扬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比喻夸张写出愁苦的沉重2、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李清照集校注》,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本词是她后期的作品。 3、 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指正。 文章大意:暮春时节,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日色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想去那里泛舟,怕的是双溪上那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的哀愁。 4、 思考: (1)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罢”,而文中作者却“日晚倦梳头”,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态? (2)“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 (3)本文是如何抒发作者感情的? 学生思考、讨论,发表意见,教师指正。 答案提示:(1)梳洗罢,是一种信心,一种希望,而“倦梳头”是一种放弃,一种对生活毫无兴趣的悲凉。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满怀愁绪。两这两首有什么相同之处? 学生可各抒己见,教师总结。 风格相近,都比较婉约;写作手法相近,借景抒情或直接抒情;抒发的感情相近,抒发主人公或作者的离愁别绪,凄惨心境。 教师进一步引申:词发展到后来兴盛的时候,人们将词分为两大派:婉约派和豪放派。今天我们学的词接近婉约派的风格。下一次课我们将体会一下豪放派的作品风格。 六、[诗中言情]《武陵春》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春花凋落说自己青春不再;又借“双溪泛轻舟”表达自己丈夫去世内心万念俱灰的无限惆怅与悲伤之情。[名句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与“恨”,原是抽象的情感,看不见,摸不着,词人采取夸张性的比喻,说“愁”不仅可以舟载船装,而且一叶轻舟难载山重之愁。从而突出了自己愁苦之深重。 七、 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写愁的诗句,请列举并说明其特点。李煜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白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八、 布置作业:背过这两首词,熟读其他三首,争取背过。 第二课时一、 检查导入: 检查学生背诵默写。 二、 学生自学其他三首。 1、 交流自己搜集的文学常识。 (1)范仲淹(980--1052),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苏州吴县人。范仲淹散文、诗、词均有名《渔家傲》,上片描写塞下景色,边塞秋天景色与中原不同,大雁过早向衡阳飞去,毫不留恋,风吼、马嘶,同号角声连在一起,构成塞下特有的声音。夕阳西下时,坐落在群山中的小城紧紧关闭了城门。下片抒情他们离家万里,但燕然未勒,功业未成,没有办法回去,夜色已浓,羌笛悠悠,将军和征夫们难以入睡,乡下思想之泪。 《江城子》 作者自称老夫,暂且发发少年的狂气,左手牵着黄犬,右臂上架着苍鹰,戴上锦蒙帽,穿上貂鼠裘,率领众多随从,纵马狂奔,飞快的越过山冈。为回报人们倾城出来观看太守狩猎,他要象当年孙权那样亲自挽弓射虎。酒酣之后胸宽胆壮,两鬓间出现一点白发有什么关系呢?什么时候朝廷能象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那时我一定会为国效力。 《破阵子》 作者夜里酒醉后挑亮灯光观看宝剑,早晨醒来听到众多军营里传来的号角声,想起在军营里与部下分食牛肉,听乐器奏出塞外的歌曲。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军队,准备战斗。战场上骑着飞快的的卢马,猛力拉曼霹雳做响的雕弓。他要为朝廷完成统一大业,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可是自己已经年近半百,还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吗? 3、 把握三首词的感情。 (1) 词的惯例是上片写景或叙事,下片抒情言志。这三首词上片分别写了什么景或事?各有什么特点? (2) 下片分别抒发了什么感情?有何异同? (3) 这三首词总体上有什么异同? 学生讨论,教师答疑。 答案提示: (1)《渔家傲》:塞下景色:寒冷、荒凉、戒备森严。 《江城子》:打猎:雄壮、开阔。 《破阵子》:回忆军旅生活:豪放、激烈,具有英雄气概。   (2)《渔家傲》:思乡,爱国,渴望建功立业。 《江城子》:渴望被重用,为国效力,爱国。 《破阵子》:渴望建功立业,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 相同:爱国,渴望建功立业,为国效力。 不同:《渔家傲》与思乡紧紧联系。        《江城子》中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破阵子》更多的是表达自己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 (4) 总体分析: 相同:感情上来讲,都与爱国紧密联系。 风格上豪放、开阔、雄壮。 不同:感情的侧重点略有不同。 三、 质疑问难。 四、 拓展延伸:爱国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古人还有很多人书写自己爱国的激情,请举出几个爱国事例或爱国诗句。 五、 布置作业:背诵这五首诗,课后查询有关豪放词和婉约词的相关资料。渔家傲   秋思  [宋] 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肃杀之景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思乡爱国、壮志难酬[认识诗人] 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学过他的《岳阳楼记》。[了解背景]范仲淹在镇守西北边疆期间,作《渔家傲》数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话题拓展].报国立功苏轼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范仲淹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边塞风光  范仲淹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异曲同工                  王维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乐器      岑参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范仲淹   羌管悠悠霜满地江城子  密州出猎   [宋] 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上阙写太守出猎的壮阔场面,抒发由打猎激发的豪情壮志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老当益壮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用典故希望朝廷重新重用自己,委以重任,戍边抗敌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金戈铁马、杀敌报国的远大志向和爱国情怀[认识诗人]苏轼,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豪放派词人。[了解背景]本词是苏轼人密州知州时写的一首出猎词。[全诗精释]让老夫也暂且抒发一回少年狂,左手牵扯着黄犬,右臂托着苍鹰。头上戴着锦缎做的帽子,身上穿着貂皮做的大衣,带领千余膘马席卷过小山冈,威武雄壮。为酬报太守,人们倾城出动,紧随身后。我要亲自搭弓射虎,我多像当年的孙权,英姿勃发,意气豪放。酒意正浓时,胸怀更开阔,胆气更豪壮。两鬓已生出白发,这又算得了什么!遥想当年,冯唐手持文帝的符节去解救战将魏尚,使其免罪复职,什么时候朝廷能派遣冯唐式的义士来为我请命,让我像魏尚一样受到重用,戍边卫国呢?我也能拉开雕弓圆如满月,随时警惕地注视着西北方,勇敢地将利箭射向入侵之敌。[诗中言志]这首词通过太守出猎场面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渴望亲临战场、卫国杀敌、建立功业的豪情壮志。[名句赏析]“亲射虎,看孙郎”的意思是作者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持节云中,遣冯唐”,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新重用自己;“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射天狼”,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话题拓展]  老当益壮     曹操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苏轼   鬓微霜,又何妨?金戈铁马爱国     苏轼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陆游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辛弃疾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用典          苏轼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苏轼  亲射虎,看孙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眷恋疆场与“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异曲同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视、听觉写军中豪迈的生活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比喻修辞,视、听觉写激烈的战斗生活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忠君报国的爱国情怀和远大抱负可怜白发生!----------------------- 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苦闷             [认识诗人] 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等,属豪放派,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了解背景]《破阵子》是一首自抒英雄情怀并用以激励友人的壮词。南渡近三十年,辛弃疾梦寐以求的就是渴望能指挥百万雄师,驰骋疆场,为国建立功业。然而他的美好夙愿,直到两鬓斑白,也没能实现。他寄给陈亮的这首词,正是表达了这种复杂的思想感情。[全诗精释] 醉了之后把灯拨亮了看着我的宝剑,一梦醒来,在想象中回到了号角声接连不断的军营。将军分发烤牛肉犒赏手下的战士,军乐里演奏出塞外的悲壮歌声,这时战场上正在检阅军容。军马像的卢马那样飞快奔驰,弓弦像响亮的雷声那样惊天动地。完成皇帝恢复中原的事业,得到我生前和死后的美名,可惜的时我如今已经白发丛生。[诗中言志]既表达了作者忠君报国的爱国情怀和建功立业远大抱负也表达了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苦闷[名句赏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点秋兵。”这是词中回忆往昔军中生活的名句。首句有两物──“灯”与“剑”,有两个动作──“挑”与“看”,而总冠以“醉里”二字。剑是英雄立功沙场的武器,此时“醉里挑灯”这一“看”,显示出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金杀敌的愿望是多么迫切啊。“梦回吹角连营”醉中入梦,梦醒犹觉连营号角声声在耳。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两句,从视觉、听觉两方面着笔,写奏乐啖肉的军营生活,有力地烘托出一种豪迈热烈的气氛。结句一个 “沙场秋点兵!”写得肃穆威严,展现出一位豪气满怀,军威赫赫的场面。[话题拓展]  金戈铁马爱国     苏轼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陆游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辛弃疾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壮志难酬         辛弃疾    可怜白发生!                 范仲淹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向超

  

【篇三】武陵春上阙赏析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苏教版高三教学总结) 商遗人诗歌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一)表达方式: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考查的重点是抒情和描写。其中,抒情可分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手法常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 、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间接抒情。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及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象征手法)如韩愈的《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借庭中飞雪表达诗人盼望春天的焦急心情。又如刘禹锡的《浪淘沙》“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得金。”借大浪淘沙来表现诗人虽多次遭到降职和放逐,但仍充满必胜信心的乐观精神。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的方法。如李贺的“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诗书万户侯。”直抒胸臆,将自己渴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意愿表达出来。李益的《江南曲》“嫁与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将闺中妇女那由热切盼望至深切失望直到怨恨的心路历程表露出来。诗人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需要写景——自然界的或周围的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他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这样的诗就写得好,能动人。(二)结构形式: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三)修辞手法:常用的修辞方式如比喻、对偶、拟人、夸张、设问、反问、借代、铺陈、反复、互文等,还要注意古典诗歌中常常运用到的赋比兴、象征等手法等等。如陶渊明“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的比喻,慨叹生之无常。李白“白发三千丈”的夸张则表现自己的愁苦心情,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用对偶表现世界蓬蓬勃勃的向前发展。崔颢的“君家住何处?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少女的诚挚坦率,热情爽朗,内心爱慕却又羞涩的形象跃然纸上。比喻能将抽象化为具体,能将无形化为有形。例如写“愁”:李后主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江水写愁,则使人想见愁意之漫长。夸张就是为了突出和强调某种事物或事物的某种特征,借助于想象,对它进行夸大或缩小,以引人注目,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如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诗中的“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都是夸张,正是这些夸张描写,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以及对遗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拟人即把物人格化,可以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更加丰富。如刘颁《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对比的运用,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如梅尧臣《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四)表现手法:通常的表现手法有:对照、衬托、渲染、烘托、用典、铺垫、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托物言志、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等。托物言志指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如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此诗以梅自喻,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如赵师秀的《约客》中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烘托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中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画面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了春涧的寂静;“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也是以喧闹来衬静。《琵琶行》中反复出现的月光,就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的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动和静,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用典是借用典故,援引史实,使诗歌语言更精练,内容更丰富,表达更生动,更含蓄,收到言简意赅耐人寻味的效果,进一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受染力。如李商隐的《锦瑟》,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作品。借景抒情,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对照又称对比,就是把对立的事物(或景,或境,或人,或情),前后相叙,以增强艺术效果的表现手法。比如,张继的《枫桥夜泊》。诗的一、二句中,霜天、残月是冷色,江枫、渔火是暖色,这是色彩的对照。这一对照营造出了一种孤寂的意境。从而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抒情效果。虚和实,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以使作品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如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中前两句泛说西湖六月的风光自有特色,是虚写;后两句描写满湖莲叶荷花在朝阳的辉映下,无边无际的碧绿和艳红和谐地搭配着,是实写。全诗虚实相生,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虚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动为实,静为虚等等。如“天街小雨润如酥”是实,“天街夜色凉如水”则是虚。“一行白鹭上青天”是实,而“疑是银河落九天”则是虚。“望长城内外,唯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是实景,而“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是虚景。要注意的是:诗歌的表现手法,如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古喻今,直抒胸臆,烘托对比,象征比喻,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是近年高考的热点。尤其要明白,诗歌中写景一定为写情,咏物一定为言志(抒情),咏古一定为喻今。诗中的景、物一定要蕴含作者的情与志,只要从诗人所咏的“古”联系到诗人所处的“今”,便可把握诗歌的深层含义。重点介绍:虚与实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首先,介绍一下诗歌中的“虚”。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中崔莺莺送别张生唱词很多是设想的未来之境。再看看诗歌中的“实”。在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而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实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五)检测练习一、分析下列诗句中运用的主要艺术用法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王伦》)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3、花间一壶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月下独酌》)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5、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被明月兮珮宝璐,(屈原《涉江》)6、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李凭箜篌引》)7、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8、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9、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0、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二、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  1、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诗后的问题。白   梅 (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本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及作用是什么?试分点加以简要分析。2、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诗后的问题。兰溪棹歌 (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试分析这首诗中“动静结合”的手法。 3、阅读下面的一支小令,回答后面的问题                            清江引•秋怀 (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试分析这首诗中景与情的关系。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秋  思 (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首诗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试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诗后的问题寒   食 (孟云卿)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试从景情关系的角度简要分析诗中“满”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武陵春 (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载不动、许多愁”历来为人所称道,这一句好在哪里?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篇四】武陵春上阙赏析

武陵春 阅读赏析

读下面这首词,然后答题。〔5分)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这首词所写的时令是“晚春”,从词中哪个语句看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词中原语句填写〉;“日晚倦梳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用词中原句回答(2分)

2.你认为这首词中写得最好的句子是哪两句?为什么?(3分)

3.上片中,“________________ ”,交代的是季节特征,“________________ ”是通过描绘日常起居生活来表达内心的哀伤。

4.全词是如何表现作者对故人的思念这份“浓愁”的?

5.[名句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6.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对应直接写心绪的是哪一句?

7.请结合写作背景,说说词人忧愁的原因有哪些?

8.、上阕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请将它们找出来。(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武陵春

9.、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3分)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李清照》)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10.《望江南》和《武陵春》这两首词有什么相同之处?

11.. 这首词词情极其哀愁。其中“______ ”四个字写出了词人愁苦的缘由。

12.. 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了暮春时节的景象。

B.“日晚倦梳头”用外在的行为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哀愁。

C.“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写出了词人泛舟双溪的欢乐。

D.“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化虚为实,说愁绪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

13. 下阕虚写,写出了愁苦的哪些特点?

武陵春

参考答案:武陵春上阙赏析

1.闻说双溪春尚好 物是人非事事休(2分)

2.示例: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词人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将“愁”与“舴艋舟”自然地联系在一起,使抽象的“愁”变得具体生动形象;赋予无形的“愁”以重量,竟达到了船“载不动”的地步。 “舴艋舟”则运用了夸张、比喻的手法。词人所说的究竟是船小还是 “愁”重,不言而喻。(3分)

3.“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4.作者先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用形象的比喻(“载不动”的愁),抒发愁之重,重得无法承载。

5.答:”“愁”与“恨”,原是抽象的情感,看不见,摸不着,词人采取夸张性的比喻,说“愁”不仅可以舟载船装,而且一叶轻舟难载山重之愁。从而突出了自己愁苦之深重。

6.愁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7.诗人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8.、“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

9.、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凄苦忧愁中的连船都载不动,形象可感地写出了愁之重。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比喻(设问、夸张)的手法,将无形的愁化作有形的“一江春水”,永留不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愁”之多。

10. 风格相近,都比较婉约;写作手法相近,借景抒情或直接抒情;抒发的感情相近,抒发主人公或作者的离愁别绪,凄惨心境。

11.物是人非

12.C

13. 又多又重

武陵春

【篇五】武陵春上阙赏析

《武陵春》赏析

?【解题】武陵春,词牌名,应取意于陶潜《桃花源记》,因该文开头有“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句。清·万树《词律》中此词四十八、四十九两体,皆押平韵。据考证,此词作于绍兴五年(1135)李清照流寓浙江金华时。时年作者五十二岁,丈夫已去世六年,宋朝已成偏安之势,北方沦为金人统治多年。国破家亡,羁旅天涯,故有此愁泪之作。【注评】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尘香:尘埃中也夹杂着花香。花已尽:花儿已凋落殆尽。倦:打不起精神,懒得。物是人非:物品仍在,人却走了;指丈夫去世。○人老心死,了无生气。上半阕触景生情,不胜哀痛。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双溪:在金华城南,因为两河汇流而成,故名双溪。拟:准备,打算。○忽动游春之思,情绪起伏。只恐双溪舴艋(zéměng)舟,载不动许多愁。只恐:只怕。舴艋舟:形似蚱蜢昆虫的小船,极言其小。○又转入愁情之中。下半阕忽动青春之思,转而又被愁绪击垮。【译文】风停了,尘土中裹着花香,春花凋残殆尽了;天晚了,连梳头的心思也没有。故物犹在,昔人已逝,啥事也不想干,想絮叨几句往事眼泪却(不争气)先流了出来。听说双溪景区春色还好,也曾打算去划船的。只怕双溪里的蚱蜢大小的小船,载不动(我)这样多的愁思。【简析】“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的这两句诗可以作为经历了国破家亡的生活巨变之后的李清照思想的概括。她的高贵生活连同笔下的绮罗香泽之语、“海棠”“藕花”春情,都成了不堪回首的过去。诸多变故中对她打击最大的是与恩爱无比丈夫的人鬼殊途,使其有“钟子期死,伯牙终生不复鼓琴”的心死之悲。她顽强生活下来的动机之一就是用诗文来撰写她的独特“回忆录”。词的上半阙写暮春之景,日晚之情。“风住尘香花已尽”是春意阑珊中的自然变故,怎能不让感情丰富的词人伤心?况且这晚春之景又像那失去青春的迟暮美人,照见词人自己的衰老,故而主人公心灰意冷,连梳头的心思也没有了。除此之外,“日晚倦梳头”还有一层深意,那就是因夫君已逝,梳洗打扮似乎已显得多余了。正如俗语所说“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今天已无悦己者,那就任它“首如飞蓬”吧!不仅如此,由于“物是人非”,应该“事事休”才好,触到了痛处,禁不住“欲语泪先流”了。词中的“物”应是丈夫生活前所有、所用之物,这些物件既给词人带来美好的回忆,同时也给她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她在《后序》感叹丈夫遗作时说:“此二千卷,有题跋者五百二卷耳,今手泽如新,而墓木已拱,悲夫!”因此,短短几句词,有从“倦”到“休”,再到“泪流”的感情层递,字字看来皆是血!下半阙词人从悲情中果断地跳脱出来,忽现乐观情调,是词人坚毅性格地体现。“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说明主人公并不拒绝新的生存环境,而且想竭力适应它。泛舟探春之思仍充满着少女般的活力,这两句使词的情调从悲哀中逆挽而出,有枯木逢春的意境。“文似看山不喜平”,李清照毕竟是大家,她不仅以词抒情,而且要写出人生酸甜苦辣的复杂之情。然而,由于哀伤之情太甚,这偶然兴起的游春之情又迟迟难以实现,因为时间的消蚀及国仇家恨的摧残,昔日那无忧无虑的少女情怀、少妇雅兴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真去泛舟也不会像昔日那样有“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活力了。这是结尾“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意思。而结尾的“愁’’字又与上半阙的情调相呼应,使全词主题鲜明。【字词句基础知识举要】舴艋舴艋指小船,是以小昆虫来形容舟小的称呼,本应写作“蚱蜢”。《广雅·释水》“舴艋,舟也。”王念孙疏证说:“《玉篇》‘舴艋,小舟也。’小舟谓之舴艋,小蝗谓之蚱蜢,义相近也。”“舴艋”’这类字的产生是汉字类化规律的结果。如《诗·卫风·河广》有“曾不容刀”,“刀”指如刀大小的船,后来类化而造“”字;王力先生说:“峨嵋”作山名,本是以女子“蛾眉”作喻的,应作“蛾眉山”,后类化而作“蛾嵋”;青蛙的幼虫本写作假借字“科斗”,后又类化而作“蝌蚪”。不仅汉字,汉语语音等也有类化现象。

【篇六】武陵春上阙赏析

25《武陵春》课文赏析和中考赏析题目汇总

25、《武陵春》课文理解

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上片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的是季节特征,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残留些花的芬芳,说明这时已到了暮春时节。“日晚倦梳头”是通过日色已晚而作者仍无心梳洗打扮来表达内心的哀伤。下面叙述哀伤的原因和哀伤的程度:“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在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并没有新的变化,而人却与以前大不一样了,国破、家亡、夫死,她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自己的遭遇和心情,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这比“声泪俱下”的描写更深入了一层。她的悲哀是不可触摸的,不但不能说,而且不能想,一想到就会泪如雨下。在这里作者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

下片一转,另辟蹊径,写道:“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诗人也曾产生了去那里泛舟的念头。她想去双溪泛舟并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去处。不过,转而却又否定了自己的计划。“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怕的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人们总是把愁怨比做连绵不断的流水,比做斩尽还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却另寻了一个新思路,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她又用“也拟”“只恐”等虚字把自己的思想活动层次清楚地表露了出来,像这样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实在很新鲜、奇特,所以被词论家称赞为“创意出奇”,“往往出人意表”。

《武陵春》习题总汇

1、1.上片中,“ 花已尽 ”,交代的是季节特征, “ 日晚倦梳头 ”是通过描绘日常起居生

活来表达内心的哀伤。

2.全词是如何表现作者对故人的思念这份“浓愁”的?(2分)

作者先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用“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形象的比喻把无形的愁形象化、具体化,抒发愁之重,重得无法承载。(两层意思各1分)

3、这首词的最后两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作者只恐怕双溪上那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内心的沉重的哀愁。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哀愁,比作可用小船来承载的具体的东西,说自己的愁重的连船都载不动,化无形为有形,形象地突出了内心哀愁的沉重。

4、《武陵春》中词人化虚为实,描摹愁思的句子是: 5、“只恐双溪舴艋舟”中的“只恐”有什么表达作用?

与前面的“闻说”、“也拟”结合起来,以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体现内心沉重的哀愁。

6、这首词的上片,首先交代的是季节特征,已是时节。“日晚倦梳头”表达了作者内心的 。下面叙述的是 和 。“ ”和“ ”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浓重哀愁。

7、下片的“、“”、“”三个词表现了词人产生了去泛舟消愁的念头而又怕舟轻愁重否定了自己计划的感情变化过程。

8、“闻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感情的变化过程,请赏析。

消除愁苦的办法。不过作者转而又否定了自己的计划,“只恐”双溪上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哀愁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可是作者却把它比作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说自己的哀愁重的连船都载不动。

9、本词中,作者通过哪两个外在的行为来表现自己的愁苦心情?试作简要分析。

通过“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浓重的哀愁。国破、家亡、夫死,她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哀愁如此之重,她无心梳妆打扮,即使有心诉说自己的遭遇和心情,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

【篇七】武陵春上阙赏析

武陵春鉴赏及练习有答案

武陵春

【文学常识】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章丘明水镇人。她生于北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卒于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1156),享年七十三岁。李清照是宋词大家,更是古今第一才女,在中国的词作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心思想】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全词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和对故国故人的忧思。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一的才女形象。 【原诗】

武陵春

[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赏析】

这首《武陵春》为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非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全词一喝三叹,语言优美,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这首词继承了传统的词的作法,采用了类似后来戏曲中的代言体,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其中“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已达至境:既点出此前风吹雨打、落红成阵的情景,又绘出现今雨过天晴,落花已化为尘土的韵味;既写出了作者雨天不得出外的苦闷,又写出了她惜春自伤的感慨,真可谓意味无穷尽。

这首词由表及里,从外到内,步步深入,层层开掘,上半阕侧重于外形,下半阕多偏重于内心。“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是描摹人物的外部动作和神态。这里所写的“日晚倦梳头”,是另外一种心境。

这时她因金人南下,几经丧乱,志同道合的丈夫赵明诚早已逝世,自己只身流落金华,眼前所见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无穷索寞。因此她日高方起,懒于梳理。“欲语泪先流”,写得鲜明而又深刻。这里李清照写泪,先以“欲语”作为铺垫,然后让泪夺眶而出,简单五个字,下语看似平易,用意却无比精深,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满腹忧愁一下子倾泻出来,感人肺腑、动人心弦。

词的下半阕着重挖掘内心感情。她首先连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起伏转折的契机,一波三折,感人至深。第一句“闻说双溪春正好”陡然一扬,词人刚刚还流泪,可是一听说金华郊外的双溪春光明媚、游人如织,她这个平日喜爱游览的人遂起出游之兴,“也拟泛轻舟”了。“春尚好”、“泛轻舟”措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好处她表现了词人一刹那间的喜悦心情。而“泛轻舟”之前着“也拟”二字,更显得婉曲低回,说明词人出游之兴是一时所起,并不十分强烈。“轻舟”一词为下文的愁重作了很好的铺垫和烘托,至“只恐”以下二句,则是铺足之后来一个猛烈的跌宕,使感情显得无比深沉。这里,上半阕所说的“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的原因,也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这首词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特别是比喻。诗歌中用比喻,是常见的现象;然而要用得新颖,却非常不易。好的比喻往往将精神化为物质,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饶有新意,各具特色。这首词里,李清照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同样是用夸张的比喻形容“愁”,但她自铸新辞,而且用得非常自然妥帖,不着痕迹。我们说它自然妥帖,是因为它承上句“轻舟”而来,而“轻舟”又是承“双溪”而来,寓情于景,浑然天成,构成了完整的意境。

【练习与检测】(共30分)

1.《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的作者,号,山东济南章丘明水镇人。是宋词大家,更是古今第一才女,有《 》,是 的代表人物。(4分)

2.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对应直接写心绪的是哪一句?(2分)

3.有人认为这首词绝妙的是末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4分)

4.诗中“只恐”有什么表达作用?(4分)

5.上阕实写,词人写了哪两个行为来表现她的愁苦?(2分)

6.下阕虚写,写出了愁苦的哪些特点?(2分)

7. 这首词词情极其哀愁。其中“(2分)

8. 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了暮春时节的景象。

B.“日晚倦梳头”用外在的行为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哀愁。

C.“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写出了词人泛舟双溪的欢乐。

D.“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化虚为实,说愁绪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

9.词人是如何表现自己的愁苦心情的?(3分)

10.名句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4分)

【练习与检测参考答案】

1.李清照,易安居士,《漱玉词》,婉约派

2. 愁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3.我同意这种看法。在词人笔下,抽象的东西“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波逐流,还可以用船来承载。(作者化抽象为具体,想象新颖真切,极形象地抒写出了内心的苦闷和忧愁之深。

4.与前面的“闻说”“也拟”结合起来,以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体现内心沉重的哀愁。

5.倦梳头,泪先流

6.又多又重。

7.物是人非

8.C

9.①在词中,作者通过两个外在的行为:“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来表达了自己内心浓重的哀愁。哀愁如此之重,使她无心梳妆打扮,重到一提便于工作会泪如雨下。②用“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样两句,把不可见的“愁”具体化,形象化,以船都载不动来渲染出忧愁之深重。夸张奇特,语句新异,再现了作者暮春寡居的凄楚心情。

10. “愁”与“恨”,原是抽象的情感,看不见,摸不着,词人采取夸张性的比喻,说“愁”不仅可以舟载船装,而且一叶轻舟难载山重之愁。从而突出了自己愁苦之深重。

【篇八】武陵春上阙赏析

4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赏析精华版2016年中考)

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己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评析]:写这首词时,词人已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等不幸遭遇,她的处境异常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就是当时词人内心的真实写照。本词极言作者内心的沉重哀愁,词中用"闻说""也拟""只恐"三个词语,欲抑先扬,将作者微妙复杂的心理婉曲地表尽。用"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样两句,把不可见的"愁"具体化,形象化,以船都载不动来渲染出忧愁之深重。夸张奇特,语句新异,再现了作者暮春寡居的凄楚心情。

在词中,作者通过两个外在的行为:"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来表达了自己内心浓重的哀愁。哀愁如此之重,使她无心梳妆打扮,重到一提便泪如雨下。

【名句赏析】 风住尘香花已尽:这句用笔极为细腻:其意不过是说风吹花落,却不从正面着笔,而落墨于“风住”、“花已尽”的结局。尘土因花落而香,说明落花遍地,而这又反照出风之狂暴。一句中有三层曲折,确是匠心独运。

这句诗既点出此前风吹雨打、落红成阵的情景,又绘出现今雨过天晴,落花已化为尘土的韵味;既写出了作者雨天不得出外的苦闷,又写出了她惜春自伤的感慨,真可谓意味无穷尽。

与前面的“闻说”“也拟”结合起来,以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体现内心沉重的哀愁。

7、“闻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感情的变化过程,请赏析。

“闻说”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也拟”作者也产生了去那里泛舟的念头,从而去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办法。不过作者转而又否定了自己的计划,“只恐”双溪上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哀愁本事看不见摸不着的,可是作者却把它比作可承载可触摸10、这首词的最后两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作者只恐怕双溪上那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内心的沉重的哀愁。化抽象为具体,化实为虚(化无形为有形),形象地突出了女主人内心哀愁的沉重。

11、“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说说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第一句侧重抒发愁之重,无法承载。第二句侧重抒发愁之多,绵长无尽。

12、比较阅读 (一)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二)武陵春(略)

(1)找出《武陵春》中词人化虚为实,描摹愁思的句子。(1分)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2)说说《如梦令》“惊起一滩鸥鹭”一句中“惊”字的妙处。(1分)

“惊”字既暗写出了船行之快,又生动地写出停栖在小洲上的鸥鹭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

13、这两首词分别是词人南渡前后的作品,它们在情感上有何不同?(2分)

前一首:愉悦、欢快、热爱生活(1分);后一首:悲伤、愁苦、孤单寂寞(1分)。

14、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了暮春时节的景象。

B.“日晚倦梳头”用外在的行为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哀愁。

C.“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写出了词人泛舟双溪的欢乐。

D.“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化虚为实,说愁绪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

【篇九】武陵春上阙赏析

九年级诗词赏析答案

九年级诗词赏析答案

一 温庭筠《望江南》

1、赏析“斜晖脉脉水悠悠”

斜阳欲落未落,含情脉脉,不忍离去;不尽江水似乎也懂得她的心情,悠悠无语流去.江水

又像思妇连绵不断的忧愁。 写作手法:借景抒情,抒发惆怅、忧愁

二、 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1、(1)“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河南中考命题研究专家原创卷】

用典故,借用雁去衡阳回雁峰的典故,借景抒情,衬托出雁去而人却不能去的思归之情。

(2)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上阕写边塞秋景,下阕写壮志难酬、思乡忧国之情,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2、(1)品读全词,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上阕所展现出的画面。 秋天边塞,天气极寒,大雁毫无留恋之意向衡阳飞去。风吼、马嘶,和不断起伏的号角

声混杂在一起,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在暮霭升起、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了城门。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了什么特点的边塞景象?由此可以联想到《使至塞上》

的什么诗句?孤寂荒凉。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 这句诗形象描绘了群山之中笼罩大片暮霭,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4)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中你认为最精彩的字(词)。

“闭”字写出了孤城紧闭大门的景象,充满肃杀之气,透露出战事紧张、戒备森严。

3、该词采用了什么典故?有何作用?武陵春上阙赏析

《后汉书》记载:东汉大将窦宪追击入侵的单于,“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而还。作用是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4、试分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所表达的矛盾思想感情。

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亲人,但抗敌大功尚未完成而无法回家,只能用浊酒排解对亲人的思念,寄托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愿望。

【河南中考45套汇编命题研究专家原创卷】

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类似上3-4题

运用东汉大将窦宪追击入侵的单于,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的典故 。表

现了将士戍守边地的艰苦,流露出作者功业未成的惆怅和对家乡的思念。

5、该词暗含对比,请举例说明。 大雁南归与将士们不能回家形成对比,为下文写将士们守边艰苦埋下伏笔。

6、《渔家傲 秋思》直抒胸臆的句子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慨

叹功业未立),忧国思乡 的思想感情

7、判断“这首词感情悲观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 不对,这首词含蓄表达了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但仍要为国家报效出力,并非反战厌战。

8、简要分析“羌管悠悠霜满地”在这首词中的作用。(2010年昆明中招题)

① 时间上是上阕“长烟落日”的延续 ; ②借景抒情。写出戍边将士们寒夜戍守的艰辛,抒发了他们因功业未立、归期无计又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

9、“羌管悠悠霜满地”中的“霜满地”有什么意蕴?(14年郑州市二测)

①暗示时间上是上阕“长烟落日”的延续 ;②写出了边地夜景的凄清悲凉; ③表现了戍边将士们寒夜戍守的艰辛。

10、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 )

A这首词的上片描写词人身临目见的景物,下片直接抒发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的不满。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揭示词人和征夫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指士兵久戍不归,伤心落泪,使白发的将军无计可施。 D全词意境豪放、壮阔,形象鲜明、生动。

三、苏轼 《江城子·密州出猎》

1、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 出猎 打猎 狩猎 )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 杀敌卫国(或:渴望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 豪情壮志。

2、【09河南中考】“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何含义?词人借用典故来表达这一意思有什么好处?

①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这是词人以魏尚自比,也希望朝廷能派人来赦免他的罪名,让他有机会到西北边防抵抗外敌入侵。 ②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武陵春上阙赏析

3、【15年咸宁市中考】

①词的上片有一个字笼罩全篇,你认为是哪个字?说说它的好处。

“狂”; “狂”字总起,且贯穿全篇,突出自己要发少年狂的豪情壮志

②请对全词的最后一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略作赏析。

将拉开的弓箭比作满月,运用“射天狼”的典故,(直抒胸臆)抒发了词人希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和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之情 。

4、【15年乐山市中考】

词的上阕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作者的“少年狂”?

出猎时的英姿潇洒(装束气派)、出猎的队伍浩大,观看出猎的百姓众多,以孙郎自喻。

5、简述引用“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3个典故分别表达的意思(作用、思想感情)。 不小,但仍有着少年的狂气。

“射天狼”典故: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6、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狩猎场面。 太守率领众多随从,纵马飞奔,像狂风一样越过小山冈。

7、“卷”字的传神之处表现在何处?

“卷”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或 显示了打猎阵容的庞大)

8、(1) c

(2)对这首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B )

A.词的上片“老夫„„擎苍”三句,不仅写出了打猎时威武的阵容,而且突出了作者少年的豪情。

B.词的上片“卷平冈”一语,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C.词的下片作者以冯唐自喻,表达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D.词的上片以记叙为主,语言风格粗犷、豪放;词的下片以抒情为主,语言格调婉约纤柔。

四、李清照《武陵春》

1、简要说说《武陵春》中词人是如何表现愁苦之情的? 答:作者先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浓重的哀愁。这哀愁浓重到使她无心梳妆打扮的程度,甚至不能提起,不能触摸。然后“只恐双溪舴蜢舟,载不动许多愁”两句将看不见、摸不着的哀愁,比作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

2、从写作手法和修辞两个方面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译文:只怕的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 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比喻新奇,将愁比作山一样重。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渲染自己忧愁深重

五、《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辛弃疾

1、(1)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2)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3)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点明了是秋高马壮的时候,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也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

(4)“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对偶句,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14年安阳一测】品析“五十弦翻塞外声”的“翻”有何妙处?

“翻”的意思是演奏。形象地写出了用乐器演奏雄壮的战歌,鼓舞士气的热烈气氛。

(5)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2、从题材、思想感情、语言风格三方面分析为什么是壮词?一、写勇猛的、雄健的军营生活:看剑、听号角和边塞曲、分肉、点兵;还有激烈的战斗场面:骑快马、拉强弓;

二、抒发了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 三、语言风格壮丽粗犷、豪放、雄壮。 3、写现实生活的句子是:醉里挑灯看剑、可怜白发生,和其他句形成虚实相生的写法对表达主题有何作用?现实与梦境形成对比,有力的表现了报国无门的悲愤。

4、(梦境)想象中的驰骋疆场、英勇杀敌的战斗场面原句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它从视觉和听觉 侧面烘托 了将士们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表现了抗金义军的所向披靡。

【15年一测】任选角度,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示例一:战马像的卢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1分)生动地描绘了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1分)

示例二:运用典故(比喻),(1分)生动地描绘出了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1分)

示例三:侧面描写,(1分)以马快弦急衬托出抗战英雄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1分)

【14年新乡一测】请描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所展现的画面,并概括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将士骑着飞快奔驰的的卢马,猛力拉满像霹雳一样作响的雕弓,射向敌人。 马快弦急说明战斗的激烈和顺利,表达了作者的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志。

5、全词分为两部分,“可怜白发生”是第二部分,他由梦境回到现实,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它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为悲壮。

【14年新乡一测】分析“可怜白发生”在词中的作用。

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1分),“可怜白发生”与前面雄壮的军旅生活和战斗场面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的矛盾和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无奈。

6、哪些句子写了作者统一祖国的愿望?“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这2武陵春上阙赏析

《观刈麦》

(1)选出下面对《观刈麦》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A.“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意思是力气用尽了,热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只是叹惜夏天实在太长了。形象地写出了劳动人民抢割时的辛苦景象。

B.“贫妇人”“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是因为“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形象揭露出官府对贫苦农民的残酷剥削。

C.“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看到农民劳作的情景,想到自己舒适的生活,作者感到万分惭愧,内心不能平静,这是作者对农民生活同情和关心的反映。 D.这是一首叙事诗,着墨不多,但却把割麦者和拾麦者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万分痛苦的生活情景和内心感受,描绘得真切生切,历历如画,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

(2)如何理解诗中“力尽不知热”一句的内涵?不是真的“不知热”,为了抢收,为了活命,再累再热也只得忍着、挺着。表现了租税剥削的沉重和人民生活的痛苦;

(3)诗中那位贫妇人的言行反映了当时一个怎样的残酷现实?

表现了租税剥削的沉重和人民生活的痛苦;

(4)诗的末六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对比手法)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5)劳动场景:在一望无际的麦田里,农民顶着烈日劳动,脚下是被烈日熏蒸的暑气,阵阵往上冲,弯下的赤裸背脊,被灼热的太阳光烘烤得油黑闪亮。

想到了:农夫劳作的辛苦; 粮食来之不易;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6)(麦子熟了,须快收快打,迟了麦粒就会落在地里烂掉。农夫又热又累,精疲力竭,却欲罢不能,)很需要休息却又不愿休息,只珍惜长长的夏日时间,以尽快收获麦子的矛盾心理。

(7)妇童送饭,农夫劳作

词五首 原文填空

1、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2、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3、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5、人不寐,将军白发征

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7、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8、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9、亲射虎,看孙郎

10、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11、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3、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14、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15、同上

16、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17、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18、可怜白发生

19、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课外诗

1、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2、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3、妇姑何箪食,童稚携壶浆

4、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5、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同上

6、独倚望江楼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7、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8、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