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和移动教学中小学语文课堂的学生参与设计与选择

时间:2021-10-10 20:45:44 三年级作文

第一篇、《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网络和移动教学中小学语文课堂的学生参与设计与选择

《信息技术推动阅读教学

研究性学习》

子课题实验方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

延吉市河南小学校

宋莉新

《信息技术推动阅读教学研究性学习》

子课题实验方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

一、 课题的提出: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多媒体计算机与网络已逐渐普及到了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自学、实践和创新能力,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使多媒体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发挥作用,就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调整与改革,使教育媒体有机地融合到教学中,以适应现代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当前,我校正在进行校园网络下的小学课程整合课程实验,探索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新途径,追求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优化,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自主认知和探究的手段以及解决问题的工具。因此,我确立了《信息技术推动阅读教学研究性学习》这个子课题。并结合《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进行课题研究。《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教学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感受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从而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二是学习

课文里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二、研究的目标:

1、在信息技术与网络环境下建立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性学习活动的教学模式。

2、借助互联网上资料实时进行辅助教学,促进小学语文新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3、通过开放式的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资料的搜索、讨论、研究、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在网络上获取信息、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研究网络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评价方法及激励机制。

5、在网络氛围下,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语文探究性教学,从而培养学生发现、获取、重整、分析、利用和创造信息提高自己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整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6、结合《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①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宝岛;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②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③抄写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网络和移动教学中小学语文课堂的学生参与设计与选择

三、研究的内容

由于经历了两年多课改实践的锻炼,这部分学生思维敏捷、学习主动性强,并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能较好地理解祖国的

语言文字,有主动积累语言的积极性,语感能力较强,有独特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较高的朗读水平,能针对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

《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中介绍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颜色鲜艳、异常美丽,但因相距数千里,学生很难有实际的感受对海里鱼的品种、数量之多,学生都缺乏感性认识。为此,师生应在教学中充分而恰当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一)利用多媒体,了解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观看地图,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媒体展示地图)。

2.全文朗读视频演播,初步实现信息技术与教材内容的整合,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抒发自己的初步感受。

(二)让学生感受作者所描写的鱼儿生动活泼的外形特点,感受鱼儿的可爱。(配乐播放视频材料)

(三)指导学生利用课件抓住鱼儿的外形特点进行说话练习。 (学生上台面对课件指着自己喜欢的鱼练习说话)

(四),课前同学从网上下载许多海鱼,制作成精美的幻灯片。课上请大家互相欣赏欣赏。 (学生与电脑互动)

(五)借助电脑,积累美词佳句

好的文章,我们要有感情地朗读,深深地感悟,细细地品味;好的词句,我们也要积极地去积累,去运用,去发展。

请学生运用电脑,把自己喜欢的美词佳句打在电脑上,然后展示出来,并有感情地朗读。

【课后的拓展】

运用校园网发帖子,交流读后感

四、实验的班级:

三年五班

五、研究的策略;

努力使《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的教学实现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学生、教师四个要素的整合。使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实验中不断观察、总结、反思、修正、完善。

六、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5年9月—10月)

1、了解国内外研究相关研究的状况。

2、加强理论学习,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3、 形成课题的实验方案,确定实验内容

(二)实施阶段:(2005年10月—2005年11月)

1、按课题研究方案组织研究,完善课题实验方案。

2、组织对课题研究的活动,组织有关合作性的学习活动,在学生中布置搜集图片、制作幻灯片作业,做好课前相关准备工作。

第二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互联网搜的整合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网络和移动教学中小学语文课堂的学生参与设计与选择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互联网搜索的整合 ——《孔子拜师》第二课时与互联网搜索整合的教案设计

东莞市道滘镇实验小学 叶志乐

第三篇、信息化教学设计(小学语文)

网络和移动教学中小学语文课堂的学生参与设计与选择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

附:表格内容说明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的确定 1.学习目标描述

用可观察行为动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描述 2.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

包括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形式的确定、学习结果的描述、学习重点及难点的分析 3.问题设计

精心设计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思考所学的内容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说明学生的一般特征、入门技能、学习风格等。 三、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1.学习环境的选择 学习环境包括:简易多媒体教室、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媒体网络教室、移动学习环境等。 2.学习资源的应用

学习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并能在线阅读,实现共享的多媒体学习材料。

(1)学习资源的类型包括:

网络课件:适用于知识点的辅助教学 网络课程:整门课程的教学

专题学习网站:某一专题的学习和研讨 案例库:典型个案的分析

题库:单元或课程的练习测试等等。 (2)学习资源内容要点及来源

简要说明每个学习资源的名称、网址及主要内容。 (3)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

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4)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

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 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

四、学习情境的创设 1.学习情境的类型

情境的类型包括真实性情境、问题性情境和虚拟性情境或其他。 2.学习情境的设计

情境创设是指创设有利于对主题意义理解的情境。情境创设必须反映出新旧知识的联系;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联想;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重组和改造;能够帮助学生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此处要对所选择的某一情境类型做一简要描述

五、学习活动的组织

学习活动的组织包括自主学习的设计、协作学习的设计和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等内容。 1.自主学习的设计:支架式学习、抛锚式学习和随机进入式学习

支架式学习:是指围绕事先确定的学习主题,建立一个概念框架,框架的建立应遵循维

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且要因人而异,通过概念框架把学生的智力发展从一个水平引到一个更高水平,就像沿着脚手架那样一步步向上攀升。

抛锚式学习:指根据学习主题在相关的实际情境中选定某个典型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对给定问题进行假设,通过查询各种信息资料和逻辑推理对假设进行论证,根据论证的结果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实施该计划并根据实施过程中的反馈,补充和完善原有认识。

随机进入式学习:指首先确定学习主题,创设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学习主题的各种情境,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随意进入其中任意一种情境去学习。

2.协作学习的设计:竞争、辩论、伙伴、问题解决和角色扮演

竞争:教师先根据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对学习任务进行分解,由不同的学习者“单独”完成,看谁完成得最快最好,然后教师对学习者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论,其他学习者也可以对其发表意见,各自任务完成后,就意味着总任务完成。

辩论:协作者之间围绕给定的学习主题,先确定自己的观点,接着在一定的时间内借助虚拟图书馆或上网查资料,以形成自己的观点,教师对他们的观点进行甄别,选出正反两方,然后双方围绕主题展开辩论,观点论证充分的一方获胜。通过辩论学习者可对问题进一步理解。

伙伴:指协作者之间为了完成某项学习任务而结成的伙伴关系。

问题解决:根据确定的问题,多个学习者组成协作学习小组,根据学习任务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某个学习任务,解决问题。问题解决的最终成果可以是报告、展示或论文等。

角色扮演:指由不同的学习者分别扮演指导者和学习者的角色,由学习者解答问题,指导者对学习者的解答进行判别和分析。角色可以互换。有助于对问题的理解有新的体会,还会增加成就感和责任感。

3.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 是指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学习内容、网络资源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与联系的形式。可按时间关系或空间关系进行设计。时间关系指教师与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先后顺序,即教学程序、教学步骤、教学过程等;空间关系则主要指教学内容的层次关系、教学过程的逻辑关系等。可按建议图标绘制,也可使用Inspiration或MindManager等工具,创设教学流程图。

六、学习评价的设计 1.测试形式与工具

包括(1)课堂提问(2)书面练习(3)达标测试(4)学生自主网上测试(5)合作完成作品等

2.测试内容

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态度、交到程度、资源利用和学习效果的评价;

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目标达到、任务完成、达标测试、创新精神、实践作品和信息素养的评价;

教师指导活动的评价:对教学活动组织、学习资源利用和教学过程指导的评价;

学习资源质量的评价:目标与内容、结构与功能、超链接与导航、多媒体、素材质量和技术规范的评价;

支撑服务系统的评价:针对技术水平、教学功能、资源提供和咨询服务的评价。 七、备注

填写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包括参阅的文献、借鉴的案例,以及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中帮助过自己)表示的感谢和其它要说明的事项。

第四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

网络和移动教学中小学语文课堂的学生参与设计与选择网络和移动教学中小学语文课堂的学生参与设计与选择

东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本科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合

作学习的能力

学生姓名: 杨莹玲

指导教师: 徐 强

学科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学 号:14035052301140

学习中心:广东河源职业技

术学院奥鹏学习中心

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2015 年10月

独 创 性 声 明

本人对本文有以下声明:

1. 本人所呈交的论文是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已按相关要求及时提交论文稿件,最终形成本文;

2. 在撰写过程中主动与导师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接受导师的指导;

3. 本文符合相关格式要求,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的地方外,论文中单篇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不超过800字;

4. 本人本文成稿过程中不存在他人代写、抄袭或和他人论文雷同的现象。

论文作者签名:杨莹玲

日 期: 2015年10月

提 要

在语文教学中,我努力充当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积极利用语文课本教学资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而将合作观念渗透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合作调动生生合作。创设民主平等的氛围,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加强交流技能的指导,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善于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合作策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同时加强诵读评价,促进学生

有效合作。

关键词:语文教学;自主合作; 创设氛围;指导诵读; 精选内容;注重操作

第五篇、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

网络和移动教学中小学语文课堂的学生参与设计与选择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网络和移动教学中小学语文课堂的学生参与设计与选择

第六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作业一

网络和移动教学中小学语文课堂的学生参与设计与选择

《杨氏之子》信息化教学设计

附:表格内容说明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的确定 1.学习目标描述

用可观察行为动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描述 2.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

包括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形式的确定、学习结果的描述、学习重点及难点的分析 3.问题设计

精心设计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思考所学的内容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说明学生的一般特征、入门技能、学习风格等。 三、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1.学习环境的选择 学习环境包括:简易多媒体教室、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媒体网络教室、移动学习环境等。

2.学习资源的应用

学习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并能在线阅读,实现共享的多媒体学习材料。

(1)学习资源的类型包括:

网络课件:适用于知识点的辅助教学 网络课程:整门课程的教学

专题学习网站:某一专题的学习和研讨 案例库:典型个案的分析

题库:单元或课程的练习测试等等。 (2)学习资源内容要点及来源

简要说明每个学习资源的名称、网址及主要内容。 (3)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

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4)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

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 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

四、学习情境的创设 1.学习情境的类型

情境的类型包括真实性情境、问题性情境和虚拟性情境或其他。 2.学习情境的设计

情境创设是指创设有利于对主题意义理解的情境。情境创设必须反映出新旧知识的联系;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联想;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重组和改造;能够帮助学生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此处要对所选择的某一情境类型做一简要描述

五、学习活动的组织

学习活动的组织包括自主学习的设计、协作学习的设计和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等内容。 1.自主学习的设计:支架式学习、抛锚式学习和随机进入式学习

支架式学习:是指围绕事先确定的学习主题,建立一个概念框架,框架的建立应遵循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且要因人而异,通过概念框架把学生的智力发展从一个水平引到一个更高水平,就像沿着脚手架那样一步步向上攀升。

抛锚式学习:指根据学习主题在相关的实际情境中选定某个典型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对给定问题进行假设,通过查询各种信息资料和逻辑推理对假设进行论证,根据论证的结果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实施该计划并根据实施过程中的反馈,补充和完善原有认识。

随机进入式学习:指首先确定学习主题,创设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学习主题的各种情境,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随意进入其中任意一种情境去学习。

2.协作学习的设计:竞争、辩论、伙伴、问题解决和角色扮演

竞争:教师先根据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对学习任务进行分解,由不同的学习者“单独”完成,看谁完成得最快最好,然后教师对学习者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论,其他学习者也可以对其发表意见,各自任务完成后,就意味着总任务完成。

辩论:协作者之间围绕给定的学习主题,先确定自己的观点,接着在一定的时间内借助虚拟图书馆或上网查资料,以形成自己的观点,教师对他们的观点进行甄别,选出正反两方,然后双方围绕主题展开辩论,观点论证充分的一方获胜。通过辩论学习者可对问题进一步理

解。

伙伴:指协作者之间为了完成某项学习任务而结成的伙伴关系。

问题解决:根据确定的问题,多个学习者组成协作学习小组,根据学习任务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某个学习任务,解决问题。问题解决的最终成果可以是报告、展示或论文等。

角色扮演:指由不同的学习者分别扮演指导者和学习者的角色,由学习者解答问题,指导者对学习者的解答进行判别和分析。角色可以互换。有助于对问题的理解有新的体会,还会增加成就感和责任感。

3.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 是指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学习内容、网络资源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与联系的形式。可按时间关系或空间关系进行设计。时间关系指教师与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先后顺序,即教学程序、教学步骤、教学过程等;空间关系则主要指教学内容的层次关系、教学过程的逻辑关系等。可按建议图标绘制,也可使用Inspiration或MindManager等工具,创设教学流程图。

六、学习评价的设计 1.测试形式与工具

包括(1)课堂提问(2)书面练习(3)达标测试(4)学生自主网上测试(5)合作完成作品等

2.测试内容

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态度、交到程度、资源利用和学习效果的评价;

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目标达到、任务完成、达标测试、创新精神、实践作品和信息素养的评价;

教师指导活动的评价:对教学活动组织、学习资源利用和教学过程指导的评价;

学习资源质量的评价:目标与内容、结构与功能、超链接与导航、多媒体、素材质量和技术规范的评价;

支撑服务系统的评价:针对技术水平、教学功能、资源提供和咨询服务的评价。 七、备注

填写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包括参阅的文献、借鉴的案例,以及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中帮助过自己)表示的感谢和其它要说明的事项。

第七篇、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作业1

网络和移动教学中小学语文课堂的学生参与设计与选择

信息化教学设计

第八篇、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思路

网络和移动教学中小学语文课堂的学生参与设计与选择

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思路

教师要拥有一颗“慧心”,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总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具体措施,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现总结提高课堂效率的要素如下:

一、 充分发挥教师课堂上的肢体语言的魅力。

课堂应该是教师激情飞扬的地方,一名优秀的教师她不但是一个语言家,而且还是一个表演家。我们不但要把它说出来,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把它“演”出来,这种“演”是面部的激情高涨,是语言的抑扬顿挫、是肢体的一起一伏,是跟文本一起哭,是跟文本一起乐。我想只有这样,学生才和我们能达到情感的共振。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生机的课堂。教师用个人魅力征服学生,让学生真正的“亲其师,信其道”。课堂上的教师如果是朝气蓬勃的,充满热情的,那么孩子自然而然地就被带动起来了。

二、 要深入研究新课标,突破教学重难点。

由于课程标准规定的是国家对国民在某方面或某领域的基本素质要求,因此,它毫无疑问地对教材、教学和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与归宿。因为无论教材还是教学,都是为这些方面或领域的基本素质的培养服务的,而评价则是重点评价学生在这些方面或领域的表现如何,是否达到了国家的基本要求。因此,无论教材、教学还是评价,出发点都是为了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那些素质的培养,最终的落脚点也都是这些基本的素质要求。

可以说,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基本素质要求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灵魂,也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的灵魂。研究新课标就能知道对各个学段的要求,抓住教学重难点,透彻地理解课文。

三、 牢固树立目标意识。

确定教学目标应掌握这样一个原则:学前重点认定,突出主要目标;学中逐一认定,坚持目标先导;学后对照认定,加深整体认识。一节课的目标系列,通常都有多个目标组成,要想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学作用,就要分清主次,突出重点目标。课前只对重点目标进行强化认定,其它目标则在讲课过程中边学、边认定。当然,在此过程中也必须遵循目标先导的规律,即先认定目标再学习,充分发挥目标的激疑启思功能,在导学达标之后,还可以对照目标再次认定。这样做可以强化学生的记忆,使学生对目标系列有一个完整、深刻的认识,也有利于学生对教材中重点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四、 特别重视学生对学科学习方法的指导。

什么是语文学习方法?我们说,语文学习方法属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范畴,是学生为了达到语文学习的目的,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语文传习、语文活动、语文生活,以获得真知,形成语文学习能力的手段和门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古人

说,“学贵有法”,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小学生到第三学段结束时,应当掌握如下一些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1、基本的识字、写字方法。网络和移动教学中小学语文课堂的学生参与设计与选择

先说识字方法。

识字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育之根。《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常公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为此,小学生应当会:基本字带字识字法、拼音识字法、看图识字法、查字典识字法(部首查字法、音序查字法、笔画查字法)、编记口诀识字法、语言环境识字法、同音字辨析法、音近字辨析法、多音字辨析法、多义字辨析法和形近字辨析法。

再说写字方法。

写字是小学生应具备的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从写字姿势角度说,小学生应当掌握的方法是:身正,背直,肩平,臂张,足稳。从执笔方法的角度说,小学生应当掌握“三指捏笔一指挡,二指垫住真稳当”这样的要领。

2、基本的阅读方法。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人生不可或缺的生存方式。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的核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我理解小学阶段“多种阅读方法”应当包括解词法(抓住词素理解词语法、利用注释理解词语法、查阅词典理解词语法、比较辨析理解词语法、追本溯源理解词语法、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词语法)、析句法(句式比较法、标点分析法、语境体会法、抠词吟诵法)、分段法(时序法——按时间先后顺序分段,空序法——按空间变化顺序分段,地序法——按地点移动顺序分段,事序法——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解题法、默读法、朗读法、浏览法、背诵法、复述法等。

3、基本的习作方法。

习作是小学语文学科中最重要的语文训练,小学生习作就是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述出来。小学生习作能力的高低是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为此,小学生应当掌握如下一些习作方法:观察法、审题法、拟题法、立意法、构思法、选材法、联想法、列习作提纲法、自我修改法等。

4、基本的口语交际方法。

当前,我们正面临着一场新的科学技术革命,这场革命正迅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传统习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情况已经不复存在。人们的交际活动日益频繁,生活节奏大大加快。为了迅速完成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任务,人们的交往方式也随之改变,快捷的电话代替了缓慢的信函,充满人情味的交谈代替了死气沉沉的公文。很难想象,一个不会听、不会说、不会口语交际的人,在这样的社会里,怎么能够生存下去。因而,《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要想达到这个要求,必须得会讨论法、答问法、聊天法、介绍法、交谈法、提问法、劝说法、辩论法、即席发言法、简要转述法、礼貌语言使用法等。

5、基本的综合性学习方法。

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是一种实践活动,要着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小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应当掌握的方法有:资料索引法、自学笔记法、剪贴报刊法、工具书查读法、图书馆利用法、资料积累法、网络学习法等。

小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需要指导,那么,小学语文学法指导都有哪些途径呢?

1、依据课标和教材进行学法指导。

2、根据课文特点相机进行学法指导。

3、在学习实践中让学生自己领悟学习方法。

4、组织学生定期总结和交流学习方法。

五、 继续推进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这是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每一位新课程的实践者,都在努力实践着这一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最有力的助推器。

(一)精选内容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催化剂

1、选择可具体分解的内容。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提高,培养合作精神为目标的。因此,那些可分解的内容,可让每个合作成员有明确任务的学习内容,比较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2、选择具有一定难度、学生感兴趣、爱参与的内容。

3、选择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问题。

(二)营造氛围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兴奋剂

(三)主动学习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强化剂

总之,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甚至于其他学科学习中确实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师只有在新的课程环境下,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摒弃形式主义,更新教学理念,切实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根主线,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活力。

六、 重视当堂达标训练。

夯实基础知识的重要手段就是堂堂清。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项目与内容,选择孩子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练习,以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