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首四节的现代诗

时间:2021-10-10 15:39:44 六年级作文

篇一:《现代诗二首》

省沭中南校区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设计

初 一 语 文 《 现代诗二首》

主备:姜立英 上课人: 2014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 了解现代诗歌的一些特点,学习这两首诗以欢快的笔调,清新的风格生动的比喻,满怀激情去讴歌生活,讴歌人生。

2. 体会、感悟现代诗歌的语言美,领悟诗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 陶冶自己的情操,追求活泼清纯,追求理想,热爱生活,积极投身生活的洪流,体验人生的价值。

2. 体会、感悟现代诗歌的语言美,领悟诗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少年歌》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觉得青少年身上都有哪些特点?(学生回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诗人朱湘的《少年歌》,了解诗人笔下的少年形象。

二、自主探究、展示

1. 简介作者、作品

2. 朗诵诗歌

① 老师范读,学生齐读。

② 学生范读、老师点评。(要求读准字音,并能够把握诗歌的节奏。)

③ 分组自由朗读,讨论每小节的朗读语气或感情并能够说说其中的理由。(生讨论并小组推选代表发言、师总结学生的要点)

3.赏析

① 读诗,并思考诗人在第一、二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少年的什么特点?哪些词语体现了这些特点?

明确: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

诗人把少年比喻成小羊,跳跃的轻快动作显出了少年们的活泼。把少年比作“山泉”,表现了少年的纯洁。

② 第三节中,两个恨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作者认为青年人应该有什么样的精神?

明确:第三节诗人直抒胸臆,表现青少年的勃勃生机。两个“恨”字,表达了青少年对包括暮气在内的“一切衰朽的东西”的恨。爱憎分明。突出了青少年的斗争精神。

③ 第四节中作者说我们新人?作为新人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明确:第四节诗点明我们是新人。我们要携手奔向“灿烂的前程”。朱湘写这首诗时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心情是舒畅的。因此结尾有“我们要翻一阕新声”,语带双关,蕴含着要改造旧中国的理想。

学习《我们的生活多么广阔》

一、过渡导入

活泼清纯,追求理想,是历代青少年的共同特征。作为少年我们应该怎样地对面生活呢?接下来我们学习下一首诗《生活是多么广阔》。

齐读课题。提问: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说生活是多么广阔?„„)

同学们,你们可能想知道生活是怎样的广阔?生活是怎样的丰富多彩?我们来看看这位诗人是怎么说的 二、自主探究、展示

1. 简介作者:

2. 整体感知

① 自由朗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不认识的字可以问问同学。

② 学生以不同形式朗读展示。(学生评价,老师补充)

③ 指导朗读第二节,并讨论该用什么样的语气?为什么?

三、小组合作、讨论

1. 再读第一节。第一节写了什么?诗人为什么把生活比作“海洋”

写了诗人对生活的渴望与歌颂,诗人把生活比作“海洋”,渴望自己充满年轻人旺盛的生命力。

2. 读第二小节。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① 生活是怎样的广阔?

② 第二节诗人写了十五个排比句,前十一个排比句与后四个排比句有什么不同?

读了之后,你有什么启发?{写一首四节的现代诗}.

明确:启发人们“在平凡中发现非凡,用热情发现真诚”。

3. 第三节和第一节有什么异同?“芬芳”一词怎么理解?

明确: 第三节重复第一节,但是同中有异。

“芬芳”表现了生活的温馨与幸福。{写一首四节的现代诗}.

4. 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读了之后有什么感想?

四、自主拓展,展示

仿照《少年歌》中前两段,以“我们是„„”开头写一段诗歌,表现对生活的热爱,或对生命价值的体验等。

五、布置作业:背诵两首诗

板书:

少年歌

活泼 清纯 生机勃勃{写一首四节的现代诗}.

生活是多么广阔

生活 海洋

开发生活宝藏

“在平凡中发现非凡,用热情发现真诚”

教学反思:

篇二:《59.写一首小诗》

59.写一首小诗

——现代诗歌的特点与创作

一、专题解析

在世界民族文学史上,诗歌是最早出现的文学样式,它几乎与人类语言一同产生。中国新诗的发展虽然历时不过百年,但已经产生了许多优秀的诗人和诗歌,这为我们学习新诗的写作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一般来说,诗歌的主要功能是抒情,它借助比喻和意象,用超常化的语言组合来表情达意。

诗歌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从表达方式来看,诗歌主要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我们初中阶段练习的主要是以抒情为主的小诗。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而且不断地发展创造,运用也灵活多变,比喻、夸张、复沓、重叠、跳跃等等,难以尽述。这里我们从诗歌的形象与意象、诗歌的抒情两个方面来入手练习。

二、知识结构图

三、写作指导 实例引领

一)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一解析

能捕捉到新颖的形象,也就有了写诗的素材。当作者把自己主观的心意赋予到客观的物象上时,客观世界原本存在的物象便变化得神奇起来,这就形成了意象。 从创作方法的角度,意象通常通过比喻、象征、描述等手法在诗歌中建立起来。 片断一:

像云一样柔软

像风一样轻

比月光更明亮

比夜更宁静

这是诗人艾青在观看了前苏联舞蹈家乌兰诺娃的芭蕾舞《小夜曲》后写的诗《致乌兰诺娃》。艾青在诗句中用比喻的方法描绘观感,用比喻以云之柔、风之轻、月之明、夜之静——写出了舞姿的曼妙动人,诗歌仿佛让我们置身于这样的艺术氛围:微风轻轻吹送着天上一片片淡淡的白云,月亮向大地倾洒着柔柔的银辉,一袭白衣的美女在翩翩起舞„„在这里,诗人虽未直接向我们描述艺术家的舞姿,却使我们感受到这样一种美好的意象:人月相辉映,人比月更美,舞比仙动人;以柔云、轻风、明月、静夜等一系列的意象织成一种优美的意境,把舞姿描绘得轻柔、蔓妙;把氛围洪衬得静谧、甜美,是一幅出色的情景交融的动态写意图。

片断二:

一个浪

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的脚下

被打成碎沫

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写一首四节的现代诗}.

含着微笑

看着海洋

解析二:

象征是指借助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作家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现代诗歌中的象征性意象可以表达某种特定的意蕴。 例如:太阳是光明的象征,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豺狼是残暴的象征„„但是同一个意象在不同诗篇中的象征性可以是不同的。狼可以象征残暴,但有的场合也可以象征野性、自由不羁等等。所以,现代诗中的意象,其象征性往往是不确定的。可随着读者的不同角度、不同背景而转移,可以有不同的解读方式。例如,艾青诗中的“礁石”,显然是一种拟人(有身体、有脚、站在那里、脸上含着微笑)的象征性的意象。但它究竟象征什么具体的事物,读者可以发挥各自的想象力,没有唯一的、明确的界定。所以说,象征性意象能引发人们联想的多义性、不确定性,开拓出自由想象的空间。

(二)知识点二解析

诗歌从表达方式上来看,主要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无论是中国诗歌,还是世界其他民族的诗歌,抒情诗的数量都远远超过了叙事诗。即使是叙事诗中也往往有抒情的许多成分。这跟诗歌独特的体裁特点是相关的,诗歌一般以较短的篇幅来具体形象地凸显诗人的主体意识,集中概括地表现社会生活,这就往往需要借助于抒情,或者说诗歌这种文学体裁利于抒情。

诗人在生活中激发起来的思想感情通过诗歌表现出来,一般不会详写生活及事件的过程。抒情诗往往比较含蓄,充满个性色彩。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解析三:

诗歌以抒情为主要表达形式,一般以较短的篇幅来具体形象地凸显诗人的主体意识,集中概括地表现社会生活。顾城的诗歌《一代人》仅用短短两句就把被10年浩劫耽搁了美好时光的青年一代决心战胜蒙昧、追求真理的坚定信念鲜明地表露出来。

但是这个抒情的方式却是比较耐人品味的,诗人在诗歌中情感的抒发并不是直接呼吁出来的,而是借助诗歌意象间接地暗示出来的,语义含蓄多解,富于朦胧美。

片断四: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解析四: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对土地最真挚、深沉的爱,把自己想像成“一只鸟”,永远不知疲倦地围绕着祖国大地飞翔。全诗表现出一种“忧郁”的感情特色,这种“忧郁”是对灾难深重的祖国爱得深沉的内在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自民族的苦难,因而格外动人。这里有深刻的忧患意识,有博大的历史襟怀,有浓烈的爱国真情。这种忧郁表现出强烈的抒情色彩。这首诗可以说是作者的自白。作者采用了“直接”的抒情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土地的感情。它像“誓词”一样严肃,又像“血”一样庄严,十分强烈,震撼人心。诗人用了四行象征性的诗句,来概括“我”的使命。这四句诗并没有具体所指,但它们以更形象、更广泛的泛指性,扩大加深了这使命的内涵。作者所深深爱着的这土地,正在经历着一场历史的大搏斗,大变革。人民在奋起,民族在觉醒,“无比温柔的黎明”已经可望了„„作者作为一只鸟,就要为这一伟大的时代歌唱。

这首诗在抒情上不断地强化自己的感情,以便久久地拨动心弦。此诗以“假如”开头,这是第一层强化。谁不知道鸟声优美清脆,此诗偏以“嘶哑”相形容,这是第二层强化。光有这两层强化还不够,于是诗中接连出现了所歌唱的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用由一系列“的”字组成的长句来抒发缠绵而深沉的感情,诗人在“土地”“河流”“风”“黎明”这样的中心词语前面特意加上的“悲愤的”“激烈的”“温柔的”等许多修饰语,可说是第三层强化。

二)例文:

瓶竹

舒兰

虽然

我生活得很好

而且

仅凭一点清水

虽然

在有限的目光中

我的枝叶

仍能进行光合作用

虽然

根须伸了又伸

却总不能触及

生我的乡土

例文解析:

《瓶竹》是台湾怀乡诗人舒兰的作品。诗歌用瓶竹来象征离开故土的自己,第1和第2诗节写出了瓶竹的生存状态——表面看“仅凭几滴清水”“我生活得很好”,而且“在有限的日光中”“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这只是全诗的铺垫。第3诗节揭示了瓶竹的生存现状的实质——没有深根,接触不了大地。表达了作者远离故土、无根飘零的忧伤。

这首诗通过家中养植的“瓶竹”这一意象暗喻作者长期深埋心中的思乡的痛苦。本诗在艺术构思上新颖奇巧,“瓶竹”的意象设置巧妙贴切,读来耐人寻味,感人肺腑。

四、片断练习设计

仿写冰心的诗歌片断。

原作:

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就小了。

思路点拨:

写诗要抓住意象,抓住了意象,就抓住了诗歌的内蕴。

例:井底的蛙,你自鸣得意时,世界就窄了。

水中的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习作设计

读下面这个片断,用诗歌的形式把感恩的心情表达出来。

母亲轻轻的走过来,轻轻地为我把被子掖上我的胸间。先轻抚了一下我露在被面上的手,才极缓极缓地把我的手拉进了被窝里。我终于明白,为何奶奶说我从小爱踢被子,可我每天醒来时,被子却依然好好地盖在身上的原因。是母亲每夜都来为我掖盖被子。

我悄悄的眯着眼偷看着母亲,发现母亲正含笑看着我,眼睛里盛满了骄傲,盛满

了怜惜,仿佛我是一件稀世珍宝。在母亲注视下我安然入梦,梦里有满天的星辉与满室的香气。

篇三:《现代诗二首》{写一首四节的现代诗}.

篇四:《二十四现代诗三首(苏教版)》

二十四现代诗三首

教学目标.

1.独立解决字词。

3.品味、感受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教学难点

2.品味、感受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教学准备

小黑板或课件。设计思路

1.教师导人。

请同学们背诵《冰心诗三首》或者其他的现代诗,并请学生谈谈对自己所背诵诗歌的理解,教师根据情况及时鼓励。然后引入到本课的学习中去。(板书课题。)

(1)让学生进行介绍。

(2)明确:(出示幻灯片l,也可以用小黑板代替。)

艾青,现、当代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罗洛,原名罗泽浦,四川成都人。曾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副总编辑,作协上海分会副主席、主席,作协上海分会党组书记等。主要作品有诗集《春天来了》《雨后》等。

刘湛秋,现为中国作协会员,曾任《诗刊》副主编,主要作品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等。

师:诗歌的学习要注意多读,体会诗中蕴含的形象。下面自学课文中第一首诗《树》,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补充本诗的写作背景:《树》写于1940年春天,当时伟大的抗日战争已经进行了两年多,正转入艰苦的相持阶段。这场伟大的民族战争正给予全体人民一次洗礼,使他们的灵魂在战争中经受严酷的磨练,日益走向精神的觉醒。诗人清醒地感受到了这一点,这是他产生灵感和联想的现实基础。要理解这首诗,还需要知道一个历史事实,那就是过去曾经有外国人侮辱我们民族是“东亚病夫”和“一盘散沙”。这虽然不一定是事实,但也的确反映了在列强侵略下民族遭受凌辱时我们的精神受到扭曲的一些现象。艾青正是以诗人敏感的心灵感受和锐利的政治目光感受到了时代和社会脉搏的动向,意识到了我们伟大民族的觉醒已经到来,才从原野上一棵棵“彼此孤离地兀立着”的树的意象获得灵感,产生了“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的联想。

注意以下问题:(出示幻灯片2。)

1.认真读诗歌,可以朗读,可以默读,可以同桌轮读,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阅读全文,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重音,初步理解课文。

2.画出并掌握诗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

3.学生诵读课文,仔细体会诗歌中树的形象。

4.体会诗歌中语言的凝练、含蓄。

5.学生背诵诗歌比赛,比一比,看一看,谁背得快,背得熟。

6.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三、合作学习

1.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2.在班上研究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四、反馈交流

1.给加点字注音。(出示幻灯片3。)

兀立崖嫣红姹紫蔷薇敦厚契机’

要求:让一名学生起来读,如果有读得不正确的,请其他同学进行纠正。

2.学生朗读课文,仔细体会诗歌中树的形象。

明确:学生分小组讨论,小组内发言。然后小组内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全班发言。教师根据情况适当调控课堂,及时肯定、鼓励、补充、讲解。

3.体会诗歌中语言的凝练、含蓄。

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明确:学生分小组讨论,小组内发言。然后小组内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全班发言。

(教师根据情况补充下列材料:艾青赋予那些生长在大地上的一棵棵树以活生生的性格,以独具的眼光看到了“在泥土的覆盖下/它们的根伸长着”的潜在的事实,把它们作为一个伟大民族正在团结并凝聚成坚强力量的象征。这种艺术表现,使人们在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和融入中,获得了一种诗意的快感并进而产生哲理的领悟。正是这种诗意与悟性的艺术内涵,使这首短短八行的小诗,获得了艺术长存的生命力。它已经成为具有永恒的象征意义的诗歌意象了。), 4.学生背诵诗歌比赛,比一比,看一看,谁背得快,背得熟。请学生背诵。

5.学生自学罗洛的《信念》,体会一下诗人是怎样来表现“高山柏”的神韵的,并比较和《树》的异同点。

明确:长年不息的风/像无数发怒的雄狮/向它奔袭而来/高山柏站立着/不弯腰,不屈膝/它的带着绿叶的树梢/向上扬起

学生体会,交流,发言。

(教师补充:这节诗所表现的“高山柏”,虽然有着某种特意具象化的意味,但是它的精神指向已经完全象征化,风的“奔袭”、它的“站立”以及“绿叶”的“向上扬起”,都是一种意象化的精神内涵。

从两首诗的题目上看,艾青从泛指的“树”而指向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以具象出之;而罗洛则是抽象出之。然而在精神指向的归宿上,两者则是殊途同归的。)

(引导学生仔细体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多肯定表扬,及时总结。)

6.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并把喜欢的原因与同桌进行交流。(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学生在全班交流。)

7.重点研讨刘湛秋的《中国的土地》。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幻灯片4。)

①诗中描写“神奇的土地”的事物有那些?

②“土地”上人的形象和性格是怎样的?

③请结合诗歌创作的时代,试分析诗中“欢乐”“绽开复兴的契机”的寓意。

(2)小组代表交流发言。

明确:(①嫣红姹紫的杜鹃花、神女峰、椰子林、海浪、人民。

②黄皮肤、黑头发是那样的美丽/敦厚的性格像微风下的湖水/顽强勇敢又如长江一泻千里。 ③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光明前景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五、梳理巩固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不必只局限一个方面,也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即可。)六、拓展训练

(如果有时间的话,可在课堂上进行,如无时间可不进行。)

《新课标作业设计》中“阅读理解”的第二部分。七、布置作业

《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迁移延伸”部分。 板书设计

现代诗三首

1.欣赏并背诵诗歌,感受诗歌形象。

2.品位并感受语言,提高鉴赏能力。

篇五:《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4课 中国现代诗二首(一)课时作业 语文版必修1》

第4课 中国现代诗二首(一)

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酵成( ) ②漪沦( ) ③残羹( ) ④翡翠( ) ......

⑤罗绮( ) ⑥青荇( ) ⑦长篙( ) ⑧漫溯( ) ....

⑨沉淀( ) ⑩笙箫( ) ⑪揉碎( ) ⑫似的( ) ....

2.辨形组词

翡 ①斐  焰  ②陷 

蒿  ⑥篙 绮 ⑤漪 

倚  恳  ③垦  翘  ④翅 

3.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写一首四节的现代诗}.

①罗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漪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剩菜残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寂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义词辨析

(1)彷徨·徘徊

辨析:“彷徨”指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徘徊”指①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②比喻犹疑不决,③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

例句:A股亦步亦趋地跟随外围市场,充分说明国内投资者心态的迷茫和 ,已经失去了对方向的把握。行业龙头宝钢股份,目前股价也 在净资产附近。

(2)结着·接着

辨析:“结着”指带着、凝聚着。“接着”指①连着(上面的话),②紧跟着(前面的动作)。

例句:官兵们顶风冒雪,破冰开路,手裂了忍着痛不下火线,疲惫了咬着牙 干,帽檐上挂着冰,眉毛上 霜,渴了咽把雪,饿了啃口干粮,有的主动将棉衣脱下来给受困的群众御寒,有的把自己的干粮分给群众——这是多么真诚!

一、整体感知

1.《死水》共五节,试概括各节的内容。

2.《再别康桥》全诗七节,请概括每节的内容。

二、深层探究

3.试分析《死水》二、三节所用意象的作用。

4.《死水》中运用“不如”“也许”,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抒写“一沟绝望的死水”的意义何在?由此可联想到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6.试分析《再别康桥》一诗中情与景交融的手法。

7.怎样理解《再别康桥》全诗的“画面美”?

8.“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作者为什么会这么说?

三、技法迁移

象征手法

[文本回顾] 《死水》以一沟死水象征那个粘滞的流不动、沤得发臭的、完全丧失生命

力的社会现实。

[技法点拨] 所谓象征手法,就是以具体事物去表现某种抽象意义或不便表达的意义的一种文学手法。换言之,象征就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

象征手法,一般常见于散文作品,尤其是抒情散文作品中。

象征手法包括象征体和本体两个方面,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必须要有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依靠联想建立,就是从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其他事物,也就是从本体想到象征体的相似点、相近点,从而使抽象的思想、意义、概念形象化、具体化。如蜡烛光明磊落、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技法运用] 请运用象征手法,写一个片段,抒发某种生活的哲理。

第2课时 测试与反馈

(分值:50分)

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蔚蓝(wèi) 青荇(xìnɡ) 干燥(zào) ...

B.酵成(xiào) 峭岩(qiào) 侵蚀(qīn) ...

C.诅咒(zǔ) 罗绮(qí) 懊丧(ào) ...

D.呻吟(yín) 含蓄(xū) 踟蹰(zhí) ...

2.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句是( )

A.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绣出几辫桃花。

B.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C.如果青蛙奈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D.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3.下面六组诗句构成复句关系,将它们分别编为四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来审视,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②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③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④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⑤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⑥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A.①③⑤/②④⑥ B.①③⑥/②④⑤

C.③④⑤/①②⑥ D.③④⑥/①②⑤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艺术家能把自己心灵的创伤和对社会现状的痛苦感受毫无顾忌地倾泻出来,靠的是以艺术来直接表达的。

B.防治甲型流感的最好方法,是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进行适量的运动,增强自己的抵抗力,并注意室内空气流通,不要去空气欠佳的地方。

C.孩子们对“动漫”的情有独钟推动着“动漫”产业朝着高质量、高速度、高赢利发展,嗅觉灵敏的商家对此更是推波助澜。

D.以生漆为底层的彩绘陶质文物保护是一个世界难题,没有任何的经验和技术可以借鉴,秦俑如何将艳丽的彩绘保留下来成为当务之急。

二、文本阅读(15分)

阅读闻一多的《死水》,完成5~7题。

5.诗中的“破铜烂铁”变成了翡翠和桃花,“剩菜残羹”泛出了罗绮和云霞;死水变成了一沟绿酒在冒泡沫„„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诗的首尾呼应,反复强调“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