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弄堂

时间:2021-10-26 10:41:29 节日作文

第一篇:《上海的弄堂 阅读答案》

上海的弄堂 阅读答案

1.第五六段对上海弄堂的种种人文景观做了细致的描写,作者这么写的目的是?

2.第气短“这就是上海人的生活底色”中的这具体内容是

3.有人认为第一段中除第一句外都可以删除 你的看法是?

4.本文标题原味《弄堂里的春光》,与现在的标题相比,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1.写了在弄堂里能看到在商业大街里不常看到的场景。

2.弄堂里总是有一种日常生活的安详实用,还有上海人对他的重视以及喜爱。 3我认为不能删除,因为去掉的话就体现不出弄堂和商业大街的区别了,从而强调了一个人到了上海,一定要去上海的弄堂里走走。

第7题答案 1.既写出弄堂分部各处又表现出弄堂在上海人生活中的重要性

2.无论哪种弄堂他都是中层阶级代代生存的地方生活方式待人处事的规矩

第9题 因为弄堂是上海人真是的生活写照能展现出上海人的日常生活的画面,他没有华美外表的掩盖,唯有他对此真正的了解,你才能对上海有更多的了解,再去上海的别处才会懂得更多。

第二篇:《上海的弄堂》

上海的弄堂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课文,了解作者笔下的上海的弄堂的生活的特点。

2、体会作者蕴涵在文章细致的描写之中的对于弄堂的情感,尝试感悟上海人的处世态度、生活理念和精神特征。

3、引导学生培养细致观察生活写作的能力,学习课文细腻的描绘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细致的品读课文,使学生感受文中洋溢出的上海弄堂的生活气息,培养学生感悟生活中蕴涵的真实美感。

教学过程:

一、 设置情境,导入课文

多媒体出示一些上海的弄堂的照片,给予学生直观感受,引入课文学习。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问:作者描写的弄堂有怎样的生活特点?

(课堂活动:学生默读全文,进行概括。)

三、 品读课文,感悟细节

思考:

1、作者又是通过怎样的细节描写来体现出这种弄堂的特点的?

2、在弄堂里生活的人们有什么特点?哪些语句反映出的这种特点?

3、为什么说去过上海的弄堂再到上海的别处去,会看懂更多的东西?

(课堂活动:品读的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的圈划,发表感想,并将这个过程和朗读结合起来,通过朗读感悟文章那种自然、真实的语言风格。)

四、 能力迁移,习作练习

提问:如果你是一名导演,来拍摄最具有上海特色的记录片,会选取什么场景?为什么? (课堂活动:学生发言,提出自己的感想,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五、 作业布置:

以 “上海的 ” 为题,重写你的片段,体现你对于上海的热爱之情。

上海的弄堂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重点词句,理解作者笔下上海弄堂生活的特点及上海人的特点。

2.了解上海人的生存方式和生活观念以及弄堂生活所代表的上海城市文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借助文中描写弄堂的词句品读,理解弄堂生活的特点,归纳上海人特点。

2.难点:理解弄堂生活的所代表的上海城市文化。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1)阐述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了解上海的一个途径。

(2)通过欣赏一组图片直观了解上海的弄堂。

2.合作探究,理解课文。{描写弄堂}.

(1)分组合作:圈划文中描写弄堂生活的句子,概括弄堂生活的特点。

(2)深入探究:

总结归纳弄堂里的上海人的特点。

3.总结全文,归纳主题。

弄堂文化就是上海城市文化的一种象征、一个缩影。

5.课外延伸,拓展主题。

(1)说说你眼中的上海有什么样的特点,你对上海人的想法。(针对外地学生)

(2)谈谈你认为现今上海人的生活是否还是和作者笔下以前那些生活在弄堂中的上海人区别。(针对上海本地学生)

归纳:

一样的土地,不一样的人。时代在变,人也在变,如今的上海人早已不再只是生活在 弄堂里的那群人了。新上海人正在以一种全新的面貌迎接四方来客。他们锐意进取、开 拓创新、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在他们的努力下,相信上海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4.布置作业

(1)谈一谈你心目中的上海人的形象,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2)探访或查阅资料,写一篇关于上海的弄堂的说明性文字,300字左右。{描写弄堂}.

附:板书设计(参考)

弄堂生活的特点:安详实用

弄堂人的特点: 既注重面子、又讲究实惠

第三篇:《上海的弄堂教案》

《上海的弄堂》教案{描写弄堂}.

◇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表现上海和上海人的精神状态。

2.能力目标:

以读促写,能运用作者聚焦日常生活的视角,运用细节描写,刻画家乡一景。

3.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对弄堂所代表的文化的赞赏之情,培养对日常生活的热爱。

◇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用饶有趣味的细节描写来描摹上海弄堂日常的生活情景,感受上海人的特点。 ◇ 教学难点:

以读促写,能运用作者聚焦日常生活的视角,运用细节描写,刻画家乡一景。 ◇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最近有个朋友来上海,如果让你做一回导游,你会带他去哪里感受上海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

预设:东方明珠、金茂大厦、国际金融中心、中国馆、外滩、城隍庙、上海弄堂…… 看来大家都很热爱上海,对体现上海特色的地方如数家珍。大家不仅说到繁华热闹的新上海,还想到了上海风情的老上海。作家陈丹燕就选择了“怀旧”路线,推荐我们去看看上海老弄堂。

2、(展示上海弄堂照片)看完照片,你对上海弄堂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预设:上海的弄堂破旧、杂乱、狭小„„

3、大家的这种第一印象,并不代表上海弄堂的全貌,这只是它的一面,上海弄堂的另一面要通过学习《上海的弄堂》这篇课文才能深入了解。让我们起走进海派作家陈丹燕笔下的“上海弄堂”,跟着她一起去感受上海弄堂生活的独特魅力(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1、作者为什么“强烈推荐”我们要“去上海的弄堂走一走”?

明确:第2、4、14节中几句话,总而言之,弄堂能代表真实的上海人的生活。{描写弄堂}.

用第7节的一句话来说,弄堂生活是上海人的“生活底色”。

2、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上海弄堂的特点?

明确:弄堂生活、弄堂历史、弄堂里的上海人。其中详写弄堂生活。

(三)品读课文,深入分析

1、再读课文,圈划出你感兴趣的词句,然后在小组中合作完成:上海的弄堂生活给你印象最深的场景是什么?从中你感受到了上海人怎样的生活态度?(找出相关语句,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说说你们的看法)

预设:第3节“常常有穿着花睡衣来买一包零食的女人,脚趾紧紧夹着踩塌了跟的红拖鞋,在弄堂里人们不见怪的”——弄堂人们日常生活不拘小节;

第5节“平平静静的音乐开着;后门的公共厨房里飘出来炖鸡的香气”——追求生活情调和享受;

第5节“有阳光的地方,底楼人家拉出了麻绳,把一家人的被子褥子统统拿出来晒着,新洗的衣服散发着香气,花花绿绿的在风里飘,仔细地看,就认出来是今年大街上时髦的式样”——实在的底色上有对时尚的追求;{描写弄堂}.

第5节“你看见路上头发如瀑布的小姐正在后门的水斗上,穿了一件用诗芬在洗头发,太阳下面那湿湿的头发冒出热气来”——生活平实、要面子;{描写弄堂}.

第5节“还有修鞋师傅,坐在弄口,乒乒地敲着一个高跟鞋的细跟,补上一块新橡皮,旁边的小凳子上坐着一个穿得挺周正的女人,光着一只脚等着修鞋,他们一起骂如今鞋子的质量和那卖次品鞋子的奸商”——生活要面子、实在中透着精致;

第6节老太太总是比较沉默,老先生喜欢有人和他搭话,听他说说从前这里的事情,他最喜欢”——生活平淡、安详;

第12节“小小的阳台上晒着干菜、黄豆,背阴的背面亭子间窗下,挂着自家用上好的鲜肉腌的咸肉,放了花椒的,上面还盖了一张油纸防止下雨,在风里哗哗地响”——生活讲究、精细;

第12节“窗沿上有人用弃对美的追求;

第13节“厨房里精细的事还是主人自己做,黄酒,然后,女主人用一张大托盘子,送到自家房间里”——生活精致、精细。

明确:弄堂里的生活安详实用、实实在在,弄堂里的上海人追求精致、爱面子等等。

2、文中第9节中说:“„„看出了德国人的板,法国人的媚,波兰人的苦,住在上海不同地域的人,也有着不同的脸相”,你们能否也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下:住在弄堂里的上海人的特点?

明确:精。精明、精细、精致……

3、在文中,弄堂里的上海人什么特点?你认为弄堂与人有什么关系?文章为什么用很多笔墨写了弄堂的起源?

明确:生活环境和历史环境,逐渐形成了弄堂中的上海人不卑不亢、安详实用的生活特点。正是弄堂的生活逐渐形成了弄堂中的上海人的特点。弄堂中的上海人的特点也在弄堂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

(四)联系作者,品味情感

作者对于上海的观察与体会可谓细致入微,老师曾误以为陈丹燕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可实际却不是——(展示作者资料)作者8岁来到上海,从小对于上海这座城市有一种“好奇”,她经常自己四处去看、去体验上海人的生活。联系作者资料再读课文,你能从中看出作者对弄堂生活和背后文化的情感态度吗?

明确:作者赞赏弄堂生活和其背后代表的上海文化。如第7节“安详实用,不卑不亢,不过分崇尚新派”,第11节“经济实用”“勤勉而满意”“有进取心”“定定心心”等词,第12节“上海的弄堂总是不会有绝望的情绪的”等等。

(五)总结写法,拓展练笔

1、陈丹燕笔下弄堂生活场景,犹如一幅幅画面或一个个镜头,让人印象深刻,这是为什么? 明确:聚焦日常生活,抓住细节描写。

2、陈丹燕将视角聚焦在弄堂里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抓住细节刻画出了一个呼吸的、真实的、生活中的上海。请你也运用这种视角,选取日常生活中一个或一组典型片段,运用细节描写你眼中上海人的生活。可以是小区一角,家庭一幕或早晨的集市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