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奶奶我想对你说

时间:2021-10-10 20:36:56 六年级作文

篇一:《1、六年级语文前测试卷 2011.09.05》

六年级语文前测试卷 2011.09.05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yùn hán xiū sâ xuàn rǎn fâi qǐnɡ wànɡ shí ( ) ( ) ( ) ( ) wǔ rǔ yāo qǐng dǒu qiào jīn jīn lâ dào ( ) ( ) ( ) ( ) 二、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4分)

1、顾: 左顾右盼( ) 三顾茅庐( ) 顾客盈门( ) 奋不顾身( ) ....A、前来购买东西的 B、拜访 C、看 D、注意;照管

2、善: 多愁善感( ) 能书善画( ) 尽善尽美( ) 弃恶从善( ) ....A、心地、品行好 B、良好,完好 C、擅长,长于 D、容易,易于 三、词语练习。(14分)

1.改正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4分)

金壁辉煌( ) 浓装淡抹( ) 应接不瑕( ) 自立更生( ) 随心所浴( ) 同舟共计( ) 走头无路( ) 专心致至( )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6分)

舒展 丰富 激发 磨炼 启迪 陶冶

我爱南京,多少个岁月,是她( )了我的情操,( )了我的情感。她的高大,( )了我的意志;她的坦荡,( )了我的情怀;她的沧桑,( )了我的智慧;她的古老,( )了我的求知欲。 3.联系句子理解词语。(4分)

(2)也不知怎么了,小王常常花费的力气很大,收到的成效很小。要想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看来他得动动脑子了。

“事半”指 ;“功倍”指 。 四、句子练习。(1—4题每题2分,第5题4分,共12分) 1、照例子,填词语,使句子充满诗意。例:白鸽 追 逐 着 晚霞。

(1)马儿 草原。 (2)歌声 芳香。

2、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

缩句: 3、风儿不停地吹,小草来回摇摆。(用上拟人的修辞手法)

4、仿照例句写句子。

(1)金钱能买到钟表,但买不到时间;金钱能 , 。 (2)如果你是鲜花,就给人们带来芳香;如果你是 , 。 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上,填入适当的短句。(填序号)

联欢会上,王老师演奏了一支曲子,像 一样婉转,像 一样流畅,像 一样轻柔,像 一样炽热。

A、烈焰卷腾的篝火 B、拂动花枝的春风 C、空山幽谷的鸟鸣 D、冲出峡谷的溪水 五、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一段话。(两个错标点,两个错字,一个错词,三个病句)(8分)

过去,语文对我可不怎么敢兴趣。自从读了冰心奶奶的“再寄小读者”以后。我认识到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就下苦工学习。如今,我的阅读和写作水平都有了进步。以后,我还要连续努力,争取获得更好的进步。

六、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下面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6分) ( )于是,从裂缝里冒出了一个个像尖塔似的小脑袋。 ( )而且都戴着一顶有黄色穗子的小帽子,他们就是笋。 ( )清明节过后,地面上出现了一道道裂缝。 ( )这些裂缝不知在什么时候渐渐地长大了。 ( )笋在春天的怀抱里,迅速往上长。

( )据老农说,一个下春雨的夜晚,笋能长一尺多高呢。 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6分)

一个出身贫苦的男孩,为了积攒学费而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

这天傍晚,他奔走了一整天,又累又渴又饿,可身上只剩(châng shâng)下一毛钱。他决定向下一户人家讨一口饭吃。

可是,当一位天使似的姑娘打开大门时,他却有点不知所措了。他不好意思张口要饭吃,只求姑娘给他一口水喝。

姑娘看出他的疲惫和饥饿,微笑着给了他满满一大杯牛奶。 男孩饥不择食地喝完牛奶,嗫嚅地说:“我应该付多少钱?”

姑娘仍旧微笑着对他说:“您不用付钱。妈妈经常教导我们:施以爱心,不图回报。” 泪水涌上男孩的眼眶(kuàng kuāng),他轻轻地说:“那么,就请您接受我由衷的感谢吧!”

其实,男孩本来是打算退学的,如今,他仿佛看到上帝在朝他点头微笑。他觉得浑身有劲,男子汉的豪气又迸发出来了。

若干年之后,有一位来自小城镇的姑娘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当地的医生束手无策,只好把她送到大城市去,请专家来诊治。

一位有名的医生参加了会诊。当他看到病历上记载(zǎi zài)的家庭地址时,他马上直奔病房。来到病床前,他一眼就认出了:这位病人就是当年送满满一大杯牛奶给他喝的天使。他回到办公室,决心竭尽所能,回报这位“施以爱心,不图回报”的姑娘。

经过艰辛的努力,手术成功了,姑娘渐渐康复。这位医生要求医院把账单送到他的办公室,他付清了一切费用,并微笑着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姑娘坚持要知道她应该支付多少医药费。可是,当账单送到她的手上时,她又不敢看,因为她确信,这笔费用将会花去她所有的积蓄,或许,还不够。最后,她还是鼓起了勇气,颤(chàn chàng)抖着翻开了那沓厚厚的账单。末尾的签字锁定了她的目光,她不禁轻声地读了出来:

“医药费——满满一大杯牛奶。霍华德·凯利医生。” 1、用“”画去括号中不正确的读音。(2分) 2、填写成语中所缺的字。(2分)

不知所( ) 饥不( )食 ( )手无策 ( )尽所能

3、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尽管它显得有些巧合。人们之所以传诵这个故事,是因为它颂扬了一种 的高尚品德。(2分) 4、请你给这个故事加一个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2分)

5、“满满一大杯牛奶”产生不了多少热量,可它却能让男孩“觉得浑身有劲”,打消了退学的念头,直至走向成功,你觉得其中的原因是什么?(3分)

6、故事里的医生(男孩)和姑娘,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3分)

7、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很重视以恩报德,能举出几个有关的成语(或谚语、格言、诗句、故事等)来吗?(不少于2个) (2分)

八、习作。(30分)

题目:_________,我想对你说

提示:在生活中,你一定有很多的心里话想对爸爸、妈妈、老师、伙伴、同学或其他人说,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一篇作文。字数在450左右。

篇二:《18秋天的怀念》

18秋天的怀念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掌握生字新词。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体会人物的心情,感受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3. 理清文章的脉络结构,抓住四件事情中蕴含的浓浓母爱之情。

4.品味人物语言,从母亲的只言片语中感受母亲浓烈而深沉的爱子之情。

【教具准备】

1. 搜集史铁生的资料,熟读资料。

2.多媒体课件投影。

【教学过程】

一、了解作者经历,揭示课题,走进课文。

(一)交流史铁生资料,教师重点指出,史铁生21岁,正当风华正茂之时,双腿瘫痪。引导学生关注史铁生的心理状态的变化。

有一位曾经就读那里的校友叫史铁生。现在已经54岁了。母亲离开他已经几十年了。这么多年,他一直思念着自己的母亲。这是他写的一段话,请读一读,看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默读)

那时的我,作为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我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课件)

(二)板书课题,交流关于课题的认识。

2、谈体会: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我感受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思念之情;

(2)作者对母亲的忏悔、懊悔、后悔、悔恨之情;

(3)作者对母亲的自责、内疚之情;

(4)作者自己的成长,完全理解母亲了„„

小结:正如作者说“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其实,还有许多复杂的情感构成一股苦涩的滋味,我们可以归结为一个词:怀念。板书: (怀念)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作者写了什么季节的故事?板书:(秋天){冰心奶奶我想对你说}.

3、注意看,老师加上一个“的”齐读课题:“怀念的秋天”。你的眼前会有一幅怎样的画儿?(景、事、人„„);老师把几个词的位置颠倒一下:“秋天的怀念”,齐读课题。你的眼前会有怎样的不同?(„„变成一种情感„„)

小结:看来,之所以有这秋天的怀念,就是秋天的故事所引发啊,作者怎么会有这份怀念?让我们一起跟随史铁生先走进秋天的故事。

二、整体感知,提炼文中主旨。

(一)学生自由读文,可以重点指导几个儿话音,比如“咱俩儿”,“好好儿活”。了解作者从21岁至28岁发表作品,中间这7年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文章讲了什么事。

(二)交流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用一两句话谈谈自己读文后的感受。

预设:学生们的感受重点为母爱的伟大和深沉。

三、认读生字,书写生字。注意区分:侍---待 决——诀

四、概括文章主要事件,感受伟大母爱。

(一)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思考:围绕母亲对我的无微不至的照料写了几件事。

(二)用简练的语言归纳母亲为我做的四件事情:

1.“我”发脾气,母亲抚慰我。

2. 母亲为“我”隐瞒病情。

3. 母亲央求“我”去看花。

4. 母亲临终嘱托。

五、初读课文,了解“我”脾气的暴躁无常,感受母亲对我的抚慰。

(一)朗读第1自然段,用一个词来形容此时的“我”与母亲。板书:(腿瘫痪 “我”发脾气)

(二)研读关于“我”的描写。

1. 抓住“瘫痪”一词,学习这个词的写法,并把这个词与史铁生痛苦的内心联系起来。

2. 抓住“暴躁无常”一词,通过查字典和勾画课文内容的方式了解史铁生的痛苦和绝望,重点结合“砸”、“摔”、“捶”这些有代表性的动词。

3. 教师指导感情朗读,体会史铁生的内心。

(三)研读关于母亲的描写。

1. 抓住“悄悄”、“躲”、“偷偷”体会母亲目睹我自暴自弃的行为时,对我细致和体贴的抚慰。板书:(母亲的爱)

2. 抓住母亲的两次话语,揣测母亲想带我去看花的原因,感受母亲说出“好好儿活”的心情。

3. 教师指导感情朗读,感受母亲的无私坚强。

【课堂作业新设计】

1.布置思考:“好好儿活”在文中出现几次?母亲为什么说“咱们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出现两次

第一次:“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第二次:“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2.朗读课文,画出课文中你最感动的句子,并把简单的体会批注在书旁.

3.用钢笔书写生字,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亲对儿女深深的爱,感悟人间的真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父母的情感。

2.指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通过描写动作、语言、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学会做批注。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谈到了,秋天给我们的感受是多种多样的。然而在作者史铁生笔下,秋天却是那么的伤感,今天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再次走进“秋天的怀念”。

二、整体感知:

现在请同学们跟随老师的朗读,品品文字中的味道。(师范读课文) 老师从同学们的眼神中知道你们有很多话想说,谁来说一说?

正如同学们所说,母爱是世界上最崇高,最无私的感情,是千百年来永恒不变的主题。刚才同学们对母爱主题的准确把握,就和我们作批注的好习惯是分不开的,今天,老师针对这篇课文,把同学们的一些好的做法归纳总结了一下,让我们再来看看:

感想式批注

用心去读文章,你一定会有或深或浅的感想。这时,如果能随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想,那就更好了。

联想式批注

读书时,我们不仅要读懂文章的内容,还应对从文章的内容展开想象,想到与课文有关的人和事、景和物、情和理,这样阅读才会有大的收获。

当然,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还用过质疑式批注、评价式批注,在今后的阅读中,针对不同的课文,我们还可以灵活运用。

现在,我们就结合中心话题,继续体会史铁生带给我们的感动。

请你们结合课前做好的批注与在小组中的同学交流,并体会着读一读吧。

三、全班交流:

(一)我发脾气,母亲安慰我。

重点句:

体会我暴躁无常的心情。

是啊,21岁本应活蹦乱跳的年龄,可以四处周游,又有多少事情可以做!面对这样天大的打击,他活着好“苦”啊!

(1)这是母亲就悄悄的躲出去,„„眼圈红红得看着我。

为什么母亲的来去都是“悄悄的”?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受在有感情地读一读。

(二)母亲为了我隐瞒病情。

(三)母亲央求我看花。

(1)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一个“挡”字告诉了我们什么?母亲为什么要挡住窗外的树叶飘落?

师:一片树叶黄了,落下来了,就意味着一个生命的结束。古人说:“自古逢秋多寂寥。”秋天让人非常难过,感到哀伤。“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身有残疾的史铁生面对这“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情景,他一定想到了自己,他会感到凄凉,悲怆,甚至于绝望。母亲这一“挡”,告诉我们母爱是什么?

师:她挡住了绝望,留下了希望。

篇三:《7,《慈母情深》教学体验案例》

《慈母情深》学习体验案例

白明荣

(锦星镇第二小学 贵州 黔西 551523)

一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课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本案例来自锦星镇小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教学研讨活动的一节课。

(二)课时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母爱,唤起爱母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母爱,唤起爱母情感。

(四)设计思路

1.诵读《游子吟》,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2.预习检测。

(1)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纠正字音。

(2)指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再读课文,体会母子情深。

(1)感悟慈母对孩子深沉的爱。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等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这是一位_________的母亲,有理由即可。

(2)体会“我”对母亲的感激、崇敬与热爱之情。{冰心奶奶我想对你说}.

4.拓展:读写结合。

(1)阅读课文“阅读链接”中的《纸船——寄母亲》,感受儿女对母亲的爱。(课件出示《纸船——寄母亲》配乐朗读。)

(2)小练笔。(课件出示:“妈妈我想对你说”,并播放音乐。)

5.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推荐阅读史铁生的散文名篇《秋天的怀念》。

二 教学过程

片段1:诵读《游子吟》,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游子吟》诗句,师生深情诵读。

师:同学们知道这首诗中写的是谁吗?

生:母亲。

师:那这首诗歌赞颂的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