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说课

时间:2021-10-10 16:59:48 五年级作文

篇一:《《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孙丽英)》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于都县城关小学 孙丽英

一、研读文本说教材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课标本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开篇之作。课文以精练的文字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它的毁灭,旨在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以及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痛恨。这是一篇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佳教材。

二、以生为本说学情

我班学生在四年级时曾学过《颐和园》一文,对祖国皇林艺术的成就有初步的了解,这是学习课文有利的一面,但他们的课外阅读量不大,知识面较窄,对祖国灿烂文化的了解以及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了解不多,加上文中描写的圆明三园与其它小园众星拱月般的布局以及园内众多的美丽风光是清朝时期的,年代久远且已不复存在,文中描写的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史实,学生更是知之甚少,这将会给本课教学增加很多难度。为此,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成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对圆明园获得生动丰满的具象,提升爱国情感。

三、紧扣三维说目标

根据教材情况及把握的学情,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以及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强化学生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其中, 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建构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与毁灭的经过,萌发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

我认为教学难点是:圆明三园与其它小园众星拱月般的布局以及英法侵略军在圆明园犯下的滔天大罪。

四、整合资源说环节

下面,我就教学环节阐述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资源,突破教学重难点:

(一)利用媒体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先出示法国作家雨果关于圆明园的一句话让学生读,然后再展出圆明园被毁灭后的废墟图。学生读完雨果的精典话语,在与语言文字的触摸中萌发了对圆明园的热爱;再观看直观形象的画面,极易产生学习热情,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 (二)利用媒体资源导学课文,整体感知

先出示“学习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将“学习指导”做成演示文稿,犹如一盏导航灯,为学生自学课文指明方向,学生可以边自学边看提示,比老师口头讲授要求操作性更强。

(三)利用媒体资源走进圆明,感受辉煌

1、圆明园众星拱月般的布局,学生光从文字描述上很难理解,我用课件展示圆明园布局图,学生很容易明白圆明三园的位置图,再出示其它小园“众星拱月”般分布在圆明三园东、西、南三面的简单示意图,直观形象的示意图,让学生对圆明园布局

有了丰富的具象,自然就能理解“众星拱月”的意思。教学难点得以突破。

2、圆明园内众多的风光,学生没有知识积累,是认知上的肓点之一,所以我出示园内景观图。直观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将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中,学生有了丰富的具象,便能体会圆明园的美丽风光,深切感悟圆明园建筑的精华所在,自然也能带着自豪之情朗读这段课文,体现以悟促读的阅读教学新理念。

3、圆明园内珍藏的众多文物,也是学生认知上的一个盲区,我播放圆明园历史文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看。清晰直观的画面,学生很自然地在头脑中建构起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的概念,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便油然而生,也就能带着这份热爱朗读课文。

(四)利用媒体资源直面毁灭,激发情感

圆明园的毁灭,学生缺乏亲身体验,很难与作者产生共鸣,我将第5自然段内容制成演示文稿,让学生聚敛思维,在与关键词语的触摸中初步体会侵略者的残暴,再适时播放影片《火烧圆明园》片断,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清政府卑躬屈膝的丑态,珍贵财富的流失毁灭,激起了学生对侵略者野蛮行径、对清政府无能的憎恨之情。任何视觉上产生的效果都远胜于文字的描述,学生亲眼目睹了英法侵略军在圆明园内烧杀抢掠的场面,个个恨得咬牙切齿。这时再抛出《火烧圆明园》中的台词:有一把火曾把耻辱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同时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烙上了深深的仇恨。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一个拥有亿万双有力的手和亿万双泪汪汪的眼睛的民族,却只能握着空拳,眼睁睁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震聋发溃的话语,配上悲哀的背景音乐,学生定会异口同声地发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口号,萌发民族责任感,落雨无痕地进行了思想教育,也很容易理解第1自然段中提到的圆明园的毁灭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较好地达成了情感目标。

(五)利用媒体出示练习,拓展迁移。

出示作业的演示文稿,聚敛学生思维,学生乐于从醒目的文字中选择练习,这些练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实现了对文本的超越。

总之,本堂课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文内容进行了有效整合,促成学生读悟结合,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突破了教学难点,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了课程资源,践行了课改新理念。

篇二:《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21_《圆明园的毁灭》_说课稿》

21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碧安小学 李兴宏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组《圆明园的毁灭》。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以浅显的语言,描述了圆明园当年的繁华,讲述了圆明园毁灭的过程,作者想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过去忍受的耻辱以及由此萌生的愤怒之外,更重要的,是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及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生通过预习学习,基本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对文章进行了初步解读,对这段历史有一定了解,但对爱和恨交织的情感把握上不是很准,尤其是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更需要老师的引导。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透过阅读理解和语言文字充分挖掘“爱恨变化”的情感主线,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带着他们在爱的情感中走进圆明园,在由恨而生的使命感中走出圆明园。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了解圆明园被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壮观。

【教学方法】

⑴以读促进,激发情感。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只有通过读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中设计:个人读、自读、自由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⑵电教媒体,从旁辅助。

对于不熟悉的事物,孩子是很难想象的。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利用

多组关于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及侵略者入侵再到破坏和焚毁的一些列图片展示引入,帮助学生解决了语言文字想象艰难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借助多媒体,激情引入

1、播放关于圆明园昔日的美丽和毁灭的多媒体图片,引出课文题目。

2、板书课题。

3、问题引入:人们梦中的圆明园昔日究竟是怎样的辉煌?它是怎样被毁灭的呢?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走进圆明园,了解圆明园的昨天与今天。

二、读课文后,了解圆明园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文物

1、读完课文后相互交流,在交流中深入感悟课文

(1)选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留下悬念展示课件,设问:大家知道段落中为什么连续使用了两个“损失”吗?下面请大家继续往下看。

(2)感悟第二自然段。

选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提问: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举世闻名”指什么?(在全世界都非常有名,这里指圆明园的世界园林史上享有盛名)课件出示相关图片展示。

(3)感悟第三自然段的内容。

设问:你知道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了这些举世闻名的宏伟建筑吗?(选定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学生说说他说看到的哪些是说说的举世闻名的宏伟建筑。

圆明园的哪些建筑给你留下了及其深刻的印象?(学生同桌间想象画面后交流)

感悟重点语句。(出示课件)

圆明园中有___________的殿堂,也有___________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_________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_________的山乡村野。

请仿照上面的句式用“„„有„„也有„„;有„„也有„„;”说一句话。(请学生起来模仿造句。)

2、深入领悟圆明园的历史文物(出示课件)

设问:“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指哪些?怎么理解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选学生读带着自豪与惊叹的口气朗读第四自然段寻找答案。

三、研读“毁灭”,体味“不可估量”的损失,激发情感

1、设问:这“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为何只能出现在人们的梦中呢?全班齐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2、有“万园之园”的的圆明园为何只能在梦中出现呢?谈谈你的心情(愤慨、痛苦、痛惜.......)

3、感悟重点句子。(出示课件)

“他们把园内凡是....统统.....;拿不走的.....;实在运不走的.......,就.....。”

4、请大家带着你对这些残暴的侵略者的愤恨读一读最后一个段落的这一句。

“大火连烧三天.......。”

5、提问:同学们,圆明园中化为灰烬的是什么呢?

(是建筑艺术的精华,文化艺术的瑰宝,中华民族的尊严........。)

课件出示:“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6、选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7、同学们,你们怎么理解这句话呢?(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无法估计。不仅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惨重的损失)

8、这句话连用了两个“不可估量”你们的内心是怎样的滋味?(痛惜、痛恨、悲哀)

四、激荡情感,课内练习——我想说

1、同学们,请你们对这副图,写出自己的话,写的时候可以用上课文中的一些词语:举世闻名、金碧辉煌、玲珑剔透、不可估量、宏伟建筑、奇珍异宝、瑰宝、精华、灰烬。

五、课堂小结

这把火,烧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但是,这把火,烧不毁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烧不毁炎黄子孙的刻骨仇恨,更烧不毁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面对帝国主义曾经的欺凌,面对风雨中圆明园的断垣残壁,振兴中华、自强不息,我们责无旁贷!

这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第3、4自然段。

3、写一写阅读课文的感受。

4、选作:搜集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旧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和今日祖国的强大。

【板书设计】

损失不可估量 万园之园

遭焚毁

圆明园的毁灭辉煌的过去建筑——风格各异

勿忘国耻

兴中华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情况,如有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评委、老师给予指导和帮助,谢谢!

篇三:《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在读中眷注生命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夏淑红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以“勿忘国耻”为主题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采用倒叙的方法,先阐述了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不可估量的损失;接着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最后描述了圆明园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及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是啊,落后就要挨打,这样的历史教训,更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诵读此文时,心情是沉痛的,是愤概的!而文章那精准、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那一连串的形容词和动词,更激起我内心的冲动!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基本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对文章进行了初步解读,对这段历史有一定了解,但对爱和恨交织的情感把握上不是很准,尤其是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更需要老师的引导。我对这篇课文进行阅读教学的课堂预设及设计理念是这样的:

(一)教学目标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分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进行设置:

在知识和能力方面:要求学生能抓住重点词句、透过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并学会这种阅读方法

在过程和方法方面:让学生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让学生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和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我们知道,精读课文的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阅读、感悟的过程。为此,

我将本课的重点设置为:引导学生自主读文,通过感悟、想象,了解圆明园的辉煌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体会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这同时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三)教法和学法的选择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据此,本节课将主要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同时利用多媒体,融入情景教学法,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在学生的学习方法方面:根据本教材的特点,我引导学生运用“读、悟、思、议、学习方法”了解课文内容;运用“观察法”、“感情朗读法”,体会中心思想。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质疑能力。{圆明园的毁灭说课}.

二、学生情况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语言文字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但由于文中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涉及的史料也比较多,因此为学生的阅读带来一定的困难。课标要求五年级的学生要具有初步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鉴于此,课前我要求学生通过上网查阅、到图书馆搜集、向别人请教等等的方式获取大量有关圆明园毁灭的史料。上课时学生通过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因此在初读课文后对课文的这段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爱恨交织的情感把握上又不是很准,尤其是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更需要老师的引导。

三、教学过程:

本课对圆明园当年辉煌景观的介绍,语言简洁,内涵丰富,只有学生充分的了解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才会对它产生爱的情感,有了深刻的爱,才能对侵略者贪婪、野蛮的罪恶行经产生更深刻的仇恨,才能与作者心灵相通,使学生产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所以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是本节课的关键。 为此我设计了以下5个板块。

1. 第一板块:名言引题,激趣导入(1分钟)

出示法国最著名的大作家雨果说的一句话:“在世界东方的中国,有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一奇迹就是圆明园。”通过预习课文,我相信学生对课文内容虽然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课文的理解还比较肤浅,如果这时直接进入对课文的教学,往往学生不能很好的融入对课文的学习中,因此在导入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而然地随着老师一同走进这个举世闻名的圆明园。

第二板块:品读交流,体悟情感 (30分钟) 在这个环节中,总体上是分三部分进行的。第一部分,让学生细读探究二、三、四自然段,通过读、悟课文语句,出示多媒体课件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了解圆明园的地理位置、历史地位、布置格局、建筑特点、收藏的珍贵文物,感悟圆明园的辉煌。激发他们对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之情.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引导学生学习描写圆明园举世闻名的部分,指名读第二自然段,通过理解“众星拱月”词意来体会圆明园的面积之大,设计之巧妙。然后讲读第三自然段。

(1)、本段有几句话,老师应该找几个同学来读。

(2)、走进圆明园,园内有些什么?

(3)、假若要写尽园内所有景观,你认为还要多少个“有”?能在文章中找到理由吗? 难怪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齐读最后一句。“有如”是什么意思?(好像)“流连其间”

是什么意思?在圆明园里,为什么好像漫游在天南海北,可以饱览中外风景名胜呢?(4)、句式训练:街道上开着一家一家的店铺,有( ),也有( );有( )也有( )。以此启发学生想象,训练学生说话。语文课堂的教学特点就是要凸显语言文字的训练。

最后理解圆明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

1、默读第四自然段,学生自学后讨论: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最珍贵”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在这部分中应重点指导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 第二部分,让学生细读探究第五自然段,了解圆明园毁灭的过程,通过观看影片《火烧圆明园》的片断,让学生穿越时空的隧道,亲眼目睹圆明园是如何变成一片废墟的真切画面,同时让学生说说观看影片后的感受,在学生说完感受后,我让学生带着这份感情再一次走进文本,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从而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野蛮行径,对清政府无能的无限憎恨之情。

1、各人小声朗读第五段,边读边想,英法联军采用了哪些手段毁灭圆明园的?

2、学生自学后讨论(一是抢掠,二是破坏,三是火烧。)让学生从字里行间认识侵略者的野蛮行径,从“侵入、闯进、掠、毁、烧”等几个重点词语中记住侵略者把圆明园化为一片灰烬的滔天罪行。然后抓住这些重点词语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训练,让学生边读边想象侵略者把圆明园化为灰烬的画面,激励学生把对侵略者的仇恨之情读出来。

3、观看视频、再指名朗读第五段,读出气愤的语气。

第三部分,讨论问题。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了它辉煌的过去?课文用较大篇幅写了圆明园的辉煌的过去,突出了他的雄伟壮观和收藏的大量无价之宝,而正是这样一座世界闻名的园林,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竟然在几天之内化为一片灰烬。这两部分内容紧密联系,更能激起人们对侵略者无比憎恨的感情。 第三板块、情感升华,总结课文 (6分钟)

抓住课文结尾情感表达的空白点——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让同学们谈谈:面对这场罪恶的大火,面对这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可以想象,此刻学生的情绪必定高涨,此时老师要做的就是安排自由创作空间,给学生一个表达心声的平台,让学生抒发内心的真实感受,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第四板块:深化感悟,提高认识。(2分钟)

1、圆明园为什么会毁灭?通过这一问题来训练学生的思维发散点:我先安排学生进行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后再回答,这样的安排体现了学生自主地学习,合作地学习,探究地学习。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合作精神。 2、圆明园的毁灭又一次证明了“落后就要挨打”,

因此我们应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强大、繁荣的祖国,使“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悲剧永远不再重演。

第五板块:开展辩论,课外延伸(1分钟)

我们的教学并没有到此结束,因为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它的学习不仅仅在课上的40分钟。因此,在这节课的最后,我设计了这样的辩论主题:“昔日的圆明园是那么辉煌,而今天的圆明园又是这样残破,我们是否应该重修圆明园呢?”课上的40分钟是有限的,这个辩论仅仅是个开头。我鼓励学生把这个辩论延续到课外, 辩论的结果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领悟到,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祖国的强盛与衰败,只有祖国强盛了,才不会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六、板书设计:板书是无声的语言,是课文内容的缩影,达到启发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帮助学生记忆、分析、消化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同时,我认为板书要力求精而美。这样的板书,能让学生形象直观的把握课文的整体脉络,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及情感的把握。

七、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教学时可以以情激情,以读激情,以景激情,以史激情,特别是要重视以读激情,充分体现阅读教学“以读为本”。通过读书,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中,引导他们把最感兴趣的景观想象出来,并谈一谈自己的脑海里浮现的画面。感受到圆明园的瑰丽与辉煌再去读圆明园的毁灭,更能激发学生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致力于运用现代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理解、感悟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我的说课就到这里。恳请各位专家进行批评指正。谢谢!

篇四:《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人教课标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说课稿

蔡河小学 魏爱霞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圆明园的毁灭》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复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四)、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像,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

(五)、教材处理

本课安排两课时,本堂课是第二课时,课上以学生阅读讨论,感悟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充分运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起来,把课内课外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突破。

二、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据此本课采用启发式和讨论方法教学。根据本课的目标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 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激发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1、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中。

2、播放影片《火烧圆明园》的片段,直观感受侵略者的残暴和野蛮。

3、利用图片与课件,今昔圆明园的对比,让学生领悟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而本文中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只有通过学生的反复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在教学中设计多种形式的读:引读、个人读、对比读、自读、默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

以诗歌和图片引入课题,奠定感情基调 。

(二)、走进圆明园,感受昔日圆明园辉煌,体会圆明园“不可估量”的价值。 课文的开篇就告诉我们“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我先让学生自己读, 并引导学生抓住“不可估量”初步感受损失的巨大,并问学生“圆明园的毁灭损失不可估量那他的存在价值呢?进而让学生用用“是------也是-----”并换上价值说话。“为什么说圆明园的存在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呢?”作为过渡语,引入第二部分的学习。 语文教学,最直接最根本就是要让学生有自我感悟的过程。通过读,说出自己的感受,让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语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是这堂课的一大重点,而且因为历史已久远,东西也不复存在,因此又是一大难点,尤其是建筑风格各异这段更是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课文的第二段圆明园的布局优美。我主要采取抓重点词“众星拱月” ,出示图片众星供月的格局,以及圆明园的全景图,并让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交流圆明园多大,进而激情引导,指导学生读出自豪之情. 此环节不仅进一步让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语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学生交流收集的信息,得到老师的称赞,获得学习的快乐体验,增强收集信息材料的积极性,有效完成单元的学习目标。

课文的第三段圆明园的建筑风格各异。让学生读、找、说,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圆明园的全景图和几处风景名胜,让生图文结合, 说说感受,这不仅让学生感受美,还说出美,很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并试着背诵也就水到渠成。

学习第四段。教学方法基本同上段采取读、看、补充资料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圆明园的文物多,从而激起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最后再回扣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感受圆明园价值的不可估量。

(三)走进历史,感受毁灭,深刻体会损失“不可估量”

在学生学习圆明园辉煌景观这一部分内容之后,我以第五自然段“毁灭”展开、组织了课堂教学。

1、重点导读:他们把院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那不懂得,就用打出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坏。这一设计仍然以读为主,抓住“凡是、统统、实在、任意、”通过自读自悟、对比让学生理解文中的语言文字,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侵略者的痛恨之情。

2、通过资料补充,在学生脑海中再现“毁灭”的情景,进一步体会了课文中所蕴含的思想,强化了对侵略者的痛恨圆再读出愤恨。

3、观看电影《火烧圆明园》片断,让学生穿越时空,亲眼目睹圆明园是如何变成

一片废墟的真切画面。.然后激情引导,感情朗读。

4、结合前文用圆明园“没有„.也没有„”说话,并擦去板书“有„也有„” 等,只留下课题。孩子们此时也是百感交集,有无奈、有难受、更多的是愤怒,此时再引导学生回到第一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验,体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

(四)、拓展练笔,抒发情感

通过诗歌再次奠定感情基调,引导学生表达心声,把愤怒、痛恨转化为责任感,使命感,激励学生 “勿忘国耻、复兴中华”。这一设计不但唤起学生的个体体验,深层次的思考,而且也有效地促成学生情感上的升华。

五、板书设计:

板书是无声的语言,板书的内容是课文内容的“纲”,是课文内容的缩影,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勿忘国耻,复兴中华”爱国情感,我设计了以下板书:

圆明园的毁灭(1)

有„„也有„„ 有„„也有„„

„„还有„„ 不仅有„„还有„„

不但„„还„„ 上自„„下至„„

圆明园的毁灭(2)

勿忘国耻,复兴中华

这样的板书设计,既表现了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又再现了侵略者如何把它化为灰烬的变化,也体现学生由爱到恨的情感变化。 六、教后反思

就整个设计而言,我认为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贯穿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读思结合、以读促写的教学指导思想 。有效地实现了读与情感体验的统一,实现了读与思想教育的结合,实现了读与人文精神的内化。合理运用电教手段也增强了语言文字训练的效果。

认真反思这节课,我想到了许多。如:问题提出后,如果再多给学生一些表达的时间和机会,学生对课文理解得可能会更透;在学习圆明园“辉煌的过去”时,如能多请几位学生朗读,一定会进一步加强学生的阅读感受与体验等。

在教学时由于拘泥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情感体验没有充分拓展开。在课上如果安排学生动笔写下自己的感受就更好了。

这节课中我做得不够的地方是没让学生更多地与文本接触,学生读得不够多。怎样利用课堂中的40分钟,采用各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是我今后努力的目标。

篇五:《圆明园的毁灭教案及说课稿》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 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了解圆明园毁灭的历史,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体会。

2、过程与方法

(1)搜集相关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屈辱的过去与今天的强大。

(2)以读激情,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样子,了解它毁灭的过程,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培养学生爱国情操。

2、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着祖国的强盛与衰败,进一步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奠定基调。

同学们,这幅图你们熟悉吗?(课件出示插图)谁来说说这是什么地方的图片?圆明园的残桓断臂已经在风雨中伫立了146年了,昔日的圆明园是怎样的一番景象,他们是如何毁灭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请大家齐读课题。板书:《圆明园的毁灭》,可以说,这是人类史上的一次浩劫,在读课题。(齐读)

(二)朗读感受,体味辉煌。

1、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找哪几自然段写了昔日的辉煌,哪个自然段写它的毁灭。

2.学习2-4自然段,找到一句准确的概括出昔日圆明园景观的一句话。 板书:宏伟建筑

珍贵文物

(三)了解布局,感受宏伟

(1) 抽同学读第2自然段,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众星拱月的月指什么,星指

什么?(读后明确月指圆明三园,星指的是那些小园)

(2) 课件出示圆明园的布局。(许多小园像星星一样环绕在圆明三园的周围)

(3) 看图,结合图片内容,说说众星拱月一词的理解。结合这段话的重点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