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散文

时间:2021-10-26 10:39:46 节日作文

第一篇 牡丹散文《玫瑰花开(散文)》

淅淅沥沥的春雨唤醒了熟睡的玫瑰。悄悄地,她张开了唯美却又含蓄的脸庞。玫瑰美在她的含蓄。她不象牡丹那样绚烂,不象茉莉那样浓香,不象百合那样皎洁。她,有着其他任何花儿没有的象征——爱情。不知什么时候,玫瑰成了爱情的代名词。有玫瑰的地方就有恋人。玫瑰特有的香味给予恋人无限的回味。在中世纪的欧洲,玫瑰代表着神灵的方向,她是那般神秘。可今天为何演变成爱情的象征我们不得而知。玫瑰为世代人们传递着爱情,她的贡献有谁能说的清楚,有些自以为知晓玫瑰花语的人们总要高呼:"什么玫瑰,庸俗!"庸俗?何以得知。难道玫瑰为人们承载太多的爱情换来的就是一句庸俗?不管陶渊明独爱菊,李唐人独爱牡丹,还是周敦颐独爱莲,我始终不逾的爱着玫瑰。她的品格才是最高贵的。竞百花,却依然拥有那份淡淡的幽香;传递着哪怕最低劣的爱情,却依然保持那份高贵;被人们四处传递却依然秉着谦恭而含蓄的直至枯萎。如果她的花瓣被恶意掰开,不出一天她 就将死去,因为她要保持那份谦恭,保护自己的那种高贵不被尘世的污秽玷辱。今天,自己用心浇灌的玫瑰开了,开满花园,开满心田。间或采些许花瓣夹在书中留个纪念。初夏的玫瑰开得正旺,可实际上她已经败了,玫瑰永远开在半掩半虚,含蓄幽香的初春。仍旧驻足远眺,等待花开花落,等待来年春天又一个玫瑰花开的季节。

第二篇 牡丹散文《梅花颂(散文)》

水路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番,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独爱牡丹,周敦颐独爱菊,而我独爱梅之“凌寒独自开”的不畏严寒;“不用人夸颜色好,只留香气满乾坤”的秀雅气质;“欲传春信息,不怕学埋葬”的坚强不屈的精神;“万花敢向雪中开,一树独先天下春”的凛然特立的气节;“独立风前唯素笑,能超世外自归真”的超凡脱俗的神韵。寒冬腊月,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也悄然离开了;那世人甚爱的牡丹也失去了原来的娇艳;那称为“花之隐逸者也”的菊花也失去了原来的风采;惟有梅不畏严寒的生长在冬季,有着“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美称。莲虽“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但却出于污泥,以污泥来衬托自己的高尚品质。梅虽没有莲的袅娜多姿,没有莲的清香、异馥,但它以雪来衬托它的纯洁,它的秀雅气质,有着“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称赞。梅在刺骨的寒风中,那白里透着粉的花瓣,犹如一位害羞的少女,但“她”不是软弱的,“她”是坚强的。在凛冽寒风的吹打下,无数种植物憔悴的低下了头,无数种颜色的花都像生命垂危的老人无精打采,惟有梅站在凛冽刺骨的风雪中,毫不犹豫,毫不低头,敢于与严寒作斗争。我为梅而骄傲,我为梅而自豪。

第三篇 牡丹散文《古典散文》

爱莲说 《爱莲说》北宋学者周敦颐作品,选自《周敦颐集》,是一篇议论散文。

北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周敦颐与沈希颜、钱拓共游雩都(今江西省于都县)罗岩,有诗刻石。后来沈希颜在雩都善山与建濂溪阁,请周敦颐题词,周敦颐作《爱莲说》相赠,表明了他对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赞赏。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创作背景

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来星子任南康知军。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平生酷爱莲花。周敦颐来星子后,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周敦颐来星子时已值暮年(55岁),又抱病在身,所以每当公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并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爱莲说》。《爱莲说》虽短,但字字珠玑,历来为人所传诵。

一年以后,周敦颐由于年迈体弱辞官而去,在庐山西北麓筑堂定居讲学。他留下的莲池和那篇《爱莲说》,一直为后来者珍视。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朱熹调任南康知军,满怀对周敦颐的仰慕之情,重修爱莲池,建立爱莲堂,并从周的曾孙周直卿那儿得到周敦颐《爱莲说》的墨迹,请人刻之于石立在池边。朱熹作诗道:闻道移根玉井旁,花开十里不寻常; 月明露冷无人见, 独为先生引兴长。赏析《爱莲说》,其重点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这是全文的中心题意。古人写文一般都是借物抒怀,同样的一句话,都有二层意思,一层喻物,一层抒怀。同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也有第二层抒怀意思。隐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实际上,他说的意思就是:官场黑暗,要在官场上保持自己高洁的品格,就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难。

这也是他为官的经验总结,因为他不想同流合污。而‚濯清莲而不妖‛,不过是作者的一种良好愿望罢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所以百花之中独莲而能为,弥足可贵也。这也是作者的感叹吧,因为在大环境中他是不可能做到独善其身的,除了逃避与远离。或者如他那样兢兢业业的守着自己的一份志节。周敦颐的《爱莲说》从‚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开篇,就是作此感叹吧。

周敦颐是中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周敦颐从小喜爱读书,在家乡颇有名气,人们都说他‚志趣高远,博学力行,有古人之风‛。他的学问、气度,也感动过许多人来追随他学习,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程颐、程颢两兄弟,他们后来都成了南宋一代著名的理学家。

公元1072年,周敦颐来到江西,创办了濂溪书院,从此开始设堂讲学,收徒育人。他将书院门前的溪水命名‚濂溪‛,并自号‚濂溪先生‛。因他一生酷爱莲花,便在书院内建造了一座爱莲堂,堂前凿一池,名‚莲池‛,以莲之高洁,寄托自己毕生的心志。先生讲学研读之余,常漫步赏莲于堂前。后造就一篇《爱莲说》,其佳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成为千古绝唱,至今仍脍炙人口。 作品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 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亦名《滕王阁诗序》,骈文名篇。

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赣江滨。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公元653年)始建,后阎伯屿为洪州牧,宴群僚于阁上,王勃省父过此,即席而作。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了作者"无路请缨"之感慨。 创作背景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为了歌舞享乐的需要。这座江南名楼建于唐朝繁盛时期,又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阁序》而很快出名。韩愈在《新修滕王阁记》中说:‚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 《滕王阁序》全称《秋

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写于何时,有两种说法。唐末五代时人王定保的《唐摭言》说:‚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那时,王勃的父亲可能任六合县(今属江苏)令,王勃赴六合经过洪州。又这篇序文中有‚童子何知,躬逢胜饯‛之语,也可佐证。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认为《滕王阁序》是上元二年(675)王勃前往交趾(在现在越南河内西北)看望父亲(那时他父亲任交趾县令),路过南昌时所作。从这篇序文内容的博大、辞采的富赡来看,更像是成年作品。‚童子‛不一定就是指小孩,也可以是表示自己年轻无知的谦词。何况序文中有‚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的话,‚弱冠‛是指二十岁。所以,关于写作时间,课文的注释解说采用后一种说法。 《新唐书〃文艺传》记滕王阁诗会为:‚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可见当时王勃年轻气盛,才华横溢,挥毫泼墨,语惊四座的情景。

关于《滕王阁序》的由来,唐末王定保的《唐摭言》有一段生动的记载。原来阎公本意是让其婿孟学士作序以彰其名,不料在假意谦让时,王勃却提笔就作。阎公初以‚更衣‛

第四篇 牡丹散文《牡丹》

《牡丹的拒绝》教案

教学目标:

1.赏析文章三美——物象美、意蕴美、语言美。

2.了解本文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

教学用时:一课时牡丹散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美是邂逅所得,美是亲近所得。川端康成凌晨四点,发现海棠花的美,而张抗抗在一次牡丹花未开的日子里,亲近牡丹,探访并窥视了花中之王的另一种美。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张抗抗散文代表作——《牡丹的拒绝》。

二、作者简介:

张抗抗,1949年出生于杭州。1969年去北大荒上山下乡。1972年开始业余学习写作并发表作品。至今发表长、中、短篇小说,散文300余万字,出版专集十余种,并多次获全国及各省级刊物散文奖,短、中、长篇小说奖。1988年被英国剑桥大学收入《世界名人录》,任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牡丹的拒绝》可谓张抗抗近年的代表作,在整个散文的百花园中也是一枝上品。显出一个作家不寻常的艺术的洞察、思考、感觉和表现的能力。

三、分析物象美:

当代著名作家王蒙曾特别推荐此文,说“写得真绝”,“题目尤其好”。

1.题目好在哪里呢?

——“拒绝”一词使牡丹拟人化,设下悬念,吸引读者。

2.牡丹拒绝了什么?请大家带着疑问迅速浏览全文,找出关于牡丹拒绝的段落。 ——(8-15)拒绝本该属于她的荣誉和赞颂,拒绝寒冷,拒绝阴雨。

(16)拒绝皇威。

(这都是对别人的拒绝,那么有没有对自己的拒绝呢?)

(19)拒绝萎顿、衰老。

3.牡丹为什么拒绝?

——遵循花期、自然规律(物质层面:习性)

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不吝惜生命(精神层面:个性-维护自由和尊严)。

4.有人说“拒绝就是坚守”,这里牡丹坚守的是它的个性。如果请你们在书上找一个形容词来修饰牡丹的“个性”,你们会用什么词呢?

——“高贵”(第22段)

(生齐读最后一段)问:“富贵”与“高贵”有什么不同含义?

——“富贵”是物质上的,“高贵”是精神上的。“高贵”一词深化了文章主题。 小结:由22段最后一句可知道品位美就是个性美,即牡丹的内在美。

5.问:张抗抗让我们了解了牡丹的内在美,让我们探访了牡丹的高贵之处。人们络绎不绝奔向洛阳赏牡丹是因为这一点吗?

——不是。因为牡丹花本身的美,欧阳修的诗句,洛阳牡丹的来历(即传说)。由此牡丹的美美在色香味,也就是她的外在美。牡丹散文

总结:世界上并不存在完美,我们只能接近完美。牡丹秀美绝伦的外表令世人折服,更使我们倾倒的是她那高贵的品质。由此文章物象在张抗抗笔下也达到了完美。牡丹散文

四、分析意蕴美:

牡丹自古以来一直是文人画士笔下绝佳的题材,白居易就有:“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的诗句。北宋著名的哲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写到:“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他们都是赞美牡丹的富贵艳丽。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发现张抗抗另辟蹊径,着重赞颂牡丹的内在美——高贵品位。

问:作者仅仅就是赞颂牡丹吗?

——作者真正用意:以花喻人,托物言志,赞颂牡丹一样高贵品质的人。

1.谈谈感受

2.你由花及人,联想到哪些像牡丹一样具有高贵品质的人?牡丹散文

例:古代: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林觉民(“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现代:闻一多(“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鲁迅(在女师大学生运动中,站在进步学生一边。顶头上司章士钊对他说,你不要闹,将来给你做校长。可他依然故我)、马寅初(在他的“新人口论”遭到批判时,明知自己寡不敌众,但还要发表声明:决不向专以力压服,不以理说服的权威者屈服)、彭德怀(在大跃进时期,深入调查研究,“我为人民鼓与呼”)、刘胡兰面对敌人铡刀时的临危不惧;

当代:孙天帅不向韩国老板下跪”事件——1995年的春天,珠海瑞进电子公司的韩国老板金珍仙因一件惹自己生气的小事,竟然无视中国工人的尊严,强迫所有的工人给她下跪。许多工人在韩国老板的淫威下一个个被迫下跪。只有一个名叫孙天帅的小伙子,始终铁骨铮铮地站着。黔驴技穷的韩国老板气急败坏地大吼:“不跪就除名!”孙天帅针锋相对:“就是除名也不跪!”说完转身大步离去。孙天帅永不屈服誓死不向韩国老板下跪的行动,让我们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尊严实实在在地重过了生命;一个出身卑微的人,可以是灵魂高贵的人!孙天帅与富贵沾不上边,但因为有了维护自身和民族尊严的壮举使他成为一个具有高贵气质的中国青年!

五、分析语言美:

朱光潜:一切好的文学作品都有诗的特性。

请大家找出本文当中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1、描写牡丹开花时状态的词语。

提示:“解冻的大江”、“纵情怒放”、“排山倒海”、“惊天动地”、“态意”、“宏伟”、“壮丽”、“浩荡”、“轰轰烈烈地迸发”等。这些词语都带有一种动感,牡丹似乎不是在开花,而是在向人们尽情地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她美得秀韵多姿,美得雍容华贵,美得绚丽娇艳,美得惊世骇俗,她美得无可争议。

2、描写花落时情景的词语:整朵整朵,铺散一地绚丽的花瓣,如同大鸟的羽毛惊心动魄。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她虽美但不吝啬自己的生命,即使告别也要留给人们最后依次惊心动魄的体味。

提示:拟人化手法、比喻,不吝惜生命,不在乎生命的长短。这段话与其说是对牡丹品行的高度评价,不如说是作者发自内心的呼唤:人,应该无私的奉献,不在乎生命的长短,要活得轰轰烈烈,尽其所能,去体现生命的价值。

3、从十二自然段开始,作者转换视角,从“你”的角度来抒写牡丹,然后是一段想象。

提示:从“你”的角度来写可以促成情感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通过想象,渲染了牡丹花开的盛况,强调了人们的感受。这样的

4、文章结尾又写到牡丹的“美”,且将花的外表美上升到花的精魂美,由“富贵”提升为“高贵”。我们在感受语言的气魄外,也感受到了思想的震撼。 总结 语言之美

(1)大量运用修辞手法,如比拟、排比、对比、反问、引用等

(2)虚实结合

修辞、诗句、传说、想象生动形象地刻画出牡丹的美、牡丹的神秘、牡丹的个性和牡丹的高贵与品味。

(4)作者是在叙述你的一次被牡丹的经历,客观而真实。

六、总结

通过语言的品析也让我们更深刻了解了牡丹的品性,再一次让我们感动于牡丹的拒绝。面队不合理的要求,牡丹选择了拒绝,面队名利、诱惑,许多人选择了说不。今天的我们,同样可以拒绝战争,拒绝污染,拒绝毒品,„„ 送给大家一篇贾平凹的〈学会拒绝〉

每个人都应有接纳与宽容之心,但也要学会拒绝。

我拒绝麻木。虽然生活的磨砺让太多的热情化做烟云,但不能让感情磨出老茧。如果没有云让眼神放飞追逐,那么生还有什么乐趣?

我拒绝折下那朵盛开的小花,那是在毁灭美的生命。一枝脆弱的纤细花茎,经过多少挣扎与痛苦才盛开出美丽,怎忍心为个人的私欲而去毁灭别人的幸福。我只求远远地望着,默默祈祷那自然的奇迹开遍人生的每个角落。

拒绝肤浅,接纳深沉。拒绝憎恶,接纳宽容、关怀和容忍。拒绝虚伪,接纳真诚。拒绝假、恶、丑,接纳真、善、美„„生活中,一条充满诱惑的大路在脚下延伸着,只有学会拒绝才不会步入歧途。

课后反思:

1、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学生在一开始的把握当中,对牡丹拒绝了什么不是很能理解。所以课前的预习是必须充分。在此次上课中,因课前预习这关没把握好,一开篇的问题就难倒不少同学。由此学生没能激起兴趣,也对于后面的学习不能起到很好的引导。预习是非常重要的。如何让学生在预习当中做到有效性学习呢,我想最好办法就是带着问题去预习,老师应该针对文本设计合理的问题,让学生预习起来有目的,而并非盲目地看,一再地看。

2、在拓展那一块,我提问:生活当中有没有像牡丹这样的人呢?学生踊跃发言,但都是一些陈旧老例,如闻一多,刘胡兰等。说明学生平常的阅读积累还不够,对于新信息的获取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当中,应该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快乐,让他们脑海里的信息经常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