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咚教案

时间:2021-10-10 16:24:28 二年级作文

【篇一】咕咚教案

雪被子设计执教:张银香 杨明明教学要求:1.复习词语,进行词语搭配练习2.有表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冬雪对麦苗的作用。教(学)具:黑板画,词语卡片教学过程:一、揭题: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32课《雪被子》二、巩固生字、新词。强调:“麦、舞、裙、穗、蓝”的书写顺序。三、词语练习。1.加中心词训练。(师出示“雪白的”)问:雪白的什么?生:雪白的被子。’(出示“淘气的”)问:淘气的什么?生:淘气的北风。(出示“快乐的”)问:快乐的什么?生:快乐的梦。(出示“金色的”)问:金色的什么?生:金色的麦穗。师(小结):刚才请同学们加上了“后面”的词语,下面请注意老师的要求。2.加形容词的训练。(1)师出示( )的被子请大家说说怎么样的被子?生:(暖呼呼的)被子。(2)师:再想想平时我们还说怎样的被子。生:(厚厚的)被子,(暖暖的)被子。(3)师出示( )的北风,怎样的北风?生:(吹着口哨的)北风。师:想想看,还可以怎么说?生:(寒冷的)北风,(刺骨的)北风。(4)师出示( )的裙子,怎样的裙子?生:(绿绿的)裙子。 师:还能怎么说? 生:(漂亮的)裙子,(美丽的)裙子。(5)师出示(歌)。 生:丰收歌。 师:你还可以怎样说?生:动听的歌、快乐的歌。师(小结):这次我们加的是“前面”的词。 四、讲读第一段。师:小麦苗可喜爱雪被子了;请你读读第二段,想一想哪个句子说明小麦苗喜爱雪被子?学生自学第一段,找句子,划下来。师:你们找到哪句句子?读出来。生:小雪花给麦苗盖上雪白的被子,麦苗觉得暖呼呼的。师:我们来把这句话换一种说法。(出示板书:小雪花给麦苗盖上暖呼呼的被子,麦苗觉得……)师:如果我们把雪白的换成暖呼呼的,麦苗觉得怎么样?生:麦苗觉得很高兴,很快乐,很舒服。五、朗读训练。师:麦苗很感谢雪被子,下面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要读出麦苗对雪被子的喜爱。(全班齐读第一段)师:读读第二段,看看这一段里有没有描写麦苗喜爱雪被子的句子。(学生齐读第二段,认为没有)师:这一段写的是谁?生:北风师:北风想吹跑雪被子,可是怎么也吹不动。为什么北风吹不动雪被子呢?请你用上“因为……所以”来说话。学生思考后,回答。(因为雪被子很重很厚,所以北风吹不跑雪被子)师:你会用“北风吹不动雪被子是因为——”说话吗?学生自己练习后,齐答:北风吹不动雪被子是因为雪被子很厚、很重。师:北风吹不动雪被子对麦苗有什么好处?生:雪被子挡住了北风,能为小麦苗保暖。师(小结):对了,这儿小麦苗虽然没有说话,但它还是非常感谢雪被子,因为雪被子替它挡住了寒风。六、读讲第三段。师:自己读读第三段,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生:这一段主要讲了雪被子下面,小麦苗正做着快乐的梦。(师出示“快乐的梦”)师:读读麦苗“春天的梦”,它快乐在哪儿?把表示“快乐”的词划出来。学生自由朗读,圈划后,讨论。‘生:“跳集体舞”很快乐。,师:(指板图)对了,你看,一阵春风吹来,它们很整齐地摇来摇去,这就是跳集体舞。生:穿漂亮小绿裙也很快乐的。师:谁给它的?生:春风给的。师:和雪被子有关吗? 学生思考,答不上来。师:春天一到,雪融化了,雪水滋润了麦苗,小麦苗咕吟咕咚地喝雪水,所以长得特别快。 (师强调)雪被子能给麦苗水喝。师:有谁还知道,小绿裙为什么漂亮? 师:雪被子冻死了过冬的害虫,小麦苗就不会受到伤害了。春天来到它长呀长呀;长得特别好、特别绿,所以说穿上了小绿裙,特别漂亮。师:让我们读读“小麦苗春天的梦”,读出它的快乐。师:那么“小麦苗夏天的梦”又快乐在哪里?学生划下后,齐读。 师:这句话中的“丰收”体现在哪个词组上?生:结满“金色的麦穗”。师:结满了金色的麦穗的麦子是这样的,引导学生看图。师:再读读小麦苗夏天的梦。七、小结。师:小麦苗的梦为什么这么快乐?引导做作业:(师出示小黑板)雪被子能为小麦苗(        ),能为小麦苗(         ),能给小麦苗(        ),所以小麦苗(        )。请你说说雪被子的作用。八、作业。1、完成填空练习:雪被子能为小麦苗挡风,能为小麦苗杀虫,能给小麦苗水喝,所以小麦苗喜欢雪被子。 

【篇二】咕咚教案

《水调歌头》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一、  引领情境在学生进入教室时就播放王菲的《但愿人长久》,引领学生进入古典文学的情境。二、  情趣导入2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骚客以中秋月亮为题材来吟诗赋词,从小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了许多有关月亮的诗歌,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你想起了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二生答是啊,在中秋佳节,遥望明月,人们会浮想联翩,李白留下了传诵千古的《静夜思》,那么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留给了我们写什么呢?   我们一起来欣赏苏轼的咏月名如果时空倒流,你化身为苏轼本人,试将词中的文句变成平实的语言表述出来。出示每个诗句的画面,同学描述,教师总结。(教师图画激趣,学生分小组自主、合作完成)读完了课文,我们就初步理解了课文的意思。要想读得声情并茂,我们还要学习课文的意思,深入了解作者表达的感情。 根据课文注释,发挥想象,再现这首词描绘的情景。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我端起酒杯询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不知道月宫中的宫殿,今晚该是哪一年? 分析:诗人问月问年,发挥了奇特的想象。表达了对天上宫阙的向往。为什么向往呢?因为作者政治失意,内心激烈的矛盾。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但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高寒。分析:诗人为什么想要乘风归去?想要离开现实,幻想忘掉一切,使精神有所寄托。但“又恐”,说明他又有所顾虑,未能忘情于现实。这里,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两方面都吸引着他,使他处在矛盾之中。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哪比得上人间? 分析:月下起舞令词人陶醉,这里没有天上的高寒,却有人间生活的美好。作者的思想由天上的幻境回到了现实。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光从朱红色楼阁的一面转到另一面,低低地挂在雕花窗户上,照着不眠之人。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亮对人不应该有什么怨恨,可是为什么它老是在人们离别时圆呢?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有阴藏晴出,团圆残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圆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希望人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问题二:在这首词中,你最喜欢哪一句?说说喜欢的理由。 自由发言,领会词意,词人的感情。同学们可以据此展开想像:假如你通过时间旅行站在东坡大师面前,和他谈起这首词,你将对他说些什么? (出示话题:读你的词,其实是在读你。对你的情感,我能理解的是……对你的人格,我最欣赏的是……) 生1:我能理解“我欲乘风归去,又恐……”一句的情感,你政治上不得意,感到非常孤独郁闷,想去月中宫殿,但终因害怕那儿的寒舍,所以打消念头。酒醉后幻想超脱人世间,但心中又十分的矛盾。 生2:我最欣赏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中表现出来的人格。你和弟弟多年不见,饱受离别之苦,但你还能想到天下更多的离别之人,并祝愿他们,你有一种旷达的胸怀。生3:我会这样问东坡大师:既然政治生活让你感到愁苦郁闷,你为什么不像陶渊明那样辞去官职,回归田园,过着快乐的隐居生活呢? 师:你的提问很有深度。实际上涉及作者在政治生活中的“进”与“退”的问题。从词中来看,东坡对此是很矛盾的。但从他为官的事实看,他没有学渊明的“退”,他选择了“进”!在杭州、密州、徐州等地,他虽然只做地方官,但都是勤政爱民,多为百姓办实事,做好事,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百姓们尊称他为“苏公”。所以,东坡的可贵就在于,他孤寂过,愁苦过,矛盾过,但他最终选择的是奋发!我们都应该学习他乐观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句写出了他对着自己的影子翩翩起舞,说明当时没有别人,表达他当时孤独心情,何似在人间的意思是不如在人间,表现诗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因为当时作者被贬官了,所以认为这里“何似在人间”,还有对现今的生活的满足,安于现状。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是表现作者对月亮的埋怨,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对与弟弟天各一方的遗憾和无奈。所以他用的悲欢离合,月的阴晴圆缺这一自然的普通规律来自我安慰,自我释怀。这种胸怀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句是表现诗人在中秋节饮酒时的发问,这句话的意思是明月是什么时候就有的,我端起酒杯来问苍天。在这里作者把天想象成能与之对话的对象,他不把天看成是高于自己的、主宰一切的神圣,应该说表现苏轼的豪放与浪漫。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一句表现作者的一种美好的祝愿。祝愿兄弟俩的情谊开长地久,同时从另一侧面也反映弟弟的思念之情。这句话不仅表示对弟弟的思念之情,而且能推而广之,表示对天下所有与自己有类似情况的人一种良好祝愿。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因为这句话是写景句,表现作者因为思念而心绪不宁,辗转难眠的情景。师:好。大家刚刚很积极参与到了我们的课堂讨论中,我想通过讨论,大家一定对这首词有了更深的理解。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夜思念弟弟而作,把兄弟之情上升到哲理的高度,对人世间的悲欢离合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问题三:上下阙主要写什么?怎样联系起来的?(提示:古代诗词常常先写景,后抒情) 上阙:望月(写景)      下阙:怀人(抒情) 联系: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六、 探究学习5在文学史上,还有很多优秀的咏月诗词,有的优美动人,有的沉郁深刻。说说你收集的咏月名句,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分析:说说喜欢某首诗的道理,可以从分析其思想,鉴赏其艺术着手。师:这首词的想象与抒情都是围绕着什么来进行的? 生:明月。 师:“月下”这一特定的自然环境,不知触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怀!你能联想一下,课文以外,还有哪些咏月抒怀的古诗文名句,你能对它们进行简要的评析吗? 生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由海上升起的明月想到了远在天涯的亲人,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师:这句和课文中哪两句异曲同工? 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生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遥望一轮明月,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写得很平实。师:真实的情感往往不需要任何的粉饰。 生3:“星汉灿烂,若出其中;日月之行,若出其里。”用夸张的手法描写沧海的壮美,表现了曹操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写得气势宏大,气魄雄伟。 生4:“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以月下登楼所见表达了词人亡国的忧愁和对故国的思念。 生5:…… 师:让我们从古人笔下的优美意境中,回到自己生活的现实环境中来。当你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失落与苦闷时,你是怎样面对的,或你将怎样面对? 生1:我失败时,大多是靠老师和父母帮我从苦闷中解脱出来,我自己一般做不到。 师:相信今天的学习以后,你自己拯救自己的成份会逐渐多起来的。生2:我以后遇到挫折,我会有苦闷,但不会消沉。因为人生很难一帆风顺,十全十美是不可能的。我会认真分析原因,吸取教训,从头再来,努力去争取成功。 生3:…… 师:同学们的发言让老师深受启发。读东坡的词,我总想到李白。李白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东坡则说“明有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酒醉以后,东坡“欲乘风归去”,李白则“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两位大诗人的浪漫何其相似!李白还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里,老师斗胆将这两句窜改为:“人生失意仍须欢,莫使年华付水流!”大家同意老师的观点吗? 生:同意!七、能力训练5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语段,请同学们根据语境,填入《水调歌头》中的词句,并思考概括这样的词句可用于怎样的语境中。(发下讲义,学生读读议议,开始练习)语段一:李意民还是那样,极度的表现欲,史见他将袖子捋得老高,端起啤酒瓶:“哥们,来,干了它,虽说我们已经五六年没见了,但我仍时常怀念当年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情与浪漫。”说完他咕咚咕咚三口并作二口地将一杯啤酒喝了下去。……(摘自李晓羊《友情》)语段二:    我将去送姚烨,三年来日夜相伴的感情,一年将被她带到美国去,虽然三年前我已经知道终会有这么一天的,但觉得不会来得这么快,走进侯机亭,才真切地感受到分别在即,也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而眼泪最终还是背叛了我自己。……语段三:今天是农历十六,“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湛蓝的天空中“皎皎空中孤月轮”。白天发生的事仍然历历在目,一个人躺在床上,只要闭上眼睛,眼前就会展现她那苍老蹒跚的身影,月光从东窗移向了前窗,复而又移向西窗,此时此刻,我才感受到了苏轼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那份辗转反侧……师: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生:语段一中我认为应填“把酒问青天”,因为语境中提示豪情与浪漫,所以这句最合适,我认为这句可用于表现极有豪情与气概性格的人物身上。生:语段二中填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因为这里姚烨将与我分别,我认为这句话还可用于人物失意时、分别时自我安慰。生:我在语段三中填入了“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因为这里的我显然为白天的事辗转反侧睡不着,说明我内心有矛盾、有斗争,所以填上这句。八、音乐欣赏5先播放古人吟读的词作,再播放今人王菲演唱《明月几时有》的FLASH,一首词作让古今时空得以沟通。通过“音乐欣赏“来加强记忆。 词是可以唱的,至于古人是怎么唱的,我们不得而知,下面请欣赏王菲唱的《明月几时有》,会唱的跟着一起唱,背诵这首词 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重点之一,让我们通过“音乐欣赏“来加强记忆。     (1)播放邓丽君的《明月几时有》。      (2)第二次播放,让学生轻声跟唱。(提醒:歌词的“何事长向别时圆“有别于课本的“何事偏向别时圆”是因为采用了不同版本的缘故。)  听音乐可放声跟唱。加强背诵。听完一遍,回到首页齐读课文。(或背诵)九、归纳小结  1人文素养的提升和文化内涵的积淀关键在于平时不断积累,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多关注有生命力的和自己喜欢的古诗文加以积累,同时学以致用,培养自己运用自身已积累古诗词的能力。十、作业布置 课后继续收集中秋咏月诗词,准备朗诵会。1下面我们在王菲《但愿人长久》的良好祝愿中结束本节课学习。(播放剩下的歌曲)(板书)                 水调歌头   苏轼  上阕----望月(写景)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            下阕----怀人(抒情)             主题:这首词表达了诗人的旷达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 

【篇三】咕咚教案

《咕咚》教学设计

《咕咚》教学设计

【内容简析】

这是s版二年级第七单元最后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个木瓜掉进湖里,发出“咕咚”的响声。兔子听到响声吓了一跳,没看看是什么,拔腿就跑。狐狸、猴子、小鹿、松鼠也跟着跑起来。狮子被它们吵醒后,和大家一起回到湖边,恰好又有一个木瓜从那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一声,真相大白。

【教学目标】

会认13个生字,会正确书写“看、着、兔”等8个字。学习“羊字头”“足字旁”两个新部首。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通过感悟,学生明白:无论遇上什么事,都要弄清事情的真相,不能随便听信,盲目从事。

【重点难点】认识13个生字,会写本课八个字。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猜声音导入:小朋友们,我们生活在这个美妙、可爱的世界中每天都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在这个奇妙的声音世界里,有的声音使我们心情愉悦,有的使我们恐怖畏惧,有的使我们产生焦急的情绪,有的使我们放松紧张的心绪,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组声音,请你们猜猜,它们都是什么声音?

播放课件,学生猜,教师鼓励肯定。

2、引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跟声音有关的课文,教师板书课题带拼音《咕咚》,一边写一遍讲解构字,学生拿出小手随老师书空。指名读,齐读。读完课题 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学生提出疑问。

一、范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小朋友们认真听,仔细看书,再动脑筋想想:(课件出示问题)咕咚是什么?故事中介绍了几个小动物,请你按他们出场的顺序说一说。

2、听老师读完了课文,你知道咕咚是什么吗?指名回答。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中的咕咚到底是什么?播放动画。

3、故事中介绍了几种小动物呢?请你按照按照小动物出场的顺序说一说。教师同时播放动物课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导语:兔子被咕咚声吓坏了,结果搞得一群小动物都不得安宁。这个故事一定非常吸引人,请小朋友们自己独立读读课文,要求一边读一边圈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读不好的字、词、句多读几遍,或者请教同桌帮忙。再把你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1、检查识字情况。

课文中的小动物们给我们带来好多生字朋友,你能准确地读出来吗?(课件出示),开火车读。再去拼音读,随机要求学生用生字组词,说话,区别形近字“耍和要”,“看和着”,并要求学生用“转”的三声和四声读音组词说话。

2、指导写字

森林之王——狮子,也给我们带来两个朋友,(出示会写字:着和跟)

(1)认识羊字头和足字头。

分别出示:问像什么字?交代做偏旁时候的变化,提醒书写时一定要注意写出变化,同时学生书空。

(2)、交流写好汉字的秘诀

学生观察,这两个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指名说,你觉得怎样才能写好“着和跟”。教师范写。一边写一边讲解结构和关键笔画的位置。

(3)学生书写。齐背写字儿歌,一边背儿歌,一边调整坐姿。

学生作品展示,师生评价、再写,再展示再评。

3、质疑。读完了这个故事,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请你提出来?

三、抓住主要问题,读读议议。

1、小兔子听到咕咚以后是怎样表现的呢?请你快速找到这段话,读一读,再回答问题。

2、课件出示这段文本,提问:撒腿是什么意思?理解撒腿就跑的含义,出示“撒腿就跑和撒腿跑”两个不同的句子,问:同样是这句话,可老师想用撒腿跑,你觉得可以吗?讨论交流。

3、结合生活实际,你能用“撒腿就跑“说话吗?指名回答。

4、小兔子听到咕咚声吓坏了,它慌张急了。你觉得应该怎样读?练习读一读,指名读,师生配合读。

四、巧设悬念

狐狸、猴子、小鹿、松鼠听到兔子慌张的喊叫,看见兔子拼命都逃跑它们有什么反应?课文又是怎么说的呢?留到下节课,我们探个究竟!

【篇四】咕咚教案

《咕咚》教学设计

《咕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懂得“遇到事情要想一想,只听别人说是不行的。”道理。

2、学习生字“吓、腿、啦、热、闹”,掌握字形,理解“拔腿就跑、热闹”等词语的意思,并能用“热闹”一词练习说话。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小动物们“惊慌失措”和狮子“沉着、冷静”的语气。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热闹”一词的意思,能够用“热闹”进行说话练习。

教学难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懂得在生活中我们“遇到事情要想一想,只听别人说是不行的。”的道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课题,学生齐读

2、复习字词

咕咚成熟拦住大伙儿小猴小鹿

说明:

采用“摘木瓜”的形式复习字词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复习中抓住难点字词的音、形、义,帮助学生巩固。

二、学习课文2—4节

1、听2—4节录音,练习说话

课件出示:

一个木瓜“咕咚”一声掉进湖里,

兔子;

小猴子;

狐狸、山羊、小鹿。

(根据回答在黑板上逐幅出示动物图)

说明:

通过说话练习,培养学生边听边记的学习习惯,并引导学生把话说得连贯,说得流利,激发他们说话的兴趣。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1)要求:轻声朗读课文2—4节,能够读正确。

(2)播放“小动物逃窜”的录像,学生根据内容说说看到了什么。

(3)出示句子“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快跑啊!”,指导朗读。

(4)给录像配音

说明:

句子的朗读指导层层递进,先请学生观看录像,创设情境,感受当时小动物紧张、害怕的心情,学生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后再进行朗读,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让学生为这段录像配音,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高潮,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学生再读2—4节,找找还能体现小动物紧张、害怕的词语,进行圈划。

(2)交流

①理解“拔腿就跑”并板书,指导朗读这句话。

②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节

③学习3个生字:吓腿啦

说明:

采用“分散中的小集中”识字教学,既能突出本堂课生字教学的重点,又能使生字反复出现,强化学生识记。

④理解“跟着”“一个跟着一个”并板书

男女生有感情地朗读三、四小节

3、学习、理解“热闹”

(1)创设情境,学生通过表演感受森林里“热闹”的场面

(2)学习生字“热”

①读准翘舌音

②与“熟”比较

(3)学习生字“闹”

①学生想好办法记住“闹”的字形

②课件演示帮助识记字形,理解字义

说明:

通过仔细观察,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辨别出“熟”和“热”字形的异同,通过媒体的演示让学生形象地掌握“闹”的字形与字义。两个生字的教学采用不同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识字效果。

(4)理解“热闹”,练习说话

①说说平时生活中看到的热闹场面

②出示:宝山国际民间艺术节的照片,指导说话

(5)理解文中“热闹”的意思

说明:

在指导用“热闹”一词进行说话练习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各种各样的热闹场景,从而有感而发,言之有物。同时,老师进行适时点拨,使学生从把话说完整到把话说具体。

三、学习课文5—7节

1、学习第五节

(1)小组自学

要求:小组合作读读这一节,讨论讨论狮子的表现和小动物们有什么不一样?然后分角色读一读。

(2)交流并板书:拦问

(3)分角色朗读

说明:

第五小节的学习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得更加积极、主动。

2、学习6、7节

(1)课件出示插图,教师引读6、7节

(2)说话练习,出示:大伙儿看到,明白了。

(3)释疑:解答上节课提出的问题(课题中为什么用引号?)

3、悟道

(1)发挥想象:这时小动物们会说些什么?

说明:

创设情境,给予学生充分表达内心感受的机会,在大胆的想象与说话中悟出课文中的道理。

(2)出示道理

4、小结全文

四、写字指导:热

1、课件演示“热”的笔顺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五、拓展阅读,布置作业

1、出示《急性子的兔子》咕咚教案

2、布置作业

要求:(1)借助拼音,把短文读正确。

(2)想一想:兔子遇到了什么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说明:

为学生提供新的阅读材料,让学生换一个语言环境巩固生字,既增加了阅读量,又是对本课悟道的又一次深化。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培养阅读兴趣。

六、总结

板书:

“咕咚”来了

兔子拔腿就跑

小猴子跟着

狐狸、山羊、小鹿一个跟着一个

狮子拦问

遇到事情要想一想,只听别人说是不行的。

【篇五】咕咚教案

第20课《咕咚》优秀教案(含反思)

20 咕 咚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学中,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字,如部件组合法、字理识字法、字族识字法、谜语等,通过同桌或小组讨论、交流自主识字。同时采用指导观察法,充分利用插图,以图带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整个环节以朗读贯穿始终,加深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咕咚教案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1.导入: 同学们,在森林里的蘑菇屋内,住着一位可爱的朋友,(多媒体课件出示:一只小兔子)大家看小兔子的表情,想到了一个什么词语?(吃惊、害怕等)听,他在说什么呢?

2.课件播放并出示小兔子的话:小朋友们,“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呀!

3.教师导学:小兔子为什么害怕“咕咚”,“咕咚”又是什么?我们一起去森林里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好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咕咚”这两个字的特点,发现规律。(都是口字旁的字)引导学生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

设计意图:好的开端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因此,运用直观、形象的画面创设愉悦、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既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游戏闯关,认识生字

1.教师设置闯关游戏,(课件出示:咕咚探秘之旅)第一关——“神奇果树林”。要求:认真听老师范读课文,圈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自己拼读,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圈画生字:咕、咚、熟、掉、吓、鹿、逃、命、象、野、拦、领。

3.引导学生利用字卡,同桌之间可以用喜欢的方式交流生字。如:

(1)你读一个字,我读一个字。

(2)抢答读字,看谁读得准确。

4.学生汇报后,教师指导难读、易错的字音。

(1)翘舌音:熟shú。

(2)后鼻音:咚dōnɡ、命mìnɡ、象xiànɡ、领lǐnɡ。

(3)整体认读音节:野yě。咕咚教案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认读生字。

6.出示课件,开始闯关,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出一名同学,读果子树上的字宝宝。

7.小结:顺利过关的小组很棒,大家看,这棵果树硕果累累,所有的生字果子变成了一架飞机,我们坐着飞机来到第二关——“课文堡垒”!(课件出示:生字果子汇聚成一架飞机飞到第二关。)

设计意图:运用闯关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能极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识字效果。同时,形成相互学习、共同探讨、相互帮助的学习氛围。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课件出示第二关闯关要求:把课文读通顺,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不重复;知道“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讲了几种小动物,分别是什么。

2. 明确要求后,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再次指导学生小组内互相读课文,你读一段,我读一段,认真倾听,互相评价。

4.小组内评选出读得最棒的同学一起去闯关。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选择其中一个自然段读给同学们听。

(2)请回答问题:“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讲了几种小动物,分别是什么?(“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故事中讲了小兔、小鹿、小猴、狐狸、山羊、大象和野牛这些动物。)

5.小结:各个组的同学们真的很棒。看,我们的“课文堡垒”被攻破了。(课件出示)我们跟随小兔子一起去下一关吧!

设计意图:在生字闯关成功的基础上,回归到读文。既让孩子们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又激发了读文的兴趣。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四、方法识记,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第三关:书写大赢家。要求:先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记住这些字并把它们写好。

2.课件出示:

(1)跟。

①引导学生说一说如何记住这个字,利用字族识字的方法记忆。

②指导学生观察“跟”的特点,它的笔画较多,需要注意右边是“艮”。 ③教师范写,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学生书空、描红,每字对比书写两个。 ④组词,说话。

(2)谜语:撇刀头下一扁口,一撇穿口往外走,弯钩里面两小撇,一撇一捺在外头。

①出示谜底:象

②教师引言:“象”是个象形字,本课还有一个象形字“羊”,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象”字和“羊”字的演变过程。(课件出示字的演变过程)

③引导学生观察教师范写,指出注意的地方:“象”中“口”里的撇是一笔写下来的,“羊”三个横之间的距离是一样的。

④组词:盲人摸象、气象万千、亡羊补牢、羊肠小道。

3. 师生评价,优秀作品展示,顺利过关。

设计意图:低年级写字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关系到学生终身发展的基本功。教学中,在对生字充分认读、课文内容大致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记字、写字,从而达到学生写出规范、整洁的汉字的目的。

五、课堂小结,总结收获

这节课我们的收获可真不少,一起闯过“神奇果树林”“课文堡垒”和“书写大赢家”三个关卡,既认识了12个生字,又能把生字写得漂亮、端正,大家真棒!那课文中,小兔子听到“咕咚”声为什么拔腿就跑?其他动物为什么也要跑呢?野牛又是怎么做的呢?故事的结果怎样呢?你们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 下节课,我们继续和小兔子一起探索“咕咚”的秘密。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引领学生回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同时又引出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节课的教学进行良好的铺垫。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巩固字词

1.教师激励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同时随机指导学生抓住个别词语说一句话。

2.导学: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什么是“咕咚”吗?小兔子听到“咕咚”声为什么拔腿就跑,其他动物为什么也要跑呢,野牛又是怎么做的呢?这篇课文又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秘之旅。(课件出示:咕咚。)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的生字、新词,以及课文的整体内容,既是对整篇课文学习的整体把握,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深入感知,指导朗读

教师指导图文结合学习,本课共有四幅图,要求学生指出每幅图和哪些自然段相对应。

(一)阅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出示图1),引导学生说出这幅图上的内容。(小兔听到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指名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吓了一跳、拔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叫,体会小兔子害怕的心理。学生可以结合图片理解重点词语,也可以通过表演动作来理解。咕咚教案

3.指导学生观察“吓、掉”两个字,加深记忆。

4.教师提问:小兔子边跑边叫,对谁叫?叫什么?(对小猴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理解:这里的“咕咚”是指一种东西的名称。)

5.指导朗读:“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注意停顿、重音、语气。)

(二)阅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出示图2)引导学生接着观察图上的内容。(听了兔子的叫喊,小猴、狐狸、山羊、小鹿也跟着跑起来了。)

2.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小猴子的动作和语言,体会小猴子盲目害怕的心理。

3.指导朗读:“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注意语气、停顿、重音。句中第二个“不好啦”和“快跑哇”要读得重一些,调要拉得长一点。)

4.过渡:小猴子的叫声,震动了整个森林。这下森林里可热闹了。听!(放第四自然段的配乐朗读录音课件。)

5.指名汇报:这一自然段中 “大伙”都有谁,他们是如何做的。(有狐狸、山羊、小鹿。他们也跟着跑起来,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6.课件出示“鹿”的字理演变图,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都知道哪些鹿。(梅花鹿、驯鹿等,也可课件出示几种鹿的图片。)

7.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一起跑。

8.引导学生比较“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它们讲的话相同吗?不同在哪里?(课件出示话语。)(小兔子只是说“咕咚”可怕极了;小猴子认为“咕咚”追他们来了;其他的动物以为“咕咚”吃他们来了。他们把“咕咚”越传越厉害。)

9.课件出示“逃”,引导学生说出以“兆”为字族的字,如:桃、挑、跳等,并一起总结儿歌加以区分。“兆”字加“提手”,挑三拣四挑不够;“兆”字加“足字”,跳来跳去真快活;“走之”伴“兆”字,赶快逃走藏起来;“木”和“兆”字做朋友,鲜桃结在树枝头。

10.分角色朗读“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

11.过渡:就这样,很平常的“咕咚”声,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它成了可怕的怪物,吓坏了森林中的许多动物,他们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就连大象这么庞大的动物也跟着跑起来。

(三)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出示图3)引导学生猜猜图中的小动物们在干什么。指名读第五自然段。(野牛拦住了小动物们,讨论“咕咚”。)

2.结合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野牛”,扩词“野”,认识“里字旁”。

3.指名演示“拦”的动作,体会“提手旁”的字的用法。

4.说话练习:指导学生用“先问„„再问„„最后问„„”的句式,表答野牛的问话。

5.引导学生体会野牛问话的语气。(野牛说的话的语气应不慌不忙。)

6.分角色朗读“野牛”的问话和“大象”“兔子”的答话。

(四)阅读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1.(出示图4)引导学生观察最后一幅图,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大伙儿知道“咕咚”的真相后,笑了。)

2.(出示课文第六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师生齐读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3.教师引问: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其实“咕咚”就是熟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 ,大家都笑了,为什么都笑了?(他们知道了“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觉得自己刚才的行为十分可笑,所以笑了。)指导学生再读,读出可笑的语气。

4.引导学生说出“熟”的反义词是“生”。

5.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小动物们都会想些什么?如,小猴想:我以后要向野牛学习,不再偏听偏信,遇事会多动脑筋,弄清事情真相。

设计意图:在朗读时,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要求学生步步上升。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联系实际想象说话,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三、整体回顾,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再次看图,回顾整篇文章,思考从中有怎样的收获。

2.引导学生和文中的小动物进行对话,并模仿表演。

3.最后引导学生知道以后遇到事情应怎么办。(遇事先问个为什么,弄清事情真相。)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观,拓展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

四、仔细观察,指导书写

1.出示“花瓶开花”游戏:“吓、怕、都、家”。

2.小组讨论: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呢?(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儿歌等方法。)

3.观察字形,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4.师范写,生描红、书写。教师巡视,注意学生写字姿势。

5.展示学生的字,生生互评。

6.用生字组词,说话。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参与到其中适当点拨、评价,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生字,学生的兴趣更加浓厚,师生互动更为融洽,效果显著。

五、课堂总结,领悟道理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跟随小兔子了解了“咕咚”的真相,希望我们以后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时,一定要动脑筋想想或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这样,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

设计意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领悟其中的道理,使课堂与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体验有效地结合。

板书设计

咕 咚

害怕、逃跑——————笑了

遇事要动脑筋,弄清事情真相

教学反思

首先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采用创设一个童话情境,引起学生思考什么是“咕咚”,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提高了,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其次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教师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图文结合,帮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讨论自学,很快地理解了课文的意思以及它们的联系,并能看着图,用自己的话把课文的意思说出来。最后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学的能力。

【篇六】咕咚教案

小学语文第二册《咕咚》教案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篇七】咕咚教案

《咕咚》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S版第二册第24课《咕咚》教学设计

桂林市飞凤小学 黄林香

教学要求:

1.认识“咕、咚、突、传、腿、耍、慌、阴、吵、追、转”12个生字;会写“看、着、兔、伙、松、玩、跟”7个汉字。学习“羊字头”、“足字旁”2个新部首。

2.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表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遇事不动脑筋、盲目地跟着别人,就容易做错事。教育学生遇事要多思考,不要盲目跟从。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逐步达到感情朗读的水平;识字、写字练习。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学具准备:本课生字卡片、动物贴画、头饰、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 谈话法 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大森林里每一天都有许多有趣的事情。今天,森林里又发生了什么事?你听„„

1.播放声音(动物声,咕咚声),请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2.(板题)请大家举起手跟老师一起写这两个字。(字要写得横平竖直才好看。)齐读课题

3.细心的孩子,认真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形声字,拟声词)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声音的词语?小朋友们积累的词语真多。

4.提问:“咕咚”是谁发出的声音呢?这个有趣的故事就藏在我们的语文书里,大家快去读读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做到正确、通顺、不加字、不漏字。对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还可以多读几遍。

2.学习生字

A.预习了课文,词语你会读了吗?(小老师带读)

B.看谁反应快,指名小组读。这些词有什么特点?

C.(双层火车读)没有了拼音宝宝帮忙,你还认识吗?瞧,木瓜快熟了,谁能叫出它的名字,它就会掉下来。

3.刚才小朋友们读了课文,知道这“咕咚”声是成熟的木瓜从树上掉下来,落到湖面的声音。可就是这个声音,却让森林里小动物们——乱哄哄地(撒腿就跑)。这是为什么呢?

4.再快速读课文,边读边用“——”画出课文中出现了哪些小动物,看看它们发生了什么事?

三、创设情境,合作学习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最先听到“咕咚”声的是谁?(板书:白兔)

(示图1)听到声音,小兔什么样儿?

2.读第2自然段,哪句话写出图上的内容。自己读一读。

3.什么叫“撒腿就跑”?(板书:跑)看出了什么?小兔为什么害怕?在小白兔心里,咕咚是怎样的东西?这样的经历你也有过吗?

4.说一说:

,我吓得撒腿就跑。

,我急得撒腿就跑。

,我紧张得撒腿就跑。

5.小兔不仅跑,还边跑边喊,(板书:喊)谁来喊一喊?

6.指导朗读:他吓得撒腿就跑„„咕咚来了!” (读出兔子当时十分恐惧的语气,拔腿就跑要读得快,小兔害怕得连想也来不及想。)

7.谁能比他读得更好?指名读。

8.男生读,女生读

9.想看看兔子是怎样撒腿就跑的吗?请同学们给它配音:咕咚来了!想想在什么时候配?(在尖叫之后)

(二)学习3—7自然段

1.听到兔子的喊声,其他小动物是怎么做的?(示图2、3)对比两幅图,小动物们和狮子的表情有什么不同?如果用一个词形容,你会用什么?(慌慌张张、不慌不忙)

2.课文哪些段落描写了这两幅图的内容,自已大声读一读。

3.汇报(找到了吗?)读3—7自然段

狐狸跟着兔子跑,猴子、小鹿和松鼠跟着狐狸跑,大伙儿都害怕极了,惊慌极了。(在黑板上连箭头)

4.狮子却不害怕,他是怎么做的?(追、问)

5.说一说:

动物们慌慌张张,是因为 。

狮子不慌不忙,是因为 。

6.小结:“咕咚”到底是什么?小动物们谁知道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指导写字。

1.今天我们要写两个字。

2.字卡,兔(独体字)组词,说句。怎么记?观察,关键笔画是什么?跟老师书空。

3.跟(左右结构)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新偏旁“足”字旁,“足”字旁的字与什么有关系?你还知道哪些“足”字旁的字?

4.描红,写两个。

板书: 24 咕咚

兔子

狐狸 跑、喊 (听) 狮子 追、问(看)

猴子、小鹿、松鼠

【篇八】咕咚教案

咕咚教学设计 反思

《咕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2、 通过拼音和课文插图,看懂课文。懂得做什么事情,都不应该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1、 听声音,揭课题: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许多奇特的声音,仔细听,能猜出这是什么声音吗?(多媒体播放音效)那一样东西掉进水里,你们觉得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呢?是呀,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2、 读题写题:一起读课题。观察这两个字,能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吗?(加一加、加偏旁)拿起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二、 初读,了解课文大概

1、 自由读课文,建议:用笔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把这些字读准;对于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还可以多读几遍。

2、 检查字词:

小猴儿 大伙儿

兔子 狐狸 热闹

拦住 领着

拔腿就跑 可怕极了

(1) 自由读;

(2) 小老师带读(2个)

(3) 开火车(两列)

(4) 轮读课文

3、 再读课文,完成填空:快速地读课文,同桌共同完成填空。

全文共有____个自然段,____幅图,讲了____听到“咕咚”的声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____、____、____、____、____也跟着跑,只有____没有跟着跑,帮助大伙儿弄清了事情的真相。

4、 汇报交流。

过渡:是呀,就是这声音,居然吓跑了那么多的小动物!真是不可思议!现在就让我们去感受咕咚的威力吧!

三、 看图,精读课文

(一) 第1~2自然段

1、 读第一自然段,问:咕咚指的的是什么?(咕咚指的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随机出示木瓜图片)

2、 感受声音的响、重:木瓜掉进湖里的声音怎么样?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木瓜熟了,很大很重;从高高的树上掉下来。)

3、 感受兔子的行为、心理:这响亮的声音可把一旁的兔子吓了一大跳。瞧!(出示课文插图)这是一只怎样的兔子?(慌张、害怕)你从哪里看出来?(引导学生观察兔子的表情、动作)

4、 随机理解“拔腿就跑”:你把兔子慌慌张张的样子说的生动极了!课文中用哪个词写了兔子逃跑的样子。(词卡出示)生活中,你在什么时候也会拔腿就跑,那个时候,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5、 齐读第二自然段:就当当这只落荒而逃的兔子吧!

6、 引导读好兔子的话(老师扮演猴子,带上猴子的头饰):小兔,小兔,你为什么跑得这么快呀?(个别读2个,齐读)

(二) 第3~4自然段

1、 自由读第3自然段:(继续扮演猴子)嘿!真不得了了!我也得想个法子才是呀!小猴子会怎么做呢?请大家读读第3段吧!

2、 交流:小猴子怎么做?他还说了什么?(把小猴子的话描红)

3、 看图:还有谁也跟着跑起来了?介绍介绍他们的样子。

4、 自由读第4自然段:课文中把这幅图片的场面的用一个词语来描述,就是——热闹(词卡出示,跟读)

5、 出示语言:他们又在叫喊些什么呢?

6、 出示兔子、小猴子、大伙儿叫喊的话:每个动物听到咕咚都喊着不同的话,现在请大家一起来读读,想一想:这些话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

“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

“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有很多话都是越传越走样。因为他们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说的,而他们的理解不一定对。他们不是有意造谣来吓唬人的。)

(三) 第5~7自然段

1、 认识大象的动作,想象大象的语言:这个时候,大象走来了,他跑了吗?是怎么跑的?你想此时大象会喊些什么?

2、 出示插图三:这么多的动物,都神色慌张,狂跑起来?只有谁没有跑?

3、 自由读5~7自然段:野牛为什么没有跑?他是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再来读读课文5、6、7自然段。

4、 交流:

(1)为什么不跑:

因为野牛不知道“咕咚”是什么,它在哪里,所以它没有跑。(出示第5自然段第4句)

(2)怎么做:

让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

(3)结果:他们来到湖边看见什么?听到了什么?

正好又有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

5、 观察插图四:此时此刻,你觉得这些小动物的脸上会露出怎样的表情?(都笑了)为什

么会笑?(因为大伙儿明白“咕咚”是从树上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不是什么可怕的怪物,真相大白了,它们感到自己的行为十分可笑。)

6、 理解成语:人云亦云

四、 回归课文,悟理

1、 齐读课文一遍。

2、 感悟道理:你读了这篇童话,懂得了什么?(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别人跑,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教学反思:

这次进行选读课文的教学,对于我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在备课中,我仔细地研读课本,查阅苏教版中《咕咚来了》的教学设计,在师傅的帮助下,终于完成了一份流畅的教案。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太强势,而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事后经过各位老师进行指导,也发现了其中的很多问题。

首先,针对本课生字词简单易学的原因,我在生字词的落实这个流程上所花的时间较少。通过一听一读再轮读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自此。但经过反思,就是因为课文的认字很简单,我更要对学生的每次读提出读书要求。在轮读这一点上尤其没有做好,让其他孩子读的时候,应该让其他孩子去圈一圈他们有没有读错的地方,这样对孩子的参与度、掌握度来说更加有利!对于一年级的孩子们来说,无论是选读还是精读,生字词的落实应该都是放在首位的。 其次,在揭示课文主旨的时候,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由于之前才听了一次,读了一次,基础还没有打好,在说主题的时候,都比较沉默。而我急于求成,在几个学生随便点到一点后,就帮助学生把主旨说了出来,并让学生念了一遍,事实上可能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基础的落实,课文内容理解得透彻了,主旨自然明了。今后在教学中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再次,复述课文,难度大。这一反思,是针对试教时的我,试教时,在教学设计有看图复述课文这一块。也是由于之前基础没有落实好,到看图讲故事这一环节,下面更是鸦雀无声,没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本该是亮点的环节变得平淡无味,只能依靠寥寥无几的活跃的学生当做任务式地回答问题,似乎失去了本来该有的意义。

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人翁,如何让他们主动地去思考问题、吸收知识,一直是我在探索的。每一次开课都能让我成长很多,虽然为了这一堂课要花很长时间去准备,也终于体会到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坚持与历练。每一次开课之后都能看到自己身上很多不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