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就认这个理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观后感个人感想

时间:2021-10-12 13:36:45 观后感

《就认这个理——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节目,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其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和其蕴含的那种伟大的价值观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1就认这个理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观后感个人感想10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就认这个理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观后感个人感想篇一

我观看了节目《就认这个理——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观看后,我思绪万千。

这是关于毛泽东的少年学期与他的同学。我认识了与众不同的毛泽东,才高八斗的萧子声、蔡和森,乐观的向警予、杨开慧,六亲不认的刘俊卿,舍己救人的刘老汉......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里面,毛泽东有远大的理想,抱负,他始终为祖国而奋斗。萧子声、蔡和森虽然是老观念,但还是和毛泽东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向警予、杨开慧是非常活泼的女孩子,他们的家境很好,但是从不摆大小姐的架子。刘俊卿的理想是当官,他认为只要学习就是为了当官,还说自己家境很好,却不知道那是用父亲和妹妹的血汗钱买的皮鞋,他忘恩负义,让我恨之入骨。刘老汉是刘俊卿的父亲,他为了让品德极好的校长逃走,他舍己救人,为了校长,他牺牲了一条珍贵的生命!

总之,我只有一个感想,那就是:人不能忘本!

就认这个理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观后感个人感想篇二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出自毛泽东的一首《泌园春·长沙》。前一段时间,我看了一部红色节目《就认这个理——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这是一部很有教育意义的节目,学校也鼓励大家观看。

这个节目讲的是毛泽东的少年时代,节目中一个个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少年,他们有着豪情壮志,发奋图强,立志要报效祖国。

怎样救国救民,这在少年毛泽东的脑海中回荡。少年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他们勤奋学习,积极交流,开阔视野,关注国事。直至在学生中演变成了如活如荼的最初的革命实践活动:徒步游走湖南、组建学生军、开办工人夜校……。

毛泽东的少年时代已经给大家立了一个榜样。梁启超曾经说过:“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句话是这部节目最好的见证!因为当时有了那群优秀的少年,才有了那之后这个富强的中国!

就认这个理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观后感个人感想篇三

我观看了节目《就认这个理——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深有所感所思。

在那黑暗的时代,有那末一群人制造着一个未来的中国的梦:有一天,中国人——不论是穷人还是富人,都有医院可寻,有病可看;不再有人流离失所,家家富足;国人可以立足于世界:饱经沧桑的古老中国能够拥有独立自主的主权……

在那个时代,中国是如此的封建,如此的怯弱,如此的黑暗,就连作这样的梦都需要极大的勇气。然而就有那末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青年作者那神圣的梦,并为实现他而不懈努力着,他们坚信,即使是付出任何代价,包括生命与鲜血也在所不惜地去完成,并且一定可以完成。

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个体累计,沉淀,构成了中华民族最坚定的脊梁;他们如入了所有中国人永远不屈的血液;他们坚实了中华大地那生生不息的土地!

就认这个理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观后感个人感想篇四

我看《就认这个理——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竞觉不亦乐乎!《恰同学少年》以现代艺术的手段,把一代领袖、伟人毛泽东的形象,鲜活的搬到了电视荧屏上。总感觉这个戏拍得特别好,打破了传统讲述伟人传记过时的、僵硬的表现方式和手法,用生活化的、艺术的、情感化的方式把人物刻画的淋漓尽致,同时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催人奋进,使节目中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老师所说,“我们不追求形似,努力做到神似”,我特别同意这一点。

看到这里我在想,许多报道都在通篇长论80后的年轻一代,如何如何缺乏朝气、毅志,精神食粮匮乏等等,没有一个好的教材或艺术形式能给他们以生动的启示。看完《恰同学少年》,我深深的感受到,这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吗?!

成功不是偶然。这句话每一个人都知道,英雄也不例外,从他们一生的成长足迹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即便是在少年时代也闪耀着灿烂的光芒。时代不同了,我们不需要去效仿他(她)们,但是那种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鼓舞我们前进的。

所以,我们需要更多像这样的好作品,《恰同学少年》描述的是毛泽东的少年时代,希望以后,在荧屏上能以这种艺术再现的手法,看到更多的世界伟人、中国伟人,给年青一代更多的启发和鼓舞。

就认这个理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观后感个人感想篇五

《就认这个理——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这一部历史节目,我个人觉得这是一部挺不错的节目,对于我们青年一代有着很深远的教育意义,对于我们今后的人生有很深刻的影响作用。

看了这一部节目,我突然想起了前几天在《青年文摘》看到的一篇文章《竹篮打水》。顾名思义,一看到竹篮打水,我们会很自然地想到竹篮打水一场空。其实不然,文章打破了我们的惯性思维,使我们的思维豁然开朗。

一位爷爷,每天都会孜孜不倦的看书,受爷爷的影响,小男孩也总是看书。爷爷总推荐他看名著。

一天天的看,小男孩觉得很莫名,名著对于他来说,一知半解。

于是,有点想放弃的小男孩,就问爷爷:“我看名著,可我很多地方并不理解”。爷爷说:“看名著就像竹篮打水".不明白的小男孩就想试一试。于是他拿了竹篮,灌满水之后,快速的跑道爷爷身边,可是,除了湿透的竹篮,里面一滴水也没有。不解的小男孩,不懈的几次尝试,可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他实在不理解,读书怎么和竹篮打水联系在一起呢.

爷爷让他看看竹篮有什么变化。哦,小男孩仔细观察:“竹篮变的干净了”。爷爷说:“看书,尽管有不理解的地方,可是看得多了,你的心灵就会被净化”。

一部好的节目也是如此!这部红色经典剧带给我们太多太多的启迪和激励,它似一个悠远然而极具穿透力的声音响彻我们平庸的思想领空,让我们去思考,身为21世纪的青年、大学生,我们该怎样做才算合格!

就认这个理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观后感个人感想篇六

趁着休息日,看了《就认这个理——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在家休息,应该是来补这么一课了啊!说真的,我倒是有些羡慕他们,更钦佩他们的求学之精神!

少年的毛泽东啊,可谓胸怀大志,气宇非凡啊!论学识,别人管他叫“事事通”,更是学生心目中的老大哥啊!而且啊,这位将才并不恃才为傲,反而很谦虚,很友善。对于学习,他总是不懂就要问,非得问出个所以然来。每天起的最早的是他,睡得最晚的还是他。我很佩服这位伟人,这是我们现在的孩子所不能比的啊!

在他的求学生涯中,他遇到了很好的老师,总是会帮助他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一位将才,应该是有雄才大略之人。毛泽东以为: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自由,则中国自由!对于知识,毛泽东认为应当:修学储能,先博后渊。即知识应该有较大的涉猎范围,而并不拘泥于某几科。于是乎,就有了他的起早贪黑,废寝忘食;就有了被后人传为美谈的于戏台下看书,于闹市练习口语,即闹中取静,来使自己那颗浮躁的心静下来。我想对于现在的我们,恐怕早已没有这份心境了吧。

看这部节目,还有的颇多的感受啊!比如蔡和森,能够体谅家里的困难,用空余时间,拉下所谓的颜面去给别人擦鞋,勤工俭学以减轻加家里的负担。我觉得这点很可贵,尤其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毕竟这是一种独立,能够傲然屹立于这个社会。还有毛泽东,鞋破了有啥关系呢?他并不在乎外表啊,正如那位先生所说,贫和富,不看物质,而看精神。在深夜时,精神上的空虚,应该是有些可悲的啊!看过后,我突然对这两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子不嫌母丑,儿不嫌家贫。

看着这样一群热血青年,想起《老子》里的两句话: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就认这个理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观后感个人感想篇七

我看了湖南卫视热播的《就认这个理——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刚刚看完这部节目,写点心里的感觉。

《恰同学少年》讲述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少年时期,主要是在湖南第一师范的五年时间,这部节目真实地再现了当年的情景,看完之后,不得不佩服毛主席超人的胆识,博大的胸怀和伟大的抱负!在民国战乱时期,毛主席年轻的时候就胸怀大志,敢于跟命运抗争,从关注自身命运到关心民众的命运,以其超人的胆识和睿智,力办工人夜校,帮助工人学习知识,组织湖南第一师范的学生成立学生军,维护社会秩序,在没有一支枪一颗子弹的情况下,用他的胆识和谋略,领导学生们降服三千北洋军,当他换上便装,跟蔡和森萧子升一起走进抗着枪的三千士兵中,去跟北洋军谈判时,三个年轻人的风采和胆略足以让每个人折服!

毛泽东是伟大的,那个时代是混乱的,当年五四运动发起时,那个时代的大学生在做些什么,而我们这些当代大学生在五四这天又在做些什么,面对历史,我们应该反思,应该进取!

就认这个理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观后感个人感想篇八

双休日,休息在家,观看了《就认这个理——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这部节目,它短短的几分钟就让我这位中国人对它欲罢不能,激动不已。

这其中有一段精彩的内容不能不与所有的中国人共勉。孔昭绶校长在湖南第一师范大学全体师生动员大会上这样讲到:日本人称中国人为“支那人”,是对中国人的极大的侮辱与蔑视,孔校长查阅了荷兰大辞典,其中对“支那”这样解释:指愚蠢的,精神有问题的中国人。看到这里,实在不能不让人气愤,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恨得人牙痒痒。我想每一个有正义的中国人都会与我同感。

“人不可不知耻,人有个人之耻,亦有国家之耻。袁世凯政府竟答应日本的二十一条,曲意承欢,卑躬屈膝,卖国求荣,实为国之大耻”。毛润之为《明耻篇》题词“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国,在我学子。”动员全体师生拿起手中的笔唤醒国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要学会将仇恨埋在心底,把悲愤化为动力,我们要拿出十倍的精神,百倍的努力,卧薪尝胆,发愤图强,振兴中华,做得比别人更好更出色,这才是每一个中国人应尽的职责。

片中提到教育虽说不能直接救国,但人会进步,社会会进步,国家会进步,而进步,是离不开教育的。身为教师的我们看到这里又会有什么的感受呢?我想惟有努力工作,竭尽全力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高素质的,充满爱国心的中国人。虽然听上去让人感觉好高骛远,说大话,不实在。但这确实是本人这时的真实想法。莫笑莫笑……

就认这个理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观后感个人感想篇九

《就认这个理——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这部节目吸引了我,观看之后,受益匪浅。

我感觉《恰同学少年》虽然说的民国时期那帮风华正茂的少年的点点滴滴,但其故事中蕴含的某种精神,对现在的教育,现在的孩子,现在父母,仍有着很多积极的教益。细细品味“杨昌济的晨浴晨诵”,“毛泽东的偏科争执”,“毛泽东的证友活动”,“哲学读书会”,“毛泽东的忘我读书精神”,“蔡和森于清贫中的奋斗”,“向警予的女性不服输”等等……你都会品出些味道。

记得以前看过一部《新四军》,那种正义、激情和军人的浪漫,深深吸引了我。这部片子似乎和《新四军》一样,也同样洋溢着革命的浪漫主义情怀,教人正义,给人积极,迫人上进,让人思考,那种感觉,我真喜欢!

《就认这个理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观后感个人感想篇十

星期五,我就欣赏到了节目《就认这个理——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一看这个名字我就乐了,是以前上学学过的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这首词其中一句。结果这节目果然是讲毛泽东的,也的的确确是讲他的“同学少年”的生活。很有意思,非常有意思。

我真羡慕他们那个年代,读书真是一件最幸福的事情。他们那个时候的友谊、相处方式与现在真是大不同了。他们是多么的落落大方、坦诚相待,实在叫人好生羡慕。

里面的台词也对人大有启发。感觉我的思想也开阔不少。

而那样的毛泽东,那个与我年纪还相仿的毛泽东,也是我从未这样真切的感受过的。而看完这个节目,那么鲜活的一个人,好像就在我的周围,在离我不远的地方,读书,开始他新的大学生活。

看着这个节目,令人想到许多社会问题。也令人憣然醒悟,学生是那样,我们是那样的,求学的目的是那样的,我们之间是应该那样地相处的。

感概叹怀,如我出生在那样的时期,与毛泽东那样一群有志之士相处,我又会是如何的呢。如我出生在那样的时期,萝卜白菜有什么好介意,精神上得到伸展,人才是真正地充实而快乐。

现在就是现在。我活在现在。我不能扭转乾坤,我但求尽圆吾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