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时间:2021-10-10 16:17:54 四年级作文

【篇一】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斜塔上的实验》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 学习目标: 1、 体会语言的丰富内涵。 2、 了解伽利略追求真理的可贵精神。 学习重、难点: 重难点:体会语言的丰富内涵。 学习方法:合作、交流、探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铁球(2个)。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情境导入  1.导入大千世界,充满着神奇和奥秘,很普通的自然现象中往往蕴含着永恒的规律,牛顿从苹果落地中得到启示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从沸腾的茶水壶中得到启示发明了蒸汽机,今天,我们也来做个小实验,看看同学们能否发现其中的规律。 2.教师做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提问:你发现绳的摆动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      明确:尽管绳的往返距离越来越小,但是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一样长;——自然的节奏原则。如果讨论不出,教师点明——几百年前,伽利略能够发现这个规律,说明他细心观察,善于思考;我们应该学习他的精神。(揭示课题——《斜塔上的实验》) 二、人物介绍     伽利略  伽利略是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科学革命的先驱。历史上他首先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融会贯通了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三门知识,扩大、加深并改变了人类对物质运动和宇宙的认识。为了证实和传播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推翻了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纯属思辨的传统的自然观,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谨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因此,他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他的工作为牛顿的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三、阅读感知 1、学生轮读课文,理清课文内容  《斜塔上的实验》这为什么伽利略能从一个不起眼的现象中发现摆的节奏原则呢?他的哪些行为对你有所启发,找出文中的相关语句来回答。比萨城一个年轻的医科大学生,正在大教堂里跪着祈祷。除了一条链条扰人的擦碰声,大厅里一片寂静。①一个教堂司事,刚注满一盏从教堂顶上悬挂下来的油灯,漫不经心地让它在空中来回摆动。摆动着的挂灯链条的嘀嗒声惊扰了这个学生,引起他一连串的思考。②突然,他跳起身来,这一举动使其他礼拜者大为惊讶。在摆动着的油灯的节奏中,他仿佛遭到了闪光的突然袭击。他觉得链条的节奏似乎是有规律的,那盏嘀嗒作响的挂灯每往返摆一次用的时间似乎一样长,尽管往返的距离越来越小。③他的感觉正确吗?如果正确,那他就是发现了奇迹。他决定立刻回家,马上去弄明白究竟是看花了眼,还是发现了大自然的一个伟大真理。④他一到家,就找来两根同样长的绳索,各坠上一块重量相同的铅块,将两条绳索分别系在不同的厅柱上,准备做他的实验。他请他的教父穆契柯•铁达迪帮助他进行这个实验:你数这条绳索的摆动次数,我数那一条。老头子耸一耸肩。又是伽利略一个发疯的念头。他咕哝着,但是他同意帮忙。伽利略手拿两个铅摆,将一个拉到距垂直线四手掌宽的位置,另一个拉到两手掌宽的位置,然后同时放开手。两个人分别数了两条绳索的来回次数,然后加以比较。总数是一样的,各为100次。两条绳索的起点虽大不相同,但在同样时间内到达同样的点上。就这样,从教堂的油灯的摆动中,伽利略发现了自然的节奏原则⑤。今天,这项原则已应用于时钟计时、计数脉搏。计算日食和推算星辰的运动等方面。①伽利略在寂静的大教堂里祈祷。这个意位引出了本文的主人公—伽利略,并运用描写的手法,用有声写无声,一条链条的擦碰声衬托出教堂大厅的安静氛围。②挂灯链条的摆动声引起了伽利略的注意和思考。   这个意位中的“漫不经心”写出了教堂司事对挂灯链条的摆动早已熟视无睹,然而正是这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惊扰了”伽利略,“引起他一连串的思考”,这一对比足见伽利略是多么善于发现问题、爱思考问题。③伽利略的灵感来了,他觉得链条的节奏似乎是有规律的。这个意位具体写到了伽利略对挂灯链条摆动的思考。“他仿佛遭到了闪光的突然袭击”一句运用比喻,生动地描写了灵感到来的情景。灵感往往是在苦苦的思考中由某一现象触发产生的。其中的“觉得”、“似乎”表明这仅是一种猜想,还有待验证。④伽利略想要马上弄明白自己的感觉是否正确。这是承上启下的一个过渡意位,承接前面灵感的产生,引出下面的实验。这个意位表明伽利略不但善于发现现问题、爱思考问题,还惯于用实验来检验真理。⑤伽利略通过实验验证了自己的感觉,发现了自然的节奏原则。   在这个意位中,让我们注意一下伽利略的实验助手——他的教父穆契柯•铁达迪的言语和举动。“又是伽利略一个发疯的念头”,一个“又”字和“发疯的念头”一词说明伽利略时常会产生类似这样异乎常人的猜想、假设很多,这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    从“老头子耸一耸肩”、“他咕哝着”,但结果却是他“同意帮忙”,表明教父虽然认为这是伽利略的一个发疯的念头,但是以前类似这种发疯的念头曾经成功过,所以他会同意帮忙。以上的①--⑥意位构成了本文的第一个层次,写的是伽利略发现摆的规律的经过,表现了他善于发现和思考问题,并善于用实验来检验发现的创新精神。3、他这敏锐的感官和观察、思考、实验能力与他孩提和学生时代是紧密相连的。速读8——12段,让我们为孩提和学生时代的伽利略画个像。讨论交流。     明确:(1)不迷信权威。(2)善于观察、善于动手动脑。(3)有理想。(4)敢于追求真理。(5)不断试验,挑战权威。(6)面对压力和挫折,仍然勇往直前。4、小结。    内容:本文描述了伽利略发现摆的规律、自由落体定律的经过和他孩提、学生时的情况,表现了他不轻信权威,坚持用试验来检验理论、探索新理论的科学思想和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甘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四、写作特点作者是采用先写趣事, 再写小时侯,再写斜塔上的实验的顺序进行写作,这样写好还是按时间顺序写好,为什么?     讨论明确:本文顺序好。开头描绘发现摆的定律的经过,引人入胜,再回头略写孩提和学生时代的情况情况,接着再重点写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的情况。这样能使读者清楚的了解到伽利略的生平和前期的两个重大的发现,而且读来感到波澜起伏,兴趣盎然。这也就是文章巧妙的构思,是文章以《斜塔上的实验》为标题的原因。五、作业   1、学习了文章,你能否从伽利略的事迹中总结出几条关于知识创新的经验,并用恰当的语句表达出来。2、收集比萨斜塔、亚里士多德及伽利略生活的时代背景等与课文相关的资料。3、搜集有关其他科学家创造发明的小故事,结合课文说说他们成功的经验。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学习伽利略勇于创新、为科学献身的精神过程与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伽利略勇于创新的精神难点:学习文章独特的写法重点、难点突破方法:通过合作探究,抓住重点段落来分析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一起整体感知了课文,明确了本文写了伽利略发现摆的经过,孩童和学生时代对科学的不懈追求和献身及比萨斜塔上的实验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等三个方面的内容。课文生动的描写和生动的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一节我们就着重探讨一下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二、赏析重点段落默读课文13-19自然段,作者采用了哪些手法让“斜塔上的实验”一事写得生动形象,让伽利略这位科学家的形象栩栩如生?学生小组讨论、探究,老师总结、补充、完善  提示:在分析语句时,要抓住关键词,体会词语含义,分析句子作用。 3、明确:⑥伽利略不停地搞实验。甚至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不轻易相信权威。他将每一事物都放在自己的感官和思索的考察之下。⑦他是一个音乐师的儿子,但从小就对天空的音乐有兴趣。他父亲提到他时说,他是一个心不在焉的小星象家,说他常常眼里看见奇象,耳朵里听见异音。⑧在学校里,当老师试图解说拉丁文的介词或意大利文的动词的重要性时,小伽利略的心已经随着他父亲买给他作为生日礼物的那个小气球而飞到天外去了。⑨在游戏时,他制作了各式各样粗糙的像车、船、风车之类的小玩意儿。这些也就是他在每天步行中以异常敏锐的感官观察到的各种东西。⑩他父亲有自己的主意,他要伽利略去做一个服装商人。……是欧几里德和阿基米德的著作。空闲时,他用自制的仪器进行实验。⑾他的教授们很快就风闻他的学习动向和实验活动了。……为了学好这种语言,他决意献出自己的一生。伽利略的教授们拒绝发给他医生文凭,……伽利略曾经把自己的一些科学见解告诉他们,而他们也送给他一个当代的亚里土多德的光荣称号。⑿比萨大学的数学教授席位空出了,伽利略总算得到了这个位置--主要是由于别人不屑要它,因为年薪只有60土库提(约合65美元)。……他发现真理的道路,不是靠背诵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而是通过学习大自然这本宝书。⒀学生们听了他的讲课,不客气地嘲笑他。有些教授也骂得他狗血喷头。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后生小子想要干什么?……他们威胁说,否则,他们就将给他一顿教训,叫他永不会忘记。⒁伽利略拒绝停止他的实验,因此他们就决定将威胁付诸行动。⒂与亚里土多德的教导相反,伽利略认为,如果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就会同时落地。……伽利略很乐于接受这个挑战。为这次表演选定的地点是比萨斜塔。⒃指定的日期到了,教授们穿着他们的紫色丝绒长袍,整队走到塔前。学生们和镇上的很多人则走在这些人的前面。……同时从塔顶下落,同时越过空中,同时落到地上。⒄伽利略用实验证明了他的理论。⒅⑦伽利略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不轻易相信权威,他喜欢观察、思考、实践。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意位。“不停地搞实验”是紧紧承接上面的内容,而“甚至”一词引出下文的伽利略的孩童和学生时代的情况。这里运用倒叙的写法突破了一般人物传记以时间为顺序的惯用写法。⑧伽利略从小对天文感兴趣。⑨小伽利略是个爱幻想的学生。⑩小伽利略常做的游戏是将观察到的各种东西动手制作出来。⑧--⑩意位形成一个序列,告诉我们小伽利略是个善于观察、喜欢幻想、乐于动手的孩子,这些特点正是他“决定以科学为终身事业”的基础。⑾伽利略要以科学为终身事业的想法未能得到父亲的认同,最终,父子俩妥协,他进入了比萨大学学医,但他对学医并不感兴趣,仍一心钻研他的数学,做他自己的实验。“他决定以科学为终身事业。在那不讲科学的年代里,从事这一行,意味着一辈子的贫困和默默无闻”,从这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伽利略那崇高的奉献精神,他是多么的热爱科学。 ⑿伽利略的科研活动遭到了教授们的反对和制裁,在这场反对压制的斗争中,虽然他学医失败了,但他在数学方面获得成功。“异端”:指不符合正统思想的主张或教义。“等因奉此”:“等因”和“奉此”都是旧时公文用语,“等因”用来结束所引来文,“奉此”用来引起下文。“等因奉此”泛指文牍,比喻例行公事,官样文章。运用描写的手法,生动表现了教授们对伽利略的反对和制裁,他们把伽利略的科研活动认定为“不折不扣地异端”,是一种“狂妄行为”,他们不给伽利略发医生文文凭,但即便是这样,伽利略并没有去理会,他仍坚定地要为科学献身。由此可见,当时伽利略要承受多么大的压力,他这种不轻信权威,不怕威胁、对科学不懈追求和勇于献身的精神令人折服。 ⑦——⑿构成了本文的第二个层次,写得是伽利略的孩童和学生时代的情况,表现了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⒀伽利略得到了比萨大学数学教授的席位,教学之余,他仍忙于用实验来检验真理、发现真理。伽利略检验、发现真理的道路与众不同,他不象其它人那样靠背诵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把亚里土多德有关科学的学说当作福音真理来接受,而是通过学习大自然这本宝书,他是用实践来检验、发现真理。⒁学生和教授对伽利略的嘲弄和威胁。这个意位运用描写的手法生动表现出学生们对伽利略的嘲弄、教授们对伽利略的威胁,这些我们可以从“不客气地嘲笑”、“狗血喷头”、“不知天高地厚”、“小孩子的玩具”、“胡闹”等词语中体会到。⒂伽利略拒绝停止他的实验,因此他们就决定将威胁付诸行动。这个意位作为这一自然段的首起。与前面学生和教授对伽利略的嘲弄和威胁相呼应,并交代了后面伽利略做斜塔上的实验的原因。⒃教授们认为伽利略的想法很荒唐,他们向伽利略提出挑战,想让他在众人面出丑,伽利略欣然应战。伽利略敢于向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挑战,当教授们认为他在胡说八道,觉得他愚蠢无比,甚至想要看他当众出丑,看他的笑话时,伽利略的态度却是:他“很乐于接受这个挑战”。这个意位很好的表现了伽利略不轻信权威、不怕威胁的、勇于探索的精神。⒄伽利略在众人面前进行斜塔上的实验的全过程,实验结果是:“两个重量不同的铅球,同时从塔顶下落,同时越过空中,同时落到地上。”作者还花了不少笔墨来描写观看实验的观众,那盛大的场面表明这次实验影响之大,同时也反映出当时反科学势力的强大,这样的场面描写起到了营造气氛的作用,更突现了伽利略的勇敢、求索、创新精神。⒅伽利略用实验证明了他的理论。这个意位作为全文的结尾,言简意赅,锉锵有声。⒀--⒅构成了本文的第三个层次,写了斜塔上的实验的前后经过,表现了伽利略不轻信权威、不怕威胁、不懈追求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刚才大家分析得都不错,其实,在语文课的学习中,认真阅读文章,把握重点内容,结合关键词语,体会语句的深刻内涵,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得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我们要能坚持用这样的方法去阅读和分析课文,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伽利略是一个不怕威胁、勇于探索、注重实践、不迷信权威、热爱科学的科学家。  三、拓展延伸(8分钟) 其实在科学发展史上像伽利略这样的科学家有很多,你最喜欢的科学家是谁呢? 课前,请同学们尝试搜集科学家的资料做一份读书卡片,现在我们来看看同学们做得怎么样? (展示读书卡片,学生讲述制作过程、内容选择) 老师赠言: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华罗庚(中国) 四、板书设计  斜塔上的实验 嘲笑威胁 大吃一惊 热爱科学 注重实践 拒绝停止 乐于接受 挑战权威  

郝炎

【篇二】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4下确定位置教案

泰州市胡庄中心小学“先学后教、精讲精练”教学设计

数学 学科 4 年级 班 执教 课型:新授课

泰州市胡庄中心小学“先学后教、精讲精练”教学设计

数学 学科 4 年级 班 执教 课型:新授课

【篇三】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2017—2018年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位置》精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教学内容:苏教版上册《确定位置》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境导入

师课件出示,1、谈话:在二年级时,我们已经研究过用“第几排,第几个”等方式来确定人或物体的位置,还记得吗?

2、仔细观察这幅座位图,你知道小军坐在哪里吗?

3、小军的位置没有变,为什么同学们的说法不一样呢?

4、 你能具体说一说第4组第3个是怎么看的吗?第3排第4个你们又是怎么看的呢?

师揭题:由于同学们看的方法和角度不同,所以在描述小军位置时,产生了不同的说法。那么怎样才能确切、简明地描述小军位置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学习确定位置。(板书课题:确定位置)

二、逐步抽象,掌握方法

1、 教学列、行

⑴师:继续观察这幅座位图,在教室里,这样竖着数,有几排?如果从左往右数,这是第1竖排,这是第2竖排,这是……

这样横着数,又有几排呢?如果从前往后数,这是第1横排,这是第2横排,这是……

⑵师:为了便于观察和思考,我们可以把这里的每一个人都看做一个小圆圈,小军的位置用红色的圆圈表示。

⑶师:在这样的图上你还能指一指第1竖排在哪里吗?第5竖排呢?在数学上,我们把竖着的排叫做列,从左往右数,这是第1列,这是第2列,这是第3列……

⑷师:刚才已经知道竖着的排叫列,那横着的排在数学上就叫行,确定行都是从前往后,从下往上数,这是第1行,这是……

2、 用数对确定位置

⑴师:从圆圈图上,你能找到第1列第1行的位置在那里吗? ⑵师:你现在能用第几列第几行来描述小军的位置吗?

师小结:现在同学们都用第4列第3行来确定小军的位置,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描述小军的位置,让我们有了一个统一的说法,真好!

⑶师:小军的位置是第4列第3行,我们也可以这样表示(4,3),用一对数来确定位置,这是数对,读作:四三

⑷师:想一想,数对(4,3)表示什么意思?

⑸师:你能在这幅图中,找到第2列第4行的位置吗?用数对该怎样表示?

【篇四】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下用数对确定位置优秀教学设计

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难点:能用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物体位置。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设境置疑,产生需要

1、同学们,今天谢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学习。首先我想认识下你们,我们班一共有几组几排呢?

2、有谁想和我交朋友吗?你叫什么名字呢?你的位置在第几组第几排?

3、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方法来确定位置。你们愿意跟着我来吗?(板书:确定位置)

二、逐步抽象,掌握方法

1、列、行的含义和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

(1)认识场景图中的列和行

①观察这幅座位图,竖里面有几排?以讲台为准,一般从左往右数,这是第1竖排,这是第2竖排„„这是第6竖排。

②揭示:其实每一竖排在数学上我们都把它叫做列。(板书:竖

排 列)确定第几列我们一般都是从左往右数的。(板书:从左往右数)

③在这幅图中,横里面又有几排呢?还是以讲台为准,一般从前往后数,这是第1横排,这是第2横排„„这是第5横排。

④刚才我们已经知道,在数学上,每一竖排都叫做列,而每一个横排我们把它叫做行。(板书:横排 行)确定第几行一般是从前往后数的。(板书:从前往后数)

(2)认识圆圈图

①为了清楚地表示每个同学坐的位置,现在我们把他们坐的位置都用圆圈表示出来。(课件出示)

②为了突出小军坐的位置,我们把小军坐的位置用红色圆圈来表示。(课件出示)

③想一想,这一列应是第几列?这一列又是第几列?这幅图上一共有几列?(课件依次出示第1列到第6列)在这幅图上一共有几行呢?(课件依次出示第1行到第5行)

2、数对的含义和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1)学习用第几列第几行表示位置

现在你能用第几列第几行来描述小军的位置吗?

(2)学习用数对表示位置

①揭示:用汉字表示小军的位置太麻烦了,因此数学家们研究了一种既简洁又准确的方法来表示他的位置,请看我怎样书写的。引出数对。(板书:用数对确定位置)

②介绍数对表示位置。

数对有两个数,我们在表述的时候,应该先表示列数,再表示行数,前后的顺序是不能颠倒的。因为小军的位置是在第4列第3行,所以在这里我们应先写列数4,再写行数3。数对还有它特定的书写格式,要用括号把列数与行数括起来,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写上一个逗号,把两个数隔开。完成板书:(4,3),这个数对就表示小军的位置,我们把这个数对读作“四三”。

3、用数对表示教室里的位置

(1)谈话:刚才我们用数对很快确定了圆圈图上的位置,那么在教室里,同学们的位置是在第几列第几行,用数对怎样表示呢?

(2)用数对确定位置。

同桌之间互相用数对说说班上任意一位同学的位置。

(3)猜好朋友:现在你不用告诉大家你的好朋友是谁,你用数对

【篇五】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2016年5月新版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案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案

宝应泰山小学 于爱玲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四年级下册第98-9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并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2、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拓宽知识视野,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数对的意义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用数对描述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引发需要: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同学们在班上都有自己的好朋友,今天他们也来了吧!接下来我们一起做一个“猜朋友”的游戏。请你在纸条上写出你朋友的位置,并在后面写上名字。

两分钟后,老师把纸条收上来,念纸条,请学生猜。(有的猜到,有的没猜到)问:想一下,为什么根据你们描述的位置,大家还是没法准确地猜出来呢?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如何规范又简洁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呢?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确定位置”

二. 预习反馈,点拨新知:

(出示预习题)

1. 预习反馈,集体交流:

(1).什么是列?什么是行?用线画出来

(2).怎样确定第几列,第几行?并在图上指一指第一列和第一行。

(3).用第几列第几行描述一下小军坐在哪里?

(4). 你能想出更简洁的方法表示第4列第3行吗?写出具体方法。比一比谁的方法更有创意?(尽量想出与书上不同的方法,每人至少想一种。)

过渡:下面我们就边学习新课内容边交流预习体会。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2. 交流收获,点拨新知:

(1).认识列和行

(课件呈现某班的座位图)通过昨天的预习,你知道什么是列吗?谁能

上来指一指。(学生指过后,课件闪烁强化印象)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并 板书:竖排——列

问:那什么是行?指名回答,老师在图上指一指,(课件闪烁强化印象),

【篇六】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苏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 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设计

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重点: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难点:能用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物体位置。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设境置疑,产生需要

1、同学们,今天谢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学习。首先我想认识下你们,我们班一共有几组几排呢?

2、有谁想和我交朋友吗?你叫什么名字呢?你的位置在第几组第几排?

3、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方法来确定位置。你们愿意跟着我来吗?(板书:确定位置)

二、逐步抽象,掌握方法

1、列、行的含义和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

(1)认识场景图中的列和行

①观察这幅座位图,竖里面有几排?以讲台为准,一般从左往右数,这是第1竖排,这是第2竖排„„这是第6竖排。

②揭示:其实每一竖排在数学上我们都把它叫做列。(板书:竖 1

【篇七】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2017—2018年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位置》教案精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确定位置》教案

第一课时《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内容

江苏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8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

(2)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经历用数对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位置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

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感受数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用数对确定位置。

难点: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每人一张白纸。

教学设计

一、生活导入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1.讲述:老师今天带来了两张电影票,谁能找到座位

我就送给他。

2.出示两张电影票。

3.提问:为什么根据这两张电影票都不能准确地找到位置?

4.小结:要想准确地找到位置,要知道相应的排数和号数。

设计意图:体验至少需要两个数据才能确定位置。

二、认识列、行

1.多媒体出示:春节联欢晚会现场的座位图(实景图)。

伏明霞 刘翔 杨振宁 大山

王力宏 杨利伟 李咏 王义夫

周杰伦 王小丫 王心凌 赵忠祥

(其中只有刘翔看得比较清楚,其余的都比较模糊)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人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谈话:你们从中认出了谁?他坐在哪里?

学生可能会说“坐在第1排第2个”,也可能会说“第3排第2个”,也可能说“第2排第3个”,还可能说“第2排第1个”。

引导:听了同学们的发言,你们有什么感想?(有四种说法,不知道哪种是正确的,会产生误解)

提问:你们觉得怎样才能正确地说出刘翔的位置呢?

3.自学教材第98页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