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的一次采访

时间:2021-10-10 15:05:34 六年级作文

篇一:《记一次“采访”》

通川区第七小学 六年级一班 张航

随着《飞翔》的飞翔,“达达”和“旺旺”来到了达州人民之中,他们给出人们传递着一个令人振奋的信息——四川省第十届运动会即将在达州举办了。那到底我们达州人民对十运会的态度怎样呢?我和我的好朋友严铁流决定作一次街头采访。

星期六上午十点,我和严铁流挂着“小记者证”带着采访本先来到来凤路。只见这里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很多的“城管”站在街道两旁。我和严铁流大惑不解,以往都没有这么多的城管,莫非有什么事。我们走近一个城管叔叔,问道:“城管叔叔,您好!今天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城管,莫非有什么事?”城管叔叔一本正经的样子对我们说:“是的,是有事要发生,是十运会即将来临了。我们在这是为了进一步督促人们规范行为,以提高我们达州人的素质,为十运会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哦!真是辛苦你们了。谢谢!”

我和严铁流怀着满心激动的心情找到了一位漂亮的阿姨,严铁流对阿姨说:“您好!阿姨。您真漂亮!我们可以和您谈谈吗?”阿姨看了看我俩胸前的记者证,甜甜地笑了笑说:“可以呀!什么话题?”“十运会即将来临,你觉得你能为十运会做一些什么贡献?”阿姨说:“两个方面吧!第一,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第二,努力干好本职工作。”我接着问:“我们正在建设和谐社会,那你知不知道和谐社会的六个基本特证呢?”阿姨不假思索的说:“知道呀,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两个都听呆了,她居然能一口气背下来。阿姨接着又说:“只要我们达州人民齐心共建和谐社会,十运将给出人们留下美好的印象!”我不得不对这位漂亮的阿姨刮目相看,说了声“阿姨,您真行!”

告别阿姨后,我们来到中心广场采访了一位我们的同龄人,他正在滑旱冰,犹如一只轻快的燕子有广场上超低空飞行。我们不好意思地让他打住,待我们说明意思后,他十分乐意地满足了我们的要求。我问他:“你最渴望为十运会做点什么?”他兴奋地说:“我力争参加学校的方队,在开幕式那天为达州人民长长脸„„”看着他那侃侃而谈的神情,我油然而生敬意。是啊,作为达州人,谁不愿为自己的家乡作点贡献,长长脸呢?

那天,我和严铁流可真是受益匪浅。

篇二:《小学生日记:一次有趣的采访》

小学生日记:一次有趣的采访

小学生日记:一次有趣的采访

在今天的综合实践课的主题是社会交往,王老师为了锻炼我们同学的交际能力,把我们班分成了六个大组,每个组都自己挑好了人,老师让我们在周末对指定的人进行采访他的日常情况和采访后的感受,还要实事求是地对他夸几句,并用摄影机录下来。听到这里,我的心里顿时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嘿!毕竟这是第一次嘛!下课时,我们仔细地分了一下工:我当主夸,郑烁、高泰然拍照及补充,组长王木津指挥,其余的人补充。时间定在七点三十,红雨书店门口,不见不散。

好不容易等到夜幕降临,我很快走到红雨书店门口,不一会同学们都来了,一场有趣的采访到此拉开了剧目。

我们一直向前走,沿途访问。终于在南操场遇到了一个单个的大学生姐姐,王木津赶快快步走上去,温和地说:“打扰一下,请问我们能采访你一下么?”“行呀。”我们赶快也快步走上去。这时,尴尬发生了,事到临头,大家有些紧张,竟不知道说什么好。纷纷用手推对方,小声嘀咕着“你说,你说”这类的话。组长王木津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但也想不出好办法。时间一分一秒地流走了,眼看事情到了风口浪尖,大学生姐姐就要离开了。这时,我挺身而出,对大学生姐姐说:“姐姐,请问你平时都有什么爱好?爱吃什么蔬菜、水果和零食?”“我嘛,爱看爱情小说,爱吃蔬菜西红柿、水果苹果、零食奥利奥饼干。”“食谱不错,姐姐,你知道,现在民间流传着一篇谚语,有两句叫‘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对,爱吃爱生活!“曲正说。我终于把同学们的“话夹子”打开了。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了起来,王木津也松了口气:总算打破僵局了。

紧接着,我们小组访问了十几个大学生,一次次,我们同心协力,成功了一次又一次,另一个大学生姐姐还给我们拍影留念。看着这一个个精彩的视频,听着这大学生们温柔的话语。我突然深刻体会到:集体的力量是无穷大的。

篇三:《一次对落叶的采访》

昨天晚上,我梦见去公园采访一片躺在大树下的落叶。

我问落叶:“这一年,您在做什么?”落叶告诉我:“春天,我是大树上的一片叶芽,穿着嫩绿的演出服,和朋友们一起为人们表演万物复苏的大合唱。夏天,我慢慢长大,换上碧绿的工作服,给人们遮阳。秋天,我披上五彩缤纷的盛装,为人们庆祝丰收。”我又问:“那您现在为什么这样躺在大树下呢?”落叶自豪地回答:“冬天到了,我在树上的任务已经完成了,所以要躺在这里休息一会儿,接着,我的心愿是和泥土混合起来,滋养我生长过的这棵树,使它明年更强壮,更茂密。”

一觉醒来,我一直在回味这个美梦。

篇四:《采访稿对话式范文》

“ 感动民商十大人物”之于晓楠采访稿

感动是年终岁末一段温暖的话题,也是新春伊始一股蓬勃的力量。用第一抹光线的纯净,为世界画一双眼睛;用第一朵花开的声音,为世界唱一首歌曲;用所有春天的消息,为你写下传奇。2010年,在民商这片土地上,涌现出一批我们为之感动的人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书写者自己的精彩,感动着你我。

柔中带刚,一面是女性的温柔细腻,一面是不乏男性的威严与大气。于晓楠,以自己充实而高效的生活经历向我们演绎了大学生活的真谛。严谨、认真、负责的她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在“感动民商颁奖晚会”后,我们有幸采访了于晓楠学姐。 记:学姐,您好。《锦瑟》在您的带领下可以说是走过了一个辉煌的阶段,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那么在您的眼里,《锦瑟》给您或者说在向我们民商传递着什么?

于:首先《锦瑟》 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我非常欣慰,在我的眼里,《锦瑟》已经渐渐地溶入我的血液,其中有我对它情感的寄托。《锦瑟》自2003年创刊到今天很不容易,四个板块都有不同的精彩内容,希望同学们通过《锦瑟》了解发生在校园内的各项活动。但总的来说,我们以与法律有关的内容为主,让同学们通过参与《锦瑟》加深对法律知识的了解。与此同时,也希望通过《锦瑟》拓展视野、了解社会。让《锦瑟》成为同学们生活、学习的好帮手。

记:我们知道出版一本刊物不是一件容易的市事,寻找海量资料,筛选,联系出版等,在这其间,一定遇到不少困难。是什么信念支撑你无谓地面对这一切?

于:其实从加入《锦瑟》那天开始,我就对它产生了很深的感情。从最初的选材、到最后发刊,那种期待和喜悦是别人体会不到的,感觉它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所以你所说的困难和这相比也不算是困难。从骨子里透着一种责任,告诉自己无论怎样,都要将每一期做好,也许正是一种对《锦瑟》的热爱支撑我走到今天,同样今后无论走到哪,都会将它装在心里,因为我的成长和《锦瑟》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总想说:《锦瑟》已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

记:四年的时间真是一晃而过,想必大学生活一定给您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能不能用一段简短的话来概括下自己的大学生活?

于:大学生活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最值得珍惜、记忆的日子。在大学思念,从懵懂到今天的成熟,经历了很多。也曾跌倒过,但无论如何,令我庆幸的是,每一次跌倒,我都抓起一把沙子重新爬起,就这样一步步走向成熟,我可以问心无愧的说,我无悔!

记:今后有什么打算?

于:呵呵,经过一年的努力,我终于拿到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法学硕士的录取通知书,9月份我会在那里开始另一段人生之旅。

记:对我们这些学弟学妹们说一下您的寄语吧。

于:民商是一片能够激发热情的土地,希望在这里你们能够带着一份执着,一份坚忍勇敢的心走下去,在各方面发展,锻炼自己,祝愿你们四年后带着硕果离开。

采访结束了,但晓楠学姐的一番话语却深深地印在了脑海里,挥之不去。我们被她的那份责任心深深打动,看着她诚挚的眼睛,不需要更多话语,已经完全理解了她对学校,对与之有关的一切的情感。让我们以她为榜样,续写更多民商传奇,在此祝愿晓楠学姐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宽,创造更多精彩。

记者采访礼仪

1.采访前应告知采访性质

有不少媒体迫于经营的压力,让记者的采访工作变成了商业行为,这时记者在约见被采访对象时,应该预先主动告知自己的采访性质,是纯粹的新闻采访,还是商业采访。不要开始不说,等被采访者认真接受采访完毕后,突然提出一些采访以外的商业要求,让被采访者措手不及。此外,预先的沟通之后,记者可以要求被采访对象积极配合采访,但同时,也应该尊重被采访对象的意愿。

2.采访要注意行为规范

在采访之前,记者应该做好充足的准备,了解采访的场合、对象、性质、规格和要求。在采访一些重要人士,比如社会名流或者政要人物,在着装上就应该注意,不能穿便装,要在着装上体现出对对方的尊重、对采访场合的尊重。比如,采访在政府机关或者商业机构的办公场所等一些非常严肃的场所进行,记者就不应穿无领无袖的衣服、拖鞋似的鞋子,这样既不礼貌也不得体。

3.要使用雅语、敬语、谦语

谈吐体现出一个人的职业素质。因此记者采访时,要注意使用雅语、敬语、谦语,同时要注意使用专业术语、官话。尤其在采访专业人士或者政府官员时,要注意不应该太多使用大白话表述,而是应该尽量使用专业术语和官方表述方式,这样不仅体现记者的政策水平,而且便于得到采访对象的认可,并进行深入的沟通。记者快速组织语言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到信息采集的数量和质量。

采访礼仪

第一、见面。 1 、介绍礼仪。由高到低,位尊者有优先知情权;由近及远,根据位置远近;顺时针方向;

2 、握手礼仪。位尊者先伸手;女士先伸手。同尊者握手,双手或右手,积极伸手,握手要有力;同级者伸右手,握手也要用力。

3 、索要名片。有时候是采访前,有时候是采访后,看情况而定。我们都是学生,一般来说都只是索要,而不是交换名片,对方知道你是学生,如果对方愿意会主动把名片给你;有的时候,如果对方忘了,你可以说,“希望以后还有机会跟您请教,不知道怎么联系您方便?”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请赐名片。

第二、采访中 1 、体姿。行为学家认为,正确的站立姿势应该是身体直立、挺胸、收腹、抬头、目光平视,双臂自然下垂或在体前交叉,交叉时右手置于左手之上,站累时一只腿可向后撤半步,但上体仍须保持正直。若两腿交叉站立,双手叉于腰间或放在衣裤袋中的姿势都传递着某种轻浮不雅、不严肃的信息。这样的姿态,会被采访对象感到不被尊重,便有意识地拉大了与记者的情感距离,甚至会让记者吃闭门羹,给采访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体语学家认为,给人以良好感觉的坐姿,应该是平稳落座后人体重心垂直向下,腰部挺

起上身要直,手自然置于双膝或椅子扶手上,头部保持平稳,目光平视,需要侧坐时,应上体与腿同时转向一侧,头部应向前略倾。

一般情况下,特别是进行人物专访时,记者大多采取坐着交谈的方式,所以要有意识地保持正确的坐姿,向对方传递一种知书达理、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的良好信息,并注意信息传递时的分寸,以免给人以矫揉造作之感。若记者过于随便,不拘礼节,或将整个身子瘫倒在椅子里,或翘二郎腿,或呈 "4" 子型叠腿并用手将叠起的腿扣住,甚至既叠腿又不停地晃动脚尖,并不时地扭动身体交换坐姿,这种体姿会让被采访对象感到记者无礼,从而滋生抵触情绪,直接影响采访效应。

2 、言谈。从语言学角度看,音频、音速、音量的不同,会表达出不同的信息,这些都于采访效应紧密相关。提问时宜多用平等商讨性的祈使句为佳,诸如 " 请您谈谈……好吗? " 、 " 您能不能告诉我您对此事有什么看法 " 等,这样,能缓解对方的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使采访进入积极活泼的境地,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果使用那种生硬、尖厉、粗暴的语气音调,必然不能使被采访对象敞开心扉,甚至对记者产生抵触情绪。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前要做好充分的采访准备,方能在采访时保持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并在提问和交流上直接表现出来。语无伦次、词不达意或信口开河都会影响采访对象与记者的配合,同时记者也要避免过多重复或解释并不深奥的问题或观点,要相信采访对象的理解力和判断力,要尊重被采访对象。

当然,要获得最佳采访效果,不可一味采取尖锐泼辣的提问方式,而应刚柔相济、彬彬有礼,否则,会弄得不欢而散。最佳采访效应的获得需要双方的密切合作,提问尽管尖锐,但不能伤害对方的感情,不能损害现场访问谈话的融洽气氛,应该是 " 二人台 " ,而不是 " 独角戏 " 。尖锐的提问必须尖锐到点子上,并且控制在适当的气氛中,必要时,还要精心设计一个富有人情味的见面方式。

3 、致谢

4 、补充:以上讲的主要是人物专访的礼仪。新闻发布会或其他活动可根据日常行为的礼仪进行就可以了

新闻采访礼仪 新闻采访是记者通过观察、访问获取新闻素材的基本手段。一般来讲,记者在采访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同时,也受制于被采访对象,占被动地位。那么,如何在两者之间寻找一个最佳结合点呢?

采访前 外貌形象:整洁端庄,切忌邋遢

止言语失误。尽可能先预约打招呼,例举采访问题提纲

见面:略带微笑,彬彬有礼。 “您好,我是木香园的记者XX,想简单采访一下您,可以吗?” 访中 “请您谈谈好吗?”“能说说您的看法吗?”,有助于 解除对方紧张、局促、防范的心理意识,尽快赢得采访对象的配合。 二、要平易近人。

三、要察颜观色,随机应变,在采访对象高兴时可乘兴追问,疲惫时要适可而止,悲痛时予以安慰,拒谈时暂不强求。四、要尊重隐私

仪态得体,体现修养。采访时,目光注视对方,应稳重、柔和。忌埋头苦记。 致谢

篇五:《什么是采访》

一、采访是新闻报道的基础

(一)采访的由来

“采访”这一词,早在我国一千五百多年的古书上就开始使用了。顾名思义,它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采集,二是访问。在古代,主要是指朝廷内的史官,搜集历史资料、各类情报所进行的活动。到了近代,随着报纸的出现,许多报馆有了专职的记者,“采访”一词才成为新闻工作的专门术语。我们现在所说的“采访”,就是指导新闻记者为了采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工作。

(二)采访的特点

弄清了“采访”的确切含义,我们来概括“采访”的几个特点:

1、采访是写作的基础

如果把写新闻的过程比作工厂的生产过程,那么,记者就好比是工厂的采购员,要到社会上去“采购”大量优质的“原材料”——新闻素材,经过“加工”——写作,才能制造出“产品”——新闻稿。很显然,正如没有“采购”就没有产品的道理一样,没有新闻采访,就没有写作的依据,就不能完成新闻稿,所以,在新闻报道活动中,采访是起点,是第一位的,它是写好新闻稿的前提和基础。2、采访有时间的限制

新闻报道要及时、准确,所以特别强调时效性,要求在截稿时间之内完成采访、写作、发稿任务。如果拖到截稿时间之后,早已时过境迁,大家都知道的事就不能再叫“新闻”,辛辛苦苦写好的新闻稿,成了没有任何价值的废纸,实在可惜。因此,记者采访要树立时间观念,要求自己在严格的时间限制之内,思维敏捷、行动迅速,争分夺秒地抢发新闻稿件。

3、采访有明确的目的

采访是记者进行的一种调查研究工作,那么它与其他调查研究工作有什么区别呢?区别就在于它们各有自己特殊的目的。大家都知道,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做调查研究,是为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改进教学;同学们做科学实验,写实验报告,也是一种调查研究,这是为了发现科学规律,掌握科学知识。而记者采访所做的调查研究,则是为了准确、真实地反映新闻事件,向社会传播信息。所以,记者采访,是围绕新闻报道的中心,去采集材料,对有关人员进行访问,它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

(三)采访的方法

采访的方法多种多样,各有各的特点和作用,掌握好了这些方法,你就可以根据报道要求,选择最适用的方法,提高采访的成功率。

下面,主要介绍六种方法:

1、“一对一”式采访

“一对一”式采访,顾名思义,是指一个记者同一个被采访人之间的单独交谈,这种交谈可以是面对面的,也可以不用见面,比如打电话、写信、发传真。现在网络越来越发达了,“一对一”式采访又多了一个新途径——对你要访问的对象上网采访。

2、“一对多”式采访

上面讲到的是“一对一”式采访,现在,告诉你一种一个记者采访多个对象的“一对多”式采访,也就是开座谈会。如果需要采访的人数比较多(一般5个以上),那么就可以开座谈会,这是一个有效的好方法。开座谈会时,记者把这些采访对象召集起来,提出采访的问题;采访对象根据记者所提出的问题,谈出各自的看法和认识。这样,记者就能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材料。此时,记者就好比主持人,应该不断活跃会议的气氛,启发大家说出真实想法;同时,还要善于把握会议的主题,不要让发言离题太远。

总之,开座谈会也是一种很常用的采访方式,它的好处在于:

(1)开会时间不长就能搜集较多的新闻材料;

(2)几个采访对象一起接待记者,比较放松,气氛容易融洽、和谐;

(3)有利于采访对象之间互相补充,可当场验证材料是否真实。

3、“多对一”式采访

在小记者活动中,经常遇到这样一种情况:五六个小记者共同采访一个人,这就是“多对一”式采访,即通常所说的集体采访。这就好比一次“集团作战”,应该有统一的“战略目标”,也就是要有统一的报道思想。

因此,用这种方法采访,应首先确定报道思想,再拟订采访提纲,从不同角度,精心准备要提出的问题。采访时,记者们都要围绕着统一的提纲,有顺序、有主次地提问,注意不要重复提问,也不要漏下哪个问题。

“多对一”式采访,对小记者来说比较适合,它的好处就是:

(1)几个同学一起采访,有利于克服采访时的紧张情绪,可以使气氛轻松愉快;

(2)有利于相互补充提问,补充笔记,获得真实全面的材料。

4、通过参加会议采访

参加会议与上面讲的开座谈会不一样。开座谈会,记者是作为会议主持人的身份出现,而参加会议呢,记者就成了被邀请开会的人出现,两种情况正好相反。

在学校,小记者可以利用参加会议的方式报道的新闻很多,如:全校集会、大队会、中队会、小队会;还可以参加家长会、年级会,以至校长办公会。只要符合报道的需要,并征得会议主持人的同意,都可以参加。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

(1)身临其境,有直接的感受,新闻报道比较真实、可靠;

(2)在会议上可以发现大量的新闻线索,报道出更多的新闻。

5、用眼睛采访

上面介绍了四种采访方法,都侧重于用耳朵听;现在要告诉你一种侧重于用眼睛的采访方法——眼睛采访。

“新闻”这一词很有意思,有个“闻”字,就是要记者多听新鲜事儿,才能有新闻。但是“百闻不如一见”,新鲜事听了一百遍,还不如记者真正到现场见一见。所以,记者写新闻多听还不够,重要的是要深入现场、身临其境地感受一下。

6、通过问卷调查采访

以上介绍的采访方法有的侧重听,有的侧重看,下面有一种方法很奇妙,它既可以不用听,也可以不用看,只要你会计算、分析就能完成,这种方法就叫问卷调查。 在学校,电视台、广播台、校刊、班报、队报的小记者们有时要搞一些涉及人数较多的专题调查。

小记者们可以根据调查题目,设计一个问卷,提出几个问题;把这个问卷发给所要调查的同学,请他们写上自己的答案;再由小记者们收回问卷,进行统一计算、分析,就可以一下子搜集到好多有价值的材料,写出好新闻来。

所以,问卷调查是一种很有效的采访方法,它的好处在于:

(1)适合涉及面很大的采访报道;

(2)新闻材料搜集起来又快又多;

(3)有数据的统计,新闻报道比较准确、全面。

以上介绍的六种主要采访方法,在采访过程中,可以根据采访主题、对象和范围,选用适用的一种或几种。但是,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采访,搜集来的材料,有一点最为重要,想一想是什么呢?对了,就两个字——真实。

二、采访前要精心准备

(一)明确报道思想

1、报道的思想性很重要

电视、报刊是办给人看的,广播是播给人听的,只有当我们看了、听了,所发布的新闻才能真正起到传播信息、用新闻事实教育人的作用。

比如,一篇写“十佳少年”先进事迹的新闻,用一个个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不平凡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十佳少年们”刻苦勤奋、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公而忘私、乐于奉献的优秀品德,为我们树立了一个个活生生的学习榜样。看了这篇报道,我们就知道怎样来弥补自己的不足,找到努力的目标,激励自己不断进步。这篇新闻报道就起到了用事实教育人的作用。那么,大家有没有想到过,为什么一篇好的新闻报道,能发挥这样大的作用,仿佛产生了什么“魔力”,使我们不自觉地接受它的影响,甚至改变了自己以往的想法。这就是因为这篇新闻报道有着明确的报道思想。

正如我们学习语文课,每篇课文都有明确的中心思想一样,每篇新闻报道也都有自己的“中心思想”,新闻学里就称为“报道思想”。简单说,“报道思想”就是新闻报道的目的。

这下我们就知道了,“十佳少年”的新闻,它的报道思想就是为了让同学们看到“十佳少年”们在做人、做事等方面“佳”在哪里,先进在哪里,从而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引导我们共同进步。

2、报道思想是采访的“指南针”

在航海、地质考察、科学探险等活动中,有一种东西人们最不可缺,这就是指南针。指南针的用途就是确定方向,看似简单,其实并不简单。如果没有它,轮船就会迷失航向,科学家进行科学考察时也会迷路。

我们的每一次采访也好像是一次“航行”。生活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到处都有新鲜事、新情况、新问题,这一切就像是等待记者们去“航行”的奇妙的“新闻的大海”,有很多事值得进一步了解、采访、报道。那么,怎样才能在这浩瀚的“新闻的大海”里不迷失方向呢?这就要我们也有自己的“指南针”——报道思想。2000年年初,国家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在小学龄前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紧急通知》,这是有关小学生们的一件大事,自然是一个很值得报道的新闻事件。北京××小学的小记者们就很敏税地抓住了这条新闻,在老师的指导和安排下,迅速组织了一次重大采访活动——访国家教育部总督学柳斌爷爷。他们的报道思想,就是请柳斌爷爷谈谈对“减负”的看法,以及“减负”后同学们应该怎样进一步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这所小学的六名小记者参加了采访,柳斌爷爷认真地回答了他们的提问。该新闻报道先后在《中国少年报》、《北京教育报·小学生专刊》等报刊发表,收到了较好的报道效果。

这次采访之所以取得了成功,就是在于采访前首先明确了报道思想。每一名小记者都围绕报道目的而提问,如“怎样开展课外活动?”“家长布置作业怎么办?”等。这样,有了目标,问题就问得深,问得透,写出的新闻稿就有份量。相反,如果这次的报道思想,明明是请柳斌爷爷谈谈“减负”后同学们该怎么办,提问却成了“怎样做一名品学兼优的班干部”“怎样开展好邹鹰假日小队的活动”等,远离了目标,就会迷失方向,带来采访的失败。在此看来,报道思想这一“指南针”很重要,采访时,心里应该时刻想到它。使我们在“新闻的大海”里,保持正常航向,顺利到达彼岸。

(二)熟悉背景材料

我们知道航海必须要用指南针,确定正确的航向。除此以外,航海还要做一个什么关键的准备呢?对了,海图资料不可少——海水有多深?哪儿的浪大风急?海底哪儿有暗礁?哪儿有浮冰?岛屿在哪里?有了这些资料,船员们才能对大海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知道怎样迅速而安全地航行。

采访就像“航海”,有了自己的“指南针”——报道思想之后,“海图资料”是什么呢?这就是采访的背景材料。

所谓背景资料,就是与所在报道的新闻相关的重要资料。那么,与新闻相关的东西很多,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究竟应该如何着手准备呢?

1、要熟悉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

举个例子,2000年5月,某小学的五(1)班刘岩同学评上了区“十佳少先队员”,小明作为校广播电台的小记者,接受了采访报道任务。明确了报道思想后,他又做了哪些准备呢?

首先就是搜集了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也就是刘岩同学的年龄、性别、家庭情况、学习成绩、班主任评语,以及他的性格、特长、爱好等。正式采访刘岩时,刘岩看着小明手拿录音机,有些紧张,不知从何说起。小明灵机一动,知道刘岩同学很喜欢踢足球,就和刘岩“侃”起足球来。很快,刘岩轻松了许多,打开了“话匣子”,采访进

行得很顺利,使小明成功地完成了采访和报道任务。从上面一个实例,我们可以看到,熟悉采访对象的背景材料多么重要,它能帮我们从心理上和采访对象接近,找到共同语言,使采访轻松自然地完成。

2、要收集与新闻事件相关的国家政策、规章制度等

就等××小学采访柳斌爷爷的报道来说吧,“减负”的通知是新近发布的,无疑是一条重要新闻,但“减负”新闻的背后,还应该了解哪些材料呢?这就要小记者们学会收集教育部有关的政策和规定了,也就是收集:“减负”最早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为什么减负?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规定?这类问题直接涉及背景材料,只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背景材料就会被问出来。

其实,“减负”早在10年前就提出来了。如果小记者事先掌握了充分的背景材料,就会很自然地发现一个问题——过去提过“减负”,现在为什么又提呢?与过去提的区别在哪里?这样,从新、旧事物的对比上,马上就可以找到新闻“新”在哪里,从而揭示出新闻的现实意义。带着这些问题,再向柳斌爷爷采访,是不是就可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一些,写出更有深度的报道呢?

古人有这样一句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就是说,不论做任何事情,事无都要有计划、有准备,心中有数,实际上就是进一步明确报道思想,为采访的成功打好基础。

(三)拟定采访提纲{对......的一次采访}.

船员航海,要有指南针来确定方向,要有海图资料来掌握海洋情况,那么,出发前,还应再做什么准备呢?对了,这就是要订出航海计划:航行的目的地是哪里?怎样航行最安全、最快速?船要航行几天?每一天都要到达哪个地方?经过精心策划,一条航海路线就确定出来了。

记者在“新闻的海洋”里“航行”,它的“航海路线”又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现在要介绍的采访提纲。

1、采访提纲的内容

简单地说,采访提纲,其实就是指记者的一个采访路线图。明确了采访目的,那么,就要确定到达目的地的路线、步骤、方法,也就是设想一下:都要采访哪些人?先采访谁?后采访谁?新闻稿写多少字?写成消息,还是通讯?要采访几天?采访中要设计哪些问题?有了这个路线图,我们就能更清楚地认请采访目标,理清采访思路,有计划地一步一步完成采访。

2、采访提纲的设计

知道了采访提纲的内容,我们就可以根据采访的报道思想,自己动手设计采访提纲。

拟定详细、具体的采访提纲十分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时刻保持清晰的采访思路,有条不紊地进行采访、写稿,迅速完成新闻报道任务。

(四)选择采访的时间、地点

做好新闻采访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这是因为记者要在有限的时间里,从采访对象那里获得大量真实的材料。而“人上一百,形形色色”,采访对象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有的性格内向、怕羞、不善言谈,要想打开他的“话匣子”,流利地回答记者的提问,就不大容易;有的性格外向、活泼、好动,爱说话,可又往往说着说着就跑了题,谈话不得要领。所以,要想采访成功,了解采访对象的性格和心理特点十分重要,上面我们在“熟悉背景材料”里就谈到了这点。除此之外,还有一点也是很重要的,这就是要会选择采访时间、地点。

大家都知道,上课铃声一响,同学们就会各就各位,准备好书本,安安静静地坐在座位上,等候教师上课。上课是校园里最普通不过的事,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一响铃,大家就能把心收到课堂上,专心地听老师讲课呢?这就是因为,铃声是一个特殊的信号,它告诉同学们——上课了,该回教室啦,专心听讲吧!它引导同学们一下子把注意力都集中到老师身上,也就是说,给课堂营造了一种开始上课的气氛。

采访也一样,也需要有一个适宜的环境——特定的时间、地点,这才能引起采访对象的注意,让他的精神集中到采访上,以便记者提高采访效率。

那么,怎样选择采访时间、地点,有效地引起采访对象的注意呢?下面告诉你两个方法,可以帮助你达到这个目的。

1、让采访对象定时间、地点

小记者们在学校采访,除上课时间,其他时间都能进行。但是,什么时间采访?在哪儿采访?这就要尊重采访对象的意见,而不是自己说了算。

2、主动与采访对象接近,灵活选择时间、地点

(五)必备的采访物品

作为小记者,脑子里要有准备,随身还应做哪些物质准备呢?这就是准备好必备的采访物品,它们是记者不可少的工具。

1、必备物品分类

(1)证件类:“小记者胸卡”或“小记者证”是小记者采访的有效证件。戴上小记者证件,会帮助我们随时提醒自己,增强自信——我是一名小记者,我的言谈举止应该像一名真正的记者,我一定能完成好采访任务。

(2)采访提纲:这是我们采访活动的“路线图”,它会带领我们一步步有条不紊地进行采访。千万别忘了带上。

(3)采访包:采访包是小记者采访时所背的专用包,里面应该放些什么东西呢?笔、采访本当然不可缺,有条件的可以配录音机或采访机,喜欢摄影的还可以带上照相机。如果你是学校“广播站”、“电视台”的小记者,还应该带上摄像机、录像带等。2、几点注意事项

采访出发前,小记者首先应该检查一下采访物品是否带全。其次,还要检查一下:圆珠笔有没有油?钢笔灌满水了吗?采访机的磁带装上了吗?倒好空白带子了吗?电池有没有电?照相机装上胶卷、电池了吗?如果还不放心,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带一点备用的,比如多带两枝笔,多带一些磁带、电池、胶卷、录像带等。等到一切检查完毕,你就可以放心地出发了。

三、采访时要全力投入

(一)迅速进入角色

什么叫角色呢?简单的说,角色,比喻生活中某种类型的人物,指在不同环境中人们所担当的不同的身份。

下在我们分别介绍几种迅速进入角色的方法。

1、采访长辈时,应直截了当、礼貌大方

小记者在采访活动中,经常要采访一些领导、老师或叔叔、阿姨等人。面对这些长辈,小记者们大可不必紧张,因为长辈们会很宽容地接受我们,对小记者的采访很好奇、很欢迎,愿意回答小记者所提出的问题。这时候,小记者们只需大胆亮相,简单介绍身份,说明来意,再提出问题就可以了。2、采访同辈时,应活泼亲切,会调节气氛

学校中,小记者的采访对象,绝大多数都是同校的同学。这时候,最容易紧张的,恐怕不是小记者自己,而是某一位被采访的同学了。有时,被采访的同学看到小记者们拿着录音机或话筒,一下子就不知道从何说起,脸红心跳,连呼吸也变得急促了。小记者要是不停地说“别紧张”、“放松”之类的话,反而会越来越糟。这时候,小记者应该善于帮助采访对象调节情绪,放松一下。

调节情绪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简单介绍自己的身份和来意,再找个安静的地方(如教室、操场)坐下来,因为人坐着比站着放松,一旦坐下来,紧张的气氛顿时就会缓解许多。 第二步,在坐下的时候,迅速扫视一下周围的环境地。

第三步,再以你所看到的某个东西为话题,和对方闲聊几句。

这时,你再见机行事,转入采访的正题,双方就会很自然地进入角色了。

(二)提问是关键

记者和采访对象都进入角色后,大家的思维马上会活跃起来。“话匣子”一打开,接下来由记者引入正题,双方在进行交谈中,记者提问就是关键的一项了。那么,提问有哪些方法,各适用于什么情况,需要注意什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学。

1、提问的四种方法

(1)正面问

提问时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绕圈子,这就是正面问。

那么,正面问适用于什么样的采访对象呢?一般适用于两类,第一类是记者很熟悉的人。因为熟悉,就可以不必在采访前闲聊,双方进入角色都比较快,只需直接提问就可以了。第二类是领导、专业人士、学者、外宾等,因为这类人有丰富的社交经验,很快就能领会采访意图,回答问题比较畅快。另外,他们一般都很忙,如果你再和他们闲聊话题之外的话,就会显得有些多余。总之,正面问是一种常用的提问方法,掌握起来很容易,提问时只要注意切题就可以了。

(2)侧面问

就好比打一场拳击比赛,正面出拳往往会招来对手过分的自我保护,久攻不下,就必须采取另外的战术,,比如从侧面出拳进攻。提问也是这样,如果正面问时,得不到好的回答,就可以采用侧面问的方法,帮助采访对象回忆、联想,问出真实、具体的新闻材料。

(3)反面问

有时候,采访对象会不太情愿接受记者采访,有的因为谦虚不愿谈,有的因为有想法不敢谈等等。对于这些情况,记者可以采取一种反面问的方法,有意刺激一下采访对象,引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从“要我谈”变为“我要谈”。

(4)追问法

所谓追问,就是根据采访对象回答的一个情节、一件事情或其他材料,紧追不舍地问下去,一层层地挖掘出最真实的新闻材料。提问题用追问法,一层层地“追”下去,就会很具体、很实在的内容。这样报道的内容就很充实,有份量了。

以上我们介绍的四种提问方法,其实都不难。如果你是个有心的同学,你会发现老师们上课提问也会用到这几种提问法。向你的老师学学,再看看电视上大记者们是怎么提问的,你就会很快掌握到这几种方法,并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选用不同的方法。

2、提问时的注意事项

学会了四种提问法,关键还在于运用。但在运用中如果不注意一些技巧,反而会弄巧成拙,导致采访失败。所以,提问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一次只问一个问题

对要提的问题,事先都要仔细推敲、精心设计,但是不管设计了多少问题有一个最重的原则要注意——一次只问一个。如果一长串问题提出来,采访对象回答哪一个呢?所以,要把问题分解开来,一次只提一个问题,回答就容易多了。

(2)提问要短不要长

简短、明确地提问,是记者训练有素的体现。注意了每次只提一个问题,这还不够,问题要简短才好。如果提一长串话跟绕口令似的,问题看起来是一个,但提问中却说了一大堆背景材料,不简洁也不明了,采访对象很难接受。

(3)提问要多问“为什么”

写新闻,重要的不仅在于写出“是什么”,还应该着重写出“为什么”,这样才能把新闻写深、写透。怎样才能写出“为什么”呢?就要求我们采访时多问几个“为什么”。

提问是采访的关键,方法和技巧都不难掌握。只要我们善于学习、实践和总结,就能炼就一个敏感的“新闻脑”,打开采访对象的“话匣子”,“挖”出我们想要知道的信息和材料,提高采访的质量。

(三)当场做笔记

上课时,做好课堂笔记,是为了帮助我们课后复习,提高学习质量;同样,采访时,做好采访记录则为了帮助记者及时总结分析,提高新闻写作的质量。它是记者采访全过程中不可忽略和缺少的重要环节。那么,对于采访对象所作的回答,哪些该记?哪些不该记?哪些要多记?记录时要注意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其中的方法。

1、笔记的内容

(1)记要点

如果将采访对象所说的话一字不差地记录下来,大记者们都无法完成,何况我们正在学习阶段的小记者们。同学们写字比较整齐、规范,还不大会写草书行书,记录速度一般比较慢。怎么办呢?记谈话要点就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所谓“要点”,一种是采访对象回答问题时罗列的的“一、二、三”等观点,有些采访对象语言表达能力很强,思维也很有条理,他们往往会谈到“第一”、“第二”之类的话,一听到这些,小记者们就应赶快在本上记下来,这就抓住了他们谈话的要点。另一种“要点”,是指新闻事件中很关键的材料,如新闻发生的时间、地点、参加的人,以及为什么发生,怎样的过程,结果如何,有什么经验和教训等。这类要点,采访对象一般不会用“一、

二、三”等表达出来,这就需要小记者们认真地听,迅速地记。

(2)记疑问点

采访时,有时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对采访的内容发生疑问。所谓“疑问点“,就是指采访对象谈到的事实,和记者所掌握的或别人介绍的有出入时,使记者产生的疑问。对这类疑点,就要当场记下来,等谈话到了一个段落,再请对方补充说明,核实一下情况。(3)记录下采访对象的有特点、有个性的语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都有自己语言表达的方式和习惯,采访对象说的话都是他内心思想的一种表现,写新闻稿的时候,如果能引用几句他们有个性的原话,不但能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特点,还能把报道写得很真实、亲切,有人情味。小记者在采访时就要善于抓住这些精彩的语言。

(4)记录下观察到的情景

有的小记者采访时很认真,也知道记下谈话中的重要内容,但写成的新闻稿,往往只是一问一答式的,读起来比较单调,干巴巴的,没多大味道。为什么呢?其实问题不在写作的文字上,而在于采访时,没有记录下另一项重要的内容——观察所得。采访对象在谈话时,随着谈话内容的改变,表情、态度也在变,这些变化同样是很宝贵的新闻材料。小记者在采访时,不要只单单发挥耳朵的功能,还要多看、多观察——从对方的服饰、相貌到神态、动作,从室内的布置、陈设到室外天气的状况等。记录下这些,对刻划人物的个性、表现新闻的报道思想,往往能起到很独特的作用。

(5)记想到的

上面我们讲了记者要记下听到、看到的,还有一点也很重要——记想到的。因为记者在采访时,大家精神高度集中,思维异常活跃,记者不应该只做“记录机器”,还应随时跟着采访对象的思维转,随时产生联想——这个材料好,问清楚一点,可以充实报道内容;那个材料还可以,但不够具体,还要再深入问下去;刚才所谈到的这件事,和这次报道没多大关系,但也很有新闻价值,可以计划另一个新的报道„„这些联想,有时只在脑子里一闪,如果不快点记下来,很快就消失了,所以记者必须简要地记下。这样一边问、一边想、一边构思新闻稿的结构,写新闻稿就不是很难的事了。

2、做好笔记的窍门

上面我们介绍了记录的几项内容,同学们也许会想:哎呀,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都得记,要记这么多,怎么应付得过来呢?老师常说,一心不能二用,我光听还来不及,更别说都写下来了!

其实,不用着急,也不要把笔记当作是负担,因为做笔记不但能让我们记下真实的新闻材料,还能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专心倾听采访对象的回答,和他们一同思考。所以,做笔记不会分神,关键是在于是不是掌握了其中的方法。下面就教你几招实用的小窍门。

(1)选适合的笔记本

现在小记者采访时用的笔记本可谓五花八门,种类繁多,有的用作文本,有的用练习册,有的干脆用通讯录;大小也不一样,有的有音乐、美术教材那么大,带起来很不方便,有的却才巴掌大小,带着挺方便,但记不了多少字。采访笔记本到底应该怎么选呢?很简单,两个原则——便于携带、便于记录。一般我们可以选用硬皮的、语文书大小的笔记本,商场上3元~5元钱一本的就比较适合。硬皮封面不容易磨坏,写字时也有支撑,另外大小适中,携带或者手拿着比较方便。

(2)设计好笔记本

有的同学说了:“笔记本就是笔记本,还设计什么?”其实,我们设计的是便于小记者采访作记录的笔记本,也就是根据笔记的几项内容而设计的特殊笔记本。打开笔记本,你可以把空白页分为大小两栏,

左页右页

左栏右栏装订线左栏右栏

左栏记下你所听到的:如果点、采访对象的个性语言等;右栏记下你所想到的:疑点、联想,以及你所看到的。左栏是记录的主体,所以占整页的大部分(70%左右),右栏用来记下你自己的感受、想法,是随采访对象一边谈,你一边思考而产生的,所以占用不了太大面积(30%左右)

这两栏一分,你就可以把听到、看到的和想到的都区分出来,再适当地分配注意力,有效地利用采访的时间。另外,这样做,整理采访记录也很方便。你想,如果是从头到尾记满几大篇,几项内容都混杂在一块,区分不出来,整理记录时找不出头绪、条理,要花更多的时间。这种方法看起来麻烦点,要把每页都分成栏,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工”,设计好特殊的笔记本,可以帮我们控制好注意力,对提高采访效率大有帮助。

(3)写好文字与符号

做采访记录,字迹要尽量工整、规范,尤其是涉及到人名、时间、数字、地名等关键内容时,要一字一字问清楚、一笔一笔记下来。另外,要学会用符号。如重点的内容、精彩的话语,下面可用“~~~~~”(波浪号)勾出来;对疑问点,可以在右栏只用“?”(问号)标出来;对几种是并列关系的事实材料,可以用相同符号标记出来(如用★、▲等)。还要注意,在行与行之间要留一行空白,便于随时插进去补充或修改后的材料。

(4)用好录音机

小记者在采访时,由于笔记速度慢,用录音机也是可以的。但用了录音机会带来两方面问题:一是有的小记者过分依赖录音机,心想反正都有录音,回家整理就行了。抱有这种想法,就往往会既不专心听,又不专心记,心不在焉的,这是对采访对象的不尊重。另外一个问题是,有的采访对象一见到录音机,立刻就会紧张起来,语言也不

篇六:《人物访谈节目采访稿》

“捕风者”陈显金

片头:

生命中总有这样一种追逐

饱含热情 永不倦怠

事业中总有这样一种向往

大气磅礴 改变未来

在所有的人生际遇中

善于“捕风”的人总能在起伏的情节中

捕获属于自己的隽秀与永恒

在脚踏实地的坚实步履中实现自我的价值

一个温商的闯荡故事

一段成长蜕变的难忘记忆

一路走来

他的脚下正是微风起舞 绿色遍地{对......的一次采访}.

本期《商悟人生》带您走进“捕风者”陈显金的世界 倾听他的声音

开场白:聆听成功之密,体味百态人生。欢迎走进《商悟人生》。今天做客演播室的嘉宾是一位特殊的人物,他出生在美丽的江南却热爱辽阔的草原;他曾经是政府公务员却毅然弃政从商,如今他用智慧与勤劳不断的捕捉着风的力量。在他身上有股闯劲儿,他就是本期嘉宾 内蒙古工大博远风电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董事—常务副总经理 陈显金先生。

陈总,您好!

1、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值得回味的,您出生在文革初期,又成长在一个军人家庭,童年对您来说有着哪些不一样的味道?

(贫苦的童年记忆,看见邻居孩子捡粽子皮吃,想摆脱贫苦)

2、 您是浙江温州人,我听说很多温州人从十几岁的时候就会外出做生意,您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

(考上重点大学的四人之一,县里敲锣打鼓祝贺以及3000元高额奖励)

3、 在这一段充满掌声和荣耀的升学经历背后,您有着怎样的辛苦付出?

(学习刻苦等艰辛努力)

4、 大学毕业后的几年间,从大学教师到国家公务员,再到商人,经历这样的职场辗转之路,您的思路是什么?

解说一

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国家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为企业界打开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弃政从商的人生转轨,陈显金由此走上温州人大都精通的商人之路,也正式开启了走南闯北的寻梦之旅,这一次的选择被他赋予了非同寻常的重大意义。

5、 投身商界的第一步为什么选择当时名不见经传的报喜鸟集团呢?

(应聘到正在体制改革、集团化发展的报喜鸟,看中了机遇而去)

6、 后来报喜鸟集团的成功,也证明您的选择是对的,您在报喜鸟奋斗了十年,这也是中国经济腾飞的十年,这段经历对你的事业有什么样的影响?

(非常厚重的人生积淀、积累)

7、 离开报喜鸟选择自主创业,这是您在2005年的选择,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当时从收音机上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