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习到..........

时间:2021-10-25 18:29:26 节日作文

在.......中学习到..........(一)

在.......中学习到..........(二)

2008年第4期

第23卷总第203期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OFJIANGSUTEACHERSUNIVERSITYOFTECHNOLOGY

No.4,2008Vol.23

GeneralNo.203

青年论坛・职业教育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的理论与实践

本期学术主持人:赵志群

主持人按语:当前,为从根本上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使职业教育更好地满足企业工作的实际需求,许多地方和职业院校正在着力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现代职教课程开发和建设。成功的教育实践至少应当具备三项基本条件,即:(1)成熟的理论指导;(2)在理论指导下的有目的的系统化试验;(3)相应的人力资源条件建设。本期我们组织了三篇文章,从理论构建、教学实践和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建设三个方面,反映国际相关理论前沿的研究成果以及广州市和北京市在相关领域实践探索的经验成果。

在工作过程中学习工作过程知识

(M.Fischer)著杨琳,赵志群编译[德]费舍尔

(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职业教育研究所,卡尔斯鲁厄

76187)

摘要:通过讨论在工作过程中学习的直接原因和个人动机,说明了工作中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工作过程知识,

指出工作过程中学习的方式是隐性的。从不同角度对焦点意识和背景意识进行了区分,帮助正确理解职业教育的学习内容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工作过程;问题情境;工作过程知识;焦点意识;背景意识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401(2008)04-0025-05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理念和模式是上世纪后期在德国形成、发展和成熟起来的。在约20年的发展进程中,有三位学者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一是(W.Kruse),他于1985多特蒙德的社会学家克鲁瑟

年首次提出了“工作过程知识”概念,引发了针对工作过程的科学讨论;二是不来梅(Bremen)大学技术与教育研究所(ITB)劳耐尔教授(F.Rauner),他和他的团队自1991年开始系统建立起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教育学思想、课程理念和课程开发技术体系;三是卡尔斯鲁厄大学费舍尔教授(M.

了编译。

一、为什么要在工作过程中学习

回答这一问题主要应从动机和目的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工作情境的要求和专业人员在工作情境中的胜任特征;二是对专业人员职业成长过程的设计。

(一)在工作过程中学习的直接原因

在工作过程中学习,首先是工作条件的客观和直接的要求。如人们在工作中突然要面对一个“问题情境”,这常需要通过小组工作方式来解决问题。

工业社会学家过去普遍认为,企业在生产结构调整中倾向于采用团队工作或部分独立的小组作业方式来提高生产率,然而事态发展远没有那

Fischer),他在心理学领域为工作过程知识学习理

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使读者能对有关情况有初步了解,本文对费舍尔发表在与劳耐尔合作的专著《学习领域———工作过程》中的部分内容进行

收稿日期:2008-02-21作者简介:费舍尔(1941-),男,德国人,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职业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工作导向的能

力发展和职业教育教学论;杨琳(1984-),女,上海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学论;赵志群(1966-),男,河北石家庄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技术与职业教育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

26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第23卷

么简单。事实上,即便是在同一家企业,人们在采用小组生产方式的同时,为了提高设备利用率,常常也保留了传统的泰勒生产组织模式。为了让新产品尽快投放市场,人们常采用项目方式工作,几乎在整个过程中都没有详细计划,以避免繁琐的例行手续,这需不同级别、不同部门同事之间保持良好的合作和协调。但不管出于何种原因,在企业生产组织结构调整中始终存在一个共同特点,即技术工人除完成日常工作任务外,还要排除故障、解决突发事件和一些新问题,这是在工作过程中学习的真正原因,这一点在信息化生产条件下显得更加重要。

‘确认问题’这个环节。事实上,只有在确认问题的过程中,才确定了要做出的决定、要实现的目标以及可选择的方法。在实际工作中,问题不会简单直接地呈现给工作人员。人们必须从那些令人困惑烦恼的、不确定的、难以处理的情境中勾画确认出具体问题。为了将难以处理的情况变成一个问题,工作人员必须从事某一项工作。他必须将一些最初不清楚的情境搞清楚”。

“把工作岗位上的事情搞清楚”是每个实践工作者每天都在做的事,然而在现代化生产条件下,特别是信息化生产中,却变得那么困难,因为人们在正常工作情况中运用的行动知识与在问题情境中需要激活的工作过程知识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矛盾。

在问题情境中工作还有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合作式学习,这也只能在工作过程中学习到。英国学者Eraut等通过对机械、经济管理及卫生领域

1.生产之所以可能受到干扰,是因为已经通

过机械、电气和信息技术预先设计好了。故障和突发事件增加,与生产自动化程度提高和生产过程信息化管理程度提高有直接的联系。

2.自动化生产与大量的资金投入有直接关

系,但资金投入并不意味着一定能提高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从经济角度看,故障可能意味着推迟交货期和利润降低。即使在正常情况下,企业往往也面临按期交货的压力。因此,技术工人必须能够尽快处理不断出现的新问题。

120名实践专家的研究,确认了在工作过程中学习

的两大必要性:第一是“工作本身的挑战”,这种情况与我们上文所讨论的对问题情境的认识是相同“向他人学习”,即与他人的合作学习。的;第二是

通常大家合作处理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在合作中产生了学习机会。此外,有关工作的非正式交谈、公司有意创造的互动机会等,都可以引发工作过程中的学习。

德国联邦职教所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组织的继续教育或培训活动,对期望员工所获得的工作能力的贡献并不显著。英国也有同样的研“按照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方式,究结论,Eraut认为:

正式的教育培训只提供部分工作中所需的内容。被采访的实践专家描述的学习大多数是非正式的,既没有清晰的学习内容,也没有对学习进行预先设计。它常常表现为一些应付挑战的情况,如需要解决问题、提高质量和生产效率。这种‘从经验技能和理解的发展和提中学习’的成果,是知识、高,尽管这个成果很难向他人解释清楚。有效的学习取决于自信、动机和能力,是雇员自我管理式学习的前提”。这里Eraut提到了职业能力的基本内容———信任、动机和本领,它们是工作过程中学习的前提。

(二)在工作过程中学习的个人动机

上文谈到了工作过程中学习的客观原因,即

3.企业管理层已对某些突发事件习以为常,

会经常根据市场需要临时调整生产计划。

对上文描述的工作情境,我们可用“问题情境”这个概念来总结。问题情境表示在已计划好的工作流程中的故障、设备故障以及对工作人员来说还没有现成行动计划的全新任务。产生这些问题情境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工作世界的普遍变化,包括新技术运用、新产品新材料推广、工作组织和工作结构变化以及企业经营环境变化(如法律条件)。这些原因导致了企业始终面临着问题情境,特别是在生产车间这一层面。

“问题情境”反映从学习理论的发展角度看,

了工作过程学习理论的最新成果。这里,无论是德国批判心理学家Holzkamp和Seidel,还是美国心理学家Schoen,他们的观点都是相似的。Schoen对实践专家的行动进行系统分析后曾得出如下结论:“从技术理性的观点看,职业实践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即从可供选择的方法中,选择出一个最符合自己愿望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或者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由于强调解决问题,我们常忽略了

第4期M.费舍尔:在工作过程中学习工作过程知识27

没有工作过程中的学习就不能处理问题情境。这里也有主观原因,即人们只有通过工作过程中的学习,才能从独立完成任务(特别是有问题的工作(即职业发展)。任务),发展到建立职业认同感

不同国家对职业认同感的理解不同,对工作过程中学习机会的感知程度也不相同。在德国最近一项实证研究中,人们发现了职业发展的6个

工作活动

确定地位:确认企业

按照企业要求工作,适应特定领域的工作要求

工作是物质再生产的必然要求,是获取经济收益的必要投入

生涯目标:生涯发展导向

力求改变工作领域,努力达到“专家”的水平或者获得领导职位

优化机会

尽可能变化,获得新的挑战和经验,行动和设计的自由空间很重要,承担责任

获得职业权威性:个性塑造

工作是个人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实践空间

对培训兴趣与职业发展不一定有直接的联系,这完全出于个人动机

自我实现

工作是事业成功的手段

按照工作的要求,实现职业的专门化计划好的能力发展的目的是提高职业相关的能力;实践导向

广泛的能力发展,职业资格的不断积累职业资格有参加适应性再培训的准备

“职业工作中的地位”课题中对阶段。Witzel等在

2000人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跟踪研究,研究对象涉

及机修钳工、汽车维修师、理发师、银行职员、办公室文员和售货员等。结果表明:人们在职业教育结束后的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有一条明显的成长轨迹。根据Glaser/Strauss的“根基理论”,可以勾画出人的职业成长的6个阶段,详见表1。

生涯发展停留在企业和职

业中,连续性,稳定的发展前景

收入有接受给定条件的意愿,部分在低水平上

企业企业作为故乡,家庭式的企业环境,信任上级的安排

激励的作用是有限的,同事间的良好关系很重要

表1职业成长的阶段与模型(Witzel/Kuehn)

挣工资的工人

培训是“时间损

失因素”(没有收益)

连续性,在投入———产出比提高的情况下可能变换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