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时间:2021-10-10 16:03:48 二年级作文

【篇一】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

2013-2014秋季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

和减法(二)

教 案 设 计

2013年10月

1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习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进位),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退位),问题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估算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对比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

5、培养他们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三、情感目标:

1、使学生知道数学问题的提出是有现实意义的,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鼓励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3、结合课本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课时:14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2~13页。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手段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公德教育。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计算方法,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计算。 教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学校决定组织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去参观博物馆,出示图。每班有两名老师带队,你们能帮老师解决二(1)班学生和老师一共多少人这个问题吗?(小组交流)

汇报不同的方法。

师:有这么多的方法,我们如何验证呢? 二、自主探究: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1、验证二(1)一共多少人。小组合作,也可以请小棒来帮忙。

学生汇报:(1)用口算5+2=7 ,30+7=37没(3)用小棒,先摆3捆5根,再摆2根,5根+2根=7根,30根+7根=37根。(4)我使用竖式计算的,个位5+2=7,在个位写7,十位是3,在十位下面写3,所以等于37。

你认为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准确?

2、用你喜欢的方法验证二(1)班和二(2)班一共多少名学生? 要求两个班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求两个班的总人数,用加法计算 师:怎么列式? 指名列式,自主探索

选出比较快的人,说一说是用的什么方法。

3、用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

三、拓展运用: 1、计算下面各题。

3

59+40= 20+67= 24+63= 46+53= 62+17= 35+24= 3+84= 43+40= 2、数学医院:

17+20=19 50+26= 42+3=72 1 7 5 0 4 2 + 2 + 2 6 + 3 1 9 7 6 7 2 3、第15页第3题 4、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3 7 4 5

+ 2 ? +? 4 5 9 7 9 5、开放题: 3 6

+6 3 你能写出几个像这样的算式。 9 9

板书: 不进位加法

35+2=37 35+32=67 35 35 + 2 +32 37 67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完成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35+2=37 35+32=67 3 5 35 + 2 +32 3 7 67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教材第14页。 教学目标:

不进位加法

第二课时

4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2、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加法。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加法。 教学难点: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 教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计算:

36+21= 23+75 56+30 4+52

2、二(1)和二(3)班一共多少人?需要什么信息?如何计算? 二、自主探究:

1、出示37+35=,学生试算。交流算法。

2、摆小棒:小组说摆法。问:怎么多了一捆?捆好的一捆放在哪?单根还剩几根?整捆的有几捆?合起来是多少?

3、怎样列竖式?要注意什么?从哪一位加起?7+5超过了10怎么办?师:我们一般在十位的右下角写上一个小小的“1”字表示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在加十位时不要忘记加上这个1,也可以从这个1加起。

4、比较35+32与37+35有什么不同?

5、计算46+24,试算,可以借助于小棒。个位的0可不可以不写,为什么? 6、小组合作讨论: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你认为还应该提醒同学们什么问题? 师小结:

提问:今天咱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板书:“两位数加两位数”。 与复习板演题比较,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它们有什么不同?

5

【篇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

土场小学教师备课教案

土场小学教师备课教案

【篇三】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100以内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用竖式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探索活动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运用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计算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目标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学会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为学生理解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的的算理和算法做好了准备,利用知识的迁移,通过学具的操作,经历活动的探究,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一)创设情境。

今天可真热闹,学校组织二年级的同学参观博物馆,现在他们已经来到博物馆门前,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出示教材11页情境图

2.引导学生观察后交流。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二)提出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出示例1中的问题。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从中收集数学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由于这样的情境是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既拉近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又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索新知

(一)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1. 尝试列式,体会加法的意义。

要求一共多少人,需要哪些已知条件?怎样列式?想一想,为什么用加法来计算呢?(板书:加法)

2.交流算法,指名学生说口算的过程。

3.图式结合,探究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1)学生操作摆小棒。

学生有35人,用3捆零5根小棒表示;有两名带队老师,用2根小棒表示。

(2)组织学生交流,感悟笔算的算理和算法。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为什么要先把5根小棒和2根小棒合起来?(都是表示几个1根小棒)一共是多少根小棒?

(3)尝试列竖式计算,理解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弄清为什么“5”与“2”对齐?(相同计数单位的数)

(4)全班交流笔算方法,教师板书竖式,进一步明确“个位与个位对齐,先从个位上的数加起”的道理。

4.即时练习。

出示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1题,巩固笔算加法时的对位方法。

【设计意图:教学中结合小棒图自然过渡到列竖式计算,让学生体验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方法,学生在积极地操作、思考、和交流的活动中理解“个位和个位对齐”的道理,又清楚地掌握竖式计算要从个位加起的计算顺序。】

(二)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1.出示例2问题: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2.指名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试算35+32。

(1)组织学生先摆小棒(注意观察学生操作。首先正确摆放出35和32,其次正确地将5个1和2个1相加,3个十和3个十相加)帮助学生对笔算加法算理和算法的理解。

(2)学生试着用竖式计算,交流板演算法。

(3)教师追问: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为什么3和3对齐,5和2对齐?计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师生小结: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4.即时练习。

出示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1题,巩固笔算加法时的对位和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有了例1的基础,本环节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真正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三、巩固练习

(一)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2题。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图意,独立列竖式计算。

2.集体交流。第2小题在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二)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列竖式计算,重点检查学生的对位问题,提醒学生将竖式的结果填在横式的后面。

四、课堂总结

(一)回顾小结,完善课题。

1.这节课我们利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计算时,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是否满十?

2. 补充课题,板书:不进位

(二)突出重点,结束新课。

笔算两位数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在探究的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两个问题时,均设计了即时练习,使新知落实到每一层次中。而课尾的总结再一次呈现教学重点,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活动中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

2.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3.在情境中体验加法计算的价值,在探究中培养迁移类比推理的能力。

4.体会两位数加两位数与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联系密切,感受数学的统一美。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一年级下册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以及前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的基础之上。通过在学生熟知的情境中展开探索,在动手操作中理解算理,在知识迁移中体会笔算加法的算法。让学生真正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理解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导入

(一)复习口算

5+34= 63+7= 9+84= 38+50=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

(二)复习笔算

32+6= 5+43= 24+61= 43+37=

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指名板演后交流,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关键把哪个数位对齐?

(三)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进位)。(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课前复习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加法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既是对旧知的复习,也是为本堂课学习“进位加”做好铺垫。笔算的最后一道题设计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欲望。】

二、合作交流,探究算理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件呈现主题图,读取主题图中的信息。

2.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学生汇报,提炼问题: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4.列出算式:35+37=

(二)小组合作,探究算法

你想用什么办法算出得数?小组合作来试一试吧!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究计算的方法,体现方法多样化,发散学生思维。】

(三)汇报交流,明确算理

预设一:用小棒摆

1.学生汇报演示。

2.结合学生的操作,重点交流5根加7根得12根,把其中的10根捆成1捆再和原来的6捆相加。

【设计意图:借助摆小棒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为竖式计算做准备。】

预设二:列竖式计算

1.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你在列竖式计算时,是从哪一位加起的?为什么要从个位算起?

3.讨论:5加7满10后怎么办?在竖式中怎么表示?

【篇四】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进位加教案

2014年二年级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进位加法中“满十进一”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

3、体验在具体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进位加法中“满十进一”的算理,并能正确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进位加法中“满十进一”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以旧引新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8+5= 39+6= 57+5=

55+6= 47+8= 8+68=

[设计意图] 通过以上练习,复习巩固了加法个位上满十向十位进“1”的问题,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难点也就突破了。为本节课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做了很好铺垫。

二、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观察主题图。问: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人?能和乘一辆车吗?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

解决问题的兴趣

三、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 教学例3。

我们来计算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人。 师: 35+37= 可以先用小棒摆一摆,想:先加什么? 学生在画有计数单位的纸上摆小棒. 学生摆好后指名汇报是怎么摆的。 教师多媒体演示摆小棒过程。

2、小组讨论,用竖式计算,怎样写?怎样算?

3、师小结计算过程:

3 5

+ 3 7

------------

个位 5加 7满十,说明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在竖式中怎么表示呢?就在十位下写个小“1”(写在横线上.学生模仿老师.)

师:个位上还有1个一怎么办?(留在个位上)师在竖式横线下对齐个位写1.

师:十位上原来是几个十加几个十?后进上来的这个十怎么办?(原来十位上是3个

十加3个十,再加进上来的1个十,一共是7个十.师在竖式横线下对齐十位写7) 经过计算35+37=72(人),所以二(1)班和二

(3)班的同学一共有72人,不能合乘一辆车。

4、新课小结。今天学的内容有什么特点?你能给这种算式取个名字吗?板书课题:进位加法。

5、 知识应用,总结算法。先独立完成练习这再思考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引导学生总结: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学生汇报后师用多媒体出示)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理解算理。

四、知识应用,巩固练习。

1、教材12页的做一做

[设计意图]这道题的设计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服务于生活,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2、创新训练: 星星下面藏着几?

26+48=___4 39+14=___3 60+39=___9 54+16=___0 48+8=___6

[设计意图]这样的练习题,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本节课的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学会思考。

五、小节谈收获: 小朋友,这节课里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掌握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方法,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篇五】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第1课时)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第1课

时)

主备人:颜政 辅备人:彭绍东

教学目标:

1.理解100以内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用竖式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探索活动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运用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计算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目标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学会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为学生理解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的的算理和算法做好了准备,利用知识的迁移,通过学具的操作,经历活动的探究,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一)创设情境。

今天可真热闹,学校组织二年级的同学参观博物馆,现在他们已经来到博物馆门前,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出示教材11页情境图

2.引导学生观察后交流。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二)提出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出示例1中的问题。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从中收集数学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由于这样的情境是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既拉近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又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索新知

(一)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1. 尝试列式,体会加法的意义。

要求一共多少人,需要哪些已知条件?怎样列式?想一想,为什么用加法来计算呢?(板书:加法)

2.交流算法,指名学生说口算的过程。

3.图式结合,探究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1)学生操作摆小棒。

学生有35人,用3捆零5根小棒表示;有两名带队老师,用2根小棒表示。

(2)组织学生交流,感悟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为什么要先把5根小棒和2根小棒合起来?(都是表示几个1根小棒)一共是多少根小棒?

(3)尝试列竖式计算,理解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弄清为什么“5”与“2”对齐?(相同计数单位的数)

(4)全班交流笔算方法,教师板书竖式,进一步明确“个位与个位对齐,先从个位上的数加起”的道理。

4.即时练习。

出示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1题,巩固笔算加法时的对位方法。

【设计意图:教学中结合小棒图自然过渡到列竖式计算,让学生体验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方法,学生在积极地操作、思考、和交流的活动中理解“个位和个位对齐”的道理,又清楚地掌握竖式计算要从个位加起的计算顺序。】

(二)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1.出示例2问题: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2.指名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试算35+32。

(1)组织学生先摆小棒(注意观察学生操作。首先正确摆放出35和32,其次正确地将5个1和2个1相加,3个十和3个十相加)帮助学生对笔算加法算理和算法的理解。

(2)学生试着用竖式计算,交流板演算法。

(3)教师追问: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为什么3和3对齐,5和2对齐?计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师生小结: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4.即时练习。

出示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1题,巩固笔算加法时的对位和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有了例1的基础,本环节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真正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三、巩固练习

(一)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2题。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图意,独立列竖式计算。

2.集体交流。第2小题在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二)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列竖式计算,重点检查学生的对位问题,提醒学生将竖式的结果填在横式的后面。

四、课堂总结

(一)回顾小结,完善课题。

1.这节课我们利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计算时,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是否满十?

2. 补充课题,板书:不进位

(二)突出重点,结束新课。

笔算两位数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在探究的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两个问题时,均设计了即时练习,使新知落实到每一层次中。而课尾的总结再一次呈现教学重点,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

【篇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单元教学设计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单元教学设计

冼村小学一年级备课组

一、本单元知识框架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含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一、口算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含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含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100以内的加法

和减法(一)

二、用数学

二、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三、与本单元相关知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的加、减法和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本单元的计算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计算方法的学习比较枯燥,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是教学难点,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一,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二,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算法。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

在“用数学”方面,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出有关的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