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了娘亲

时间:2021-10-26 08:50:06 节日作文

第一篇:《追思德高望重的娘亲》

追思德高望重的娘亲——

在母亲忌日五期墓前衷心告白

玛雅神庙预言2012年12月21日世界大灾难虽没如期到来,但我家门不幸却不期而至。2013年1月6日7点32分,久病缠身的母亲那双秀美的眼睛永远的合上,病痛的磨难也从此离开您的躯体„„

母亲生于一九四一年农历四月十七日,逝于二零一二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五,在世上度过七十二个春秋。她是个典型的农家妇女,是在苦水里泡大的亿万个农民当中的普通的一员,她一生纯朴、善良、勤劳、坚强、仁厚。

您期待着的儿子,侄子以及后来孙女、孙子相继走进了大学的校门,每当我们一家人团聚的时候,泪水始终在眼睛里回旋。

娘亲虽然走了,但母亲的音容笑貌将永远陪伴着我们„„

七十多岁,浓眉大眼,胖胖的中等身材,一双长满老茧的双手,还有被岁月染白的头发,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就是我最可亲可敬的亲娘。

娘亲是个热心肠,无论谁有困难,她都会尽力帮忙。大姑娘,小媳妇甚至老 太太都愿意闲时到我家拉拉家常,叙叙心里话。正是因为娘亲善良慈祥的菩萨心肠,乡亲们都亲切的称呼她“元表嫂”。

母亲因为她经历了许多困难坎坷,所以很满足现在衣食无忧的日子,常常教育我们要知足,要珍惜现在的好日子。

我大约是从3岁开始记事的,我这里想讲的是我印象外的母亲,一个道听途说中得来的母亲。

母亲出生在具有上千年历史久负盛名的冬枣之乡——河北黄骅市西居官。母亲十二岁那年,姥爷因肺病早逝,姥姥迫于生计远嫁他乡,母亲就与长她三岁姨母伴随太姥姥相依为命。像大人那样下地耕田,纳鞋底,编帽茨„„母亲干农活的本领利索,但苦与寂寞,无以寄托,十二岁染上吸烟的不良嗜好。

娘亲年轻时很苦,十八岁就嫁到婆家,那时婆婆过世得早,家里大大小小的活计都得亲娘亲自去做。当时,我家两间土房,穷的是四个旮旯一个小柜,长辈有79岁的太祖母,50多岁的祖父。

母亲一生很贤淑,孝敬奶奶婆婆,善待早年丧妻的公公,团结邻里,在村里口碑很好。母亲一生任劳任怨,饱尝了生活的艰辛,早上劈柴打水,洗衣做饭,还得经常给生产队割草、锄地挣工分,早早的用稚嫩的肩膀支撑起了这个家。父亲常年在河北青县教书,母亲既要照顾太祖母、祖父老人还要照顾我们兄妹3个,辛苦劳累可想而知。所有这些,您都咬紧牙关硬撑着,没有掉过一滴泪,没有喊过一声累,所有的苦难,都是一个个默默承担着。

母亲做事果断,勇敢。您幼年时跟随大人们到河里摸鱼,上岸穿鞋时,看到河面露出几绺头发,水里泛着水花,当时您奋不顾身地跳进水里,抓住已经奄奄一息我远房小姥爷的手拉上岸来。您还亲手救过妹妹两次:一次是妹妹一周多时穿着红兜肚到家门口玩,正赶上生产队放牲口,一头牛朝妹妹奔来,累了一上午的娘亲从睡梦中惊醒,急忙跑出门外,义无返顾地从牛身体下将妹妹救起。第二次是七八岁时的妹妹随您到青静黄河西去干活,忽然妹妹草帽被风吹到河里,不知深浅的妹妹跑到河边就被河水淹没了,娘亲急忙赶上来,一个箭步跳到河里将妹妹救起来。可以说,您给了他们第二次生命。以至于看香的说,您病魔造成的

寿期早到了,因为年轻时做过好事,延长了虚命。

从母亲的回忆的叙述中,我仿佛依稀感觉到了噩梦的情境:1963年夏天,在我国内忧外患形势下,连日的暴雨持续不断的倾泻在华北地区,为保卫津浦铁路,保护天津,分洪的潮水滚滚席卷我的家乡。您随乡邻带着幼小的我外逃奔命求生,在那些辗转奔波的日子里,饿了,舀口沟水,困了,在大堤上,牛棚间就寝。

后来人们告诉我,那时候,我生病发高烧,高烧一直不退,在某县医院打针治疗无效。天黑的时候,无望的人们已经把昏厥不行的我放在小床边,准备天亮后装入木箱埋在地边,是母亲守在我身边不经意间作了一个祥梦,她满怀希冀地从我嘴中抠痰,喂水„„她整夜整夜地坐在我身边,直到我终于又睁开了眼睛„„

我的娘亲没有读过几年书,文化程度不高,可是,娘亲教育孩子方法独特。我左腿有残,不能正常行走,上小学足足比同龄伙伴晚了半年,跟班特别吃力。母亲在一次炒玉米花时却不让我先吃,而用玉米花做教具在桌上摆出加法、减法算式,我顿时茅塞顿开理解了算理,从此做题全会,老师禁不住夸我聪明,并让我跳级,殊不知这是母亲一点一滴心血的结晶。母亲还教育我们对人友善,以善良淳朴的情感对待每一个人。祖父爱喝酒,没钱时就把带着鸡温的鸡蛋到小卖部换酒„„

娘啊,当你用颤微微的双手,用温暖的怀抱,为我遮挡了一生的风雨,含辛茹苦的把我们抚养长大成人。

说起我的体质,因为小儿麻痹后遗症的缘故,从小没少让父母亲操心。可以说十天一小病,半个月一大病,娘亲的泪水都哭干了。记得我被父母带着辗转于天津骨科医院、杨闸解放军医院,推拿针灸无济于事„„每每此时,娘亲那红肿的双眼,永远铭刻在我的心里。

俗话说:儿多母苦。您一生养育了我们兄妹三人(不包含64年因生产时大出血差一点夺去母亲性命本应排行老二的弟弟)。直到我们都为人父母时,才真正体会到儿多母苦,体会到母亲的勤劳、贤能与博爱,也深切地感受到:母亲,是为了我们耗尽一生心血却不图回报的人,所以,您的离去留给我们无尽的怀念。

难忘儿时家中生活拮据,为了省下买衣买鞋钱,您常常是挑灯夜战,一家人的衣与鞋您得熬多少个夜,手会扎多少个针眼?由于积劳成疾,您42岁患上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等疾病。您49岁那年,我们家的条件也慢慢好起来了,我们全家也搬到了静海县城居住。临行前,您高瞻远瞩的坚持,亲打近处论的原则,排除当时外界影响,将菜畦、自留地、苇子沟等留给刚从东北回来暂时急需的亲友们。到静海后,我们也都有了一份合意工作,可以养活自己了。母亲终于可以松口气了,但有担负起抚养孙辈的的责任,孙女八个月时棉纺厂催促大儿媳上班,您一口饭一口菜地喂养孙女长大„„

我的娘亲是一个平凡的女人,然而她又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娘亲一生勤劳、朴实、睿智、善良,而且十分地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怎能忘,为了幼儿园的孩子,喊干嗓子;怎能忘,您彻夜不停站立着刮苇杆皮、打出口苇帘;怎能忘,您废寝忘食蹲在地上打砖薄;怎能忘,您在猪圈旁精心喂养的眼神;怎能忘,您怀抱木棍在石磨前推磨的场景;怎能忘,您奋战在挑河大堤身影;怎能忘,您在病榻上期待孙男嫡孙女成才成人的眼光„„。在您身上,几乎体现了中华女性所有的传统美德。

六几年文革时期,祖父被揪斗,一天天被坐“飞机”回家后,依然以坦然

弹唱自娱自乐面对,以此压抑内心的激愤。母亲则默默递上热毛巾,端上热腾腾的饭菜„„

与此同时,父亲在异处他乡同样从遭到批斗后愤然卸甲归田,十几年的校长却在本村当了个民办教师。自古有句话“夫妻本是同命鸟,大难临头各东西”。母亲以他优秀品格,顽强的意志,彻底地颠覆了这句话,令所有认识我母亲的人叹服。

文革后,父亲得到平反,恢复公社总校长职务。不管是从青县城关学校、陈缺屯学校、何老营小学,还是到后来大庄子乡、中旺中学、中旺镇、大丰堆乡、教育局等地工作,娘亲从没因为家庭困难扯过后腿,而是默默承担着家庭重担。父亲区区二十几元的工资,既要给祖父的零花钱,我们兄妹3人的学杂费,又要购买油盐等生活必须品,甚至有时接济姑母们,很快便所剩无几。那时一个工分分值仅仅是几角钱,生活的艰难是显而易见的,而母亲暗地支持,无怨无悔。 我的娘亲是一个平凡的女人,然而她又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在她身上,几乎体现了中华女性所有的传统美德。

67年,我的娘亲每天以泪洗面,惶恐不安,她怕88岁高寿的曾祖母离她而去。可是,天不随人愿!怕什么就偏来什么!曾祖母的病越来越重,在拖了一段日子后,最终还是撒手人寰。临走时,她的眼睛仍然怜爱地看着心爱的懂得孝敬老人孙媳,未曾暝目。旁边早已哭成泪人儿的母亲,给曾祖母合上眼睛,哽咽着把老人家身子擦净,给老人家穿上早已备好的寿衣„„七几年祖父又患上脑栓塞后遗症,瘫痪在炕上。娘亲在参加生产对劳动后,做吃做穿,端屎端尿,洗净沾满屎尿得衣服,一勺一勺把饭菜喂到老人口中。娘亲对我的祖父不是女儿,胜似女儿,照顾的老人无微不至,直至寿终。

母亲的一生是一心为子孙后代着想的一生,他为后人做出光辉的榜样,无愧为元氏后辈楷模。人常说:婆媳矛盾是天下最难解决的。但在我家,由于娘亲的善解人心,深明大义。不管子女哪家夫妻间出现矛盾、摩擦,总是首先劈头盖脸批评自己儿女,指出缺点与错误之处。夫妻间开诚布公,矛盾总会很快解决,和好如初。我从没有看到婆媳间红过脸,拌过嘴。儿媳妇们歇班,和您一个炕头,一个炕尾,一聊就是半天。这家买新衣,那家做家宴。已至于儿媳、姑爷和女儿、儿子一般亲,儿子女儿、儿媳、姑爷、孙女、孙子对您都孝敬,远在石家庄上大学的孙女万金经常打电话问候,您七次住院,她六次告假赶回来侍奉。过生日孙子们没多少钱,却给奶奶买来小食品表心意。这都是受您尊老爱幼的身教影响的结果。娘亲关心孙子孙女真如掌上明珠,晚辈们也是言听计从。以至于孙女万金在评价奶奶时用了简洁精辟的一词概括为“得人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得人心者受民敬。我家曾被评为静海县“文明家庭”、“五好家庭”即为佐证。2012年11月9日,您的老心肺病犯了,喘得上气不接下气。家里人都坚持带您到医院去看病,可您说什么都不肯去。可是,后来越喘越厉害,我和弟弟、妹妹又一次用“120”把您送到静海县医院。娘亲在医院昏迷了几日,当您醒来知道自己住的是市三级医院时,怕子女们花钱,怕孩子们过不好,坚持多次强烈要求出院回家。

2013年1月6日,娘亲是在两年中住院七次后因患心衰、肝瘤、肺衰竭、肠梗阻等综合疾患走的,没有留下一句话,留下的只有那份对我们幸福的温暖与深深地关爱,让我们用一生慢慢地去体会和品咂。

我们在您墓前,吐露一个事实,早在2012年4月已经查出您患的是不治之症,最终我们子女一直瞒着,请老娘在天之灵谅解我们作儿女的苦心!

从1958年17周岁与我父结婚到团瓢村,1988年迁居到静海县城,整整30年把青春年华奉献给这里的土地,这里的亲人。现在,您静静地躺在这曾经用汗水与热血战斗过的热土上,长年与此相伴,可以满足而放心地安息了!

为子女,一生奉献、无私无悔,是慈母典范;为家庭,终生操劳、不知疲倦,乃贤妻楷模;为人善良朴实、待人赤诚仁爱,为做人标尺。

您一生辛劳,为我们的人生起航添上了无尽的动力。您一生垂范,点点滴滴凝结起来,就是我们人生遵循的标杆。您的一生伟大,语言无以表达。您的母爱无私,行为无以回报。

谨以此以记之。

愿母亲安息!!!

我亲娘:为人载德重友留美名,

作仙博爱仁慈照后人。

哀子绍文谨记奉上。{干了娘亲}.

2013

年1月31日

第二篇:《追思德高望重的娘亲》

追思德高望重的娘亲——

在母亲忌日五期墓前衷心告白

玛雅神庙预言2012年12月21日世界大灾难虽没如期到来,但我家门不幸却不期而至。2013年1月6日7点32分,久病缠身的母亲那双秀美的眼睛永远的合上,病痛的磨难也从此离开您的躯体„„

母亲生于一九四一年农历四月十七日,逝于二零一二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五,在世上度过七十二个春秋。她是个典型的农家妇女,是在苦水里泡大的亿万个农民当中的普通的一员,她一生纯朴、善良、勤劳、坚强、仁厚。

您期待着的儿子,侄子以及后来孙女、孙子相继走进了大学的校门,每当我们一家人团聚的时候,泪水始终在眼睛里回旋。

娘亲虽然走了,但母亲的音容笑貌将永远陪伴着我们„„

七十多岁,浓眉大眼,胖胖的中等身材,一双长满老茧的双手,还有被岁月染白的头发,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就是我最可亲可敬的亲娘。

娘亲是个热心肠,无论谁有困难,她都会尽力帮忙。大姑娘,小媳妇甚至老 太太都愿意闲时到我家拉拉家常,叙叙心里话。正是因为娘亲善良慈祥的菩萨心肠,乡亲们都亲切的称呼她“元表嫂”。

母亲因为她经历了许多困难坎坷,所以很满足现在衣食无忧的日子,常常教育我们要知足,要珍惜现在的好日子。

我大约是从3岁开始记事的,我这里想讲的是我印象外的母亲,一个道听途说中得来的母亲。

母亲出生在具有上千年历史久负盛名的冬枣之乡——河北黄骅市西居官。母亲十二岁那年,姥爷因肺病早逝,姥姥迫于生计远嫁他乡,母亲就与长她三岁姨母伴随太姥姥相依为命。像大人那样下地耕田,纳鞋底,编帽茨„„母亲干农活的本领利索,但苦与寂寞,无以寄托,十二岁染上吸烟的不良嗜好。

娘亲年轻时很苦,十八岁就嫁到婆家,那时婆婆过世得早,家里大大小小的活计都得亲娘亲自去做。当时,我家两间土房,穷的是四个旮旯一个小柜,长辈有79岁的太祖母,50多岁的祖父。

母亲一生很贤淑,孝敬奶奶婆婆,善待早年丧妻的公公,团结邻里,在村里口碑很好。母亲一生任劳任怨,饱尝了生活的艰辛,早上劈柴打水,洗衣做饭,还得经常给生产队割草、锄地挣工分,早早的用稚嫩的肩膀支撑起了这个家。父亲常年在河北青县教书,母亲既要照顾太祖母、祖父老人还要照顾我们兄妹3个,辛苦劳累可想而知。所有这些,您都咬紧牙关硬撑着,没有掉过一滴泪,没有喊过一声累,所有的苦难,都是一个个默默承担着。

母亲做事果断,勇敢。您幼年时跟随大人们到河里摸鱼,上岸穿鞋时,看到河面露出几绺头发,水里泛着水花,当时您奋不顾身地跳进水里,抓住已经奄奄一息我远房小姥爷的手拉上岸来。您还亲手救过妹妹两次:一次是妹妹一周多时穿着红兜肚到家门口玩,正赶上生产队放牲口,一头牛朝妹妹奔来,累了一上午的娘亲从睡梦中惊醒,急忙跑出门外,义无返顾地从牛身体下将妹妹救起。第二次是七八岁时的妹妹随您到青静黄河西去干活,忽然妹妹草帽被风吹到河里,不知深浅的妹妹跑到河边就被河水淹没了,娘亲急忙赶上来,一个箭步跳到河里将妹妹救起来。可以说,您给了他们第二次生命。以至于看香的说,您病魔造成的

寿期早到了,因为年轻时做过好事,延长了虚命。

从母亲的回忆的叙述中,我仿佛依稀感觉到了噩梦的情境:1963年夏天,在我国内忧外患形势下,连日的暴雨持续不断的倾泻在华北地区,为保卫津浦铁路,保护天津,分洪的潮水滚滚席卷我的家乡。您随乡邻带着幼小的我外逃奔命求生,在那些辗转奔波的日子里,饿了,舀口沟水,困了,在大堤上,牛棚间就寝。

后来人们告诉我,那时候,我生病发高烧,高烧一直不退,在某县医院打针治疗无效。天黑的时候,无望的人们已经把昏厥不行的我放在小床边,准备天亮后装入木箱埋在地边,是母亲守在我身边不经意间作了一个祥梦,她满怀希冀地从我嘴中抠痰,喂水„„她整夜整夜地坐在我身边,直到我终于又睁开了眼睛„„

我的娘亲没有读过几年书,文化程度不高,可是,娘亲教育孩子方法独特。我左腿有残,不能正常行走,上小学足足比同龄伙伴晚了半年,跟班特别吃力。母亲在一次炒玉米花时却不让我先吃,而用玉米花做教具在桌上摆出加法、减法算式,我顿时茅塞顿开理解了算理,从此做题全会,老师禁不住夸我聪明,并让我跳级,殊不知这是母亲一点一滴心血的结晶。母亲还教育我们对人友善,以善良淳朴的情感对待每一个人。祖父爱喝酒,没钱时就把带着鸡温的鸡蛋到小卖部换酒„„

娘啊,当你用颤微微的双手,用温暖的怀抱,为我遮挡了一生的风雨,含辛茹苦的把我们抚养长大成人。

说起我的体质,因为小儿麻痹后遗症的缘故,从小没少让父母亲操心。可以说十天一小病,半个月一大病,娘亲的泪水都哭干了。记得我被父母带着辗转于天津骨科医院、杨闸解放军医院,推拿针灸无济于事„„每每此时,娘亲那红肿的双眼,永远铭刻在我的心里。

俗话说:儿多母苦。您一生养育了我们兄妹三人(不包含64年因生产时大出血差一点夺去母亲性命本应排行老二的弟弟)。直到我们都为人父母时,才真正体会到儿多母苦,体会到母亲的勤劳、贤能与博爱,也深切地感受到:母亲,是为了我们耗尽一生心血却不图回报的人,所以,您的离去留给我们无尽的怀念。

难忘儿时家中生活拮据,为了省下买衣买鞋钱,您常常是挑灯夜战,一家人的衣与鞋您得熬多少个夜,手会扎多少个针眼?由于积劳成疾,您42岁患上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等疾病。您49岁那年,我们家的条件也慢慢好起来了,我们全家也搬到了静海县城居住。临行前,您高瞻远瞩的坚持,亲打近处论的原则,排除当时外界影响,将菜畦、自留地、苇子沟等留给刚从东北回来暂时急需的亲友们。到静海后,我们也都有了一份合意工作,可以养活自己了。母亲终于可以松口气了,但有担负起抚养孙辈的的责任,孙女八个月时棉纺厂催促大儿媳上班,您一口饭一口菜地喂养孙女长大„„

我的娘亲是一个平凡的女人,然而她又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娘亲一生勤劳、朴实、睿智、善良,而且十分地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怎能忘,为了幼儿园的孩子,喊干嗓子;怎能忘,您彻夜不停站立着刮苇杆皮、打出口苇帘;怎能忘,您废寝忘食蹲在地上打砖薄;怎能忘,您在猪圈旁精心喂养的眼神;怎能忘,您怀抱木棍在石磨前推磨的场景;怎能忘,您奋战在挑河大堤身影;怎能忘,您在病榻上期待孙男嫡孙女成才成人的眼光„„。在您身上,几乎体现了中华女性所有的传统美德。

六几年文革时期,祖父被揪斗,一天天被坐“飞机”回家后,依然以坦然

弹唱自娱自乐面对,以此压抑内心的激愤。母亲则默默递上热毛巾,端上热腾腾的饭菜„„

与此同时,父亲在异处他乡同样从遭到批斗后愤然卸甲归田,十几年的校长却在本村当了个民办教师。自古有句话“夫妻本是同命鸟,大难临头各东西”。母亲以他优秀品格,顽强的意志,彻底地颠覆了这句话,令所有认识我母亲的人叹服。

文革后,父亲得到平反,恢复公社总校长职务。不管是从青县城关学校、陈缺屯学校、何老营小学,还是到后来大庄子乡、中旺中学、中旺镇、大丰堆乡、教育局等地工作,娘亲从没因为家庭困难扯过后腿,而是默默承担着家庭重担。父亲区区二十几元的工资,既要给祖父的零花钱,我们兄妹3人的学杂费,又要购买油盐等生活必须品,甚至有时接济姑母们,很快便所剩无几。那时一个工分分值仅仅是几角钱,生活的艰难是显而易见的,而母亲暗地支持,无怨无悔。 我的娘亲是一个平凡的女人,然而她又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在她身上,几乎体现了中华女性所有的传统美德。

67年,我的娘亲每天以泪洗面,惶恐不安,她怕88岁高寿的曾祖母离她而去。可是,天不随人愿!怕什么就偏来什么!曾祖母的病越来越重,在拖了一段日子后,最终还是撒手人寰。临走时,她的眼睛仍然怜爱地看着心爱的懂得孝敬老人孙媳,未曾暝目。旁边早已哭成泪人儿的母亲,给曾祖母合上眼睛,哽咽着把老人家身子擦净,给老人家穿上早已备好的寿衣„„七几年祖父又患上脑栓塞后遗症,瘫痪在炕上。娘亲在参加生产对劳动后,做吃做穿,端屎端尿,洗净沾满屎尿得衣服,一勺一勺把饭菜喂到老人口中。娘亲对我的祖父不是女儿,胜似女儿,照顾的老人无微不至,直至寿终。

母亲的一生是一心为子孙后代着想的一生,他为后人做出光辉的榜样,无愧为元氏后辈楷模。人常说:婆媳矛盾是天下最难解决的。但在我家,由于娘亲的善解人心,深明大义。不管子女哪家夫妻间出现矛盾、摩擦,总是首先劈头盖脸批评自己儿女,指出缺点与错误之处。夫妻间开诚布公,矛盾总会很快解决,和好如初。我从没有看到婆媳间红过脸,拌过嘴。儿媳妇们歇班,和您一个炕头,一个炕尾,一聊就是半天。这家买新衣,那家做家宴。已至于儿媳、姑爷和女儿、儿子一般亲,儿子女儿、儿媳、姑爷、孙女、孙子对您都孝敬,远在石家庄上大学的孙女万金经常打电话问候,您七次住院,她六次告假赶回来侍奉。过生日孙子们没多少钱,却给奶奶买来小食品表心意。这都是受您尊老爱幼的身教影响的结果。娘亲关心孙子孙女真如掌上明珠,晚辈们也是言听计从。以至于孙女万金在评价奶奶时用了简洁精辟的一词概括为“得人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得人心者受民敬。我家曾被评为静海县“五好家庭”即为佐证。2012年11月9日,您的老心肺病犯了,喘得上气不接下气。家里人都坚持带您到医院去看病,可您说什么都不肯去。可是,后来越喘越厉害,我和弟弟、妹妹又一次用“120”把您送到静海县医院。娘亲在医院昏迷了几日,当您醒来知道自己住的是市三级医院时,怕子女们花钱,怕孩子们过不好,坚持多次强烈要求出院回家。

2013年1月6日,娘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