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体验快乐

时间:2021-10-10 15:13:07 四年级作文

第一篇:《体验作文 感受快乐》

体验作文 感受快乐

----小学语文中年段(三、四年级)教研活动方案

一、研讨主题:如何做好起步作文的教学?

二、研讨形式:以课例为依托,深入发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措施,以此提高习作教学的效率。

三、活动时间和地点:

第七周(星期一19:00~20:30) 公开课室

四、出席对象:三、四年级全体语文教师

五、研讨课例:《画秋天 写秋天 》

六、活动议程

◆交流:梳理教学此内容的思路。(唐建军老师在三年级组内进行说课) ◆观摩:10月8日第2节课观摩唐建军老师课堂教学,进一步加深对疑难问题的思考。

◆研讨:结合课堂教学,探讨起步作文教学应禀持的原则提炼出有效的教学方式。(评唐建军老师执教的作文课 三年级主评人:王群玲)

七、研讨主题

结合自身的习作教学实践来讨论我们研讨的主题,可亮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尽量不人云亦云,老调尽量新谈,新调尽量深谈;所选角度可以小一点。愿我们碰撞出新视野、新思路、新方法、新策略! 用我们的实际行动,为习作教学改革送去一屡清新的风„„

讨论:●起步作文应关注的焦点

●起步作文教学的侧重点

●如何让孩子喜欢习作?

●针对学生作文起步难的实际所应采取的有效的指导方法 大家选择这几个问题中的一个或者几个进行讨论。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和实践经验,进行讨论。

八、友情提醒

1.为了提高研讨的有效性,请本组全体教师认真思考﹙起步作文的特点﹚和﹙“我”的起步作文观﹚,梳理出自己的思考,填好《起步作文研讨表》与教研活动时带来。

2.做好发言的充分准备,展现三、四年级语文教师在教学研究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研有所得。

3. 会后,各位老师对活动进行梳理,并于周10月12日下班前将交流材料上交给备课组长。

(研讨课教案附后)

潮阳实验学校小学语文三、四年级年段教研

起步作文课堂教学研讨

姓名:

说明:1、如果此页不够,可另加附页。

2、请于10月12号将此表交给备课组长。

第二篇:《快乐体验-快乐作文》

快乐体验快乐作文

“作文难、难于上青天!”这沉重的呼声来自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为什么孩子们会“谈文色变”?为什么我们至今为止还没有为他们开辟一条轻松快乐作文的渠道?偏偏要让孩子在本该快乐的学习生活中,背上沉重的“作文难”的盔甲?分析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写作与做数学习题有本质的区别,数学老师教给学生计算公式,讲清楚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学生听懂了,就可以根据公式做出一道道不太复杂的习题。然而,学生写作文就不能如此画葫芦了,尽管老师想千方设百计把写作理论、技巧讲清楚,等到学生拿笔书写时,“此愁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不会写还是那样不会写! 何况写文章本来就“文无定法”呢? 苏霍姆林斯基说:“充满乐观情绪的自我认识是儿童渴求知识的前提条件。”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光靠老师讲授作文技巧和方法是不能够改变目前作文教学现状。只有找到快乐的源头,只有让学生快乐起来,愿意学习写作文,学生就能放下包袱轻轻松松写出快乐作文。

遵循“生活即教育”观 ,要写好作文,首先要写好生活作文,因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生活犹如小溪水,源泉丰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不停。帮助学生寻找生活的素材,发现个性生活美,真切地体验各种情感,进行生活化的提升,让学生不必“握笔兴叹”了。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快乐体验快乐作文之“三快”!

1.激发兴趣,一吐为快。 让学生体验写作的快乐,首先要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调动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愿意一吐为快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做某一件事情我们有了一点的兴趣就会产生十倍的动力,有了十倍的兴趣就有百倍的信心。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首先要放低要求,引导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找素材,消除心理压力。让学生立足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积累生活、回味生活、领悟生活,把写作的起点放在他们最熟悉、最容易接受的生活的层面上,从心理上消除了学生“谈文色变“的恐惧。

在作文教学中,以生活为基础设计一个个让学生自主参与的活动,满足他们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在作文教学观摩课《放飞童年》、《我想变》两堂课中,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作文情趣,注意激起学生对生活的关注;从学生作文前的准备到教师作文教学的过程,教师作了大量的铺垫和及时的引导,设计了多种活动,激发了全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我的教学中,我也非常重视学生生活的积累,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形成全员参与的积极意识(视频播放)教学生写快乐往事时,我和学生一起来唱歌互动,一首《幸福拍手歌》把学生的快乐情绪调动起来,学生消除了写作文的戒备心理,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接下来我安排了两个生活小故事表演,学生观看表演的同时感受了演员的快乐,同时,也激起了学生评述快乐的欲望,在评述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叶圣陶先生很早就指出:“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当学生有了快乐的积累,学生心中的快乐

第三篇:《三类体验?快乐作文》

三类体验 快乐作文

作者:翟永新

来源:《教师·上》2013年第12期

陶行知先生指出:“要解放学生的眼睛,引导他们能看清事实,就能活跃学生的思想。”其中的“事实”就是当下的现实生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 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显然对应的是生活。可见,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与《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写作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都认为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

审视当前的小学作文教学,传统的授课模式十分单一。教师一般按照“布置题目—提出要求—介绍技巧—范文引路—学生作文—教师阅评”的流程展开教学 。这样做的效率很低,学生写出的大都是应景作文、模式作文,千人一面,脱离生活,不着边际,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个性表达和能力发展,偏离新课程改革的轨道。在长期的实践中,我觉得要想让学生真正将文章写好,“功夫在课外”,在“生活作文”的理想中,必须设法将生活引进课堂。

一、生活体验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到处都是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我们要求学生在平日里将所见所闻、所做所想写出来,描绘不断变化的风景、叙述曲折动人的事件,刻画具体可感的人物,抒发内心的情感。我要求学生每天做张生活片段卡片,久而久之,记录生活片段卡片成了同学们最喜欢的事。快乐时和它分享,烦恼时向它倾诉,痛苦时由它安慰,愁闷时排遣孤独。如我班范XX同学写的《第一次作文被选上榜》:那是一个平淡无奇的星期三,语文老师像往常一样走进教室布置作业,我们见他桌上有一张纸,便疑惑起来。有人小声说:“八成是哪个人的作文上榜了吧?”我听了以后,心里想:反正不是我的。当翟老师宣布“这是范XX的《龟兔赛跑续》” 的时候,我好像被什么定住了似的。葛XX竖起了大拇指,说:“老范,大错,大错,以前是我看错了你,没想到你有这么强的实力啊!佩服佩服!”可是葛XX的话我根本没有听进去,继续呆若木鸡地坐在那。当我反应过来,已经放学了。“妈呀!”我大叫一声,飞一般地跑回家。

二、活动体验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强调了亲历参与的重要性。小学生好动,喜欢运动、游戏,可以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设计生活情趣的小活动,如“走进敬老院”“军营一日行”“参观工厂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会思考,产生表达的欲望。如我班薛XX同学写的《难忘的体验》:今天,老师训练我们体验作文。他先让我们写下五个最爱人的名字。我们不知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轻松地写下爸爸、妈妈、奶奶、爷爷、小弟。老师说:“现在,请大家拿起笔划去一个!”第一次,我们都很轻松,总有一个感情淡一点的呀。我毫不犹豫地划去了“小弟”。只有李沁眼圈红了。老师问:“李沁,你心里有什么感受?”李沁说:“我的心像刀割一

样,我一个也不想划去!”“可是,人生就是这样,有的时候必须取舍!现在请你们再划去一个!”在场的同学大都痛苦地低下了头。只有周XX和女中豪杰人称“花木兰”的汪XX很坚强。有人已经哭出声了。哭得最厉害的是“耗子”孙XX。爷爷最爱他,他不想划去。“必须划去!这是命令!”老师说。我闭着眼睛划去了妈妈。我的心里难受极了,眼前仿佛出现妈妈接送我上学放学的情景。我心如刀绞。等我们平静了些,老师心如钢铁地让我们再划去一个。大家都不肯动笔。周XX哭到外面去了。“人生总有离别,有时我们要学会面对!”“可我划去谁呀?失去了他们,我感到孤单!”周XX哭着说。“但是,苦难是没有约定的!”老师说。同学们哭成一团。老师说:“再亲的人也会有离开我们的一天,每一天都去爱他们吧!”

今天的体验让我知道我们学会独立,懂得爱和坚强。

三、阅读体验

拓展知识视野的最佳途径就是有效地进行大量课外阅读。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都可涉猎。还要注意做好读书笔记,好词佳句、精彩片段、个人感受、知识链接等。光读不行,还要学会思考,透过现象看问题。比如日本大地震过后,我让孩子阅读有关资料,学生写出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我看能源利用》《不要让地球哭泣》等有着真情实感而又富有个性的好文章。

生活是写作用之不竭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同时加强课外阅读积累,在深入观察生活的同时,拓宽知识面,使学生将对生活的观察、阅读的知识内化为心中的体验。

参考文献:

[1]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等.陶行知教育言论集[M].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8.

[2] 严育洪编著.课堂焦点:新课程教学九辩[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市第一小学)

第四篇:《体验习作生活享受作文快乐》

体验习作生活享受作文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们不妨也可以这样说:只有能够让学生体验到生活情趣,享受到作文快乐,才是真正的作文。许多时候,人们把作文当作一种考试的功利,把写作当作一种技能来练习,致使作文教学陷入了一个怪圈,教师说难,学生说难,家长说难,人人谈作文变色。其实,学习写作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快乐的体验的过程。只有体验到习作过程中的乐趣,享受到了习作过程中的快乐,作文教学才能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成为我们生活的一种需要,成为我们生活的一种至于“真”,达于“善”,臻于“美”的境界。《语文课程标准》19次提到“体验”。在新课程指导下的作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习作中享受到体验的愉悦、探究的魅力,生命的活力,对话的激情,生活的乐趣,交流的开心,发展的进步,个性的张扬,合作的快乐„„

一、在习作中体验生活的乐趣

生活是生动具体的、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形象化、情感化、个性化的习作素材。生活是开放的动态的,它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广阔的时空背景。文章是生活的反映,也是情感的载体,习作的过程就是体验生活的过程。只有把生活的情趣和乐趣在作文课堂中展示出来,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才能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只有让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积极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和情趣,学生才能爱作文,有话想说,有话会说,有话巧说,有话趣说。比如指导学生习作的观察中,经常开展一些习作素材体验实践活动,以丰富写作的素材。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只有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描绘生活、创新生活,用五官去观察,用大脑去综合,用心去体验,用笔去描绘,才能通过作文教学提升人的思想境界,塑造人的人格品质,积淀人的文化修养,抒发人的真情实感。作文倡导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同以前教学相比,作文在开放活动中学生个性会得到积极发展。在教学中,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开放的活动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我认为加强对生活活动过程的引导,可以让学生在习作中体验到生活的乐趣,让学生在活过程中学语文、用语文、发展语文能力,提高习作的兴趣和张扬学生的个性。

二、在习作中体验探究的魅力

探究性习作以尊重、信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前提,充分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培养学生习作的良好的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只有极大地满足和强化了学生的求知欲,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在作文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能力,我们积极鼓励和指导学生写一些探究性的作文,譬如指导学生养几只蚕,探究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写一写“春蚕的生命过程”;研究蚂蚁是怎样预报天气的,写一写“蚂蚁预报天气”的秘密;探究蜜蜂和蝴蝶采花的不同,写一写蜜蜂和

蝴蝶的童话等等。这样的系列作文,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探究的魅力。比如春天来了,组织学生到校园,到郊外去“找春天”。看一看春天有哪些景象。想一想哪些是书上没有讲到的,你还发现了哪些问题,都—一记在你带的小本子上。然后回到教室,让同学们说一说春天有哪些特点:有的说,春天果树开花了,有红的、粉的、白的;有的说,花丛中有许多小蜜蜂,在辛勤的采蜜;有的说,小燕子跟着妈妈从很远的南方飞回来了;还有的说,农民阿姨和叔叔在田里辛勤地劳动呢!再议一议提出的问题。读一读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春天的诗歌、散文、故事、对联等内容,画一画或者写一写你心中的春天。最后做一做:回到家后,可以将自己采集到的动物、植物做成标本;可以用你采集的各种形状的树叶或小草拼成不同的图案,贴在纸上,再用水彩笔进行修饰点缀,做一份漂亮的贺卡;还可以以春天为主体,做一张别开生面的手抄报。把画好的画,拼成的图案,做好的手抄报,带到班里贴在墙上,装扮一下自己的教室。也可在精心制作的贺卡上,填上最衷心的祝福,送给最敬爱的老师、知心的朋友。通过这样作文活动,使同学们感受到春天是美的,大自然是美的;人在自然中是美的,人的劳动是美的。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实践,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生动、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增强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学生就会针对特定情景中的事物仔细观察,并且提出问题;针对所探究的问题,形成简单的探究思路,并以自己的方式实施探究。这样做,可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增进生与师、生与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张扬了学生的个性,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习作中体验到探究的魅力。

三、在习作中体验合作的快乐

习作是一种很个性化的学习活动,也是一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和过程。小伙伴常常会出现合作的天才、辩论的高手,出人意外的妙语连珠。比如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开展“寻找最佳的开头方法”、“交流最有趣的精彩细节”、“研究某人(老师、亲人、同学等)的特点”、“文章门诊部小专家会诊”等一些生动有趣的合作作文的尝试,指导小学生互写评语,互相批改,积极合作。我们还可通过接龙作文、系列日记、当小记者小编辑、编小手抄报的方法,让小组之间展开某一专题文章的竞赛。笔者曾经尝试过“话题接龙”日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就是在班级分成三、四个大组,一组一个日记本,一人一篇,一天一篇,一周一个话题,一个话题进行一次展览评比。“日记”的内容可编可抄,“接龙”的话题可以自选,“接龙”的顺序可以自定,“接龙”的日记可以合作写成,一开始可“一条龙”话题续接,过一段时间可以是多“龙”齐舞(分小组举办接龙比赛),“龙飞凤舞”(男女生混合“双打”)、“画龙点睛”(评论作文)、“描龙画凤”(给作文插图)等等。通过这样的开放式的习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让小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合作的快乐。

四、在习作中体验交流的开心

习作的过程是一种心灵的交流过程。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可以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多项交流,多向交流,多层面交流。比如经常指导学生练习写一写“老师(校长、爸爸、妈妈、某作家、某记者、某主持人、某同学、朋友等),我想对你说”,也可以老师和学生进行直接的面对面的对话。比如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与同学们交流习作的心得,探讨开头和结尾的方法,交流精彩片段的写作体会,谈论生活中新鲜人和事,共同观察和体验某一景物、某一事件,在观察和体验的过程中进行多向交流讨论。您看,我班的作文经验交流会又开始了。小学生葛星这样介绍他描写大风的经验的:我在观察一次刮大风之后写了—篇作文──《风》,武老师夸我写的好。当时,大风吹得我几乎站不住脚,更不用提睁眼睛了。可是好奇心促使我把眼睛眯成一条缝,来观察大风中的景物。小树东倒西歪,像是不停地给狂风鞠躬,求它饶命,沙上、纸屑、草棍满天,这使我想起家里的鱼缸,日久不换水,跟现在的天空差不多。可见,认真观察不但能发现并抓住事物的特征和细节,而且能使情动辞发,因而,观察在作文中的地位是十分

重要的。再看教室里的同学,每个人的脸上都挂满了灰尘,像涂上了一层蜡,身上也都落满了一层尘土。对这一观察所得,我用了“咱们都成了士人了”这句话来形容比喻,觉得既实际又妥贴。通过仔细观察,我抓住了风的一些特征,当天晚上就把这些写下来,写得很顺利。我的观察日记是这样的:这不,刚才还是好好的天气,可是眨眼间,仿佛有人惹了老天似的,它竟然大发雷霆。顿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尘土飞扬。树干“呜呜”响,电线“呜呜”叫,可怜的小树被大风猛烈地摇晃,东倒西歪,有的还被折断了。墙角的垃圾、纸屑、草棍都被卷到了空中,像断了线的风筝,飘飘摇摇,上下翻飞,整个天空就像长时间没换水的鱼缸被搅动了一番,杂物飘忽不定,一片浑浊。教室里更是一片昏暗。沙粒、尘土从窗隙钻进来,弄得同学们的脸上都挂满了灰尘,身上也都是尘土,一个个都变成了“土人”。同学们互相看着,不禁笑了起来。黑板上的字模糊不清,花花点点,老师没法讲课。风呼啸着,撞得教室的门“啪”直响,还不时从门缝中挤进一些沙土和杂物。哼!风,我讨厌你!通过民主的开放的交流,使学生体验到了开心和愉悦,体验到了情趣和思维,体验到了心灵与心灵的共振„„新课程的习作教学,应该更激扬地呼唤对话,应该更挚着地开拓对话,应该更巧妙地开展对话,将旺盛的生命力融合在亲情浓郁的对话里。

五、在习作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作文呼唤新颖有趣的开放的评价方式。传统的习作教学评价往往以习作目标作为依据,因此采用的是一种结果性评价。但这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态度等的培养,忽视了学习成绩背后的动机取向和努力程度。作文教学是以过程性评价或形成性评价为主,以终结性评价为辅。作文的评价形式,是多几把评价尺子,鼓励冒尖,张扬个性。增加评价的尺子,就是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让学生全面发展,尽显青年蓬勃的个性之美。作文的评价应尊重学生人格,扬长补短,鼓励冒尖,凡是在某方面有突出表现的都可以被评为好。如在教学中,我们经常评选本次习作的最佳开头人、最佳结尾人、最佳细节人,最佳字体人,最佳构思人,最佳态度人、最佳情感体验人等等,最佳越多越好。做到人人参与,既是评价的裁判,又是被评价的队员。一次演讲要评出最佳选手,一次观察赛要评出最佳细心者,一次辩论会要评出最佳辩手。作文评选活动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由于评价尺子的增加,评价过程的开放,人人都有被评为好学生的可能。总之,作文教学的多种评价尺子,不同侧面的评价应组成一个开放而民主的评价体系。通过富有情趣的评价使学生在习作中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

六、在习作中体验个性的张扬

作文提倡自由写作,张扬个性,体验情趣。文章是极具个性的产物。没有个性便没有作文。写作应当是“自鸣天籁”,是个人情感、灵性的外化。只有自由,才能写出个性,才能抒发真情,才能“我手写我口,我口言我心”。因此,作文在作文教学中,积极张扬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抒真情,讲真话,写个性。比如:每到开学之初,我就让学生拾撷起假期生活中一页页值得回忆的美好片断。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