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身边愚公的事例

时间:2021-10-10 20:27:13 五年级作文

篇一:《愚公家乡好少年先进事迹》

2012年5月15日,经过五年级二班全体同学的民主选举,郑莹莹同学被评为了愚公好少年,的确如此,郑莹莹同学作为七年六班一名普通的学生她却用勤劳的双手,聪明的头脑为自己的学习生涯谱写了诸多荣誉,品学兼优、能力突出,敢于向困难挑战,永不言败、追求上进,下面就让我们回眸过去,去追寻她愚公式的人生足迹,看看这个朴实、勤劳、智慧的女孩,是如何向老师、同学发扬愚公式的精神。

一、同学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班级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

郑莹莹同学不但是一名成绩优异的好学生,而且心地特别善良,乐于助人,她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同学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班级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作为一班之长她经常以班为家,把班级的同学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班级无论哪一位同学有困难,她都会热心帮助,帮助同学们解决生活上和学习上的困难,在她的带动下,全班同学都行动起来,掀起了争做愚公家乡好少年的高潮。

由于我班大多数学生都是住宿生,每当劳动时,借工具就成了一大难题,她就主动到学校附近的前邻后舍帮着借工具,有时一人带四五把工具,去年冬季,每当寒风刺骨的早晨,你都会看到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郑莹莹同学扛着工具早早的来到校园,而且她还不怕脏、不怕累,主动和班里的另外两个同学承担了我们班女厕所的清理工作,她默默无闻的工作,深得老师和同学的好评,她曾经被评为市级三好学生,她就像春天里绽放的花朵,越开越灿烂。

二、我离不开这个班

她与朝夕相处的班级老师、同学有着深厚的感情,她积极参加学校,班级举行的各级各类活动,比如她参加了2012年春季的拔河比赛,在这个女孩极不擅长的项目上,她在赛场上喊着口号,挥洒着汗水,最终在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下,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她又与同学们在冬季的篮球比赛中,获得了五年级组第一名的成绩,只要学校、班级有活动,她都会主动参加,她还积极参与学校和班级的纪律、卫生检查,为班级多次争得了纪律、卫生流动红旗,同时,她又是一个诚实守信,礼貌待人,尊老爱幼的优秀学生,她能够按照《中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严格地要求自己,并且她在学校举行的中学生守则、规范测查中获得了全校第一名,郑莹莹用自己无声的行动证明了“我离不开这个班”。

三、追求更高的目标

郑莹莹同学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虽然得到了老师的赞许,同学们的拥护,但她在成绩面前从不骄傲,她将自己的成长与班级的成长结合起来,相信她会用勤劳的双手,聪明的头脑,高尚的人格,去开拓更蔚蓝的天空,去迎接更加灿烂的明天。

篇二:《关于愚公故事的学习心得》

愚公移山精神学习心得

我读了《愚公移山》这则寓言故事,知道了全文主要讲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万仞,本来在冀州以南,河阳以北。家居北山的愚公,快九十岁了,家前面是山,出门就得绕着走,很不方便。于是他便想和家人移掉这座山,开出一条通道来,就找了很多人去移山。河曲有一个老头,觉得这事实在荒唐可笑,便劝阻愚公他年老体弱,恐怕连山上的一颗小草也搬不到,可愚公说,即使他死了,还有他的儿子在,儿子会生孙子,孙子又会生儿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而山不会再增高,怎么会移不掉。就是这种坚强的毅力被天地所感动,就命令天王帮他移山。

我的感受是愚公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愚公移山的精神世世代代活在中国人的心中。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这则寓言可能极度夸张,靠一根扁担两个簸箕,且路途遥远,,一年只能运回土一次,怎么能移掉两座大山呢?所以,河曲的那个老头的话是表达了通常的思维方式。愚公不然,他认为坚持不懈,移山不止,而山却不会再增高。移掉一点少一点,世世代代挖山不止,总有一天能把山移走。这从理论上讲是完全可能的。

愚公移山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愚公移山的精神,曾经教育一代又一代人。尤其是遇到困难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想起愚公的故事,坚信只要像愚公一样坚持到底,就能取得成功。

今天,我国经济形势和发展任务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的时代还需要愚公移山的精神吗?

按照现在的眼光来看待愚公,也许有人会这样想:

他为什么不“搬家”呢?一家几口背上行李,翻过大山,走不多远,就可以到达洛阳、郑州、西安这些大城市。如果嫌城市喧闹,还可以定居在华北平原土地肥沃的村庄;

他为什么不找领导解决呢?两座大山,挡的肯定不只他一家的出路。所以,他可以找乡长汇报,还可以找县长汇报。如能争取到国家立项拨款,还可包下一段工程„„

也有人说,这样一来,愚公就不是“愚公”了,更不是受人尊敬、值得学习的榜样了。愚公移山的精神之所以可贵,就在于他想了常人不敢想的事,做了常人不能做的事,付出了常人难以付出的努力。愚公精神在当代仍值得我们学习。 学习愚公,要学习他“主动挖山”的精神。在我们的面前,还有很多的“山”。比如落后的西部地区、基层单位和工作较艰苦的行业,都需要有人去“挖”。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生主动做当代“愚公”:他们也知道大城市里经济待遇高,生活条件好,但还是义无反顾地奔向基层,奔向西部,奔向艰苦的地方。

因为他们明白,“搬家”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却改变不了艰苦地区的落后面貌。

学习愚公,要学习他“自力挖山”的精神。愚公或许可以把挖山的重任交给领导,推给集体,留给后人。谁也不会要求一位“年且九十”的老人去完成这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愚公没有这样做,他说:“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并在统一了家人思想之后,马上付诸行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学习愚公,要学习他“不断挖山”的精神。一个人搬掉一块石头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搬石头,子子孙孙永远搬石头。在挖山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吃饭问题、穿衣问题、工具问题、伤病问题、有人说闲话的问题、做了惊天动地的好事却没有得到奖励的问题等等。可是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愚公都没有动摇,而是矢志不渝,挖山不止。

愚公移山精神的精髓,就是信仰、信念、信心和实干。信仰正确、信念坚定、信心充足,才会为伟大的事业奋斗终身。事业的成功与实干密不可分。我们今天学习《愚公移山》,就应该像愚公一样直面困难,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有了这样一股劲头,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干不成的事业。

篇三:《愚公移山案例》

《愚公移山》案例展示

郭明红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辨析一词多义;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

(2)能力目标: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3)德育目标: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2.教学实录{同学身边愚公的事例}.

(一)媒体辅助,导入新课

以动漫flash——愚公移山导入。

学生欣赏画面,品味美妙的乐曲。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背诵课文。学生循声跟读。

(2)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提示句子停顿。

示例:

惩/山北之塞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3)学生根据注释提示,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圈点勾画难词难句。同桌之间讨论交流,教师巡视,答疑解惑。

(4)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多媒体展示内容如下: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始一反焉 汝之不惠 亡以应

一厝朔东 无陇断焉

对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惩山北之塞 A.处罚 B.警戒 C.苦于 .

出入之迂也 A.绕远 B.迂腐 C.困难 .

指通豫南 A.指向 B.手指 C.一直 .

杂然相许 A.允许 B.赞成 C.答应 .

且焉置土石 A.哪里 B.乃、才 C.语气助词 .

一词多义

方:方七百里 方其远出海门

曾:曾不若孀妻弱子 曾益其所不能 以君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吾义固不杀人

亡:河曲智叟亡以应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其:其如土石何 惧其不已也 帝感其诚 其妻献疑

焉:且焉置土石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之:甚矣。汝之不惠 告之于帝

翻译下列句子:

①甚矣。汝之不惠!

②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③投渚渤海之尾。{同学身边愚公的事例}.

④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学生自由回答,其余学生评价或补充。答案略写。]

(5)教师播放教学图片,每显示一幅,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或朗读课文相关片断。

第一幅:二山雄立图 第二幅:在家庭会议上

第三幅:毕力平险图 第四幅:愚公智叟辩难图

第五幅:神灵移山图

(三)研读课文,理解寓意

(1)学生分两组,展开课堂辩论。

辩题:愚公、智叟到底谁愚?

正方:愚公实愚

反方:智叟不智

辩词选摘:正方:愚公实愚

两座山雄伟高大.实难移走;愚公年且九十,山未移身先死。如何享利?全家人力量微弱,况且只有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帮忙;工具落后,敲石挖土,用畚箕装了土石远运山外;路途遥远。运土石到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反方:智叟不智

愚公痛感迂塞之苦,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确知移山之利,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有子孙的支持,使移山之役得以顺利开始;深明可移之理,“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有发展变化的观点;感动天帝,将山搬走,显示愚公移山力量之大,精神感人至深;智叟知难而止,无所作为,讥讽阻拦愚公移山是真正的愚。

教师总结:经过一番激烈的辩驳,愚公智叟孰智孰愚已成不争的事实,那就是愚公不愚,智叟不智。

(2)提问:这是一篇古代寓言,它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

学生讨论交流。

示例:

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只要坚持不懈,成功终会属于我们。

做任何事。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要有恒心和毅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大小、多少是相对的,都可以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成功、失败亦如此。

(四)品读课文,把握本文的艺术特征

(1)提问:有人认为本文以神话结尾是作者迷信思想的反映,也有人认为它反映了作者阶级的局限性。你是如何理解本文的神话结尾的呢?

学生自由发言。

篇四:《愚公移山(教学设计与说明)》{同学身边愚公的事例}.

《愚公移山》

一、教材分析

《愚公移山》是上教版《品德与社会》学科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人地和谐》中的第一篇课文。这一单元主要是让学生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初步了解人地和谐才能发展的道理。如《愚公移山》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治理自然环境;《大禹治水》了解自然灾害的危险,学会预防和应对;《前卫之歌》了解循环经济的优越性,知道发展与环保兼顾。

《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寓言中的名篇,这个故事可谓家喻户晓。愚公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吃苦,敢于斗争的精神。毛泽东在党的七大致闭幕词时,也用 “愚公移山”的故事教育全党:团结全国人民一齐奋斗,就一定能夺取革命的胜利。在当今社会主义建设中,也需要大力发扬这种精神。因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极其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着重于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我国古代人民治理环境、改善生存条件的事例,懂得今天仍需要愚公移山的精神。

我们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愚公精神也是我们民族的特点。所以,本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民族优良传统的教育,是典型的民族精神教育的佳篇。{同学身边愚公的事例}.

二、学情分析

通过调查,我发现大部分学生不知道《愚公移山》这个故事,个别学生通过观看网上的《愚公移山》flash,知道大概的内容,觉得他很了不起,但对于愚公的这种不怕吃苦,敢于向大自然挑战的精神理解不够。至于我国古代人民治理自然环境,改善生存条件的例子更不清楚了。可以说,这课对于学生来说很是陌生。

结合教材分析和学生情况分析,我觉得教学本课着重运用讲授法,通过《愚公移山》这个故事的学习,明确愚公移山的精神;通过辨析,了解愚公移山的精神永远不过时;展示各种治理自然环境,改善生存条件的事例,激发学生民族自

豪感;通过收集、交流当今社会的建设运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所取得的成就,赞美身边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当代愚公。通过吸管搭高的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做任何事都离不开知难而上、努力实践的愚公精神。明确在自己以后学习、生活中遇到问题、困难也要发扬愚公精神。

三、教学目标

教学课时:三教时

教学总目标:

1、通过观看动画片,了解愚公移山的故事;师生合作,归纳出愚公移山的精神: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2、通过看地图,故事、交流、上网查找,了解我国自然环境的复杂性,我国古代人民治理环境、改善生存条件的事例,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3、通过看新闻,了解当今社会的建设同样也需要愚公移山的精神。联系教师、学生的实际,赞美身边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当代愚公。

4、通过吸管搭高的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做任何事都离不开知难而上、努力实践的愚公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明确愚公移山的精神,了解古代、现代各种治理自然环境,改善生存条件的事例。

难点:挖掘自己、身边的事例,懂得今天仍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

四、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教时

教学要求:

1、过观看动画片,了解愚公移山的故事;师生合作,归纳出愚公移山的精神: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2、通过学生的辩论,明确在现代社会中还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

教学过程

活动一:听听歌曲,谈话引入

1、师:你们喜欢听歌吗?让我们听一首有趣的歌。大家可要听清楚歌词呀!

2、播放歌曲《愚公移山》

3、师:你们知道首歌中唱的是什么吗?

4、学生交流{同学身边愚公的事例}.{同学身边愚公的事例}.

5、师:这首歌曲的名字就叫——《愚公移山》,它赞美了愚公不怕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

【一首优美歌曲的欣赏能充分调动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快乐地听歌,通过歌词初步了解愚公移山这件事。教师的小结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指明方向。】 活动二:观看动画,了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