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慈母手中线

时间:2021-10-10 17:49:51 二年级作文

篇一:《二年级“走进国学,品读古诗”竞赛模拟试题》

二年级“走进国学,品读古诗”竞赛模拟试题

班级学号分数一、你能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吗?(16分)

1. ( )鸟飞绝,( )人踪灭。

2. ( )浮绿水,( )拨清波。

3. 随风潜( ),润物细( )。

4. 毕竟西湖( )中,( )不与四时同。

5. ( )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 )。

6. ( )细叶谁裁出,二月( )似剪刀。

7.( )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 )。

8. ( )莲叶东,( )莲叶西。

二、你能把诗句的另一半补充完整吗?(60分)

1. 慈母手中线, 。

2. 解落三秋叶, 。

3. 欲穷千里目, 。

4. 迟日江山丽, 。

5. 江南可采莲, 。 6. ,但闻人语响。 7. ,言师采药去。 8. ,呼作白玉盘。 9. ,黄河入海流。 10. ,一片孤城万仞山。 11. ,当春乃发生。 12. ,疑似地上霜。

三、把相对应的题目跟诗人的名字用直线连起来。(8分)

1. 游子吟 (清)郑燮

竹石 (唐)孟郊

江雪 唐)柳宗元

咏鹅 (唐)骆宾王

2. 春夜喜雨 (宋)杨万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唐)杜甫

风 (唐)王之涣

凉州词 (唐)李峤

四、把相对应的诗句用直线连起来。(8分)

1.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举头望明月 立根原在破岩中

咬定青山不放松 低头思故乡

2. 临行密密缝 独钓寒江雪

孤舟蓑笠翁 意恐迟迟归

天似穹庐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笼盖四野

五、下面的诗句对吗?对的在( )里打“√”,错的打“×”。(18分)

1.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

2. 鹅,鹅,鹅, 直项向天歌。 ( )

3.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 )

4.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秋花别样红。 ( )

5.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 )

6. 不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 )

7.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 )

8.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

9. 敕勒川,青山下。 ( )

(总分:110分)

篇二:《经典诵读感悟成长》

经典诵读,感悟成长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个暑假里,我读了很多古代诗词,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这首《游子吟》了,它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孟郊。

读着这首诗,我仿佛看到了这样一幅幅的画面:年轻的孟郊立志外出游学,慈祥的老母亲没有阻拦儿子的梦想,尽管她是那么的不舍。临行前的那天晚上,在昏暗的油灯下,母亲又拿起针线,在为孩子做的衣服上缝啊缝啊,她是多么希望孩子能够早日归来呀。早上,母亲将衣服交给孟郊,孟郊看着这细密的针脚,不觉眼眶也湿润了。是啊,母爱就像春天的太阳,温暖着小草一样的儿女,却不要求哪怕一丁点儿的回报。

我读了一遍又一遍,联想着,回味着,突然也想起了自己的妈妈。从我出生那一刻起,从我呀呀学语那天起,从我蹒跚学步那时起,妈妈的爱不就一直伴随着我吗?我冷了,她为我穿上暖和的棉衣,我饿了,她为我端上香喷喷的饭菜,我开心时,她陪我放声欢笑,我难过时,她给我温暖怀抱。我就这样幸福着一

天天长大,而妈妈却生出了一丝白发。妈妈给了我一个温暖的家,我却常常不听话惹她生气,想想真是不应该呀。

我想对您说,我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会学着长大,我爱您,妈妈!

篇三:《经典诵读》

活动一: 童真童趣

活动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合作精神。

活动方式

朗诵诗歌、说诗意、谈感受、明道理

课时安排

2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古诗吗?(出示古诗)《小儿垂钓》。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唐诗,好吗?

二、出示画面:小儿垂钓

1、指名读读诗题。

2、看了诗题,猜猜诗里可能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过渡:是不是同学们所想象的呢?我们就来读读诗句。

三、初读诗句,要求读正确,读出节奏。

1、首先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要求字音读正确,节奏读鲜明。

2、指名读。

3、集体读。

四、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这首诗中写到几个人?

2、诗中怎样称小孩的?(稚子)这个稚还是什么稚?(幼稚 稚嫩 幼稚愿)总之都是指小孩那独特的单纯天真的感觉。

3、你能根据诗句内容想象一下,猜猜这个小孩的外貌吗? 结合学生的发言,理解“蓬头”; 再猜猜他的衣着啊。

4、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五、熟读成诵,强化记忆

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带有动作表演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

一、导入新课

《小儿垂钓》这首诗,主要体现了儿童的童贞稚气,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除了这首诗,你还知道哪些充满童趣的古诗呢?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出示《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品读慈母手中线}.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出示《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品读慈母手中线}.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其实,生活中充满情趣的事有很多,春天扑蝶、捉蜗牛;夏天捉蝉、游泳;秋日赏菊、采集标本;冬日玩雪、溜冰„„只要我们有心,就能时时处处感受到生活的美,老师今天的作业就是到大自然中去,找一个你认为好玩的事做做,并写下自己真实的体验,好吗?{品读慈母手中线}.

活动二:感受亲情

活动目标:

1、 学生通过学习能理解古诗内容,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描述的情境,感受诗人的孤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能学懂一组思念亲友类古诗,提高阅读、理解古诗的能力。 教前准备:

学生预习并了解相关知识,收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次活动课上我们感受了表现儿童天真活泼的古代诗文。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唐诗,好吗?板书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指名读读诗题。

2、看了诗题,猜猜诗里可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过渡:是不是同学们所想象的呢?我们就来读读诗句。

二、初读诗句,要求读正确,读出节奏。

1、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要求字音读正确,节奏读鲜明。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集体朗读。

三、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

2、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诗人在佳节里思念自己的家乡及亲人;诗人在外地;九月九日是重阳节„„

4、感受诗人的孤独、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四、熟读成诵,感悟升华

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开火车背诵。

五、拓展延伸

课后搜集有关思念亲友类的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谁来背一背?

2、检查课前搜集的资料。(有关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曹植《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我们都是在亲情的呵护中长大的,让我们学会感受亲情,回报亲情。让我们带有感情地诵读这几首诗!

活动三:秋意浓浓

活动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2、感受诗中秋天的景色。

课前准备

课文插图;学生搜集描写秋景的古诗。

课时安排

2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写的这首诗《夜书所见》。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四、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五、拓展延伸

搜集描写秋天的诗句。

篇四:《14再见了,亲人公开课详案》

14.再见了,亲人

——第二课时竞赛课教学设计

彭晓丽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2.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播放《志愿军战歌》,师导入课题

1950年10月25日,我中华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抗击美帝国主义侵略者。在抗战中与朝鲜人民建立了“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时间来到1958年10月,最后一批志愿军离开朝鲜的前一刻,成千上万的朝鲜人民,擎着泪花前来送别,而中国人民志愿军也挥泪告别,大家都深情的说着这么一句话“再见了,亲人”(板书课题)

2.生齐读课题。

3.理清课文的主要人物关系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这篇文章里,亲人指的是谁?

(2)那“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是谁说的?

(3)那么同学们,从血缘关系上看,我们的志愿军与朝鲜人民是亲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