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里能买到一双合脚的鞋

时间:2021-10-10 14:37:43 三年级作文

第一篇:《只是为了拥有一双合脚的鞋》

(二)只是为了拥有一双合脚的鞋

刚刚读小学三年级的一位小男生,身高却达到 1.70米。1996年,当他16岁时,身高已经达到2.20米,鞋子要穿53码。这么一位日夜疯长的巨人,让他的父母犯了愁。

还是小学生时,他那双大脚已穿不下爸爸的鞋,父母只好每天穿梭于大街小巷寻找46码的鞋。没过上一年,父母又寻遍上海各大百货商店,求购48码的鞋子。

父母俩绞尽脑汁也无法满足儿子对鞋子的需求,走遍大上海根本买不到53码的鞋。巨人般的儿子望着心急如焚的父母,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常跟同居一室的青年篮球队的队友说起自己的“远大志向”:“我一定要努力,争取进上海一队,那样就会有鞋厂为我定制鞋子了,就不愁没鞋子穿了。从此,他参加训练就特别认真,特别刻苦。

他就是姚明。今天的姚明已经成为了一名世界级球星,可当初他的追求目标却不是拿冠军,也不是去NBA当球星,他那样玩命地训练,奋勇地拼搏,却只是为了得到一双合脚的鞋子,让父母不再为他穿鞋而发愁。

这真是不可思议,姚明当初的奋斗目标竟是如此简单,但正是这看似简单得令人难以置信的目标成就了姚明今天的辉煌。

有远大目标固然可敬,但倘若达不到,倒不如订得低一点,不断实现它,不断超越它,让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1、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心急如焚: 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文中指因为买不到合脚的鞋,姚明的父母心里很着急。

难以置信:很难相信。文中指姚明制定的目标很简单,难以让人相信。

2、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简单(复杂 ) 马虎( 认真 ){在哪里能买到一双合脚的鞋}.

3、第3小节中“远大志向”加双引号的作用是( 4 ) (填序号)

(1)表示引用 (2)表示突出 (3)表示讽刺或意思相反 (4)表示特殊含义

4、“犯了愁”是什么意思?文中是什么让姚明的父母犯了愁?{在哪里能买到一双合脚的鞋}.

答: “犯了愁”的意思是心中为某件事而发愁。儿子买不到合脚的鞋让姚明的父母犯了愁 。

5、姚明当初的远大理想是什么?为什么这小小的、简单的理想竟能成就他今日的辉煌?

答:姚明当初的远大理想是打进上海一队,可以有鞋厂为他定制鞋子了,就不愁没鞋子穿了为了这小小的、简单的理想姚明认真训练,奋勇拼搏,不断地实现自己的目标,不断地超越自己的目标,最后成就他今日的辉煌。

6、你认为是哪几个原因成就了姚明今天的辉煌?(至少说2个原因)? 答: (1)自身的条件加自身的努力(2)制定了一个切合实际的目标,并之之努力,为之奋斗。 (语句可以自己组织)

7、你认为我们今天为自己设计奋斗目标,是订得低一点好还是高一点好?这是为什么?(回答不得少于40个字)

答: (语句自己组织,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在哪里能买到一双合脚的鞋}.

(仅供参考: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不要好高鹜远。目标制定得太高,不容易达到目标,容易丧失信心。相对来说,目标制定得低一点,一点一点地实现它,达到目标以后再去超越它,使自己到达成功的彼岸。

有时一个看似简单的愿望,也能成就一个人的成功,就像姚明,仅仅为了能够穿上一双合脚的鞋,便让他成了一名优秀的篮球运动员。也许他的目标很低,他的愿望也很平实,但正是有实现这个目标的坚定信念,他成功了。如今,他不但不愁没鞋穿,还成为所有阳光下热爱篮球的青少年们的心中偶像,所以, 无论你的目标是远大还是低微,实现它,你的生活就一定会有所不同!)

第二篇:《那一双合脚的鞋子》

那一雙合腳的鞋子

婚姻是一双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各种各样的婚姻,是款式各异的鞋子。

庸常的婚姻,是一双普通的皮鞋。常人都应该人脚一双,新鞋上脚,光亮若漆,因喜欢,会常擦常新,但可能有些紧,有些挤脚。在日常生活的磨合中,合脚了,旧了,越穿越宽了。如果还会惦记着擦拭,就会让它焕发新鞋的魅力,必然能够穿得很长久。

美满的婚姻,是一双合脚的运动鞋。虽不奢华,但穿上就感觉无比舒适,想跑想跳想登高,各随己便,绝无脱落的危险。而且喜好穿运动鞋者多半具有自信、激情与耐力,这是过好小日子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运动鞋不像皮鞋,会越穿越宽,好的运动鞋即便旧了,依然牢固,依然合脚。运动鞋,是最适合相伴相随,走到地老天荒的鞋子。

张扬而表面风光的婚姻,是一双镶钻嵌玉的高跟鞋。拥有者必会受到众多浅薄女人的嫉妒,极大地满足了虚荣心。穿上高跟鞋,自我感觉良好,抬头挺胸,甚至鼻孔朝天,时刻把自己当明星,当“超模”,端着架子、派头,不舍得放下,然而穿高跟鞋站久了,走久了,焉能不长点儿硬茧、鸡眼、脚刺?那钻心的疼痛艳羡者岂能感同身受?

随便的婚姻,是一双价廉质低的拖鞋。这种婚姻,培养出的是随便的气质——穿脱随意,来去自由。因为廉价,所以不在乎;因为不在乎,所以便把那双本该只在家里穿的鞋子穿着走东家串西家,随处可脱,随时可穿,全然不顾脸面与廉耻。

有负担的婚姻,是一双沉重的靴子。厚重是厚重了,沉稳也够沉稳了,但走不了远路,走的路远了就容易疲倦,没有信心的人会迫不及待地想方设法甩掉这双鞋,有毅力的人或许能够坚持下去,但是脚上必然是越来越沉重的感觉,忍耐到有一天终于把鞋底磨穿,将脚释放出来,那就成了修炼成轻功的侠客,有长翅膀飞翔的轻松自在。

在红尘烟火中,挑挑拣拣找一双合脚合心的鞋子并不容易。

没有进入围城的,是光脚丫的人,感受不到鞋子挤脚的痛苦,也享受不到穿鞋子的温暖与舒适。

在围城中进进出出的,是一直找不到最适合自己的感觉,却又是有勇气和胆量不断尝试各种鞋子的人。在换鞋的体验中,有人上瘾了,于是索性让鞋子常换常新,但很可能穷其一生也没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双。

老公(老婆)、情人、蓝颜(红颜)知己一个都不想少的人,是想同时拥有{在哪里能买到一双合脚的鞋}.

世界上风格各异的鞋子的贪心人——最实在的、最奢华的、最体贴的„„

在众多的鞋子中,你,喜欢什么样的鞋子?选择什么款的鞋子?想拥有多少双鞋子?最终穿上的又是哪一种鞋子?

第三篇:《只想拥有一双合脚的鞋(86th stop)》

Airbus 86th stop

空中客车 第八十六站

Dream for only a pair of shoes

The body was 1.7 meters tall when he just started his third year at primary school. At his feet had outgrown even father’s shoes, his parents had to look up and down the streets for size-46 shoes. At 16, he shot to a height of 2.2 meters, and no store or market had stock of size-53 shoes for his big feet. The parents watched rather alarmingly their son shooting up wildly like a sapling.

The young giant felt sorry for his distraught parents, who needed to take extra care of him for his food, clothing and traveling. Time and again he expressed his “great aspiration” to his good friend, “I will do my best. Once I enter the Shanghai No.1 Team, I won’t have to worry about my shoes.”

That boy was Yao Ming.

Today’s Yao is a great basketball star. Back then, however, his dream was not championship, NBA,or stardom. He trained like mid, struggled hard, all for a pair of shoes that would fit his feet, merely top relieve his parents of their worry about his shoes. Such a simple goal may seem utterly unimaginable for a star like Yao. Yet it was exactly this seemingly simple stimulus that promoted Yao to achieve today’s glory. He earnestly and realistically sets the goal for every stage of his life and spares no effort to reach it, and to surpass it. It is not a difficult thing for anyone to set a goal. The tough part is{在哪里能买到一双合脚的鞋}.

to know how to pursue and reach it. Many people leave their loftly aspirations in blueprints forever. If we take a look at those abandoned causes and goals along many people’s life journeys, we should remind ourselves of Yao Ming: travelers first need a fitting pair of shoes, and then take one firm step at a time towards their goals.

只想拥有一双合脚的鞋

一位读小学三年级的男生,身高却达到1.70米,那双大脚穿不下爸爸的鞋子,父母只好满街找46码的鞋子。他16岁时,身高已经达到2.2米,穿53码的鞋。但53码的鞋在市面上根本买不到,这么一位“疯长”的巨人,让他的父母日夜犯愁。

巨人般的儿子望着为自己衣食住行而心急如焚的父母,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常跟自己的好朋友说起自己的“远大志向”:“我一定要努力,进了上海一队,就不愁没鞋子穿了。”

他——就是姚明。

姚明今天已经已是一名优秀的球星。可当初他的追求却不是拿冠军、去NBA、当球星。他那玩命的训练,奋勇的拼搏,只是为了有一双合适的鞋子,让全家人不再为他穿鞋而发愁。也许姚明如此简单的目标让人不可思议,但正是这看似简单的目标成就了他今天的辉煌。他认真实际地确定着自己人生每一阶段的追求目标,并不断地实现它,超越它。

每个人确定自己追求的目标并不难,难就难在怎样实现目标。许多人志向高远,到头来却无法实现。回首人生旅途中许许多多被人们抛弃的未竟事业和目标,我们再一次反想姚明:要想走路,先得拥有一双合脚的鞋子,还得一步步地走。

第四篇:《穿一双合脚的鞋上路》

穿一双合脚的鞋上路

徐州市中国矿业大学附属小学六(2)班 陆畅

邮编:221000 联系电话:13813283257 暑假里,我读了这样一篇故事: 那时,他还是一个小男生,像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着。望着儿子不断向上窜的身材和同样疯长的大脚板,父母更多的是犯难——到哪里去给他买一双合脚的鞋呢?

父母为了能给他买到一双合脚的特大号鞋,几乎跑遍了上海的大街小巷,但总是失望而归。于是,这位身材高大的少年饱尝了“穿小鞋”的滋味。有一回,父母咬咬牙,花了近一百美元,托一位远在美国的亲友为他邮购来一双耐克牌球鞋。对于并不宽裕的家庭而言,这双价值不菲的耐克鞋简直是奢侈品,因此,他如获珍宝。后来,这双鞋被穿得又破又烂,他也舍不得丢弃。

再后来,他凭着超人身高的优势进入东方男篮俱乐部打球。当时该队获得了耐克公司的赞助,但赞助的对象仅限于一线队员。于是,还只是集训选手的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训练,只要进了一线,就不愁没鞋穿了,也免得让父母再犯难了。{在哪里能买到一双合脚的鞋}.

他就是全球华人引以为荣的篮球巨星——姚明。不是为了拿冠军,也不是为了加入NBA,当初他的一切努力只是为了拥有一双合脚的鞋。

有时,看似一个简单的愿望,也能成就一个人的成功。就像姚明,仅仅为了能穿上一双合脚的鞋,便让他成为一名优秀的篮球运动员。

也许他的目标的确很低,愿望也很平实,但正是有实现这个目标的坚定信念,他成功了。

作为小学生,我们要怎样看待自己的理想呢?有些同学为自己选择了伟大的理想,想当科学家、宇航员、大明星……虽然这些理想很好,但这样的理想离我们太遥远,因而能实现理想的人也很少。 反之,有些看似不太伟大的理想,更切实际,更容易实现,如当老师、医生、警察,这些理想虽然很平实,但通过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就可以实现。无论你的目标多么渺小,实现它你的生活就一定会有所不同!

我们要穿一双合脚的鞋上路,我们的理想不就是人生之路上的鞋吗?

指导老师:于艳菊

第五篇:《让教育成为一双合脚的鞋》

让教育成为一双合脚的鞋

一个偶然,我得到了一本奥修的著作——《当鞋合脚时》,随手翻翻,没想到却被深深地吸引了。

奥修是印度人,曾研习过哲学,当过许多年哲学教授。他生在东方的文化氛围里,又熟谙西方文化,他像一位擅长说书的艺人,把自己的思想,用说书的方式娓娓道来,明白晓畅而又让人着迷。

奥修的思想和庄子是不谋而合的。奥修崇尚自然,主张体验,力主向生命本真回归,也就是庄子所说的遵循“道”—— —不要干预自然,随它去,信赖它。

你看他说得多好。“一个孩子诞生了。孩子怎么知道9 个月过去之后他得钻出子宫呢?孩子怎么知道呢?他没有日历,没有手表及诸如此类的东西。但9 个月之后孩子完全作好出生的准备。他实际上是挣扎着出生的。这就是母亲感到疼痛的缘故。孩子怎么能知道时机成熟了呢?一颗种子怎么能知道什么时候该发芽呢?种子可能会等上整整1 年,直到那个夜晚降临。种子从来不去问星相家或手相家;在适当的时候种子播撒在土地上,它只是破土而出。树木如何能在适当的季节开花呢?星宿是如何运行的呢?看看这个宇宙——如此神秘,如此复杂,如此矛盾,但又运行得如此简单,如此自在,如此轻松自如……”

看到这,我不禁想起不久前一位同仁给我讲的他外出参观时的感受。他说他在参观一所学校时感受最深的是学生的秩序,他说几千学生在任何地方都是鱼贯而行。我没去过,没有亲见,不知道他的讲述有没有夸大的成分,但看着他佩服的神情,一想到活泼的孩子没了打闹,没了推搡拥挤,自动的鱼贯而行,想象着就像从流水线上依次滑落的商品,他们变成了人,依次站立,行走,我是恐怖的打了一个寒颤的。

孩子的生活是无意识的。当他感到饿时,他就哭;当他想睡觉时,他就睡。同时,孩子又是生机勃勃,活泼好动的;他要奔跑要舞蹈,要嬉笑要打闹,这些都是孩子的天性,失去了天性的孩子,还有鲜活的生命力和无穷的创造力吗?新版《十万个为什么》的编辑在整理从全国征集来的3万多个问题时发现了一个怪现象——年龄跟孩子们提问的质量成反比。一些有价值的问题都是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提出的,而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缺乏新意,体现不出对科学的探索和钻研

精神。调查说明孩子天生具有想象力、创造力,随着教育干预的加深,这种与生俱来的能力在逐渐丧失。

教育是怎样逐步泯灭了孩子的创造力的呢?以前面所说的学校为例。试想,初中三年,在短短的一两年的时间里,不,也许更短,只有初一一年,甚至刚进校几周的时间,就要孩子养成如此的秩序意识和习惯,其外界的压力要多大呀。有的顽皮的、屡教不改的孩子该会因此受到多少或者说多么严厉的处罚?由于校园狭小,为安全起见,孩子常年被教导着不许这样,不许那样,稍有逾矩,便受到严厉的处罚,以至于他忘了本性不敢再犯。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失却了天性,泯灭了童真。长此以往,养成的是服从意识,从思想到行动不敢逾雷池半步,思维僵化,仅剩躯干而已,何来大脑?这里我们还暂且不讨论严厉处罚给孩子带来的身心的扭曲和异化的问题。

其实孩子奔跑舞蹈可促进其体态健美;嬉笑打闹可促进其心智交流,皆有利于其综合能力的发展。至于其间跌倒、冲突的发生,就像人们吃饭被噎一样自然。哪里听说有从小到大吃饭从没被噎过的人?更没有听说被噎后就不再吃饭而靠输液打针过活的。所以,孩子是在跌跤中学会走路,在被噎中学会吃饭,这是孩子成长的必然规律。因此教育应顺应孩子的成长天性,不应干预太多!应允许孩子犯错,给与他再犯错和改正的机会,这才是合乎孩子成长的道,才不会泯灭孩子的天性。

看到这,也许有人会问:要顺应孩子的天性,那教育有什么用?不如让孩子在天地间自由自在的生长罢了。

诚然,我并不是否定教育的作用,我只是强调教育要适度,要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罢了。就像穿鞋,什么样的脚穿什么样的鞋,不能混了。只要鞋子合脚了,就不会感到脚的存在一样,教育只有合乎孩子个体成长的规律了,孩子才会在不知不觉中努力成长为他自己。

所谓顺应孩子天性,这里是指教育不能干预太多,不要以为孩子离开我们的引导、灌输自己就不会生长。应该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应该允许孩子犯错,给与他再犯错和改正的机会,在他犯错之后应重视引导他反省和总结,避免他重犯或犯下不能挽救之错,而不是用严厉的惩罚简单的迫使他“不贰过”, 这与对孩子放任自流是两码事;同时教育还应鼓励孩子个性化发展,不能过分强调整齐

划一:这才是合乎孩子成长的道,才不会泯灭孩子的天性。

记得我曾经教过一个学生。老实说,我想终我一生都只会碰着一个这样的孩子。那个孩子很独特。他父母离异,据他父亲说他自己拥有一个物流公司和一个出租车公司,他就这么一个儿子,被判给了前妻。他说他无论如何要让儿子读书,因为他做生意,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他说“如果我有文化,每年多赚一两千万没问题。”

父亲期盼孩子读书的心情之迫切可想而知。可是,他的孩子就是不喜欢学校功课。孩子很可爱,和我闲聊后,他理解了父亲对自己的期望,他也试过一些强迫自己认真听课的方法。比如为了上课不打瞌睡,他下课不去操场玩,趴在桌上睡觉,课前喝咖啡提神等,可是他上课仍然会睡着。就是这样一个厌学的孩子,他对商机却有着天然的敏感。

记得有一段时间,作为班主任的我有点怵他——校规及我班学生讨论定下的班规在他眼里都是商机。我们班的学生分走读和住读两种。他是走读。住读的学生要有老师的批条才能出校门。于是,他为不能离校的同学代买各种食品——当然要加辛苦费;有一段时间我班掀起一人一月读一本好书的活动,我带孩子们到书店买书,允许同学们看完后交换自己手中的书。于是他从书摊借书到学校,租赁给其他同学,每本书每天比书摊多一毛钱。我班的寝室,床铺历来是孩子们自行协调,可以自愿调换,只要给室长说一声备案就行。后来他住校了,没几天,他们寝室的室长来找我,说不干了。就其原因,他们寝室的铺位调换太频繁,记录太麻烦了——他总在换铺位。他总是有办法先换铺位,然后再与别人议价,把铺位卖给想换铺位的同学……还有很多。他才是初一的孩子。

老实说,这个孩子给我带来的与其说是麻烦,毋宁说更多的是欣赏和思考。他不想听课吗?他试了那么多方法,他一直都想改变,遗憾的是他没有做到。其实这哪里是孩子的错呢——他的兴趣不在这,我们老师的讲授不能吸引他而已。对这类孩子,我历来主张进行特殊教育——家长带回家去,专为其量身打造适合的教育内容和目标。就如其上那个孩子,我觉得对他最好的教育,就是他的父亲把他从学校中接出去,带在自己身边,一边学习经商,一边请家教教以相关的商业专业知识,再辅以成人教育,而不是在学校接受大众教育,把孩子的天赋异禀扼杀在不适合他的精英似的、全才似的学校教育之中。其实,读书的意义应该是

广泛的,它不仅可以在学校读,还可以在任何地方读,只要有发自内心的需要哪里都可以。可惜我的话他的父亲不认同,我也知道很多家长都不会认同。或者有的赞同我的理念,但是觉得没法操作——这对教育者的教育技能和受教育者的教育环境要求太高,风险也太大。可是,效益和风险历来是成正比的,没有风险,没有适宜的个性化教育,也就没有专才,天才的出现。

有人说“教育是慢的艺术”。之所以“慢”, 就是因为孩子是个性化的,智力、体力的发展是不均衡的,这就要求教育要适度,要遵循孩子个体发展的规律。教育者要谨记的是教育不能干涉太多,教育的目的不是灌输,也不是简单的唤醒,而是“发现”、“规划” 和“唤醒”——在孩子自由发展的同时发现孩子的潜能,规划他发展的方向,然后再用恰当的方式唤醒他。就像上述那位孩子的父亲,我们设想那位父亲如果像爱迪生的母亲一样智慧,他的儿子,也许就是命运赐给他们家族的罗斯柴尔德家族似的掌门人。可惜,他不是;很惭愧,我也没有沙利文老师的智慧,这样,不幸的孩子——一位可能的商业奇才——就渐渐的消失了。

所以,真正的、合格的教育者一生追求的目标就应该是让“教育成为一双合脚的鞋”,只有这样,才能少了许多仲永似的新悲剧,而让更多的钱伟长、钱钟书似的人才涌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