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小练笔,心理活动,教案

时间:2021-10-10 20:15:39 三年级作文

【篇一】三年级,小练笔,心理活动,教案

新人教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整合课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整合课

一、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教材里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那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声音,都会使人们心中产生不同于对其他季节的感受。 9、《古诗两首》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10、《风筝》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体会小伙伴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

11、《秋天的雨》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12听听,秋的声音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语文园地三》口语交际,话题是“秋天的快乐”;我的发现,扩展出表示前面这种颜色的新的词语;习作:看图写一幅秋天的图画;日积月累:对对子、训练词语的搭配。

本组课文作者抓住了秋天的特点,将秋天的特色描写出来,教学中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是本组教学的一个重点。第二,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的训练,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秋天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第三,本组教材无论是导语、课文,还是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都是紧紧围绕有关秋天这个专题编排设计的,教学中要使各部分的教学相互关连,紧密配合,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如,导语中提出了“用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是为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提出了学习的准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画一幅秋天的图画

二、总体构想

本单元,围绕“美好的秋天”这一主题,把整个单元综合起来,设计“欣赏——感受——描绘”的教学活动:先结合学习《古诗两首》《秋天的雨》《听听,秋天的声音》,引导学生欣赏秋天的美丽;在朗读与欣赏中,引导学生展开想像与创编活动:“秋天的雨,是(有)”“秋天的雨把给了,”“听听,秋的声音,”“秋的声音,在”等等;再结合学习《风筝》,开展秋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秋天的快乐;最后,结合课后练习及语文园地,指导学生收集积累描写秋天的古诗、词句,画秋天的景物,进行以秋天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等语文实践活动。相信这样的活动会让那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声音,在孩子们心中产生不同于对其他季节的感受。

三、课时安排:8课时

第三组整体教学课时备课

学习目标:

1、会认20个生字,会写3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把课文读通、读懂,注意抓住和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

3、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是本组教学的一个重点。

4、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的训练,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秋天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

前置学习提纲:(一)

一、导语质疑:

读了本单元导语,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第一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标出生字词,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不认识或不明白的字词可以查字词典。

2、第二遍读课文,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要求读得准确、流利。签字:

3、识记生字新词。

(1)我会选:

促、忆、异、逢、佳、倍、遥、插

()进、记()、()同、相()、()节、加()、()远、()花

(2)比比组词:、

依()并()精()抽()扬()婆()房()

衣()拼()情()邮()杨()菠()坊()

(3)我会填:

五()缤纷、舒()()服、()惊()色、()呼()唤、垂()丧()

前置学习提纲(二)

一、初通文意:

1、第三边读课文,每读完一篇都要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第四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句段,把感受写在旁边。

二、品读重点,体会感情

1、通读古诗两首

(1)《夜书所见》中梧桐树的叶子在秋风的吹动下,发出了什么声音呢?(结合注释解词)第二行诗句这里的“客”是指谁呢?为什么说诗人是“客”?因为他身在。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从题目中你了解到什么?(结合注释解词)

。表现诗人一个人离开家乡、亲人的孤独心情的字是。“遥”字你体会到什么?“少一人”少的是谁?。

(3)再古诗你体会到两位诗人是什么样的感情?

2、《风筝》

(1)朗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写了些什么吗?

(2)默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3)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受?

(4)实践活动:说说自己放风筝的快乐。

3、《秋天的雨》

(1)读课文第2、3段秋天的大门打开后,作者都看到了什么?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呢?

(2)“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扇走了夏天的炎热。”这一句里是用了修辞手法,你是从这个字上看出来的。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点,仿照书上的句式写一句话。

(3)默读第4段完成安课文内容填空“它告诉大家,。小喜鹊,小松鼠,小青蛙,准备舒舒服服地睡大觉。松柏,杨柳树叶,大家都在准备过冬了。”你还知道其它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

4、《听听,秋的声音》

(1)通读课文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

(2)你最喜欢的是哪种声音?

四、质疑:将单元中不明白的问题写下来。(边读边记)

前置学习提纲(三)准备秋天的诗文朗诵会

收集资料:

1、 积累描写秋天的词语

2、 背诵秋天的诗文

四、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读文识字

一、课前自主完成前置学习提纲(一)

二、小组合作,学生字读课文

1、小组交流生字、词语。组员互相评价。

2、课件展示,多种方法检查巩固。

结合课文理解:萧萧、重阳节、茱萸、憧憬、凌空、大惊失色、倏地、垂头丧气、千呼万唤、磨坊、清凉、留意、五彩缤纷、频频、舒舒服服

3、指导写字。萧、深、篱、歇、丧、柔、紫、紧

4、指定学生接读课文,同学评价。教师指导难读的句子。

【设计说明:完全相信学生、依赖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第二课时:初通文意

一、课前完成前置学习提纲(二)

二、小组交流,教师指导,完成对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关键问题的理解。

第三课时:欣赏秋天的美

课前交流积累的写秋天的词语

1、《古诗两首》背诵,结合课下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2、《秋天的雨》

(1)交流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2)关于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人以外的事物当做人来写,赋予它人的动作或思想感情,就叫拟人。例如2、4段。

(3)怎么运用呢?可以用描述人的词语来描述事物。也可以直接把事物当作人来写。续写第二段,秋雨还把什么颜色给了谁?

(4)以读引说:请同学们试着说个句子用上拟人的修辞手法。

(5)问题交流: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引导学生找出中心句。

本文的结构特点:前四段每段第一句为中心句,第五段概括全文。

(6)背诵课文,

3、《听听,秋的声音》背诵课文

第四课时:感受秋天的快乐

秋天不仅美丽,还有许多有趣的活动。

《风筝》

(1)课文写了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不同心情,找出有关词句,体会体会。

(2)心理描写:做风筝时“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放风筝时,“我们快活的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的奔跑。”线断后,“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找风筝时,“我们都哭了,垂头丧气。”

(3)你还知道那些描写心理的词语?依依不舍、愉快、忐忑不安、烦躁不安

(4)怎样进行细致的心理描写?整体把握人物的心理变化,通过事例,动作、语言、神态把人物的心理变化写具体。

(5)以读引写:根据课文续写一段话,我们找到了风筝,突出心理变化。

(6)以读引说:你喜欢秋天里的活动有哪些?利用周末走近秋天,观察游戏。

第五课时:秋天的美文大展示

每人准备一篇或一段写秋天的美文,朗读比赛

第六课时:描绘秋天

“写一幅选的或画的秋天的画”关于写作策略的几点看法:

策略一、加强口语交际与习作的整合。

口语交际为习作打基础, 1、话题提供习作的素材。2、说得有序、清楚是写得连贯、生动的前提。3、习作中,要注意鼓励学生积极运用学过的表达方法和积累的好词好句。

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秋天的快乐“,要求学生交流金秋时节做的事情以及从中感受到的快乐。这些事情可以是和爸爸妈妈或小伙伴们一起做的,也可以是自己做的,如摘果子、看红叶、放风筝、捉蛐蛐、赏菊花、秋游等活动。讲之前要选那些自己觉得最快乐,印象最深的事。讲的时候,要把自己的快乐心情表达清楚,最好能使听的人受到感染。为习作提供生动的素材。

策略二:加强小练笔

本单元教材除了在语文园地里安排了习作外,还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小练笔”。教材中的“小练笔”找到了课本资源的读写结合点,也为我们指明了一条读写结合的有效途径。教学中我们既要重视教材中安排的练笔练习,又不能满足于此,教师要努力拓宽练笔的范围和途径。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练笔资源。

比如,学了《风筝》,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我们”寻找“幸福鸟”,没有找到或者找到后的心情,写一段话;学了《秋天的雨》,可以引导想象秋天还会把什么颜色给谁?仿写一段话;学了《听听,秋天的声音》,教师可以提供一组声音的素材或实地带学生去野外聆听秋天的声音,写下自己所听到的和感觉到的。因为是小练笔,所以可长可短,可抒可批,这样畅达。可以是续写式,可以是填补式,可以是感悟式,也可以是自由式。当然,这样做会给老师们带来不小的压力,因为备课时必须仔细钻研教材,构思好课文的最佳练笔。

2、有效利用生活中的练笔机宜。

秋天到了,写写秋风、秋雨、秋果;冬天到了,写写寒风、冰块、大雪。开学了,写下对自己的勉励和希望;学期结束了,向父母汇报一学期来的学习生活。生活中到处是写作的源泉,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要重视观察日记的引导。观察是认识自然,走进生活最好的老师。观察的面宜广,人、事、物、景均可涉及。观察后要及时记录,不计较文章长短,不计较结构笔法,只求真实。一开始,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指导,使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例如:观察人,可以观察他的相貌、衣着,也可以观察他在不同的场合中不同的神态、动作、语言等等;观察事,“校内的事”、“校外的事”、“家里的事”、“菜场的事”等等,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事,大事小事家常事,凡事留心;观察物,上至日月星辰、风霜雪雨,下至飞禽鸟兽、花草树木,动态的,静态的,包罗万象,要懂得欣赏。当学生能有意识地将观察所得笔录下来,他们的“材料仓库”就不仅丰富而且有条理,写作时,一个个素材便“呼之欲出”。观察日记还要经常交流,常用的方法是,将日记本一一挂在墙上,学生可以自由查看,还可以在旁边写上评语或建议。

策略三、吊足“胃口”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给他们一些美好的感觉。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途径有很多,但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信任之情则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信任,首先应该建立在第一堂课上,并使其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渐加深。

1、重要的第一印象。新学期第一堂作文课,教师走入课堂必须心里有“底”,肚里有“货”。先博得同情:“写作文挺不容易吧?”继而话锋一转:“今天,不妨咱们来换个角色,你们出题,老师即兴口头作文,如何?”当学生搜肠刮肚想出来的作文难题都被老师迎刃而解的时候,学生发自内心的惊讶、佩服,就会转化为对老师的信任和对语言文字的兴趣。

2、经常流露对文学的爱好。课内课外,常和学生聊聊,比如说,小时侯爱看的书,古今中外的文人轶事,自己写文章的心得体会,自己最欣赏的好词好句等等,让学生自然地感受到老师的勤奋好学与文学功

底。强烈的向师性也会激起他们多看书的欲望。在此基础上,经常举行一些读书交流会,师生共同品味读书的乐趣。

3、表现出对学生真心的理解。习作无非是让学生把自己胸中的积蓄写出来,不说假话空话,表达真情实感。作为教师,一定要真正把学生当成朋友,倾听他们的烦恼,分享他们的快乐,让学生消除心中的警戒,信任老师,这样,他们才敢在作文中表现真实的感情。

4、善待学生的作业。教师杂务多,学生交上来的作文,有时候一忙,就暂时搁置了,疏不知,这伤害了学生满怀期待的心!一篇作文,就是一颗真心,教师不但应该及时阅读,而且要对学生提出中肯的意见,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第七课时:训练《语文课时练》

第八课时:测验

【篇二】三年级,小练笔,心理活动,教案

三年级上册健康教育教学计划及教案

三年级上册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新形势下如何针对少年儿童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体育、卫生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强壮的体格、较强的活动能力、健康的生理和心理、勇敢顽强的毅力、艰苦奋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使他们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是小学阶段的体育和健康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新课题、新任务。因而本着科学、全面、可比、可行性原则,制定本计划。

一、 指导思想

健康教育是学校系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各种有益于自身、社会和全民族健康的行为和习惯,提高卫生科学知识水平,从而达到预防和减少儿童少年某些常见病和多发病,尽可能避免意外伤亡事故,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发育,为一生的健康奠定基础,

二、健康教育的任务

1、提高学生卫生知识水平;

2、降低常见病的发病率;

3、提高生长发育水平;

4、促进儿童少年心理健康发展、预防心理卫生问题;

5、改善学生对待个人公共卫生的态度;

6、培养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

三、健康教育的教学目标

1、健康教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培养卫生行为,改善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也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教学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

2、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使受教育者具有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

3、三年级学生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

(1)培养学生在饮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卫生习惯。

(2)懂得均衡的营养,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和帮助。

(3)初步了解感冒、眼结膜炎、肠道寄生虫病等的传播途径及防治方法。

4、了解课外活动、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作用,并且知道运动前、中、后的安全注意事项及保健常识。

四、健康教育的内容 进一步了解保护眼睛、预防近视眼知识,学会合理用眼;了解食品卫生基本知识,初步树立食品卫生意识;了解体育锻炼对健康的作用,初步学会合理安排课外作息时间;初步了解烟草对健康的危害;了解肠道寄生虫病、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和营养不良等疾病的基本知识及预防方法;了解容易导致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熟悉常见的意外伤害的预防与简单处理方法;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掌握简单的避险与逃生技能;初步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树立保护生命的意识。

1、通过课堂内外的教育,向学生传授卫生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个人清洁习惯,使他们自幼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维护环境的良好品德。

2、培养学生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制度,养成早睡早起、定时定量进食,既不偏食、挑食、也不过量进食。懂得环境污染对人

体的危害,自觉地保护环境,并懂得预防接种的好处,自觉接受预防接种。

3、常见慢性病的种类和预防。

五、教学措施

1、指导学生培养爱清洁、讲卫生,不偏食、挑食、不过多吃零食的好习惯。

2、引导学生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为钥匙,从自己身边的小事上,从日常生活中去发现不利健康的问题和隐患,了解常见慢性病的种类和预防,加以克服和解决。

3、启发学生在学好书本知识的基础上,透过已知,发挥联想,积极探索未知世界,特别是探索微生物世界奥秘的热情。三年级,小练笔,心理活动,教案

三年级上册健康教育教学计划进度表

周次 教学内容

1—2 《耳朵的功能与保护》 《用心保护好眼睛》 3—5 《要定期检查身体》 《甲流的主要症状》

6—7 《五大类基本食物》 《生食蔬果能防病》

8—9 《消灭臭虫和虱子》 《消灭老鼠和蟑螂》

10—11 《龋齿的预防》 《防止跌落和跌伤》

12—13 《利用记忆多充电》 《学习要讲究方法》 14 《遇到紧急情况怎么办》

15 《在和睦的家庭中健康成长》

16—18 健康小知识竞赛(考核与评价)

第一课时:耳朵的功能与保护

教学目标:

1、认识耳朵,了解耳朵的功能。

2、知道如何保护耳朵。

3、知道耳朵的重要性,它是我们的好朋友。

教学重难点:

如何保护耳朵

教学准备:

耳朵构造的图片,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识耳朵

师:(出示耳朵构造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它吗?对,耳朵,我们有几只耳朵啊?恩,大家都知道,我们有两只耳朵。那你们知道耳朵由哪些器官组成的吗?

引导观察

板书总结: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组成

叫一些学生在黑板上指出外耳、中耳和内耳。

其他同学在书上指出外耳、中耳和内耳

二、耳朵的功能

师:我们了解了耳朵的构造,那你们谁能说说,耳朵都有哪些功能呢?

小组讨论,汇报成果

师出示幻灯片

听录音,你都听到了什么?三年级,小练笔,心理活动,教案

突出强调耳朵的功能

三、保护耳朵三年级,小练笔,心理活动,教案

师:原来我们的耳朵有这么重要的作用,我们可真离不开它。那我们如何去保护耳朵呢?

生讨论,指名发言

出示幻灯片:保护耳朵要做到:

1、不用坚硬的东西挖耳朵。

2、不扯别人的耳朵开玩笑,不把东西塞到耳朵里。

3、听到巨大声响时要张口,以免震破鼓膜。

4、定期检查,得了耳病要赶快诊治。

四、练习

1、想一想:图中小朋友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

2、画一画:耳朵的构造

第二课时:用心保护好眼睛

教学目标:

【篇三】三年级,小练笔,心理活动,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选读课文教案

1、不懂就要问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的勤学好问的精神。

2、指导学生会认本课两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话,学习他的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理解为什么孙中山宁可冒着挨打的危险,也要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 教师出示孙中山画像。

2.提问:你们认识这是谁的画像吗?学生自由回答后,教师总结。对,这就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画像。

他是广东人,生于1866年,于1925年因病去世。早年就有志反清。曾任中国同盟国临时大总统。遗嘱主张,“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位伟大的人物小时候是怎样求学的吗?请大家打开书看《不懂就问》一文。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画出本课的生字。

三、学习生字

1.自由拼读,先自行消化较容易的生字。

2.出示要求认读的生字卡片

(1)让读得好的学生领读。

(2)同桌互相认读、互相教。

(3)开火车认读生字。

3.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卡片

(1)先认读,然后组词。

(2)学生互相讲讲生字的识记方法

如:孙→(子)+(小)→孙(孙子)

诵→通—()+()→诵(背诵)

„„

(3)学生学写生字

四、再读课文

刚才我们已经学会了本课的生字,那么读起课文来应该很轻松。

1.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2.齐读课文。

3.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汇报后,教师归纳:

孙中山在私塾时,不仅会背书,还敢于向老师提问,老师为学生回答了问题,孙中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填空:

孙中山从此养成了( ),这个习惯就是( )。

六、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抽读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出示生词卡片认读:

孙中山 背诵 思想 流利 刚才 良好

二、学习课文

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不懂就问》一文。(板书课题)看到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题后,教师引导:读了课文,我们就能找出答案。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3.学生回答提出的问题。

4.教师总结:是啊,在学习中我们会遇到许多问题,我们就要像孙中山一样,从小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今天,你们要不要试一试?

5.分小组学习,教师提出要求:

(1)能提出问题。

(2)小组内尽量解决问题。

(3)实在无法解决的问题由全班集体解决。

6.教师巡视、倾听、参与提问或解答。

7.全班汇报。

(1)提出不懂的词语。

(2)学生互相提出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全班集体解答。教师适时点拨。

8.指导朗读课文。

三、巩固练习(幻灯出示)

1.连线

糊里糊涂 一个字都不会错

壮着胆子 一点儿声音都没有

摇头晃脑 大着胆子

鸦雀无声 没弄明白

一字不错 头摇来摇去

2.填空

(1)先生讲得很( ),大家听得很( )。

(2)孙中山从此养成了( )的学习习惯。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流利地( ) 认真地( ) 仔细地( ) 厉声地( )

四、拓展延伸

1.谈谈学习方法。

2.出示名言进行积累。(幻灯出示)

(1)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标志就是善于提问。

——(俄)普列汉洛夫

(2)悟从疑得,乐自苦生。

——(中)中居郧

五、师生总结

1.学习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2.老师希望你们也能养成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并运用到我们以后的学习中去。

七、板书设计

背诵——很快

不懂就问 心想——不懂 好习惯

提问——壮胆

2、做风车的故事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学习牛顿发愤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 2、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帮助学生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小风车被摔坏后牛顿心情的变化过程,使学生理解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又没有流一滴眼泪及以后他是怎样做的。

教学难点 1、理解牛顿的神态变化,“得意”、“发愣”、“羞得满脸通红。”

2、理解重点句:“小风车摔坏以后,牛顿心里难受极了,但没有流一滴眼泪。”“从此,牛顿发奋学习,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渐渐地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课前准备

1、教学挂图和牛顿的画像;

2、布置学生课前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收集有关牛顿刻苦钻研的小故事。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课文一、二小节。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篇四】三年级,小练笔,心理活动,教案

我的三年级下册15课公开课教案

15 争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我”的心理变化。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会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4月 16 日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我”的心理变化。

2、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会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媒体运用:课件、

预习作业: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看到同学们个个精神饱满,老师特别开心。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德„亚米契斯的文章“争吵。”

2、复习生字词语。

3齐读课文。

4、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谁和谁争吵?

二、阅读分析

(一)分组读(1—4)边读边想:

讨论:

1、“我”和克莱谛因为什么事而争吵?

(吵架的原因是克莱谛不小心把“我”的笔记本弄脏了,“我”嫉妒他得奖,为了报复他,也故意弄脏了他的本子)

2、克莱谛把”我”的笔记本弄脏后,他是怎么做的?“我”又是怎样想、怎样做的? (他只是微笑着说:“我不是故意的”。)

(我本来会相信他的,可是他的笑使我很不高兴。我想:“哼,得了奖,就自以为了不起了!”于是我想报复他,过了一会儿,我也碰了他一下,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3、这一段是讲“我”和克莱蒂“争吵”的经过,究竟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从争吵的情形看,克莱蒂没有错,是“我”不对。因为克莱蒂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的。“我”做得不对,不应该为了报复故意弄脏了克莱蒂的本子。)

4、“我”开始说,吵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牌,我嫉妒他。”到底他俩吵架是不是“我”嫉妒克莱蒂得了奖呢?如果有,从哪里看出来的?

(是一种嫉妒。从“他的笑让我很不高兴”看出“我”认为克莱蒂的笑是笑话“我”没得上什么奖,因而心想“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想报复克莱蒂,所以说,事情起始就是因为“我”嫉妒克莱蒂得奖引起的。)

5、因为嫉妒,我没有原谅克莱谛的不小心,因为嫉妒,我还报复了克莱谛,使他非常生气。当他举起手,如果没被老师看见,他会打“我”吗?

6、练习分角色朗读。

过渡:克莱谛急忙缩回手去,说:“我在外边等着你!” “我”是怎样想的?

(二)分析课文(5—8)自然段。

1、齐读(5—8)自然段。

讨论:

(1)争吵后,“我”的内心是怎样的?用“--”画出相关句子,读一读。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克莱谛是个好人,他绝对不会是故意的。啊,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该有多好!

(2)、“觉得很不安”,“不安”什么?“很后悔”,“后悔”什么?

(“不安”,是怕克莱蒂放学后找我算账,再报复一下,因为他总提出在外边等我。“后悔”的是,过去种种事实证明,克莱蒂是个好人,他的确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而是因为我嫉妒他得了奖报复了他,才吵架的。)

(3)、“克莱蒂是个好人”,从过去的种种事实证明他好的表现有哪些?

(“好”的表现有:帮父母亲干活,服侍生病的母亲,扛柴扛得多,以及受到我们全家诚心诚意的欢迎,特别是父亲那么喜欢他等等。)

(4)“我”既然想到了克莱蒂是个“好人”,又很可爱,也“知错认错”,心里也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为什么?

(没有勇气,觉得太丢脸)

2、克莱谛用怎样的眼神看我?

(1)我看见克莱谛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什么?而是什么?(板书:悲哀)

(2)“从他的眼睛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克莱蒂应该不应该“愤怒”? (应该。吵架的事,他有理)

(3) 为什么不是“愤怒”,而是“悲哀”?“悲哀”表示什么?

(看来平时他们很要好,加上克莱蒂是个“好人”,很能体谅、宽容别人,所以把愤怒压下去了。只是表示了“悲哀”,这“悲哀”是流露出一种出人意料的情绪。对“我”所做的一切和有意报复,很不理解。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4)、俩人吵架快结束的时候,克莱蒂再次提出“我在外边等着你!”,“我”也回答说“我也等着你!”克莱蒂和“我”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两个人的说法一样,意思一样吗? (说法一样,意思不一样:克莱蒂说“在外边等你”,是想向“我”解释,以求化解矛盾,不是故意的。“我”说的“在外边等你”误解了对方的意思,以为对方要报复,要打他。只要防御,决不还手就可以了)。

3、指导朗读(5—8)自然段。

(三)分析(9—13)自然段

1、齐读(9—13)自然段。

讨论: (1)“我”害怕克莱谛找我算帐,上课时我的心里有怎样的变化?课文中哪个些词语最能体现上课时间过得太慢,为什么?

(“终于”是经过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挨”是困难地度过某一段时间。说明“我”心里有事,总想着吵架的事,还担心克莱蒂找自己算账,上课的时间难以度过,经过等待之后才下了课放了学。说明“我”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我”一心想着下课后怎样应付克莱蒂)

(2)“终于”是什么意思?“挨”是什么意思?换成“等”可以不可以?

2、“我独自在街上走着”,从“独自”这个词推测,平时放学回家“我”是怎样走的呢? (可能跟克莱蒂同行)

3、今天跟克莱蒂吵架了,而且是“我”故意的,责任在“我”。可是克莱蒂是怎样表现的呢?当“我”听见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的时候,我是怎样做的?

(防御克莱蒂打来。因为父亲说过,自己错了,别人打你时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4、出人意料的是克莱蒂是怎样做的呢?“我”对克莱蒂的出人意料的宽容和友爱态度做出什么反映?

(连连说:“再也不了!再也不了!”然后“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这两个“再也不了”和“高高兴兴”反映了“我”被克莱蒂的宽容和友爱及重归于好的态度深深感动了。打消了先前的“不安”,好像失去的友谊又重新回到自己的身边。因此,十分激动,高兴得不得了)

5、说明克莱谛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我”又是个怎样的孩子?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克莱谛是一个宽容、友爱待人的好孩子。 “我”则是一个爱面子的孩子,最后被克莱谛的宽容、友爱精神所感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③两终于和好了,复得了这个差点失去的朋友,我的心情怎样(高兴)。咱们带着这种感情一起来读读这部分)。

5、分角色朗读第(9—13)自然段。

四、学习第(14)自然段。

1、齐读第14自然段。

1、“不料”是什么意思?

2、父亲知道这件事情后的反映是怎样的?是怎么做的呢?

3、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父亲非常的愤怒?(夺、折)

4、齐读父亲的话。你觉得父亲的话讲得对吗?

(突出:“既然„„就应该„„更不应该)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师总结: 一个人不但要能认识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求得别人的谅解,否则就是错上加错,“第一个伸过手去“意味着主动向对方认错,求得谅解。课文写的虽然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却使我们认识了两个不同寻常的孩子和一位伟大的父亲,其实两个孩子都那么善良,他们相互理解,父亲呢?如老师一样严格教育你们一样。 读了课文,懂得人

与人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克莱蒂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你有没有犯过“安利柯”那样的错误?有,怎样解决的?没有,今后怎样和别人交往才是正确的?

六、小练笔。

板书设计:

争吵

安利柯

存心报复

犯错

后悔、矛盾

高兴

弄脏本子 争吵 和好 微笑 克莱谛 无心 悲哀

【篇五】三年级,小练笔,心理活动,教案

浅谈课后小练笔

留一点精彩给学生______浅谈小学生课堂练笔

小练笔,对于广大语文老师来说并不陌生。小练笔虽小,但认真挖掘,亦可作出“大文章”来。 在新课程理念 “大语文观”的指导下,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小练笔这一独特的形式,赋予它新的功能与使命,为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基”。我以苏教版语文课本为范例,发掘文本展开“小练笔”,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不仅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 更为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治愈了不少学生 “无话可说,说假话,记流水帐”等习作通病。

现在从我的教学手记中摘取几个有代表性的课堂想象小练笔与大家分享: “少先队员扛着掀镐,提着小桶,来到荒山上,把荒山改造成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大青山了。山下的河水不再浑浊咆哮。泉水从山涧“咕咕”地渗出来,那是大山的乳汁,干渴的路人喝上一口神清气爽。”《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在冰心奶奶的眼里,儿童就是美丽的花朵,火红的太阳。瞧!一群红领巾在阳光下:有的背依着树干做在小山坡上,聚精会神的看着小人书;有的将落下的花瓣夹在书里当书签;几个小女孩不知从哪弄来几束花插在头上,把自己打扮得像小仙女似的。”《只拣儿童多出行》

„„

通过学生的小练笔,不难看出小练笔的优点 :

1 、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学生进行作文的最重要的动力。“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在与文本的接触中,各有不同的感悟,小练笔为学生提供了表达内心独特感受的机会,在小练笔中,学生不受约束的将自己的思想尽情地释放。

2 、帮助了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

苏教版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经典范文。简约浅显的文字中蕴藏着丰富的人文内涵;选文中不仅有“香港回归”、“北京申奥”这样的新题材,也有“神州号”、“东方明珠”这样的新科技和现代化建设成果的展示。文中的叙事质朴平实,抒情情真意切,描写赏心悦目。读不同的课文,学生就会有不同的体验,这些体验,正是学生进行作文的良好素材导向。小练笔能让学生及时、快捷地把心中的所思所想写下来,为今后的习作积累丰富的素材。

3 、能让学生品尝写作的成功

传统作文,一单元一次,学生从审题开始,继而选材,打草稿,修改,直至抄写,有一个较为漫长的写作过程。从教师方面来看,批阅一次作文,也需要很长的时间,采取的大多是延时评价。这样一来,学生就很难品尝到作文成功的快乐。而小练笔,因其篇幅较小,动笔的时间短,教师能及时评价,大多数学生在动笔之后马上就能感受到作文成功的快乐。

那么,如何实施小练笔使之获取最大的收益呢?

教师在教学时针对不同的课文内容进行挖掘,抓准训练点,为学生找好文本的空白,给学生留足想象的空间,激活学生的思维进行练笔,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1 、顺课文结尾,续写。

学完一篇课文,教师往往要进行一次短暂的课堂小结。这小结,有时是教师自己作的,有时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师生合作完成的。小结的内容往往是一堂课中所学到的新知识,新的学习方法或者受到的启示或延伸。我们可以把这种课堂小结改成学生随课的小练笔。三年级,小练笔,心理活动,教案

如学完《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文之后,我尝试着让学生接着讲述后面的故事:(二选一)

练笔选题一:

读了高尔基的来信,高尔基的儿子很受教育,时时记住爸爸的话:“给”永远比“拿”愉快。有一次

练笔选题二:

读了高尔基给儿子的的回信,我深受教育,对于“给”永远比“拿”愉快我有这样的体会。有一次

2 、抓课文的空白,想象。

课文有些地方写得或含蓄,或简练,或意犹未尽,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延伸、拓展的空间。这就是文章的“空白”,让学生把文章写得简练的地方补充完整,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充出来,对文章中意犹未尽的地方进行填充,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再创造的能力。

如在《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文中有这样段话: “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断的流淌„„”这里作者省掉了司马迁复杂而矛盾的内心活动,我让学生想象司马迁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司马

心想 ;转念又

想 。

再如《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一自然段中,“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过去了,几万年过去了„„”这里省略了石头在水滴作用下,漫长的变化过程。为让学生体会到滴水穿石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我让学生想象,“水”滴穿“顽石”的过程,以叙述的方式、童话故事的形式或描述的形式写下来。

文中的一处提示语,一个省略号,都能给人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在学习时,利用这些空白,让学生补写,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3、借课文中的矛盾,探究。

在课堂阅读的过程中,往往因理解的不同而产生争论。这是一个活泼、生动又极易错失的活动。抓住了往往能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灰椋鸟》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路两边近百亩的竹林郁郁葱葱,与南段高大的人工刺槐林形成鲜明的对比„„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当教学到这里时,有学生提出:“竹林低矮葱郁易于藏身和安家,刺槐林‘高处不甚寒’,为什么灰椋鸟却要居住在刺槐林里呢?”真没想到,这聪明的孩子一语触中了本文教学的难点。我很是激动,赶紧追问:“如果你是一只灰椋鸟,你会选择哪个住所呢?”话音还没落下,教室里就开了锅。于是我把学生分成“刺槐派”和“竹林派”,展开激烈的辩论。一时间,学生们各抒已见:有的说竹林利于安放鸟窝、小鸟藏身;也有的说竹林光线差、空气不流通;有的说刺槐林经过园林工人的辛勤劳动,早已密密层层;也有的说刺槐林枝干单薄„„各自摆明自己认为很充分、

充足的理由。辩论一结束,孩子们已理清了“多年来环境的改造和人们对鸟类的保护使灰椋鸟没有了住刺槐林的后顾之忧”与“植树造林的意义”与“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之间的联系,教学难点迎刃而解。我趁热打铁让学生写出自己独一的理解过程。这样做,不但深化了学生对文本语言文字的理解,提高了阅读质量,而且也创造了学生与文本再次“亲近”的机会和倾诉心里话的机会。

4、品课文中的精彩,仿写。

语文教材文质兼美,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教材中,这些精彩篇章处处皆是,我们可以抓住契机,让学生动笔仿一仿。仿写可以对全篇课文进行,也可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片段的练习。

如《谈礼貌》一文,首先指出“礼貌待人,使用文明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接着举了三个典型事例:“牛皋与张飞问路”、“小学生道歉化解矛盾”、“朱师傅给周总理理发”,从古至今展开论述,最后揭示礼貌待人的重要性。这是一篇结构严谨、说理性强的论述范例,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以《论(谈、说)xx》为题,对社会上某些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不仅有话可写,还比较熟练地掌握了基本的论述方法,培养语言的感受力和运用能力。

5、悟课文的精髓, 感慨。

有些文章的内容能特别引起学生的共鸣,有强烈的感染力。此时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感受最深的一两点写一篇读后感。

写人的课文的学习,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物高尚品质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对人物的理解是多元的,我们可以抓住学生思维的火花推波助澜。如学习《二泉映月》一文,我就让学生写了《我眼中的阿柄》、《阿柄,我想对你说„„》;如教了《海轮.凯勒》一课后,让学生写《有志者 事竟成》、《当生活xxx时》等等的小练笔。

“能读千赋则善赋”,在实践中,我不仅体会到小练笔对学生学习语文的促进,还感受到小练笔的赏析比修改更重要,我常在练笔之后,以伙伴互批、自我推荐、教师宣读等方式,激发学生阅读与练笔的兴趣。苏教版教材中丰富的训练内容为学生的作文提供了鲜明的画面、生动的材料,是激活学生思维的有利版本。教师合理运用教材展开小练笔可以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相结合的目的。教师重视课后小练笔的训练与提示,为学生留下与文本再次“亲近”的空间,及时有效、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地开展小练笔,既能培养了学生想象和创新的能力,又能使学生的作文能力有很大的进步,写作水平发生质的变化。通过读中感悟走出一条提高语文教学的新路子。

【篇六】三年级,小练笔,心理活动,教案

小练笔教学设计六一小学 潘爱新

《卖木雕的少年》课堂小练笔

六一小学 潘爱新 教学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让学生真正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真谛。”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方式,它以课文内容为素材,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彼此交融,和谐运行。

教学背景分析:

课堂小练笔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随机地学写一些小片断,或通过对课堂内外发生的一些突发事件的观察写一点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翻开人教版三年级的语文教材,我们会发现,教材中安排了多次的小练笔:有课后练习中的小练笔,有课文中对重点段进行仿写,有对故事情节进行扩写等等。这些小练笔,都紧密联系学生的阅读或生活实际,力图让学生有话可写。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却发现,课堂小练笔的实效性并不强。经调查,原因如下:1 学生积累的词汇不丰富,不知道怎样写。2 学生不会观察,生活的体验少,觉得无内容可写。3 教师没有很好地给学生方法的指导。 因此,我认为提高学生小练笔的质量应从积累词语并有意识运用词语写话抓起。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课文中的语言,并有意识运用积累的语言练习写一段话。

2、学生能够找到词语之间的联系,发挥想象,把积累的词语恰当的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做到语句通顺、明白,有意识运用积累的词语,并使用得当。

3、对学生的小练笔给予积极的评价,培养学生写好小练笔的自信心。

一、 引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27课《买木雕的少年》,你喜欢买木雕的少年吗?为什么喜欢?

二、 重温课文中的两个镜头:

1、卖木雕(读对话)

“买一个吧!”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 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

“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问:从这个镜头中,你能看到少年和我当时的表情吗?(板书:遗憾)

他们都感到遗憾,“我”为什么感到遗憾?少年为什么遗憾?

(板书:大)

2、送木雕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啊!

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 “太好了!”我高兴地喊起来,掏出钱包就要付钱。

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我们是朋友!”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

他笑了,露出了两排洁白的牙齿。

问:这个镜头中,少年和我又是什么样的表情呢?

(板书:高兴)

他们为什么高兴呢?(板书:小)

木雕变小了,我可以带回国了。

少年看到朋友高兴,自己也高兴。

3、看板书总结:

遗憾 高兴

卖 送 怎样想的?

大 小 怎样做的?

中非友谊

为了使“我”不带着遗憾走,高兴地离开,少年做了哪些努力? 如果你是卖木雕的少年,看到“我”当时带着遗憾的神情离去,你心里会怎样想?(学生说一说)

发挥你的想象力,这个小象墩是怎么来的?

(1) 少年自己刻的:把少年雕刻木雕是的表情、动作、心理活动写一写,

突出少年做木雕时的认真、自信,表达少年对中国人的友好。

(2) 少年让别人帮助做的。要写出他会怎样对人家说,做的人会说些什

么?两个人的语言都要突出非洲人民对中国人的友好。

(3) 自己收藏已久的小象墩,突出小象墩的珍贵,表达对中国人的友好。 让学生先去猜想,在把不同的过程写清楚。

他会怎样说怎样做呢?(两个人演一演)

这两个镜头,通过对话描写,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描写,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当时买木雕和送木雕的情景。你能不能给文章补充一个镜头,让文章变得更完整呢?

4、请你动笔写一写,写的时候要注意:

(1)如果写对话,注意加上人物的表情、动作和语气。希望运用多种描写对话的形式。

(2)还要注意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突出少年对中国人的友好。

激发兴趣:

如果谁设想的合理,写得清楚明白,表达少年对中国人的友好,

三、 学生为课文补充一个镜头,进行小练笔。

给学生提示:

1、语句通顺连贯。2、能有意识是运用积累的词语。3能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突出人物的好品质。

课后反思:

在设计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认真地推敲、反复的修改教案,使得本课的教学过程进行比较顺利。在教学时,我注重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迁移,抓住本课的中心思想,让学生感受到非洲少年对中国人的友好,并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发挥自己的想象,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突出非洲人民对中国人的友好。从课文内容入手,让学生回顾非洲少年卖木雕的情景,抓住少年和人中的“我”的遗憾,让学生分析两个人都为什么感到遗憾?学生明白非洲少年遗憾是因为“我”没能把自己喜欢的非洲木雕带回国感到遗憾。“我”的遗憾,才使少年感到遗憾。学生明确这一点是补白的关键。然后我又让学生回顾送木雕的情景,让学生抓住人物的表情,体会人物的心情。此时,“我”和少年都笑了,为什么笑?学生知道了,是因为非洲少年的努力,才没有让“我”遗憾的离去。非洲少年为“我”不带着遗憾而去做了哪些努力?大木雕怎样变成小木雕的?请同学们就猜一猜?有的说:是非洲少年把自己珍藏很久的小木雕送给了“我”;有的说:是非洲少年请了一位雕刻家,为“我”精心雕刻的》……学生们思维活跃,想法都比较符合情理。然后,让学生开始动笔,把自己的想法编成一段故事写出来。这节课,我能够做到精讲,节省出的时间让学生充分的写。写完后,组织学生交流,互相评价,利用激励性评价,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让后进一步修改,直至完善。

这节课的教学,自己的受益颇多。知道了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从教材中发现写作点,让学生学习教材中的写作方法,抓住教材中的写作内容,以读促写,让学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