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回忆的散文

时间:2021-10-26 10:15:53 节日作文

第一篇:《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文章以风筝为引线,对“我”粗暴对待小弟的言行,作了深刻的反思。同时对小弟这样的人的不觉悟表示出深深的悲哀。这无疑是对封建宗族制度摧残儿童的罪恶进行控诉。 叙述往事与抒情紧密结合是文章的突出特点。全文虽以叙事为主,但深深地融汇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关键的地方,则又通过凝炼的语言,作了画龙点晴的点染,使文章感情的表达更加明朗。例如,文章开头“我”从北京冬季的天空中,看见一二风筝浮动着,引起了一种惊异和悲哀。为什么呢?下面作者就插入一段对故乡风筝时节的回忆。这段文字不仅叙述了故乡早春的景象,而且在这一景一物的描写中,都凝聚“我”对故乡的赞美之情。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直接抒发了这种感情:“我现在在那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廖别的故必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这就将“我”对故乡的深切怀念更充分地表达出来。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里还不单纯是为了抒发“我”对故乡的深情,如联系全文来看,回忆故乡,目的或落脚点是使“我 想起幼时欺凌小兄弟之事。”我“在这里进行了反思。透过这个小”我“,看到旧的伦理道德统治下的整个社会面貌大“我”家长式的管理、长幼尊卑的秩序是何等的神圣,何等的残酷,何等的愚味无知,它扼杀了儿童的天性,当作者挖掘的酿成悲剧的社会原因。“我”的回忆是对封建宗族制度的摧残儿童的控诉,具有深刻的思想性。“我”经过深刻反省认识到这一地可挽回的过错过后,心情无比沉重。这种忏悔意识,否定了旧“我”,催生了新“我”,“我”的思想演进轨迹明晰了,“我”的复杂心理状态显示了,正是这些原因,所以当“我”,看到北京天空中的风筝,而感到“惊异与悲哀”。 另一个特点,是作者采用白描的手法,几笔就把人物形象、性格特点,传神地勾画出来。例如描写“十岁内外”,“多病,瘦得不堪”的小兄弟,“张着、嘴,呆看着空中出神”,为别人放的风筝“惊呼”,“跳跃”,这就把小兄弟善良、活泼可爱、喜欢游戏的性格表现了出来。当他私自做风筝的秘密被发现后,作者描绘了他窘迫不堪的神情时这样写道:„他向着大方登,从大小登;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作者在这里写出了小兄弟的精神状态,是被封建礼教所麻木的自然流露,这不单纯是胆小的缘故,其深层原因更是造成此种现象的依据。 《风筝》写于1925年1月。但是鲁迅在1919年9月发表过一篇《我的兄弟》,写的完全是《风筝》里的故事。《我的兄弟》只有三百余字,像是《风筝》的提纲。当然,《我的兄弟》是独立的一篇作品,它表达一种愧疚之情,说明压抑儿童游戏的本能是错误的,甚至是残酷的。《风筝》也写了这些,也表现了这种感情和这种思想。但是,《风筝》毕竟是一篇崭新的作品,它表达的内容就不仅仅是这些。《风筝》的开头和结尾都写着一个被压抑、被封锁住的春天。如果说《雪》是在冬日里寻春,那么《风筝》却是在春风里感到冬的肃杀。这仍然是一首关于春天和青春的诗,是鲁迅在继续“寻求那逝去的青春”。 《风筝》一开始先由北京的寂寞的春天、灰暗的春光写起。然后,便是故乡“春二月”的回忆,是“一片春日的温和”。风筝是故乡春日的象征,是美好青春的象征,

第二篇:《鲁迅的回忆性散文》

鲁迅的回忆性散文,也就是鲁迅的往事。它是一本家喻户晓的散文集。是一本必读的散文集。是一本如良师益友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不是为少年儿童写的,但写了许多关乎少年儿童的事,读起来兴味盎然,而且随着年岁的增加,我们总能从中读出不同的味道来,这就是鲁迅作品的魅力所在。全书由《小引》、《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范爱农》、《 后记》 构成。[1]本书里面的每一篇文章都展现当时的世态人情、民俗文化,流露了鲁迅先生对社会的深刻观察和对家人师友的真挚感情。叙述亲切感人,又有机地糅进了大量的描写、抒情和议论,文笔优美清新,所以被堪称现代文学史上最高水平的回忆散文。同时也是鲁迅先生唯一一部散文集。

鲁迅(1881~1936)

鲁迅

,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生于没落的封建家庭。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世界十大文豪之一。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还创作出版了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杰作。还有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二心集》《华盖集》等。 在他写的人物中虽然没有一个坏形象,但是却间接表现出了封建社会的残忍。

朝花夕拾》创作从1926年2月开始,到11月结束。后又在1927年7月11日写了《后记》。《朝花夕拾》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1927年7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1928年9月结集时改名为《朝花夕拾》。于1928年9月由北京未名社出版,列为作者所编的《未名新集》之一。1929年2月再版。1932年9月第三版改由上海北新书局重排出版。书的封面为陶元庆所绘。

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候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的悲惨处境。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严格但不乏乐趣的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第三篇:《关于儿时记忆的散文》

行走在消逝中

独自一人静坐在靠窗的作为上,尽管室外天气很冷,我还是决定打开窗户,让寒冷的北风驱散我的困倦,抖擞抖擞精神。

雪停了,带来了是银妆的世界,同时也掀起了铲雪热,此时已是夜间九点,铲雪声依然清晰可闻,那铁铲和地面相互磨察而产生的“咔嚓„咔嚓„”声勾起了我儿童时代的思绪,在此我愿朝花夕拾,重温那段美好的时光--

“咔嚓、咔嚓”这是铁器与水泥地的碰撞而产生的美丽乐曲,至少我是这样认为,依稀记得外婆家的那座土楼,那个种着各种各样小花的院子和包围着院子的那个支离破碎的围墙„就是在这里,这个破旧的老房子和庭院中,我们众多的孩子度过了属于我们的美好岁月--烤地瓜、抓知了、在沙堆中爬滚、在货车上嘻闹„一切的一切,定格在脑海中,珍藏在记忆的匣子里。

我怀恋这逝去的童年时光。

秋天的落日显得特别的温馨,一道道夕阳的余晖照在这座郭氏老宅,照在我们天真无邪的笑脸上„

傍晚将至,收取花生的时候到了,东一片西一片的花生慢悠悠地晒了一天太阳,是时候回家了,我、姐姐、表弟、表姐,拿着扫把(还是外婆亲手编织的)、簸箕、铁铲„反正能用上的都上场了,不见眼{关于回忆的散文}.

前的大工程,只有此时的勃勃兴致,齐头并进,争先恐后,聚拢了花生就用簸箕往袋子里倒,置身于花生的世界,我用力吸着花生间阳光的味道,“啊!原来是花生的香味,还夹杂这黄土的味道”于此同时,心里乐开了花,其实还有一丝丝甜味„我们收取得可用劲了,铁具与地面磨察而产生的声音交织成一片„

于是,这声音伴我度过了童年。

亲爱的表姐表弟们还记得外婆睡过的那张老木床吗?建新房子的时候,舅舅指着它对我说:“这是你外公的妈妈留下来的,有好久的历史了!”是啊!历史赋于它更多的色彩,床上的木头雕刻着各式各样的人物形象,我时常爬上外婆的床,明察画中的人,有时呆呆地望着,脑袋一片空白,缺少了艺术细胞,总喜欢爬上这张床的另一个原因是我喜欢上了床儿发出的乐曲,每每轻微转身或是摇晃,木架间便“咯吱”作响,像是秋风中摇曳的树枝,摇着这床儿,听着这声音,我便进入了梦香„

于是,这声音伴我度过了童年。

老房的光线很暗,唯一能够透光的是两个很小的天窗和四壁的小木窗。我时常躺在床上,仰望那扇天窗,仿佛是一只井底之蛙。于是,习惯了独自一人在昏暗的光线中思想静默: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仍旧是与外公和舅舅所耕种的那块土地一样吗?山的那头又是什么

样子呢?还是连绵不断的山吗?一阵风透过小木窗向我吹来,吹着木扇咯吱作响,啊!天起凉风了!

于是,这种声音伴我度过了童年,只是此时多了分思考。

时间更叠了一切。喜,舅舅要盖大楼了,于是全家人忙忙碌碌,为了这个新房子,我知道年迈已高的外公外婆期待了大半辈子,而舅舅辛苦了数十年,如今终于如愿以尝,这是多么幸福的时刻啊! 新房子在老宅的原址上拔地而起,宏伟的现代式别墅新房明亮了路人的眼目,阳光下闪耀的玻璃窗显得格外绚丽,“房子真漂亮”路过的乡里人都这么说道。

我为舅舅感到高兴,为他了结人生的一大愿望由衷的欢喜,也为外公外婆在年老时能住进这样的房子而欣慰,然而高兴之余,不免感到失落,我感觉好像失去了什么,最初时每每谈到舅舅的房子,我的脑海浮现出老宅的样式,“噢!不对,现在是新式的别墅了”。于是,老宅的身影渐行渐远,那曾经伴随我度过童年的声音已无处可寻了,我也已经长大了,然而我还是以前的我吗?是我变了,还是„

听着窗外的铲雪声,我延续了我的思绪不愿停下,因为我怕我将永远不能听到这熟悉而久违的声音-这份心灵深处的震撼!

我不愿-行走在消逝中„

第四篇:《90后作家乐士心的唯美回忆散文《小城年华》》

小城年华

乐士心

沧州是北方的一个小城,小的甚至可怜,他不像北京天津那样的大都市,一个区,甚至是一个小小的外环线,就已经超出了整个沧州的占地面积。然而在这样的一个小城里,我却度过了三年的中学时光。

小城有很多东西让我值得怀念。其实这也是我来到天津一年多的时间里,一节设计课上,忽然间设计老师和我提起沧州时,提起那个并不引人瞩目的小城市,才让忽然有了一种陌生而熟悉的感觉。当然这也是一种淡淡思念和甜甜味道,我并没有想到在我离开沧州一年后的时光里,还会在异乡去听闻别人谈论自己中学时代的小城。

正如设计老师说的,城市不大,但是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我想,用“温暖”这个词来概括沧州这个城市再合适不过了。整条街是干净的,人们的面孔仿佛都是熟悉的,每个人留下的感觉都是那么的亲切,都是那么的有亲和力,而我就是在那样一个让人难以忘怀的国度度过了三年的人生时光。

我喜欢在小城的公园里抬起头看看蓝天的感觉,那个公园对我而言不是很小,有山,有水,还有树林和各式各样的娱乐活动场所,那时我每次总是在那里驻足很长时间来观看,可是如今在回顾的时候,竟有一丝的酸楚。

从农村出来已经是第五个年头了,五年的时间里,我也很少在家里呆着,感觉自己也已经越飞越高,离家也越来越远。其中三年的时间就是在沧州度过的,当然那已经是我的中学时代了,想想那些已经遥不可及的时光,而如今看看却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学校是在市里迁到开发区去的民办学校,但是教学质量却一直不错,虽然很偏僻的地理位置,却没有影响到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那时候,每次到了周五大扫除的时候,我和一大堆的朋友总会出来大吃一顿,我们都是寄宿生,下午出来活跃一下,在那个阶段看来似乎是奢侈的,整天在书的海洋里畅游过后,似乎没有人还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有时候会感觉很陌生,但是那时我也感觉一切都好单纯,没有尔虞我诈,没有你争我斗,平淡的日子里,总会是欢歌笑语相伴的比较多。用我们经常回忆的俩字来形容;真好。{关于回忆的散文}.

当然晚上我们也会有很多的话题去丰富我们的生活,比如说我们高中毕业之后去干什么,将来谁会去什么样的老婆,生什么样的孩子,然后一个宿舍八个人哈哈的大笑一顿,没过多久便听见门外查宿舍的阿姨喊着:赶紧睡觉,要不给你们记违纪了。然后我们才会在昏昏沉沉中睡去,一觉天亮,再赶紧去挤如排山倒海般的水房。我们就是这样重复我们的生活,没有什么其他的有意义的事情发生,最多不过是翻墙到隔壁的技校里去疯狂的玩上一晚上,但是那时候却感觉很充实,我想也许是因为当时课程太多的原因吧。

技校是一个不错的地方,我们每次下了第一节晚自习的时候,我们都会跑到技校去上厕所,而是避开高中部的“厕所高峰”,想想也是,那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方式。

我喜欢在每个那样的夜晚,在下了晚自习的时候去技校那边,或者是高中部这边茂密的芦苇草里坐着或者是躺着,一个人静静的看着天,强仔在那时候总是和我说很多关于人生的话题,而我常常认为,那些话题似乎让人太可怕了,正如我那时候疯狂的迷恋海子的诗歌,让我们班主任害怕的感觉一样,我想现在我的中学班主任都会认为自己当年教了有一个精神

病的少年吧。然而航远对于海子这个人似乎并不太在意,他那时候总是这样对我这样说,别傻了,别疯了,诗人都是疯子,诗人都是精神病,诗人的结局都没有什么好的下场,然而我却从未听从他的意见,那时候我总是拼命的写诗歌,写很多很多的诗歌,然后悄悄的把它记录下来,三年下来三百多首诗竟然被我在毕业的激动之下,丢到了书堆里当做废品卖掉了,残残缺缺的在一些不知道的书上找回了几首曾经的灵感。想想也挺可惜的,毕竟那里面记载了我三年的时光,以及那三年里全部的心声,而我不争气的丢掉了,想想真是又可怜,又可恨。

航远也是最讨厌我写的诗歌的人,他不是讨厌我写的诗歌质量,而是讨厌我写的那些煽情的文字,他说看完后总感觉不自在,我知道那时候的文字总带有很多刺痛人心的话语,可是我偏偏喜欢那样的感觉。

高三的时候,出奇的叛逆,什么都不听,什么也不想听,脾气暴躁如雷,动不动就发脾气,父母那时拿我没有办法,我说什么,他们都会应着什么,他们不是怕我的叛逆,我想更多的是怕我的内心世界深处的秘密。那时候我很少和别人去谈论我的内心世界真正在想些什么,反而却恰恰希望有个人能去读懂我的内心世界,于是我常常感到寂寞的时光太过于漫长,所以我们坐在楼道里上自习,甚至说可以是坐在楼道里我们可以聊聊小天,缓解那些高考冲刺所带来的压力。

高三一年下来,我每次考试的成绩总是原地踏步,稳定在倒数前十名之内,开始的时候,我常常为自己恨铁不成钢感到遗憾,渴望有个人能为我讲道题,可是一年下来,我没有看到任何的希望,于是我更加的堕落,开始想出一些让自己能够逃避现实麻醉自己的方式,抽烟,不是吧,这不是好孩子的行为,喝喝小酒,不会吧,我喝酒红脸,班主任会抓的。于是在魔鬼和天使之间,我还是徘徊了一年。

谈起毕业是很痛苦的。毕业前夕我总会和大宇坐在宿舍的楼道里聊天聊到半宿,他总是很亲切的喊我:小斌,我们将来怎么样,我们未来怎么样。他那时总是说我是多么的幼稚单纯。我听着,句句都听着,生平最怕动感情,然而那次我却没有躲过,那次真的动情了,离别前太多的不舍,太多的遗憾,在我还未真正的看清与认识的同时我却已经哭的稀里哗啦。 金逸的话在那时我看起来比较搞笑,他常常和我说,十年后等我挣了大钱,绝对忘不了你,我那时候只当做是一个笑话来看,没有太在意,然而那年冬天的时候,他却从沧州坐车来到天津找我,让我再一次感动的稀里哗啦。但是那天晚上都六点多的时候,他又匆匆的赶了回去,遗憾的是,那天我没有好好的款待他,只是在天津大学的食堂里,请他吃了一顿几块钱的面。然后和他寒暄了一下大学的生活是多么的残酷和残忍,人是多么不如从前单纯。 航远是彻底畏惧我了,从高三第一学期末到毕业的时候我们几乎没有再说几句话,那时候看见他在教室里仍然活蹦乱跳的时候我感觉自己没有可以呆的地方。是多余的,于是我常常恨不得自己打个洞钻进去,毕业时教室后面的黑板就是最好的证明,我一拳下去,整个黑板出了一个很大洞,当然,手上也跟着出了一个洞,我却没有丝毫的感觉,好像是已经麻木了,没有什么其他的感觉。从那时开始,我便开始喜欢上了幻想和怀念,幻想那些美好的事情会发生在我的身上,当然到现在我幻想的事情没有一件成功。我也会怀念,怀念我们俩曾经在小城的商业街里吃小吃的情景,怀念我们也会在只有我们俩的KTV里听他鬼哭狼吼的声音,在公园的“挑战极限”上去攀爬,当然他也提出最好的一个意见就是去划船,但是到现在,他都没有带我们去。课活的时候,他会骑着电动车带我到荒外的田野里和我谈论整个沧州很多好玩的人文风景,还想着将来骑自己行车围着沧州的市县转一转,我还逗他说,我在家里等着他,将来骑到我们家,我好好款待他。那时候他总会和我说很多的他认为有意义的事情,告诉我什么时候去爬泰山,什么时候去少林寺看看,什么时候去和成龙拍部电影。而我总是一本正经的和他说,将来如果我要饭要到你们家,要记得分我一块馒头吃啊,他笑笑说不会的,即使真的将来我真的没有什么能力,我们谁都不会抛弃谁。

“不抛弃,不放弃。”这是许三多说的,起初的时候很多也是这么喊过我许三多,“许三多,你长得真的和他很像啊。”但是航远那时也常常这样和我说:好好活可以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是啊,好好活是为了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我就是为了去做那些有意义的事情而要好好的活着。

很久没有再听水木年华的歌曲了,似乎那些与中学时代有关的歌曲,给人带来的感觉除了伤感没有什么可以值得我再去回顾的,恰恰相反的是让我感到更加的害怕,我怀念的太多了。

时间是真的很快,小城已经渐渐的离我远去,我很少再回到小城,然而每当我再次回到小城的时候,却感觉一切还是那么的熟悉,每一草,每一木,在我怀念小城的时候,在我怀念小城里最美的那段年华的时候,不知道还会不会有小城的人记得我曾经来过呢。记得在我们曾经的KTV里唱那首《兄弟》,在教室的座位上唱《中学时代》,唱《别哭,我最爱的人》呢?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我却把我最美的年华献给了小城。

小城,我最美的年华献给你

原文刊登于《美文》(青春写作) 乐士心亲笔 2012年6月修改篇,与原文略有不同

第五篇:《关于青春记忆的文章》

彼岸花开

彼岸曾花开,我从此岸来。携花与君别,春日何迟捱?

——题记

无意间从室友那看到了这个DV剧,心中突然间有种熟稔的情节,那些关于生命,爱情以及青春的往昔与将来,瞬间将我扑倒在赤裸裸的现实里。从电影中出来,已是黄昏,我心中满腹的幸喜与忧愁,溢于笔端,想想,在茫茫的路途上,年轻的生命里,充斥着或喜或忧的片段和剪辑里,那些写满爱情的,奋斗的,友情的画卷上,又有几多的猝不及防,又有几多的不如人意,命运里从来没有准备,没有彩排,来的时候静悄悄,去的时候也毫无声息,每一次给予的都是自己的倾情表演。

故事里,有人说,有我的影子。我看后也不断的感叹,海角天涯,距离的宽泛,丝毫不会影响在思维的缝隙,穿过岁月,枕睡青春。

生命

故事里讲述了一段爱情,说实话,我几乎从来不看偶像剧的,但我还是停住了脚步,只因这是一群学生,一群和我们一样人的内心告白。我反反复复地看,品位每句台词,以及背后的意义。

车男,一个喜欢文学的辍学生,家庭落魄,每日在破旧的修车店里享受青春,折磨耐性,却从来不丢失年轻的昂扬之气。父亲的去世,那个夜晚,他在街头哭泣,那个空旷而又寂静的街头,那种问天不语,问地不答的抵牾和仓促中,他有种不能言说的绝望,那段音乐是如此的平静而哀伤。随身携带的日记本里裹藏着自己的不为人知的心事。记得前年我只身去深圳的时候,多么倔强,甚至带着所有孩子应拥有的单纯,想与现实打拼,将蓝天都踩在脚下。是的,年轻人这样,无可厚非。他说,他对艾米说,如此的人生态度,那么未来就毫无意义。他对象牙塔有种独特的深情,所以他对艾米有太多的不理解,对那些不珍重命运的人感到叹息,甚至是呐喊。有时,命运和机缘如此不巧,他爱这大学,爱一切有关这大学

的树木与情境,然而偏偏他只能凭着假证在图书馆穿梭。他与艾米,一个羡慕,一个混沌,都长期浸淫其中,不得逃离。钱钟书的围城里,现实中我们都在体味,却从来没人曾真正地超越。

天空讲述着蔚蓝,海水尝到了苦和咸。这个故事再想起,总带着一点点酸。我仍漂在水中间,却总也望不到彼岸。孤独过着这几年,总有一些不甘,梦想和现实,总有一些远。

他说,面对自己珍藏的爱情,两个世界的人,最后终是无功而返,注定要分离的。爱情,有时候就像一阵风,轻轻袭来,在某些人的内心里或许波浪滔天,但在脸庞下无半点涟漪。其实,我不是很理解,这个电影为何把主题定得这般不堪,甚至带有几分狼狈和残酷。我们是两个世界的人,有着我们各自彼此的生活。韩凯说:这不公平?!{关于回忆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