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运算定律说课

时间:2021-10-10 15:46:02 四年级作文

【篇一】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运算定律说课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加法运算定律说课稿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的运算定律》说课稿

一、 说教材 教学内容: 人教版( 义务教育课程教科书·数学) 四年级下册第27-29 页, 练习五的第 1~4 题。 主要包括: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地位作用: 在前三年的学习中, 学生对加法的交换律已有了一些感性认识。例如: 在 10 以内的加法中, 学生看一个图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 在万以内的加法中, 通过验算方法的教学, 学生已经知道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 加得的结果不变。 在以前的教学中, 教材对加法结合律也作了一些于孕伏。 例如:学生通过 0 以内进位加法的凑 10 思路的学习, 通过 100 以内加法中出现小括号的学习, 对加法结合律也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 这些都是学习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基础。 本册教材的安排是先教学加法的运算律, 再教学乘法的运算律;先教学交换律, 再教学结合律; 先教学运算律的含义, 再教学运算律的应用。 这样安排有三个好处: 首先是由易到难, 便于教学。 交换律的内容比结合律简单,学生对交换律的感性认识比结合律丰富, 先教学比较容易的交换律, 有利于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 其次是能提高教学效率。 交换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可以迁移到结合律, 加法运算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可以迁移到乘法运算律, 迁移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再次是符合认识规律。 先理解运算律的含义, 再应用运算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体现了发现规律是为了掌握和利用规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 结合律。 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 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 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 结合律, 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具准备: 主题图

二、 说教法学法 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 还要发挥教学内容的育人功能, 使学生在多方面有所发展。 教材希望学生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认识运算律并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为此, 我设计了一条鲜明的教学线索, 在发现运算律、 总结运算律的时候, 都给学生留出自主探索的空间, 为学生安排了丰富、 多样、 有效的学习活动。 我安排了 “引出一个实例, 进行类似的实验, 在众多案例中概括用符号表达”的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充分地观察、 实验、 归纳、 类比, 获得正确的结论。

三、 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预设五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 课前谈话、 二、 教学加法交换律、 三、学习加法结合律、 四、 巩固练习、 五、 课堂总结。 具体安排如下:

(一) 创设情境

1、 谈话引入。 在我们班里, 有多少同学会骑车? 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 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 这不, 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

2、 出示主题图。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并根据获得的信息提出问题: (1) 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2) 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等等。

3、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 (设计意图: 从创设的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 让学生自由地提问, 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

(二) 新授

1、 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黑板上问题。

2、 教师巡视, 找出课堂上需要的答案, 找学生板演, 并集体订正。

3、 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 发现规律。

问: (1)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 得数怎样? 〇里填什么符号? 40+56〇56+40

(2)你能试着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根据学生的举例, 进行板书。 )

(3)通过这几组算式, 你们发现了什么? 可以得出什么规律? 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4)反馈交流。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 和不变。

4、 揭示定律。

问: (1)你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 (加法交换律)

(2)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 交换律还成立吗?

(3)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 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 好吗?

(4)交流反馈, 然后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板书: a+b=b+a

(5)根据加法交换律对口令。 师: 25+65= 8+64= (6)完成课本第 28 页下面的“做一做”。

5、 引导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 发现规律。 (1) 比较: 88+104+9688+(104+96) 为什么要先算 104+96 呢? (后两个加数先相加, 正好能凑成整百数。 ) 出示: (88+104) +96○88+(104+96) ,怎么填?

(2) 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如: (69+172) +28=69+(172+28)

155+(145+207) =(155+145) +207 问: 观察、 比较这些算式, 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 (3) 揭示规律。 三个数相加, 先把前两

个数相加, 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 和不变。 这叫做叫法结合律。 (4) 用符号表示。 如: (△+☆) +〇=△+(☆+〇) (a+b) +c=a+(b+c) (5) 问: ①用语言表达与用字母表示, 哪一种更一目了然? ②这里的 a、 b、 c 可以表示哪些数? 6、 学生根据这两个运算定律, 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设计意图: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而不仅仅是解题指导者。 本环节的设计, 层层递进, 紧密围绕并运用好问题情境, 师生之间积极互动, 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 并学会用字母表示, 最后还归纳出了研究方法, 都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 )

(三) 、 巩固练习 1、 P28 的做一做。 2、 P31 的第 1、 4 题。 (设计意图: 几个层次的练习, 内容丰富, 提供了具有价值的学习内容, 使全体同学都参与到有趣的数学学习中, 从验算中明白了其理论依据, 从故事中分析出了其中蕴涵的运算律, 既体会到了数学的乐趣, 又复习巩固了全课的内容。 )

(四) 、 小结 1、 今天我们发现了哪些数学规律? (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加法的运算定律。 ) 2、 你能把这些运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吗? (设计意图: 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在自己的整理总结中再次巩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

(五)、 作业: P31 的第 3 题。

【篇二】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运算定律说课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的运算定律》说课稿

四年级下册《加法的运算定律》说课稿

曹山小学:白学静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7—18页。主要包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地位作用:在前三年的学习中,学生对加法的交换律已有了一些感性认识。例如:在10以内的加法中,学生看一个图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在万以内的加法中,通过验算方法的教学,学生已经知道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加得的结果不变。在以前的教学中,教材对加法结合律也作了一些于孕伏。例如:学生通过0以内进位加法的凑10思路的学习,通过100以内加法中出现小括号的学习,对加法结合律也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这些都是学习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基础。本册教材的安排是先教学加法的运算律,再教学乘法的运算律;先教学交换律,再教学结合律;先教学运算律的含义,再教学运算律的应用。这样安排有三个好处:首先是由易到难,便于教学。交换律的内容比结合律简单,学生对交换律的感性认识比结合律丰富,先教学比较容易的交换律,有利于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其次是能提高教学效率。交换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可以迁移到结合律,加法运算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可以迁移到乘法运算律,迁移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再次是符合认识规律。先理解运算律的含义,再应用运算律使一些计算简便,体现了发现规律是为了掌握和利用规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运算定律说课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二、说教法学法

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还要发挥教学内容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在多方面有所发展。教材希望学生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认识运算律并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为此,我设计了一条鲜明的教学线索,在发现运算律、总结运算律的时候,都给学生留出自主探索的空间,为学生安排了丰富、多样、有效的学习活动。我安排了“引出一个实例,进行类似的实验,在众多案例中概括用符号表达”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充分地观察、实验、归纳、类比,获得正确的结论。

三、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预设五个环节进行教学。一、课前谈话、二、教学加法交换律、三、学习加法结合律、四、巩固练习、五、课堂总结。具体安排如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引入。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

2、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并根据获得的信息提出问题: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运算定律说课

3、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

(设计意图:从创设的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自由地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新授

1、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黑板上问题。

2、教师巡视,找出课堂上需要的答案,找学生板演,并集体订正。

3、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发现规律。

问:⑴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里填什么符号? 40+56○56+40

⑵你能试着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

板书。)

⑶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⑷反馈交流。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运算定律说课

4、揭示定律。

问:(1)你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加法交换律)

(2)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

(3)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好吗?

(4)交流反馈,然后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板书:a+b=b+a

(5)根据加法交换律对口令。

5、引导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发现规律。

(1)比较:88+104+96 88+(104+96)

为什么要先算104+96呢?(后两个加数先相加,正好能凑成整百数。)出示:(88+104)+96 ○88+(104+96),怎么填?

(2)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如:(69+172)+28=69+(172+28)

155+(145+207)=(155+145)+207

问:观察、比较这些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3)揭示规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叫法结合律。

(4)用符号表示。

如:(△+☆)+○=△+(☆+○)

( a+b)+c=a+(b+c)

(5)问:①用语言表达与用字母表示,哪一种更一目了然? ②这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数?

6、学生根据这两个运算定律,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设计意图: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不仅仅是解题指导者。本环节的设计,层层递进,紧密围绕并运用好问题情境,师生之间积极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最后还归纳出了研究方法,都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

(三)、巩固练习

(设计意图:几个层次的练习,内容丰富,提供了具有价值的学习内容,使全体同学都参与到有趣的数学学习中,从验算中明白了其理论依据,从故事中分析出了其中蕴涵的运算律,既体会到了数学的乐趣,又复习巩固了全课的内容。)

(四)、小结

1、今天我们发现了哪些数学规律?(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加法的运算定律。)

2、你能把这些运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吗?(设计意图: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自己的整理总结中再次巩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篇三】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运算定律说课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加法运算定律说课稿24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加法运算定律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小节加法运算定律中的第1课时包括第27—29 页内容以及相关的练习题

教材的安排是先教学加法的运算律,再教学乘法的运算律;先教学交换律,再教学结合律;先教学运算律的含义,再教学运算律的应用。这样安排有三个好处:首先是由易到难,便于教学。交换律的内容比结合律简单,学生对交换律的感性认识比结合律丰富,先教学比较容易的交换律,有利于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其次是能提高教学效率。交换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可以迁移到结合律,加法运算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可以迁移到乘法运算律,迁移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再次是符合认识规律。先理解运算律的含义,再应用运算律使一些计算简便,体现了发现规律是为了掌握和利用规律。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这四个个方面,而这四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这四个方面,不是相互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幻灯

三、学科模式:幻灯

四、教学设计 教学程序:一、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二、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教学教法交换律(一(利用课件 呈现主题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二)1、(让学生列出两种不同的算式,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评论)

1

2、你还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的教学,使学生发挥了自己的思维进行举例,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引导学生自我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概括推理能力。

6、试试用你喜欢的符号表示两个加数,你能用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吗? 7、大家比较一下所有的表达方式,哪个表达方式最简单呢?(使学生明确,用字母表达方式最简单。)

【设计意图】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表示加法交换律,最后通过比较得出用数学语言表达最准确,这样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三) 1、 基本练习。

【设计意图】体现了知识的目的性。

2播放成语故事(朝三暮四)提问

师:说一说你听到的数学信息。师:这个故事与刚才我们学的内容有什么联系?师:狙公运用加法交换律巧妙地骗过了猕猴,使猕猴对他更加驯服了。

教学加法结合律

(多媒体出示: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

师:1找出信息解决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比较,不同方法,比较两个算式的关系

板书:(88+104)+96=88+(104+96)

2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注意了关注学生的生成与老师的预设之间的联系,并很好地引导得到需要的算式,锻炼了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探索规律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规律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2.3

(四)、当堂检测,查漏补缺

此处设计了两项内容,一是连线,二是填空

(五)、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回顾整理2.反思提升

五、板书设计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运算定律说课

六、课堂评价

七、课程资源开发

3

【篇四】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运算定律说课

四年级《加法运算定律》说课稿

《运算定律1》说课稿

上海奉贤区民办育才小学数学组

一、说学情 本班有60名学生,27男,33女,多数同学能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积极配合老师,由于两班合并成一班,人多,工作量大,老师的精力有限,坐在后面的同学有时会开小差,学习基础不好,平均分一般在65分左右,平时测验有四-五位学生考一位数,整体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习惯还待规范。

二、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沪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运算定律”中的第1课时的内容。

(二)教材地位: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之一。从教材的纵向联系来看,通过本课时的教学,首先,可使学生对加法、乘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为后面学习加法、乘法的简便方法打好基础。其次,用加法、乘法交换律的文字表述形式和字母形式,一方面提高知识的抽象概括程度,另一方面为以后正式讲用字母表示数、列方程打下初步基础。

(三)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三维目标是:

(1)知道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意义和字母表达式。

(2)会运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的交换律进行简便运算。

(3)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爱心”的思想教育。

(四)教学重点:知道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意义和字母表达式。

(五)教学难点:会运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的交换律进行简便运算。

三、说教法。

本节课我设计的基本思路是:故事导入——观察——思考——讨论——概括——应用。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本课的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我采用以下几种教法:

(一)情景教学法:创设情景,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使学生融入到数学情景中,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二)小组讨论交流法:掌握加法、乘法交换律及其应用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引导学生个人探索,小组交流讨论,通过计算、观察、比较、讨论等实践活动,总结规律,逐步概括出交换律。

(三)练习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练习可分为基本练习和巩固练习。

(四)多样评价法

四、说学法。

(一)观察比较法:通过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对加法、乘法的意义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交流讨论法:学生个人探索,同桌交流,小组讨论。通过观察、计算、比较、讨论等活动,去发现并总结规律,逐步概括出加法、乘法交换律,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

(三)练习法: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深化理解,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练习采用基本练习、变式练习,拓展练习,加深学生对加法、乘法交换律的理解,灵活运用。

五、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入问题 (二)、 探究一加法交换律:

(三)探究二:4×2=2×4 3×6=6×3乘法交换律

(四)课内练习练习一

根据加法乘法交换率填空

(五)练习二

1) 运用交换律验算:

(六)练习三

“34×124”可以怎样计算?

(七)练习四

52×( )=141×( ) 55+87+45=55+( )+87

(八)练习五

简便运算:

149+88+51

8×23×125

728+294+172

25×43×40

问: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

(九)本课小结:

(十)作业

六、反思

【篇五】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运算定律说课

四年级《加法运算定律》说课稿 (1)

《加法运算定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第一小节“加法运算定律”中的第1课时的内容,其内容包括:完成第28页的例1以及下面的“做一做”,第29页例2。

(二)教材地位:加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之一。从教材的纵向联系来看,在三年半前学生已学过加法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本课时的教学,首先,可使学生对加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为后面学习加法的简便方法打好基础。其次,用不完全归纳法概括出加法交换律的文字表述形式和字母形式,一方面提高知识的抽象概括程度,另一方面为以后正式讲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初步基础。

(三)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三维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并会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计算。

2.让学生学会用符号或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的方法来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

(四)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意义。

(五)教学难点:会用不同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设计的基本思路是:故事导入——观察——思考——讨论——概括——应用。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本课的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我采用以下几种教法:

(一)情景教学法:创设情景,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使学生融入到数学情景中,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二)小组讨论交流法:掌握加法交换律及其应用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以四组加法算式为观察点,引导学生个人探索,小组交流讨论,通过计算、观察、比较、讨论等实践活动,从这四组算式间的联系去发现并交流,总结规律,逐步概括出加法交换律,这样的设计基本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

(三)练习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练习可分为基本练习和巩固练习。

三、说学法。

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是当前课改研究的热点。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就等于拿到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学法同时也是学生再生知识的法宝。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我组织学生采用了下面几种学习方法:

(一)观察比较法:通过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从感

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对加法的意义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交流讨论法:学生个人探索,同桌交流,小组讨论。通过观察、计算、比较、讨论等活动,去发现并总结规律,逐步概括出加法交换律,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

(三)练习法: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深化理解,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练习采用基本练习、巩固练习,必要时可进行深化练习,加深学生对加法交换律的理解。

四、说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新课,提出问题

动物王国要进行一次计算比赛,小猪、小羊、小猴、小熊都参加了比赛,这次比赛是由大象爷爷出题的。比赛开始了,大象一下子在黑板上出了8道计算题,没想到不一会的功夫,平时一向呆头呆脑的小猪举起了答题板,高兴地说:“我算完了”,其他动物见状都目瞪口呆了。一向聪明伶俐的小猴一下子惊讶道:“啊!算得这么快!”大家想知道为什么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加法运算定律,即加法交换率和结合律。(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让学生引出问题,揭示新课主题,为下面的教学作铺垫。

(二)互动新授

加法交换率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可以怎么列式计算?

2.比较两个式子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结果:相同 位置:交换

我们可以用等号来表示:(学生读一遍) 36+29=29+36

3.学生举例,并总结交换律的概念: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4.讨论: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吗?分别用文字,符号,字母表示。(课件播放)

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

a+b=b+a

5.即时练习:学生独立完成28页“做一做”。

加法结合律

1.“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可以怎么列式计算?

2.观察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结:运算顺序不同,结果相同。

像这样的规律,我们可以写成:(88 + 104) + 96=88 + (104 + 96)

3.通过比较下面两组算式,总结规律,并总结结合律的概念: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4.请同学用喜欢的方式表示一下加法结合律。

(△+☆)+○=△+(☆+○)

(a+b)+c= a+(b+c)

5.即时练习。

(三)数学游戏。

(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交流后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用符号和字母来表示。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充分体现以下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观察比较为主线,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自主探索,分组讨论交流为主要方式。让数学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原有经验。使学生主动学数学,探究学数学,快乐学数学。并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篇六】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运算定律说课

黄旭新人教版四下《加法的运算定律》说课稿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加法的运算定律》说课稿

遵义县第二小学:黄 旭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7—18页,练习五的第1—4题。主要包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地位作用:在前三年的学习中,学生对加法的交换律已有了一些感性认识。例如:在10以内的加法中,学生看一个图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在万以内的加法中,通过验算方法的教学,学生已经知道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加得的结果不变。在以前的教学中,教材对加法结合律也作了一些铺垫。例如:学生通过100以内进位加法的“凑10法”的学习,通过100以内加法中出现小括号的学习,对加法结合律也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这些都是学习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基础。

交换律的内容比结合律简单,学生对交换律的感性认识比结合律丰富,先教学比较容易的交换律,有利于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其次是能提高教学效率。交换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可以迁移到结合律,加法运算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可以迁移到乘法运算律,迁移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再次是符合认识规律。先理解运算律的含义,再应用运算律使一些计算简便,体现了发现规律是为了掌握和利用规律。

二、说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说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准备:课件

四、说教法学法:

 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还要发挥教学内容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在多方面有所发展。教材希望学生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认识运算律并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为此,我设计了一条鲜明的教学线索,在发现运算律、总结运算律的时候,都给学生留出自主探索的空间,为学生安排了丰富、多样、有效的学习活动。我安排了“引出一个实例,进行类似的实验,在众多案例中概括用符号表达”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充分地观察、实验、归纳、类比,获得正确的结论。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预设五个环节进行教学。(一)创设情境;(二)教学加法交换律和集合律;(三)巩固练习;(四)课堂总结。具体安排如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引入。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

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

2、出示主题图。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并根据获得的信息提出问题: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

3、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

(设计意图:从创设的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自由地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新授

1、教学“加法交换律”。

(1)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黑板上问题。

(2)教师巡视,找出课堂上需要的答案进行板演,并集体订正。

(3)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发现规律。

提问:

①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里填什么符号?

40+56○56+40

②你能试着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③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④反馈交流得出。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⑤揭示定律。

提问:

(1)你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加法交换律)

(2)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

(3)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好吗?

(4)交流反馈,然后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板书:a+b=b+a △+☆=☆+△

(5)根据加法交换律对口令。

师:25+65= 8+64=

(6)完成课本第18页下面的“做一做”第1题。

2、教学“加法结合律”。

(1)比较两组算式:

88+104+96 88+(104+96)

为什么要先算104+96呢?(后两个加数先相加,正好能凑成整百数。) 出示:(88+104)+96 ○88+(104+96),○怎么填?

(2)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如:(69+172)+28=69+(172+28)

155+(145+207)=(155+145)+207

问:观察、比较这些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3)揭示规律。

出示: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

不变,这叫做叫法结合律。

学生完成填空后齐读,加强理解记忆。

(4)抽象成符号。

如:(△+☆)+○=△+(☆+○)

(a+b)+c=a+(b+c) (板书)

(5)问:用语言表达与用字母表示,哪一种更一目了然?

(6)完成课本第18页下面的“做一做”第2题。

3、学生根据这两个运算定律,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设计意图:整个新授环节的设计,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究,并在小组内交流,使每个学生有自主参与学习的机会,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能够圆满地完成加法运算定律的学习。真正体现了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 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

(三)、巩固练习

1、P19的第1题。

2、P19的第4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学生参与到有趣的数学学习中,对本节课所学的新知识进行巩固,既体会到了数学的乐趣,又复习巩固了所学的新内容。)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1、今天我们发现了哪些数学规律?(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加法的运算定律。)

2、你能把这些运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吗?

3、布置课后练习题。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目的和课后作业一方面可以巩固党性一所学新知识,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完成该项教学任务。)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节课的微型教案,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本年级学生从一般到抽象的认知规律,我将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如下:

加法运算定律

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40+56=56+40 (88+104)+96□88+(104+96)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

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两个加法运算定律用板贴的形式出现,这样既规范,又节约时间,可谓是一举两得。

七、说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应该说学生经历了探索、发现、反思的过程,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有了充分的认识和自己的理解。关于两种运算定律的特点,虽然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了观察和描述,但并未将两者放在一起对比,致使一部分学生在运用时出现模糊现象。在学完两种运算定律后,应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比较两种运算定律的区别,加深学生的理性认识,促进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