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时间:2021-10-10 15:07:19 二年级作文

【篇一】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廖德萍)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清远市博爱学校 廖德萍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量中的一个内容,即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材第54-55页。

二、教材与学生学习起点分析:

本课《分米和毫米》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量的第一课时。全单元内容分二部分编排,先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再教学千米的认识。在此之前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认识了米,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知道了它们之间的关系,1米=100厘米,头脑中也建立了1米,1厘米有多长的表象。

学生对测量的方法已经掌握,有一定的用直尺测量的能力。对毫米和分米虽没有正式的接触,但在生活中对毫米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由于生活中学生缺乏测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又很少用到分米、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所以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表象较难建立。

三、教学目标:

1、在观察、猜想、验证等实践活动中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的进率。

2、借助硬币厚度、吸管感受1毫米、1分米的长度,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运用已有长度单位的模型表象,合理估计实际物体的相关长度。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大胆猜想—积极验证—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在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通过体验活动,形成1分米和1毫米的感性认识,正确建立表象。

2、难点:掌握各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换算。能

在具体的情境中灵活应用合适单位估计并测量物品的长度。

五、教学准备:

学生(尺子、硬币或游戏卡、一根10厘米长的吸管、6厘米3毫米的牙签、两人一根米尺);教师(课件、米尺、实物等)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一)复习旧知

1、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认识了哪两个长度单位?

2、关于米和厘米你还记得哪些相关的知识?

(二)导入新课并质疑:

估一估,再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教室黑板的长是4( )。

一支铅笔的长是18( )。

一张光碟的厚度是( )。

引导学生思考:仔细观察这张光碟,它的厚度有没有1厘米呢?那聪明的小朋友一定在想有没有比厘米更小一点的长度单位呢?

对,有一个比厘米更小一点的长度单位,那就是——毫米(板书),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这个新的长度单位(引出毫米的认识。)

质疑:关于“毫米”的认识,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呢?

问题1:1毫米有多长?

问题2:1厘米有多少毫米?……

二、认识毫米

今天我们重点来学习探究2个问题:

1、探究问题1:1毫米有多长?

(1)请同学们观察直尺,(出示课件演示)引导学生发现:在每间隔1

厘米之间有许多什么?

(2)你能在直尺上找到1毫米的长度吗?请你找一找,找到后给同学看。

(3)刚才找出了1毫米的位置,你能找出5毫米吗?(找不同的5毫米)

(4)每1厘米之间都有多少个小格。

2、探究问题2: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

(1)为了方便数的时候可采用笔尖指着数,跟着课件再数一数。

(2)你有什么发现?生:10毫米正好等于1厘米。

1厘米=10毫米 (板书) 用字母表示这个关系式:1cm=10mm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3、建立1毫米的表象。

你能用手比划出1毫米大概有多长吗?有什么好的方法?

师:用拇指和食指捏住IC卡,将IC卡慢慢地抽出,拇指与食指之间的缝隙的宽度大约是1毫米。再做一次,体验一下,你有什么感受?

4、实际测量。

所以毫米虽然短小,可你别小看它,学习了它,它可以帮助厘米,我们利用它还可以量出不是整厘米数的物体长度呢?例如,我们来测量一下这支铅笔头的长度,测量之前,我们先一起来估一估,老师示范引导学生估计,谁估计得更准呢?让我们一起动手来量一量吧!

学生汇报,教师配合课件演示、讲解测量过程,并提醒学生测量时应注意什么?

仔细看,在哪里?(数一数,6厘米多3小格)

以前我们没有学过毫米时,同学们会忽略这3小格,说成长度大约是6厘米,现在学了毫米后,你能准确说出它的长度了吗?(6厘米3毫米)

小结:当测量物体长度遇到不是整厘米的时候,可以在厘米后面加上毫米,这样它的长度就更加精确了。

三、认识分米

(一)测量铅笔,引入分米(出示铅笔)

1、出示一根10厘米长的铅笔让学生来猜一猜它的长度。

2、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支铅笔的长度,再让学生测量这根铅笔的长度。

3、汇报结果:

师:你们量的结果是多少?

生: 10厘米。

师:你们刚才量的这根吸管也可以说是1分米,也就是我的这支铅笔的长度是1分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另一个新单位叫——分米(板书)。 (二)1分米有多长?(分米与厘米的关系)

1、请你拿出自己的尺子看一看,(在直尺上看看1分米有多长)看看1分米从哪儿到哪儿,指名交流。

2、 在你的尺子上数一数1分米里面有多少个1厘米?(课件演示)(板书:1分米=10厘米)

(三)建立1分米的表象。

1、你们能用手势表示一下1分米的长度吗?

2、打手势,用手同尺子上的1分米比一比。谁的手势最接近1分米?

3、找一找我们生活中或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三)实际测量:

1、估一估:我们认识了分米,知道了1分米的长度。(出示3分米吸管)请你估测一下这根吸管有多长?(3分米)再量一量。

2、请你先用一拃去估计课桌的长大约是多少分米,再量一量课桌的长度。(用1分米的吸管验证)

(四)探究米与分米之间的进率。

小朋友请你想一想,分米和米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1、谁来大胆猜测一下,1米里面有多少个1分米?你是根据什么猜的?

2、验证:在一条长1米的软尺上找到1分米,数数看一共有多少个1分米?

3、课件演示验证,全班一起数一数。

得出:1米=10分米。(板书)

四、整理归纳:

1、说一说:现在我们一共学过几个长度单位了?(4个)

2、师板书省略号,问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

3、建够知识体系:

师:其实长度单位还有许多,例如比毫米小的单位还有微米、纳米等,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上网查一查,比米大的有公里、千米等,后续的学习中马上就要学到。

通过从大到小整理后,这些单位就成了相邻的单位,有哪些同学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吗?

你发现了这些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有什么规律吗?

五、巩固练习:(课件出示)

①找朋友(进一步感知加深米、分米、厘米三者之间的关系)

②试一试(利用各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进行简单换算练习) ③丁丁的数学日记。(通过辨析改一改,帮助学生正确运用长度单位)

六、全课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分米和毫米)

我们还知道了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是十进关系。(齐读)

七.布置作业:

①实践作业(估一估,量一量。见书第55页)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②写一篇数学日记,记录生活中的数学。

八、板书设计:

分米,毫米的认识

长度单位: …… 米(m) 分米(dm) 厘米(cm)毫米(mm)……

10 10 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篇二】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分米毫米的认识》课堂实录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分米、毫米的认识》课堂实录

昌乐县西湖小学 李瑞霞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估一估、量一量、摸一摸、看一看、想一想等活动感知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

2、在独立思考和分组探索中感悟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正确运用毫米、分米表示长度。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引导学生运用数学建模思想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灵活的掌握知识,完成学习。

教学重点: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

2、掌握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应用概念正确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学用具:

米尺、学生尺、一分硬币、电话卡、光盘、10厘米长的吸管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数学建模思想。

(一)猜身高,复习米和厘米

师:同学们,新学期开始,老师有个惊喜的发现,发现过了一个新年之后,同学们都长高了,谁知道自己现在有多高?

生1:我身高1米32厘米。

生2:我身高1米37厘米。

师:请你上来和老师比比身高,大家猜猜老师有多高?比一比谁的眼力准。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生1:160厘米。

生2:162厘米。

生3:158厘米。

师:可能老师穿着高跟鞋看上去高一些,其实老师没有那么高,老师只有1米56厘米。(板书:1米56厘米)

哎呀,老师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自己的身高了,希望同学们将来都能长出一副模特身材。

师:刚才我们在说身高的时候用到了哪两个长度单位?

生:米和厘米。

师:嗯,米和厘米是我们已经认识的长度单位。米用哪个字母表示?(生:m)厘米呢?(生:cm)(板书)

师:1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用手比划比划。

(生比划,师用米尺比一比。)

师:1厘米呢?用尺子量一量自己比划得准不准。

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1米=100厘米。

(板书:1米=100厘米 或 1m=100cm)

[设计意图]由身高引入米和厘米,并让学生猜老师的身高,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用手比划1米和1厘米,回忆旧知,在学生的头脑中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用积累的经验来感受其中隐含的数学问题,从而促使学生将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感知数学模型的存在。

(二)实际应用,引入分米

师:淘气、笑笑和机灵狗在测量的时候遇到了困难,我们来帮帮忙吧!

淘气:黑板的长约4 (生:4米)

笑笑:文具盒的宽约8 (生:8厘米)

机灵狗:课桌的高约7 ?

生1:7厘米。

生(笑):太矮了!

生2:7米。

生(齐):太高了! 师:看来用我们以前学的长度单位,已经不能够准确的测量出课桌的高度了。那该用什么单位表示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板书:分米)

[设计意图]在实际应用长度单位中创设认知冲突,使学生意识到原有的知识不够用,从而推进数学思考的有序进行,由此引导学生从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抽出“分米”这一数学问题的过程就是一次初步建模的过程。

二、参与探究,主动建构数学模型

(一)动手操作,直观感知,认识分米

1、感知1分米的大小

(1)估一估,量一量

师:请同学们拿出学具盒里的吸管,估一估,这支吸管有几厘米?把你的估计填在学习卡的表格中。

师:请大家再用尺子量一量,看看这支吸管实际上有几厘米。把测量结果填在学习卡中。

师:你估计几厘米?测量结果呢?估长了还是估短了?

生1:我估计8厘米,测量结果10厘米,估短了2厘米。 生2:我估计11厘米,测量结果10厘米,估长了1厘米。

(2)画一画

师:10厘米的线段有多长呢?请小朋友们在学习卡上画出一条10厘米长的线段,并写上10厘米。

(3)记一记

师:大家量的吸管和画的线段都是10厘米,10厘米就是1分米。(板书:1分米)分米用字母dm表示。(板书)

师:从刚才的研究中可以知道分米和厘米有什么关系?

(板书:1分米=10厘米 1dm=10cm)

[设计意图]对书本中的某些原理、定律、公式,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应该记住它的结论、懂得它的道理,而且还应该设想一下人家是怎样想出来的,怎样一步一步提炼出来的。只有经历这样的探索过程,数学的思想、方法才能沉积、凝聚。本环节通过估、量吸管的长度,画10厘米长的线段等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建立10厘米的空间观念,在此基础上指出10厘米就是1分米,使学生对1分米的认识建立在充分的直观感知的基础上,建构出人人都能理解的数学模型。

(4)比一比

师:老师有个小魔术可以把1分米变到手上,大家想不想学? 生(兴奋地):想!

师:请小朋友们左手拿着1分米长的吸管,右手的食指和拇指捏住吸管的两头,右手请不要动,千万别动!现在,慢慢地把吸管拿开。瞧,我们把1分米变到了自己的手上。

师:我们可以用它估测物体的长度。请同学们用这个“1分米”估测一下课桌的宽度。

生:课桌的宽大约4分米。

[设计意图]针对低年级孩子的特点,利用1分米的吸管作文章,设计趣味小魔术,把1分米“变”到了手上,既形象、有趣,又使学生对1分米的体验得到了提升,充分感知数学模型的形成过程。

(5)找一找

师:在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呢?

生:一次性塑料杯的高度,字典的长度,彩笔盒的宽度,粉笔盒的高,手机长,粉笔长,易拉罐的高,灯开关,„„

(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1分米,既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又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初步应用数学模型。

2、感知几分米,认识米和分米的关系

(出示米尺)

师:请一位同学在米尺上找到1分米。

师:10厘米就是1分米,那20厘米、30厘米呢?70厘米?90厘米?100厘米?(学生说)

师: 唉?100厘米是10分米,也就是1米,那米和分米有什么关系呢?

生:1米=10分米

(师板书:1米=10分米 1m=10dm)

师:那黑板的长4米,也就是几分米?

生:4米=40分米。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米尺上找1分米、几分米,充分提供直观感性材料,使学生自主发现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主动建构新的数学模型。

3.解决问题

【篇三】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分米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1. 通过用直尺测量实物的长度,认识分米、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表象,体会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2.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3.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4.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教材分析〗分米、毫米的认识是本单元测量中第一节的内容。《标准》中指出对此内容的学习,需要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本节课是以厘米这个长度单位为纽带,将米、分米和毫米联系起来。借助测量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表象,认识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教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多种活动,建立丰富的表象,逐步形成空间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数一数尺上的刻度,动手量一量,用手势比一比,动口说生活中的实例等多种活动,感知、体验、建立丰富的表象。让学生在进行估测、实际测量比较、验证的过程中强化表象,从而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每次测量时,都要先估计,再测量,让估测活动贯穿于整个测量过程之中。〖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分校是一所公有民办学校。学校师资力量强大,教学设施先进。学生来自长春市区,接受过良好的学前教育,经过三个学期的学习,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厘米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学生对测量的方法已经掌握,有一定的用直尺测量的能力。对毫米和分米虽没有正式的接触,但学生尺上有毫米,在生活中对毫米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教学中应通过学生动手测量常见物体长度的活动,激发学习新的长度单位的需要,借助测量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表象。由于生活中学生缺乏测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又很少用到分米、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所以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表象很难建立。于是,我选择学生身边熟悉的物体,小棒是数学课经常摆弄的学具,IC卡是学生给家长打电话经常要用到的。(注:我校的学生中午都在学校就餐。学校为了方便学生打电话,在每个楼层都安装两部IC卡电话机。)通过用手指夹住小棒、以及捏住IC卡感知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从而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的表象。因为学生缺少测量的生活经验,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从学具准备中可以看出),以弥补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并要保证有充分的测量时间。〖教学设计〗教具准备:实物投影、课件等。学具准备:两人一把米尺,每人直尺、小棒、IC卡各1个。10厘米、30厘米的彩条各1根。每个小组橡皮、曲别针、胶棒、铅笔、1分硬币、光碟盒、草稿本各一个。(一)唤起已有的知识经验师:大家知道,在测量物体长度时,要用到长度单位。我们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生:我们认识了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师:请同学们打手势1米有多长?同桌上的米尺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同格尺上的1厘米比一比。师:米和厘米有什么关系?生:1米=100厘米。(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1. 认识毫米(1)小组学习,测量引入新知师:请你先估计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大约各是几厘米,再用尺量一量,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生1:长25厘米多8个小格,宽18厘米多4个小格,厚不到1厘米只有5个小格。生2:长是25厘米8毫米,宽是18厘米4毫米,厚是5毫米。师:同学知道得真多!当不够1厘米时,为了测量得更精确,我们要用到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师:关于毫米的知识,你都知道什么?看着你的直尺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合作学习,教师巡视。)(学生汇报:实物展台。)生:1厘米中间有10小格,每1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所以1厘米=10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师:用字母来表示,这个等式还可以写成1 cm=10 mm。(板书:1 cm=10 mm。)(3)建立1毫米的表象师:这是一张IC卡,你先估计它的厚度是多少。生:大约1毫米。师:实际量一量,看估计的对不对?生:IC卡的厚度正好是1毫米。师:用拇指和食指捏住IC卡,将IC卡慢慢地抽出,拇指与食指之间的缝隙的宽度大约是1毫米。再做一次,体验一下。师:除了IC卡的厚度是1毫米以外,你还能说出长度大约是1毫米的物体吗?生:银行取款卡、1分硬币的厚度、缝衣针的宽度(4)实际测量①考考你的眼力:估计草稿本有多厚,实际测一测。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导用毫米做单位测量的方法。)②估一估,量一量师:每个小组都有橡皮、曲别针、胶棒、铅笔。请同学们从中选择一个物

体,先估计,再测量,最后把测量的结果填到表格里汇报。填写时,要写出长度单位。测量的物体 我的估计 我的测量2.认识分米(1)游戏引入分米师:这是两根彩带,只用尺子测出其中一根的长度,用什么方法能知道另一根的长度。(注:1根长10厘米,1根长30厘米。)(请最先完成的小组到前边来给大家演示。)师:先量出这根短的彩带的长度(10厘米),再用短彩带量长彩带的长度,这个办法真好。这10厘米的长度还可以怎么说?有谁知道?(板书:分米。)师:下面我们就来认识分米这个长度单位。师:1分米是几厘米?30厘米是几分米?为什么是3分米?(板书:1分米=10厘米。)师:如果用字母来表示,上面的等式还可以怎样写?生:还可以写成1 dm=10 cm。(板书:1 dm=10 cm。)(2)建立1分米的表象师:1分米有多长呢?伸出你的两指,比一比多长是1分米。(这1的长度大约就是1分米。)师:我们生活中或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生:电灯开关的长、光碟盒的长、小棒的长师:用拇指和食指夹住小棒,把小棒拿走,拇指与食指间的宽度大约1分米。打手势,同尺子上的1分米比一比,谁的手势最接近1分米。(3)米与分米之间的进率师:请同桌合作在米尺上找出几个1分米,并汇报从几刻度到几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分米。生:0刻度到10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分米,10刻度到20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分米,40刻度到50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分米师:1分米与1米有怎样的关系?请同桌两人研究、讨论。生1:我在米尺上数出1米里面有10个1分米,所以1米=10分米。生2:我们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100厘米里面有10个10厘米, 所以1米=10分米。(板书:1米=10分米。)师:如果用字母来表示,上面的等式还可以怎样写?生:1 m=10 dm。(板书)(4)实际测量师:我们认识了分米,知道了1分米的长度。请你先估计课桌的长大约是多少分米,再量一量课桌的长度。3.阶段小结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现在我们一共认识了4个长度单位,今后我们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可以用米、分米、厘米作单位。如果测量时要求特别精确的话,还可以用毫米做单位,那么这4个长度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每个小组的同学研究一下。生1:我们小组研究的结果是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生2:我们小组补充,1米=100厘米。生3:我们小组还有补充,1分米=100毫米,1米=1000毫米。(注:配合学生的汇报,教师用课件展示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三)巩固反馈,学以致用1. 估一估,量一量任选你喜欢的物品,测出它的长度。把测量结果填到表格里。测量的物体 我的估计 我的测量2.课件演示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练习本长约2( )课桌宽约4( )一栋楼高24( )数学书厚约5( )小亮身高是135( )一长约15( )(学生回答一道题,教师出示一道题的答案。)(四)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生答略)有什么问题没有?生:老师,毫米是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师:毫米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趣,希望你们到课外书中或网上查查看。〖教学反思〗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我力求做到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同时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充分参与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推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估测的能力。课后,我有如下几点感受。1. 关注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为了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表象,我选择学生熟悉的身边的事物――小棒和IC卡。让学生在用手夹或捏的动手操作中,感知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从而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表象。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本课中,我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估一估、量一量的活动中,借助视觉、触觉等各种感官的大量活动,感知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表象。教师只是起到组织者、点拨者的作用,从而真正做到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感受。让学生测量自己喜欢的物体长度,学生非常愿意去做,学习积极性很高,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感到数学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其实数学就在身边。3.重视学生估测能力的培养估测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策略,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在本课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让估测活动贯穿于整个测量过程之中。在测量每一个物体的长度时,都是先估计,然后测量。学生在估测、实际测量比较、验证的过程中强化表象,从

而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学生的数学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本节课教师为学生提供的现实原型还不够丰富。学生虽然建立了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表象,但此活动还不够充分。〖案例点评〗1. 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已经学过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并且掌握了测量物体的方法。本节课教师让学生估一估、量一量数学书的长、宽、厚,很自然地引出毫米这个长度单位,建立了已有知识与新知的联系。2.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学生动手量数学书、彩带的长度,用手指夹住小棒、以及捏住IC卡感知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旨在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表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小组合作、同桌讨论、全班交流等学习方式,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掌握了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学生在活动中既获得了知识,体会了学习的乐趣,又培养了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3.本节课,教师为学生创设了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去量自己喜欢的物体长度,既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知识,又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获得了愉悦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真正地感受数学、体验数学。〖编者点评〗这个案例值得借鉴的地方是,教师对学生的状况进行了比较具体、深入地分析。教师没有仅仅介绍学校和本班学生的一般情况,而是特别根据本课内容,分析了学生对于毫米、分米认识已有的生活经验及知识基础,并根据这种分析在教学中采取了适当的策略。这一点是十分可贵的。

【篇四】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厘米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厘米毫米的认识

山东省诸城市石桥子小学 赵星梅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建立 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在建立长度观念时,对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易混淆,故教学时应讲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它们的长短,使学生能正确、深刻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直尺一把、一枚一分或一角硬币、丝带、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你们猜一猜,钱老师的身高是多少?

学生猜完后教师说明:钱老师的身高是1米80厘米。

师:米和厘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

师:请大家再用手势表示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师:我们每天上课都要用到数学课本,你们知道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厘米吗?自己量一量。

生:数学书的长是21厘米,数学书的宽比15厘米多,比16厘米少。

师:数学书的宽比15厘米多,比16厘米少,那究竟有多长呢?你们想不想知道?

生:想!

师:要想比较准确地量出数学课本的宽,就要用一个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来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毫米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获取新知

1、认识毫米。

(1)师: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起直尺认真观察: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线以外,还有刻度线吗?

(还有一些小刻度线,这些小刻度线把1厘米又分成了一些小格。)

教师指出:直尺上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2)看大屏幕上放大的直尺图

提问:从0刻度到刻度1是几厘米?

教师让学生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在刻度0和刻度1之间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从刻度1到刻度2是几厘米?数一数,在刻度1和刻度2之间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从刻度3到刻度4是几厘米?数一数,在刻度3和刻度4之间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这就是说,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

得出:1厘米=10毫米

(3)教师让学生量一量1分硬币的厚度,看够不够1毫米。

量完后教师说明: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师生共同用手势表示1毫米:先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地夹住1分硬币,再用左手慢慢地把硬币抽出来,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之间有一条小缝,它的长度大约就是1毫米。

教师结合课件演示说明:银行卡和电话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1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教师让学生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厚度大约是几毫米?

(5)说一说,测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6)教科书第3页 “做一做”中的题目。

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数的?

2、认识分米。

(1)引入分米。

①动手操作:用学生尺或米尺量自己的课桌宽是多少?(当学生用“米”做单位量时,课桌宽不够1米,用“厘米”做单位时,一一地量很麻烦。)

②独立探索:你感觉用一个多长的长度单位量课桌的宽比较合适?

③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 ④教师说明:像量课桌这样的物体长度时用米、厘米或毫米做单位都不合适,我们就要创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

⑤互相讨论:这个单位规定为多长合适?学生讨论(得出以“10厘米”为一个单位比较好)汇报并说明理由;从而引出“分米”。(板书,把课题补充全:分米的认识)

(2)问: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用手势表示出1分米的长度,表示出2分米的长度。

(3)学生观察米尺,回答:1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板书1米=10分米)

(4)练习。

①同桌互量从手腕到指尖有多长?

②教科书第4页“做一做”中的习题。

三、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1、练习一的第1、2、3题。

2、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蜡笔长6( ) 跳绳长2( )

课桌高7( ) 粉笔长75( )

钢笔长14( ) 小明的身高是140( )

一块橡皮厚12( ) 旗杆高9( )

3、量出20毫米和3分米的丝带。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1、量出数学作业本的长约是多少分米,厚是多少毫米?

2、在作业本上画出1毫米、1厘米、1分米长的线段。

3、拿一瓣蒜头放在盛有少量水的的盘子里。先看看它几天后开始发芽,再记录发芽一周内蒜叶的生长情况。(课外完成)

【篇五】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

甜甜的梦

——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分米、毫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千米=1000米,1分米=10厘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测量,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能在具体的情境中估计并测量物品的长度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

三、学具准备:

学生:直尺一把(带刻度的,并且刻度要清晰)

硬币一枚(一分的)

四、教学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孙悟空吗?谁能介绍一下孙悟空的本领?有一个小朋友叫甜甜,他也很喜欢孙悟空,晚上在梦中还

和孙悟空比本领呢!我们一起看看他们都在比什么?(出示情境图)

2.搜集信息:你看到了什么?

3.提出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提问,板书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富有童趣的童话素材,有利于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搜集信息、提出问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认识1毫米。

(1)猜测

师:孙悟空把金箍棒变成5毫米长,请猜一猜,5毫米有多长?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猜测的长度。

(2)验证

师:5毫米到底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仔细观察,把你的想法在组内说一说。

(3)交流

师:那个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向大家交流一下?(引导学生说出一小格是1毫米,5小格就是5毫米 )

(4)巩固

师:同学们想一想或观察一下周围的物体,哪些物体的长度(厚、高、宽)约是1毫米呢?(硬币,身份证,公交卡,十张纸)请同学们学用手比划1毫米有多长。

(5)练习

60毫米=( )厘米 120毫米=( )厘米 8厘米=( )毫米 教材自主练习第二题

(6)小结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思考一下毫米与前面我们认识的长度单位厘米(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阿福的新衣)有什么关系。

板书:1厘米=10毫米

2.认识1分米。

(1)猜测。

师:后来,孙悟空又把金箍棒变长了,变到10厘米长了,你认为现在的金箍棒有多长?把它在练习纸画下来。

(2)验证。

师:拿出直尺,验证一下,你刚才猜的怎么样?同桌互相说说。

(3)交流

师:谁愿意说说10厘米到底有多长?(引导学生在尺子上找出10厘米,认识10厘米就是1分米。

板书: 1分米=10厘米

(4)巩固

同学们想一想或观察一下周围的物体,哪些物体的长度(厚、高、宽)约是1分米呢?(小朋友的手长,粉笔盒的高度)请同学们学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5)练习

60厘米=( )分米 120分米=( )厘米=( )毫米

100毫米=( )厘米=( )分米

课本自主练习第十题

(6)小结

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思考一下分米与前面我们认识的长度单位毫米、厘米、米有什么关系。

3.认识1千米。

(1)猜测。

师:孙悟空为了显示出他的本领,他还把金箍棒一下子变成1千米长,仔细观察图画,你能通过图中提供的信息,说说1千米有多长吗?

(2)举例说明(也可以引导学生实地感受)。

A:一个人伸开双臂大约1米,1千米大约需要1000名同学拉起手的总长度。

B:你知道我们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吗?几圈是1千米呢?引导学生借助计量单位“米”体会1千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千米就是1000米,千米又叫公里,用Km表示。

板书 1千米=1000米

(3)举例体会。

师:同学们沿200米的跑道走5圈,体会1千米的距离有多远,并记录所用时间。

谁能说一说从你家到学校的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4)练习 1200分米=()米 5千米=()米

1千米=()米 1米=() 分米=()厘米=()毫米

课本自主练习第2题

(5)小结

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千米,思考一下千米与前面我们认识的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有什么关系。

师: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都是计量物体长度的单位,叫做长度单位。

【设计意图:结合故事情境,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感知---应用的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建立起长度单位的表象,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加深对长度单位概念的认识。】

三、自主练习,应用拓展

1.自主练习第1题。

(1)同桌交流。

(2)教师说长度,学生用手势表示。要求:速度要快而且要准确。

2.第2题。(先猜单位再量一量)

量一量1元钱硬币的厚度是( )

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度是 ( )

量一量课桌的高度是( )

【篇六】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毫米、分米的认识

一、知识目标:建立毫米、分米的长度观念。

技能目标:能测量周围的事物,提高估计物体长度的能力。 能在具体的情境中合适地运用长度单位。

情感目标:体会到身边的数学知识,会用毫米,分米刻画日常生活重的事物,从而更加喜欢数学。 二、教学重点

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 三、教学难点

掌握用毫米量的方法,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1分硬币、电话卡、学生尺及文具。 五、教学过程 一、认识毫米

(一)学习毫米产生的意义

师: 同学们,大家都测量过自己的身高吗?谁来告诉大家你多高?

师: 你能用手势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1厘米大约有多长?米、厘米之间的进率还记得吗? (1米=100厘米)

师:你知道你最亲密的学习伙伴是谁吗?(书、文具盒、削笔刀、橡皮、铅笔等)你知道他们身高是多少吗?他们有多厚吗?现在请你为数学书建立一个小档案。 1.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

(1)(幻灯片2)请看大屏幕,师提出“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估计数学课本的长、宽、厚。现在4人一组合作,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选专人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录表里(片3)

/ 3

1

(2)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师:谁愿意把自己估计的结果向同学们汇报一下。 “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怎样来验证?”----测量

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继续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互相讨论如何记录课本的长、宽、厚。

各小组分别汇报本小组测量的结果。并由此引出毫米。

师:多一点,少一点,究竟是多少呢?能不能用一个更小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呢?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一个新朋友:毫米。

“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可以用毫米表示”。并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学习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1、师:那么1毫米究竟有多长?

师出示电话磁卡,指出磁卡的厚度就是1毫米。左手两个手指轻轻捏住,右手抽去磁卡,手指的缝隙就是1毫米。

2、你能在尺子上找出1毫米吗?

生:尺子上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同学们用铅笔尖在尺子上指一指1毫米,指给同学看一看。(师巡视)

3、(幻灯片4)一起看大屏幕,我把1厘米放大,仔细数数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大家一起数。

(幻灯片5)从尺子上的刻度0到刻度1有(10)个小格,从尺子上的刻度2到刻度3也有(10)个小格„„

说明了什么?1厘米=10毫米(板书)毫米用字母mm来表示

4、师:请大家想一想身边或者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或者厚度大约是1毫米?(学生举例)银行卡、电话卡、光盘的厚度,一分硬币的厚度,自动笔芯。

5.要求同桌合作完成:先从课本中数出几页(捏紧后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再用尺子验证一下是不是1毫米,然后调整到厚度是1毫米,最后数一数看有多少张。 6幻灯片6)看大屏幕,你知道曲别针和钉子分别有多长吗?(打开书22页) 注意一般测量要从零刻度开始。 二、认识分米

/ 3

2

(一)大家猜想一下1分米有多长? 生1:是1毫米的一半。 生2:1分米是10厘米。 师:敢于大胆地猜想是很好的。

师:请大家拿出直尺,用手比划出10厘米的长度,这就是1分米。分米用dm表示。 学生感受1分米的长度,得出1分米=10厘米。(板书)大家一起读一遍。 师:你能用手比比1分米大约有多长吗?同桌互相比比!

师:请你用左手手掌对准0刻度线,右手手掌对准10厘米刻度线,再抬起双手来,这样两手之间长度大约就是1分米,再试试吧

师:找一找身边或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宽度、厚度是1分米?

生:杯子的高,磁带的长,三角板的长边,固体胶棒的高,信封的宽。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四个长度单位,你能把他们按照一定的秩序排队吗?(幻灯片7)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师:我们还知道了他们的关系,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那么1米等于多少分米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10个10是100。

师:你的意思是10个10厘米是100厘米,所以10个1分米是1米。 用米尺验证。得出1米=10分米。板书 三、练习

1(幻灯片8)今天森林里的动物也测量身高。可是粗心的小狐狸没写长度单位,你能帮他填上吗?

2(幻灯片9)、小狐狸为了感谢我们,请我们去他家做客,路上还会碰到很多问题。 一扇门5厘米宽,小乌龟能进去吗?

3、(幻灯片10)下面是小狐狸的日记,你来读一读吧。 2014年9月15日 星期一 阴

今天早晨,我从长为2厘米的床上爬起来,拿起长为15米的牙刷刷完牙,吃完早饭去上学。来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准备讲课了,我赶紧拿出长为17毫米的铅笔和厚为8分米的笔记本,认真的做起笔记来。

同学们在笑什么?长度单位用错了。谁能帮小狐狸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四.课后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 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