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沙沟河环境保护的文章

时间:2021-10-26 14:52:55 节日作文

第一篇:《关于环保的文章》

关于环保的文章

46亿年前。有一颗蔚蓝色的星球诞生在浩瀚的宇宙中,她是那样美丽。那就是我们的母亲——地球。

46亿年后的今天,也虽风华正茂,但却不在意气风发,因为他最小的孩子——人类,令她很伤心。

在当今世界上人类正以急快的速度来毁灭我们自己的家园。因为森林被破坏,大气污染,水土流失,使地球上每天都有100个物种消失,按这样的速度到2010年地球上将会有100万种生物在地球上消失。这是多么可怕的一组数据啊!到那时,亚洲象和东北虎会永远成为历史的遗迹。环境问题不仅是某个国家或某个区域的问题,目前已经发展成全球性的问题了。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废气、废水甚至固体废弃物都可以从一国转移到另一国。有些环境问题甚至影响着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例如,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的破坏,会对全球的气候产生影响;大气中CO2浓度的升高和臭氧层的破坏,更是威胁着全人类。

由此可见,如果人们再不重视我们身边的环境,地球将完全变成另外一个样子。人类啊!你应该醒悟了,不要在伤害我们自己的“母亲”,不要再让最亲的“人”为你伤心,为你哭泣。

可喜的是环保问题已被世界各国引起高度重视。世界各国也相继建立起了自然保护区,生态园,使各种动物、植物也有了自己的“乐园”。各国也制定了相应的环保政策,治理污染企业,禁止排放废气、废水、废渣。退耕还林、恢复湿地,从而保护生态平衡、减少大气污染,还世界一片碧水蓝天。

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为环保作贡献,在我的家乡石嘴山当然也不例外。在石嘴山市城区的东面,有一个美丽湖泊叫做星海湖,那里风景怡人,鸟语花香。而在旁边则耸立着格外奇特,引人注目的山——中华奇石山。那里的石头形状各异,千姿百态,数不胜数。谁可曾想到这里曾经是怎样的一片地方?在几年前,那美丽的湖水竟是令人发呕的“臭水坑”,而那奇石山竟是一座粉煤灰山,象只大黑熊趴在哪里。只要一刮风,那里就变得黑雾蒙蒙、遮天蔽日 。是勤劳勇敢的石嘴山人创造了人间奇迹,将这昔日的“臭水坑”变成了人间仙境,变成了今天这桃红柳绿的景象。山水怡人,湖光山色、霞光异彩……

有人说:“当地球上剩下最后一只老虎,最后一只鳄鱼,最后一只熊徒劳、哀鸣地寻找配偶时,人们会看到自己的结局。”只要全世界人们共同努力、保护环境,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天也许永远不会到来。

环境保护从我身边做起!

第二篇:《环境保护文章》

将环保观念深入人心

众所周知,在高速发展的中国的今天,科技成果是越来越发达,人们在为科技所感受到的便捷舒适的同时,却没有看见这些现代文明使我国日渐披黄蒙黑黯然失色,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随便例举一组数据:2008年6月,中国环境保护部发布了《2007年中国环境状况》,比较清晰地描述了中国目前的大体环境局势。报告指出:接近40%的中型城市的空气质量属于三级,即其污染程度可能导致易感人群和健康人群出现症状或者加剧某些疾病的恶化。在检测的500个城市中,超过一半出现酸雨。中国197条河流中只有不到一半可以用作饮用、游泳或养殖。七大水系中的五条被归为重度污染。中国环境问题在中国这30年的快速经济发展下已经愈加严重。中国环境问题日益恶化,在近些年尤其凸现出来。沙尘暴、污浊的空气、年年爆发的蓝藻、暴雪洪涝灾害等极端天气的频繁发生。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发映出了我国所面临的严峻的形势,我们必须得重视。

我的家乡是安徽黄山,众所周知是一处是世界级的旅游胜地,应该是处处山清水秀的。可是如今在某些地方,一些企业为了经济效益,也开始不注意环境保护的问题,部分地区都开始出现了水质恶化等一些污染问题,让人寒心。

回想起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明了以煤炭为原料的蒸汽机,虽然提高了生产力,但是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废气弥漫整个伦敦市,使得当时的伦敦有着雾都的称号。但是英国后来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进行了及时而又有效的治理,使得环境污染问题得到解决。而我们中国为什么要效仿他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呢?可是,治理归治理,但是在一些地方一些企业置国家环境政策、法规于不顾,大肆破坏污染环境的现象并未得到彻底遏制。法律法规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纸空文,道德之心沦散的他们甚至不顾他人性命之危做出一些伤天害理之事来获得自己所看重的金钱。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共存而不是征服,洪水、泥石流的频频发生反应出了许多问题。因此,必须倡导并树立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将环保观念深入人心。

到目前为止,在全国各地,国家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来促使这一理念的传播,一些环保的公益组织也做了大量的宣传和实践活动,也让一些公民越来越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一些家庭过上了低碳绿色的生活,使得这一理念得到了诠释,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希望看到的。但是,要想使得我国的环境得到彻底的解决,就必须要让这一理念深入到14亿国人的心中,这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我们完全可以朝着这一目标去努力、去奋斗。 作为一名大学生,又是一名大学绿色同盟的成员,我们不仅要以身作则,还得将这一颗绿色之心传入到每名同学当中、每名社会公民当中。这不是我们应该去做的,而是我们必须要去完成的,这是一份责任,它将融入我们的心中,时时刻刻监督、督促着我们。 当然,环保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更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当这种理念与实践相结合之后才能达到我们所期待着的结果。当这些都在我们心中扎下了根,我们才能去创建一个美满

和谐的绿色家园。

第三篇:《环保文章》

甘肃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内容提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中国加入WTO 的日益临近,农业国际化趋势日益增强,国内农产品市场面临着国际市场的巨大冲击。在新世纪,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甘肃,怎样结合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以参与国际竞争,应对农业国际化的挑战。本文从分析甘肃现实存在且亟待解决的环保意识、农民收入、干旱缺水和部分领导干部错位的政绩观等几个突出问题入手,提出了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两篇大文章放在一块做的思路:即一方面在加快农业增长中,保持农业生态平衡和保护农业环境;另一方面,在农业资源相对贫乏的前提下,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有限的农业资源,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高速、高效,满足国民经济和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需求。本文认为,按照可持续发展原则和比较优势原则确定农业的发展方向,确立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观念,大力发展林果业、草产业、精准农业、生物工程、舍饲畜牧业、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特色农业、订单农业、加工农业等十大农业,是新世纪甘肃农业发展的战略性选择。

随着新世纪的来临,中国农业和农业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中国加入WTO 的日益临近,农业国际化趋势日益增强,国内农产品市场面临着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巨大冲击。在此情况下,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甘肃,怎样根据WTO的要求,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以参与国际竞争,迎接农业国际化的挑战,对于改造和整合传统农业,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工业化、市场化、现代化都十分重要。本文试就此谈点认识,以参与探讨。

一、甘肃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亟待解决的几个突出问题

(一)环保意识问题。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甘肃省地处黄河、长江的上游,是全国水土流失的重点地区。全省水土流失面积38.62万平方公里,占甘肃省总面积的85.1%。据统计,黄河年输沙量的三分之一和长江上游年输沙量的十分之一来自甘肃。保护和建设好甘肃的生态环境,不仅是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是黄河、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也是甘肃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首要问题。甘肃农业要求得持续稳定的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中首先需要解决好人们的环保意识问题。长期以来,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环保意识淡薄。单纯地认为,农业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提供农副产品,解决吃饭穿衣问题。为了解决吃穿问题,忽视了环境保护问题,长期不合理的利用土地。加之过去我国历史上农副产品单位面积产量较低和人口增长过快,人多地少的矛盾一直相当严重,所以,在农区,往往把毁林开荒当作扩大耕地面积的必然选择。在牧区,除了开垦草原种粮自给外,还盲目追求牛羊存栏数,追求畜牧业效益,过度放牧,对未垦草场也造成严重破坏。在工业区,因简就陋上了许多污染大、效率低的项目,使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西部地区水土流失加剧,国土荒漠化趋势加重,水旱灾害频繁,酸雨和沙尘暴频频发生,都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有直接关系,其根源是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强。今天,我们必须高度觉醒,树立环保观念,增强环保意识,无论如何不能再走先破坏、再恢复的路子。甘肃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把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同等对待,统筹安排,寻求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点,争取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二)农牧民收入问题。甘肃属农业省份。如果从种粮、种棉需要耕地,放牧牛羊需要草场,农耕和放牧都是对植被的一种破坏这种角度看,甘肃农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无疑是一对矛盾。生态建设则更使矛盾升级。因为环境保护只是意味着保护原有生态不受破坏,而生态建设则意味着使原有生态环境质量得到巩固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建设,使之面积不断扩大,质量进一步提高。这样一来,农区势必要减少粮棉等农作物的耕地面积,牧区势必要减少牛羊饲养规模,农牧民的收入就要随之减少。正如有人形容的那样,“国家要的是被子,甘肃要的是票子”。我们面对的现实是:生态环境建设问题,可以通过退耕还林还草的手段得到解决。而退耕还林还草后,从土地上退下来的农牧民怎么办?他们的收入问题如何解决?需要采取一些合理的政策措施。不论是环境保护、生态建

设,还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都不能以农牧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下降作为代价来换取,都要保护农牧民群众的利益不受损害,保证他们增加收入,获取实惠,并逐步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解决问题的途径,首先是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退耕还林还草的一系列政策规定,做到补助粮款不折不扣发放到户,确保农牧区群众当前的经济收入不减,生活水平不降。然后,通过发展经济林木和种植中药材,发展生态旅游业等新兴产业,使甘肃农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得以实现。

(三)缺水问题。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甘肃地处黄河、长江的上游,黄土高原、蒙新高原、青藏高原的交汇处,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决定了甘肃缺水。在甘肃境内,河川径流量贫乏,列全国第22位,年平均降雨量为302毫米,居全国第27位,多数地方常年干旱,戈壁、沙漠、风蚀残丘、石山等不毛之地占很大面积,山地和高原占70%以上,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贫瘠,自然灾害频繁,物种生存条件差。在这种条件下,对甘肃农业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不论是发展农业和畜牧业,还是栽树种草,恢复植被,优化生态环境,都需要首先解决缺水问题。水是生命之源。活人要水,活城要水,活工业要水,活农业要水,活牛活羊要水,活林活草也要水。没有水,许多事情难办,没有水,许多事情办不成。一方面是要高效地利用水资源,通过集水雨窖等工程措施,发展高效旱作农业技术,另一方面,国家要尽早作出规划,在甘肃等西部地区有重点的建设一批大中型水利工程,比如尽早组织专家论证将雅鲁藏布江引至大西北和黄河上游的建议,从根本上解决甘肃缺水问题。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也是一个大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得好,甘肃将重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美景象,成为我国新的农业高产区。这个问题解决得不好,甘肃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甘肃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甘肃农业的发展,都只能是一句空话。<BR< p>

甘肃省1999年环境保护工作

□ 田炳申

●环保工作行政领导责任制基本建立

●“一控双达标”实施顺利,污染防治稳步推进

●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力度加大,“四个一”工程全面实施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持续发展

●环境法制、投入、宣教、科技监测等项工作有了新进展

●环保基础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

●2000年全省环境保护的奋斗目标和主要措施

1999年以来,甘肃省环境保护工作,积极适应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新形势,

把握机遇,因势利导,以保障全省环境安全、保护人民身体健康为宗旨,以“一控双达标”为核心,以建立健全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和实施政府“一把手”环保目标责任制为主线,初步实现了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同抓并重,环境法制、投入、科技、宣传四轮驱动,各项重点工作进展顺利。

(一)中央和省环保座谈会精神得到迅速传达贯彻,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的环保工作行政责任制基本建立。

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十分关心环境保护工作,多次过问有关问题并听取汇报。1999年1月21日,宋照肃省长主持召开省政府第30次常务会议,听取了省环保局的工作汇报,就继续全面实施环保工作行政领导负责制、加强宣传教育、落实各项治污措施、加大环保投入、进一步加强环保机构建设和每年省人代会期间举行计生环保座谈会等六个问题做出重要决定。2月1日,省委、省政府在兰州举行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座谈会,省委书记孙英、省长宋照肃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省长宋照肃与各地市州主要负责人分别签订了1999年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各地市州对责任书高度重视,逐级分解,全力实施,进展顺利。

1999年3月13日,党中央举行了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同期还召开了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为了及时传达贯彻中央和省上座谈会重要精神,省环保局要求全省各级环保部门和局直各单位迅即行动,进行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并于4月中旬召开了全省环保工作会议,对贯彻落实工作做了部署。各地市州积极行动,高度重视,采取了各种切实有效的举措。

(二)“一控双达标”实施顺利,污染防治稳步推进。

根据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一控双达标“要逐个地区、逐个城市、逐个企业地落实”的要求,为了落实省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1999年实现80%工业污染源污染物达标排放”的任务,全省各级环保部门及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按要求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服务小组,做到及早部署,及早行动,以背水一战的决心和气魄,推动“一控双达标”工作向前发展。

全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进展顺利。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到1998年基本达到了2000年的预期目标值,控制的14种污染物排放量中,有11种控制在目标值内;还有3种超计划指标,控制率达到79%。1999年省环保局编制下达了1999年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并纳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由省计委统一下达实施。与此同时,“十五”环保计划的编制工作已经起步,省环保局成立了这一工作的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并召开全省环保计划会议统一安排布置。为促进总量控制工作,加大了对《甘肃省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实施的督查力度,绿色工程规划共有各类项目62项,计划投资86.11亿元,现实际完成投资26.26亿元,占计划投资额的30%,加上之前已竣工的15个项目,我省的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项目累计完成投资已达31.41亿元。

“双达标”即2000年工业企业达标排放和主要城市、河流环境质量达标工作正在稳步推进。省环保局于1999年初印发了《全省2000年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和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环境功能区达标工作安排意见》,确定了关于这一工作达标考核验收细则。省上和各地将重点放在结合企业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加强限期治理上,1997年以来经省政府同意下达的3批中央、省属超标企业全面达标限

期治理计划共212项,目前已完成45项,完成项目投资约4.3亿元。地、县及县以下企业确定限期治理项目1495项,计划投资4.1亿元,这些项目均已启动实施。截至目前,全省企业5306家中,已有4261家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达标率为80.31%,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一控双达标”工作会议上,得到了国家环保总局解振华局长的肯定和鼓励。

省环保局会同省经贸委等有关部门,积极开展以实施清洁生产为目的的工业污染全过程控制工作,先后在6家企业和兰州市进行了清洁生产试点,并制定了推行清洁生产的政策与措施。同时,坚决淘汰和取缔污染严重、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落后工艺。截至目前已取缔关停“15小”企业702家,占应取缔关停数的96%;关闭非法和布局不合理小煤矿560处,压缩产量447万吨;关闭7家小玻璃厂,淘汰生产能力73万箱;取缔无证小水泥厂83家,关闭小水泥厂21家,共淘汰生产能力100万吨,另外还确定淘汰一批转炉、电炉等落后生产能力。 主要城市、河流环境质量达标工作取得较好成绩。一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得以立项和建设,大部分城市环境保护投资指数达到2%左右,为城市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创造了重要的物质基础。重要河流的水污染防治得到加强。1999年中央和省属企业完成废水限期治理项目17项,总投资5098万元。特别是玉门石油管理局三年投资达7600万元,建设三大废水治理工程,显著减轻了对石油河的污染。

(三)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力度加大,“四个一”工程全面实施。

根据省政府“要把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作为全省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的要求,以及省人大常委会听取专题汇报后的建议精神,省环保局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和行动,协同兰州市政府抓好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一是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对兰州市执行《大气污染防治法》的情况进行检查。执法检查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兰州市污染防治工作起到了重大促进作用。

二是隆重举行了省市政府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暨兰州大气污染防治动员大会。这次大会引起了强烈社会反响,促进了各项治理任务的落实。

三是与兰州市政府共同编制兰州市大气污染综合防治规划,主要内容包括1999~2005年的年度大气环境目标和防治大气污染的措施。已完成了部分内容。兰州市政府还制定了《兰州市实施防治城区冬季大气污染特殊工程处罚办法》。 四是省市环保部门联合行动,抓紧各项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落实。工业污染防治方面,投资2亿多元的西固热电厂污染治理工程正式启动。已使用了40多年,被市民称为大气污染“黑辫子”的2号旧烟囱被爆破拆除,修建一座210米烟囱,应用先进技术治理烟尘、二氧化硫。兰州二热的烟气脱硫工程已完工,正投入试运行。另外还下达了30余项限期治理任务。生活污染防治方面,封停了62家单位的100台锅炉,要求各单位自行拆除锅炉,参加二热管网集中供热。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方面,自1999年6月5日起,新投入兰州市内运营的出租车一律采用国家认可的燃油、燃气双燃料汽车,对不符合的出租车辆停办一切运营入户手续。为控制扬尘污染,制订了《兰州市防止建筑施工现场环境污染的暂行管理办法》,对建筑工地的环境管理和文明施工做了具体规定,促使施工现场管理向规范化方向发展。

五是兰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大绿化”、“大水面”的改善生态环境举措,{关于沙沟河环境保护的文章}.

市区绿化、净化、美化和郊区绿化有所突破。

在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取得较大进展的同时,作为全省环境保护“四个一工程”的其他三项也得到有效实施,其中黄河甘肃段水污染防治工作正逐个企业地抓落实,《黄河干流(甘肃段)水污染整治方案》已报省政府审批;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的龙头项目“黑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及建设规划”在省政府批准后,1999年已得到国家环保总局安排的100万元前期经费,正式启动实施;国列四个二氧化硫控制区的二氧化硫污染防治规划已制定完毕,各项举措正在落实。金昌市以规划为指导,在狠抓治理的基础上,加强污染防治设施的监督管理,使全市二氧化硫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其中金川有色金属公司全年生产焦硫酸可达20万吨,削减二氧化硫12万吨;投资300万元新上利用二氧化硫生产焦亚硫酸纳生产项目,年可利用二氧化硫1.36万吨。

(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持续发展。{关于沙沟河环境保护的文章}.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关于环保部门要对生态环境保护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要求,我省各级环保部门出现了积极探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路子的喜人局面。为了摸清全省生态环境现状的“底数”,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有的放矢,抓重抓主,省环保局部署开展了大规模的全省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和保护对策的研究工作,包括水生态环境、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草地、农村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矿产资源环境、煤炭资源环境等九方面。这一大型调查在我省环保史上尚属首次。调查工作力求资料全面、准确,能反映全省生态环境的最新状况,并揭示各种生态要素发展变化乃至相互影响的规律,将为制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提供重要依据。同时,省环保局组织省煤炭局、兰州煤炭设计院等对平凉地区华亭煤田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提出了整改意见。省环保局还先后对厂坝铅锌矿生态破坏状况进行了调查,提出了加强生态保护与恢复的意见;对兰州市水源保护区的管理及区内有污染的乡镇企业的关停迁情况进行了督查。 对自然保护区的监督管理开始步入正轨。省环保局组织了对陇西仁寿山晋升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审查与评估,向省政府提出了审批意见,已获省政府同意批准。对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及野马回归驯养工作进行了检查,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