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次春节

时间:2021-10-25 22:02:17 节日作文

记一次春节(一)

记春节一件有意义的事

今年春节,我是在老家湖北度过的。与往年的春节比,这次春节显得与众不同。以为有好几年没回老家了,所以在老家过春节让我有一丝兴奋······

春节中有很多事令我难忘,但其中让我觉得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当了一次老师,并且得到“报酬”。

春节里,长辈们都在谈论关与子女的教育问题。我有一个表弟,英语成绩不太好。姑姑说:“你的英语成绩不是很好么,你可以教教他啊!”我心想:“我可没当过老师,万一教错了怎么办?”于是,我就对姑姑说:“不行不行,我害怕教得不到位······”

这时,站在一旁的爸爸说:“教别人是在考验你自己学得是否扎实,如果你没信心,就说明你在学校还没学好!”

我一听:“这是在将我的军!真是天降大任与斯也!”便说:“可以啊,我相信我能把他的英语教好的!”

第二天,我早早的就起床了,把我的弟弟从床上拽起来,说:“一日之计在于晨,快起床!早读时学英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弟弟迷迷糊糊地地从床上爬起来,和我一起大声朗读课文。在和弟弟朗读的同时,我还不停地纠正他的发音,嘴型,让他说标准的英语! 下面,该考验他的基础的时候了!我拿起课本,给他听写单词,没想到它的基础功很差,我听写的词他大部分都错了。学了一会后,他开始烦躁了,对学英语有抵触情绪了。我说:“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你不是将来想出国么,那就必须要把英语学好。你现在刚上初一,

亡羊补牢,未为晚也。要是现在不把英语学好,将来想把差的补上,已经很难了。你要出国,也只能在国外当哑巴了,学不到什么东西。”弟弟也意识到了不学好英语的严重性,就没有了烦躁的情绪,在我的指导下,认认真真的学期了英语。

连续学了几天后,我决定来一个小测试。出了一张卷子给他做。结果然我很满意,他有了很大的进步,我的“丰功伟绩”,也得到了长辈们的赞扬,“工资”也理所应当的提高了。

这次我当了一次小老师后,不仅学有所用,还巩固了我学的知识,还深深的体会到了当老师的辛苦。真是一举三得啊!

记一次春节(二)

2016年回家记

又一次硬着头皮逃回家中,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对这个早已经不想回的家一次又一次的踹怀着希望。或许是因为自己已经足够的失败,或许因为残酷的现实把我们折磨的面目全非,又或许是因为终于发现了父母的温柔,心存感动,所以回家。不管自己给自己找过多少个回家的理由,始终我们只是简单的想回家而已。

从我们呱呱坠地时父母细心呵护,到那个被谁抢去了布娃娃就哭着闹着的撕心,再到被那个谁欺负了般的委屈。我们早已不是那个只会哭得小孩了。

“今年你不仅在外面没赚到一分钱,还向家里借了几千块,你说你...”,“孩子还小,吃饱就好,我们还年轻,还能奋斗好些年头...”“哥,你答应给我买的iphone6S呢?”“今年回家怎么又是你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儿子都好几岁了,”“就他这穷娃子,么一丁点儿志气,哪个女娃子愿意跟他这个痞娃,”“哪有你说话的份?你妹子一年都给家里好几万哩!”“那谁谁,比你小一岁,现在刚买了十几万的新车了,家里房子都装修的好好的了,就等媳妇进家门了...”

瞧瞧,大家是有多少恨,你说吧,本来在外面穷苦了一年半载,想回家图个清静,一进门就问你赚了多少钱?回家有没有买礼物?你没赚到一分钱,就没说话的权利,连你的妹妹都借此对你表示不满。心里很憋屈吧,是啊,那就哭出来呗!我哭了不被邻居家人笑话死了。我才不哭呢。

“喂,败家子,吃饭了...”,妹妹掀开我被窝对着我耳朵说。

“哦,知道了知道了,别人都欺负我呢,怎么你也跟别人一伙了?我可是你哥哥哎,我白疼你了,是不?iPhone6s还打算要不?”我很无奈。

“不要了也好,我怎么忍心用哥哥吃饭的钱换来的破手机,我自己有手,明年大不了少给家里些钱,也比较多。”妹妹带些讽刺的瞅了瞅我。

“呵,我妹子长大了额,会心疼人了额,过来,答应你的手机给你买了,我回家可是坐火车回来的,动车几小时就到家了,看哥待你多好。”我摇摇头。

说来说去,还是我错了,不管你心里有多大的委屈与不满,不管你对未来的有多高的追求,都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向前。这一年中,有失有得,一切都在自己的心中。不管对生活有多大的不满,都有静下心来,认真去思考,一次又一次的重头再来吧!

2016年2月3日

记一次春节(三)

春节随记

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过年的气氛也越来越浓了。走在大街小巷,到处张灯结彩,欢歌笑语,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

开开心心购礼物

快过年了,大家走街串巷,忙着办年货。街上车辆川流不息,商店里货物琳琅满目,人流如潮,我和妈妈来到天虹百货购买年货。在店里,妈妈精心挑选过年的新衣,我在一旁笑嘻嘻地作参谋。妈妈穿上我为她选的新衣,陪我去买了零食和玩具商店里很热闹,人来人往。瞧,这边老人们正在挑选香喷喷的腊肉,那边小伙伴们正在挑选进口的饮料、巧克力„„

欢欢喜喜贴春联

写春联可是我的拿手好戏,我打开精心挑选的红纸,摆开架势,提起毛笔在纸上龙飞凤舞地写起来:和顺门第增百福,合家欢乐纳千祥。一年四季行好运,八方财宝进家门。然后,我又写了一个大大的“福”字贴在我们家门口,这就意味着“福到,福到,福快到”的好彩头呢。

高高兴兴拜大年

“恭喜发财!”一阵阵清爽的问候声传入耳中,原来是路上走亲访友的熟人互致问候。而伙伴们则是跑东家串西家。“跟你拜个年!”手中的压岁钱也多了起来,甚至手中还会拿到一大把零食。女孩子们凑在一起说着悄悄话,男孩子们则在一起高谈阔论,大人们则在一起聊聊家常,老人们则在儿女们的陪同下看着电视节目,精彩的节目总是热的老人们会心地笑不停。

过新年,喜洋洋,家庭大团圆,每个人都春风满面,每个人都嘴角流油„„

六(3)班 姚馨怡

记一次春节(四)

我记忆中的春节

春节是中国人特有的传统节日,象征着新春的开始,代表着团圆,是中国人最重视、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我记得小时候,一到过年,大人小孩都露出幸福的笑容,春节味很浓。但随着岁月的消逝,春节味道似乎越来越淡了。

记得小时候,只要快过年了,家里大人们就开始忙活了。甚至从腊八开始,只要吃过腊八粥,大人们就要为过年做准备了。淘麦子,打面(即把麦子磨成面粉)为蒸馒头做准备。买菜如:大葱、萝卜、白菜、粉条、等等。最主要的是每家都要买上几十斤的猪肉,因为平常人们是不舍得吃肉的,所以过年了要过过肉瘾。总之,不管在忙什么大人们就是没停过,而且每次逢集必去。每次去必要买东西,称之为“办年货”。 差不多腊月二十以后,人们就开始蒸馒头、炸丸子等为过年准备了。小时候,邻居之间都会互相帮忙,也有几家和在一起蒸馒头、炸东西的。因为每家都要蒸好多馒头、炸好几样吃食,所以邻里之间帮来帮去直到腊月二十九才能忙完。我最喜欢家里蒸馒头的时候了。奶奶、婶婶及邻居在我家要忙碌一整天。早上她们要和面,以保证面能发酵。看着好几盆的面团由小变大、由瘦变肥,真有一种难以言表的喜悦。中午她们还要再翻动一下面,以利于发酵。午饭过后她们就要开始做馒头了。她们有人分面团、有人整形、有人包馅„„忙的不亦乐乎。而我们小孩子就在旁边捣乱,争着要面团,有时还会挨训的。看着一个个饱满的包子被整齐的放在篦子上、一个个圆圆的馒头像一排排士兵笔直的站立在案板上。还有枣馍、口袋馍、油灯馍、大馍„„不过我最喜欢的是油灯馍,蒸熟后,在里面倒入一些香油,用一根棉线,用火就可以点着了,就像油灯一样闪着耀眼的红光。等香油熬完灯灭了,就可以吃香喷喷的油灯馍了。我们小孩子会比谁的“油灯”亮的最久,谁的最香、最好吃。那是我们过年常玩的游戏,也是蒸馒头时我们最期待出锅的馍。妇女们忙着做各种馍,男人们要一直待在厨房烧锅,蒸熟一笼笼的馒头。小孩们则各人手拿一个馍,一边玩耍一边吃。我记得那时我们打赌看谁吃得最多,结果我吃了六个包子加馒头、堂弟竟然吃了七个,小妹也吃了五个,邻居家的小男孩也吃了七个。我们是从中午吃到晚上且一边玩一边吃所以才能吃那么多的。直到晚上各种馒头才算蒸完。大人们也都累了一整天。

接下来就是炸各种东西了,有:馓子、丸子、油果子、油条、麻叶„„这也要几家人的帮忙,也要忙活一整天。我们小孩子只可以吃,是不准待在厨房的。因为大人们怕小孩子乱说话,如说“少了”,大人就认为说“油”了很多,认为是不吉利的。诸如此类的话是最忌讳的。所以最好的法子是不让小孩子待在厨房。

贴春联也是很受人们重视的。那时候还没有卖印刷的春联的,所以每家每户贴的多是自家手写的,也有找写字好的代替的。那时我家的春联都是爸爸写。尽管我爸只上过小学,但他写的字还是很好看的。大概是怕字太难看贴出去被人笑话,才刻意练习的吧。我当时看爸爸写,就想我也要好好练字,等我大了我就可以写春联了。可以让来拜年的人都看看我的“好字”,那时我会听到父母说那时谁谁写的,然后邻居们夸奖一番,而

我躲在一边偷偷的乐。一般,都是二十九写春联,年三十早上贴春联。吃过午饭是不允许再贴的,因为只有家里有人去世了才在下午贴一种纯色的纸,有紫色的、白色的、绿色的等。好像每年贴的不一样,要贴满三年,即亲人去世后三年,才能换上大红的春联,这个我不太懂。

年初一,人们会起得很早。小孩子也是兴奋的睡不着,外面还是一片漆黑呢,小孩就到处跑着拜年了。拜年,那可是真真实实的磕头。有的大人会逗小孩子说:磕得不响不算。于是童真的孩子们牟足了劲磕一个响响的头,大人这时又会心疼了。慌忙拉起孩子往他们兜里装瓜子、花生糖果等好吃的,最主要的是压岁钱。孩子们会一家家的拜年,摸着渐渐鼓起来的口袋,数着兜里渐渐加厚的钱,甭提多高兴了。

而现如今呢?春节味变得越来越淡了,有时都过完年了还感觉年还没过呢。馒头不蒸了、馓子不炸了、春联不写了„„若要问这怎么过年呢,一个字“卖”。钱多了,人懒了。年初一,也不起早了,拜年也不磕头了,问为什么会这样呢,说那已经out了。春节味淡了,人情味也渐渐淡了。

我还是喜欢小时候的春节,忙碌的春节,充满节日味道的春节。我记忆中的春节还是那么美、那么吸引我。

记一次春节(五)

我的春节记忆

春节,是农历的正月初一,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历史悠久。

百年来,人们把过年的庆祝活动变得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

过年前的半个月到前十天,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酒烟酒糖茶等大大小小的年货节前十天左右,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从年前半个月到年后半个月,看到的都是家家户户忙碌的身影,热闹的场面。 往年春节,我都是在姥姥家度过的,不知不觉,已经十多年了,今年例外,比起姥姥家所在的农村,城里的年少了一些“年味儿”

和我一起看看在姥姥家过的年吧:

三十的上午,我的妈妈,舅妈,小姨就在厨房里忙开了。通常,这顿年夜饭吃的比较早。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满桌的饭菜一定少不了鱼,它预示着“年年有余”。生菜呢,则是谐音“生财”的意思。吃到兴头,全家人一起站起来,举起手中的酒杯说着祝福的话,说着新年的愿望。"姐,祝你生活幸福,越来越漂亮“”哥,祝你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妈,祝你身体健康,幸福长寿“”儿子,学习进步,快乐成长“......

祝福的话源源不断,笑声此起彼伏,幸福飘荡在我们的身边。

照民间习俗,除夕夜要放鞭炮、吃饺子,辞旧迎新,寓意“交子”。后来,人们把“交子”时吃的这种食物,叫做”饺子“。这不,刚吃完年夜饭,家里人就忙着包饺子了!每当这时,我总会上前帮忙,我可是个心灵手巧的女生呢。

饺子包完后,就先放在一旁,全家人坐在屋子里,看《春节联欢晚会》,边看边聊天,其乐融融。

还有十分钟,新年就要来了,饺子也出锅了,热气腾腾的。倒计时开始,”五,四,三,二,一“。新年好。随着倒计时的结束,外面的鞭炮也响起来了,礼花把天空装点得绚丽夺目,大家举杯庆祝新年的到来。

大年初一,每个人起得都很早,先是家里人互相拜年,然后开始吃饭。家里有老人的,就可以少走动了,不时就会有人来串门拜年(在农村,亲戚朋友多)。妈妈都会个我介绍,但人太多,这么多年也没记熟。收压岁钱个时候,少不了先说几句祝福的话,然后再客套两句,但无论说多说少压岁钱都会收到,但最后进了谁的腰包,不说也都知道。

正月的的这几天都是串门的日子,到了初七就开始上班了,到了十五,我们再次小聚一下,在那之后,团聚的时光也就告一段落了。

隋鑫

丹东五中 七年三班 联系电话:13304952875 电子邮箱 13304952875@163.com

记一次春节(六)

描写春节的段落:春节随记

2008年春节到了,大街小巷人流如潮,辛勤劳动一年的人们,纷纷走出家门,享受节日的闲暇,男女老少个个脸上都洋溢着欢快的笑容。

大街上的颜色也比平时鲜艳多了。只见彩旗飘扬,各色商家标语、条幅迎风招展。商场门口挂着一只只大红灯笼,看一眼就让人心里暖和。描写春节的段落:春节随记描写春节的段落:春节随记。湛蓝的天空中,一只只彩色气球在阳光的照耀下艳丽夺目。微风拂过,大小气球迎风起舞,又仿佛在向路人点头致意。

商场里欢快嬉闹的场面透过明亮的玻璃门窗,射入路人的眼里,使人不由自主地随着彩色的人流,汇入其中。描写春节的段落:春节随记

春节的家中也不同平日,门上要贴"福"字,吃饭要放鞭炮,晚上要放焰火,还要看春节晚会。吃饭的人也比平日多了,爸爸妈妈、叔叔阿姨、爷爷奶奶都聚在一起。桌上的菜也比以前丰顺多了,鸡鸭鱼肉、山珍海味都有。描写春节的段落:春节随记好词好句好段-一句话-名言警句-格言-成语-伤感句子-优美诗句-唯美句子。吃好了饭,大家在一起谈天说地,聊聊天,喝喝茶,说说话。

春节真热闹呀,我真想天天过春节。

记一次春节(七)

《博士春节返乡记》 王磊光

“有故乡的人回到故乡,没有故乡的人走向远方。”我很庆

幸我有故乡,可以随时回去,尤其可以回家乡过年。因为我的根

在那里,我的亲人在那里,我的生活经验和记忆在那里。

我的家乡在湖北的大别山区,L县。我导师王晓明教授在

2004年写过一篇著名的文章《L县见闻》,写的就是这个地方。王老师以我家乡为对象,揭示了当时农村的破产状况,人的精神的颓败,以及乡村文明的没落。我家所在的那个村子,是一个东西两座大山夹住的狭长谷地。一个村子由十来个“塆子”组成,一个塆子有几十户人家,我家那里叫王家塆。

直到现在,我每到一个地方,凡是碰见两山相夹或两排高大的建筑物相夹,我的第一意识就是,这两座山或两排建筑物,一个在东,一个在西,所以我在外面经常迷路,尤其在城市里。上海7号线有两个靠得比较近的站:“长寿路”和“常熟路”。我好几次下错站,以致现在每到这两个站就紧张,怕弄错了。为什么呢?因为在我家乡的方言里,“长寿”和“常熟”是完全一样的读法。人要靠语言来思维,这个事情让我意识到:对有家乡的人来说,是用方言来思维的。

我有一个初中同学群,群里90%的同学只读到初中就出去打工。经过十七八年的积累,很多同学在城市里有房有车,有的还有了自己的事业。平时在群里,他们交流的最多的是工作问题,车子问题等,言谈中总少不了炫耀。

但有一次,有个同学忽然在群里说,他已经三年没回家过年了,另一个同学紧跟着说,他五年没回家了,接着很多人说起回家的情况。有一个说:不管怎么样,今年过年一定要回一次家!另一个说:如果能在家乡找一个两千块钱的工作,就回去算了。还有一个说:能找个一千块的工作,我这边什么都不要,也愿意回家。 我有一个从小学到初中的同学,已经十年没有回家。有一天他在qq里突然对我说,我的父母是很好的人,因为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他去我家玩,我爸妈用腊肉下面给他吃。这都是陈芝麻烂谷子的小事,他还记得,其实我知道,这是因为他太想家了。

上海大学文化研究系有位老师主持来沪青年工人的社会调查,最近在访谈工人。有一个打工者说:我真希望邓小平没有搞改革开放,我也愿意日子苦些,因为这样我就可以每天跟父母和孩子在一起。

回家过年,其实是没有道理可讲的一件事。套用贾平凹的话来说:家乡对我们的影响,就像乌鸡的乌,

那是乌到了骨头里面。

回家的交通

十多年前我上本科的时候,从大西北到武汉,坐的是那

种编码没有字母只有四个数字的绿皮火车,22小时,通常要

晚点两三个小时。西北往武汉的路线,不是人流最多的,但

春运那个挤啊,大大超出了今天90后的想象。好在那个时

候,学生一般都可以提前集体订票,买得到座位。而站着回

家的,几乎全都是农民工。每次上车的时候,无论有票的还是没票的,都一窝蜂往车上挤。

我对过年回家的第一印象就是:我背着一个包,提着一个包,与同学一起,从第一节车厢狂奔到第十几节车厢,然后被后面的人推着挤上了车。上车后一分钟,车就开动了。我记得火车广播里号召大家发扬风格,让站着的乘客挤一挤。大家真的很友好,四个人的坐位,挤了五六个。火车过道里人贴着人,想蹲下来都没有办法,连厕所里也挤着好几个人。

男乘客还可以想办法,可苦了女乘客。记得有一次我身边坐着一个在西安读书的大学生,他要小便,就脱下外套让我给他挡住身体,想把尿撒在矿泉瓶里,但他很紧张,用了十几分钟才勉强撒出来。我还记得有一次身旁坐着一个从西北打工回家的河南妇女,尽管有位子,但她实在太困,太想睡觉了,就把位子让给别人坐,自己钻到座位底下睡觉去了。

应该要肯定,我们国家这十年间的铁路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铁路线路的增加,尤其是动车和高铁的开通,极大缓解了交通压力。火车站、火车上,起码不会像过去那么拥挤了。

过年回家那种路途的遥远、时间的漫长、竞争的激烈、拥塞以及不安全感,让我对“男儿有志在四方”的观念产生了极大厌倦。所以,本科毕业时,我找工作坚决要回到湖北。后来我就在家乡隔壁的县城一中当老师。自2004年到2011年来上海读研之前,我再也没有遭受春节回家难的痛苦。尽管从隔壁县回家的汽车在过年时依然被塞得满满的,但毕竟只有两个多小时,实在挤不下,还可以花两百多块钱请出租。我在上海读研的这几年,其实也没有遭受回家难的痛苦,因为上海到武汉的高铁和动车很多,普通车也有几趟,买票很方便。

今天各位出行,如果坐火车,不是高铁就是动车吧?但是,不

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那种速度慢、见站停的普通列车是否还有

存在的必要

?

大家有没有想过:到底是谁在乘坐普通列车?

我想大家肯定一下子就能给出答案:除非没有其他更好的交通工具,学生不会坐,城市人不会坐,主要是那些底层的老百姓,比如农民、农民工在坐。

去年暑假和寒假回家,我特意选择坐慢车,16个多小时的硬座。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