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时间:2021-10-26 16:18:05 节日作文

【篇一】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如何正确认识教育科研,促使自己更快地成长?泸州市龙马潭区教师进修学校   王志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教师在专业知识、教学方法与技能、教育观念等方面得到补充、扩展、更新、提升。随着政治的变化、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社会对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教育事业的发展,关键在教师。很难设想,一名理念落后、知识陈旧、方法单一、技能低下的老师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因此,“与时俱进”、“更快成长”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必然要求。教师的现状怎样?如何正确认识教育科研?怎样才使自己在教育事业之路上更好更快地成长?本文主要就以上问题进行探讨。一、忧心的教师教育现象不可否认,随着改革开放高考制度的改革,尤其是近十年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可喜的进步,长足的发展。但是,与日新月异的社会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终身学习理念对人才的要求,我们的教育显然滞后了。从教育者本身来看,目前存在的一些教育现象令人忧心。(一)停滞发展的教师个体依然存在按常规,一名教师从走上教学岗位,一年入格,三年一小成,七年一大成是其正常发展轨迹。随着知识的丰富、经验的积累、技能的提升,教师的发展应呈“螺旋式”上升。可是,看看我们身边的部分教师,从某一群体的年龄上跟踪,从教师的个体发展跟踪,不难发现,一旦过了“入格”、“准合格”的阶段,这部分教师往往就只是“重复过去的故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知识在重复,经验在重复,年年如是,走的仅是“磨道式循环”之路。随着年龄的增长,精力的耗损,就只能“和尚撞钟”而已矣。(二)“苦教”、“苦学”愈演愈烈过去,我们倡导“老黄牛”精神,旨在要求对工作,对事业的执着、任劳任怨,从这一点上来讲,无可非议。但是,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关注人的生存价值、生命质量的今天,依然出现教师“披星戴月”,学生“挑灯夜战”的“苦教”、“苦学”现象,“向时间要质量”、“淹没于题海”依然故我。一方面,这是单纯追求“应式”的结果,但从另一方面来讲,教师们这种“苦行僧”式的教育生活,是否可以改变,是否可以从我们自身、从教育的规律上去寻求路径呢?此外,我们的教师在接受师范教育的时候,往往更多的是注重学科的学习,而忽视了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的学习,造成了知识和能力结构的缺失;一线教师教学实践与教育理论相脱离;教学常规与教学研究相分隔等现象和问题,长期得不到重视和解决。自生自灭,任其发展,绝不是危言耸听。凡此种种,严重桎梏了教师的成长,教育的发展。二、教育科研是教师更快成长的必由之路教师这支蜡烛,首先得照亮自己,才能照亮学生;教师这个园丁,首先得健康自己,才能让小苗茁壮成长。那么,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如何才能使自己更好更快地健康成长呢?我以为,走上教育科研之路。(一)教师成长呼唤教育科研1. 现代教育的要求传统教师的工作主要是单调重复,创造性低的传授知识的活动。教育改革的趋势,要求教育为未来社会培养创造性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新的知识结构和进行创造性教育活动的能力。教师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应包括学科知识和教育学知识两部分内容,教师教育能力也应包括教育能力、科研能力和管理能力。一个教师只有具备这些知识和能力,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创造出最佳的教育效益。2.教师职业的需要教师们不仅仅需要提高自己的物质待遇来提升职业价值和社会地位,更要从社会观的角度来认识教师这个职业。教师以怎样的德才学识来创造自身价值,提升自己职业生命的质量,这是教师作为一个社会人实现其发展的内在需求,是促进其成长的内驱力。教师职业成就的强烈需求已然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创造性的劳动,这就对教育科研活动有了内在的需求。只有当教师的教育实践经过教育研究的提升,才能使教师 “教书匠”的简单重复性职业劳动变为创造性教育活动,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实现教师的职业价值。(二)丰富的教育实践让教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成为可能教育研究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来自教育实践,回到指导教育实践。教师开展教科研活动,有着教育理论工作者无法替代的优势。教师每天操劳于学校、教室,那么,学校、教室本身就是教育教学科学的“实验室”和“研究室”,教学中有问题要解决,有现象要分析,有疑惑要探究,研究从中来,回到教育实践中去验证,达到指导教学、解决问题的目的。教师就是最好的“行动研究者”;反过来说,教师不能成为改进教育实践的人,教育就不可能取得大的进展。任何忽视教师直接参与研究、严重脱离教育实践而得出的教育理论,都是镜中花,水中月。反过来说,教育科学研究的主力军是具有丰富教育实践经验的教师,主阵地就在学校,就在课堂。(三)参与教育科研能有效促进教师成长常听到身边的中老年教师抱怨“这书越教越不知道怎么教了”。这些教师,往往比较敬业,经验不可谓不丰富,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声音呢?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哪怕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未加疏理,往往是零碎的、乱杂的堆砌,缺乏对经验的反思,既形不成科学而系统的东西,更谈不上上升到理性的认识。有的经验很难说是“经验”还是“教训”,一会灵,一会不灵。如此积累的经验,久而久之,不知是“金山”还是“垃圾”,到头来只能是教育的哀叹。另一方面,学校开展的教研活动,往往是“见子打子”,就事论事,缺乏交流,缺乏跟踪,缺乏深入,每一次教研会,随着无目的的交谈,会议一结束,研究就结束。这对教师成长作用非常有限。反之,教师积极的教育科研,能够收获“四有”,一是“教有所明”,即明白为何而教,目标明确;二是“教有所察”,即能洞察教学过程的现象,提升教学机智;三是“教有所悟”,即在教学反思中探寻教育规律;四是“教有所创”,即将常规教学课堂变为创造性的教与学的阵地。这样的收获,教师是越教越有味;这样的收获,无疑是教师最好的成长。三、教师怎样参与教育科研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要“读书,读书,再读书”“书到用时方恨少”,对教师更是如此。教师读书,除了学科专业的,还应多读教育学、心理学、美学、人才学等教育和其它社会、自然的理论著作,不读孔夫子,不知中国教育的渊源;不读陶行知,不懂近代和现代教育;不读苏霍姆林斯基,不晓和谐教育;不读卢梭,不解爱的教育……“腹有诗书气自华”,广博的知识,系统的理论,有助于你对教育的理解、思考的深刻和研究的深入。(二)要增强教育科研意识每天的教育实践,都会产生教育的问题。因此,我们应当把每天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作科学研究来做。要做到“三化”,即工作问题化,问题科研化,实践理论化。这样,每天的教学任务就是课题的“立项”,教学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教学任务的完成就会收获研究的“成效”。其实,每位教师天天站课堂,教育教学经验也相差无几,但为何收获不等,成就不一?问题的答案就在于有无科研意识。庸者只做不思,智者边做边思。这里的“思”就是科研意识。(三)要建立有效的个人教学科研机制教育科研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基本质和规律的活动。教育科学研究本身,作为一项研究活动,就必须遵从教育发展的规律。因此,建立有效的个人教育科研机制,无疑是教师更快成长的重要保障。如何建立有效的个人教育科研机制呢?1. 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教育科研有法可依。文献研究资料法让我们带着研究的问题,去寻找相关的研究状况,教育教学的理论,占有大量的信息,通过筛选、比较去确立自己的研究方向;叙事研究法让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比较研究法让我们从“纵”与“横”的立体空间去伪存真,弃“劣”扬“优”;行动研究法让我们在躬亲实践中探索教育的规律;个案研究法让我们从鲜活的个体寻求一般的价值……教育科研有法而无定法,这就需要我们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选取适合的方法,去研究、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2. 立足于校本科研教师工作在学校,教师的主阵地在课堂。因此,我们不必要求教师们去做纯理论的研究,也不必让他们过多地去研究教育教学的“中观”及“宏观”的课题,而应当立足于自身的教育教学,做自己感兴趣,能解决自身教学问题的“微观”课题,这就是以校为本,以学科为本,以课堂为本的校本科研。我所在的泸州市龙马潭区,便大力开展这样的科研活动,校级微型课题达1400多个,80%以上的教师在这样的“短、平、快”,“鲜、活、实”的教学研究中得到了锻炼提高。如龙马潭区泸化小学张燕老师的“活动卡拼音学习”成果获省二等奖;龙马潭区城北学校班主任刘华老师的“茶馆式家长会”成果获省一等奖;龙马潭区鱼塘小学张敏的“超市课题”成果获市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这些教师都在教学科研中尝到了甜头,得到了提高。3. 制定个人发展规划没有个人发展的规划,就无个人发展的目标,就会失去成长的动力。科学的个人发展规划,会让你向着努力的方向,一步一个脚印,有序地实现你的人生目标。为此,教师应当依据自身的条件,客观的环境,有利的平台,合理而科学地制定出短期、中期、长期发展规划,通过教育实践研究,让别人对你“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4. 养成勤于动脑、动手、动笔的习惯好习惯让人一生受益无穷。教师养成好习惯,不仅让自己受益,而且会对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搞教育科研,就应当养成勤于动脑、动手、动笔的好习惯。遇着问题要分析要思考,解决问题要付诸行动,有了哪怕是点滴的收获,就要及时记下来,写出来。班主任写写“教育手记”,学科教师写写“教学后记”,语文教师写点“下水作文”,三五几人搞点“课例”研究,把典型的教学案例写成研究报告等,这就有了科研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给自己加点“压”,提高一点要求,长此以往,必有大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让我们以此共勉。 

王志勇

【篇二】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素质是人自身以先天遗传的生理、心理特征为基础,在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特别是教育环境的相互工作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具有潜在性、稳定性的主体因素,或者说应该具有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全部必备因素。而素质教育就是实现人的主体性的教育。其真谛就是以每个学生的先天禀赋为基础,充分运用一切有利的外部条件,使学生主动的把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内化到他们相对稳定的个性结构中。这种内化过程,就是塑造具有主体性新人的素质教育过程。素质教育的要义首先是面向全体学生,其次是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第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素质教育的实施是通过各门功课具体的学科教学来实现。在学科教学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就是要落实“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情操”的“三维教学目标”,使学生成为既具有丰富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高尚人格的具备主体性的一代新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实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不管从教学价值观还是从教学只能观来看,在教学系统中,学生均处于主体地位。所谓学生的主体,就是把学生作为接收和加工信息的主体,认知客观规律的主体,不仅仅是指头脑中的知识结构,而是指头脑中完整的“知识-认识-情意结构”,因为三者往往形影相随,难以单独存在。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进行教学的出发点、依据和归宿,是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学生的认知过程是一种特殊的,不能脱离教学媒体的、间接的认识过程,要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充分发挥教学媒体的作用。和所有的教学媒体相比,教师是最活跃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媒体。从教学职能看,在教学系统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就是说,以自身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充分实现主体地位为目的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教师,在教学系统中发挥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实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条件和根本保证。因此,素质教育问题,主要是教师问题。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素质教育走向成功的保障。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无产阶级培养和个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关键在教师。”他还说:“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而这种竞争最终表现为教学质量的竞争。因此,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一代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是时代赋予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也是对广大教师提出的殷切希望。在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加快发展的形势下,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伟大变革中,每个教师都应当站在时代的高度,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为人表的敬业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做到“政治坚定、思想过硬、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勤于教书、精于育人”。国门素质的提高,民族素质的提高,是学校、家庭、社会对整个儿童少年一代进行教育、熏陶、施加综合影响的结果。教会学生做人,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因为一个人学业上的缺陷并不一定会影响他的一生,而道德、人格上的缺陷却可能贻害他一辈子。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品德行为的指导者,不仅是学知识的导师,而且是做人的榜样。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什么人,自己就应该是这种人。”因此,教师应该具有崇高的思想,宏伟的志向,高尚的情操。处处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好思想、号到的、好作风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对学生培养,既要晓之以理,又要动之以情。江泽民同志指出:“所有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都要自觉的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政治和道德修养。”每个教师都应该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能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勤于教书,精于育人。教育思想、教育方针的贯彻,一代新人的培养,要靠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教师要懂得科学的教育规律,知道怎样通过教育实践来达到教育目的。所以,教师应当精通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并形成自己工作需要的知识结构,而且还要具有综合运用知识,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的本领。学校要努力创造条件,积极支持和鼓励教师学习和专研业务,用现代的科学理论指导教育实践,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大胆探索教学艺术,进行必要的知识积累。认真学习哲学、教育学、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和学科心理学)、教学法(普通教学法和学科教学法)、实验科学、统计学和管理学等科学理论、手段和方法,以便使管理和教学言之有据、讲之有理、行之得法,更深入地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把“功夫花在科研上,眼睛盯在实验上,心里扑在改革上,励精图治,精益求精,永不满足,努力成为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创造人生的真正价值”。促使教师由“经验型”向“专家型”过度。教育部在全国教育人事工作会上提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将启动“21世纪园丁计划”。毫无疑问,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除了需要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素质强的教职工队伍外,还必须有一批教育教学上别具一格的特色教师——即骨干教师,让他们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伟大教育变革中,充当先锋队的作用。在素质教育的教育改革浪潮中,教师不应该满足于做一个教书匠,要尽快提高自身素质,深入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努力成为科研型教师,向教育家靠拢,做一个用万紫千红来打扮世界的园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跨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人才而奋斗。 

鲍招娣

【篇三】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优秀教师的十五个特征(教学反思) 优秀教师的十五个特征     判定学校质量的最重要因素,就是教师的素质,这几乎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认同的。但是判定教师质量的标准又是哪些呢?下面就是学校管理者喜欢在他们的教师身上看到的特点。检测一下自己,看看哪些你做得好,哪些你还需要完善。   ●表现出热情。如果你对教学满怀激情,那就展现出来吧!让学习变得有趣。你对教学的热情将影响你学生的学习动机。热情是会传染的,它将帮助你在课堂之外,建立一种团队精神。   ●了解并跟上你专业领域的变化。如果你教幼儿园,就要订阅一本早期儿童教育杂志。如果你教化学,可以参加当地大学的讨论会。不论这是你教学的第1年,还是你的第30年,你都要努力跟上你专业领域的变化趋势。   ●搞好组织工作:高效有序的组织,能够让你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学生身上。建立一种处理日常事务的方式——收集学生的作业,分发教学资料,公布作业,交换班级新闻等等。这种建立好的程序能够帮你把班级工作纳入了轨道,可以给你更多的时间用来教学以及参与学生活动。   ●积极地讲授:校长和其他的管理者一样,欣赏那些工作努力的人。优秀教师的教学是非常投入的,他们在课堂上走来走去,从来都站不住,而且忙忙碌碌。他们积极地和学生以及其他的教师打成一片。   ●展现一种好的态度:法国的哲学家伏尔泰说:“一个人每天做的最勇敢的决定是下决心拥有一个好心情。”孩子们不喜欢整天都沉浸在恶劣情绪中的老师。他们需要模仿积极的态度,听你对其他人说些什么,听你说话的语气。你应该表现你的喜爱、关心和尊敬。同样的,管理者也需要对老师、学生和大众表现出好的态度。   ●建立一种有效的班级管理模式。从上课的第一天就建立并且坚持执行你的班级管理体系。为了让学生能够专心学习,并且拥有一个有秩序的班级环境,纪律和合理的组织是绝对必要的。并且要保持一贯性、公平性。不要制定那些你不能始终如一地坚持的规则。否则你的学生会觉得你说的话是无足轻重的。   ●制定好教学步骤。学生能够学会的知识总量与学习时机是有关系的。学生通过动手做学得最多,而不是通过观察、不是通过有秩序地站立,也不是通过听。为你的课程计划一个教学进度。没什么比接近学期末才意识到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所有的教学课程更糟糕的。   ●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一张小学的成绩单上,这个品质指的是“和其他人一起好好工作”。管理者需要老师们和其他人一起好好工作。如果人们不喜欢你作为老师的行为,他们就不想在你身边,更不愿为你完成任务!对于同事和家长如此,对于学生也如此。教育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事业。好的人际关系技能对于成功教师来说是必要的。   ●明确传达信息的能力。优秀教师能够明确地、简洁地给出信息,边示范边说明。当介绍新的信息时,教师必须给出一个准确的指导。这个过程包括解释说明、描述、总结和回顾。很多情况下,孩子不知道他们在学什么或者他们为什么要学它。   ●有效的提问能力。提问是一个有力的教学手段。在提问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思想火花的出现。有指导地提问既可以对整个班也可以对个人。当对个别的学生提出问题的时候,在叫学生的名字之前,先问问题。在学生思考他的答案的时候,耐心等待。不要急着叫学生的名字。举个效果不太好的例子:“南希,你认为什么是爱迪生最有用的发明,并且说明为什么?”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当某个学生被叫到,其他人就都放松了,并且不再投入。但是教师可以说,“爱迪生最有用的发明是什么?并且说明理由。”然后停顿大概3~5秒。这个等待的时间,会让每个人都投入进来,并且给学生一个思考的机会。虽然看上去等的时间比较长,但是这个模式被很多成功的教师有效地运用。   ●因材施教。对于教学,最大的挑战之一是和那些有着不同学习风格、个性和学习速度的学生一起工作。教师需要把听觉的、视觉的和实用的教学技巧综合运用。对于某些特殊课程,可以按照类似的弱点和技能差距把学生分成各个小组。   ●使成功成为你课堂的一部分。成功率是非常重要的。对一个学生来说,如果学习是一连串的困难,他可能会因此变得充满失败感,这将导致一些行为问题的产生,并且不再努力。研究指出,至少要有80%的成功率是最理想的。如果学生没有取得成功,可以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指导,或者使任务简单化,直到他们能够完成为止。   ●保持高的期望值。校长需要的是期望学生学习的老师。为了获得优良的成绩,教师需要传达他们对学生的高期望值。优秀教师在课堂上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要求学生的参与。教师要做到对学生严格要求,不至于令人讨厌。事实上,学生尊敬那些期望他们做得更好的老师。   ●营造一个令人愉快的氛围。不要让你的课堂像山坡上鬼屋那样,阴沉、单调、沉闷,这将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令人愉快、充满快乐的课堂氛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教师不能创造一个魔幻王国来促进学习,但一个令学生感到舒服的愉快的氛围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是必需的。   ●灵活的教学方式。很多的教学要求具有灵活性。当具有时刻性的话题出现时,你能调整你的教学计划而不是依旧照本宣科吗?你对学生的需要是否有足够的敏感,为帮助一个孩子,可以改变你的日常安排和常规。当你做得最好的教学计划,因为情况超出了你的控制而不得不改变时,你还能控制你的情绪和积极性吗?     好的教育管理者想要确保所有的孩子都能学业有成。为了保证孩子们的有效学习,他们有责任帮助教师完善那些可以提供健全教育的品质。教育不是一门精确的科学,而教学人员所应具备的品质,根据不同的科目和授课的需要将会有些不同。然而,上面所提到的这些特征,通常都会成为那些尽责的管理者在寻找新教师时所希望求得的;也是他们希望在原有的师资队伍中得到发展和提高的。好好看看这十五条值得赞美的特质。哪些你已经掌握?哪些是你不足的?你需要做些什么来提高?为使你变得更加优秀,区分优先次序,并且制定下一步的计划。  

【篇四】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能力

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能力

1‘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师德’

教师的职责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什么是师德?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其内涵。

第一,高尚的师德必须对学生充满爱。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然而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就更加困难。

记得北师大林崇德教授曾说过,“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教师对学生的爱,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只讲付出不求回报、无私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极其神圣纯真的。这种圣洁的爱是教师教书育人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真实感情,就会“亲其师、敬其师”,从而“信其道”,从而达到真正教育的目的。在工作过程中我也曾经感叹,为什么有些学生不能体会出我对他的爱呢,有时反而对我的爱充满警惕和不屑。通过培训我真正的认识到,原来我的感情还是没有到位,甚至有点急于求成,其实爱贯穿在我平时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相信学生一定会领会到的

第二,作为教师必须对某一学科具有的丰富的知识、精通的业务、严谨的治学、创新的教学,这也是师德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备坚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学术水平,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信赖感,进而转化为一种很强的人格力量,去激励、鞭策学生。我们学校有很多的优秀的骨干教师,他们的课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喜爱。这些是我学习的榜样和典范,在今后的工作中,作为一位青年教师,一定要想这些骨干教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准。

第三,高尚的师德就是教师自己必须严格以教师“以德为本,身正为范”要求自己。

在平时工作中,要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办公室里不打电脑游戏、不带手机进课堂、学生面前不说脏话等等,这些工作中的细节正是崇高师德的外现。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均喜欢模仿,这将给学生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严于律己。教师要知道教育是一朵云吹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心灵感动

2教师必须承担的责任

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

1.岗位责任

爱岗敬业。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受到老师的影响而努力学习,不断进取。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必须知道爱生是立业之本,读书是立生之本,每一位教师都要爱读书、读好书,我们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肩负起我们的责任,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教育要让学生终身受益,而不是丧失学习兴趣。我们只有从内心爱上这份职业,才不会叫苦叫累,学习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3教师应该具备的知识

 . 本体知识

 本体知识是教师胜任岗位的基本保证。

 刻苦钻研业务。精通教学业务是教师之所以成为教师的关键。只有精通业务,才能

将科学文化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而不至于误人子弟。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总是不能准确地解答,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就会逐步丧失,学生对教师也没有信心可言,对教师任教的学科也不可能有学习兴趣,当然也不可能学好这门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将成为一句空话,教师要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就必须自觉坚持学习,并在教学实践中锻炼和提高。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

 2. 文化知识

 教师丰富的文化知识不仅能扩展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且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学生

的全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文化知识的广泛性和深刻性。

 3. 实践知识

 实践知识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

 4. 条件知识

 条件知识是指教师应具备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

4教师要具备有的能力修养

基本能力

 (1)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能力 知此知彼,百战百胜。 (2)人际沟通能力 教师的基本工作方式就是通过人际沟通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教师要学会与孩子及家长沟通。老师告诉我们,要把教育看成是生命与生命的交流,

人不是生活在道理中的,而是生活在情感与生活中的。我们要学会站在家长的角度去看待孩子,因为我们与孩子是社会关系,所以内心有一定的标准,规则,会理性

 的去看待问题。但家长与孩子却是亲缘关系,是以情感为准则的,他们为了孩子,什么都可以但当。所以,我们在与之沟通的时候,可能会出现问题,这时候,作为老师,要学会改变与家长沟通的视角,要从同理性的角度与之看待问题,去了解我们的孩子需要什么,家长最关注的其实不是孩子的成绩,而是孩子的生命,孩子的健康成长。同时,通过观看四个视频,老师讲了生命的长度,生命的宽度,生命的宽度,生命的厚度,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让我今后的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孩子的成绩,更要关注他们的成长。 3)教育诊断与指导能力 教育诊断是运用教育诊断和心理诊断的技术与方法对学生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并找出解决问题方案的过程。 (4)获取新信息的能力 新事物、新名词、新观念层出不穷,周围的一切都在变:社会在变、家长在变、学

生也在变。教育要能够跟上社会迅猛发展的步伐,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教师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要用最新知识来 充实自已的头脑,要用最新观念来指导自己的行动。

教学能力

 1)教学组织能力 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学的基础,是教学环节中的首要环节。  (2)课堂控制能力 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重过程控制。

 (3)教书育人能力 教书是指教师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和文化知识、训练学生的技

能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智力;育人是指教师在教书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科学进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 (4)自我学习能力 教师不仅要具备本学科坚固的知识基础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还要涉猎其它领域的重要知识。

 这样可以提升教师魅力。在培养人的道德素质中,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要有一种奉献

的精神,一个人之所以能够受到他人的称赞和社会的褒奖,就是他具有能够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他人和社会作出贡献的品质。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修品练功,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是学生瞩目的焦点和榜样,必须努力学习,提高自我修养,成为学生心中的偶像和楷模。教师要重视修品练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学术魅力和工作魅力感召和吸引学生,起良好的示范作用。教师要进德修业,为人师表,获得学生的爱戴敬重,从而亲其师,信其道。模范老师们对教学的改革告诉我们:教师除了要修品,还要练功。要勇于改革和实践,探索和创新。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教师任重道远。因此,我们要更新观念,变教育者、传授者为指导者、促进者、设计者、沟通者,以生为本,以情为主,尊重学生爱学习、爱自由、爱快乐的天性,相信每个学生都想学好,能学好。善于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先学后教、教少学多,追求不教而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目标。教师只有做到以身立教,才能以自己人格的魅力感染学生学会做人,以自己渊博的学识去引导学生学会发展,才会有学校教育的高质量。

【篇五】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

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一个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获得真知的人,社会上给予教师这么高的赞誉,教师怎样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教育孩子?怎样才能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呢?

一〃教师应该具备专业知识。

教育者之所以被人尊称为“师”,首先在于他有广博的学识,他们既全面继承了人类祖先积累的科学知识,同时还具有把知识教给学生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也是个专业性很强的职业,不是什么人都能随便代替得了的,我们衡量一个教师是否称职,主要是指他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这就要求要求老师要“学无止境”,要终身与书为伴,跟着时代的节拍,走在时代前沿给学生永不枯竭的新知识。

还不止如此,教师除了博学多才外,精湛的业务水平是做一名合格教师的关键。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教师首先要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思想,要把单纯的以传授知识为目标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育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教师在业务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要精通教育理论,具备稳健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还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1.加强业务学习这里的学习既包括对人的研究,也包括对事的学习。老师从事的是和人打交道的工作,如果能善于观察、研究、思考,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那么相对来说,这个老师的工作就会做得得心应手些。2.学会分享与学生分享知识,并且善于表达知识。

同时也应该把自己好的学习方法拿出来与学生分享。学生在学校里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学习文化知识,老师不仅要“授之与鱼”,更应该“授之与渔”。3.学会选择选择学习的对象,合作的对象,处事的方法。我认为老师这个岗位是需要经验累积的。因此,作为年轻老师,就必须虚心谨慎地向老教师学习,同时要做一个有心人。4.学会合作老师其实是处在一个巨大体中的一员,学会与学生、其父母以及其他任课老师的合作就会让我们的工作如鱼得水。5.学会创新我认为这一点是尤其重要的。记得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老师的工作同样需要创新。要尝试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创新课堂。这样我们才不至于落后 。

二〃.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是青少年的良师益友,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自己的抗挫折能力。教师一方面要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另一方面又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同时还要面对逆反心理越来越强的学生,这种“夹心饼”似的角色更令挫折倍增,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高度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水平,在遭受挫折时不会产生悲观、动摇和畏惧的心理。能承受困难的压力,同时能冷静思考对策,克服困难和险阻。要保持一种“乐观、自信、坚强、耐心”的时代教师所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老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老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只有心理健康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老师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会使其在智力、情感、意志等方面机能都得到正常的发挥,从而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应该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去

上课,即使我们在课前受了委屈,我们也应该把这些抛在脑后。不应该把丝毫对他人或领导的不满情绪带进课堂。因为那些和学生无关,这点明辨是非的能力都没有还是合格的老师吗?那和好老师更是无缘了。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时刻调整自己的心理,维护和提高心理健康,从而保持自身良好状态的心理健康去影响学生。把不该带入课堂的在教室外就消化掉教师是学生优良心理的大部分,是他们真正的榜样,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洪流中勇往直前。 三〃教师要有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以学生为中心。

对于教师而言,首先就是要代表广大学生的利益,所作所为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思想。在教学实践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因为他们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逐步形成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喜欢模仿甚至盲从他人,常常把与自己朝夕相处的老师当作心中的偶像和楷模,因此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极大的感染性和示范性。要学会宽容,我觉得这一点也是最难做到的。这里包含了对人对事的宽容。老师对优等生有偏爱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那么能不能分一点给后进生呢?或许这样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惊喜呢。老师在学校里也要注重自身的愉悦,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老师就像一个巨大的染缸,学生好比尚未着色的布料。投入了不同颜色的染缸中,染出来的布必定是不同的。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首先要树立一个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塑造一个良好的师德形象,要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只有这样才能有力地感染学生、教育学生,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给学生以情操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

教师是学生的朋友,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与学生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和心事,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使学生变得更加自然、

更加真实,因为学生是一个个富有个性的个体。与学生交流是教师获得快乐的源泉,能够在交流时使学生获得快乐,获得教育,同时也获得了对你的肯定和认可。

四〃无私奉献服务心态。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燃烧着的蜡烛“等称号,是社会对教师职业的高度评价,同时,也是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教师要像商业行业一样,将“为顾客服务”溶进“为学生服务”之中去,并且要具备这种心态。不能再像过去那样高高在上,对学生指东点西,把他们当作指挥的工具来使唤。教师在教学中的服务心态,不应只是为少数优等生服务,而应该平等对待那些后进生,因为他们同样也是“财富”的源泉。教师甚至要给予他们最优惠的服务,设法调动他们全心全意的积极性和上进心,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且有特色的“产品”。

总之,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我要做一名有理想有追求的教师,做一名不断修炼基本功的教师,做一名有爱心讲奉献的教师,做一名反思型教师,做一名研究型教师,做一名与时俱进的教师,如果这些我们都能够努力去做到,那一定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篇六】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优秀教师要具备的素质能力

您认为要成为卓越教师、优秀教师必须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至少列出五项)?您认为其中最重要的素质或能力是什么?

答:

1、崇高的思想品德

2、良好的职业道德

3、过硬的专业素质

4、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5、良好的身体素质

6、良好的协调管理能力

7、较好地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沟通能力

8、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9、想象、创新能力

10、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

我认为,崇高的思想品德是其中最重要的素质。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和社会思想、道德风尚的传递者,是继承和发扬人类文明的桥梁,是后一代的培养者。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教师人格力量对学生的影响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他(她)们的专业知识对学生的影响程度。一个拥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往往是学生们最喜欢的教师;而这样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常常感受到职业带给自己的快乐和崇高感。教师的人格渗透于教师劳动的全过程,作用于学生的心灵,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一个拥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往往能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并为学生终身受益。

第一,一名优秀教师应具备先进的教育思想、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渊博的知识。

第二,一名优秀教师必须以人为本。

第五,一名优秀教师应注意:学生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所有价值观念的核心,想象、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人格素质

1、崇高的思想品德。

2、良好的职业道德。

5、行为示范,言传身教。

4、懂得尊重。

3、文明的言谈举止。

二、专业素质

1、通晓所教的学科和专业

2、具有比较广泛的基础文化知识

3、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

(1)、言语表达能力。

(2)、组织管理能力

(3)、教育智力。

三 、心理素质

四、良好的身体素质。

第三,一名优秀教师必须是热爱书籍,酷爱读书的教师。

第四,教育科学研究也是一名优秀教师必备的素质。

第五,一名优秀教师要时时反思自己的行为。

首先,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

其次,要具备良好的协调管理能力。

第三,要具备较好地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沟通能力。

第四,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第一,一名优秀教师应具备先进的教育思想、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渊博的知识。

首先,一名优秀教师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其次,坚持教育以提高全民素质为根本宗旨,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掌握、理解教育价值论和教学方法论。教育对自然、对社会、对人自身发展等各个方面有着多种的培养,因此必须从人的现代发展意识上认识教育的价值。再次,当今世界正面临深刻的变化,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教师要想较好地面对时刻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渊博的专业知识,没有这样的素质肯定不能适应当今世界,更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第二,一名优秀教师必须以人为本。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一切从人出发,着眼于人的自我完善。一名优秀教师就要一切从学生出发,尊重学生的选择,理解学生的感情。这样的教师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学生都不会为学生一时一地的表现和成绩所惑,而是通过反复深入的观察分析和细致入微的工作去引导学生、培养学生。以人为本,并不是不考虑社会需要,它的最终目标正是着眼于社会。因为社会化与人的自我完善是统一的,高水平的社会化必然以人的自我完善为基础,人的自我完善必然以人的社会化为前提。人的自我价值只有在社会的大舞台中得到肯定,才能使自己得到不断的自我完善。我们强调提高全民族素质,也就是说有高素质的民族,才会有高质量的社会。

第三,一名优秀教师应正确处理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关系。

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这对范畴既对立又统一,而且在实践中相互转化。这个现象在本质上反映了学校教育实践中师生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科学地理解教育主体与客体关系是正确地解决教育中多种矛盾的关键,也是正确地处理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矛盾的关键。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而不仅仅是接受教育的客体。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做自己的主人。现代社会要求人具有独立、创造、进取的品质,这都是与人的主体性分不开的。因此,一名优秀教师要在教育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组织活动,让学生做活动的主人,为学生提供发挥创造性的舞台,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实践中进行自我教育,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培养各种能力。我国中小学应试教育模式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但是“教师本位观”、“教师中心论”的影响之深,是一个重要原因。现在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因此一名优秀教师既要探索教师怎样教,更要探索学生怎样学,这样才能真正全面提高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四,一名优秀教师培养学生应面向未来。

80年代各国纷纷把教育改革的目标放到21世纪人才培养上,邓小平同志敏锐地觉察到这一新的变化,高瞻远瞩地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因此,老师要使学生受到全面的教育,使之成为今后社会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我国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之网。当代教育界流行一句名话,即“教是为了不教”,并把它视为教学的最高境界。国外教育界提出“迁移而教,为迁移而学”。可见重视学生的后天学习、后天发展,是最科学的教学方法。 第五,一名优秀教师应注意:学生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所有价值观念的核心,想象、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快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的战略性任务。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有特定的目标与要求,更要融入平时的教育之中。在教学上、在平时的作业中、在试卷上、在课堂的问答中,应一如既往地做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兴趣。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质疑、求异,鼓励学生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提出与书本、老师不同的意见。创新往往从问题开始,只有鼓励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才有创新可言。爱因斯坦从牛顿力学和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相矛盾的现象出发,提出疑问,创立了“相对论”。一名优秀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如何回答问题,而且要教学生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发现有价值的问题。

一、人格素质

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和社会思想、道德风尚的传递者,是继承和发扬人类文明的桥梁,是后一代的培养者。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教师人格力量对学生的影响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他(她)们的专业知识对学生的影响程度。一个拥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往往是学生们最喜欢的教师;而这样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常常感受到职业带给自己的快乐和崇高感。教师的人格渗透于教师劳动的全过程,作用于学生的心灵,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一个拥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往往能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并为学生终身受益。

高尚的人格具体的表现是什么? 我认为它包括如下五个方面:

1、崇高的思想品德。崇高的思想品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中小学生世界观尚未定型,可塑性强,教师在此扮演着偶像和效法的榜样的角色,其的思想素质无疑在无形中会给学生以影响。因此,教师崇高的思想品德对学生优秀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2、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学生优秀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催化作用。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品质

高尚,而且要有着良好的职业道德。首先,他(她)应充满爱,关心爱护学生,不歧视、辱骂、体罚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这样的老师可敬可亲,学生才会愿意跟着学,也才学得好。其次,他(她)应该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工作总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这同样会给学生以影响和感染,使本来一心向善的学生更增添了动力。再次,应懂得将情感和工作分开,尽量做到工作是工作,自己的情感问题是情感问题,一名教师在今天复杂的社会环境下面对种种压力,而这些压力难免会在其生活,学习,工作中造成干扰,使其情绪变化,带着情绪工作,难免使一堂本来精彩的课由于情绪的问题搞的一团糟,这将直接导致课堂效率下降。因此良好的直接道德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

3、文明的言谈举止。不论是自然人,社会人都应有此素质。更何况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教师文明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起着修正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教师内在素养的外在体现,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学生也正是通过这一点来了解教师的思想,“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注重修养,注意言行,处处给学生做出表率,言教辅以身教,学生受到影响,

4、懂得尊重。尊重本是一个相互的过程,不单单是对学生,它应该是针对社会上任何阶层的人。只有懂得尊重学生的教师才能得到学生真正的尊重。将学生和教师置于平等的地位,让学生消除教师总是高高在上的心理,由此打断学生与教师的心理隔阂,这样便于和学生交流得到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以便在教学中开展工作。

5、行为示范,言传不如身教。教师不但教书而且还育人,知识可以很好的言传,但有些情况下身教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禁止学生吸烟,我们总是让学生不要吸烟,一定不要吸烟,那么反思教师自己是否做到呢?当然人无完人,谁也很难做到一定,那么我们教师是否能做到尽量不要在学生面前吸烟的表率呢/?教育是一个是上行下效的过程,“上行”了才能很好的“下效”。教师率先作出了表率,以身而教又岂会没有效果?

二、专业素质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合理的知识结构、渊博的知识是教师完成工作的基础,是一名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我认为,比较合理的知识结构,应包括下列三个组成部分。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1、通晓所教的学科和专业

教师所教的学科和专业是其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必备的基础。教师必须对所教学科的知识有比较系统而透彻的理解,其中不仅仅是对知识本身的理解与占有,还应该对本学科的边缘知识加以了解,如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做出过重大贡献的著名科学家、学者的事迹等等,这也是一个教师对本专业拥有爱的基础和表现形式。

2、具有比较广泛的基础文化知识

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因此,教师对学生施加的影响必须是全面的。教师要获得向学生施加全面影响的手段和才能,必须在通晓一定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拥有比较广泛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包括一定的“文史哲”“数理化”“天地生”“音体美”等学科的知识和一些相应的技能。如写作、计算、唱歌、绘画、体育活动、社交、演讲、管理等方面的技能。

3、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

能否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和运用教育规律,是教师能否提高教育效益的一个重要条件。正确、合理利用规律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仅仅有了广博的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学会善于根据各种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实施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懂得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个性和品德形成的一般规律以及如何根据这些特点和规律实施有效的教育。事实也证明,越懂得和利用规律,教学效益越好。

经过教师加工设计过的各种方案,要使之付诸实施并作用于学生还必须经过一个传导.施加影响的过程。这种传导.施加影响的能力,也是教师能力结构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包括教师的言语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教育机智等内容。

(1)、言语表达能力。言语,是教师用以向学生传授知识最经常、最重要的形式。言语表达能力是教师教育才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每个教师都应该自觉地注重自己的言语能力的训练,以使自己的言语达做到:准确通俗,在遣词造句上,教师选用的词语应该能够确切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做到既合乎语言规范,又通俗易懂;逻辑性强,教师所教的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概念、定律和论证的体系,是一个前后连贯的整体,教师的语言必须做到概念明确,判断准确,推理和论证严密。教师良好的言语表达能力并非生而有之,也非一朝一夕可得。它要求教师在拥有丰富词汇储备、掌握语法的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地训练,不断地发展。

(2)、组织管理能力。教师所面临的对象不仅是单个的学生个体,同时也是一个集体的班级,这就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组织管理能力。组织管理是教育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它是使教育影响发生作用的组织保证,是教师的能力结构中不可缺少的。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能力,除了表现为于教学工作的组织之外,最突出的表现是对良好班集体的组织建设上,教师组织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充分地运用学生集体的力量去推动各项工作,尽量避免“单枪匹马作战”。实践证明,通过小组以及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帮助去解决某些棘手的问题,往往比教师亲自处理的效果要好得多。

(3)、教育智力。教育智力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对非正常情况做出正确而迅速地判断并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教师善于观察、熟悉情况、敏捷果断和丰富经验的产物,是教师高度的责任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智慧水平的结晶,它集中表现了教师的教育才能,是一种高超的教育艺术。

三 、心理素质

社会急剧变化,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使之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教师难做、学生难教、心态难好已成为如今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因此,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所要具备的特征之一。有研究也表明,教师是否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教学效果的好坏。

那么教师如何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呢?教师心理问题是在外界压力和自身心理素质的互动下形成的。外界原因是客观性的,普遍性的,或不可控的;自身原因是主观性的,是可控的。因此,良好心理状态主要是在自我调节中形成的。

首先,教师要建立自我心理保健的主体意识,积极调节职业态度。教师要建立和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提高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的认识,要善待自己,关心和帮助自己,主动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积极地进行自我调节,培养工作兴趣,改善工作态度。照本宣科,必然枯燥乏味,我们只有为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而努力钻研教育教学工作,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益,而且也会充分体验到事业的成功和乐趣。

其次,建立情绪预报系统。情绪预报系统可帮助我们随时了解自我情绪状态,避免破坏性心理和行为产生。 再次,准确认识自我。认识自我,包括自己的个性、兴趣、优缺点,工作能力及所扮演的角色,从而为自己准备定位。不少教师在工作中感受到巨大压力的主要原因就是对自己缺乏了解,教学工作不能从实际需要出发,目标定得太高或者过于理想化。此外,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优势,在工作中扬长避短。

最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常常使人感到快乐与幸福,产生鼓舞人的斗志、振奋人的精神,使之奋发向上、开拓进取的积极作用,这正是工作顺利的重要保证之一。相反,如果人与人之间没有了友情,没有了团结,没有了合作,没有了相互帮助,只能使人的思想颓废,意志消沉、精神麻木,甚至行为反动

四、良好的身体素质。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素质是素质整体结构的基础层,身体素质不好,其它各种素质也不会好,即使别的素质好,也很难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所以教师应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能保持有一个健康强壮的身体素质,才能全身心地做好每一项工作。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以上是我对一个优秀教师的理解,当然一个优秀的,又高水平的教师还应富有幽默感,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但这两点因人而异,我在此就不一一讨论。当然有这些理论上的东西还远远不够,我们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综合运用,最好将这些素质集于一身,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首先,一名优秀教师,课堂教学要一流。

我想这应该是最基本的条件。因为作为教师最根本的任务教师教学,连课堂教学都不是一流,何谈优秀?而我们通过选举出的优秀教师,大多数达不到这一条件。一名教师只有具备了先进的教育思想,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吸取他人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日臻完善。至于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学,才不会让学生把学习看作是一种负担。

第二,一名优秀教师必须是一名充满爱心的教师。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夏沔尊这样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看看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有一点都是共同的,那就是对学生倾注了无限的爱。无论是前苏联苏霍姆琳斯基,还是我国近代的陶行知,所有有成就的教育家,都把爱当作教育成功的法宝。一名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她才会把教育当作自己一生的事业来经营,才会平等的对待没一名学生,她才会用心来和学生交朋友,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第三,一名优秀教师必须是热爱书籍,酷爱读书的教师。

朱永新教授这样说:勤于学习,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这就需要我们多读书。苏霍姆琳斯基说过,读书,读书,再读书„„他把读书看作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提倡老师要“每天不间断的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朱永新教授也这样说:读书,是我关于教育的最好的注释。我认为,一个人进学校不一定就是接受教育,只有他真正读书了,那才是意味着他在接受教育了。读书、反思、分享是青年教师成长最为优秀的方法和途径。只有教师自己有读书的兴趣,才会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和爱好。

第四,教育科学研究也是一名优秀教师必备的素质。

这里的教育科学研究不是指那些追求名利的所谓课题研究,而是向苏霍姆琳斯基等提出的,分析自己工作中的各

种教育现象。只有善于分析自己的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得的、有经验的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宏分析各种教育现象,正式向教育的智慧攀登的第一个阶梯(苏霍姆琳斯基)。朱永新教授这样对教育科研这样描述:中小学教育科研,应该从记录自己的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把这一串的“珍珠”串起来,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第一线的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最大的优势,是拥有丰富的鲜活的教育案例;而对于他们来说,记载、整理和思考自己的教育案例,就是最好的教育科研。一名优秀的教师都应该对自己的教学时时进行反思,,进行记录,在反思,在记录中成长。

第五,一名优秀教师要时时反思自己的行为。

陶行知老先生曾提出过《每天四问》,对我的启发很大。他提出我们每一名教师都要做到“每天四问”,即: 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 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 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 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我觉得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做到每日“三省吾身”,时时反思自己的行为,才能“可以见到每一个人身体健康上有着大的进步,学问进修上有着大的进步,工作效能上有着大的进步,道德品格上有着大的进步”,才能成为正真的为人师者。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地认识自己,不断地发现自己,才能够不断地追求成功。

我想至少具备了以上几个条件,才能成为一名新时期的优秀教师。

新形势下青年教师必备素质浅议

摘要: 青年教师肩负着培育国家人才的远期重任,任重而道远,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要加强自身的素质培养。因此,笔者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青年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作以浅谈。

当今社会,教师队伍已逐渐向年轻化方向发展,对青年教师而言,最大程度地获取学生、家长、同事以及学校的认可和信任,不仅是他人对自己认同的表现,更是自我价值的体现。为了更好地让青年教师成长,有的学校还开展了“培青”工程。但在实际教学活动过程中,青年教师所面临的情况既复杂又多变,这就要求他们要兼备多种素质。 首先,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

专业素质不仅指青年教师所具备的学历和文化程度,更多地体现在教学水平上。教师的活动舞台在讲台上,能够给学生传授多少知识,怎样才能更好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是当前衡量教师是否优秀的主要标准之一。青年教师工作热情、积极,能够较快地接受新鲜事物,在很多方面都和学生有着共性,因此深受学生的欢迎。但在涉及教学内容和效果的时候,得到学生、家长和学校领导的认可度往往不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大多数人寻求高分的心理因素之外,还有青年教师本身的原因。有些青年教师上课时神采飞扬,生动有趣,但学生就是听不明白也无法理解这和课本内容有什么关系,落实教学效果的时候情况更糟糕。其中原因就在于青年教师缺乏对教学技巧的研究,没有找到传输知识的有效途径。而这又和教学效果密切相关。因此,青年教师要在充分调查学生水平的基础之上,多研究教学方法和技巧,多研究教学中的知识目标,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其次,要具备良好的协调管理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的前提是维持好课堂秩序。现在的学生普遍活泼好动,课堂上随时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手机响、打哈欠、讲小话、照镜子等,这些都是在课堂上屡见不鲜的现象。其实,我们大可不必为此而烦恼,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句话,都可以让这些问题迎刃而解。而在现实中,很多青年教师有一种误解,认为管理是班主任的事情,科任老师上好课就行,在课堂上出现问题其自身却不想管或者管不了。所以,一旦出现问题,他们不是及时想办法解决问题,而是马上向班主任投诉,让他们来解决,殊不知这样也只能解决个别问题。因为这样的次数多了以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会越来越淡化,甚至毫无威信可言。这种情况下,出现的问题会越来越棘手。因此,青年教师不仅要敢于维护课堂秩序,还要掌握更多的管理技巧。

有些青年教师或许会认为现在的学生们只不过是一群追星族,其实,他们对身边的人和物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教师的举手投足,在不经意间已在他们的心中留下各种各样的印象。一位敢于面对问题,并具备很好地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师,不仅会获得学生的尊重,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了他们心中的偶像。

第三,要具备较好地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学绝不是单方面的简单的行为活动,在教学活动中,还涉及多方面的复杂的人际关系问题,如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教师和教师的关系,教师和领导的关系,教师和学生家长间的关系,等等。只有处理好这些关系,才会有好的教学环境。良好的教学环境不仅可以让工作进行得更顺利,而且有利于教师的身心健康。因此,青年教师首先就要学会主动和他人进行沟通。好的教学设想需要领导、同事的支持,还需要学生的理解。同事间出现意见分歧、师生间出现误会的时候,也需要调解交流和沟通。而在现实中,有部分青年教师过于突出强调自己的个性,而忽视了和他人的协调。当师生间出现误会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学生应该先给老师道歉;当同事间出现摩擦时,不去主动寻求解决之道,总是要等对方来和自己和解。其实,表达歉意不仅对尊严和个性丝毫无损,反而会给他人留下心胸开阔、好相处等好的印象。当然,人际关系的处理也是一门学问,是青年教师长时间的必修课。

第四,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篇七】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六大素质

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六大素质

一、无怨无悔的事业选择

二、为人师表的崇高品德

三、精益求精的专业知识

四、无私奉献的真诚爱心

五、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

六、终身学习的上进意识

优秀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

一、要有强烈的责任心

1、责任是一种态度

教师的职业动力是由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职业动机等组成,是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源泉。从对数百名优秀教师的调查来看,深深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是他们走向成功的首要因素。不同的态度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教师这种职业有很大的特殊性,它面对的工作对象是人,是正处在生命花季的少年。我们不能满足于一般程式的完成任务式的工作状态,而应该用积极、阳光的态度去浇灌这些含苞的蓓蕾。真心方能换真情,我们为师者的态度是决定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成长的极其重要的因素。

2、责任是一种奉献

中国教师历来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在漫长而宁静的生涯中,教师付出了许多艰辛,正因为如此,有人把教师比作蜡烛、园丁、春蚕,都说明教师是无私奉献的职业。许多优秀教师的成长告诉我们,他们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自己所热爱的事业,我们的教师的工作量与其所获得的报酬是不匹配的。常常是天还没亮就起床上班看晚自习,晚上回到家还要和家长电话交流或者思考第二天如何解决班里的问题。别的行业的工作人员在享受假日的欢愉时仍然不能休息。案头是堆积如山的作业,面对着的是繁杂的班级事务与一个个有待沟通的孩子。

3、责任是一种缘分

三年寒暑,老师兢兢业业努力,送走一届毕业生,又迎来一届新生。常常听到有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差,一届不如一届。上课时候,甚至也出现教师对某些后进生的冷嘲热讽。然而,当我们换位思考,就会发现这样做是多么的不应该。很多成年人会很容易回忆来中学时代某位老师对自己的一句严重的批评或者是冤枉的情形。也许就是师生间一次小小的误解就让一个本应该健康成长的灵魂失去了前进的希望。师生之间的相遇也是一种缘分,能够在茫茫人海走到一起来不容易。珍惜缘分,善待学生就应该是我们每位教师的责任。

二、具备高尚的师德

1、充满爱心,公平公正

师德中最重要的就数教师对学生要有一颗爱心了。无论是学生的思想、学习,还是身体、生活,教师都要关心;不管优生还是差生,一视同仁,做学生的贴心人和知心朋友。特别是爱那些学习成绩差、个别有问题的学生。教师一定要能够用爱护、谅解、鼓励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一切,在教师的词汇库里,不应该有“差生”这个概念。学业上的暂时落后,并不代表这个孩子的终身发展就一定会差劲。上帝给人关上了一扇门,很可能还会给他打开另一扇窗。三中的办学理念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使他们拥有一个心智健康、充满智慧的人生。”作为三中人,我们都要遵循这种理念,用爱心去融化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心房的冰雪。使每一个三中学子都感受到三中教师一视同仁,公平公正的教育情怀。

2、为人师表

教师的所作所为能给学生起表率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自己做错了的,要敢于向学生承认错误。我们是人不是神,每个人都会有犯错误的时候,如果我们在讲台上讲错了,就要勇敢承认。事实证明:学生是能够理解老师的失误的,他们不能原谅的反而是明明错误却死撑硬挨的假道学。既然要为人师表,就要坦诚率真,勇于承认错误就是一种为人师表的表现。我们要求学生全面发展,首先要从自身做起,教师要热爱生活,要兴趣广泛,要有“两把刷子”,一不留神在学生的面前露一手,就能把学生惊喜得目瞪口呆,佩服得五体投地。课外活动时间如果有可能可以与学生一块讨论阅读经验、一块参加体育活动,做学生的表率。他们就会被你感染。然后追随模仿。要求学生不迟到,自己要尽可能早到;要求学生独立做题,自己要不参阅答案亲自做题。身教重于言教,自身的垂范,会产生比单纯说教更有效的教育效果。

三、拥有渊博的知识和全面的素质

1、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

丰厚的文化底蕴,离不开原有的积累,更离不开长期的不断学习。教师要通过学习理论,参与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把自己培养成智慧型教师。教师只有勤于学习,广采博取,才能适应教育的需要。学生从教师那里学到的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而更重要的是课本上没有的知识,那些课外知识是令学生钦佩的,三中很多优秀教师之所以受学生欢迎,就在于他们不是就课本讲课本,而是能够将其与其他学科乃至广博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

2、要具备良好的口才。

干哪一行,都要有一定的看家本领,中医讲究望、闻、问、切;演员讲究唱、念、做、打。教师的看家本领涉及面广,但首要的,则是要掌握熟练而生动的教学语言。同是一门课,平庸的教师讲起来就像念经,学生味同嚼蜡,恹恹欲睡;而优秀的教师讲起来则妙趣横生,让学生全神贯注,欲罢不能。三中“我心目中优秀教师的标准”问卷调查结果出炉。排在第一位的就是“风趣幽默”,可见教师的口才与幽默感是何等的重要。

3、要有亲和力,善于与学生沟通

教师要有亲和力,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把握学生心灵的脉搏。我们会发现,一些温柔随和、外表靓丽的教师更受学生欢迎。常常能够取得优秀的教学效果。外表靓丽是上天赋予,不可强求。但是亲切随和却是谁都可以去努力做到的。我们要关爱学生,言语亲切,要经常带着朋友般的热忱与亲切来聆听学生的倾诉,他们还都是孩子,说话难免不全面,甚至有偏激,这更要求我们教师放下身段与他们交流,在一次次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能发现谬误中蕴涵的新奇,琐屑中寄予的真切,荒诞中饱含的合理。这样,我们就用亲和力赢得了他们,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4、具有调整心态的能力

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教师承担着来自工作、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三中是重点高中,压力更大。每一次月考,每一次联考都会让我们教师紧张,大家难免会遇到挫折和不顺心的事情,这就要求教师善于调整不良心态,理性对待自己每一次的成绩,合理对待我们还在重复着错误的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荣誉和挫折,管控好自己的心情,使自己时常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始终微笑面对每一名学生,决不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带入课堂,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也为自己创造出一片内心的湛蓝天空。

四、具备非同寻常的教育教学能力

1、具备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优秀的教师能灵活地运用教法,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这样便于学生接受;语言幽默,适时地激活课堂气氛;能尊重学生的创新,迅速、恰当地处理突发性的教育情景;能循循善诱,而不是生硬灌输。三中班级分为几个梯次,每个班级的学生学习水平又各有不同,这要求我们因人而异,因班而异,分别采取不同的教法去灌溉耕耘。优秀的教师能主动为学生减负,善于运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学艺术取得优异的教学质量,而不是从时间里抠、工夫里磨、题海里捞,不过多布置有形的课外作业,占用学生的自由支配时间。只有这样的老师学生才会喜欢,也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优异的教学科研能力

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关键在于他们有高操的教育教学能力。比如,对教学内容的处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能力、教育机智等,还有与学生交往的能力、班级的组织与管理能力等都是非常优异的。其中,特别是教学科研能力,它应该是优秀教师最突出的能力之一,优秀教师在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有能力引领一项有价值的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有水平在专业性会议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先进理论的指导下,有计划地认识教育规律,解决教育问题。一旦找到了规律,必将产生巨大的成果。只有把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的反思有机结合起来,才有可能不断到达它的理想境界。长期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不断积累总结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必然为开展教育创新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3、具备创新能力 要培养创造型的人才,必须有创造型老师。老师要努力发展和完善自己的创造人格。勇于反思,不断创新,才能培养出一大批有智慧有创造力的学生。由常规、熟练化的工作进入到开始探索和创新的阶段,是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教学风格的必须。具有相当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对于优秀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尤为重要。三中近年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高考连创辉煌,受到社会大众广泛肯定。但我们不能自满,我们要看到我们的优秀学生的培养还不是特别出色,这固然与生源素质息息相关,但我们也应在当前的招生政策下勇于作为。只有那些在工作中能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进取者,才能真正的勇于改革教育,发展教育事业,成为真正的优秀教师。如果绝大部分三中教师都具备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我们的学校就具备了超越区域内其他学校的最优质的资本,定会为蚌埠市的基础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优秀教师应该具有哪些素质?我们不妨听听一线教师怎么说? 心目中的理想教师形象 ■ 刘忠武 首先,教师是一个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获得真知的人,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不断的完善自我,充实自我。讲究教育策略和方法,做到教学相长,给自己一个思考的时空,也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一个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在你的引导和组织下,开展各种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同时能照顾到个性差异,能在各方面作好表率,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进步。 其次,教师是学生的朋友,能够放下架子、俯下身子与学生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和心事,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使学生变得更加自然、更加真实,因为学生是一个个富有个性的个体。与学生交流是教师获得快乐的源泉,能够在交流时使学生获得快乐,获得教育,同时也获得了对你的肯定和认可。 最后,教师是学生的“父母”。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同时学生除了智力培养外,还要学习其他的知识和技能。教师要从关心每一位学生入手,从学习上、生活上来真正关心学生。殊不知,一个“学困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家庭或本身心理方面的缘故,能够适时送去一个微笑,一份祝贺,一句问候,给他们信心和鼓励,让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 总之,教师要有一颗童心,来与学生交流,用爱心来关爱学生,用耐心来教育学生,用责任心来对待一切学生,让你和学生心连心。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句容市二圣中学) 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心素质 ■ 杜建民 要想取得事业的成功,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心素质,增强自己的抗挫折能力。教师一方面要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另一方面又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同时还要面对逆反心理越来越强的学生,这种“夹心饼”似的角色更令挫折倍增,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高度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水平,在遭受挫折时不会产生悲观、动摇和畏惧的心理。能承受困难的压力,同时能冷静思考对策,克服困难和险阻。要保持一种“乐观、自信、坚强、耐心”的时代教师所应具备的身心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洪流中勇往直前,泰然处之。作者单位系山东省邹平县好生镇中心校 我心中的优秀教师 ■ 朱 凯 一、教会学生做人。 如何在“言”上引,“行”上导,从而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使学生会做人,这是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必需具备的素质。所以说,优秀教师首先是高尚者,才能教学生做一个“大”写的人。 二、教会学生学习。 学生个性差异很大,学习上自然如此。如何让每一个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能在快乐中获得真知,实现自己的理想,这是一般普通教师难以企及的。人们常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作为优秀教师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取水”,并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教会学生都有“吸水”的本领。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境界。 三、教会学生生活。 一个不会生活的孩子,他就不可能感觉到生活的美好。如果把学生的生活单单理解为学习、吃饭、睡觉,那就大错特错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越来越感觉到社会的多变和繁杂,就会出现诸如青春期困惑、游戏厅网吧的诱惑及社会其它不良思想影响等。作为优秀教师,应该有“生活处处皆课堂”的理念,能用睿智的头脑,

引导学生;聪慧的双眼,观察学生;灵敏的耳朵,聆听学生。及时教育引导学生如何更好的享受生活。 (作者单位系安徽省濉溪县南坪中学)

德能勤绩

热心教育,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与时俱进;携手同仁,勤奋工作,

优秀教师应具备多种素质与修养,我总结了部分材料,觉得具备以下几点的老师定是教师的优秀典范。

一、优质的教学

1、优秀教学的先决条件

这是教师走进课堂的前提条件,这些必备品质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知识结构体系,教育教师认定资格认定,教学经验。但是,教学经验并不一定与教龄成正比。

2、教师个体(如个人品质)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课前要充分准备,把学生的知识体系和个体差异考虑在内,这样学生将学得更好,教师的影响力也就越大。

3、课堂管理和组织

每一学年初,教师都应该多花点时间来创造一个积极良好的班级氛围,使每一个体都受到公平对待、相互尊重。

4、教学安排

结合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每一堂课的内容。安排时,要对学生的成绩和行为提出高要求。

5、教学实施

教学实施旨在课堂中对要点的梳理。优秀教师对学生的高要求会增加学生对成功的期待,进而探求如何运用学习技巧如主动学习、合作学习。

6、检测学生的进步,挖掘学生潜能(如学生评估和学生希望)

优秀教师通过多种多样正式和非正式的测评来检测学生的学习,并及时反馈给学生。 了解了这些,你将能够开始建立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这种教学风格将能够增强你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

二、个人品质和性格

1、优秀的教师具有善于诱导学生,使其激发兴趣的个性。他们似乎总是非常开心地从事自己的工作。他们是学生的支持者,他们可靠,值得信赖,下面我们简单讨论一下善于诱导学生的教师的3种个人品质:即对工作充满热情、热心幽默和值得信赖。

对学生而言,对工作充满热情的教师总是充满了自信、乐于从事自己的工作,信任学生、尊重学生。他们所教的科目实用,充满乐趣。通常情况下,他们是通过语言表达、肢体语言和姿势,面部表情,眼睛的交流等等的变化来做到这一点的。在教学实践中,他们善于掌握课程步骤,突出重点,密切关注学生的注意力的转变,灵活调整进度。

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教师的热心幽默很重要,教师的行为既能体现他对工作的热情,也能体现他的热心。

学生提到自己喜欢的教师经常会说到一个词 :幽默,这样的教师使学习变成了乐趣。但是,要注意的是,过于注重热心和幽默的教师常常出现降低学习效果的倾向。

2、还有一些其他的品质值得我们关注。其一是可依赖性。在学生眼里,优秀的教师应该可靠并值得信任。如何获得这种信赖和信任呢?有三点很重要:资格认定、知识传送、行为举止。其中,行为举止最重要。只有开明,坦诚,平等地和学生来往才能获取学生们的信赖。其次是对成功的高期待。优秀的教师积极向上,他们能够把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传递给学生,帮助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他们不仅对学生高期待,而且对自己高要求。其三是鼓励和支持。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鼓励和支持。

3、优秀教师不仅求真善诱,积极向上,而且具有专业的专长。他们干练,以任务为宗旨,在帮助学生时,干练的教师行为体现在四个方面:以目标为宗旨、严谨、审慎、有条理。

课堂上一旦发生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案非常重要。

三、专业技术和能力(技能)

优秀教师拥有一整套专业技能,这些专业技能能够帮助学生学到更多。与个人品质相比,专业技术容易改进,它包括四个方面的指导:集中学生的维持,优化指导时间的使用,促进有意义的师生互动,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强化。

这些教师通过在一堂课的开始建立一定的氛围(体系)来吸引学生的注意,通过课堂上合作的多样性来维持学习的兴趣。

这种体系主要有三种类型,熟悉内容体系把学生吸引到一项新的指导活动中去。衔接(过渡)体系帮助学生看清旧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联系,评估测评体系检测了学生知道的相关知识有哪些。一堂课的导入很重要,因为它决定了这一堂课的氛围。教师应该营造好的课堂氛围。

优秀教师能够在一堂课的开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够使学生的兴趣贯穿始终。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

最优秀的教师充分利用指导的时间。与指导时间的有效使用紧密相关的三个因素是:任务时间、活动安排、适当衔接。

任务时间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指的是学生积极参加课程任务的总时间。总的来说,任务时间越多,学生学得越多,但是,只有很少的时间用于课程任务。

指导时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规定时间、分配的时间、课程指导时间、课程学习时间。

优秀的教师尽量增加(充分利用)自始至终让学生参与的时间,缩短指导时间,安排好规定和进程,减少干扰,积极调动学生参与。他们也营造一种高度合作,活动多样的环境来吸引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力。

规定时间是法定的正规学习时间,如一学年、一天或一个时段。

活动安排指的是课堂活动的流程和步骤,优秀教师的指导步骤注流畅连贯。

为加强指导时间,教师们详细计划,实行连贯衔接。衔接是把学生的注意力重新集中到新的主题和活动上。

优秀教师通过提问,清晰的指导以及检测理解,使学生积极参与。

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的反应很重要,可能的回应包括延伸扩展,换人回答,进行解释,以及给出答案。

学生最喜欢的老师,给学生帮助最大的老师,往往是那些能清晰的解释材料的老师。清晰的指导需要有逻辑的组织,指出要点,强化要点,需要用说服务的例子来解释、检测和改正。

优秀的教师通过提问检测学生的理解,营造一种开放合作的课堂氛围来持续评定,因为在这种氛围下,学生更喜欢提问。

优秀的教师对学生课业表现及时/频繁的反馈和强化。

四、优秀教师应具有四种意识:

1、服务意识。一个优秀的教师要有服务意识,一是乐于服务同事,当同事在工作或生活中有困难时主动为同事排忧解难,做同事的朋友;二是乐于服务学生,乐于帮助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的学生,做学生的知己。

2、竞争意识。我们常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样一个没有竞争意识,不想当优秀教师的老师也不是一个好教师,一个优秀教师一定是一个敢为人先,不甘落后的教师,没有竞争意识满足现状的教师,必定是一个不求上进、碌碌无为的教师。

3、平等意识。一个好的教师不因学生学习成绩很好而亲密,也不因学生学习差、品质差而疏远,对待每一个学生都要平等相待,用他一颗真诚的心教育打动每一个学生。一个优秀的教师不因领导职务的高低而有近有远,不因同事的经济条件、工作优劣、年龄大小有别相待,应该对每个职工都是以诚相待。

4、创新意识。一个优秀的教师就要有自己独特的创新意识,只有创新才能有别于一般,才能显出其优秀,从自己的课堂教学到班级管理以及日常行为都要有别于常人的新意。创新意识是一个教师从一般走向优秀的动力。

【篇八】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中职校教师应具备的四种职业能力

中职校教师应具备的四种职业能力

一、德育能力

德育能力指职校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等诸方面能力。它是教师的首要能力,也是教书能力、实践能力、教研科研能力的基础。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统帅,它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渗透于教书、管理、服务等诸多环节中。做好它,既要素质,更需能力,素质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素质的体现。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德智体统一体中德是“起决定作用的成分”。教师的德育能力主要在于帮助、教育、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法制观、职业道德以及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创业精神等诸多方面。无论从古今中外教育家的论述,还是从职校的培养目标看,德育都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工作内容。所以,职校教师欲履行教育职责、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具备身体力行、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思想素质和德育能力。

二、教书能力

教师是一种职业,教书是一种技能,更是一门艺术。俗话说,“教书容易教好难”,而职校教师的能力也大多体现在教书上。教书又是一种复杂的双边活动,能在三尺讲台之上,将一些复杂的专业技术知识讲得通俗易懂、张驰有度、举一反三、深入浅出,“表演”得生动活泼、游刃有余,绝

非一日之功。它需要广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丰富的经验和不断的追求。教书能力是教师的根本能力,也是学校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它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影响办学质量。然而,对于职校教师而言,又有其先天不足。第一,我们的教师大多毕业于非师范院校,缺乏教书的相关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学法等)和必要的授课技能(表达能力、板书能力和教学技艺);第二,由于职业学校自身的局限,教师间缺乏以老带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机会;第三,没有升学、统考、竞争等压力;第四,缺乏对教师能力、水平、教学效果的科学测试和评估。这些因素又导致教师在工作上的主观性、随意性以及缺乏追求的机械重复。

三、生产实践能力

职业技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传授专业技术知识,教给学生生产就业的专门技能,为社会直接输送实用人才。这自然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或动手能力。如果教师单凭从书本或先生那里学的一点理论而脱离实际地“纸上谈兵”,绝不可能把书教好,更不可能成为合格教师。因为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于职校教师而言缺一不可。但从实际情况看,我们不少职校教师是出大学校门进职校校门,从学生到教师,缺少了生产实践这一重要环节。自然动手实践能力差,理论不能联系实际,教学效果不好。这种理论脱离实践的做法,虽然毛泽东同志早就批判过,但如今仍

然存在,并相当普遍。看来迅速提高职校教师的实践能力,已刻不容缓。提高教师的生产实践能力应主要通过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顶岗锻炼来实现,可利用寒暑假安排专业课教师到企业进行阶段性的顶岗锻炼。

四、教研能力

不想当教育家的教师,不是好教师。教学是一种追求、一种境界。然而,欲达到这种境界,光有德育、教书、实践能力尚嫌不够。因为,第一,教研与教学关系密切。它们是一种实践———→理论—→实践的关系。这种关系于教师而言,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提高的过程,它们不能脱节。第二,新科技、新知识、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出现和应用给职校教学增加了新的内容,新的难度。这必然要求教师不断地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更新教学方法。这种更新只能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研究才能获得。我们既不能光作水平不高、机械重复的“教书匠”,也不能只做光说不练、脱离实际的“天桥把式”。要把自己从“教书匠”提升成“教育家”,以大胆“尝试”取代以往的“老生常谈”,就必须把最新的科学技术、教学手段、教研成果引入教学实践。因此,教研科研活动和教研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这是衡量一个教师水平、能力的重要指标。我以为,从教多年的教师如果没有一点教育、教研成果,没有自己观点,没有一篇学术论文发表,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就不是一位好教师。

近年来,职业教育在迅速发展,但职教的质量却有所下降,这种数量上升与质量下降所形成的反差,已给当前职校招生带来了困难。要重塑职教形象,赢得社会声誉,关键在于重视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改变上岗资格、晋升、工资待遇只重学历不重能力的现状,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职教教师职业能力指标体系,引进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和教师合理流动机制,迅速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师职业能力,全方位提高职校教师的综合能力。

【篇九】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具备那些素质

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具备那些素质

一、 端正的工作态度

记得有一句广告语说得好: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其前提取决于教师对工作的态度,取决于教师是否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取决于教师对工作的激情。笔者认为,教师对工作的态度,最重要是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

教师的教育行为至少要面临三项责任:一是岗位责任。就是要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是教师的职业特征。二是社会责任。人民群众把子女送到学校,就是把家庭的美好希望,都寄托给了学校,我们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把学生教育好、保护好、培养好,有责任让家长放心、满意,有责任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三是国家责任。我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落后就要挨打”的沉痛教训和现代化宏伟目标,都要求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这个转化工作需要教育来承担,这也是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肩负的责任和义务。

2、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师的工作是繁杂的,不只是限于工作上的八小时,他充斥着教师的整个生活之中,如果教师没有奉献精神,是做不好这项工作的。教师的工作又是精细的,它需要教师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它还需要教师要有无私奉献的爱心,既要了解学生的爱好、才能、个性特点和他们的精神世界,又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所有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创造精神,与他们平等相处,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用自己的信任与关切,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欲望。

二、正确的教育观念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即: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为学生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教师不只是“教书匠”,更是学生学会做人的引领者;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不只是教育工作者,还应该是教育规律的研究者。第三要树立正确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个体,是可以塑造的人,他们是具有独立的思想、观点的人,是学习的主体和责权的主体。第四要树立正确的教师的行为观:在处理师生问题上,不能强调“师道尊严”,而要强调民主、平等、尊重和赞赏;在对待自我上,要常常反思,每日“三省吾身”;在对待同行上,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要相互合作,共谋发展。第五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教学过程不只是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教师对学生的帮助与引导、师生交流、情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育过程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通过积极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开发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的能力的目的。

三、良好的师德修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与其它的职业比较,教师的职业更具有其示范性、公众性和教育性,因此,教师的职业要求教师应该具备更高、更严格的职业道德修养。师德修养的核心就体现在一个“爱”字上,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我们有些教师他年复一年的教,教了一辈子书,却从未在教书的过程中,找到乐趣,心中也从未涌起爱的激情,因此,他也没有把握到教育的真谛,也没有取得教育的成功。良好的师德修养,应该是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爱教育、爱学生。你爱教育事业,你才会取得事业成功的乐趣;你爱学生,你才会独具慧眼,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不断的探索,才能使学生的才华,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四、广博的学识

教师既要有广博的的知识,又要通晓基本的社会学科、自然学科的知识,做到博学多才。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教师的博学多才是至关重要的。

1、教师要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具有扎实而渊博的知识。

马可连柯说过:“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是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苏霍姆斯基也指出:“只有教师的知识面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的多,他才能成为教学过程中的精工巧匠”。对每一个教师来说,不仅要熟悉所教教材的基本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要加强进修和不断学习,跟踪学科的学术动态,了解新观点,掌握新信息和新技能,不断更新知识,站在学科前沿,实现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化。

2、教师应该博学多才

作为一个教师,跟其他的专家不同,他需要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力争“样样通”。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给学生以人格的感召。学生年龄越小,他们对教师的期望就越大,他们常常把教师当成百科全书,在他们眼中,教师是无所不知的,无所不晓,如果教师一问三不知,或者经常被问住,学生会非常失望,对教师的信任度和崇拜程度将会大大降低,也将直接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勤于学习,不断完善和充实自我,做一个知识渊博的教师。

3、教师应具备教育科学的理论修养

科学的教学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师要较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要掌握好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的理论基础知识,教师不仅要懂得教什么,还要知道怎么教,以及为什么这么教,用科学的理论去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较强的教育教学和研究能力

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具有学科特点的教研能力。

1、驾驭教育教学的能力

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也是最根本的能力素质。它要求教师能根据教育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遵循教育教学应有的规律,以及学生的发展的规律,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组织好教育教学活动,达到理想的效果。

2、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主要能力。由于条件限制很多实事不能一一再现,常常需要教师通过语言来描述,把丰富的知识通过语言描述来传授给学生,这就需要教师的语言准确清晰,具有科学性;简明练达具有逻辑性;生动活泼,具有形象性;抑扬顿挫,具有启发性。

3、较高的创新能力

教师要想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不能被动地等待运用别人的研究成果,或者生硬地照搬照学,而应该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认真分析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找出新的解决方法。同时依据时代要求,善于吸收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并把它创新地应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率。教师的创新包括:独到的见解、新颖的教学方法、创新的思维、凸现的个性、探索的精神、民主的意识等等。只有教师具有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才会持续地发展,教育教学水平才会稳步地提高。

4、较强的组织能力

组织能力是一名教师取得教育和教学成功的有力保证。缺乏组织能力的教师,无论其知识如何广博,都难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1)、组织教学能力

组织教学能力是指教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灵活调节教学过程,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控制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维护课堂秩序,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等。

(2)、课外活动组织能力

学生所接受的教育活动,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很多时候,需要走出去,参加类似于讲座、讲演、展览、表演、制作、考察、竞赛、社会实践活动等,教师应有能力组织并指导这些活动,使之形成人人参与、自己动手、发挥特长、凸显个性的开放式学习氛围。

5、较强的教研能力

教师不仅仅是“教书匠”,更应成为教书育人的专家,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复合型人才,教研能力也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1)、教学研究能力

把教学和教研结合起来,对自己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理论升华,成为规律性的共识。对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理论研究,进而探索和发现新的教学规律、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2)、学术研究能力

当前,大多数教师的教研大多都停滞在对教材的分析、教法的探讨、教具的使用、考试的研究,限于一些教学技巧和教学经验

的陈述等方面,而对于教学理论的研究相对薄弱,缺乏对教学创造性的思考,也缺乏批判的精神。教师只有由教育型向学者型的转变,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和素质教育的需求。

六、较强的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能力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深入,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掌握和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其教育资源,进而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从而适应信息化社会提出的新要求。现代教师必须具备现代信息技术和资源的整合能力:一方面,要具有高效获取、批判性吸收、存储、创造性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的能力,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知识成倍增长和当前素质教育的需求;另一方面,要有其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的能力,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教学信息反馈方式的变革,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诚然,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还要做到很多很多,如:胸襟宽阔、为人真诚、乐于助人、具有合作精神、敢于挑战自我等等。只要我们能坚持不懈认真地完善自我,用我们一腔爱生、敬业的热血,去做好教育工作,就会成为家长欢迎、学生满意的合格的人民教师。

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的条件有哪些呢?高2008级即将毕业了,两年的教学让我体会了很多的东西,教师不不是园丁,也不是蜡烛,更不是神——

不可否认教师是一种职业。从事教师职业的人绝大多数是谋生者,不可避免的教书成为一部分人的谋生手段。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教师是好老师呢?汶川大地震中,涌现了很多感人的事迹,其中北川中学的一名老师在最危险的时候让学生先离开,但是自己最后却被埋在了教学楼里,是本能让他这样做了,我不知道他的教学成绩有多好,但是仅凭这件事就可以看出,他一定是个合格的教师,他用自己的行动给学生上了一堂最好的教学课。我想做一个合格的教师:

首先:教师应该具备专业知识

这应该是作为一个老师的必要条件。要有充分的不断更新的知识储备,要有自己正规还不失独特的教学方法。

有人看到这些后会说,别说了空谈自相矛盾。稍加解释一下,我说的正规是要完成国家对教学要求,教育要照顾到方方面面,但又不要成为教条的奴隶把自己的个性融入到教学中,具有自己的的特点,使你的教学从容不迫,就像高山流水般自然流畅,给学生艺术般的体验。

要达到这种境界如果教师的知识储备不是十分丰富,怕真是空谈。这就要求要求老师要“学无止境”,要终身与书为伴,跟着时代的节拍,走在时代前沿,让internet成为你的血液,帮你更新营养,这样才能给学生永不枯竭的新知识。如果育人的我们不如正教学生更能融入社会,更能接受新知识,更能跟上时代的脉搏,我们都落后了,我们还去教谁啊?

还不止如此,教师除了博学多才外,还要讲究教学方法。教师会和让学生会是两码事,不管教师的知识水平多高都不代表他的学生水平高低。教法是联系教师知识和学生头脑桥梁,让学生学会是教师必须做到的事情,对于教师来讲教和教法尤其重要。一堂课课是不是一堂好课,关键看老师上课的方式是否能被学生乐于接受,是不是符合学生的口味,是不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风趣幽默的话语,新颖的授课方式,化繁琐为简单、死板为生动的能力,必将使学生听起来轻松而易掌握。这是大多老师一直孜孜不倦追求的一种境界。没有这样的课的老师说是好老师,怕是有些牵强。

其次:教师自己应该有健康的心理

老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很难想象一个心理有问题的老师怎么能教好学生。近年来的大量调查资料表明有相当多的老师有心理疾病。部分教师自私心理严重,合作精神差。本人是教师,说这些有些大逆不道,但我还要说,不说不为快,不妨把本人也算一份,免得大家群起而攻之。

有资料表明,个别教师把学生打成残废有之,让学生相互打耳光者有之,罚学生抄作业几十遍者有之,要学生吃屎者有之,

等等。也许教师是有很多委屈,但我们面对的是正处花季的儿童、青少年啊,我们得对他们的未来负责,得给他们作榜样。如果老师因为自身原因而去体罚学生,甚至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这些都是教师自己心理有疾病的表现。老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老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只有心理健康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老师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会使其在智力、情感、意志等方面机能都得到正常的发挥,从而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应该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去上课,即使我们在课前受了委屈,我们也应该把这些抛在脑后。不应该把丝毫对他人或领导的不满情绪带进课堂。因为那些和学生无关,这点明辨是非的能力都没有还是合格的老师吗?那和好老师更是无缘了。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时刻调整自己的心理,维护和提高心理健康,从而保持自身良好状态的心理健康去影响学生。把不该带入课堂的在教室外就消化掉教师其实你是学生优良心理的大部分,是他们真正的榜样,话说回来学生学生和你一样心里不健康,你说怪谁呢?虽不能说全是你的错,难道你没影响他吗? 再次:教师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健康

我们都说德才兼备的人才才是真正的人才,但是这些人才从哪里来呢?教师如果把教学活动简单理解为传授道理、讲授知识、解答疑难问题,那么会出那样的人才吗?所以除此之外,更应注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问题。关心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是做好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充分条件。有人说:现在的学生在家里是小皇帝,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我们再去关心他们的生活岂非多余,如果这么想那就大错特错了。生活在学校里的学生当然希望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爱护。而且老师的关心往往更理性,也更让学生接受。更何况越是生活物质无忧学生越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越能使得心理问题突出。关心学生的衣食住行,会让学生感觉到长辈的关怀,集体的温暖。也会让学生家长更加理解老师,和老师形成合力,教育好学生。而不关心学生的生理健康有可能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现在社会犯罪低龄化,大多是因为其心理没有受到正确的引导而至。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问题,教育得就得尊重、理解、贴近他们;还要建立正确的学生观,了解学生的需要,做一个服众的威而有信的老师;更应该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责任感。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有了错不管不问肯定是不对的,但是有了错就劈头盖脸的不讲方式不讲场合的批评反倒会起反作用。我们要爱护学生的自尊心,要让我们的管理是学生更愿意在护自己的形象,而不是把学生的形象当众撕毁。让学生自觉地去树立自己的美好形象,自觉遵守学校纪律,主动努力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国家栋梁。

摘要:物理教学的核心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教会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训练学生的物理技能。初中物理教学是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启蒙教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关键词:物理教学;兴趣;创新能力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积极探求知识的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它能引起学习的需要,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是学习的一种动力。所以只有当学习者本身对学习发生浓厚兴趣时,才能使整个学习积极起来。

而兴趣是需要培养的,在物理教学中,新的教学思想指导着教师不断地推陈出新,改进教学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的实效。

因此如何促使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成为物理教师工作的重点。

笔者在多年的物理教学中,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通过对新教材的研究,笔者认为在实施新课改的物理教学中,应在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促使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创新能力。

一、灵活利用课本

新课程教材版面设计图文并茂,让学生耳目一新,内容更贴近生活,联系实际。例如,为了介绍、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教材设计了“生活·物理·社会”栏目,让同学们感受到物理既有趣又有用。

每一个物理概念都有相应的英文单词表示,既促进了英语的学习,也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还提高了学习的兴趣。“work”、“time”的第一个字母“w”、“t”分别是功、时间的字母表示。

在讲到“速度”时,课本上给出了猎豹追捕鹿与蜗牛缓慢爬行的图片等;在各章前专设一页,印有与本章内容相关的图片。

又如活动“通过两个透镜观察物体”,目的是让学生去动手、体验、观察,从而揭开望远镜的神秘面纱。

另外,课本中还设计了许多让学生便于操作的探究性实验等等。教师灵活处理这些内容,都可以对学生学习物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重视实验教学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喜欢实验,特别喜欢能自己亲手做实验。满足学生这种迫切需要的心理,同样是激发、培养学生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

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为目标,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特点,以探究性学习为主导的模式进行。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实施新的学习模式。

为了使实验探究深入一层,更进一步,我们成立了学生专题探究实验中心小组,把班级学生分成4个中心实验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布置任务,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探究。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性的实验,弥补了课本书刊上只有实验结果的缺憾,自悟知识的个中真谛,自寻摆脱挫折达到成功的蹊径,自谋解决实际问题的良方,更是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作风,从而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了学习兴趣。

三、采取新颖教法

虽然物理实验生动有趣,但物理原理和计算却显得枯燥乏味。为了巩固物理实验培养起来的学习兴趣,采用新颖有趣的教法,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和愉快感,而且在这种气氛下学生能牢固地掌握物理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可以采取诸如自学辅导法、质疑答疑法、对比论证法、边讲边实验法、对抗赛法、听题判断法和物理游戏法等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这些方法都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以对抗赛法为例,每章结束或临近期中期末考试复习,都可以用此法,使枯燥乏味的复习变得生动有趣,而且通过这种方法复习的效果比题海战术好得多。

比如每学完一章,教师事先拟订好题目写在投影上,然后布置学生课前准备,课上或组与组之间或男生与女生之间进行对抗赛。教师打出投影片之后,看谁答得又快又准确,在小黑板上记下各组的得分。

参与激烈的竞赛和角逐,学生的那股兴奋劲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反复做题、讲题所无法达到的。这种方法能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的应变能力也能得到提高,学习兴趣浓厚,知识掌握得牢固。

另外,这种方法还适用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物理计算的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开展科普活动

兴趣是求知最大的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钻研精神,开发创造能力,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教学中开展科普活动,重视第二课堂,对于发展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还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对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的交叉发展趋势,物理学是研究各种科学技术的基础,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在工业、农业、军事、医疗、交通航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应用不胜枚举。为此,笔者在教学中结合国内外重大事件,收集图书杂志、上网查询并下载了大量有关物理学在现代科学技术方面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的专题资料,精心组织、筛选,每学年出6期科普专栏。该科普专栏设置在学校的走廊过道,学生课前、课后都能随时观赏到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科普墙报。

如分别出过“纳米技术”、“航天技术”、“物理学与载人飞船”等科普专刊,让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身边,与我们现在和未来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只有努力学习才能紧随时代的步伐前进。这样能激发学生较高层次的学习动机和探索科学的强烈愿望,使之保持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