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说课稿一等奖

时间:2021-10-10 21:02:59 四年级作文

篇一:《桂林山水说课稿》

《桂林山水》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

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桂林山水》,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七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以生动形象的笔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文章开头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点明桂林是闻名遐迩、令人神往的游览胜地,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此句为全文的总领。下文就围绕这一名句,分别对漓江水的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两个方面作了具体描绘。文章最后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既画龙点睛地概括全文,又与首句“甲天下”遥相呼应。全文脉络清晰,自然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组训练的重点,我设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在文本与图片所形成的氛围中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过程与方法

1)借助课件演示,让学生对桂林山水有更形象的认识。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了解桂林山水的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

美,激发他们对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桂林山水的美。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写一处景物。

二、学情分析

孩子通过四年的学习,具备了基本的识字能力及阅读能力。理解本课语言文字不存在障碍。但由于孩子阅读量不足,阅读感悟能力较差,而且大部分孩子没有现实的经历,存在的困难主要集中在如何引导学生想象美景,感受祖国山河的锦绣壮丽。

三、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选择贵在做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我将从教师教、学生学的两个角度设计本堂课的教学模式

(一)说教法

首先,“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是学生、教师、文本、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感受。”教学中,我结合本课特点,准备采取逐步以下教学法:

1.直观教学法:教学2、3自然段时,运用多媒体、板画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理解重点词句。

2.朗读体会法:通过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

3.举一反三法:第2、3自然段结构相似、教学要求相同,运用举一反三法,通过反复训练,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说学法

其次,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结合我校“自主学习、因势利导”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中,我

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学习课文。

四、教学设计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我紧扣“课标要求”,针对教材内容,采用讲读法、讨论法、多读多想、从扶到放等方法,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3分钟)

出示桂林山水的图片,让学生猜:这是哪呢?上课一开始,教师就用各种美丽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生轻轻地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有一片竹筏带你漂在这样清澈的水面上,该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呢?

【设计意图】再用充满激情的导语邀请学生一起游览桂林,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大纲指出: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基本能力,也是学生必须的语文素质。我让学生边看图边思考: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带着问题看,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和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品词赏句、自主感悟(15分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齐读第一自然段,提问:"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它和全文有什么关系?在一定的语境中辨析近义词"观赏"与"欣赏"

2、重点分析第2自然段:

先让学生边读边用——画出漓江水特点的词语,并用波浪线画出具体描写的句子,边读边想象桂林水的美。这样学生对漓江水有了大体的印象,于是我趁热追击:作者写漓江水之前为什么要写到大海和

西湖呢?它们各有什么特点?(波澜壮阔、水平如镜)这时我在课件上出示大海和西湖的照片,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个词语。

接着我们来分析描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子,它是一个排比句,里面有三个分句:并提问,每个分句各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学生回答静、清、绿),再次品读“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在朗读中更真切地感受水静、清、绿的特点。

3、仿写句子:

а、公园里的花真香呀,香得……

ь、教室里真静啊,静得……

【设计意图】及时运用了课堂上刚刚学习的句式,真正做到了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和课外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通过本段的学习,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桂林水的静、清、绿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图文对照,仿佛自己正置身于桂林山水中,同时又学到了学习,的方法。

4.运用学法学习第三自然段。

用“读、找、品、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重点放在理解词语的意思上。借助板画老人山、骆驼山、巨象山,让学生形象地感受桂林山的奇的特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学生对桂林山的美的感受和热爱。

5.学习第四自然段。

以读代讲,让学生划出描绘整幅画卷的词语,想象整幅画卷的形象。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

6.指导朗读,激发情感。

本课作者在描写桂林山水的特点时,用了许多优美的语句,这些语句表达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喜爱和赞美,朗读时让学生把这种感情读出来,把自己被桂林山水陶醉的情感表达出来……通过这种有感情

地朗读,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桂林的爱,对祖国河山的赞美,激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四)、拓展探究、深化总结(三分钟)

请你为桂林山水写一句导游词!

【设计意图】这一小练笔的设计意在将学生的情感及时总结升华,从而引导他们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深入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抒发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同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五)写字指导,养成习惯(2分钟)

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因此教学工作中我们不容忽视。本节课写字教学工作重点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说说“泰、峦、障、骆这4个字的字体结构。

2、重点指导“泰”的笔顺、笔画及书写。

3、指导学生描红,把这4个字写紧凑。

【设计意图】通过指导训练,让学生观察字形结构、掌握书写规律,做到笔笔认真、字字端正、行行整洁,从而有效地提写字质量高,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说板书设计

山水甲天下2桂林山水奇秀险风景美如画

篇二:《桂林山水教学设计、说课稿》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芙蓉区 火星小学 余青妮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去观赏了漓江的水,它是那样的……(集体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这节课,我们继续去游览桂林的山。

二、精读第三段,品味语言

1.过渡语:我们刚才通过读书,通过想象,通过品味与比较,充分领略了漓江水的美。那么,“这样的山”又是怎样的山呢?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去读书,去品味,去想象,去发现吧!(学生自主读书。)

2.通过读书,你发现了些什么呢?(如“我发现这一段和上一段的结构一模一样。”“我发现这一段中的表达手法也是用了比喻和排比。”“我发现……”)同学们,你们数一数,这一段里面有多少打比方的句子呢?(5 个)这就是语言的魅力,正是用我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打比方来描写事物,才使我们读起来格外亲切、好懂。

3.指导朗读。

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吧。(通过画面理解一些重点词,如学生汇报期间,老师自然简笔勾勒“危峰兀立”,再如请大家看看“奇峰罗列”“翠绿的屏障”“怪石嶙峋”的画面。不必花太多时间去解释词语。)

4.小结:谁能总结一下桂林山的特点呢???奇、秀、险。(板书)

5.仿照课文,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

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真___________啊,________得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精读第四段,品味语言

过渡语:单看漓江的水,美;单看桂林的山,也美;可当它们共同构成一幅山水相依的图画时,那才是美不胜收啊!我们再来读最后一段课文。

联系全文想象一下,这“连绵不断的画卷”中有些什么景物?(有山、有水、有迷蒙的云雾、有绿树红花、有竹筏小舟等。)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桂林的山和水本来就很美,加上了云雾会怎样?加上了绿树红花怎么样?加上了竹筏小舟呢?有了人会怎样?(学生自由想象回答。)

教师小结:有了人就有了生气;有了人就使山水充满了情趣;人寄情于山水之间,得到了美的享受,而山水美景也会因人的欣赏而生气勃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已融合成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这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四、回应第一自然段

所以,我们一起思考??“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天下第一”的美景更因为有了人们去欣赏它,它才能得以闻名于中外啊!

五、课堂小结,拓展练习

1.同学们,你们对这个板书满意吗?还应加点什么呢?(“甲天下”)对,同学们真聪明,这才是全文的“文眼”呀!

2.这篇课文的结构是什么样的?大家一起回答(“总---分---总”),条理清晰地写出了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读到这里,相信大家一定想饱含深情地赞叹。谁能把课题扩充为一句表示赞叹的话?(“啊,美丽的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爱桂林山水!”“我想看桂林山水!”等。)

3.拓展阅读《浓碧》。

七、板书设计

2 桂林山水

水美 山美

静 清 绿 奇 秀 险

《桂林山水》说课稿

一、说教材

《桂林山水》是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文章开头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点明桂林是闻名遐迩、令人神往的游览胜地,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此句为全文的总领。下文就围绕这一名句,分别对漓江水的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两个方面作了具体描绘。文章最后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既画龙点睛地概括全文,又与首句“甲天下”遥相呼应。全文脉络清晰,起承转合,自然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组训练的重点,我设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l)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按提纲背诵课文。

(3)学会” 澜、暇”等8个生字;理解“波澜壮阔、无暇”等18个词语的意思。

(4)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3、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2、3自然段,列提纲背诵是教学的重点。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写一处景物,是教学的难点。

4.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会生字,理解部分词语和课文的意思。学习课文第一段。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第二、三、四段,理解课文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5.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桂林山水》

二、说教法

1.直观教学法:教学2、3自然段时,运用多媒体、板画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理解重点词句。

2.朗读体会法: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

3.举一反三法:第2、3自然段结构相似、教学要求相同,运用举一反三法,通过反复训练,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三、说学法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学习课文。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我紧扣“课标要求”,针对教材内容,采用讲读法、讨论法、多读多想、从扶到放等方法,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程序:

(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

出示桂林山水的图片,让学生猜:这是哪呢?上课一开始,教师就用各种美丽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生轻轻地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有一片竹筏带你漂在这样清澈的水面上,该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呢?再用充满激情的导语邀请学生一起游览桂林,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大纲指出: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基本能力,也是学生必须的语文素质。我让学生边看图边思考: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带着问题看,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和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直奔中心,紧扣重点,教给方法。

1.学习第一自然段。

齐读第一自然段,提问:"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它和全文有什么关系?在一定的语境中辨析近义词"观赏"与"欣赏"

2、重点分析第2自然段:

先让学生边读边圈出漓江水特点的词语,并用波浪线画出具体描写的句子,边读边想象桂林水的美。这样学生对漓江水有了大体的印象,于是我趁热追击:作者写漓江水之前为什么要写到大海和西湖呢?它们各有什么特点?(波澜壮阔、水平如镜)这时我在课件上出示大海和西湖的照片,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个词语。

接着我们来分析描写漓江水特点的三个分句:并提问,这每个分句各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学生回答静、清、绿),再次品读“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在朗读中更真切地感受水静、清的特点。然后我接着提问:你们平常见到的水都是什么样子的?此时学生便会议论开来,两种水一对比见明显地感受出桂林水静和清的特 点。

再分析“绿”的特点,先让学生齐读这个句子,师抛出问题:无暇的翡翠是什么意思? 怎么理解?(学生答无暇是没有瑕疵),师出示翡翠的图片,用翡翠比喻漓江水的特点,可见漓江水之绿。

3、仿句子写句子:

а、池塘里的荷花花真美呀,美得„„

ь、教室里真静啊,静得„„

及时运用了课堂上刚刚学习的句式,真正做到了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和课外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通过本段的学习,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桂林水的静、清、绿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图文对照,仿佛自己正置身于桂林,看到了桂林水的美,怎能不对桂林充满爱?怎能不对祖国山河的秀丽表示赞叹?同时又学到了读段的方法。

4.运用学法学习第三自然段。

篇三:《人教版四年级下《桂林山水》说课稿》

桂林山水说课稿

一、说教材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桂林山水》。本组课文内容侧重于反映祖国山河的壮丽。这篇课文作者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炼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我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着手,制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积累新词,在此基础上,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三、 教学重难点

桂林山水是一篇很优美的文章,可是那优美的地方作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可能学生有些不理解,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①通过学习,学生感受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那种独特的美。

②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的意思。

四、说教法学法

由于第2、3自然段结构相似、教学要求相同,我采用举一反三法,通过反复阅读,以读代讲。同时结合朗读感悟法,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根据以上教学方法,学生可采用“读、找、品、诵”的方法来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五、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基本具备自主识字记词的能力,但对句子的理解与掌握还存在障碍。这一时期的学生思维活跃,初步具备了理性思维,但仍需要感性的辅助,这都是我在本课教学中应关注的重点。

六、说教学流程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为基础,教师要帮助学生架设生活和文本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感受。因此,我的教学过程预设如下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多媒体展示一组桂林山水的图片。同学们,这是我们今天要去的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桂林。同学们,想不想去领略那神奇秀丽的桂林风光呢?

此处的设计意图是运用直观的图片创设优美的情境,把学生引入新的一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样神奇秀丽的风光,到了作者的笔下又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品味课文语言的优美,进入文本,跟随作者的脚步体会桂林山水的美丽。

课文读完了,我将出示描写桂林山和水的词语以及本课的生字词,让学生通过自由读、指名读等方法来学习并掌握这篇课文的字词。通过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初步了解桂林山和水的特点,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三)精读课文,品词赏句

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并请学生来说一说他心目中的桂林山水是怎样的?进而引出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评价:桂林山水甲天下。(板书)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它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接下来,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并圈出描写漓江水的特点的词语。划出具体描写特点的句子。朗读结束后请学生分组汇报。板书水:静 清 绿

指导学生三个“啊”字的不同读音。

漓江的水真静啊(呐),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呐),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呀),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接着,对学生提出问题:如果把“啊”字去掉,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试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这组句子,体会漓江水奇异的美。理解“瑕”、“翡翠”的意思。

引导学生根据第二自然段,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找两三个学生进行汇报。

这一段写漓江的水,为什么还要写大海、西湖?

教师小结:作者运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把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特点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

指导学生用“读、找、品、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重点放在理解词语的意思上。借助课件中老人山、骆驼山、巨象山的图片,让学生形象地感受桂林山的奇的特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学生对桂林山的美的感受和热爱。汇报总结,板书 山:奇 秀 险 学习第四自然段:以读代讲,让学生划出描绘整幅画卷的词语,想象整幅画卷的形象。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描述生动、形象,有利于朗读训练。再次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四)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1.按照板书,小结全文。

2.指导学生根据板书背诵全文

七、说板书设计

2.桂林山水

总述:桂林山水甲天下

水:静 清 绿

分述:

山:奇 秀 险

总结: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篇四:《最好桂林山水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桂林山水》。下面我将从教材的特点,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的选择和教材过程的预设几方面作简单的说明。 一、说教材

《桂林山水》是一篇典型的写景的文章,全文共四个自然段,以总分总的结构,抓住漓江的水静、清、绿和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生动得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水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四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生字,理解并积累波澜壮阔等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全文。2、领会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体会作者怎样抓特点,具体描写景物的。教学的难点是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三、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法,配以朗读体会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完成本课教学。

四、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上课,我播放一段桂林山水的视频并配上这样一段导入语:同学们,今天我要带大家到一个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桂林去玩。我想,

那里的水,一定会使你流连忘返。现在,让我们同作者一道荡舟漓江,去观赏桂林山水(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检查预习

进入此环节的学习,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全文,完成对生字词自学,并抓重点了解课文的内容。然后教师采用开火车读生字、指名读文等多种方式进行预习的检查。最后指导学生分自然段读文,体会出文章“总分总”的结构,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抓住重点,深入领悟

继续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哪一句最能突出桂林山水的美,学生很自然的找到中心句:桂林山水甲天下(板书:甲天下),天下第一的桂林山水到底独特在哪里?我们共同走进漓江的水。引导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抓住漓江水的什么特点来写的,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并通过画描述漓江水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概括出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板书:静清绿)学到此,学生对怎样描写景物的方法还不够清楚,所以,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一段,既然是对漓江水的静、清、绿的描述,那么,作者为什么在本段开头先写大海和西湖的水呢?设问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把这一段与有无第一句做对比,体会用大海的波澜壮阔和西湖的水平如镜来衬托漓江的水,更能突出漓江水具有独特的美。接下来指导学生朗读,采用多种方式的读法让学生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赞美之情。

这篇课文2、3自然段的段式结构相同,因此,教学完第二自然段,让学生小结学习方法,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总结出学习方法。接着引导学生根据总结出来的学习方法,小组自学并汇报,学生学习后汇报出:这段还是用对比的方法,用泰山、香山与桂林的山对比,突出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这时我就用课件展示“峰峦雄伟的泰山”、“桂林的山”。通过这样的画面展示来引导学生感受桂林的山那种独特的美。之后有感情地朗读,既激发了学生的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又使学生对最后一段总写桂林山水的美有{桂林山水说课稿一等奖}.

了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学最后一段我采取了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通过“这样的山围绕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这样的山”体会这样的山、水的特点,展开想象的翅膀,调动他们的生活体验,使之进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之中,体现出桂林山水的美如画。(板书:画中游)

本环节,我还巧妙的依据板书,进行了背诵的指导。这样的训练,既使学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同时又积累语句,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课外延伸,布置作业 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完这篇课文后,让学生试着写几句赞美这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桂林山水。让学生从“懂”走向“用”,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努力做到“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篇五:《桂林山水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桂林山水》说课稿

《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主要描写桂林漓江的水静、青、绿,桂林的山奇、秀、险。千百年来,桂林一直是人们旅游观光的宝地。今天我说课的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课文《桂林山水》。下面我将从教材的特点,教学目标的确定,教法学法的选择和教材过程的预设四个方面作简单的说明。

一、说教材 《桂林山水》是一篇典型的写景的文章,全文共四个自然段,以总分总的结构,抓住桂林的水静、清、绿和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生动得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语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逼真,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水的思想感情。很显然,这是一篇适合对小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好教材!

二、说教学目标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养成独立识字的能力,阅读能力也也在不断提高,能初步养成与他人阅读感受的习惯。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情的分析,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考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会读会认会写澜、瑕、翡、峦等生词,理解并积累波澜壮阔、无瑕、峰峦雄伟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精彩语段,把握文章大意 3;领会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4;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法学法

语文是培养学生通说读写能力的科学,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理解并运用祖国文字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关系,阅读的重点培养学生理解、观察、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法学法: 在教法上,第一我会利用导语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用朗读感悟情境,用声音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让学生入境动情!第二,我会采用“读、找、品、诵”为主要训练方式,鼓励学生多读,在读中促悟,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在学法上,我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注重学生的交流合作观察体会,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促进学生发展。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在上课前,我会这样导入,先出示多张桂林山水美景的课件图片,然后问学生,这是哪里呢,你们觉得这里漂亮吗?揭示课题《桂林山水》。接着再问学生,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桂林山水到底在祖国的哪里呢,它有哪些迷人的风景呢等等。在这这里,我通过出示图片,使他们进入一定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这样就能很自然的讲解下一环节的教学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整体感知 在上一环节中,学生们自己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引起他们旺盛的求知欲,引导他们在课文中寻找答案。由于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我会要求学生先听教师的配乐朗读,用声音渲染情境,尽量让学生做到身临其境。在这过程当中我要求学生完成两个任务,学习本文的生字词和将文章分段。接着让学生自己流利、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读不通的句子,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在教室不断点拔得过程中,我们就会明白课文以总分总的关系共分为三大段

3、细读课文,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首先,我让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并提问“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什么意思?“甲天下”是什么意思?,“观赏”又是什么意思,这一段在全文当中有什么作用!(总领全文)

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桂林的水的特点,我主要采用读——找——品——诵的学习方式

先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让学生找出描写漓江水特点的词语和句子。也就是文章的这句话,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的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率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提问,这句话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对四年级学生来水,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是司空见惯的,所以很快就能回来出来。

提问,课文明明是写漓江的水,为什么还要写大海,西湖的水呢?让学生明白,原来这里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使漓江的水的特点更突出啊!(可用课件图片做出对比效果图) 为了有利于学生更容易的品读,诵读,我会通过教师的泛读,学生的自由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