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捏糖人

时间:2021-10-10 23:15:18 三年级作文

篇一:《捏糖人》

捏糖人

内蒙古包头市昆区钢三小三年级韩笑然

今天下午,我与妈妈看到一个捏糖人的老爷爷,旁边有很多人围着观看。我与妈妈进了人群中,那老爷爷已经弄好了很多动物或人。有小狗、喜羊羊、灰太狼……妈妈便答应给我买一个。我们没有着急买,我们先看怎么捏。

那个老爷爷一边捏还一边吹,准备捏一条大龙。旁边观看的人有的说像蛇,还有的说像香蕉。但最后捏出来无不称赞,嘴里咬着一个龙珠。老爷爷还做了桃子。他就像吹气球一样,他一吹,那个桃子就大一些。还做了很多,都挺有意思的。

最后,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奥特曼。等奥特曼做好后,旁边的人都说做得好。我们就往家走,一路上,我不停地与妈妈谈着捏糖人。回家后,我把它放在我的书架上,它站在那里,好像在给我看守书架。

我不停地看着它,甜甜地笑了。{描写捏糖人}.

指导老师:赵晶

篇二:《写人的作文:吹糖人》

吹糖人 南京树人国际学校初二 张嘉明 街的角落里,竖起了一个不起眼的小摊子,那里有一个不起眼儿的吹糖人的小贩。 走近摊子,发现吹糖人的小贩正在忙碌着。只见他拿出一小块糖稀,用食指蘸上少量淀粉压一个深坑,收紧外口,快速拉出,到一定的细度时,他猛地折断糖棒,此时,糖棒犹如一根细管,他又立即用嘴巴鼓气,给糖稀造型。不一会儿,他的手中就凭空出现了一只小老鼠。只见那只老鼠竖着两只又大又圆的耳朵,两只小眼睛似乎在眨,手中拿着一个似乎是偷来的“葡萄”,尾巴蜷曲着在身后伸着,这让房顶上的猫也跳了下来,以为那是真的老鼠。再看吹糖人的小贩,小心翼翼地用一根竹签穿过老鼠的身子,把竹签插在了旁边用稻草围起的秆子上。再看那秆上,插满了他的作品,有兔子,有龙,有猴子,还有各种各样的水果。一道明丽的阳光照在它们的身上,不,应该是透过它们,照亮了吹糖人的小贩的脸。他有一把年纪了。 皱纹如同树根一般盘虬在他的脸上,花白的胡子、花白的头发与他那黝黑的脸庞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令我惊讶的是,他每吹完一个糖人时,都会默默地坐在那里,端详着那些栩栩如生的作品,脸上露出灿烂的微笑。孩子一样天真的笑容,竞在他那张苍老的脸上浮现出来——真实生动地浮现出来,使这个不起眼儿的小摊子变得甜蜜可爱起来,令人感到温暖。也许,每天都会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同样的糖人被他做出来,在我们看来,这个行当对他来说一定是枯燥乏味的,但他并不只把这个当成走街串巷的手艺活儿,而是沉醉其中,欣赏着那些形态各异、惹人喜爱的糖人,总是露出灿烂的满足的笑容„„ 后来的日子,我再也没有看见他。但是每当走过那个街角,我都会想起那些可爱的小糖人和老人脸上孩子般天真的笑容。 佳作点评 小作者是一个有心人,只是一次偶然的邂逅,而读者看到的一个个小糖人是那么可爱,那么栩栩如生。小作者善于观察,语言富有表现力。更重要的是,小作者还对老人制作糖人的过程描写得颇细致,特别着力表现了老人制作糖人时的专注和欣赏自己的作品时的满足神态,使得文章的立意没有停留在一个孩子欣赏感兴趣的民间手艺上。文章的结尾使我想起一篇文章的题目,叫“住在自己的美好里”。用“住在自己的美好里”这句话来形容那位老人应该再恰当不过了吧。这篇文章我想用两个字总结,那就是“小”、“细”和“深”——事件虽小,但描写细,感悟深。

篇三:《捏糖人的老人》{描写捏糖人}.

捏糖人的老人

上学路上,我看见一个捏糖人的老人。他面前竖着一根稻草,那上面插着一些糖人,什么“孙悟空”啦,“鲤鱼跳龙门”啦,“兔子拜月”啦„„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下面糖锅里有半锅冒着热气的金黄色的糖稀。

老人的额头布满了皱纹,他的手又粗又大,上面布满了老茧,就像一个小耙子,可是,做起细活来,叫人真想不到就是这两只手做的。只见老人用手挖了一点糖稀,抖了抖,那糖稀像细丝一样往下淌,随后,老人迅速捏了起来,不一会就捏出了个“鸟头”又出现了一对翅膀,然后又捏尾巴,身子,腿脚。凤凰捏出来后,他略一端详有熟练地取出一颗涂了颜色的豆子,加上一点热糖稀,嵌在眼睛的部位,再用竹棒黏上一点热糖稀粘住本品。一只别有情趣的凤凰映入了我的眼帘„„这时,传来了一片啧啧的称赞声“老人的手真巧哇!”

同华五年级:糖果派

篇四:《捏糖人的老人》

捏糖人的老人{描写捏糖人}.

放寒假了,我和妈妈一起去吃肯德基。

到了肯德基门口,我像平常那样让妈妈去点餐,自己在外面玩。突然间,我看见一位爷爷在捏糖人。{描写捏糖人}.

老爷爷满头白发,看起来已近很老了。他穿着一身旧的棉衣棉裤,额头上有三道深深的弯弯曲曲的皱纹,左手上的每一个手指都包着创口贴。

他摊上有一根长长的粗竹竿,上面插满了各种各样的糖人。有齐天大圣孙悟空,他用那凶恶的眼神望着天空,好像在瞪着天空中的妖怪;有美丽的白雪公主,她梳理着自己的头发,好像要去参加聚会;有懒懒的考拉,他抱着竹竿在睡觉;有可爱的兔子,它做着“V”状的手势,快要从竹竿上跳下来似的;有聪明的喜羊羊,它用手托住下巴,好像在思考什么问题……

这时,爷爷忽然抬起头,看了我一眼笑了笑,又低头忙着做糖人。只见他先拿了一小团糖,把它搓的圆滚滚的,放在案板上压平,用竹签画出图案的轮廓,再用剪刀猛的剪断多余的部分,最后经过修修剪剪,一条蛇就活灵活现的缠绕在竹竿上了。

看完这一切,我突然有了一个想法:我能不能“以物换物”呢?于是我拿上一个刚买的汉堡和一杯热奶茶递到爷爷面前说:“爷爷,大冷天的你又冷又饿了吧,我请你吃肯德基!”爷爷连忙摆手:“谢谢你孩子,不用了。”见爷爷不答应,我又说:“没关系的,这样吧,您送我一个考拉糖人,我把吃的当作买糖人的钱可以吗?求你了,我特别喜欢考拉。”爷爷犹豫了一会儿终于答应了。

我高兴地接过糖人说了声“谢谢爷爷”后转身进了店。我的心里像吃了糖人一样甜。

篇五:《捏糖人的叔叔》

捏糖人的叔叔

“ 捏糖人的叔叔来了,快去看呀!” 一听到小伙伴的喊声,匆匆地扒完了饭的我,还顾不上还挂在腮帮上的几颗饭粒,就急急忙忙地冲出小院子,身后的母鸡被我惊得咯咯乱叫。“ 慢点儿,干什么风风火火的!”妈妈在后面不高兴地数落着。“ 知道了!”我的声音从离妈妈很远的地方传来,人却不见了踪影。

我至今不会忘记那个捏糖人的叔叔。

叔叔总是挂着慈祥的微笑。他的手又长又大,皮肤十分粗糙。可是,你别看叔叔手指这么粗壮,他手上的功夫可高了!{描写捏糖人}.

你看,他左手捏一团揉成椭圆形的红色糖团,右手上的一根小木棍这一点,那一划,一个猴头出现了。叔叔又把一块绿糖团压扁,粘在猴头上,然后又不慌不忙地用红、绿、黄三种颜色按一定比例搀和在一起,手指灵巧地一拉一拨,再用剪刀剪了四五下,往猴头下一贴。嘿!猴子的身子做好了。叔叔又给猴子添上了两颗闪闪发光的小眼珠,又在猴子手里加了一根金箍棒,一个威风凛凛的“ 齐天大圣 ”,活灵活现地诞生了。“ 我要!我要!”无数双小手伸了过来,围在糖人儿担子周围的小伙伴的叫喊声一个比一个响。这时,叔叔的脸笑得像一朵盛开的菊花,双手更快地捏起来。不多会儿小公鸡、老鼠偷油、佛手等渐渐地插满了草担子。但是,不到半个钟头的工夫,这些东西就被抢购一空了。

我是叔叔的崇拜者之一。那时,每隔两天叔叔就要来一次。我呢,早早地站在门口,踮着脚焦急地向远方眺望。如果叔叔过了时间还不来的话,我的心马上就焦急起来:叔叔是不是病了?或者家里有事脱不开身?终于,他那熟悉的身影出现在路口,我就像只欢快的小鸟第一个朝叔叔飞去。在观看时,如果人围得水泄不通,我总要千方百计地挤到最里头。叔叔每做好一件东西,我的欢呼声总是最高、最响亮。大伙散去后,我还围着叔叔好奇地问这问那„„

篇六:《吹糖人的故事》

吹糖人的故事

从解放初期,一直到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初,在上海的大街小巷,特别是弄堂里,总能听到有人敲着一面小镗锣,肩上扛着一副挑子,晃晃悠悠地走街串巷。那一面小锣,发出“嘡、嘡、嘡”的悦耳声,一下子就把成群的小孩吸引过来,聚集到身边。

这副挑子有些特别,前挑是一只木柜,上面竖着的木架,有两条水平的横挡,包裹一层厚实的稻草,插满一只只用饴糖精心吹制的玩具食品,个个生动活泼,形象逼真,如有阳光照射,更显晶莹剔透,使人大饱眼福,叹为观止。一帮小孩前拥后挤,吵吵嚷嚷,看着,闹着,就不走了。其中不少人立马回头,直奔家里,要大人掏钱,去买下他们早已看中的糖制玩具。实在没钱的,就紧盯着这些玩具,横看竖看,总看不够,怎么也不肯轻易离去。

这些糖制玩具,大人们习惯地称为糖人,制作糖人的小贩,就称为吹糖人。吹糖人的挑子很有讲究,前面的一头,木架下面是一只圆木桶,桶内底层拢着微微点燃的砻糠,幽幽的暗火,焙着将溶未溶、软硬适中的饴糖。这些用麦芽糖熬成的饴糖,上海人一般称为“秦糖”。吹糖人见人多的时候,就会撂下挑子,稳稳坐定,用手挖出一小团秦糖,先是捏出一个长长的管状,将一头封死,另一头则插入麦秆,含在嘴里,慢慢吹将起来。一只气泡随之由小变大,缓缓吹出,并随着匠人灵巧的双手,通过捏、搓、捻、压、提、绞、拉,千变万化,不一会儿就会吹出一只老鼠、或一头肥猪、或一匹骏马,飞禽走兽、花花草草,说来就来。吹得最多的是一只只糖葫芦,或一只只大苹果。这对手艺人来说,省时简单,对小主顾来说,几分钱的低档货色,人人买得起,也玩得起,真正做到了各取所需,两全其美。道地的吹糖人,会将糖人的各个部分,合理配以各种色彩,如同红花配上绿叶,五颜六色,色形皆备,可谓美轮美奂。

据说吹糖人的祖师爷是刘伯温。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了自己的皇位能代代相传,就学宋朝的赵匡胤,变相来了个“狡兔死,良犬烹”。刘伯温侥幸逃脱,被一个挑糖儿担子的老人救下,从此隐姓埋名,天天挑担子、换破烂。在卖糖的过程中,灵机忽现,创造性地把饴糖吹制成各种糖人,吹鸡像鸡,吹狗像狗,引得小孩子们争相购买。一路上有许多穷人向刘伯温学吹糖人,刘伯温总是不厌其烦,手把手地耐心帮教,从此这门手艺就一传十,十传百,并代代相传,长盛不衰。

记得另有一种同类小贩,他们并不吹制三维立体的糖人,而是善于浇做平面糖人,其制作过程,也相当有趣。挑子的一头,搁着一块油光锃亮的大理石,平滑光整。小贩见围观的人多了,就会用亮闪闪的紫铜锅,熬制一勺不稀不稠、恰到好处的糖浆,通过边沿的一只尖嘴,如同水银泻地般斟向石板。随着小贩手腕的精准拿捏和手臂的上下翻飞,流淌的糖浆,忽细忽粗,忽急忽缓,顷刻之间如同毛笔写字,龙飞凤舞,大理石上立即出现一只只活灵活现的动物:只见凤凰展翅,一冲飞天;金龙戏水,摇头摆尾;猴哥显身,精灵古怪;公鸡打鸣,引吭高歌。也有灯笼吊顶,喜气洋洋;牡丹盛开,富贵荣华。只要小孩开口,手艺人立即大展身手,没有做不成的物件,全都一气呵成。不过,浇在石板上的糖人,要稍等片刻,整体冷却后,由手艺人在中心部位上下滴上两点糖浆,再粘上一根竹枝,将整个糖人轻轻铲起,才算大功告成。

小孩得到这种糖人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现买现卖,按质论价,费工费料的,自然价格稍高;另一种是博彩式的“转轮盘”:交给小贩两分钱,然后通过转盘碰碰运气。盘面以圆点为中心,全方位放射性地画出宽窄不等的扇面,面积又小又窄的扇面,作为头奖,扇面稍大的依次为二奖、三奖,其余多为末等奖。拨动圆盘中心立杆上的转杆,一旦停转,转杆一头垂下的指针,在盘面上所示的位置,即为最终博弈的结果。运气好的可以得到造型复杂的大型糖人,运气稍差的,可得到造型简单的。最差的只能得到一点“赤膊”秦糖作为安慰奖。小贩会拿出两根小竹棒,从两只小罐中分别剜出一点不同色彩的秦糖,稍作搅拌,交差了事。

得到奖品的当然兴高采烈,对着糖人又是看又是舔,拿在手里蹦蹦跳跳,直到全部化到嘴里,融进胃里。也有大方一点的,很慷慨地跟小伙伴一起分享喜悦;遇到倒霉的,糖人还来不及进嘴,在半

路中就粉身碎骨了。

小小糖人,无论是吹制的还是浇制的,都样貌鲜活,神采飞扬,给孩童们留下深刻印象,也给我们这些过来人,留下无限的感叹,叹息时间的飞速流失,更叹息那充满童趣的弄堂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描写捏糖人}.

(本文题图来自网络)

篇七:《四年级语文课时练习16 吹糖人》

四年级语文课时练习16 吹糖人

一、读一读下面的词语,写出加点字的拼音。

羡慕( ) 粉碎( ) 师傅 ( )

瞪眼( ) 舔舔( ) 孙悟空( )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写恰当的词语。

(1)几响( )的锣声,( )了村庄的宁静,街上立刻飞起忙乱的脚步。乡下的孩子一听到这锣声,就会( ),不一会儿就把小小的糖摊儿围起来。

(2)孩子们( )双眼,眼珠儿随着糖人师傅( )的双手滴溜溜地转,( )地看着一个个小玩意儿怎样诞生。

(3)猛然发现糖人要( ),这才想起应该吃掉。可是谁吃第一口,又成了难题。大家让掏钱的孩子先吃,掏钱的孩子又让别人先吃。( )好久定不下来,只好猜拳。猜胜的孩子拿起糖人,端详一会儿用舌尖舔舔,然后( )地让给别人,别人依然用舌尖小心地舔舔,谁也不想咬碎这个糖人。糖人就这样渐渐地融化了,消失了。

篇八:《记忆中的吹糖人》

记忆中的吹糖人

朱君秋

“拨浪鼓儿风车转,琉璃咯嘣吹糖人”,每当想起晶莹剔透的糖人,总会让童年的依稀回忆弥漫起一股甜蜜芬芳的气息。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会儿,交通远不如现在发达便捷,店铺也不像如今这般林立,“吹糖人”和“画糖人”的小买卖因此红火,他们的吆喝是孩子们的盼望。“以物易物”的销售方式更让孩子们雀跃不已,一时间,家中的零碎小物件都有了“用武之地”。一次偷偷将爷爷的拖鞋拿了去换糖人,明知少不了一顿责骂,但拿着漂亮精致的“七仙女”,自己却早已心满意足。

做糖人所用的工具仅一勺一铲,糖料一般是红、白糖加上少许饴糖放在炉子上用文火熬制,熬到可以牵丝时即可以用来造型了,小时候常见的糖人师傅多是外地人,担着挑儿沿着大街小巷,打着铜锣沿街叫卖。

幼时寄住在奶奶家,巷口正有一个老头儿生个小火炉卖糖人,常见着一堆小孩围着小摊眼馋馋地看上半晌。每回路过飘出丝丝香甜气味的糖人摊,我便有些犹犹豫豫,略略一停脚步,就被奶奶脚不沾地一把抓过去。画糖人的挑子一头放着熬糖用具:带炭火的小炉子、铁锅和勺,另一头是一个分格画有花鸟等图案的彩色圆盘,花上五分钱便可以转动盘上指针,指针停在哪一格,他就当场作画,这招吸引了不少顾客。你也可以点着名去画,但价格就贵得多了。看着画糖师傅制作糖人的过程,倒比品尝时的感觉更为有趣。一块光滑的大理石充做画板,用时涂上一层油防粘,待铁锅里的糖稀融化后,用小汤勺舀起,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糖稀落在石板上,便有了造型。手上功夫是造型的关键,因为在浇铸时,经火加温后融开的糖稀,一旦冷却便凝固了,因此要求眼明手快,一气呵成。若是侧面的形象,便以线造型;若是正面的形象,则用糖料将其头部堆成浮雕状。由于糖料的流动性,即使相同的形象,造型亦不会雷同。当造型完成后,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上竹签,稍俟凝结即成。看着草把上金灿灿的凤凰、飞龙等鸟兽花虫,颤巍巍地沾在细细的竹签上,一律是透明的,险险地不胜脆弱,仿佛随时要掉下来的样子,令人时时防备着“啪”的一声碎裂,疑疑惑惑地悬着心,这是一种叫人患得患失的吃食。

“吹糖人”的图案造型比“画糖人”简洁许多,同样是五分钱一次,摸彩形式却变为在一个黑布袋里装满写有不同图案名称的小竹签,随机抽取一支,即中即做。不知为什么,我每次中的都是最便宜简单的糖稀,实在气恼不过,干脆偷偷回家做了个写着孙悟空的竹签,然后假装从布袋中摸得,却因字体差异不幸被吹糖的老爷爷揭发。前几年,我居住的小区常来一个吹糖人的老人,那时他大约60多岁,佝偻着背,头发全白。生意说不上好,也说不上不好,每天都有几个孩子围着他的摊位,听他哼着小调,双手或捏或拉或拽或扯或揉或团,间或用嘴一吹,做出一个个形状各异、活灵活现的小糖人。他可以吹出30多种糖人的形象,还能吹出十二生肖。这个老人捏糖人时非常投入,用一根小木棒,绕上一点糖稀,用手捏出简单形状,然后轻轻地吹起来,糖稀竟像气球一样,渐渐地胀了起来。一会儿,一只在油盏上偷油的老鼠,就栩栩如生地趴在了他的手上。捏好之后,他还用手指不停地抚摸他们,自己欢喜得眼里放光,似乎那些小糖人都是他的孩子,他创造了它们,同时也很爱它们。而孩子们拿着“糖人”,大多也并不急着吃,先玩将半天。在甜品不缺乏的今天,“糖人”不像吃食,倒更像是供人欣赏的玩艺儿。

如今,“糖人”挑子已是早被遗忘的老玩艺儿,在城市的街头巷尾消失了踪迹,对于现在的孩子,更是陌生的名词。“糖人”玲珑剔透的身姿,师傅熟练灵巧的手艺,只有在开启尘封已久的幼年记忆时,清晰浮现,唤起一份淡忘已久的简单的欢乐与惊喜。(文/朱君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