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颂刘家峡的散文

时间:2021-10-25 21:52:23 节日作文

歌颂刘家峡的散文(一)

黄河之水天上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声情并茂的朗诵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2、提高学生观察感受生活的能力,学习作者不断变换视角,从不同角度描写黄河的写法。

3、通过朗读和品读,体会黄河磅礴的气势和哺育中华民族的奉献精神,体会作者对母亲河的感受。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深厚感情。 教学重点:多角度多视点的观察、感受和描写

教学难点:如何将博大的事物写的细致传神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阅读法(朗读); 对话法(问答、讨论); 研究法 (问题解决式、课题探究式);情境教学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感受黄河:因为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很开心,所以老师特意带来一首歌,同学们想欣赏吗?(出示歌曲《黄河黄》)好听吗?谁能告诉老师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对,这首歌歌颂的是黄河。

了解黄河(出示关于黄河的起源流向图片:黄河,中国第二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9个省(自治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总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全长5464公里在中国北方 蜿蜒流动从高空俯瞰,它恰似一个巨大的“几”字,隐隐就是我们民族那独一无二的图腾)

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中华大地,用它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历史上,多少文人墨客为其倾倒——诗仙李白的一首《将进酒》中这样写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气势感动着亿万华夏子孙,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刘白羽的散文《黄河之水天上来》体会它的恢弘气势(板书课题,齐读)

二、基础知识

1、走进作者:

刘白羽,北京人,现代作家1936年在《文学》月刊上发表短篇小说《冰天》开始走上文学道路发表了《日出》《长江三月》等大量散文通讯晚年笔耕不辍,有长篇报告文学《大海》,小说《第二个太阳》《风风雨雨太平洋》,回忆录《心灵的历程》

2、基础擂台:

生字我来读:滂沱 狂飙 万仞 璎珞 骤雨 静谧 巉岩等

词语我解释:狂飙 滂 沱 惊涛骇浪 巉岩等

三、快速浏览,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作者几次看到黄河,分别是在什么地方看到的?

出示:(小提示)完成句子的补充。

①不过,说实在话,( )令我失望。

②第一次给我的印象特别深,那是40年前了,我从( )眺望黄河… …。 ③就在离开兰州不远的( ),黄河向我展示了雄伟壮观的景象。 ④我却没有料到,我真正一览黄河雄伟神姿,是在( )的飞机上。

四、精读课文

1、(出示图片)

你想怎样描绘这种景象?一个词、一句话都可以。(汹涌澎湃、一泻千里、浩浩荡荡))

2、这是黄河从刘家峡水电站的溢洪道口喷射而出、一泻千里的情景,那现代著名散文家刘白羽是如何用语言来描述的呢?想不想读一读?

出示段落:(我下车转身一看……整个黄河为白烟云雾所笼罩。)

3、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段话,哪些词语或是句子让你感受到黄河水的气势,你就多读几遍,读出你的感受

学生交流:(相机出示句子)

A、远望

(1)如乌云乱卷,如怒火,如狂飙。(你从这个比喻句中感受到黄河的气势,具体说说,是哪个词哪个字让你有这种感受?

(2)带着这种感受,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这是作者刚下车,远望黄河时所看到的景象。关于这段话,还有哪些词或句子让你感受到黄河的气势?

(3)喷射(翻腾)这个词你读得特别好,不光读出了黄河水的气势,还读出了黄河水那种快而猛的动态美。作者这里就是抓住了黄河动态的特点,写出了黄河的气势。大家也来试着读读这些句子,好好体会描写黄河水动态的词语,读出那种气势和速度来。(学生练读)

(4)谁来读读试试?(一生读)(评价:读得多有气势呀)

(5)这位同学读到的句子里,也有对黄河水的比喻,你找到了吗?你给大家读读。

(6)你觉得这是对黄河水什么的描写?(顔色)

总结过渡:是的,作者远望黄河,抓住黄河水形状顔色的特点,写出了它的气势。接着,作者仰望黄河、俯视黄河,又感受到黄河怎样的气势呢?你想

给大家读读哪句话或是哪个词?

B、仰望

(1)你从哪里感受到黄河水的气势?(轰鸣,千万惊雷翻滚沸腾的轰鸣)

(2)你能读出这种轰鸣的气势吗?(指名读,齐读)

C、俯视:仰望黄河,我们从这千万惊雷翻滚沸腾的轰鸣中感受到黄河的气势。那俯视黄河,哪个词或是句子让你感受到黄河的气势?如果说这段当中有两个词最能概括此时黄河的气势,你认为是哪两个词?请你读读这两个词,读出黄河的气势。把对这两个词语的理解放到句子里,我们再来读一读(齐读)此时,黄河水浩浩荡荡,向着远方的大海奔涌而去,如何读出这种越来越远的感觉?谁来试试:远去,远去,再远去。

4、黄河的气势感染了同学们,同学们的朗读也感染了老师,就让我们一起合作来读读这黄河的气势吧。

师读:我看到的是什么?

生接:如乌云乱卷…………

师读:我再举首仰望,只见

生接:陡岩壁立……

师读:我到坝顶俯视,才看清

生读:黄河有如……

齐读:远去,远去,再远去。……

小结:“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的这种气势令人震惊。作者从不同的角度远望黄河、仰望黄河、俯视黄河,运用一连串的比喻,有形、有色、有声,让我们似乎亲眼看到黄河水从刘家峡水电站喷涌而出的情景。

5、然而在作者从乌鲁木齐返回北京飞机上,又一次看到了黄河,这次看到的是什么样的黄河呢?他又有什么感受呢?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

(2)作者在飞机上看到了什么?

(3)作者在飞机上看到的黄河是什么样子的?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

(4)看到这样神奇的黄河,作者有什么感受?找出来读一读。

(5)黄河的雄姿令我震撼,惊讶,此时,我不禁要唱一曲赞歌来表达内心的激情?这会是一首什么样的歌呢?(出示相关句子)

6、梳理学习成果,填写学具表附件一的三、四列。其中第三列可摘抄关键的词语和句子,第四列概括作者的感受。

五、美读课文,体会情感。

1、你觉得本文写的最精彩的地方是哪儿?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读

出气势,读出感情,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2、作者为什么要用“黄河之水天上来”这句诗做文章题目呢?

本文的题目表现出了文章的基调:大气磅礴,气概豪迈雄壮。

3、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散文都离不开借景抒情,那么本文借对黄河的描绘,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黄河颂)教会学生用不同方式表达情感。

六、品有所获

比喻拟人,形象可感;

排比句式,工整顺畅;

多种角度,立体全面;

调动感官,身临其间

七、质疑问难:

本文为什么以“黄河之水天上来”为题?因为黄河源头在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上海拔4500米的约古总列盆地,海拔很高, 古时候,人们无从得知黄河的真实发源地,只知道是在很远很高的地方,故李白用夸张的手法形容就是黄河之水天上来。

八、盛赞黄河:作者心中飞出的是一首什么样的歌呢?仅仅是在歌颂黄河吗?他在歌颂谁呢?这就是本文的神韵所在。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散文都离不开借景抒情,那么本文借对黄河的描绘,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板书:赞美祖国)

——对黄河的崇敬和赞美,对大自然、祖国和人民的崇敬和赞美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黄河的赞美。

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

远古时代,黄河用它甘甜的乳汁养育了中华民族;

战火纷飞,黄河以她宽广的臂膀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和平盛世,黄河那百折不挠的精神,更是鼓舞着我们的祖国和人民奋勇向前! 等等

九、总结

看啊!黄河波涛滚滚,浩浩荡荡,犹如一条巨龙横在中原大地上。“黄河之水天上来”,那黄色的水雾,真是只应天上有啊。听啊!黄河日夜不停的咆哮着。它的隆隆轰鸣震耳欲聋,气吞山河之势暴露无遗,犹如千万条巨龙缠绕厮咬,挟雷裹电,咆哮翻滚,齐刷刷地跌下万丈深渊„„有时又好比千万根桩在振击地面,发出排山倒海的巨响,声声都显示着自己气势磅礴„„亲爱的黄河,我爱你源远流长灿烂的历史文化,我爱你风光旖旎壮丽的风景,我爱你博大精深的文明,我爱你巍峨雄伟的磅礴气势。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对于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讲,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文明

的发源地,是我们中国人共同的母亲!我们要一定要保卫我们的母亲,保卫祖国,保卫黄河。播放《保卫黄河》,让这歌声气贯长虹,飞越九天。

歌颂刘家峡的散文(二)

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