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小组讨论学风存在问题会议题

时间:2021-10-26 11:16:13 节日作文

第一篇、大学党小组讨论问题doc

党小组讨论学风存在问题会议题

(一)科技创新

一、问题

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令世人瞩目,但这种发展并非技术创新,低附加值的出口产品结构,正在制约未来中国经济发展。 中国必须超越依靠廉价劳动力发展的模式,代之以自主创新能力优势,这样才能获得持久的发展。我国的科技创新存在以下问题:

(1)从投入来看,政府部门正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但企业对科技创新投入积极性还不够高。有限的投入目标还不够集中。

(2)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还不突出。不少企业目光短浅,创新动力不足。有些企业在年度预算中不重视研究开发费用的预留。有些企业在搞产学研项目时,指望政府拨款。

(3)在与创新相关的市场上,信息流动不够活跃。在这个平台上,大学、科研院所应展示自己有什么能力;企业应积极提出对于科技研发有何需求。目前,大学与科研院所寻求合作的积极性比较高,但许多企业在这方面意识不强。

(4)缺乏创新型人才。科技创新渴求领军人物。领军人物,能够带领科研团队攀登制高点,并懂得将科研成果成功地转化为生产力;领军人物,能够带领企业走自主创新之路。这样既懂技术,又熟知产业化运作的顶级人才。

二、原因

第一,长期以来,我们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在不同轨道运行,能深入结合的不多。

第二,企业没有成为创新的主体。我们国家的专利发明主题大多数是科研院所和个人,他们无法独资承担起科技发明的投入,也无法承担起科技发明所具备的一些供销。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国家大概有80%以上的企业却没有自己的专利,科研院所、个人和企业的错位使大量专利没有办法转化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很多人都说中国人聪明,老百姓当中确实有不少心灵手巧的能人,但是如果不让企业真正地担当起创新的主角,不能让创新的机制真正运行到位,那么老百姓的创新力再强,也没有办法转化成国家的创造力。

第三,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技术人才的流动,企业产权的明晰等制度安排上存在的问题,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抑制了创新活动的展开。2)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技术人才的流动,企业产权的明晰等制度安排上存在的问题,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抑制了创新活动的展开。

三 对 策(1):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居安思危,奋起直追,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

中国的科技创新要靠以下几方面实现:

1) 逐步建立健全的国家创新体系,着眼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为逐步实现关键性科学技术研究目标提供合理的机制和信息。

2)政府的投入和支持。明确各级政府的科技投入责任,合理调整科技投入结构和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协调科技资源投入的区域平衡;建立“科技发展准备金”,实行快速折旧,完善税前扣除制,积极运用税收减免和大力推进增值税。

3)鼓励国内企业参与到科技创新的链条中来,将科研院所和大学的研究与企业资本相结合,以企业为主,反映市场要求,充分利用已经开发的新技术。

4) 确定重点研究领域 重点开发一些对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技术领域,包括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制造技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并增加其附加值的技术。

5) 重视高级人才培养。

6) 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力度 ,鼓励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究机构,鼓励中国企业和科研机构与国外开展紧密的技术合作。

对 策(2):

第一,促进学校、科研院所、企业三方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鼓励研究生联合培养,促进三方人员的流动。

第二,进行“创新型”教育体系改革。在科技创新的基础条件中,最重要的恐怕是教育体系。中

国的传统教育体系偏重于知识传授,厚重有余,活力不足,在某种意义上不利于创造能力的形成。中国的教育在课程设置、教授方式、考评方式等方面均有诸多待兴待革之处。

第三,政府部门将继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重点投在那些具有公益性、基础性、前瞻性的项目上。

第四,政府要提供有效的制度支持。国家对自主科技创新的制度支持应是全面而有效的。例如,有效的项目评估和资金支持体系;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制度;有明智的产业政策;有合理的知识产权制度;有利于科技创业的社会融资系统;政府提供专项基金,用于企业开展自主品牌建设,在研发和自主创新方面也将给予相应支持;对企业国内外研发投入给予所得税抵免或退征;设立研发和品牌风险基金,政府和企业共担风险;完善科技经费的管理制度,加强对经费的监督,提高透明度。

第五,自主创新,必须注重专利申请,尤其是发明专利,在知识产权这一高台上与国外较量。要更加鼓励发明、创造、创新,使知识产权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制定科学的知识产权战略和政策,理顺知识产权的管理体制和机制。

第六,要通过建立引导和约束机制,刺激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发挥企业在整合全社会创新资源中的主导作用,继而提高全社会创新活动的整体强度。

第七,培育与创新相关的中介机构。让科研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生产力,需要提升技术转移服务的质量,形成由一批中介机构、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以及高素质技术经纪人构成的服务体系。要加强激励政策设计,支持这些技术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快速成长,例如让部分科技服务机构享受高技术企业的同等政策。

第八,创造一种良好的文化环境。例如,有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有热爱科学的社会风气,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学术教养和规范;对创新精神的褒奖,允许失败,对创新成果的激励。

(二)和谐社会

问 题: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总结了六大特征: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目前,我国存在五大不和谐和、不公平因素:第一,由于收入分配差距大导致贫富差距扩大化,带来贫富之间的冲突;第二,由于劳动关系失衡导致强资本弱劳工格局,带来劳资之间的利益冲突;第三,由于城乡发展失衡导致城乡差距扩大化,带来城乡之间的冲突;第四,由于地区发展失衡导致地区差距扩大化,引起地区之间的冲突;第五,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失衡导致的值观扭曲,引发道德滑坡现象。 为什么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第一,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环境和条件。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期,可能出现两种前途:一种是进入“黄金发展时期”,保持一个较长时期的经济增长,顺利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另一种是进入“矛盾凸显时期”,因为经济社会不协调,各种经济社会矛盾不断显露出来,如果处理不当,矛盾激化,经济社会发展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引发社会动荡和倒退。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000美元,跨上一个重要台阶。

第二,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和提高社会服务水平,不断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社会管理体制由于缺少相应的规划和政策,不能很好地与经济发展相适应,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要求,从而导致各类事故频发,造成人、财、物的巨大损失,反过来又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影响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

第三,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的安定团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触动原有的利益格局,社会不同利益主体随之出现,利益多元化的格局已经形成。各自的利益必然带来权利意识,权利意识必然导致政治诉求,不同社会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也大量出现。并且,由于我国目前正处在体制转换、结构调整和社会变革过程中,也是各种政治和社会问题的易发多发期,就业问题、腐败问题、分配不公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等,是当前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正确引导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以保证整个社会的协调与和谐。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关键在于制度创新。我国社会在转型的旋律中的确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杂音。消除各种不和谐因素的

关键在于制度创新。

第一,要着力创建党政关系法律化、制度化的新格局。改变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涉及的内容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执政党和国家政权机关的关系问题,其核心是理顺权力授受关系。权力机关的权力来自谁,就对谁负责。党的权力机关的权力由党员授予,政府权力机关的权力由公民授予。它们分别向党员和公民负责。如果名义上的权力来源和实际上的权力来源不相符合,就必然使权力授受关系发生混乱,导致施权者不负责、不受监督,乃至滥用权力。所以,只有权力授受关系明确,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不和谐现象发生。

第二,应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立高效廉洁政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尽快建立健全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的有效机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城乡社区管理机制等,不断提高社会事务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关于公共服务职能,主要包括政府承担的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实施公共政策,扩大社会就业、提供社会保障,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健全政务、办事和信息等公共服务系统等方面的职能。我们必须大力推进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尤其是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特别要做好就业再就业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工作。

第三,要运用社会组织实现和谐社会。政府、市场和非政府非营利性质的社团组织三者之间是互补关系,需要制度的完善和调节。我国的社会组织纵向比有所增长,横向比还嫌太少,应继续发展非营利性社团组织。

第四,要从调整社会结构入手建设和谐社会。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社会结构中最典型,也是最突出的问题。一方面,户籍制度仍然制约着市民和农民从出生到死亡的每一个生活境遇;另一方面,农民在城市中并不存在与市民同等的机会,他们的就业、求学等方面,除了受自身人力资本的限制之外,还要受社会资本的限制。这样,一方面,我国社会仍然有显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另一方面,还有一种潜在的城市二元结构,它由市民的关系网络构成的空间和农民的关系网络构成的空间这两部分构成。这种潜在结构的存在从根本上影响着社会结构的和谐发展。很显然,要打碎这种双重结构,从制度上入手仍然是关键之所在。积极稳妥的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通过统一立法,消除户口对农民流动的束缚,建立使农民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同等国民待遇的户籍制度。三、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一、和谐社会问题

(一)、和谐社会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

1、城乡之间不和谐;2、区域之间不和谐;3、社会成员间的收入差距过大。

(二)、如何建设和谐社会?

1、要实现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谐;2、要运用社会组织实现社会和谐;3、要从调整社会结构入手建设和谐社会;4、关键在于制度创新。

二、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问题

(一)、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产生的原因:

1、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会拉大收分配的差距

2、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政策,使拥有多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能得到更多的收入;

3、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把调动积极性、提高效率放在优先位置,也会使收入差距过大。

(二)、解决问题的措施:

1、充分利用税收手段调节收入分配,加强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

2、深入贯彻落实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

3、加强社会保险费的征收管理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三、信访问题

(一)、主要问题:信访洪峰

(二)、造成信访洪峰的原因

1、信访内容的广泛性及其复杂性

2、从法律的地位看,信访工作机构其处理信访事项的权限有限

3、从信访人的心态看,几乎所有的信访人的潜意识里都有对信访机构挥之不去的清官情结

4、党及人大信访部门在处理涉及不服法院裁决的诉讼类信访时,将各级人民法院作为这类诉讼信访的责任归属单位,也存在严重的社会负面效应

(三)、对策

1、改变目前大部分地方党政信访机构两块牌字、一套班子的设置,将党政信访机构分离开来

2、逐步形成以人大代表为信访处理主体的新机制

3、司法机关信访制度的改革应纳入整个司法体制改革的大框架之中

4、探索已有萌芽的社会组织参与信访代理的制度,明确信访代理机构为非政府组织或群众自治组织 总的说,走出信访困境,必须实现以法治为內容的信访制度改革

有效途径(一)

如何建设和谐社会?这得从有关和谐的几个基本问题入手。

(一)要实现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谐。“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自从原始社会解体以后,人类就出现不同的利益群体,不同的阶级、阶层。财富占有上的悬殊,带来阶级、阶层之间的不和谐,甚至尖锐对立。在我国,不可调和的两大敌对阶级已基本消失。没有根本利益冲突何必要开展你死我活的斗争?所有的中国人都可能成为共和国的劳动者、建设者,起码也是爱国者。近20年来,中国社会中不同阶层因在改革过程中所处的位置和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出现了分化和组合。新的利益群体的出现,也必然会使各阶层在维护自身既得利益和预期利益的过程中产生各种矛盾。这些矛盾如何解决才能达到社会阶层结构的和谐,是个需要仔细思考的问题。有学者认为,依收入的高中低分布,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可能的趋势有三种:一是,制度、政策适当,阶级阶层的分布从富少穷多的“洋葱头型”变为富少穷少、中等收入很多的“橄榄型”;二是,制度、政策不太适当,继续保持“洋葱头型”;三是,假如制度、政策改革出现重大失误,从“洋葱头型”退化为富者极少、穷者极多的“蜡烛台型”。第一种趋势是比较和谐的,不用说,也是有利于稳定的。从学者的假设上,不难看出,直接影响社会阶层结构变化的还是制度的因素。如果制度不完善,便不能形成社会阶层结构的理想状态,也无法实现其结构的和谐。

(二)要运用社会组织实现和谐社会。有着相同目标的人群,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就形成了社会团体,被称为社会组织。非政府非营利性质的社团组织(即政府与市场之外的“第三部门”)的出现,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个重要变化。实际上,“政府”、“市场”和“第三部门”三者之间都有存在的必要,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互补关系。由此,我们最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是:这三者之间如何协调的问题,因为只有达到了三者之间的和谐,才能使资源达到最优化配置。毫无疑问,这仍然需要制度的完善和调节。我国的社会组织纵向比有所增长,横向比还嫌太少。我们每千人拥有的社团只相当于有些国家的几分之一,甚至是几十分之一。社会组织是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的环境,更是全社会和谐的基本单元。当然,和谐与否,在于运用之妙。我们要学会运用社会组织来实现社会的和谐。

(三)要从调整社会结构入手建设和谐社会。 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社会结构中最典型,也是最突出的问题。自改革以来,国家政策给农村人口提供了一个较为自由的活动空间。农民纷纷涌入城市谋生。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城乡二元结构似乎会消失了。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城乡差距反而是越拉越大。一方面,户籍制度仍然制约着市民和农民从出生到死亡的每一个生活境遇;另一方面,农民在城市中并不存在与市民同等的机会,他们的就业、求学等方面,除了受自身人力资本的限制之外,还要受社会资本的限制。这样,一方面,我国社会仍然有显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另一方面,还有一种潜在的城市二元结构,它由市民的关系网络构成的空间和农民的关系网络构成的空间这两部分构成。这种潜在结构的存在从根本上影响着社会结构的和谐发展。很显然,要打碎这种双重结构,从制度上入手仍然是关键之所在。

(四)关键在于制度创新。我国社会在转型的旋律中的确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杂音。但社会的和谐正是在逐步消除各种不和谐因素的过程中达到的。没有不和谐,还要我们研究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干什么?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当抓住建构和谐社会的契机,针对社会转型期制度不完善的一面,为制度创新做出贡献。

制度创新少不了理论的支持。和谐的思想在社会学的语境中被称之为秩序或者均衡。可以说,在社会思想家马克思和社会学鼻祖孔德那里对“和谐”都有过详尽的阐述。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连续用好几个“全面”、“自由”,即“和谐”来描绘高级社会形态。美国社会学家塔尔科特?帕森斯可以说是均衡论的集大成者。他在《社会行动的结构》一书中指出,社会系统中不同的要素在各种不同的条件下被理性所吸纳用以解决社会问题。他认为,正是规范把行动和社会秩序结构了起来,使人的主观意志服从于规则和价值体系。“正是因为社会的规范因素,使得实际社会总体上处于相对和谐的状态而不是战争状态”。这一观点显然对应了我国的现实。我国现阶段正处于转型时期,在缺乏完善的“规范因素”的时候,不和

谐便会出现。所以,不论是从现实上看,还是从理论上来讲,要消除这些不和谐,关键还是要从制度入手。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制度既包括正式制度,也包括非正式制度。在帕森斯的语境中被称为规范和价值。在政治话语中对应的是法治和德治。所以说,制度创新应该从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或者说,应该从法治、纪治、德治、习制等方面入手。在继续推进市场经济体系的建设与完善的同时,着力要建立健全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

四、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二)

(一)合理分配经济增长带来的财富

20多年来,我国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老百姓普遍得到了实惠,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新机制,改变了平均主义的分配格局。同时,也出现了贫富分化的现象。现阶段我国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不仅没有扭转,反而不断加剧,并进入国际公认的警戒状态。基尼系数超过0.4,意味着1%的人口占有40%以上的收入。这与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扭转收入差距扩大化趋势的任务,是不相适应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收入差距是正常的,但差距太大了就会产生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失衡。现在,我们面临的新问题是,经济增长带来的财富正在过多地被少数人占有,许多城乡居民难以实现消费升级,即时购买力不足,13亿人的中国,却没有13亿人的市场。财富过于集中,既是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也是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如果这个问题不及时解决,就象邓小平当年担心的那样,将来会“发生大问题”。

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原因,一是初次分配存在不公平现象,按劳分配中行业差异过大,按要素分配比重偏高;二是再分配不足,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的覆盖面与力度均不充分;三是非分配因素膨胀,大量国民财富通过非规范与非法的途径流入少数人手中。因此,实行权利资源平等分配、防止财富过分集中的经济与社会政策,已经势在必行。应实行效率与公平并重的分配政策,进行分配机制的调整,遏制强势群体的利益独占性冲动,堵塞各种黑色收入与灰色收入渠道。重点是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减少低收入者的比重,从而建立中间大、稳定性高的社会结构。

(二)合理分担改革与发展的成本

改革有成本,发展也有代价。各种社会群体承受改革与发展成本的比例,应与他们获得改革与发展成果的比例相近。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一些获得改革与发展成果较多的社会群体,承担了较少的成本;而一些获得改革与发展成果较少的社会群体,却承担了较多的成本。部分改制企业与事业单位的职工、被精简的干部与失业人员,承担的改革成本较多;失地农民、城镇低收入者、城市拆迁补偿不足的家庭,承担的发展成本较多。这些缺乏公正的现象,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在目前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阶段,政府首先要平衡各种社会群体所承受的发展代价。近年来,居民消费价格与农业生产资料资料价格上涨,对城市困难人群与农民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2004年,居民消费价格达到4%左右,城乡居民存款都处于负利运行状态;农业用种子、牧业用饲料、化肥价格分别比上年上涨27.1%、14.2%与13.8%,农业生产成本增加给农民造成的利耗达到5个百分点左右。今年控制与降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显然十分重要。遏制物价过快上涨,结束负利率,应是今年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

房地产已经成为城市经济的新增长点,但近年来许多城市的房价上涨过快、房价收入比偏高,老百姓买房难,街头巷尾不满的议论比较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首要目标是安居乐业,不仅要坚持就业优先,安居也要优先。地方政府不能将“经营城市”变成追求土地收入最大化,应增加中低价房用地的供应,积极培育商品住房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压缩房地产开发的暴利空间,让更多的普通市民买得起房,从而分享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成果。

(三)避免改革与发展的非制度化陷阱

改革与发展,都需要探索。探索可能有失误,但必须避免非制度化的陷阱。例如,经济活动中的权钱交易,公共部门分配苦乐不均,所有制改革中出现的国有资产流失,用人与司法腐败等。应加强制度创新与制度建设,堵塞各种非制度化的陷阱。在稀缺资源的非市场化配置过程中,尤其需要把好关、守住节,坚决刹住“卖官买官”、“贪不离地”两大歪风。在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公办院校必须走出乱收费、盲目圈地、招生腐败等问题,切实降低个人受教育的成本。我国正在走向知识社会,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教育高收费有违机会均等。建议各级政府逐步增加教育投入,首先是加大贫困家庭子女就学的资助力度。

(四)维护“体制外”社会群体的基本权益

占人口比重较小的强势群体,不仅表达自身利益的渠道比较畅通,各级政府对他们的制度供给也比较

第二篇、高校发挥党小组作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党小组讨论学风存在问题会议题

科 教 平 台

高校发挥党小组作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蒋炳吉

(成都医学院  四川成都  610083)

摘 要:党小组是党支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党支部领导下对党员进行管理的一种组织形式。本文从三个方面浅析高校在发挥党小组作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增强高校党支部的组织功能,提升党支部的形象。关键词:发挥  党小组作用  问题及对策中图分类号:D2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07)01(b)-0069-01

先进性教育活动之后,我校党的建设的都听从支部布置安排,缺乏工作热情和积极整体水平有了提高,党员队伍和党组织的创性;有的甚至是挂个党小组长的名,有名无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得到了加强,各级党支实,不谋其政;个别党小组长自身形象不好。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明显增强。但在正确认识、主要是群众公认度不高,个人修养不好,自充分肯定学校党的建设主流的基础上,我们律意识不强。应清楚地看到,在面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出学校党支部组织功能强不强,战斗堡垒现的新情况新任务时,对运用好、发挥好党小作用发挥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与党小组作组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党支部的组织功能,个用的发挥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应在以下三个别单位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方面引起学校各级党委(党总支)和党支部的

一是对党小组缺乏正确的认识。由于党高度重视。小组不是党的一级基层组织。学校有的党总支、党支部忽视党小组建设,认为抓不抓无所1 提高认识,强化党小组在党支部建设谓,只要把党支部建设抓好就行了,党小组建中的作用和地位设的好坏影响不了大局;改选党小组长时,有党小组是各级党支部的神经末梢,作为的党员不愿意担任党小组长,认为党小组长是“末梢”的党小组制约着党支部的组织功有名无实,付出的多、得到的少;有的党员认能、影响着党支部的建设发展。党支部建设为,党小组就是搞教育、收党费、摆道理,解要想有活力,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和监督决不了党员的实际问题和困难,起不了作用。要想真正到位,就得重视党小组,建设好党小

二是党小组活动质量不高。学校有的党组。因此,学校各级领导和机关要高度重视党小组开展活动不经常。特别是院(系)教小组建设,指导党支部注重发挥党小组的作研室的党小组,由于教学、科研工作任务用。各级党支部要有把抓党小组建设的过程重,时间紧,不能定期组织党员进行学习教育作为加强自身建设的过程,用党小组建设的和思想汇报;有的党组织生活内容枯燥、形式实践来检验自身建设成效的意识。指导帮助单一。思想的交锋、深入的有震撼力的批评与党小组建设,经常检查党小组的活动开展情自我批评等增强党性修养的活动较少:有的况,努力让党小组在教育、管理和监督等方面批评与自我批评难以开展,尤其是自我批评能有所作为、有所大为。的多,相互指出问题的少。提希望的多,一针见血批评帮助的少;监督力度不够,一些党小2 建章立制,不断规范理顺党小组的工组不能对党员实施有效监督,特别是对违纪作路子党员是无动于衷,熟视无睹;个别党小组的组针对学校部分党小组工作上存在的盲目织生活是流于形式,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和性和随意性等问题,要从明确任务标准、建立随意性;有的党支部是一竿子插到底,习惯用健全制度入手,逐步把工作程序理顺,思路理支委会、支部大会等形式代替党小组的工作清。一是要工作目标任务明确。党支部要以内容,从而淡化了党小组的职能作用。《党章》和上级的有关规定为依据,进一步规

三是党小组长的能力素质弱。有的党小范党小组工作的内容,对主要工作进行量化、组长缺乏对党的基本知识的了解,不清楚党小细化,使党小组的工作由“软指标”变成“硬组的职责和任务,组织开展工作的路数不清;任务”。二是要建立健全工作制度。随着高校有的党小组长认为党小组的建设是党支部、改革出现的新情况、新任务,党小组组织开领导机关的事,该抓什么、该怎么抓,全展活动的一些制度,有必要进行改进完善。

从组织领导到工作方法,从思想作风到工作

程序都要相应提出明确规定和要求,并结合党小组任务建立有关组织生活制度。三是要搞好检查督促。学校党委、机关和党支部要深入一线,进行检查讲评,交流工作经验,指出存在的问题,研究改进措施,在督促检查中,增强党小组完成任务的自觉性和提高工作落实的质量。

3 注重培养,努力提高党小组长的能力素质

党小组长的能力如何,直接影响着党小组的作用发挥。要提高党小组长的能力素质,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一要选准配强。学校各级领导要树立党小组长是“标兵”的意识,选配时要克服论资排辈或随意点配的现象,真正把党性观念强,热爱党小组工作,思想作风正,群众威信高,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党员选配到党小组长的岗位上。对能力偏弱、素质偏低者,要及时予以调整或重新改选。二要搞好培训。学校各级党委(党总支)要把党小组长的培训与党支部书记的培训一样,纳入党委(党总支)的议事日程。党小组长改选之后,及时通过理论辅导、讲解示范、难题分析、现场观摩等形式进行培训,着力提高党小组长的组织活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要敢于使用。党支部要防止和克服“越俎代庖”、“大包独揽”的倾向,该党小组负责的工作要敢于放手放权,让党小组长大胆地开展工作,使其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素质能力,提高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四要注意保持相对稳定。党小组长不能随意改选和频繁轮换,一般应与支部委员任期一样,保持党小组长的相对稳定和工作的连续性。这样,有利于党小组长在工作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开展好工作。

3 结语

总之,新教材弥补了传统写作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消除了其中的许多弊端,有利于充分利用精读内容,尽快完成由简到难、由依赖性练习逐步转到独立性练习的过程。另外,新教材加大了教师的评改工作量,但对如何去评改学生的作文应做出具体的规范。笔者认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不仅应重视产生性、实践性的训练,而且还应重视作文的评改工

作,只有这样,才能增加写作教学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instructional approches in writing:Twoartilcles on the state of the art.TESOLQuarterly21:673-675,1987.

参考文献

[1] 李荫华.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一.二.三.四

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2] 李赋宁.英语学习指南.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3] Chaudon,C Analusis of products and

 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69

第三篇、大学生学风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对策

党小组讨论学风存在问题会议题

龙源期刊网 .cn

大学生学风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对策

作者:吕晶晶 米娜瓦尔 邹维忠

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3年第01期

学风即学生的学习风气,是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学习取向、学习态度、学习精神和学习纪律等的综合反映。学风是大学里读书、治学、做人的风格,是一所大学气质和灵魂的体现。优良的学风不仅能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而且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高等教育迅猛发展,成果显著,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大学生学风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 学风现状调查与分析

日前,沿海某高校开展了本科生学风状况问卷调查,问卷分为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两种,调查范围涉及四个学院低年级的本科生和任课教师。在此次调查中,共发放教师问卷177份,收回问卷136份,回收率76.84%,有效问卷135份;发放学生问卷200份,收回问卷183份,回收率91.5%,有效问卷183份。调查显示,该校整体学风状况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数据统计分析如下:

从整体情况看,17.04%的教师认为学校目前的学风状况很好,59.3%的教师认为学校目前的学风状况良好,18.58%的学生认为本学院的学风很好,56.83%的学生认为学风较好。从作业完成情况看,33.88%的学生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按时独立地完成作业,55.19%的学生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完成,只有不足11%的学生表示作业太多,不想做,完成不了;83.7%的老师认为大部分学生或全班同学都能及时上交作业。从课堂参与情况来看,85.93%的教师认为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或是很活跃,只有5.19%的教师表示学生在课堂上不积极回答或提出问题,同时,只有24.6%的学生表示自己不会在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或提出自己的疑问。

从学生调查情况来看,该校学风主要存在的问题中居首位的是缺乏学习动力,有厌学倾向。从教师调查情况来看,加强学风建设首先应该解决的也是学生的学习心态和目标问题。从学习动力来看,排在首位的是前途和未来,有59.56%的学生以此为促使自己努力学习的动力,只有2.73%的学生将自己的兴趣与爱好放在首位。从上课纪律来看,72.59%的教师表示学生有上课迟到的情况,79.26%的教师表示存在学生旷课的现象。76.5%的学生承认其所在班级有上课迟到的情况,66.67%的学生承认有旷课的现象。40.98%的学生认为旷课的原因中缺乏学习动力占首位。从课堂表现来看,86.67%的教师认为大多数同学都能认真听课,但仍有少数同学上课睡觉或玩手机,对这一问题,高达90.16%的学生表示认同。从作业抄袭情况来看,只有13.33%的教师表示作业没有抄袭现象,44.26%的学生表示如果作业没能及时完成,他们会选择抄袭同学的作业,其余同学虽表示不会抄袭,但其中有近10%的学生会放弃上交作业。从学习习惯上来看,18.03%的学生从来没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只有52.46%的学生会自己思考,解决不了再去请教老师或同学。

第四篇、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党小组讨论学风存在问题会议题

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风建设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思想、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培养优良学风既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那么在对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思考前,应对学风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定义:从狭义讲,学风特指学生的学习风气;从广义上讲,学风包括学习风气、治学风气和学术风气。也就是说,学风指的是一种精神风貌,是学习主体精神的体现,又表现为一种客观的精神状态。学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学生从一走进校门,就受到他的熏陶,受其潜移默化作用。但是目前,随着高校招生工作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高校的扩招等原因,各高校的大部分学生错误认为大学校门好进了,学习可以放松了,为了拿文凭不顾学风校风,因此,在思想上产生可怕的错误倾向,从而导致许多高校的学风现状不容乐观,甚至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笔者就目前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1 新时期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学风建设是高校改革和发展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优良的学风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目前,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要提高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学风建设就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党的十七在党的十六大的基础之上对高校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深化高校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指明了方向。因此,现在学风建设不仅仅是一个教学论题,同时它也是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是培养高校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和求真务实、明理诚信的道德风尚的有效途径,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学会做人、做事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因此加强高校的学风建设迫在眉睫。 2 高校学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严重

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大学更直接地为社会服务,既推动了自身的发展,又对科技成果转化和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完全不同的企业文化与

校园文化形成冲突的同时,也势必对学风构成了影响,甚至是某些腐败现象挫伤了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个人主义、急功近利、物质至上、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等不良倾向严重影响学校文化氛围,导致浮躁、功利、散漫等学风的病理现象。

2.2 高校扩招症结

自高校扩大招生规模以来,学校生源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入高校,因此导致学生群体呈现复杂性,并且扩招后,学生数量急剧增加,一批从小就没有养成很好学习习惯的学生和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进入高校,这一批相对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结果对高校的学风和班风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2.3 强烈的自我为中心意识形态

目前的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强烈,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学习完全处于一种无政府主义状态,想学即学,不想学就不学,缺少约束性和自觉性,寄希望于今后拉关系走后门。有的同学仅仅为了混一张文凭,把学习看成今后能否应聘到一个环境舒适、报酬丰厚的工作单位;还有的同学完全是机械地应付以图“过关”,没有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和锐意进取的学习态度;有些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对学习的热情也有所降低,把进入大学作为一种生活形式,读大学是为了享受生活而来。部分学生没有认识到进入大学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或者说是人生转折的一个关键点。

2.4 教育者不良教风

部分教师不能以良好的教风影响学生的学习。教师在教学态度上、在知识更新和容量上、在课堂教学的灵活性上以及在对待考试的态度上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创新意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学生说:“学了一个学期,只是为了最后的考试。”,还有的同学说:“这种教育对我们简直是一种摧残,我们没有感到获取知识是一种享受,相反是在受罪,与其如此,还不如逃课”。柏格林的生命哲学认为:“生命的冲动主要指内在于生命不可遏止的“生命欲”,有了这种冲动,生命才会成为永恒变化发展的东西”。教学作为一种活动,它首先应该是师

生生命活力的一种体现,也是为了使生命更具活力,更具意义。那种没有使学生产生过任何生命冲动的教学不可能是成功的教学。

2.5 用人单位录用标准多元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企事业单位不再把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作为是否录用的唯一标准,而更重视的是学生的能力、特长和综合素质,因此学生不再把获得考试高分作为唯一的目的。许多学生片面地认为,新形势下“锻炼能力”最重要,于是整天热衷于各种社会活动,学舞蹈、忙比赛、做生意,增强所谓的社会适应力。同时,学生对就业有利的课程趋之若鹜,将学习的主要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计算机、英语等实用的工具性课程上,对人文素质课程,甚至是一些专业理论基础课程,表现冷淡,导致了专业基础不扎实、专业学习不成体系。党小组讨论学风存在问题会议题

3 搞好学风建设的主要对策

3.1 改善学校德育环境是优良学风建设的前提

学校要努力营造“ 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环境,全力调动全校教职员工育人的积极性,教职工的责任感、能力和对学生的态度,校园的治安、环境卫生、学习条件、学术活动、社团活动所有这些因素决定着学校德育环境的基本性质。要树立“大学风”观念,把学风建设融入到学校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多做宣传,各部门紧密配合,形成学风建设的“合力”,努力形成“孵化”优良学风的软、硬环境。党小组讨论学风存在问题会议题

3.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优良学风建设的主导

师资队伍建设包括两部分的建设。一是教师队伍的建设。在学校教育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教师,要使高校学风有根本性的好转,教师是关键。江泽民同志也讲过,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应当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应该用自己的好思想、好道德、好作风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正如梅贻琦先生所说的那样:“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教风对学风具有引导示范、带动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要明确其在“授

业”“解惑”的同时,兼负在治学、做人方面的“传道”职责。因此学校一方面要支持和鼓励教师严谨治学、教书育人,为学生树立表率作用,以自己的优良品德和学风去教育和影响青年学生,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要从严治教,对少数不认真备课和讲课,甚至放弃原则,透露、泄露考题,对学生作弊现象熟视无睹,不管不问,丧失了起码的职业道德的教师,应按《教师法》有关规定严肃处理,不搞“下不为例”。同时学校也应解决好教师工作、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为他们投身教学改革、从事科学研究解除后顾之忧,创造良好的条件。二是学生工作队伍建设。高校要充分发挥学生辅导员的教育引导和督促管理作用,尽量减少学生辅导员的日常性事务的处理,以便抽出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加强对学生专业思想和学习目的性的教育,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3.3 加强制度建设是优良学风建设的保障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方面既要注重对学生个人的激励引导,充分发挥现有奖学金对学风建设的促进作用,加大评优工作的宣传力度,激励更多的学生努力学习、全面发展。另一方面,端正考风是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考风是学风的具体体现,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高校要认真执行国家教育部的有关文件精神,努力做到“严格考试要求、严格考试纪律、严格评分标准”。实践证明,没有好的考风,就不会有好的学风。如果不对作弊这一现象迅速予以制止,就是对多数学生的不公正,会挫伤遵纪守法、勤奋学习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造成学生价值观念的严重扭曲,后果不堪设想。因此,高校应该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和行之有效的监控体系,在保证出题阅卷的公正性和考场秩序的严肃性的同时,重视对教师的教育,引导教师自觉做好考试工作。另外,也应注意改革考试方法,积极探索既有利于考风好转,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考核方法。

2.4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优良学风建设的载体

一方面要经常组织和举办各类学术活动,在师生中广泛进行学术交流,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学生培养刻苦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学校要积极支持、指导学生各类社团文化和科技活动的开展。充分利用知识竞赛、学生科技技能训

练、社会实践等活动,增强学习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踏实严谨的学习方法。目前许多学校开展的争创“ 优良学风班”、“ 优良学风系”活动对学风建设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样,一方面可以创造“比、赶、超”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中总结吸取教训,并由点到面,逐步推广。

2.5 加强职业生涯教育,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是优良学风建设的关键

加强优良学风建设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即主观能动性,一方面在提高学生思想意识的同时,还必须培养出一支成绩优良、工作能力强、值得同学们信赖的班级干部队伍。因为学风建设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这就要求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干部要主动关心同学的思想、生活和学习,增强集体凝聚力,充分发挥入党积极分子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培养班长、学委自觉成为学生、辅导员、授课老师三者之间学风建设的桥梁和纽带,组织学习小组、学习经验交流会和各种学习竞赛活动,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同时不断教导学生干部以身作则,以突出的综合素质和优良的学习成绩影响和感染周围同学,在学风建设中起模范带头作用。为形成“健康、文明、上进”的班风,团支部、学生会可以通过开展趣味运动会、篮、足球比赛、演讲比赛、书画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加深班级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增进同学间的感情和友谊,培养团队精神和自律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以良好的班风促进学风建设。另一方面,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要从毕业前的阶段性工作,变为对大学时代的全过程指导。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给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塑造和完善自己。同时大力加强“专业理想教育”,帮助和促进大学生对所学专业发展前景的认知,从内心深处焕发出对科学真理的强烈追求。鼓励低年级的学生去大学生供需洽谈会,从而增进对求职的感性认识和实际体验,增强其学习动力。必须充分发挥广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健全学生在学风建设方面的自我管理机制,要让学生通过自律,自觉养成积极进取严谨治学的良好习惯。

2.6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优良学风建设的根本

学风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反映,加强学风建设首先要从根本上抓起,即从学生的思想工作上抓起。针对许多新生的传统思想,认为考上大学后一切可以不

第五篇、高校学风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党小组讨论学风存在问题会议题党小组讨论学风存在问题会议题

龙源期刊网 .cn

高校学风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作者:周望德 王子南 周必仙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15期

【摘 要】高校是我国学生教育较高阶段的场所,每年它将向社会培养大批从学术、工程、技术到技能等不同领域的各种类型的人才。高校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创新源之一,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直接动力,高校的教学水平及质量将影响着国家的未来。而今,高校学风却出现了学生厌学、学术不端、不学无术等不容小觑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学风问题;解决对策

高校学风是在学校大氛围下学生、教师甚至是包括学校全体成员共同体在读书、学习及学术科研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性。总的来说,高校学风是积极正面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研宄探讨高校学风问题对于改进高校学风建设既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学风的概念

学风,是求学之风,是授业之风,更是求道、悟道之风,它是每一所高校的灵魂和气魄,也是其立校的奠基石。在《大学》中说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句话更是强调了“作新民”即每日不断学习提升自己,不断增强自我创新意识是高校学风的本质体现。因此,高校学风作为大学精神的一部分,是体现高校社会影响力的主要因子,它概括了高校的治学态度、治学原则和治学精神。

二、高校学风问题及其表现

(一)学习涣散

根据对呈贡大学城1684名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纪律的匿名访问及问卷调查得出以下数据:

根据以上的调查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在高校中缺席、迟到、早退、上课睡觉、考试挂科等问题仍较普遍,尤其是上课玩手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较为严重。

(二)学术不端

学术不端以在高校快速滋生蔓延,并成为高校学风建设的主要屏障。王雯姝、杜晶波通过调查,认为高校学生学术不端有作业抄袭、随意拼凑实验数据、考试作弊、抄袭论文等四个方面的表现。刘娟认为,高校学生学术不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作业、论文抄袭;编造、篡改研宄成果、实验数据或引用的资料;代写论文;考试作弊。胡超认为,高校学生学术不端

第六篇、研究确定重点培养对象党小组会议记录

党小组讨论学风存在问题会议题

党小组会议记录

会议时间:XX年XX月XX日

会议地点:XXXXX

主持人:XX 记录人:XX

出席人员:XXXXXXXXX

会议主题:研究确定XX等同志为重点培养对象的问题 XX:今天会议议题是研究确定入党申请人XX同志和XX同志为重点培养对象的问题。XX同志和XX同志于XX年XX月XX日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XX月XX日递交了个人书面自传,迫切要求加入党组织。XX月XX日两同志党校结业,根据组织原则,现研究XX同志和XX同志能否确定为重点培养对象。

一、对XX同志能否成为重点培养对象的研究讨论 XX:XX同志能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入党动机端正。为人诚实,有正义感,能广泛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品德高尚,党性修养较高。我同意确定该同志为重点培养对象。

XX:XX同志能自觉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要求入党;作风正派,团结群众,为人诚实,遵纪守法,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威信。我同意确定该同志为重点培养对象。

二、对XX同志能否成为重点培养对象的研究讨论

XX:XX同志能认真做好本职工作,遵纪守法,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我同意确定该同志为重点培养对象。

XX:XX同志表现突出,热爱本职工作,对群众的服务热情周到、工作耐心细致、思想上要求进步。我同意确定该同志为重点培养对象。

三、党小组表决

经表决,党小组成员一致同意XX同志和XX同志为重点培养对象。培养联系人由XX、XX两位同志担任。

XX党小组

XX年XX月XX日

第七篇、当代大学生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索

党小组讨论学风存在问题会议题

龙源期刊网 .cn

当代大学生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索 作者:陶静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第17期

摘要:大学生是高校学风建设的主体。当代大学生多为“95后”,个性鲜明,思维活跃,成长环境优越,缺乏社会经验,使得当前高校学风建设出现新的情况,表现出新的特点。要保证学风建设的良好效果和健康发展,需要各方协调、全员参与,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不断探索新的对策。

关键词:学风建设 人才立交桥 学术性社团 校园文化环境 专业认知

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灵魂,良好的学风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和重大教育资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学风建设的成果是学校师生治学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办学质量的基本衡量尺度,它反映着一个学校的整体形象。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曾提出:要积极培育优良校风,教师要带头营造良好的学术风气。

一、当代大学生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学生是高校学风建设的主体,高校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校园文化环境的同时,更要注重大学生主体性建设。大学生虽然开始独立生活、独立思考,但是缺乏社会经验,在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还不能很好地处理。在面对诱惑的时候,意志也不是那么坚定。调查显示,对于目前的学风状况,30%的学生认为影响学风重要的因素是大学生自身因素。

1.学习参与度不高,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薄弱

高校扩招使得在校学生人数剧增,这就导致学生整体素质的相对下降,同时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高校大学生学习参与度不高,具体表现为旷课、迟到、不认真完成作业、考试作弊、不及格率、重修率升高、试读、退学学生数增加等等。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没有规划,学习自律性差,心浮气躁,更谈不上对职业生涯的规划。有调查显示,200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280万,伴随着毕业生人数不断增长,2001年到2004年的初次就业率却在大幅下降,待业人数逐年增长。

2.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影响学习习惯和品格

家庭是学生教育的第一课堂,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氛围可以促进学生新生形成良好的品格,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而家庭中不良的因素诸如溺爱、过高的期望值、暴力等会导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扭曲,不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习惯,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品格。在一份关于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调查问卷中,32%的大学生表示报读的专业是尊重父母的意愿,20%的大学生表示家庭氛围直接影响到自己学习的兴趣。

第八篇、2016年党小组会议记录

党小组讨论学风存在问题会议题

2016年党小组会议记录4篇

党小组长是党支部开展工作的得力助手,是党的基层工作的骨干。为本次召开的党小组会议作一个记录。本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6年党小组会议记录,仅供参考。

2016年党小组会议记录篇一:

会议时间:20xx年x月x日

会议地点:xxxx会议室

参会人员:xxx

主持人:xxx

会议内容:

一、学习党章

党的组织制度

二、习近平论依法治国——十八大以来重要论述摘编

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扩大人民民主,推进依法治国,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

2016年党小组会议记录篇二:党小组讨论学风存在问题会议题

会议时间:20xx年x月x日

会议地点:xxxx会议室

参会人员:xxx

主持人:xxx

会议内容:

一、学习党章

党的中央组织

二、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一)党的领导

全会指出,要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全会强调,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

(二)依宪治国依宪行政

全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

2016年党小组会议记录篇三:

会议时间:20xx年x月x日

会议地点:xxxx会议室

参会人员:xxx

主持人:xxx

会议内容:

一、学习党章

党员——党员的条件、义务与权利

二、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一)五大体系

会议指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二)六项任务

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2016年党小组会议记录篇四:

会议时间:20xx年x月x日

会议地点:xxxx会议室

参会人员:xxx

主持人:xxx

会议内容:

一、学习党章

党的地方组织

二、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一)建设法治政府

全会提出,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完善纠错问责机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

(二)健全依法决策机制

全会提出,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