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煤油灯的作文

时间:2021-10-26 14:53:17 节日作文

第一篇:《父亲节作文:煤油灯下的父亲》

父亲节作文:煤油灯下的父亲

停电了,出租屋里一片漆黑。我点燃一根腊烛,黄豆般大小的微弱火光在黑暗的包围中摇曳着、挣扎着。烛光中,我的眼前又浮现出多年未归的故乡,那位于湖南耒阳的一个小山村。在一间青砖黑瓦的小屋里,窗外是无边的寒冷的夜与凛冽的风,一盏正在燃烧的煤油灯散发出昏黄的光来。灯下,我和我的父亲、母亲还有哥哥正围坐在一起谈笑着。父亲饱经风霜的脸时而微笑,眉心一条清晰可见的“八字”皱纹里挤出了快乐;时而紧皱眉头,心头的结久久不能释怀。青丝里的白发也在灯光的撩动中若隐若现,颤栗着,诉说着„„ 生育我的小山村属于比较偏远的乡土,直到八十年代末尚未通电,家家户户都点着煤油灯照明。乡亲们通常所用来驱赶黑暗的煤油灯有三种。一种被称作“马灯”:用铁制成,中间有一个圆玻璃罩,下部是盛油的底座,上部为透气孔。圆罩里有一个可自由调节火光大小的火芯。乡亲们可以提着它到外面行走,不会被风吹灭。第二种称作“台灯”,比马灯简单,亮度也不如马灯,只是一个高玻璃底座上罩着一个薄薄的如葫芦般的玻璃灯罩,灯罩里是可自由调节火光大小的火芯。这种灯一般只有村干部或文化人才用得着,如村支书、村主任以及民办教师之类。我家所用的煤油灯最简单,不仅比台灯矮小,而且火光也小,并且火芯裸露在外面,没有玻璃罩子罩着。父亲说,有这样的亮度就够了,“你们想想,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可以节省不少的煤油呢!”

冬季的夜是寒冷而漫长的。我家的屋后是一座立满青松的山头,不时传来呼啸的北风刮过松林的“沙、沙”声;屋旁的小溪,在此时水也大了起来,“哗、哗、哗”地一夜响个不停,在寂静的山村里特别清晰入耳。我们与父亲围坐在桌前,桌下是畏畏缩缩的炭火,桌面上摆着一盏布满油渍的煤油灯,豆大的柔弱火光在昏黄中颤栗着,好像也怕冷一般。农村本来生活单调,在这夜灯瞎火的冬之夜,更是无甚活动可搞。我们吃完晚饭后便在一起闲聊,以此来打发这漫漫长夜。

这时,父亲通常会点燃一支“喇叭”状的纸烟或廉价的香烟,“叭嗒、叭嗒”地吸着,烟雾与昏黄便在他布满皱纹的脸上嬉戏。这时的父亲,也不过四十来岁的年纪,但白发已早早地从青丝里钻了出来。但是此时的他,会露出平日里难见的轻松或微笑。不过,父亲与我们的闲聊,绝少会说一些无谓的笑话与闲话,他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话题引入以他所要说的领域。如今细细归纳,当年父亲对我们的言传身教居然是全面的,几乎包括了文、史、哲等多门学问。 为人处世,是父亲常说常新的一个话题,他经历过的时代多,阅历丰富,又喜欢与村人交往,很多人情世故,他随口都能说出一大把。而我们对这些又颇有兴致,不仅易听易懂,而且都是真人真事,觉得生动有趣。其时,他正好手上有一本发黄的线装书,书名曰:《增广贤文》。此书已严重磨损,黄纸已发毛,字为毛笔竖写并多繁体,不知是那朝那代遗传下来的手抄本了。父亲原本只有小学四年级的学历,再加上《增广贤文》的微言大义与字多为繁体,父

亲在给我们解读时便会出现几多的误解。如“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父亲的解读是:“天上的‘相子’(我们方言管星星叫相子)整个天上都是,但知心的人又有几个呢?”此时,我读小学,哥哥已读初中,对父亲的一些常识性的误解已能分别,但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笑而不言,因为我们觉得父亲的误解也很有意思,很能结合实际,似乎比书上的本意还来得有趣味。父亲总是能够瞧根据他的思想观念以及处世为人的准则来赋予《增广贤文》新的“内涵”,真是活学活用,与时俱进呀!所以,父亲对《增广贤文》内容的误读,我们却能够熟记于心,至今也还记忆犹新,而学校里的老师所讲过的许多冠冕堂皇的道理,我早已忘到九宵云外去了。

然而,如果是父亲当天刚刚做完小买卖回来的晚上,便没有了这般轻松而有趣的闲聊了。这样的晚上,见到的只是煤油灯下父亲认真、严谨甚至忧虑而眉头紧皱的面孔了。父亲为了全家的生计与我们兄弟的学习等费用,一年到头奔波忙碌。这寒冬里,本已是农民的“冬眠”季节,可当很多的乡亲们都是在温暖的被窝酣睡或在暖洋洋的炭火前拉家常、打扑克之时,父亲却已在东方尚未露白之际,冒着寒风冷雨或纷飞的大雪上路了,他要赶到二十几里开外的集市上去买一担鸭蛋并在天黑时分赶回来。中午连两毛钱的米粉都舍不得吃,可这一路上他要走过多少泥泞、爬过多少山坡呀!在当夜的梦乡里,我多次听到父亲止不住的咳嗽声。第二天,父亲又是天色未白赶紧上路,将买进的鸭蛋挑到十来里远的集市上出售。如果在路上,一步没迈稳,摔倒在地,不仅劳动白费,而且血本无归。现在想想,当年在泥巴路上担着一百多斤重物、气喘吁吁的父亲,还得承受多大的心理压力?!

售完鸭蛋回来,通常已是夜幕深沉了,这时父亲也顾不上吃饭,甚至顾不上擦掉土布衣裤上溅满的泥水,就一头钻到煤油灯下,清点起当天的帐目来。这样的时候,父亲的脸是腊黄腊黄的,没有一丝血色,这是整天的饥寒交迫在他脸上留下的杰作;父亲眉头紧皱,深深的皱纹里填满了担忧与紧张。我们都很“识趣”,知道这时的父亲是不能打扰的,只是远远的看着。只见父亲从衣服的里三层掏出一把钱来,各种面额的都有。他用控制不住的颤动的手先将一张张纸币按面额分开:五十元的放一叠,然后是十元的放一叠,再是五元、二元„„直到五分的。分好之后,父亲先将此次买卖的本钱拿出来,再数剩下的钱。有时剩下的钱太少,父亲会连声叹息;有时发觉数目不对,父亲便会一遍又一遍的清点,直到满意为止。但只要没有亏本,父亲在清点完之后,还是会露出几许笑容,尽管笑容里充满了无奈与叹息。

家里的吃喝拉撒已够父亲费尽心血了,可他管起公家的“闲事”来却还是奔走得脚板朝天;父亲一生与做官无缘,但他却干了几十年当官的活计。他的职务虽则没有名称,但“权力”却比组长大,比村长小,相当于农村六七十年代的“大队长”或者旧社会的“维持会长”吧。他管的是全湾(我们管聚居在一起的村宅为湾,一个湾通常有几个村民小组)的公共事务与钱物。湾里的邻里纷争、集体活动的组织、湾里统一事务的安排、公共山头树木的处置以及其他公共财物等,无不在父亲管辖的“职权”范围之内。有时,一些棘手问题村干部无能为力,可只要父亲一到场,凭他不紧不慢与入情入理的一番话,问题往往很快得到化解,令村干部连呼“怪事!”父亲握在手里的“王牌”是道义、信用、公正、公平与人格的力量,当然,也有说话的方式与技巧。他干的这差

事其实只有义务而无权利,如果说有点儿权利的话,那就是操劳一年下来,有几块钱象征性的工资。“家族们都一致推选我管事,我能好意思推脱吗?”面对家人的不理解,父亲语重心长地说。于是,在煤油灯下,又出现了父亲另外的情状。

农村人开会一般都在晚上,因为只有这时才能把相关人员等齐到场。湾里经常为了一些公共事务,几个说话有“分量”的人便会齐聚我家,共商“湾事”。这时,煤油灯下的父亲总是乐呵呵的,来者都是客,不乐呵呵怕别人认为你不乐意而误会呢!但父亲这个“维持会长”又绝不会做无原则的“好人先生”,对于他认为正确的原则性的意见,便会顽固的坚持,甚至一度与人争得面红耳赤,“你这样做了,其他人怎么办呀!还有很多家里困难的人,都不管他们死活了吗?”父亲睁大了疲惫的眼睛,朝与他意见相佐的人大声嚷道。飞溅的唾沫与粗壮的话音使微弱的煤油灯火剧烈地摆动着。

父亲手里管着公共事务,特别是公共钱物由父亲保管,一些不识真相的人常常会无端地猜疑,“谁会不要钱呐,人不要钱鬼也怕!”村里的三麻子就在我面前故意这样说过。但我最清楚父亲是不是真的要了公家的钱。我记得父亲每次处理完公事回来,如果有开支与入帐,他一定又是一个人在昏黄的煤油灯下清算起他的帐目来。他不仅把公家的数记得清清楚楚,还将公家的钱用报纸包扎起来,特意放在一个抽屉里,避免与自家的钱相混合。似乎在钱本身,公家的与自家的也是不相同的。

刺眼的电灯光线将我从遥远的煤油灯下拉了回来,父亲微笑的或紧皱眉头的面容消失了。我突然感觉有两道滚烫的液体在脸上滑落,一摸,尽是泪水。

第二篇:《有关传统节日的作文》

有关传统节日的作文

有关传统节日的作文(一)

不知不觉中,又迎来了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这属于母亲的一天,这每个孩子学会感恩的一天。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游子吟》真切地表现出了人间最伟大的爱——母爱。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母亲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很多。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母亲就在陪伴在我们身边,把我们养育成人,教我们知识、做人的道理。你对我们做的这一切,都是无私的。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两个一模一样的女人,在争夺一个孩子,上帝说:“你们抢吧,谁抢到是谁的。”最后,上帝看着两手空空的那个女人说:“我知道,孩子是你的,你是怕他疼,所以你没有拉他。”母亲对孩子的爱,如此简单,如此伟大。有些时候,母亲的絮絮叨叨也许会使我们厌烦,但是这正是母爱的一种表现。作为孩子,我们是母亲的唯一。我们在一天天长大,母亲在一天天老去,我们的回报,与母亲的付出相比,可以说是微不足道。

还有一个关于母爱的故事: 在探监的日子,一位来自贫困山区的老母亲给儿子掏出用白布包着的葵花子。葵花子已经炒熟,老母亲全嗑好了。服刑的儿子接过这堆白花花的葵花子,手开始颤抖。母亲亦无言语,撩起衣襟拭眼。她千里迢迢探望儿子,卖掉了鸡蛋和小猪崽,还要节省许多开支才凑足路费。来前,她把在煤油灯下嗑好的瓜子放在一起,看它们像小山一点点增多,自己却没舍得吃一粒。服刑的儿子垂着头,作为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正是奉养母亲的时候,他却不能。在所有探监人当中,他的母亲是最褴褛的。母亲的瓜子,包含千言万语,儿子“扑通”给母亲跪下,他忏悔了。

母爱,感化一切,无私且永不停息。在今天,对母亲的千言万语都化为一句祝福:母亲,您辛苦了!祝您节日快乐!

有关传统节日的作文(二)

清明前的那一天,妈妈带着我来到了龙脊山烈士陵园。

伴着淅淅沥沥细雨,当我们踏入烈士陵园的台阶,才感到雨后的空气是如此清新。春天的气息,雨的味道促使小草拱破泥土,冒出星星点点的新绿,雨后的树林更加茂密,不时有顽皮的雨珠娃娃,摇着胖嘟嘟、圆溜溜的身子,咕噜咕噜地滚下来。

近了,近了,烈士陵园终于到了!我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着纪念碑。只见石碑上身的四周全是名人墨客的题词:烈士忠魂,万古长存;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烈士浩气万古存,英雄事迹励今人等等。石碑的下方则是各式浮雕。看着,想着,我似乎进入了这样一个场景:红军们面对凶恶残暴的敌人毫不退缩,挥舞着刀枪,向敌人进攻,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殊死拼搏,杀得敌人丢盔弃甲,心惊胆寒。头一转,不知不觉又进入了另外一个场景:穷苦的人们再也受不了敌人的压迫,带上自家的棍棒,冲杀出去„„ 在烈士碑亭,我看到了许多伟大的名字和他们的感人事迹:在敌众我寡的战斗中被俘而宁死不屈的红二0七团团长黄琬;惨遭杀害、身首异处的中国共产党莆田特区委员、沿海游击队队长吴承斌;弹尽负伤被捕,高呼>口号英勇就义的中国共产党莆属特委委员、福建工农红军游击队第二支队政治部主任陈天章;因叛徒出卖而被捕,在福州西门外殉难的闽中特委书记王于洁、委员黄孝敏、潘涛、余长钺;即将挥师北上抗日,却惨遭国民党顽固派暗杀的闽中工委书记、义勇军第七路军第一纵队政委刘突军„„他们为

人民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我不禁肃然起敬。

看着,想着,我在心底默默地对先烈们说:“放心吧,我们一定会继承你们的遗志,争当薪火传人!”

有关传统节日的作文(三)

以往的中秋节,我们总会摆一桌美食包括月饼,一边欣赏那皎皎明月,一边讲诉玉兔、嫦娥奔月的民间传说,一边分享那切好的月饼,真是再惬意不过了。但是今年花好月圆之际,我们过了一个别样的中秋节。

9月19日,阴历的8月15日,我们全家驱车来到了古都开封,准备在这儿过中秋。 19时13分,是观月的最佳时间,我们早早赶到了小吃一条街,等待着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19时13分还差十秒!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天空,看着那一轮缺月慢慢地变圆,整条街,整个市,整个国,好像都沉浸在这皎洁的月光不能自拔!

月亮圆了!月亮圆了!不知是谁起的头,几百多号人大声呼喊:月圆了!月圆了!人们都站了起来,举杯相庆,整条街都成为了快乐的海洋!

欢呼如潮水般一波接一波,过了许久,才平静下来。人们在这月光的洗礼下,大快朵颐起来。

我们的桌子上摆有酸梅汤、杏仁茶、灌汤包、炒酸奶和烤鱿鱼,这些全是开封的特色小吃。以往中秋餐桌上的主角——月饼,却在今天被“淘汰”了。

但品着这些特色小吃,我不禁思绪起伏,挖一勺浓郁的杏仁茶,抬头望望月儿,我看见了嫦娥在孤独的月宫中翩翩起舞;挖一勺炒酸奶,抬头望望月儿,我看见了杨利伟身着太空服,太探索月球的奥秘;咬一口灌汤包,抬头看看月儿,我看见了一位仙风道骨的老人,挥动衣袖,独吟“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这次的中秋节,让我有了很多“第一次”:第一次在外地过中秋,第一次在中秋节不吃月饼,第一次没有恋上仔细观月,却想出佳文妙句——这许许多多的第一次,让我领略了异地的节日习俗,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团圆,让我过了一个别样的中秋节! 这是一个别样的中秋节!

第三篇:《煤油灯——一盏美丽的心灯_经典散文网》

煤油灯——一盏美丽的心灯_经典散文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精品散文]

爱情散文

情感散文{关于煤油灯的作文}.

诗歌散文

心情散文

优美散文

校园散文

哲理散文

抒情散文

当前位置:[经典散文网首页][精品散文][心情散文]煤油灯——一盏美丽的心灯

煤油灯——一盏美丽的心灯_经典散文网

日期:2007-07-07

孩子看中了电视广告中一款新颖的台灯。据那位美丽的代言人声称,这盏灯可以有效地防止儿童近视,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并保持良好的学习姿势,对于儿童的成长,保持良好的身材很有成效„„似乎用了这样的灯,未来的孩子个个都能长得挺拔、伟岸、玉树临风抑或婀娜多姿、亭亭玉立。明知道广告是极具诱惑和煽动性的,可孩子坚持要买,我也就答应她过几天一定买给她。仔细想一想,才上初三的女儿已经使用了三盏台灯了,除了一盏是用坏了,其它两盏都是因为样式落后,不喜欢而淘汰了。

看到我答应了她的要求,孩子转身回到自己的屋里学习去了。明亮的台灯下,女儿爬在宽大的写字台前学习,这熟悉的影子一下子把我拉回到三十多年前,勾起了心底深处的记忆。我想起了自己的学生时代,也想起了那盏陪伴我多年时光的那盏小灯,不同的是,它并不是什么高档的灯,只是一个手工制作的小油灯--一根用棉花捻成的灯芯插进一个装满煤油的瓶子里,这就是一盏用来学习的灯。数年前,我回老家,在老屋的墙角见到了那盏蒙满灰尘的灯。听母亲讲,那年搬家的时候,她专门把它收了起来。又是多年过去了,不知这盏小灯还会在吗?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关中农村,煤油灯还是主要的照明设备。黄昏后,村庄便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到处飘荡着星星点点、橘黄色的小油灯光,空气中也弥漫着刺鼻的煤油味。那时,“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成了理想的生活方式,所以,电灯对乡亲们来说,简直就是奢侈品,偶尔的一次灯光不是放电影前的灯光,就是村里开大会,其它时间再也没有了电灯的影子。家里如此,学校也不例外。那年我刚上初中,学校是由一所小学改造的“戴帽”初中,教室条件很差,窗户上没有玻璃,为了挡住冬日的寒风,窗户是用五颜六色的纸和塑料纸糊成的,虽然那时学校也装了电灯,但是,由于用电紧张,一年中难得有几个晚上开灯。那些灯泡也就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1977年的高考恢复后,唤醒了人们心头的求知欲,老师们教学的热情高了,学生们学习劲头也大了,除了白天要上学外,每周还要有五个晚上要上晚自习。没有电灯,照明就成了一件大事情。班上条件好的同学用带玻璃罩的煤油灯,看起来既漂亮又美观,光线也好,带起来方便。夜晚回家还可以用来照明。但是,我们班40多个上晚自习的同学,只有两盏这样的灯,更多的同学用的都是自己制作的土煤油灯。这些土煤油灯都是用废弃的墨水瓶或其它的小瓶子,在盖上打一个眼,再用铁皮卷一个细管插到钻好的小眼里,串上棉花,一个油灯就制作好了。由于制作简单,亮度不够,密封不好,经常出现灯打油洒,或烧着了书本的事情。由于黄豆般大小的火苗太暗,在灯下看书、做作业时,我们会拚命地挨近灯光,稍有不慎,头发就被火苗燎的“嗤嗤”直响。我的第一盏煤油灯,也是用一个墨水瓶制成的。由于盖子拧不紧,经常是洒出的煤油浸在衣服上、书本上,浪费了煤油,还招致大人的责骂。当我第一次看到同桌的玻璃罩油灯后,心里充满了羡慕。我知道,以自己家里当时的条件是根本不可以购买这样一盏漂亮的灯的,于是,我便和几个同学商量,萌生了自己制作玻璃灯的想法。接下来的日子里,寻找玻璃就成了我们的心头的一件大事。农村没有用玻璃的建筑,废旧的玻璃根本找不到,偶然一次听人说,距家六七里外的工厂也许会有,一个周六的下午,我们几个人结伴,一路上小跑,直奔而去。在这家工厂的垃圾场里,我们还是幸运地找到了许多块小玻璃,拾回家后,我们又想办法把这些玻璃裁成符合尺寸的小块,开始了制作玻璃油灯的过程。首先,用两根铁丝折成长“口”字形,高度大概在25厘米左右,宽度在10厘米左右,成十字形交叉捆扎好,再用硬板做成上下两个档板,把找好的瓶子放在两个硬板中间固定好,用废旧的车内胎充气阀做成灯芯,灯光的四周用四块小玻璃围好,一盏精美的玻璃灯便做好了。第一次带这盏灯上晚自习,同学们都好奇地围了上来,一段日子以后,班上便又多了几盏这样的灯。乡村的冬天是寒冷的,北风凛冽。但在我的印象里,几乎每一个黄昏,我们都会一人提着这样的一盏小灯去学校上晚自习,有时候,放学后,我们几个要好的同学还会把几盏灯围在一起,共同讨论学习上遇到的难题。

1981年,我到镇上一所学校上高中,这盏陪伴我上千个日日夜夜的小油灯,便成了家里照明用的灯。再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电力事业的发展,村里普及了用电,一盏小油灯也结束了自己的使命,被丢进了历史的角落。今天,看到女儿在舒适安静的小屋,坐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我内心感叹着时代的变迁,心头萦绕着一丝久违的情愫挥之不去。也许,就是一盏油灯照亮了一个乡村孩子的希望,引导着我走出了故乡那条窄窄的小路。转 贴 于经典散 文网 [ w ww . j d s a n we n. c n ]

本页内容为煤油灯——一盏美丽的心灯_经典散文网,或者为煤油灯——一盏美丽的心灯,如果您的浏览器不支持jsvascript可能会出现显示错误.

搜索分类: 所有分类 [精品散文] ∟爱情散文 ∟情感散文 ∟诗歌散文 ∟心情散文 ∟优美散文 ∟校园散文

∟哲理散文 ∟抒情散文 搜索内容:

经典散文网 CopyRight 2006-2007

icp许可证正在申请中...

第四篇:《以灯为话题的作文》

以灯为话题的作文

以灯为话题的作文

作者/王丽萍

他倚着阳台的防护栏不知道站了多久。

冷风拂面,连背脊都滋生出一股冷意。

十几年的打拼,那些泪就着汗的日子终于让他拥有了这座安装了许多明亮电灯的房子,望着大半个城市,绚烂闪烁的霓虹灯充斥了他的视野,他却总是怅然若失,他想起老家的那盏煤油灯来。

家里的灯,是昏暗的灯,那盏煤油灯,有着大大的肚子,满肚的油水却只肯发出微弱的光,在这暗黄的光下,他努力考入了县上的重点高中,最终跳出了大山,逃离了陪伴过他无数个深夜的煤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