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中华传统文化

时间:2021-10-10 14:37:27 三年级作文

第一篇:《小学三年级中国传统文化作文》

小学三年级中国传统文化作文:春节 我感兴趣的传统节日中最喜欢的是春节,因为它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

每年过年,街上挂满了红红的灯笼,彩旗飘飘。商场是人山人海,购买年货,可热闹了。

奶奶准备了丰盛的食物,外面有许多“砰、砰、砰”的鞭炮声。每个小朋友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大人们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爸爸给我买了许多礼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拿出礼花下楼和小朋友一起放,我们玩得非常高兴,到了晚会开始,我才恋恋不舍地回家,与家人一起一边吃水果一边观看晚会,精彩的表演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心想:要是天天都过年该多好啊!

我还喜欢过“重阳节”,农历9月9日,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传统佳节——重阳节。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重阳这一天,人们赏菊花,佩带茱萸,携酒上山,畅游欢愉。这一天放学,我和爸爸妈妈准备了一份礼物去看望爷爷奶奶,我心中非常开心,因为我明白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的传统美德。

“元宵节”也让我难忘。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这一天我们也放了许多烟花,还吃了元宵,猜了灯谜,还到公园里观了灯。一家团团圆圆,那时的我心中充满无比的幸福和欢乐。

中国的传统节日真是丰富多彩,它是中国的文化。我了解的传统节日还有:端午节、清明、七夕节、中秋节等。这些传统节日同样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和幸福,所以我们要记住这些节日,并永远继承下去。

中国的传统文化更是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作为我们新一代要加强学习,大力弘扬中国的这些传统文化

吃完饭后,我们一起观看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优美的歌曲、舞蹈等节目让我们目不转睛,风趣的小品、相声逗得我们哈哈大笑。只听“当——当——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新的一年又来了,我们欢呼着。只听“噼呖啪啦”的声音,我打开门一看,原来他们在放花炮,我拖着爸爸的手,说:“我也要放花炮!”“好呀!”爸爸对我说。我连忙到家里也拿了几根花炮,走出家门。开始放花炮了,我拿着一根花炮,爸爸用打火机一点,只听“呯”的一声,“噼呖叭啦”五颜六色的花升上天空,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一把大

花伞。有的像小鸟在天空中自由的飞翔,还有的„„它们颜色也不一样呢!有红色、有紫色、有黄色、还有„„把夜空点缀得五彩缤纷,绚丽多彩,美丽极了。

每年的正月初一是春节,俗称“过年”,是我国最重要、最隆重的节日。为什么呢?奶奶告诉我:“春节是个辞旧迎新的节日,意味着生机勃勃的春天又要来了,人们又可以播种等待着丰收,是一个让人充满希望的节日!所以要高高兴兴地迎接新年的到来。”

小学三年级关于春节的来历的作文

每逢春节快到时,大家都手忙脚乱地做准备,有的买鞭炮,有的买新衣服或红袍,有的

买红对联。

在我脑海中,一个问号在问我:为什么人们总是这样忙?我把想法告诉了妈妈,妈妈笑咪咪地说:“这里面还有个传说呢!”我很感兴趣,就缠住妈妈给我讲讲,妈妈讲起了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头叫“年”的怪兽,它一来百姓们就会措手无知的被它吃掉。它常年隐居于深海,每逢农历12月30日,“年”就爬上岸杀人灭口。天上的神仙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派出了一位大仙下凡,杀妖降魔,去帮助百姓们。一年离12月30日还差一天时人们收拾东西,逃去了深山之中。有一位老婆婆年纪大了,跑得很慢,在逃跑中,碰倒了一位老人,老婆婆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对„„.对不起,我急着赶路一一不小心„..实在是对不起了!”老人不紧不慢地说:“沒关系,我有些不明白为什么这里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急着往山上跑呢?”老婆婆听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道:“你可不知道,我们这儿,有个“年”的怪兽,它只要一上岸,百姓们都会被它吃掉的,我还是劝你快走吧,不然你也会变成“年”的口中之物了!”老人听后,捧腹大笑:“我天不怕,地不怕,干嘛怕一头怪兽呢?”说着拍了拍胸脯。老人住进了老婆婆家。傍晚,大地崩裂,原来是“年”来了。这次,“年”发现了不同之处:唯独只有老婆婆家有灯,便仔细看,灯是红色的,“年”首先是吓了一跳,之后,猛烈奔向老婆婆家,这时门开了,老人从屋里走出来披着红袍,拿着鞭炮,鞭炮发出了霹雳啪啦的响声,冲着它张开大笑。“年”一看,狂奔跳下大海,再也不敢出来了。原来“年”最害怕红色,和霹雳啪啦的声音。三天后,村民回到村庄,发现房屋并沒有被“年”推翻。老婆婆恍然大悟,赶紧对村民说了这件事,村民们一听,去到老婆婆家,原来,老人就是天上的神仙变的。老人治“年”有三个法宝:红对联,鞭炮,红袍。第二年人们试着用这三个法宝,“年”果然沒有再来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老神仙,并把农历的12月30日,定为过“年”,又叫春节。直到现在,每逢过“年”,春节时,人们照样是穿新衣或

红袍,放鞭炮,买红对联.....!

妈妈讲完后,我拍手叫好,原来,过“年”,春节也有传说啊!

放鞭炮的由来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

有的收拾行装,有的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

第二篇:《小学三年级中国传统文化作文春节》

春 节 我最喜欢传统节日中的春节,因为它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

每年过年,街上挂满了红红的灯笼,彩旗飘飘。商场更是人山人海,购买年货,可热闹了。

我每年都是会回爷爷奶奶家陪他们一起过年,妈妈和奶奶准备了丰盛的食物,听着外面有许多“砰、砰、砰”的鞭炮声,每个小朋友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大人们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爸爸给我买了许多礼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让爷爷陪我放鞭炮,那心情别提有多美!到了晚会开始时,妈妈他们在包饺子,妈妈说过年就要守岁不许睡觉,我则一边吃水果一边观看晚会,精彩的表演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心想:要是天天都过年该多好啊!

中国的传统节日真是丰富多彩,它是中国的文化。我了解的传统节日还有: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传统节日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和幸福还有团圆,作为我们新一代要加强学习,大力弘扬中国的这些传统文化。

第三篇:《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闫马小学

第一单元

人之初(节选一)

【教材分析】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蒙学教材中较代表性的一种,它流传的时间最长、范围最广、影响也最大。相传是宋朝末年大学问家王应麟编撰的,流传中后人又不断作了增补。《三字经》被誉为“千古一奇书”,何谓此书奇之?其一奇,以三字断句,句句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合辙顺律,易读易记;其二奇,结构紧凑,衔接自然,顺理成章,概括性强;其三奇,孕千年中华文化之精髓,这部仅有一千五百多字的小书,竟融“历史、地理、天文、伦理道德、诗书礼乐、教育、哲学”于一体,可谓学一书而通万卷也!

【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上学期学业负担较轻,学生喜欢听故事、讲故事,表现欲极强;又处于记忆力的黄金周期。对《三字经》的反复诵读,既有助于学生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又是传统美德的启蒙教育,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虽然《三字经》理解起来有难度,但只要读熟了,记住了,就能为今后更好的理解、领悟、印证打下基础。

为此,安排了为期半学年的《三字经》诵读活动。

【教学目标】

1、阅读《人之初》片断,学习三字经里介绍的知识,了解其中的人文故事,懂得勤奋学习的道理。

2、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义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3、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激发学生阅读中华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感悟经典内容的能力。

4、通过搜集资料、诵读和说故事比赛,积累相关历史掌故,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5、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明白修身、立德、处事等方面的道理。

【教学要点】

⒈识记积累《三字经》原文。

⒉初步感知经文的文化内涵和道德内涵。

3.经文句意的理解翻译及相关故事的收集。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准备】

⒈课前要求学生通读全文,并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⒉准备《三字经》朗读磁带。{三年级中华传统文化}.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三字经》

同学们好!很高兴和大家一起读书。经常读书会使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三字经》是中华文化的传统瑰宝,可谓是家喻户晓,上到70岁的老人,下到几岁的孩子,都能背上几句。你们会背吗?这样吧,我一句,你们一句。

师生接背:

那关于《三字经》这部书,你知道哪些呢?(作者、书的内容等)

师随机评价。

师简介《三字经》:

《三字经》流传到现在,已经八百多年了,版本可多了。虽然版本有所不同,但主要结构都没有改变。全书虽只有一千多个字,但内容非常丰富,其中包括了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道德、名人故事等各方面的信息。《三字经》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财富。专家们对《三字经》也非常推崇,他们说三字经是“千古一奇书”,如今,《三字经》被翻译成好几个国家的文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浙江和广东还为《三字经》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起了争执,现在《三字经》已被列入浙江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走进这部奇书,学习《三字经》里的“人之初”。

二、练习正确地朗读课文

1.谁来把课文读一遍。注意订正字音

窦燕山读一声 教五子读一声 方少时读四声 择邻处读三声。

2.俩人一组互相读课文,注意订正字音。

3.指名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正确。

三、看注释,查字典理解短文内容。

1.自己看注释,查字典,说说短文的内容。

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3.集体交流,理解课文内容。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性:人性,天性。 相近:相同;相似。 相远;差别大。

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人生下来的时候,天性都是善良的。由于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受到的影响不同,每个人的性格才有了很大的差异。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4、你能说说你怎样理解其它语句吗?

学生小组交流后,教师总结。

5、小结:读《三字经》,让我们了解了许多名人故事。这些名人故事都是在告诉我们如何学会处事做人。相信你们读了之后,一定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四.作业

课后练习背诵本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指名朗读上节课的内容。

二、读《人之初》,讲人文故事

1、《三字经》这本书让我们认识了很多名人,而且这些名人的故事也已经成为千古佳话。能不能告诉大家,你从《人之初》里认识了哪些人?

指名学生说。

2、相信你一定知道这些人——这些句子中讲到的人你熟悉吗?你知道他们的故事吗(学生讲故事)

出示填空: ______,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zhù)。(做父母的真是用心良苦啊,孟子之所以能成为大学问家,跟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

______,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这就是那个成语五子登科的出处呢。)

3、让我们再读读他们的故事。(四句一起呈现)指导读。

三、理清课文层次,练习把课文背下来。

1.指名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几方面来谈做人做事的道理的?

2.集体交流

3.指导学生按照层次背诵。

第一层比较简单,学生问题不大,直接比赛就可以。

第二层以提问形式进行背诵练习,如“人生下来为什么要进行教育?孟母是怎样教育孟子的?” 窦燕山教育成果怎么样?……”在此基础上男女生对背,最后进行背诵比赛。 第三层方法同上。

三、谈谈你学习课文后有什么感受?

四、作业:继续练习背诵课文。

教学反思:

子不学(节选二)

【教材分析】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蒙学教材中较代表性的一种,它流传的时间最长、范围最广、影响也最大。相传是宋朝末年大学问家王应麟编撰的,流传中后人又不断作了增补。《三字经》被誉为“千古一奇书”,何谓此书奇之?其一奇,以三字断句,句句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合辙顺律,易读易记;其二奇,结构紧凑,衔接自然,顺理成章,概括性强;其三奇,孕千年中华文化之精髓,这部仅有一千五百多字的小书,竟融“历史、地理、天文、伦理道德、诗书礼乐、教育、哲学”于一体,可谓学一书而通万卷也!

【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上学期学业负担较轻,学生喜欢听故事、讲故事,表现欲极强;又处于记忆力的黄金周期。对《三字经》的反复诵读,既有助于学生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又是传统美德的启蒙教育,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虽然《三字经》理解起来有难度,但只要读熟了,记住了,就能为今后更好的理解、领悟、印证打下基础。

为此,安排了为期半学年的《三字经》诵读活动。

【教学目标】

1、阅读《三字经》片断,学习三字经里介绍的知识,了解其中的人文故事,懂得勤奋学习的道理。

2、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义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3、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激发学生阅读中华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感悟经典内容的能力。

4、通过搜集资料、诵读和说故事比赛,积累相关历史掌故,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5、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明白修身、立德、处事等方面的道理。

【教学要点】

⒈识记积累《三字经》原文。

⒉初步感知经文的文化内涵和道德内涵。

3.经文句意的理解翻译及相关故事的收集。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准备】

⒈课前要求学生通读全文,并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⒉准备《三字经》朗读磁带。{三年级中华传统文化}.

第一课时

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之初”的内容,谁能起来背给大家听听?

2、总结检查情况,提出新的学习任务。

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最宝贵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里要是不好好学习,就不懂得道德礼仪,就不能成才,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三字经里是怎样要求少年提高自身修养的。

二、练习正确地朗读课文

1.谁来把课文读一遍。注意订正字音

2.俩人一组互相读课文,注意订正字音。

3.指名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正确。

三、看注释,查字典理解短文内容。

1.自己看注释,查字典,说说短文的内容。

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3.集体交流,理解课文内容。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你不学习是不应该的,小时候不学习,长大了能有什么作为?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玉石不经过打磨就不能成为有价值的玉器,人如果不学习就不会知道做人的道理。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 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4、你能说说你怎样理解其它语句吗?学生小组交流后,教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