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写给闺蜜的话

时间:2021-10-26 00:25:40 节日作文

元旦写给闺蜜的话(一)

写给最好最好闺蜜的话

我们之间。

从一开始不熟。

变成那么那么亲的朋友。

回想起来都会挂起微笑。

我们感动过。

吵过闹过。

疯狂过。

却从来没有后悔过。

我们越来越确定地相信。

我们之间的感情。

天长地久也不久。

曾经的我们。

总是手牵手一起上学放学。

互相说着经历的笑话或糗事。

一边说一边手舞足蹈。

嗨完以后发现怎么周边的人都看着自己。

两个人再互相对视。

继续笑。

笑累了就当没事发生。

继续前进。

我想男生一定不理解。

为什么两个好朋友连上厕所都要一起。

其实要我解释我也不知从何开始。

或许我们只是想走在一起傻笑。

或许我们只是想走在一起说一些怕瞬间就会忘记的笑话。 又或者,

我们根本就是怕离开彼此仅是那么一小会儿的孤独。

四年级:唯爱蔷薇的芳香

元旦写给闺蜜的话(二)

元旦诗话

〔宋〕 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旦”一词来源古代,非指公历新年,而是农历正月初一,亦即春节。宋吴自牧《梦梁录》中《正月》开篇话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春三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以及南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等诗文中。元旦古称元日、元正、元长、元朔、元辰、元春、端日、上日等。从古到今,历代诗人都为元旦抒情作诗,留下不少名篇佳作。

古代元旦宫廷有贺岁之礼,规模宏大而隆重。三国时曹植《元会》诗:“初步元祚,古日惟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描写了曹魏时元旦贺岁的场面。

唐白居易《七年元日对酒五首》之二:“众老忧添岁,余衰喜入春。年开第七秩,屈指几多人!”表达了已过60岁的诗人不惧衰老、昂首挺胸进入新一年的风貌。

唐代另一诗人成文斡写有《元旦》诗:“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戴星”,即顶着星宿,比喻晚归或早出。

“觞”,即酒杯,可作饮酒解。“屠苏”,是元日专饮的多味药酒,古人认为饮此酒可以防病消灾。饮此酒有个规矩,老少不能同时共饮,而是从年幼者依次而来。因为按古人理解,每逢新年,虽然每人都要增寿,但实际上年少者得了一岁,而年长者却失了一岁,所以大家劝年少者先饮,以示祝贺,而让年长者后饮,以避忌讳。

唐人孟浩然写了一首《回家元日》诗,云:“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犹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在大唐盛世,“田家占气候”,自有半年乐,而诗人“无禄尚忧农”的情怀,则更是读书人的高尚品格。

古代元旦有贴春联的习俗。南宋诗人陆游的《已酉元旦》诗:“夜雨解残雪,朝阳开积阴,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斜。”宋伯仁《岁旦》诗:“居间无贺客,早起只如常,桃板随人换,梅花隔岁香。”诗中的“桃符”、“桃板”即指春联。

当然,在古代歌咏“元日”的诗篇中,最著名的当推北宋改革家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为后人传诵不衰。 明代陈献章的《元旦试笔》有如一幅“乐岁图”。诗人在诗中写道:“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清新浓郁的生活气息油然而生。

清代爱国诗人张维屏的《新雷》,虽未用“元旦”、“元日”等词汇,却以元旦为题,写出人们贺岁、迎春的喜悦:“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一代伟人毛泽东,1930年1月写了一首《如梦令·元旦》:“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上山下,风展红旗如画。”欣赏这首词,犹如走入一幅壮阔的风景画,全词淋漓酣畅,清新自然,充满了乐观、昂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942年董必武在重庆写了一首七律《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欣赏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觉得字里行间浸透着诗人对革命事业的一片赤诚。其时抗战维艰,惟有精忠报国,方可期来日乐土安家。诗中所说的“胜利茶”,是当时重庆商店里出售的纸包茶,意在预祝抗日胜利。以新鲜事物为掌故入诗,可见董老对旧体诗的革新意识。

1、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赏析一:

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元日”是阴历正月初一。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到今天。屠苏,指古代春节时喝的用屠苏草或几种草药泡的酒。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这两句是说:在爆竹的响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人们喝着过节的屠苏酒,暖洋洋地感到春天已经来临。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曈曈日”,指由暗转明的朝阳。结尾一句描述转发议论。桃符:指画有神荼、郁垒两个神像或写有这两个神像名字的桃木板,正月初一清晨挂在门上,以求“避邪”。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习俗。“总把新桃换旧符”,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用,这是因为七绝每句字数限制的缘故。意思是:都是用新桃符替换了旧桃符。以桃符的更换揭示出“除旧布新”的主题。

其实,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还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它是以除旧迎新来比喻和歌颂新法的胜利推行。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其中含也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

赏析二: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赏析三

歌颂春节的诗很多。王安石这首抓住放鞭炮、喝屠苏酒、新桃换旧符三件传统习俗来渲染春节祥和欢乐的气氛。这样写,精炼、典型、概括力强。诗中流露出的欢快气氛,与作者开始推行新法、实行改革、希望获得成功的心情是相一致的。现在贴桃符的人少了,多数人把桃符换成了春联,但过年放鞭炮、喝酒的习俗还在民间广为流传达室。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

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是非常悠久的。这首诗也就具有传统美的品格。当然,现在大城市人太多,从空气的清洁和防火等方面考虑,并不提倡鞭炮。

2、除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注释]

1.除夜:即旧历除夕。

2.凄然:凄凉,悲伤。

3.霜鬓:两鬓白如霜。

[释意]

住在客栈里,独对残灯,睡不着觉。不知什么缘故,诗人的心情变得十分凄凉悲伤。在这除夕之夜,想象故乡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而明天又要增加一岁,新添不少白发啊。佳节思亲是常情,历来如此。但除夕之夜,“独不眠”、“转凄然”、“思千里”,还有一层意思:到了明天,就又增加一岁,包含了诗人年复一年老大无成的伤感。

拜年 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元日人人出外拜年,拜年者,并不求其与主人见面贺礼,只是姿态性地投张名帖,表示礼数已到罢了。这一风俗始于宋代,到了明清越演越烈,由于世俗把过年投送名帖作为奉承讨好的手段,所以受到诗人的讥讽,这种过年送的名帖,大概就是我国最早的贺年片吧。

《甲午元旦》(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头上已是是稀疏的白发,大年三十的晚上和家人围坐在火炉边守岁(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 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而无法入睡。(剪烛——蜡烛点的时间长了之后,烛心会变长还会分岔,不剪的话无法看清东西,古代有一种专门用于剪烛的剪子,前面比较的长,不容易烧到手的)蜡烛一点一点的燃烧,这里指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作者也慢慢的喝着酒,仿佛有人在催他喝干这夜酒,这里作者的感情有点消极。将身上的钱分给家里的小辈,让他们去买春钱(春钱,据《闲居录》中记载:"至大改元,妇女首饰皆以金银作作小钱戴之,谓之春钱。"它是古时民间习俗中使用的仿钱形饰物。)——这里我觉得是给的压岁钱。听爆竹声声好像自己的童心仍在,看到更换桃符的人有老有少。四周 鼓角(多在古诗中只战鼓和号角!这里只的是春节时人们敲锣打鼓吧)声不断,梅花也争相开放,待到五更时分人们欢笑着相互拜年!

元旦写给闺蜜的话(三)

元 旦 诗 话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里:“颛帝以孟春三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 “元”有“开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

然而,“元旦”在古代非指公历新年,而是农历正月初一,亦即春节。

从古到今,历代诗人都为元旦抒情作诗,留下不少名篇佳作。

古代元旦宫廷一般都有贺岁之礼,规模宏大而隆重。三国时期曹植《元会诗》中的首章点明宴会的原因和时间:

初步元祚,古日惟良,

乃为嘉会,宴此高堂。

唐朝时期是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期间出现了多首描写元旦的诗歌。初唐四杰卢照邻的《元日述怀》诗曰:

筮仕无仲秩,归耕有外臣。人歌小负酒,花舞大唐春。

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

面对新岁新景,诗人欣然喜气油然而生。

唐朝诗人厉元在京城为官时,看见达官贵人新年尽兴狂欢的热闹情景,即兴做诗一首《元日观潮》:

玉座临新岁,朝盈万国人;火连双阙晓,仗列五门春。

瑞雪销鸳瓦,祥光在日轮;天颜不敢视,称贺拜空频。

全诗语句清新流畅,景物绚丽多彩,淋漓尽致地向读者描绘了一幅典雅

而隆重的宫廷贺年图。

当然,新年之际,那些罪臣流贬者,便也格外伤心。如初唐武则天时代的政治斗争牺牲品宋之问晚年流放,有《新年作》: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可谓在初唐时期难得的好句,没有流放贬谪的切身体验,是写不出来的,但以贾谊贬为长沙傅自比,却是没有人能够认同的。

他与贾谊同样死在贬谪之地,倒是成为宋之问的谶语。不同的是,贾谊郁郁

而死,为天下人所痛哭;而宋之问则是为睿宗皇帝赐死于贬谪之所钦州,为天下人所不齿。

白居易在《七年元日对酒五首》之二中写道:

众老忧添岁,余衰喜入春。年开第七秩,屈指几多人!

在辞旧迎新之际,别的老人都忧伤于时日不多,而他却不惧衰老,开心地迎接新一年的到来,这份从容淡定的胸怀和不惧衰老、昂首挺胸进入新年的豪情不禁让人折服。

诗人高适写过一首《除夜》,写的是古代元旦前夜诗人的感受: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诗人客居他乡,油然而生孤寂的思乡之情。但这一夜“独不眠” 、“转凄然” 、“思千里”,到了明天,就又增加一岁,也包含了诗人年复一年老大无成的伤感。

孟浩然的《回家元日》诗: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犹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这首诗既表达了大唐盛世的老百姓迎春的喜悦心情,也展示出他身为读书人,却心中惦记百姓疾苦的情怀。

唐代另一诗人成文斡写有《元旦》诗:

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

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

“戴星”,即顶着星宿,比喻晚归或早出。 “觞”,即酒杯,可作饮酒解。“屠苏”,是元日专饮的多味药酒,古人认为饮此酒可以防病消灾。饮此酒有个规矩,老少不能同时共饮,而是从年幼者依次而来。因为按古人理解,每逢新年,虽然每人都要增寿,但实际上年少者得了一岁,而年长者却失了一岁,所以大家劝年少者先饮,以示祝贺,而让年长者后饮,以避忌讳。

当然,在古代歌咏“元日”的诗篇中,最著名的大概当推北宋改革家王安石的《元日》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诗中的“桃符”、“桃板”即指春联。短短四句,明丽欢快的语句使得情景交

融,有声有色。通过对元旦新气象的描写,生动地反映出诗人致力于改革的坚定信心。抒写了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

南宋诗人陆游在《已酉元旦》写道:

夜雨解残雪,朝阳开积阴,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斜。

一夜的细雨融化了残雪,太阳放晴,将阴郁一扫而光,在这清新的日子里,把酒写联,辞旧迎新,让人好不惬意。

元代的仇远曾作《和义山元旦诗》:

尘里光阴过客忙,新年何事亦殊乡。

依然北府江山在,从此东风花柳香。

日暝不知天上食,雪飞犹是腊前祥。

岁寒赖有孤高柏,须鬓相看各已苍。

仇远生当乱世,诗中不时流露出对国家兴亡、人事变迁的感叹。

明代陈献章的《元旦试笔》写道:

天上风云庆会时,庙谟争遗草茅知。

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

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

品读全诗,清新浓郁的生活气息油然而生。有如一幅“乐岁图”, 诗人在诗中 将人们欢庆佳节的场景展露在世人面前。

清代爱国诗人张维屏的《新雷》,虽未用“元旦”、“元日”等词汇,却以元旦为题材,写出人们贺岁、迎春的喜悦: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1930年元旦,毛泽东同志长征行军途中,写下了《如梦令·元旦》: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

山上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全词淋漓酣畅,清新自然,充满了乐观、昂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欣赏这首词,犹如走入一幅壮阔的风景画。

1933年元旦,鲁迅先生写了一首《二十二年元旦》诗:

云封高岫护将军,霆击寒村灭下民。

到底不如租界好,打牌声中又新春。

这首诗深刻地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对湘赣地区人民的狂轰滥炸,抨击了上海官僚纸醉金迷的腐化生活。

欣赏,犹如走入一幅壮阔的风景画,全词淋漓酣畅,清新自然,充满了乐观、昂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942年,董必武在重庆写了一首七律《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

欣赏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觉得字里行间浸透着诗人对革命事业的一片赤诚。其时抗战维艰,惟有精忠报国,方可期来日乐土安家。诗中所说的“胜利茶”,是当时重庆商店里出售的纸包茶,意在预祝抗日胜利。以新鲜事物为掌故入诗,可见董老对旧体诗的革新意识。

量小无毒人 2012.12

元旦写给闺蜜的话(四)

元旦写给闺蜜的话(五)

元旦节里话元旦

今天是2009年1月1日,也就是元旦节。这是我们新中国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