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观看《谷文昌》观后感心得5篇_看谷文昌有感5篇

时间:2021-10-12 13:27:20 观后感

  《谷文昌》谷文昌带领东山人民治沙造林、打响东山保卫战、变敌伪家属为兵灾家属等故事,由吴子牛、黄克敏执导,刘佩琦、刘晶晶、雷恪生等主演的近代革命剧。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谷文昌》的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2020《谷文昌》观后感【篇1】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电视剧《谷文昌》在央视播出了。谷文昌是人民的好干部,也是共和国的英雄,他如一座丰碑,矗立在百姓心中。

  英雄是属于历史的,也是属于文艺。每一位英雄都会和人们相逢至少两次,一次是历史的,一次是文艺的。毫无疑问,谷文昌就是这样的英雄。我曾有缘欣赏过话剧《谷文昌》,深受感动。转眼三年过去了,舞台上的“谷文昌”依然印象深刻。这几天,隔着银屏,与“谷文昌”再次相逢,有一些亲切,更多了几分期待。

  电视艺术长于叙事。电视剧《谷文昌》充分发挥了这一艺术优长,全景式、生活化地讲述了一番英雄往事。与话剧《谷文昌》直击人心的震撼开场不同,电视剧开篇先叙谷文昌潜入东山岛侦察敌情。应该说,这样的开局值得点赞。一来,深入敌营的设置,展露出了谷文昌的英雄气和“机灵劲儿”;二来,后文中的一些人物在“序曲”中就不动声色地登台亮相,为谷文昌和东山这块土地以及这里人民的深厚感情作了巧妙的铺垫。

  据报道,电视剧《谷文昌》共有30集,在当下的电视剧丛林中,“块头”并不算大。不过,对于一部诚意之作,已足够营造景深,从而把谷文昌的人物前史和人物特征交待清楚。目前我看到的前几集,已为谷文昌主政东山事迹的建立了顺畅的叙述逻辑,让人产生追剧的信心。

  看过话剧《谷文昌》的人大多认可其形象塑造,辛柏青也因而获得第2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面对“辛郎饰谷在前头”,刘佩琦凭借精湛的演技,再一次成功塑造了电视版“谷文昌”。

  一方面,电视“谷文昌”和舞台上的“谷文昌”保持了内在气质的一贯性和统一性。这应该得益于主创者对历史的充分尊重,以及在历史境况中把握人物内在精神气度的能力。于是,我们看到银屏上的谷文昌初心不改、坚持原则,同时,又“手腕子活的很”,善于处理复杂问题。比如,群众受到煽动,出现群体性事件后,谷文昌现场处置,巧妙化解矛盾,还顺势宣传了党的政策。又如,为了推动土地改革,谷文昌通过召开表彰大会,让地主豪绅“自愿”赞同土改。再如,谷文昌想尽办法,把铜钵村那些男人被国民党拉了壮丁的妇女,从“敌伪家属”改为“兵灾家属”,通过换一顶“帽子”的方法,找到了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的出路。

  另一方面,电视剧通过大量生动的细节刻画,丰富了谷文昌的人物形象,细腻地呈现了一位好干部的“成长史”。比如,谷文昌刚从军队转到地方工作时,听说出现群体性事件,赶紧出门处理,顺手抓起一件军装,一转念,又马上放下军装,改而拿起了一旁的中山装。这个极小的“换装”细节,设计巧妙,表演得当,表现出谷文昌身份意识的自觉转变,深层次则体现了谷文昌服从组织安排的党性意识。更值得注意的是,这部作品,把谷文昌的成长和新中国的基层政权建设历程融为一体,也和党在新解放区赢得民心的曲折历程融为一体。我们观看谷文昌的故事并为之内心感动,实质上是回顾新中国走过的光辉岁月并为之心潮澎湃。

  艺术塑造人物,不仅要描绘他做了些什么,更重要的在于刻画他是怎样做的。也正是对“怎样做”的不同呈现,为多样化的艺术手法提供了充分的施展空间。作为历史人物的东山县委组织部长、书记谷文昌只有一个,他的先进事迹和高贵品格已永镌史册。作为艺术形象的谷文昌,却可以也应该多样化。在不同的艺术手法下的“谷文昌”,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受,犹如一块宝石在不同的光照下会流露出千姿百态的风韵。从这个意义上说,用不同的艺术手段,反复刻画一位英雄的形象,使之不断丰满,与塑造众多英雄人物,同样重要。

  如果说,话剧《谷文昌》更多地是以一个好干部折射出了新中国的人民性,并赋予其审美意义;那么,电视剧《谷文昌》则把“人民性”作了更富故事性的细致阐发,在展现生活质感中彰显出谷文昌党性之崇高、人性之光华,就如他在剧中所说的,“对党的威信有损害的,事儿再小也不能做”。“做领导的,首先要把自己的手洗干净,腰杆挺直了”。这些道理,十分朴素,看似卑之无甚高论,实则指向现实、经久耐用。

  类似的例子在剧中俯拾皆是。比如,面对解放初南下干部和东山当地的居民因为语言不通而带来的交流障碍,谷文昌对自己和干部们提出,要少说多做,甚至可以不说,通过实际行动来告诉百姓党的政策是什么。当遇到老乡对政策不理解时,谷文昌说,要多鞠躬,多微笑,少辩解。这是谷文昌在70多年前东南一隅的“执政心得”或“为官之道”,但谁又敢说,这些做法在今天就过时了呢?为党分忧、为国奉献、为民谋利,这是谷文昌作为一名干部的生前事,也是他作为一位英雄的身后名。

  “人生一粒种,漫山木麻黄”,这是《人民日报》2015年报道谷文昌事迹的文章的标题。木黄麻,是谷文昌留给东山的一份礼物,是他留在世间的精神象征,也是电视剧《谷文昌》的一个重要意象。关于木麻黄,植物学辞典里一般是这样描述的:根系深广、生长迅速、萌芽力强,耐干旱、抗风沙、耐盐碱。而这又何尝不可以用来描述“谷文昌精神”呢?

  2020《谷文昌》观后感【篇2】

  谷文昌是已经离世的福建省东山县原县委书记,他1950年随部队南下至福建,在海岛东山县工作了14年,担任县委书记10年。

  2005年1月17日习近平在《之江新语》《“潜绩”与“显绩”》中,还提到了福建东山县的县委书记谷文昌:“谷文昌之所以一直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敬仰,是因为他在任时不追求轰轰烈烈的‘显绩’,而是默默无闻地奉献,带领当地干部群众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在沿海建成了一道惠及子孙后代的防护林,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这种“潜绩‘,是最大的’显绩’”。

  2015年1月,在与全国200多位县委书记座谈时,“老县委书记”习近平在叮嘱大家要做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四有”干部时,又一次谈起谷文昌。

  该剧以时任福建省东山县委书记谷文昌的不朽人生为主线,以国家话剧院话剧《谷文昌》为基础,围绕“治沙造林”“东山保卫战”、变“敌伪家属”为“兵灾家属”等耳熟能详的故事生动展开,融入谷文昌的东山情、百姓情、夫妻情、子女情等细腻表达,真实再现出一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清廉务实的人民公仆形象。

  2020《谷文昌》观后感【篇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首次把“清正廉洁”列为好干部的五项标准之一,明确指出好干部“必须敬畏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保持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清正廉洁”是党永葆纯洁性的必然要求,是好干部正气之源,也是党应对“四大考验”和“四种危机”的时代要求。好干部的标准与谷文昌的事迹和精神高度契合。

  谷文昌一生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心中的时刻惦记着“责任”和“人民”,始终做到公权不谋私利、严格要求自己、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他一生公私分明,家风严正,从不搞特殊化,展示了共产党人“朗如日月、清如水镜”的人格力量,为怎样才是一名清正廉洁的好干部作了生动的诠释。

  “当领导的要先把自己的手洗干净,把腰板挺直”。这是谷文昌对别人的要求,更是自己的行为准则。身边的工作人员换了一任又一任,他没有提拔重用一个人。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跟着谷书记不可能升官发财,但活的踏实。他请客吃饭一定自己掏钱,公家配备的自行车从不许家人私用,他大半辈子与林业打交道,从不沾公家一寸木材。从河南到东山、福州、宁化、漳州,他的全部的好家始终只有2只木箱和几麻袋装着的杂物,多的只是自己腌制的两坛酸菜,甚至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因为价格高而拒绝使用能增强身体抵抗力的人血球蛋白,留下遗嘱要求过世后一周内把自行车、电话、配枪等一并交还国家。权力在谷文昌的手中更是一种责任,一种绝不能为自己谋任何私利的责任。

  “当领导的要和群众受一样的苦、吃一样的饭”。不论在怎样的岗位上,谷文昌一直保持着他简朴的劳动者本色。一件从渔民手里买来的旧大衣一穿就是20多年,一套灰色的中山装满是补丁也舍不得扔。他出差为给公家省钱,总找最便宜的旅馆甚至与通讯员同住一间房。“三年困难时期”他带头节衣缩食,把粮票、布票全都捐出去,自己吃糠咽菜,他的家里人甚至经常拣农民丢弃的烂叶菜,挑出腐烂的部分接着吃。通讯员为患水肿病的他买来一斤饼干却遭受他的严厉批评并要求立刻退掉。他说“现在是困难时期,我们当领导的要和群众受一样的苦、吃一样的饭,与群众一起渡过难关,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和信任”。在对自己近乎苛刻的同时,却始终把群众的困难放在心上。他身兼驻岛部队,组织上配发的校官服,他捐赠给了受灾群众,武装部发的皮鞋送给了通讯员。即使在下放劳动期间,一个月的工资有大半都花在队里需要帮助的人身上。地位在谷文昌看来更是一种约束,一种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自我约束。

  “领导干部家属不能搞特殊化”。这是谷文昌的家风,是他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之一。一方面,对亲属的利益决不搞“特殊照顾”。孩子在食堂多打了菜,他不让孩子去食堂吃饭。女儿看一次电影没买票,他硬是逼着女儿拿钱去补票,不搞下不为例。儿子读大学,穿的是他长裤破了改的短裤。儿媳从师范学校毕业,想让谷文昌给安排个好单位,他让儿媳听从组织分配。女儿结婚,要求批点木材做家具被他严词拒绝,甚至买的缎被面也要求退回去。小女儿高中刚毕业,谷文昌就把她的城镇户口退了,让她去插队。即使符合政策,他也把小儿子送到边远山区上山乡下。另一方面,对家人的要求真正做到“特别严格”。女儿高考落榜时,绝大部分同学都安排了工作,自己却成为仅有的2名临时工之一。爱人完全符合涨薪提级的条件,他每次都要求把机会让给别人,干部的身份对谷文昌而言更意味着义务,一种对家人的“小爱”要始终放在对群众的“大爱”之后的义务,把清正作为一种精神追求,把廉洁作为一种价值理念。

  今天我们与谷文昌同志所处的年代相比,虽然世情国情都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但对于干部清正廉洁的要求仍然没有变化,甚至标准更高了。怎样学习谷文昌,在新形势下做个清正廉洁的好干部?这是时代和人民对领导干部提出的严肃课题。

  “想清楚”是干部清廉的根本前提。做个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最根本的在于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的一生总会面临很多思考与选择,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应当坚守、什么应当摈弃……就领导干部而言,做好这些选择归根结底就要想清楚,“参加革命是为什么?在领导岗位上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点什么?”。这“三个问题”是每一个党员干部时时处处、一生一世都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把这些问题想清楚了,想正确了,我们就能做到一身正气,堂堂正正。”领导干部只有胸怀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对这三个人生哲学问题作出马克思主义的回答,才能始终保持清正廉洁,走好为什么、做什么、留什么这一人生“三部曲”。

  “重小节”是干部清廉的基础要求。由小事做起、防微杜渐是党员领导干部守住清廉底线的“王道”。中央先后出台了“八项规定”“廉洁自律准则”从党员干部日常工作生活的小事抓起。去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践行“三严三实”,要落细落小,注重细节小事。修身、用权、律己,谋事、创业、做人,贯穿领导干部工作生活方方面面,严和实是一件一件事情、一点一点修为积累起来的,必须落细落小,多积尺寸之功,经常防微杜渐。从政当重小节,修德不可忽微,“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没有小事上的清醒又何来大事上的明白,没有细微处的严苛又怎会有面临大诱惑时的坚定。谷文昌用行动告诉我们,当好干部就要对以权谋私“零容忍”。面对千差万别的现实情况和形形色色的不同诱惑,领导干部唯有坚持慎始、慎微、慎独,绝不迈出放松原则的第一步,才能真正保持自己的政治本色。

  “常自省”是干部清廉的不可或缺的环节。权力是把双刃剑,用权为公可以赢得人民赞誉,用权谋私必然导致身败名裂。如何能确保自己手中的权力能始终为民所用,经常自我反省是极为重要的。孔夫子从儒家士大夫的人格磨砺角度也提出“吾日三省吾身”。没有一个自我认知、自我批判、自我修正的过程,那任何预设的思想边界都是很容易被打破的。尤其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加强自身的党性修养、保持清廉本色,需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需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力争通过“时时勤拂拭”达到“不使惹尘埃”的效果。

  “净圈子”是干部清廉的重要保障。中国有着熟人社会的传统,大家注重感情交流,人际交往频繁密切。领导干部并非生活在真空,也有时常交往的“朋友圈”。但“人以群分”,有着共同志趣的人才能真正走到一起。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对于自己的“圈子”应当有更高的要求,应当注重带动亲人、朋友、同事树立共同的理想、守护共同的信念、尊重共同的规则。个人的私交必须以不损害公务为边界,正常的人际交往务必与拉人情、搭关系、走后门区分开,决不能搞团团伙伙,时刻保持一颗明白心、敬畏心、戒备心、律己心,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和人格力量引领良好的社会风尚,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本色,只有这样,领导干部身边的交往环境才能得到净化,为干部清廉提供有力支持。

  2020《谷文昌》观后感【篇4】

  怀着对谷文昌同志的崇敬之情,踏上东山,观看展览,听取讲解,驻足凝思,悉心体会,再次重温谷文昌同志的感人事迹,深刻领会理解谷文昌精神的内涵。细细品味,感触颇深,收获匪浅。对谷文昌精神“学什么”“怎样学”有了更为独特的感悟与见解。

  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是我们党宗旨所在,也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根本所在。纵观谷文昌书记东山工作的十四个春秋,无论是植树战风沙、绿化兴水利、为民解忧苦,无不闪烁着他心怀忠诚为民的崇高情怀,也是他作为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真实写照。为改变东山一穷二白的面貌,他总是深入群众,搞调研、定方案,坚持“视群众为亲人,问需于民;视群众为老师,问计于民;视群众为裁判,问效于民”,带领群众发展生产,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改善东山人民生产、生活和居住环境,他顶着风沙植树造林,发誓“不治好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庄严承诺;为营造东山大团结局面,他历经艰辛把“敌伪家属”帽子摘除。所有这些,不正是他心中树立为民永恒的丰碑吗?

  担当。敢于担当,是党员干部应有的政治品质和工作要求,也是改革发展呼唤的一种责任感、一种精气神。敢于担当,就是要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困难和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风险和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和挫折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亮出“利剑”。谷文昌同志把“尽早改变东山贫穷落后的面貌”的责任扛在肩上,以敢于担当、百折不挠的干劲带领群众抓绿化兴水利、治风沙造良田,为东山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谷文昌同志之所以能够在东山创造出一项项不可磨灭的业绩,关键是因为他有着坚定的信念,有一股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担当精神。当前,福建正处于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决胜期,正需要一批敢于担起责任,一心一意搞建设、齐心协力谋发展的好干部。今日,我们学习谷文昌同志,就是要始终怀着对党的事业的敬畏之心,始终保持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义无反顾、无怨无悔,全心增进群众福祉,全力推动福建发展,我们中青年干部,责无旁贷。

  清廉。公正清廉廉生威,这始终是为官准则。谷文昌生前把党性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始终坚持清廉无私,从不以权谋私。“当领导的要先把自己的手洗净,把自己的腰杆挺直”,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身边工作人员换了几茬,却没有偏私偏袒一个人;招收别人进单位,唯独不安排自己子女;出差为省钱,与通讯员同住一间房。谷公正是这种对权力发自内心的“畏”,博得了东山人民发自肺腑的“敬”。“人们敬仰的谷公”身上散发的精神魅力,再次定格了心中有戒,永远是我们党员干部的政治品格。斯人已逝,精神永存!从谷公身上,让我们读懂了党性,读懂了敬畏。

  2020《谷文昌》观后感【篇5】

  一、心中有党——就是要对党绝对忠诚

  谷文昌的人生起落不少,但越是困苦,越见本色,无论任何岗位、任何境遇,他都牢记自己是党的人,时刻不忘对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心中有党,从来都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作为纪检监察干部,身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第一线,要坚定政治立场,把牢政治方向,强化组织意识,时刻想到自己是党的人,时刻不忘自己对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反对腐败,惩处腐败分子,是一件得罪人的事情。不得罪腐败分子,就必然会辜负党、得罪人民。人民把权力交给我们,我们就要站在党和国家、人民的高度,敢于碰硬、敢于担当,该做的事就要做,该得罪的人就要得罪,以此践行对党绝对忠诚的坚定信念。

  二、心中有民——就是要坚决维护民利

  正是怀揣“不把人民拯救出苦难,共产党来干什么”的坚定信仰,谷文昌带领东山干部群众,苦战风沙十余载,打破了“神仙也难治”的魔咒,把人间荒岛变成海上绿洲。正是明白“基层干部离群众最近”的道理,他时时处处心系于民,大事小情想到群众心里。当前,一些发生在基层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损害群众切身利益,侵蚀干群关系,动摇党的执政之基,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纪检监察机关要握紧“苍蝇拍”,勤拍“苍蝇”,回应人民群众对反腐败的期望,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向基层深入推进,加大对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查处力度。人民群众是从身边的“小事”、“小节”来评价政府部门和干部的,对发生在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感受最直接、最具体、最深切。因此,要不断拓宽群众监督渠道,进一步完善“四位一体”党务政务公开平台和民情反馈网络,实现群众监督与党内监督的有效结合,及时发现和处理“苍蝇式腐败”的苗头和线索,让全面从严治党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三、心中有责——就是要把监督责任牢牢扛在肩上

  “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谷文昌迎难而上、百折不挠,不仅给东山岛留下一条绿色林带,更在人心铸起一座永恒丰碑。监督责任是党章赋予纪委的神圣职责,纪检监察机关要找准职责定位,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心任务,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要抓住突出问题,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在执行纪律上敢于较真碰硬;要认真清理反映党员领导干部问题线索,提出处置意见,及时向上级纪委和县委报告;要加大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反党的纪律案件的查处力度;要加强对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纪检监察干部要不断增强责任意识、使命意识,把监督责任牢牢扛在肩上,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四、心中有戒——就是要做到正人必先正己

  谷文昌一生恪守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高尚情操。他为人民的利益夙兴夜寐、呕心沥血;而对自己,则清正廉洁,节俭朴素,从不为自己和子女谋取私利,始终做到秉公用权,廉洁从政。正人先正己。监督执纪的人,更要守纪律、讲规矩。新的形势任务对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能力素质、纪律约束提出了新要求。要加强对纪检监察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教育和“三严三实”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增强纪律观念和规矩意识,切实做到“严、细、深、实”;要完善自我监督机制,加强对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的监督;要对纪检监察干部的违纪违法行为实行零容忍,及时发现制止以案谋私、串通包庇、跑风漏气等苗头和现象,坚决防止“灯下黑”。用铁的纪律打造全党信任、人民信赖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