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方程二说课稿

时间:2021-10-10 14:12:31 五年级作文

【篇一】解方程二说课稿

〈解方程〉说课稿

解简易方程说课稿

五(2) 程金华

一、 说教材

1、教材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57—58页内容。

2、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掌握了求未知数x的方法与理解了方程的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概念,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为今后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

1、通过演示操作理解天平平衡的原理。

2、初步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

3、会检验一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检验的格式。

4、会解x+a=c的简易方程。

5、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识。

4、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会检验方程的解。

教学难点:解方程的方法。

关键:天平与方程的联系。

教具:图片、小黑板。

二、说教法、学法

在这节课中我的教学法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创设情境,自主体验

从复习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入手,引出课题,引导学习质疑,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深入学习的积极性。它们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兴趣的激发,知识的体验,更有潜在的科学态度和求真求实的精神。

(二) 突出重点,合理使用教材

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会解方程和检验方程的解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让学生通过列式观察,自主探索,探索验证等一系列活动去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义,掌握解方程的方法与检验方程的解。为了使学生把知识探究和能力培养溶为一体,锻炼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投入,我有意将例1调前做为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概念的例题,在教学这两个概念的同时为解议程的教学做好铺垫,将课本第57页的例图做为练习,让学生尝试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巩固解方程的方法。同时层层深入的设疑和引导也渗透了教师对学生科学思维的鼓励和培养,使学生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亲历求知的过程,如剥茧抽丝般汲取知识的养分。

(三) 使用交流,注重评价

要探索知识的未知领域,合作学习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新的教学理念使合作学习的意义更加广泛,有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等。生生合作有助于相互验证、集思广益。师生合作体现在“师导”,尤其在学生思维受阻,关键知识点的领会上,在本课中,有多处让同桌互说互评互查的过程,合作的力量必将促使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

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也将更好的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三、说教学过程设计

一、回顾旧知,引出课题(挂图)

1、出示图片1

(1)学生理解图意,并反馈。

(2)根据图意列出方程。生反馈:x+3=9(师板书)

2、引出课题并板书。

师:这个方程怎么解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解方程。(板书课题:解方程)

[设计意图:从复习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入手,引出课题,引导学习质疑,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深入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两个概念

1、学生猜一猜这个方程中X的值是多少?并说出理由。

生反馈

2、共同探索验证。怎样操作才使天平左边只剩X克水,而天平保持平衡。

(1)出示图片2:学生说过程,师贴图。

(2)学生根据操作过程说出等式

生反馈X+3-3=9-3(师板书)

(3)这时天平表示未知数X的值是多少?

生:X=6(师板书)

(4)师: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3,就能得出X=6。我们表扬他。

3、学习“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

(1)师:指着方程X+3=9说:“X=6是这个方程的解。(板书:方程的解)

(2)指着方框说:“这是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

(3)强调:在解方程的开头写上“解:”,表示解方程的全过程。

同时还要注意“=”对齐。

(4)请打开课本第57页将概念读一次,并画一画。

提问:你们怎么理解这两个概念的?

(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同桌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想法?生反馈。

提问: “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两个“解”字有什么不同?

生反馈

师:“方程的解”的解,它是一个数值,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未知数(X)的值;“解方程”的解,它是一个演变过程,也就是求出未知数(X)的值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组内交流、合作,达到培养学生自主、互助的精神。]

(二)学习解方程的方法。

提问:方程的左右两边为什么同时减3?

生反馈

师小结: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3,使方程左边只剩X,方程左右两边相等。就是解这个方程的方法。

(三)尝试练习,学习验算方法。

师:要是老师出一个方程,你会求这个方程的解吗?

1、小黑板出示课本第57页的图。

(1)学生根据图意列方程(100+x=250)

(2)学生尝试解方程

(3)指名板演,全班交流

(4)提问:为什么方程两边要同时减100?生反馈

2、指导学生学习方程的验算方法

(1)我们怎么检验X=150一定是这个方程的解呢?

生反馈,师引导并板书

(板书:

验算:方程的左边=100+X

=100+150

=250

=方程的右边

所以,X=150是方程的解。)

(2)强调指出验算的必要性。

师:以后解方程时,要求检验的,要写出检验过程;没有要求检验的,要进行口头检验,要养成口头检验的习惯。力求计算准确。

[设计的意图:自学思考汇报交流既有利于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索,保证个性发展,也有利于教师考察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考察学生是否能用清晰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巩固练习

师:现在老师看看同学们对于解方程掌握得怎么样。

1.填空

(1)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 未知数的值 )叫做方程的解。

(2)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 解方程 )。

2、解方程

8+X=56 X-1.06=21.5

3、将课本59页做一做的第1题的左边一小题。

[设计意图:游戏练习形式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轻松松中,及时有效地巩固强化概念。]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教师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己去想去说,去回味知识掌握过程的舞台,这样将更有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总结失败原因,发扬成功经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二】解方程二说课稿

新版人教版《解方程》说课稿

解方程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67_68页内容。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图例,根据等式不变的规律会解方程解方程二说课稿

能力目标:掌握解方程的格式和写法

情感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迁移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会检验方程的解。

教学难点:利用天平平衡的原理来检验方程的解。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等式在哪些情况下变换仍然保持不变呢?等式这些规律在方程中同样适用吗?完全可以,因为方程就是等式,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利用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来解方程。板书:解方程

[设计意图:从复习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入手,引出课题,引导学习质疑,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深入学习的积极性。]

二、合作探究,新知学习

教学例1

出示例1,从图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图中表示了什么样的等量关系?盒子中的皮球与外面的3皮个球加起来共有9个,方程怎么列?

得到x+3=9

要求盒子中一共有多少个皮球,也就是求x等于什么,我们该怎么利用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来求出方程的解呢?

抽答。

方程两边同时减去一个3,左右两边仍然相等。板书:x+3-3=9-3

化简,即得: x=6

这就是方程的解,谁再来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解方程的?

由此可知: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

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左右两边同时减去的为什么是3,而不是其它数呢?因为,两边减去3以后,左边刚好剩下一个x,这样,右边就刚好是x的值。因此,解方程说得实际一点就是通过等式的变换,如何使方程的一边只剩下一个x即可。解方程二说课稿

追问:x=6带不带单位呢?让学生明白x在这里只代表一个数值,因此不带单位。 要检验x=6是不是正确的答案,还需要验算。怎么验算呢?

可抽学生回答。

板书:方程左边=x+3

=6+3

=9

=方程右边

所以, x=6是方程的解。

小结:通过刚才解方程的过程,我们知道了在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减去一个相同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现在完成“做一做”的第1题。集体评讲。(解方程的格式)[设计的意图:集体交流既有利于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索,保证个性发展,也有利于教师考察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考察学生是否能用清晰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例2

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我们再来解一个方程。

出示方程:3x=18,怎样才能求到1个x是多少呢?同桌的同学互相讨论,如有问题,可以出示书上的示意图帮助分析。

抽答,

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3即可。为什么两边同时除以的是3,而不是其它数呢?刚好把左边变成1个x。让学生打开书68页,把例2中的解题过程补充完整。

展示、订正。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展示、订正。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一个相同的数或同时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三、拓展应用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一个相同的数或同时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想一想”:如果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乘上一个数,左右两边还相等吗?

依据是什么?(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

试着解方程:x-2.4=6 x÷9=0.7 (强调验算)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组内交流、合作,达到培养学生自主、互助的精神。]

四、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讨论:什么时候应该在方程的两边加,什么时候该减,什么时候该乘,什么时候该除呢?

教学反思

【篇三】解方程二说课稿

解方程的说课稿

《解方程》的说课稿

东宁县实验小学 李培刚

一、 教材分析与学生分析

本次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简易方程的第二节第二课时的内容。 《解简易方程》是数与代数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渗透与发展学生的代数化思想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节课教材在编写上为了实现中小学的衔接,改变了以往利用“加减法逆运算”而是利用天平原理即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由于学生在前面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感性经验(逆运算)来解方程,对于今天运用天平的原理来解方程,造成了极大的干扰,所以在本节课中我的教学策略是力图直观,让学生在直观的操作与演示中自主建构。同时借助观察、操作、猜想与验证,一方面来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同时也让学生抽象方程,解释算理来经历代数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及数学素养。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解方程”的含义以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3、使学生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渗透代数化思想。

4、使学生通过验算,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教学重、难点:

1、“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用等式的的性质解方程,理解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课堂练习本

二、教法与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在本节课中,我的教学策略主要是通过充分的直观,利用学生熟悉的素材,力图把方程建构于天平之中,通过导入时从直观到抽象,再到尝试时从抽象的式子来表示小皮球,打通天平与方程之间的关系,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深刻的模像。

新课程在数与代数的编排中最大的变化是取消了单独的应用题编排,而是把应用与计算紧密的结合起来编排,每一个内容都是以主题图的形式来呈现,主要的是目的是让学生在具休的情境中理解算理,同时也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本节课属于典型的计算课,所以算理与算法是二条主线,今天的算法主要是突破学生原有的认知,能够利用天平的原理来解方程,所以理解算理,让学生体验到解方程只要使方程的左边剩下一个未知数,但要在这个变化中必须使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可以通过在方程的左右二边同时加上、减去

相同的数是本节课的重点。我通过创设情境,通过天平上的小皮球的减小,来理解算理,并试着自己来解释说明算理,突显出本节课的重点。同时在情境的创设中,通过猜球,与天平的呈现信息,让学生经历由直观的生活抽象为化数化的过程,从中渗透化数化的思想。

三、教学过程

1. 复习铺垫,揭示课题

从复习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入手,引出课题,引导学习质疑,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深入学习的积极性。

2.探究新知,理解归纳

(1)教学例1。

自学思考汇报交流既有利于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索,保证个性发展,也有利于教师考察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考察学生是否能用清晰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2)认识“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两个概念

我的教学策略是通过自主学习、组内交流、合作,达到培养学生自主、互助的精神。

(3)练习

“闯三关”练习形式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练习题设计有层次,目标明确,旨在让学生掌握解方程的算理与,学生在轻轻松松中,及时有效地巩固强化概念。

3. 全课小结。

教师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己去想去说,去回味知识掌握过程的舞台,这样将更有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总结失败原因,发扬成功经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效果预测及反思:

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能初步理解“方程的解”、“解方程”的含义以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让学生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使学生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渗透代数化思想。通过验算,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有些单一,由于紧张对学生的回答没有做出相应的评价。在课堂巡视学生作业时,学生出错的少。对书写格式及算理掌握的较好。

【篇四】解方程二说课稿

解方程 说课稿

《解方程》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根据《课标》要求,从小学起就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以此为基础导出解方程的方法,这就较为彻底地避免了同一内容两种思路、两种算理解释的现象,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本节课[解方程1第67至68页]延伸引入了方程时的例子100+X=250通过让学生尝试找出X的值,引入方程的解与解方程两个概念。例1以X+3=9为例,讨论了形如X〒a=b的方程的解法。为了便于给出解方程全过程的直观图示,例题中的数据比较小,主要是提高学生掌握新的思考方法的积极性,这种方法将延伸到解更多复杂的方程。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理解方程意义的基础上学习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的概念,初步掌握用等式性质来解简易方程的方法。

2、初步学会检验某个数是否是方程的解,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3、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感悟到数学美。

教学重点: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初步掌握用等式性质来解简易方程的方法。 教学难点:区别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猜想、相互合作等方式,自主探索、自主学习。有目的地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法:①让学生学会以旧引新,掌握并运用知识迁移进行学习的方法;

②让学生学会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迁移导入

1、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做个游戏,好吗?用手指尖顶住直尺使直尺一直保持平衡,能做到吗?说说你是怎样使直尺保持平衡的。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衡现象?

2、课件出示天平:上节课我们借助天平平衡,学习了方程的意义,今天我们继续研究与方程有关的新知识。此环节结合学生平时的生活创设情境。通过寻找直尺上的平衡点,观察天平平衡等实践活动,拓展学生进行实践的机会,也为全课的教学活动创造氛围。

(二)、观察猜想,感知方程的解解方程二说课稿

课件演示:通过动态直观的演示,将学生带入生活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思考如何让天平保持平衡的学习过程中拓宽了思路,领悟到两边同时增加相同的重量,天平保持平衡,既天平的左边=右边。得出方程式100+X=250。演示操作结束后,教师抛出问题:如何求出X等于多少呢?学生分组讨论猜想[①根据数感直接找出一个X的值代入方程看看左边是否等于250。②利用加减法的关系:250-100=150。③把250分成100+50,利用对应的关系,得到X的值。④利用等式的性质从两边减去100。]在此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从中发现,天平两边同时减少相同的重量,天平仍然保持平衡。让学生感悟到可以借助天平来求未知数的值,有效地避免了解方程时的机械模仿和死记硬背,降低了学生的思维难度。使学生轻松地感悟出像这样使方程的左右两

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

(三)、操作感悟,体会原理 课件出示例1图。合作探究,通过感性经验的积累和实践的结果,讨论:怎样才能使天平左右两边只剩?X?,而保持天平平衡呢?学生汇报,课件演示。整个新知识的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发现、比较、归纳,利用多媒体课件,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学会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突破了重点,解决了关键,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四)、分层训练,理解内化 对于新知需要及时组织学生巩固运用,才能得到理解和内化。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题。 整个习题设计部分,虽然题量不大,但却涵盖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题目呈现方式的多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面对挑战充满信心,激发了学生兴趣,引发了思考,发展了思维。同时练习题排列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层层深入,也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课题的能力。

(五)全课小结,评价提升

(1)本节课主要的收获是什么?

(2)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区别是什么?怎样解方程?

(3)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怎么样?哪个小组或哪些同学的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这样既对全课进行了总结,又能使每个同学对自己和对其他同学有个客观了评价。通过评价,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反思,提高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板书的设计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做到了重点突出。

五、板书设计

解方程(1) 100+X=250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和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例1: X+3=9 检验:方程的左边=X+3

X+3-3=9-3 =6+3

X=6 =9 =方程的右边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这样板书,布局合理,简明扼要,把本节课所学的知识重点,鲜明的展现在学生面前。

【篇五】解方程二说课稿

《解方程》说课稿

《解方程》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属于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上册义务教育教科书

二、说教学目标:

(下面的1.2.3点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理解方程意义的基础上学习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的概念,初步掌握用等式性质来解简易方程的方法。

2.初步学会检验某个数是否是方程的解,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3.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说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初步掌握用等式性质和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来解简易方程的方法。

说教学难点:能用不同方法解方程。

三、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导

1.复习什么叫方程和等式的性质

2.判断方程?

62+38=100 5x+25=60 y-32

6(a+2)=42 x-18>69

学生自由判断,并说出判断的依据。

师小结:也就是说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的依据,主要看“一要含有未知数,二要是等式”。 也就是说方程一定是等式,而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设计意图:通过对什么是方程以及等式的基本性质的回顾,为后边学生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答方程做好准备工作。

2.揭题并板书课题《解方程》

请学生打开课本P67页,观察主题图并了解信息、反馈信息。

3.利用等式的性质和数与数间的关系引领解方程,使学生轻松地感悟出像这样使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

四、教学解方程

1.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和数量关系解方程。

2.讲解书写规范格式:

五、课堂练习

设计意图:练习主要采用由易到难,从巩固到提升,最后进行课堂的强化练习。形式上采用不同的变式练习,从对概念的总结填写到选择方程的解,培养学生的数感和口头验算的方法;到独立根据文字列方程、解方程,为后边用方程解决问题做好铺垫。

五、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体现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做到了重点突出、方法明确。

解 方 程

x+3=9 方法:

1、写解和冒号; 解:x+3-3=

x=6

验算:方程左边=x+3

验算:方程左边=9-3

2、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答; (等号对齐) 3、验算。(方程左边=方程右边)陡箐乡中心小学 2014年11月4日

【篇六】解方程二说课稿

《简易方程---解方程》说课稿

《简易方程---解方程》说课稿

一、说教材

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根据《课标》要求,从小学起就引入

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以此为基础导出解方程的方法,这就较为彻底地避免了同一内容两种思路、两种算理解释的现象,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本节课[解方程1第67至68页]延伸引入了方程时的例子100+X=250通过让学生尝试找出X的值,引入方程的解与解方程两个概念。例1以X+3=9为例,讨论了形如X±a=b的方程的解法。为了便于给出解方程全过程的直观图示,例题中的数据比较小,主要是提高学生掌握新的思考方法的积极性,这种方法将延伸到解更多复杂的方程。

二、说教学目标:

1、在理解方程意义的基础上学习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的概念,初步掌握用

等式性质来解简易方程的方法。

2、初步学会检验某个数是否是方程的解,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提高计算

能力。

3、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重点: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初步掌握用等式性质来解简易方程的方法。 难点:区别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猜想、相互合作等方式,自主探索、自主学习。有目的地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法:①让学生学会以旧引新,掌握并运用知识迁移进行学习的方法;②让

学生学会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迁移导入解方程二说课稿

1、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做个游戏,好吗?用手指尖顶住直尺使直尺一直保持

平衡,能做到吗?说说你是怎样使直尺保持平衡的。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衡现象?

2、课件出示天平:上节课我们借助天平平衡,学习了方程的意义,今天我

们继续研究与方程有关的新知识。此环节结合学生平时的生活创设情境。通过寻找直尺上的平衡点,观察天平平衡等实践活动,拓展学生进行实践的机会,也为全课的教学活动创造氛围。

(二)、观察猜想,感知方程的解

课件演示:通过动态直观的演示,将学生带入生活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思考如何让天平保持平衡的学习过程中拓宽了思路,领悟到两边同时增加相同的重量,天平保持平衡,既天平的左边=右边。得出方程式100+X=250。演示操作结束后,教师抛出问题:如何求出X等于多少呢?学生分组讨论猜想[①根据数感直接找出一个X的值代入方程看看左边是否等于250。②利用加减法的关系:250-100=150。③把250分成100+50,利用对应的关系,得到X的值。④利用等式的性质从两边减去100。]在此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从中发现,天平两边同时减少相同的重量,

天平仍然保持平衡。让学生感悟到可以借助天平来求未知数的值,有效地避免了解方程时的机械模仿和死记硬背,降低了学生的思维难度。使学生轻松地感悟出像这样使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

(三)、操作感悟,体会原理

课件出示例1图。合作探究,通过感性经验的积累和实践的结果,讨论:怎样才能使天平左右两边只剩“X”,而保持天平平衡呢?学生汇报,课件演示。

整个新知识的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发现、比较、归纳,利用多媒体课件,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学会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突破了重点,解决了关键,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四)、分层训练,理解内化

对于新知需要及时组织学生巩固运用,才能得到理解和内化。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题。

整个习题设计部分,虽然题量不大,但却涵盖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题目呈现方式的多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面对挑战充满信心,激发了学生兴趣,引发了思考,发展了思维。同时练习题排列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层层深入,也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课题的能力。

(五)全课小结,评价提升

(1)本节课主要的收获是什么?

(2)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区别是什么?怎样解方程?

(3)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怎么样?哪个小组或哪些同学的哪些地方值得你

学习?

这样既对全课进行了总结,又能使每个同学对自己和对其他同学有个客观了

评价。通过评价,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反思,提高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板书的设计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做到了重点突出。

五、板书设计

解方程(1)

100+X=250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和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例1: X+3=9 检验:方程的左边=X+3

X+3-3=9-3

=6+3

X=6

=9

=方程的右边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这样板书,布局合理,简明扼要,把本节课所学的知识重点,鲜明的展现在学生面前。