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年来的成长

时间:2021-10-25 18:52:22 节日作文

作文:一年来的成长(一)

新教师一年成长规划

规划时间:2011.09-2012.07

一、自身问题分析

从一名学生转变为一名新教师,经过三周的培训直接上讲台上课,在上第一节课之前有太多的不安,因为自己专业知识学的不精、没有教学经验并且学生气很重。曾经为了上第一节课之前准备了好多天的时间,因为第一节课很重要,可以看出这个老师的性格特点,所以看了好多遍课本复习专业知识,上网查了好多关于“怎样上好技校生的第一节课”的资料。在上第一节课之前都是紧张烦恼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到开始上第一次课堂的紧张到正常发挥,经历几次课和听了其他几个老师的听课及几位师兄师姐的建议后开始正式进入到状态。

现在能基本把教学要求的内容全部准确无误的讲出来之外,但是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子举的很少,好多同学没有认真听课。此外在管理学生方面也有很多不足也导致课堂上出了一些问题。

作为一名新的实习教师,一名正需要不断学习的新人,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自己要成为一名主动学习者,做学习型的教师,不断学习知识,不断学习教学经验和学生的管理方法!才能使自己能适应学校的发展需要。

二、具体成长规划

1.由于自己知识不精,深度不够,实践比较少。所以在理论知识方面要树立终身的学习的观念,抓紧分分秒秒学习充电,使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内需,通过学习提升师德修养,丰富知识结构,增强理论底蕴。在上课之前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教学大纲)、钻研教材、上网收集最前沿最新的相关资料!提高讲课内容的知识深度和通过举例子来说明让学生更好的理解。

2.每次上课前都必须认真备课、备好每次教案,并及时向指导老师请教,最后才能够应付学生的一切问题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能解决实际中的问题,把理论应用到实际当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教学经验方面有很多的不足,多听听指导老师的课,认真做好听课记录,评课意见,并积极与其他的听课老师交流听课体会,并听取他们的意见及建议。此外还要积极参加教学教研活动,积极相互交流上课经验,在交流中感悟,在交流中提高,在交流中成长。以打造效率课堂,生动课堂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努力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教学之路。

4.对于学生课堂的管理方面也存在很多欠缺,应该向指导教师、老教师学习学生上课时的管理,不能太严也不能太放纵。课后多与学生聊聊,多了解他们的学习心态和生活中的事,与学生相处好了他们才会喜欢老师,才会愿意上你的课,才会喜欢上你的课,最后上课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每次上课后都应该做一下反思,在自己的实践中总结自己上了

这节课的中的成功的地方和不好地方,成功的地方保持,不好的地方应该反思是什么问题导致的,向指导教师请教并探索找出改进的方法,这样才能不断完善不断进步以提高自己上课的效率和教学质量。在这样不断探求、感悟、反思,才能使自己向研究型、开拓型、全能型的教师靠拢。

三、小结

希望通过这个计划,使我可以进一步巩固好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加热爱教育工作,以应对复杂的教育实际的需要,以更直接的方式掌握中职生教育教学常规及课堂教学基本功,熟悉所教学科的教材,在教育教学水平提高的路上少走弯路,让自己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习惯,帮助我快速健康成长。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的我,会脚踏实地地从本职岗位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任何一项事业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从点滴小事做起。教育事业尤其如此,在工作中我们难免都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但是我都会尽量努力的去克服,遇到克服不了的困难会主动向指导教师寻求帮助。只要勤奋、踏踏实实工作,我会在教育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找到自己的快乐。并努力争取做一位学生爱戴的老师。

作文:一年来的成长(二)

《那一年我们的成长故事》我们成长的过程中都有许许多多的成长故事,有快乐,有伤心,有痛苦,也有有趣的,我们的世界都有酸,甜,苦,辣,咸。接下来介绍的是我的成长故事!记得我6岁那年,我妈妈就要我学会扫地,洗碗。我努力的在学,可总是学不会,妈妈说:“孩子,不要气馁,你会学会的!”我就对妈妈说:“恩,妈妈,我会努力去学的!”终于有一天,我学会了扫地和洗碗,妈妈看到了,就说:“孩子你看,这世界上没有学不会东西,只要你认真去学,总有一天就会学会的!”我记住了妈妈说的话,一直都没有忘记。第二天早上,妈妈起的很早,我还在睡,妈妈不忍心吵醒我,就去给我买早餐,妈妈出去了不久,我就醒来了,等妈妈回来的时候,我就刚好要出去,因为我要去我的好朋友那里学手工,我们约好了的。我去了好朋友家不一会儿,就回家了,因为我知道,妈妈一定在家等我,想着想着,我急忙跑回家找妈妈,别让她太担心!我回到了家,赶紧睡午觉,我也叫了妈妈一起睡午觉,然后一直睡到了下午,我好喜欢!这就是我的成长故事,觉得好的话,就赞一下哦!四年级:黄莉

作文:一年来的成长(三)

作文:一年来的成长(四)

在写作中成长

——浅谈高一记叙文写作流程的指导

北京延庆一中 陈金华

从学生刚刚升入高中时的作文看,最让人不安的是在作文中看不到学生的心灵。其它一些写作上的通病,如审题不到位、描写不具体、思路混乱这还在其次。我认为就记叙文写作而言,无论是写景、状物、还是写人、记事,关键还是让学生从少年阶段进入青年阶段,从对生活的观察中,对社会、对人生、对历史的思考中,引导学生在作文里说真话,写出自己真诚的体验。

在《语文课程指导意见》中说写作的过程,就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这就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耳朵来倾听,用自己的大脑来思考,用自己的心灵来感悟,“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的精神”,作文的过程,就是学生成长的过程,就是反思自己生活的过程,就是领悟人生哲理的过程。

回顾近一年的作文教学实践,我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引领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阅读中感悟、并在积累中整合,让写作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浑然一体,让写作与学生的阅读生活浑然一体,这也就是课标所强调的欲“为文”先“为”人。

首先,要指导学生捕捉生活中感人的一瞬间,进行片断写作,在写中正确地认识生活,真诚地反思生活,这是学生写好记叙文的根基。

在《语文课程指导意见》中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培养健康的写作心态、良好的写作状态和在写作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避免为文造情,说空话套话。但长期以来,不少学生的作文是在背和编中度过的,背别人的作文,编虚假的故事,以制造感动、制造崇高,一些学生笔下的感动常常让读者肉麻,这就是为了让别人感动,而刻意地去制造的结果。高一学生中有这种毛病的不在少数。而原因正是由于平时感情粗糙麻木,再加之任性自私,所有关爱他的人都是应该的,而他们自己生长的蜜罐中觉得甜也是苦,哪有什么感动可言呢?要作文了,只好编生活“传奇”了。

如在写“感动”的片断时,学生就写了这样的情节:

周六回家,妈爸特意给我做饺子吃,而有胃病的爸爸却执意要吃米饭,于是他就热泪盈眶了。而老师再问他家的经济状况时,却说家中并不困难。

初三了,她感冒了。爸爸早上送她去医院输液,再回去给她做中午饭。爸爸再来医院接她时,就晚了,她就在医院的楼道里走来走去的发脾气。但爸爸很宽容,于是就又感动了,热泪盈眶了。

冬天,妈妈却要在院子里为我洗校服,手冻得红红的。于是就又感动了,又热泪盈眶了。

初三练兵学校开家长会,妈给我拿了坐垫,我却死活不要,妈就又返回家为我拿报纸,我还嫌她太慢,要迟到了。但看着她那气喘吁吁的样子,自己就又感动得热泪盈眶了。

在这样的情节中,学生感动不已,父母就既伟大又崇高。

而细问学生,生活中真的会是这样吗?不是这样的,用了夸张的手法编的。 是这样的,但那是他们过于任性,父母过于溺爱。而作为高一的学生却不能反思这样的生活、认识这样的生活,也意识不到自己和父母的错,自己还在继续地任性下去,父母也还在一味地溺爱下去,乃至于让孩子滋长出更多的骄横。这也是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缺失,孩子不能健康地成长,自然也就难以写好的记叙文。用自己的幼稚任性、父母过分宠爱来描绘出满眼的泪光,满心的伟大崇高就诞生了。为此,我上了“用爱来捕捉生活的瞬间”的作文指导课,还上了“为感动会诊”的作文指导课。指导学生不要把自己一味的低幼化,把父母矮弱化。自然真实的还原生活的本真,在对生活细心的观察和感悟中体会感动,反省自我,提高认知水平。并指导学生在节日中,在日常生活琐事中,体会爱,并施予爱。如我们师生共同交流过如何为妈妈过三八节、给爷爷奶奶过重阳、过母亲、父亲节、过感恩节;怎样过自己的生日,是否记住了家人的生日等话题。在父母的唠叨中,在爷爷奶奶的牵挂中体会爱、感受爱,并学着“唠叨”那些天天叮嘱自己的人,一句话,一杯茶,一个眼神就是你的孝心。“细腻产生伟大”“细微之处涌动真情”。我也把自己的生活感受告诉学生,如在我老父亲63岁时,我才想到为他过第一个生日,今天想来都是一件不能原谅的事。再与学生一起背《论语》中的句子:“父母之年不可不知矣,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当然,在今天我们则要有自己新的理解:每次你有事不能按时回家,要想着告之他

们,以免让他们牵挂。引导学生能够细心地观察生活,真诚地品味生活,才能让自己的作文平淡而不平庸,自然而不生硬,情节的发展既在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以自己对生活真诚的解读,为读者带来的心灵上的共鸣。从一定意义上说,学生的人品决定了学生的文品,只有人品升格了,文章才能升格。

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从生活中具体指导学生该如何观察,如何培养自己丰富细腻的情感,用一颗仁爱之心来医治情感的粗糙和麻木,在感悟爱中回报爱,使自己的心灵日渐丰厚和饱满,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在完善学生的人格中提升他们的人生品味。一年来我们师生已经共同诵读了近一百句的《论语》名句,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为作人打下艰实的基础。这也是新课改的方向。

其次,还要向文本借鉴,在阅读鉴赏中感悟并创新。既要从文本之外走进去,又要从文本之中走出来。所谓走进去,就是在阅读中就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细节进行圈点评注,能记住,能生动地描述,能准确地解读,能理解作者对人物细腻的情感。学《故乡人》时每个学生能描述出十多个感染自己的瞬间,学生能在这种描述中体会汪曾祺对家乡的热爱,对家乡人的一片真情,有了这份情,才能写出生动的感人的细节。我还给学生印发了选自各种报刊杂志的千字左右的亲情散文,如《留给母亲满院香》《谁知妈妈有多冷》《午夜问平安》等十余篇亲情散文,让学生在摹仿中创造。

另外,在学古诗文时,学古今中外的小说时,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作家的生活经历、社会背景、各个时期的作品及他们人生追求的研读,焕发学生对作家的敬仰之情。在周记上尝试着写“走近„„”“我想握着你的手”等一些相对要求宽泛的作文。也可以写读后感、写小说、写诗歌、写小剧本等,练笔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以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对营建我们精神家园的诗人、学者、将军有一份情怀。从屈原到李白到苏东坡,从勾践到范仲淹到岳飞,从《氓》中的女主人公到李清照到唐婉,鲁迅到巴尔扎克。学生从敬仰崇拜,到同情怜爱,而这份情怀就是学生在高三能写好文化随笔、文化散文的情感基础、思想源泉。

这就是走进去来摹仿,走出来再创造的过程。在高一阶段,一些优秀学生的这种记叙文或小说的写作也已经初具规模,为其他同学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在我们年级出版的《纸月集》“历史回响”“传奇志异”这些章节中,就有不少这

样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