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时间:2021-10-10 15:19:51 二年级作文

【篇一】小学五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学期公开课教案

第五课时 梯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自主参与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能灵活运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比较等逻辑思维能力与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自主参与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 完成相同的两个梯形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引导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前两天学习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还记得三角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吗?

学生回答后,指名学生操作演示转化的方法。

(2)展示台出示梯形,让学生说出它的上底、下底和各是多少厘米。

(3)师:我们已学会了用转化的方法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那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梯形的面积)

二.探究新知

(1) 自主探究图形的转化

①启发学生思考:你能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办法,把梯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计算出它的面积吗?

②学生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一拼,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③指名学生操作演示。

④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操作:梯形(重叠) 旋转 平移 平形四边形。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

a.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梯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b. 每个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形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2)交流归纳,推导公式。

①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②师生共同总结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小学五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1) 两个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推导过程: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

平行四边形的底=梯形的(上底+下底),这个

平行四边形的高=梯形的高,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板书: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③字母表示公式。教师叙述:如果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怎样用字母表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S=(a+b)h÷2”。

三、运用知识 解解决问题

出示课本第89页的例3,教师指导学生理解“横截面”。 ①学生尝试解答。

②展示台出示例题的解答,反馈矫正。小学五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四.巩固练习:

(1)完成P89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七第1、2和3题。

五.全课小结:

1、通过今天的上课,谈谈你的收获。 你还有什么疑惑?

2、梯形面积公式中为什么要“除以2”?它与三角形面积公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板书设计:

梯 形 的 面 积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平行四边形的底=梯形的上底+梯形的下底 平行四边形的高=梯形的高

梯形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2 =底×高÷2

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篇二】小学五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公开课2015五年级数学上册位置教案

2015-2016第一学期数学公开课教案

用数对确定位置

西凉民族小学 谭文昌

【篇三】小学五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优质课教案《认识方程》

“方 程”教学设计(第二稿)

四方实验小学 解隽娜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5--60页。

【教材简析】

本课信息窗展示的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鳍豚、大熊猫、东北虎的图片以及相关文字说明。其主要信息有白鳍豚数量的变化情况;野生和人工养殖的大熊猫数量的关系;2003年与2010年人工繁育东北虎数量的比较。根据上述信息,引导学生提出相应问题,进而研究方程的意义。

方程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充分理解了四则运算的意义和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由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到学习方程,是学生又一次接触初步的代数思想。代数思维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思想",本课教学内容是学生从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过渡。

【教学目标】

1. 根据天平平衡的原理,理解等式。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理解方程的意义,渗透符号意识,发展数感。

2. 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分析、抽象、概括的过程中,经历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形成模型思想。

3. 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激发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视频资料 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感知“相等”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有许多的珍稀动物,你知道有哪些?

预设:熊猫、白鳍豚、东北虎„„

课件出示:(金丝猴、短尾猴、白鳍豚、东北虎、熊猫)

谈话:这些都是我国的珍稀动物。

谈话:老师非常喜欢憨态可掬的熊猫吗?瞧,它们在做游戏呢。

2. 提供素材、感知“相等”

出示课件:

谈话: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1.跷跷板平衡,追问:说明了什么?

2.熊猫一样重,追问:你怎么看出来的?

谈话:熊猫的质量是50千克,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吗?

预设:50=50

谈话:观察这个式子,和我们以前学习的式子有什么不同?

预设:以前的式子中有运算符号,这个式子中没有。

追问:没有运算符号,为什么也能用“=”连接呢?

预设:两边的重量是相等的。

小结:原来相等的关系就可以用“=”表示出来。

谈话:想一想,生活中,你学习的知识中,也有相等的关系吗?

预设:1.速度×时间=路程

2. 预设:这辆车的速度和那辆车的速度一样 ab=ba

二、分析素材、理解“相等”

1.借助跷跷板,理解相等与不相等。

出示课件:

谈话:能用式子表示现在的关系吗?

预设:40<100,100< span="" lang="EN-US">40

谈话:同学们看,又来了一只熊猫,你猜会发生什么情况?

预设: 1. 左边重、右边轻或左边轻、右边重

2. 平衡,一样重

谈话: 你能说说它们的关系吗?

预设:1.两只小熊猫的重量〉 一只大熊猫的重量

或两只小熊猫的重量 << span="">一只大熊猫的重量

2.两只小熊猫的重量 = 一只大熊猫的重量

2. 认识含有未知数的式子。

谈话:小熊猫跳上去后,跷跷板是这样的。你能说说这三只熊猫的质量有怎样的关系呢?

预设:1. 小熊猫的重量+40 = 100

谈话:你是怎样想的?小学五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预设:一只熊猫的质量加40千克熊猫的质量等于100千克熊猫的

质量

追问:你能用谁和谁是相等的再来说一说吗?

谈话:同学们找得到了跷跷板中相等的关系,能用更简洁的式子

来表示吗?

预设; a+40 = 100

2. x+40=100

谈话:真了不起,会用字母表示未知数。不知道的数量,我们通常用字母表示。一般情况下,像这样的未知数用字母x表示。

出示课件

谈话:现在两边的熊猫交换了位置,你还能用式子来表示吗?

预设; 100=x+40小学五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小结:看来“=”不仅可以表示运算的结果,还可以表示相等的关系。

三、借助素材,理解等量关系

1.理解图示中的等量关系。

(1)课件出示:

谈话:谁会用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来表示?

预设:3x=200+200, x+ x + x =200+200小结: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谈话:说说你这个式子的意思 ?(引导学生说说谁和谁是相等的)

谈话:天平平衡,说明两边相等,你能说几个这样相等的式子吗?

预设:10+20=30

X+300=1000

(2)课件出示(出示动物的名字)

谈话:这幅图中,既没有跷跷板、天平,你还能找到相等的关系吗? 预设:两只金丝猴的质量和一只短尾猴的质量是100千克

教师引导,也就是这些猴子的质量和与100千克时相等的

小结:像这样相等的关系数学上称为等量关系。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常常需要先找到这样的关系。

2.理解信息中的等量关系。

谈话:看图找等量关系同学们都学会了,有些等量关系还藏在文字信息中,试试看,你能不能找到他们。

(1) 课件出示:白鳍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濒临灭绝。1980年约有

400只,比2004年多300只。

谈话:信息中提供了哪几个量?

预设:1980年只数 2004年只数 300只

谈话:这三个量之间有怎样的等量关系呢?

预设:1980年只数 - 2004年只数 = 300只

1980年只数 - 300只 = 2004年只数

2004年只数 + 300只 = 1980年只数

谈话:你怎样找到等量关系的?

预设:根据1980年约有400只,比2004年多300只。

谈话:你太棒了,抓住了关键的信息,你很会读题和思考。

谈话:1980年的只数和2004年的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预设:1980年的只数比2004年的只数多300只

谈话:根据这个关系,你能用未知数x表示出它的等量关系吗?

预设:X+300=400

(2)课件出示:2004年,我国野生大熊猫约有1600只,是人工养殖大熊猫数量的10倍。

谈话:为了保护珍稀动物,我国采用了人工繁殖的技术来增加珍稀动物的数量。

谈话:自己默读题,你能找到哪几个相等的数量关系?

预设:野生的只数÷10=人工养殖的只数

【篇四】小学五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公开课

小学数学公开课:《分一分》教学设计

- 1 -

- 2 -

- 3 -

- 4 -

7、学习评价表

二00四年十一月

- 5 -

【篇五】小学五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五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课题: 圆 的 认 识

执教人: aaa

时间:2011年5月27日

教学内容:教材93页——94页,练习十七第1-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圆及其特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画圆,用圆的知识来解释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纸圆、剪刀、线绳、尺、圆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初步认识

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还能看到圆吗?

二、师生互动,学会画圆

(一)尝试画圆

那同学们,你用自己手中的工具,想办法画一个圆吗?(指名板演) 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画圆的方法?画圆的感觉怎么样?那你觉得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二)学习用圆规画圆

1、老师想画一个比这个大一点的圆,怎么办?学生介绍,教师在一旁适当补充说明。同学们用圆规来试试看,能不能画出一个圆来?

2、交流:你是怎么用圆规画圆的

3、老师也想用圆规来画个圆,你们做老师的指挥官。

教师画圆,故意出错。学生指出并纠正。从我画的过程中,想一想,画圆时应注意些什么?同桌之间互相说说。

4、将圆规两脚的距离统一确定为5厘米,按步骤再画一个圆。

三、自主探究,研究特征

(一)认识圆心、半径、直径

①观察剪下来的纸圆,组织学生在交流中认识圆心,并知道常用字母0表示。

②通过让学生折圆,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圆心的特征。

③通过让学生画一画、比一比纸圆上的折痕,交流有什么发现,从而认识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概念。

④那请同学们在自己刚才画的圆里标出圆心,画一条半径和直径,并分别用字母表示。

⑤判断P94 “练一练”的第1题

(二)研究圆的特征

1、利用手中的圆片、直尺、圆规等工具,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并在小组里讨论交流一下。

提示问题:课件出示例3的4个问题。

2、汇报交流:谁能解释一下前三个问题为什么要强调“在同一个圆里”?你能用字母表示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吗?

3、思考交流:通过刚才的操作你知道圆的大小由什么决定?圆的位置由什么决定吗?

4、师生共同归纳小结

四、自练反馈,巩固新知

1、判断题。

2、练习十七第一题

你是根据什么来填写这张表的?

3、练习十七第四题

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五、运用新知,质疑释疑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教学反思:

【篇六】小学五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在认识(一)公开课教案

三联永恒学校小学部公开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